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文学理论课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本的特点:首先,剧本在篇幅上有一定的限制。其次,和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相比,剧本要求人物时间乃至场景相对集中。再次,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各种不同戏剧样式的特点,都是剧作家进行创作时必须充分了解的。
戏剧冲突: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它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表现戏剧冲突也因此成为戏剧合剧本的基本特征。
谈谈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看法。
首先是肯定的方面。现实主义文学都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追求艺术虚构性的真实感。使读者忘却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唤起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忽略的经验和意义。以客观态度表现生活不仅使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了让我们洞悉人生的艺术魅力,而且还有了近乎历史文献的价值。
其次的不足的地方。无法区分客观现实主义和主观现实主义;对主观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个人情绪有某种否定的意味;现实主义往往使我们错过我们所追求的积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印象,即一种主观的情感。
文学叙述赖以存在的条件:叙述者或叙述手段的存在,叙述事件的不存在。
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两类人物观:功能性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
人物的分类:福斯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韦勒克:“静态型”与“动态型”.
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
诗歌结构的特点:
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歌和其他文体结构明显不同的是诗的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时空结构,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顺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期间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如何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任何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人类对生活和自身的认识,可以因为经验对象和感受方式的不同而形成某种差异。个人的感性直观和生命活动的体验,可能让人们领悟到不同于知性抽象所把握的另一种人生意蕴。当人们以理性的标准和逻辑去审视某些艺术形象时或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感受、体认这些艺术形象的处境与心情时,会产生两种评价的尺度。这正是文学以审美方式所把握的对象,也是文学之所以的“人学”的根据。
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史就其深刻意义来说,使一种心里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文学就是‘人学’”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求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文学的审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创造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和及人生意义。当文学从这个角度去把握社会生活时,人也就必然成为了文学的主要对象。人们从文学作品中,能够透过生活现象对人性进行揭示,最终获得有关于人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和启迪。
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表现型的文学类型。其题材多为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描绘的是作家理想的世界或超人的英雄、淳朴的田园以及憧憬的社会、人生、人性等;多采用夸张、奇特的语言和想象,华丽的语言和浓郁的色彩
为什么说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文学传统的颠覆?对于这种颠覆你作何评价?
文本结构的特点:语言层、现象层ຫໍສະໝຸດ Baidu意蕴层。
抒情文本的基本特征:抒发主体情感。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小说的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虚构性的叙事。
叙事的原则:接续与转换。
史诗、浪漫故事(罗曼史)与小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
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性是:小说具有运用叙事话语相对完整地客观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特性。
文学的整体性,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
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
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把艺术分类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是文学的特殊性。
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语言为媒介把握现实生活、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诗: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诗的抒情性表现在:
首先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自然风光或人的外在形状,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歌能更充分更自由地传达主体的审美感受,并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审美体验。其次,诗的抒情性不应作狭义的理解。对诗来说,抒情并不是情感的毫无节制的宣泄,而是通过不断提炼、升华的情感而获得的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从所指对象上看文本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但从文学研究来看,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作品”是麽个作家的创作活动的产物,它从属于某个主体,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本”于“作品”的区别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要求文学的语言活动必须克服两种困难:
第一种困境来自于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即“意”如何向“言”的转化。者就要求个体讲究语言修辞,对日常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和形象性。第二种困境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现实,投入生活,执著于个体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才能走出困境。
所谓“形散”可以理解为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在结构上没有一定的模式或成规,随感而发,有较大的自由,并不是说结构的“散漫”或“散乱”,否定散文结构也有形式美和艺术性;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主旨线索的集中。对于散文随感而发的特点来讲,强调“神不散”也不是无的放矢。“形散而神不散”是针对散文在表意和结构上抒发人生审美感受的特点使散文的表现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的这种整体性而言的。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大体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这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第二类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也就是庄子说的“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第三类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受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即“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从表现形态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文学形象的符号化;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
评价:现代主义小说导致了写作技巧的彻底革命和对于形式的高度重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创作时可以追求形式完美,语言灵活和构思巧妙,而不依赖于连接性和模仿,两一方面是暴露内在的晦涩和属于同一现象的艺术危机。
三分法。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喜剧类三种。此法至今仍流行于西方。
四分法。国外,以弗莱为代表,根据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分为戏剧、叙事诗、抒情诗、小说。中国,着眼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也考虑到题材选择和形象塑造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特点:具体明确、易于掌握、运用方便、实用性强。
文学形象的含义:凡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作家在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而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什么是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意蕴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来实现的。所谓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新的艺术形象来。
赫兹利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指的是:想象性是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诗的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区别:对语言的执著追求。
诗歌对日常生活语言的“背离”表现在:
首先,诗对于日常语言的提炼乃至变异,要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每个词极具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歌甚至会使语言发生扭曲和变异。其次是表现在对规范句法的破坏。诗人为了突出某个意象或造成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而改变词序、句序、字词组合和句子结构等。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是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潮。特点是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构建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由于一种新的文学思潮的兴起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运动,因此也用文学运动来指称思潮现象。
文学流派: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由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其基础和标志是相同的见解、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
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和“个性化”
文学走向自觉和成熟的标志是: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出现。
现实主义文学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写实性”。
现实主义文学对生活的再现是以艺术概括为基础的。
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
文学具有审美性,它对于丑的对象能否表现?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指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合成的真正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巴赫金强调小说人物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他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杂语”或“多声部”的现象。
文学具有审美性,并不是说它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生活、把握生活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抗争和比较,往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抽的东西能够成为文学的对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达到了神似的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
为什么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符号系统”?
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系统,就是说文本是按照一定的代码规则组合成的一个自足的有机结构,这意味着文本的意义体现在文本的组织结构于它所指对象的组织结构的转换关系之中。
国内外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
二分法。中国依据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将所有的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弊端:划分过于笼统,没有涉及体裁、构思等问题,难以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国外代表是亚里士多德,其在《诗学》中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和喜剧两大类。不足:没有提及抒情诗。
如何从文学创作的特定角度来理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家,作家是生活中的人,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家为表现他对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的过程。
其次,作为创作活动的主体,作家确实需要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才情,这种能力部分来自先天的素质,但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
第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发愤著书”。从理论上讲,人生的欢愉和穷苦,都可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艺术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关系,无论我们怎样缩小现实的含义或者强调艺术家改造或创造的力量,“现实”像“真实”、“自然”或“生活”一样,在艺术、哲学以及日常用法中,都是一个充满价值的词。过去的整个艺术都把目标对准现实,即使它所说的是一种更高的现实:本质的现实或者梦和象征的现实。
什么是典型?: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戏剧冲突: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它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表现戏剧冲突也因此成为戏剧合剧本的基本特征。
谈谈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看法。
首先是肯定的方面。现实主义文学都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追求艺术虚构性的真实感。使读者忘却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唤起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忽略的经验和意义。以客观态度表现生活不仅使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了让我们洞悉人生的艺术魅力,而且还有了近乎历史文献的价值。
其次的不足的地方。无法区分客观现实主义和主观现实主义;对主观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个人情绪有某种否定的意味;现实主义往往使我们错过我们所追求的积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印象,即一种主观的情感。
文学叙述赖以存在的条件:叙述者或叙述手段的存在,叙述事件的不存在。
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两类人物观:功能性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
人物的分类:福斯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韦勒克:“静态型”与“动态型”.
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
诗歌结构的特点:
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歌和其他文体结构明显不同的是诗的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时空结构,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顺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期间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如何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任何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人类对生活和自身的认识,可以因为经验对象和感受方式的不同而形成某种差异。个人的感性直观和生命活动的体验,可能让人们领悟到不同于知性抽象所把握的另一种人生意蕴。当人们以理性的标准和逻辑去审视某些艺术形象时或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感受、体认这些艺术形象的处境与心情时,会产生两种评价的尺度。这正是文学以审美方式所把握的对象,也是文学之所以的“人学”的根据。
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史就其深刻意义来说,使一种心里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文学就是‘人学’”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求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文学的审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创造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和及人生意义。当文学从这个角度去把握社会生活时,人也就必然成为了文学的主要对象。人们从文学作品中,能够透过生活现象对人性进行揭示,最终获得有关于人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和启迪。
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表现型的文学类型。其题材多为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描绘的是作家理想的世界或超人的英雄、淳朴的田园以及憧憬的社会、人生、人性等;多采用夸张、奇特的语言和想象,华丽的语言和浓郁的色彩
为什么说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文学传统的颠覆?对于这种颠覆你作何评价?
文本结构的特点:语言层、现象层ຫໍສະໝຸດ Baidu意蕴层。
抒情文本的基本特征:抒发主体情感。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小说的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虚构性的叙事。
叙事的原则:接续与转换。
史诗、浪漫故事(罗曼史)与小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
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性是:小说具有运用叙事话语相对完整地客观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特性。
文学的整体性,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
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
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
根据表现媒介的不同,把艺术分类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是文学的特殊性。
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语言为媒介把握现实生活、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基本特征。
诗: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诗的抒情性表现在:
首先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自然风光或人的外在形状,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歌能更充分更自由地传达主体的审美感受,并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审美体验。其次,诗的抒情性不应作狭义的理解。对诗来说,抒情并不是情感的毫无节制的宣泄,而是通过不断提炼、升华的情感而获得的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从所指对象上看文本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但从文学研究来看,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作品”是麽个作家的创作活动的产物,它从属于某个主体,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本”于“作品”的区别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要求文学的语言活动必须克服两种困难:
第一种困境来自于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即“意”如何向“言”的转化。者就要求个体讲究语言修辞,对日常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和形象性。第二种困境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现实,投入生活,执著于个体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才能走出困境。
所谓“形散”可以理解为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在结构上没有一定的模式或成规,随感而发,有较大的自由,并不是说结构的“散漫”或“散乱”,否定散文结构也有形式美和艺术性;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主旨线索的集中。对于散文随感而发的特点来讲,强调“神不散”也不是无的放矢。“形散而神不散”是针对散文在表意和结构上抒发人生审美感受的特点使散文的表现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的这种整体性而言的。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大体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这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第二类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也就是庄子说的“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第三类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受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即“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从表现形态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文学形象的符号化;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
评价:现代主义小说导致了写作技巧的彻底革命和对于形式的高度重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创作时可以追求形式完美,语言灵活和构思巧妙,而不依赖于连接性和模仿,两一方面是暴露内在的晦涩和属于同一现象的艺术危机。
三分法。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喜剧类三种。此法至今仍流行于西方。
四分法。国外,以弗莱为代表,根据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分为戏剧、叙事诗、抒情诗、小说。中国,着眼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也考虑到题材选择和形象塑造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特点:具体明确、易于掌握、运用方便、实用性强。
文学形象的含义:凡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作家在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而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什么是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意蕴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来实现的。所谓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新的艺术形象来。
赫兹利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指的是:想象性是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诗的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区别:对语言的执著追求。
诗歌对日常生活语言的“背离”表现在:
首先,诗对于日常语言的提炼乃至变异,要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每个词极具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歌甚至会使语言发生扭曲和变异。其次是表现在对规范句法的破坏。诗人为了突出某个意象或造成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而改变词序、句序、字词组合和句子结构等。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是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潮。特点是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构建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由于一种新的文学思潮的兴起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运动,因此也用文学运动来指称思潮现象。
文学流派: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由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其基础和标志是相同的见解、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
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性主要体现在“抒情性”和“个性化”
文学走向自觉和成熟的标志是: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出现。
现实主义文学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是它的“写实性”。
现实主义文学对生活的再现是以艺术概括为基础的。
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主要体现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
文学具有审美性,它对于丑的对象能否表现?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指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合成的真正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巴赫金强调小说人物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他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杂语”或“多声部”的现象。
文学具有审美性,并不是说它只能表现美的对象,不能写丑的东西;而是说文学是从审美关系上审视生活、把握生活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抗争和比较,往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抽的东西能够成为文学的对象。丑本身不可能成为美,然而美与丑的斗争却能够使丑成为审美的对象;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对丑的揭示达到了神似的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有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不朽的艺术。
为什么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符号系统”?
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系统,就是说文本是按照一定的代码规则组合成的一个自足的有机结构,这意味着文本的意义体现在文本的组织结构于它所指对象的组织结构的转换关系之中。
国内外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
二分法。中国依据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将所有的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弊端:划分过于笼统,没有涉及体裁、构思等问题,难以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国外代表是亚里士多德,其在《诗学》中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和喜剧两大类。不足:没有提及抒情诗。
如何从文学创作的特定角度来理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家,作家是生活中的人,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家为表现他对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的过程。
其次,作为创作活动的主体,作家确实需要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才情,这种能力部分来自先天的素质,但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
第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发愤著书”。从理论上讲,人生的欢愉和穷苦,都可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艺术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关系,无论我们怎样缩小现实的含义或者强调艺术家改造或创造的力量,“现实”像“真实”、“自然”或“生活”一样,在艺术、哲学以及日常用法中,都是一个充满价值的词。过去的整个艺术都把目标对准现实,即使它所说的是一种更高的现实:本质的现实或者梦和象征的现实。
什么是典型?: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