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中医治疗腹痛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中枢、揉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泻: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另】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

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清天河水、推下七节骨、分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揉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呕吐治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热吐: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治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痛: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

【另】呕吐者加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发热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虚寒腹痛: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伤脾: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两篇小儿推拿专业文章!

两篇小儿推拿专业文章!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但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力差,不易竭力攻伐,总之手法要轻柔深透,适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

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的操作以推法、揉法次数较多,而摩法时间较长,陷法则重、快少。

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

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推拿一至二次。

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

寒冷季节,术者手要保持温暖,同时应态度和蔼。

术者经常修剪指甲,术前要洗手,保持清洁卫生。

此外,还需注意患儿的体位适当、舒适、力求自然。

为什么我给孩子做小儿推拿没用呢?已发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既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又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也避免了小儿吃药打针受药物毒副作用的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

但是呢小儿推拿要找专业的有中医资格证书的呦。

对于小儿推拿妈妈们有哪些疑问?妈妈们的疑问按一按、推一推就能治好孩子的疾病,有这么神奇吗?没错,小儿推拿就是这么奇妙,这些看不见的经络能有效刺激到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发挥作用。

尤其在孩子身上推拿,效果更是妙不可言。

很多妈妈都会问的问题“小儿推拿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我也一点都不懂,我给小孩做推拿会不会没有效果啊?”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小儿推拿要真正学会和掌握确实需要通过专业的小儿推拿培训,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便秘等等,只要推拿方向正确,穴位部位准确,时间次数做到位,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加过小儿推拿培训班的家长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度。

感觉效果不好是怎么回事?可是偶尔也会有一小部分家长做了后没有效果,对小儿推拿失去了信赖,没有效果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推拿穴位找的不够准确。

小儿推拿“腹部保健十法”

小儿推拿“腹部保健十法”

小儿推拿“腹部保健十法”小儿腹部保健十分重要,摩、揉、推既能健脾胃,又可以调大肠和小肠;按、挪、荡、挤碾、抄、拿可以促消导、促排便;振法能导引元气、补益脾胃;全腹推拿可以调理全身气血。

小儿推拿腹部操作可以用于腹痛、厌食、消瘦、泄泻;也可以用于积滞内停、疳症、便秘、肥胖、腹胀;还可用于虚劳、五迟五软、惊厥、心悸、夜啼、汗症等。

保健作用强,适用范围广。

1、分推腹阴阳:100次。

2、摩腹:顺时针和逆时针各5分钟3、揉腹:3分钟。

以全掌或掌根置于腹部,力渗透于整个腹部。

4、振腹:1分钟。

单掌或双掌重叠于腹部,前臂强制性收缩,施以高频震颤。

5、按腹:3-5遍。

随呼吸垂直按压,一起一伏。

6、挪腹:3-5遍。

双手握拳,置于腹部两侧,先按压,再内旋。

7、荡腹:3-5遍。

双手重叠置于腹部正中线,先把腹部推向对侧,再用四指把腹部拨回。

使腹部像波浪一样。

8、抄腹:1分钟。

从腰部把身体托起,左右晃动,然后自由落体,腹部震动。

9、挤碾腹:发红为度。

能够减肥。

一手以掌,一手以拳,两手相挤。

10、拿腹:3-5遍。

两手拿住腹部上提,提起即放。

腹部操作,调理的是脾胃与大小肠,攻补兼顾,如果长期做,宝宝消化系统就很健康,少生病。

9月1日,新一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小儿推拿师证书班开班,传承三字经和孙重三流派,正宗山东手法传承。

喜宝小儿推拿培训:隶属于山东金手指健康咨询公司,拥有山东省工商注册资质和商标,5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证小儿推拿师资、省中医专家联合授课教学,正宗山东流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小儿推拿保健师证书,咨询:************郑老师。

小儿推拿课件:腹痛

小儿推拿课件:腹痛
• 处方:外劳宫,清补脾,八卦
五分钟推拿法
• 一窝风,拿肚角,揉板门,补心,补肾阳, 补脾,平肝,上三关,顺运内八卦,外劳 宫,足三里,中脘,气海,关元,正捏脊, 搓揉脾俞,胃俞。
虫积痛
• 突然腹痛,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或在 腹部摸到条索状物,时聚时散,甚则面黄 肌瘦,嗜食异物或便虫,面部白斑,巩膜 蓝斑,下唇有颗粒样小点,舌尖起红刺。 如蛔虫窜行胆道则阵阵钻通,汗出肢冷。
肠痉挛
•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 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 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 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 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 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 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 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 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胃肠生长痛
• 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见于3— 1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 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 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发作次数因儿童而异,有 的每天数次,有的每小时数次。疼痛部位以脐周 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 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表 现为肠绞痛,可见儿童疼痛难忍,面色发青或发 白,甚至恶心呕吐,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肠 鸣音。一般情况下,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儿 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玩乐恢复如常。
肠套叠
•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 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 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 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 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 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 样大便。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 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 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 治疗。

小儿推拿振腹手法

小儿推拿振腹手法

小儿推拿振腹手法小儿推拿振腹手法是一种疗法,通过轻微的按摩和振动来促进小儿胃肠蠕动,缓解胀气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这种疗法可以帮助小儿的消化功能正常运作,加速废物的排出,提高免疫力并改善睡眠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下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注意事项和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注意事项。

这种疗法只适用于小儿,对于成人并不适用。

在进行推拿振腹疗法之前,必须确保小儿没有明显的腹部创伤或肿块,并且不处于发热或疼痛的状态。

此外,在进行疗程之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医生,确保小儿没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小儿的干扰。

接下来,让小儿平躺在柔软的床垫上,解开衣服让腹部暴露出来。

在进行手法之前,可以先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小儿腹部,以帮助放松肌肉和舒缓不适。

振腹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先在小脐周围涂抹一些植物油或润肤露,以减少手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然后,要使用中指和食指一起在小儿腹部进行轻柔的按摩。

按摩的手法主要是顺时针方向推动,形成一个圆形的运动。

在进行推拿时,手部应该保持放松,以避免对小儿造成不适。

振动手法主要是用手掌在小脐周围做轻微的振动,可以用力轻轻地摇动小儿腹部。

整个推拿的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可以根据小儿的反应和情况来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时间。

最后,关于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这种疗法可以促进小儿胃肠蠕动,缓解胀气、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和睡眠质量,提高小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但是,尽管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疗法,但在进行疗程之前,一定要先咨询专业的医生,确保小儿适合进行此项疗法,并且没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小儿推拿振腹手法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可以帮助小儿缓解胀气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进行推拿振腹疗法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手法。

同时,小儿推拿振腹手法的效果因人而异,不同小儿的反应可能也会不同,因此在实施疗程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

足三里(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置]足三里又名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处,当胫骨前肌上。

属足阳明胃经,系本经合穴。

[操作]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20~100次左右,称按揉足三里。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壮身体,常用于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及下肢痿软乏力等病症。

多与推天柱骨、分推腹阳阳等相配合,以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等相配合,以治疗脾虚泄泻;常与捏脊、摩腹等相配合,以作小儿保健。

坎宫(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推30~50次,称推坎宫,亦称“分阴阳”。

[作用]推坎宫: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同用。

丹田(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置]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有摩丹田与揉丹田之分。

患儿仰卧,以掌摩穴处2~3分钟,称摩丹田;用拇指或中指端揉100~300次,称揉丹田。

[作用]揉、摩丹田: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用治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

用治尿潴留常与推箕门、清小肠等同用。

掌小横纹(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术者一手持儿手,另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儿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揉100~500次,称揉掌小横纹。

[作用]揉掌小横纹: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此穴是治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可治疗肺部湿性罗音。

揉掌小横纹经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治喘咳常与清肺经、推六腑、开璇玑同用。

治疗口舌生疮常与清心经、清胃经、清天河水同用。

肺经(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

补肺经:术者以一手持儿无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100~500次。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问题、感染、胃肠道炎症或平凡的肠绞痛等引起的。

在儿童中使用推拿来缓解腹痛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小儿推拿方法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腹痛,促进儿童的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推拿方法,以帮助缓解腹痛。

1.捏脊法捏脊法是指在儿童背部旁边的两侧捏脊椎的方法。

将双手掌心对着儿童的脊椎,用适度的力度向下捏住,然后向上推。

这样可以刺激脊髓,改善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2.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是位于脚底,距离足跟约2.5厘米的穴位。

轻轻按摩涌泉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缓解腹痛。

使用大拇指在穴位上按摩,每次大约5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3.腹部按摩搓腹部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改善肠道蠕动,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手心轻轻按摩儿童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4.肚脐按摩法肚脐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肚脐周围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约5分钟。

5.摩腹法摩腹法是利用热量和按摩的方式,刺激腹部穴位,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腹部肌肉的松弛,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温热的手心在儿童的腹部轻轻按摩,每次约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方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以下几点。

1.推拿力度适中:力度太大可能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力度太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因此,在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2.儿童舒适感:推拿时需要关注儿童的舒适感,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推拿。

3.随时观察:在进行小儿推拿时,父母需要随时观察儿童的反应。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严重腹痛、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缓解腹痛,并且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然而,对于严重疾病或疑似疾病的儿童,父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宝宝缓解腹痛

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宝宝缓解腹痛

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手法帮助宝宝缓解腹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越来越受到父母们的青睐。

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手法作为其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宝宝缓解腹痛。

本文将介绍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手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关心宝宝健康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暖宫调经小儿推拿的原理暖宫调经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刺激与宝宝相关的经络、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流通,促进子宫的营养供应与新陈代谢,从而起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具体原理如下:1. 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推拿手法刺激腹部经络,增加血液流动,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情况,促进子宫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腹痛。

2. 调整经络功能:婴儿的经络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宝宝的腹部经络,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气血畅通,舒缓腹痛。

3. 调整子宫内环境:宝宝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子宫内环境不良引起的。

暖宫调经小儿推拿可以刺激子宫,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子宫抗感染能力,减少腹痛症状。

二、操作步骤暖宫调经小儿推拿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但需要家长们谨慎细致地进行。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 充分准备:在进行推拿之前,首先要保证宝宝的体温适宜,避免受凉。

同时,在推拿过程中,家长要保持双手干净,指甲修整整齐,以免划伤宝宝的皮肤。

2. 基本手法:采用柔和的按摩手法,轻轻揉搓宝宝的腹部。

从上往下,顺着乳脐周围的腹部经络轻轻揉动,每次持续5-10分钟。

3. 重点穴位: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刺激重点穴位,如“关元”、“气海”等。

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按压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压约1-2分钟。

4. 注意力度:推拿手法要轻柔,力度适中,不能过于用力,以免对宝宝造成伤害。

家长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反应,适时调整手法的力度与频率。

三、注意事项虽然暖宫调经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但在进行推拿前,家长们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宝宝身体状况:宝宝腹痛有很多种原因,有些可能需要医生的专业治疗。

小儿推拿每日一穴——肚角穴

小儿推拿每日一穴——肚角穴

小儿推拿每日一穴——肚角穴
肚角穴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处。

【功效】止腹痛,健脾和胃,理气消积,消胀。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痢疾等所致腹痛等。

【手法】用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或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之,称按肚角。

【操作方法】
捏拿。

脐两旁两大筋处,用双手拇、食、中三指向深处对捏拿之,
一紧一松为一次。

共3~5次。

二法,医者用两手拇、食、中三指,向两肋骨直下方拿捏,同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轻微动作。

【临床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常用于寒痛、伤食痛。

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

为防止宝宝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其他手法完成后,最后操作此穴。

如果喜欢,不妨点个ZAN吧!。

《腹痛》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

《腹痛》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

《腹痛》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腹痛泛指脘腹和少腹痛,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多种内外科疾病中,如痢疾、胃炎、肠炎、疝气以及妇科疾病等,当然食物中毒时也可引起腹痛症状。

中医认为腹痛多因寒邪内积、饮食停滞、肝郁气滞和脾肾阳虚所致。

腹痛腹痛泛指脘腹和少腹痛,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多种内外科疾病中,如痢疾、胃炎、肠炎、疝气以及妇科疾病等,当然食物中毒时也可引起腹痛症状。

中医认为腹痛多因寒邪内积、饮食停滞、肝郁气滞和脾肾阳虚所致。

特效穴位按摩No.1 按压足三里穴【穴位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压足三里穴36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No.2 按压公孙穴【穴位位置】位于[图片]趾侧面关节凸出处往脚跟方向1寸处,偏于脚骨下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压公孙穴36次。

No.3 推揉曲池穴【穴位位置】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推揉两侧曲池穴各36次。

No.4 推揉阳陵泉穴【穴位位置】位于腿外侧,膝盖下方约1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推揉两侧阳陵泉穴各36次。

No.5 按拿内庭穴【穴位位置】位于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端按拿两侧内庭穴各36次,动作要均匀连贯,逐渐深透,以有酸胀感为宜。

No.6 点按太冲穴【穴位位置】位于足背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点按两侧太冲穴各36次。

辨证加减按摩腹痛依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中医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寒邪内积型、饮食停滞型、肝郁气滞型和脾肾阳虚型,不同的病症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进行治疗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寒邪内积型【病症特点】腹痛急迫,怕冷喜温,腹中雷鸣,尿清便稀,四肢冰冷。

【按摩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用掌面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中脘穴各36次;再用双手掌侧鱼际交替推揉神阙穴和大横穴各36次。

饮食停滞型【病症特点】腹痛拒按,痛则腹泻,泻后痛感减轻,嗳腐吞酸,厌食。

中医治疗腹痛的7个经方

中医治疗腹痛的7个经方

中医治疗腹痛的7个经方大黄附子汤方证提要腹痛得寒加重、大便秘结,伴见恶寒或身痛,舌苔白、脉弦紧。

推荐处方大黄10 g,制附片30~50 g(先煎),北细辛10 g,以水1 000 mL,先煎制附片1 h,再放入细辛、大黄,文火再煎煮30~40 min,取汤液200 mL,分2次温服。

临床应用适用本方证者其人形体较壮实而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腹痛以下腹痛或偏向一侧的多见,疼痛常较剧烈,多为阵发性。

一般均伴有大便数日不解,或大便干结难出,舌质暗、舌苔多厚或水滑。

本方证的腹痛有得寒加重、便畅得减的特点,其痛可有饮冷食寒,或暴受风寒引发或加重,且常伴自觉恶寒、手足厥冷等。

本方证临床可用于具有上述方证特点的腹痛疾病,如肠梗阻、胆囊炎、胆结石、胆蛔症、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腹股沟疝、肿瘤等。

常用加减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发作者,合大柴胡汤;肾绞痛者合四逆散或芍药甘草汤。

注意事项方中的附子量比较大,应先煎>1 h更稳妥。

本方用药比较峻烈,多用于疼痛重症,普通的疼痛不宜轻易使用。

附子粳米汤方证提要腹痛肠鸣、呕吐,攻冲胸胁,身寒怕冷,苔白或滑。

推荐处方制附片10~15 g,姜半夏15 g,生甘草5 g,大枣25 g,粳米30 g。

常用加减临床常合用大建中汤去人参、胶饴,名《外台》解急蜀椒汤。

注意事项煎服法:以水1 000 mL,煮米熟汤成,去滓约200 mL。

分2~3次温服。

本方为仲景经典方,方中附片与半夏同用,并无配伍禁忌,可放心使用。

大建中汤方证提要腹部剧烈冷痛且可牵连及心胸部,呕吐频繁不能饮食,或可见肠型凸起而拒按,手脚冷,舌淡苔白。

推荐处方蜀椒10 g,干姜20 g,人参10 g,饴糖50 g(烊)。

前3味药用水600~800 mL,煮取150~200 mL,去滓,烊入饴糖。

分2次温服,服后喝热粥一小碗,并温覆避风寒、禁忌生冷。

临床应用本方证者常有进食生冷的诱因,且起病急剧,多为肠蛔虫症、肠梗阻、肠痉挛等病症。

常用加减方中饴糖可用红糖替代,常与附子粳米汤合用。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小孩腹痛最快推拿手法腹痛是小儿常见病,可见于多种疾病中,这里主要治由于腹部中寒,乳食积滞,感染蛔虫,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腹部绞痛而言,下面来看看小儿腹痛推拿手法。

虫痛型推拿手法主证:痛在脐周,时作时治,痛时剧烈如刀绞,患儿常高声啼哭,或躁扰不宁,止时则嬉戏如常,腹部有时可触摸到条索状,蠕动的包块,时隐时现。

平素面黄肌瘦,嗜吃异物,或曾吐蛔,便蛔,如遇蛔虫逆行钻胆,则疼痛更为剧烈,伴随面青,肢冷,口吐清涎,脉涩或弦,指纹色青。

治疗原则:安蛔止痛。

推拿处方:揉一窝风,外劳,点按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厥阴俞,摩腹,揉天枢,神厥,掐揉四横纹,按内关,胆囊穴等。

推拿原理:一窝风与外劳为温中散寒之要穴,又是止痛治标之穴,配背俞各穴重在调理肝脾,行气以止痛,摩腹与揉天枢,神厥为局部直接作用,能使虫安气行而痛止,辅以四横纹化积,心胸取内关及验方胆囊穴,多能提高疗效。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

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

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虚寒腹痛推拿手法主证:脘腹疼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喜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饮食稍有不慎则易诱发腹泻,或见各型疳积之症,舌淡或光红无苔,脉细,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止痛。

推拿处方:调五脏,补脾经,补肾经,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推上三关,摩脐与丹田,揉中脘,建里,巨阙,石关,梁门,天枢,关元等穴,推上七节骨,捏脊,揉足三里。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2)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疼痛性质:隐痛、钝痛、胀痛、刺痛、掣痛;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啼哭不宁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江载芳、申昆玲、沈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3)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

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偶可在右下腹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 mm或短轴(最短直径)≥5 m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

较重者可见腹腔积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4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腹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

(2)乳食积滞证: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嗳腐吞酸,不思乳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大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腻,指纹紫滞。

(3)胃肠积热证:腹痛胀满,疼痛拒按,或伴发热,大便秘结,烦躁口渴,手足心热,口唇舌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

各种腹痛小儿推拿详细配穴法,一看就会

各种腹痛小儿推拿详细配穴法,一看就会

各种腹痛小儿推拿详细配穴法,一看就会气郁腹痛临床表现:小孩因故哭叫,家长抑制使其不能发泄,或强以乳食,迫使小孩止哭入睡,睡中时作痉挛性长息,一般皆以为腹痛,以痛时身体扭动为特征,或见呃逆,舌苔滞(苔与舌质不分),脉弦紧。

治则:理气止痛治法:清肝 200次顺时针运八卦 200次推大四横纹 200次揉板门 5分钟食积腹痛临床表现:饮食不节,食积不消,最易生热,气机郁滞,肠鸣漉漉,扪有散块,或见呕吐,得泻痛减,苔厚,脉滑数治则:消导,清热,止痛治法:清肝 300次清胃经 200次清脾经 100次顺时针运八卦 150次揉板门 150次清大肠 300次寒性腹痛临床表现:感受寒邪,寒邪滞于肠胃,寒凝收引,不能通和,因而作痛。

痛多绕脐,思热饮,爱暖熨,舌苔薄白,脉象沉紧或迟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揉一窝风 5分钟揉外劳宫 100次揉板门 150次顺时针运八卦 5分钟推天河水100次对症加减:如有有形寒积,可加清补大肠5分钟热性腹痛临床表现:郁有湿热,腹痛,腹外部扪之亦热,肠鸣作呕,舌苔黄腻,脉滑濡而数。

治则:散热,和胃肠,止痛治法:清肝 200次清胃经 150次推天河水 150次揉板门 200次蛔虫腹痛临床表现:痛时上身扭动,下唇内口腔黏膜扪之如砂砾状。

小儿好挖鼻孔,目下视白睛有靛青色藻状花纹,时或吐蛔治则:温暖肠胃,宽利胆道,引蛔下行治法:第一次:揉外劳宫 200次清肝 150次第二次:揉外劳宫 5分钟清胃经 150次清大肠 150次虚寒腹痛临床表现:小儿倦怠纳呆,四肢无力,时见厥冷,睡好俯身而卧,正之仍卧,眠中露睛,腹部喜按喜热熨,必为慢性隐痛而患儿不能自诉,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缓,久成慢惊治则:温中,健脾,止痛治法:揉外劳宫200次清补脾 200次揉板门 150次推大四横纹 150次来源:网络(侵删)。

小儿推拿,能治疗哪些疾病怎么做更安全?

小儿推拿,能治疗哪些疾病怎么做更安全?

小儿推拿,能治疗哪些疾病?怎么做更安全?发布时间:2023-03-29T07:04:33.9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1期作者:杨娟[导读] 小儿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由于幼儿不愿意配合治疗杨娟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100小儿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由于幼儿不愿意配合治疗,也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治疗的难度。

而小儿推拿不需要打针治疗,幼儿的配合度较高,可以适应治疗很多病症,特别是幼儿常见的急症,如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幼儿急疹、风寒风热感冒等,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小儿推拿可以调理小儿脾胃,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因此小儿推拿被越来越多家长接受。

然而,小儿推拿并不是万能的,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小儿容易生病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体质较弱。

小儿如果在推拿前没有进行明确的诊断擅自进行推拿反而会延误或加重患儿的病情。

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小儿推拿,下面就小儿推拿可以治疗的疾病、小儿推拿的安全性概述以及预防小儿推拿出现的风险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概述。

1.小儿推拿可以治疗的疾病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刺激幼儿特定的穴位,达到通畅经络、疏通气血以及调整脏腑的效果。

小儿推拿的对象通常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小儿推拿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治疗腹泻、厌食、腹痛、疳积、呕吐、少食、夜啼、惊风、盗汗、发热、哮喘、肥胖、肌性斜颈、脑瘫、遗尿、感冒、咳嗽、近视、脱肛以及湿疹等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消化、呼吸、神经、泌尿、运动等系统疾病系统的功能性疾患都有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小儿推拿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先天性的斜颈问题。

2.小儿推拿的安全性概述小儿推拿主要针对6-7以下的幼儿,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小儿推拿的安全性,进而导致家长不愿意尝试让小儿进行推拿治疗。

但是,事实上,小儿推拿师在对小儿进行推拿时,操作的穴位以及部位都集中在手上,头部、躯干以及下肢且推拿的手法也非常轻快、柔和,不会因力度大而损伤小儿的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顿疝
• 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 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造成 了腹痛。这样的小儿在发病前都有可复性疝气存 在,即在小儿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 一肿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平卧时消失, 即使不消失还可用手慢慢还纳。一旦不能送还, 肿物不消失且出现腹痛,孩子阵发性哭闹,腹胀 和呕吐,时间长了肿物表面皮肤肿胀、发热,压 痛明显,则无疑是发生了嵌顿疝,必须及时送医 院治疗。
腹痛
腹痛
• 腹痛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是指胃脘以下 脐之周围及小腹疼痛为主要的病证。腹痛 的范围很广,是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见的 症状。婴儿不会诉说腹病。只会啼哭,较 大儿童虽能诉述疼痛,但往往不能正确表 达腹痛部位,因此如在小孩诉说腹痛或表 现为突然啼哭,时作时缓,弯腰捧腹,双 眉紧蹙时,最好能就近诊治,以免贻误病 情。
• 小儿腹痛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主要 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器质性腹痛多 见于胃肠道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结肠炎、 寄生虫病、肠梗阻、肠套迭、胆囊炎、胰 腺炎等;而功能性腹痛则多由于胃肠痉挛 引起,常与精神因素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 乱有关,这其中还包括“胃肠生长痛”。
腹痛部位与病的判断
1、大腹痛:指胃脘以下,脐腹部以上的 腹部痛疼(多表现为胃部的病变)。
腹痛的临床鉴别
• 急性阑尾炎
• 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较常见。 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用手按小 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常伴有恶 心及呕吐,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 39℃左右。此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因小 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 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儿 生命。
• • • • • •
腹痛的辩证分型
气虫燥虚寒伤 滞积热寒积食 痛痛内痛痛痛
结 痛
.寒积痛
• 证候:腹部疼痛,阵阵发作,得温则舒,遇寒痛 甚,肠鸣辘辘,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 唇色紫暗,肢冷,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红, 苔白滑,脉沉弦紧,或指纹红。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 处方:一窝风,外劳宫。艾灸肚脐。
2、脐腹痛:指脐周围的腹部疼痛(属于 脾经、大肠、小肠的病变)。
3、小腹痛:指脐下腹部正中的疼痛(肾 经、膀胱、子宫的病变)。
4、少腹痛:指小腹部两侧或一侧的疼痛 (肝经、大肠的病变)。
腹痛触诊时的注意事项
• ①争取小儿合作接受检查,幼婴可利用玩具或吸 奶;年长儿力求让患儿自己用一个手指,指明疼 痛部位或范围;
肠痉挛
•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 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 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 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 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 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 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 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 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
肠套叠
• 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 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 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 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 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 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 样大便。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 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 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 治疗。
五分钟推拿法
• 外劳宫,一窝风,上三关,清天河水,补 肾阳,分阳,补脾阳,平肝,顺运内八卦, 板门,艮宫,摩腹,揉脐,拿肚角,揉脾 俞,胃俞,足三里。
• ②不合作者,可于啼哭吸气时检查或待病儿睡眠 时进行检查;
• ③检查者应态度和霭,手宜温暖,动作轻柔缓慢; • ④检查应由非疼痛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疼痛部位,
要反复对比各部位的反应,找出压痛及紧张部位、 范围和程度,可疑时应反复检查,最好能争取在 小儿安静时或入睡后再次检查。
病因病机
• 中医认为,腹痛多为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气 虚冷,或气滞血瘀为发病因素,病机一般为气滞 不通,不通则痛,痛久则生瘀。腹痛的性质,暴 痛者多实,久痛者多虚;剧痛而拒按者多实,隐 痛而喜按者多虚;食后痛甚者多实,得食痛减者 多虚;热敷痛甚者多实,得热痛减者多虚;痛时 走窜而无定处者力气滞,痛如针刺而固定不移者 为血瘀。中医一般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腹 痛。中医辩证治疗本病多以感受寒邪,伤食,或 者脏腑虚寒为重要病因。因此,治法多以温散寒 邪、消食导滞、温中补虚或者活血法瘀等为主, 使气机宣通,血脉流畅,则通则不痛而达到止痛 目的。
细菌性痢疾
• 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 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 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 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 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过敏性紫癜
•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 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 压之不退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 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 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 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 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有的小儿还 可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这样的孩子 应卧床休息,限制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以中 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重 者尚需激素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1周、 重症4-8周便可痊愈。
胃肠生长痛
• 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见于3— 12内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时间较短,一 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发作次数因儿童而异,有 的每天数次,有的每小时数次。疼痛部位以脐周 为主,其次是上腹痛。疼痛无一定规律性,疼痛 程度也不一致,轻的仅为腹部不舒适感,重则表 现为肠绞痛,可见儿童疼痛难忍,面色发青或发 白,甚至恶心呕吐,还可听到“咕噜咕噜”的肠 鸣音。一般情况下,疼痛可很快缓解,缓解后儿 童的精神状态、饮食玩乐恢复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