五年级语文下册3,4课教学参考资料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月是故乡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格律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增强对乡愁的感悟与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熟练朗读《月是故乡明》并理解其中的乡愁情感。
2.难点:领会古代人物的别离情愫,感悟乡愁对人情的触动。
三、教学准备1.授课材料:《月是故乡明》古诗文、黑板笔、音响设备。
2.教辅资料:相关乡愁故事或图片。
3.课堂环境:布置温馨舒适的氛围,营造乡愁主题。
四、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利用音响播放《月是故乡明》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中。
–提出问题:你们对“月是故乡明,知时夜不明”这句诗的理解是什么?2.诗歌解读–请学生依次朗读《月是故乡明》。
–解释诗句:从字面意思到抒发的情感。
–分析诗句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
3.诗歌感悟–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内涵。
–请学生表达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自由发挥想象。
4.乡愁情绪体验–借助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体验乡愁情绪。
–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故乡,写下关于故乡的回忆或情感。
5.总结与展望–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乡愁与古诗的关联。
–展望下节课将进一步展开乡愁主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与表达。
五、课堂作业1.背诵《月是故乡明》这首古诗。
2.回家后写一篇关于乡愁的小故事或感想。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围绕乡愁情感展开,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表达能力是重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互动和写作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乡愁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点第一课《成语猜猜猜》•本课主要介绍成语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需掌握几个常见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通过各种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第二课《探究成语的来源》•学生将通过探究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背后的传统文化。
•介绍一些成语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成语的含义。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成语源流的兴趣。
第三课《做足功课》•本课介绍了做足功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将学会如何主动进行学习准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
•教师将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方法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课《破门而入》•本课介绍了一个古代寓言故事,启发学生勇气与智慧的故事。
•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破门而入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勇敢拼搏。
•课堂将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勇气和智慧的探讨。
第五课《必经之路》•介绍了“必经之路”这一成语,引导学生了解人生经历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与挑战。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情境设置,让学生深入体会成长过程中的坎坷与收获。
•学生将通过讨论分享经历、展示个人成长等方式,加深对“必经之路”的理解。
第六课《言语之碎》•学生将认识到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以及言语的正确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将引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言行和态度对待他人,倡导正确的交流方式。
•通过案例剖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七课《执着与坚持》•介绍了“执着与坚持”这一重要品质,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学生将通过故事和案例了解坚持的价值,激励学生培养不畏艰难的品格。
•老师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练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执着与坚持”的认识和体会。
第八课《创意无敌》•本课介绍了创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想象力。
•学生将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通过手工制作、讨论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农村晚景,展现了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教学这首诗,旨在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之美,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首诗的意境较为深远,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村晚》,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村晚》,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意境。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农村夜晚的音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听过农村夜晚的声音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农村,欣赏一首描绘农村晚景的古诗《村晚》。
2.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3)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3.品味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品味诗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3)教师总结,强调诗句的美感。
4.体会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喜欢农村夜晚?(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教师总结,强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篇1【教学分析】“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提出活动内容“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这些问题在网上都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梅花魂》教学参考及课文解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梅花魂》教学参考及课文解读、导读一、教材说明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读的一些古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
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三是课题。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学习道理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学习道理参考
第2课《祖父的园子》学会认真观察,体现生活中的自由和美好。
体现对长辈的怀念。
第3课《月是故乡明》学会认真观察,体现对故乡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第4课《梅花魂》学会感恩思念和对祖国的热情之爱。
第5课《草船借箭》学会机智勇敢和诚信。
第6课《景阳冈》学会机智和勇敢,多为人们做出贡献。
第7课《猴王出世》学会勇敢和积极向上,感受文学文化的丰富和神奇。
第8课《红楼春趣》体现生活的情感,感受文学文化的丰富。
第10课《军神》学习坚强勇敢不怕苦不怕痛的高尚品格。
第11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感受爱国情怀。
第12课《清贫》学习坚强勇敢廉洁和朴素的革命传统精神。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学会善于观察,从言行举止中,体现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14课《刷子李》明白勤学苦练工多艺熟的道理。
第15课《自相矛盾》明白事物存在对立面,相互克制相互制衡。
第16课《田忌赛马》学会灵活变通,思考问题。
第17课《跳水》学会在危急关头应该保护好生命为第一需求。
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学会认真观察,体现生活的自由舒适和繁忙。
第19课《牧场之国》学会认真观察,感受生活的自由舒适和繁忙。
第20课《金字塔》学会认真观察,体现文化不同特色和神奇。
第21课《杨氏之子》学习机智和幽默,体现生活中的情趣。
第22课《手指》学会认真观察,体现情感,学会团结和谐。
第23课《童年的发现》学会认真观察,体现人类和大自然的神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篇一: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歌曲《天路》。
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1.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当补充有关资料。
是啊,这的确是一条神奇的天路,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行拉萨,走了整整三年; 1954年,西藏派代表团前往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程近两个月??而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西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乘坐由拉萨到北京的火车,整个行程仅48小时。
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缩短了藏汉两族人民的距离,加快了西藏建设的步伐,然而在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修建一条铁路又谈何容易。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的一个地方--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现场,感受一下建设者们的壮志豪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尽量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风火山隧道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品读体验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最好能简洁一些。
(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3.品读课文5—7自然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梅花的涵义;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正确朗读课文;4.能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把握梅华的意义,理解文中隐含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本《梅花魂》;2.黑板、彩色粉笔;3.索引卡片、标签纸;4.录音机;5.教师录制课文朗读音频。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介绍本节课的故事情节,引入梅花的含义。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读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解析生字词,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三步:讨论分享1.让学生小组讨论梅花的意义,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梅花魂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对故事的深层理解。
第四步:语文习作1.要求学生完成有关梅花的写作习作,可写散文、诗歌、小故事等形式。
2.学生互相朗读习作,分享彼此的创作。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次强调梅花的象征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对文中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课程设计要克服学生理解难度,通过多样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作;3.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灵活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间的协作能力,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第1课:《草原》第2课:《丁香结》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4课:《牧场之国》2.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第5课:《杨氏之子》第6课:《景阳岗》第7课:《田忌赛马》第8课:《跳水》3.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第9课:《古诗十九首》第10课:《牛郎织女》第11课:《乞巧》第12课:《嫦娥》4. 第四单元:名人事迹第13课:《将相和》第14课:《草船借箭》第15课:《猴王出世》第16课:《红楼春趣》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传统文化和尊敬名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古诗词的鉴赏与背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传统文化和名人事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第二单元:介绍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分享古诗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魅力。
第四单元:讲述名人事迹,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2. 新课内容学习词语解析:讲解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并进行讲解。
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古诗词、牧场之国2. 第二单元:杨氏之子、景阳岗、田忌赛马、跳水3. 第三单元: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乞巧、嫦娥4. 第四单元: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单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描绘家乡自然风光的作文。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第1课:《长江之歌》第2课:《黄山奇石》第3课:《日月潭》第4课:《五彩池》2.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第5课:《元日》第6课:《清明》第7课:《嫦娥》第8课:《牧场之国》3. 第三单元:描写人物第9课:《杨氏之子》第10课:《晏子使楚》第11课:《半截蜡烛》第12课:《打电话》4. 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第13课:《松鼠》第14课:《母鸡》第15课:《猫》第16课:《蜜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感悟。
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PPT课件。
录音机、磁带。
相关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文朗读磁带。
写字本、练习册。
课外阅读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句型。
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讲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讲解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三课是《祖父的园子》。
这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追忆了祖父的园子,以及在园子里发生的一些趣事。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萧红通过对园子里的植物、动物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自由和快乐的世界。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是她童年的记忆,也是她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作者萧红:了解萧红的生平和她的文学成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2. 课文内容分析:通过对课文中描写的植物、动物和人物进行分析,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语言特点:萧红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她的语言特点,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体验其中的快乐和悲伤。
5. 拓展阅读:《呼兰河传》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更深入地了解萧红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总之,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三课《祖父的园子》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和情感的优秀文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童年生活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课件
课文解读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 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
一个“爱”字,奠定感情基调, 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 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 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的 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 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的 比如“山高月小”“三潭映 古诗文吗?试着说一说吧! 月”,不可胜数。
结构梳理
开篇点题
月
对故乡与童
离开家乡后
思
亮
年的回忆
的生活
乡
照应前文
课后练习
一、课下搜集一些望月思乡的古诗名句,与 同学们分享分享。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课下找一找季羡林的其他文章读一读。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 懂的地方或是喜欢的句子。
2.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4)以“日”为线索,对故乡的童年生活
的回忆。 第三部分:(5、6)离开故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
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7)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作者耄耋 mào dié 之年住的地方:
燕园胜地
茂林修竹,绿水环流 朗 润 园
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每逢望夜,一轮当 空,月光闪耀于碧波 之上,上下空蒙,一 碧数顷,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荷塘月色的奇景 想起 故乡的小月亮
合合作作探探究究
通读全文,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 什么滋味?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 (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教案(2)一、教学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梅花魂》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讲述了战国时期诗人孟浩然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之间的友情故事。
本课通过对梅花的描写,揭示了友谊的可贵之处,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和情感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梅花魂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视和体会,促进同学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梅花魂的含义;•理解孟浩然、王维之间的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梅花魂的抽象概念;•掌握课文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件;•板书及彩色笔;•课文教学用书。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起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 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梅花魂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孟浩然和王维的友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们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展示他们对梅花魂和友情的理解,互相学习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友情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同学交流,发展相互之间的友谊。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2.撰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友情这一主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梅花魂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难度。
下一次教学可以加强对梅花魂的解释,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朇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只拣儿童多行处
文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起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
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她忸怩地笑着说:“好看。
”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着纽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教案备课指南第三四单元是小学五年级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精心备课,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启发,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备课指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包括:1.阅读能力:能熟练阅读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文章,能够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意见。
2.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写出简单准确、文辞优美的文章。
3.文化知识:能够深入了解文化知识,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语文常识、阅读理解、写作、文化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语文常识:教学语文常识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将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述备课指南里,拟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规划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教学应将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速度、大致意思、细节理解、语感判断、上下语境等要素纳入备课指南,注重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3.写作:写作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写作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编排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有吸引力的文章。
4.文化知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中小学教育重点,包括传统节日,羲之、岳阳楼等文化知识。
备课指南中应设置中华文化基本概念、重要的代表性节日、传统文化的羲之、岳阳楼等多种文化知识,让学生获得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化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创设有趣、愉悦、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拓展教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学科资源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并且藉此课堂实践更切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用书: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南一、概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一套系统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材,通过精心挑选的课文和多样化的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本文将深入解析这套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教材特点内容丰富:本册教材包含了各类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以及各种诗歌、古诗、现代诗等,内容涵盖面广,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练习设计:课后练习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文章主旨、仿写句子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德育渗透: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通过课文的选择和课后思考题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三、教学建议注重整体感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阅读观念。
强化语言训练: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蕴含的道德元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四、教学实例以《童年的发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童年时的发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旨。
深入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作者在童年时发现的秘密是什么,以及作者的发现对她的成长有何影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发现,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发现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记录自己的童年发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爱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课文原文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诞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很多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享有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悠闲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冷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很多古玩,我偶然摆弄,老人也不甚在乎。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谨慎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立刻拉下脸。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斥责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弄脏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
看见慈爱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惧怕又惊奇:一枝画梅,有什么稀奇的呢?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具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喝彩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立刻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竞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3,4课教学参考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3,4教学参考资料《白杨》教材解读.文简说。
这是一篇精读文。
写的是在通往x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选编这篇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写作背景: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
那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作者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到x疆讲学,第二年五月赴延安鲁艺讲学,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作者目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看到北方军民在
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受到了鼓舞,写下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散文。
《把路修到x藏去》教材解读1.文简说。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
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
喜悦之情。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这是一篇略读文,选编这篇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2.词句解析。
对句子的理解。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
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
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
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在文中前呼后应,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
②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③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
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
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90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
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一个下马威!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
“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
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对词语的理解。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
裹,包,缠。
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
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
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
形容勤奋专心。
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