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文学理论课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

名词解释1、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2、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3、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4、话语: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5、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6、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而一般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7、艺术发现: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8、艺术构思: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9、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造对象做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评价是一种主体性的心理过程。

10、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11、典型: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2、特征: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考试版一、名词解释1、文学媒介:指文学的感性修辞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

2、文学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具体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出思想和艺术的评价(主要是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4、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过程,这种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5、话语蕴藉: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7、创作个性:是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8、文学流派:创作流派和作品流派的合称,流派是由风格派生出来的,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学派别。

9、延留:延续、留存、品味或品评之意,用来指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的一种状况,是读者继共鸣、净化和领悟过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10、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1、把握文艺学概念以及构成部门:文艺学是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文艺学”一词来源于苏联,如果将俄语词直接翻译的话,应该是“文学学",但是为了符合汉语习惯就叫作“文艺学”。

一般都把文艺学内部划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文学史:将文学看作是一种具体的历史发展,不断追溯这种历史发展的具体脉络与详细状况文学批评:具体研究某部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某类文学艺术作品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性质、范畴以及判断标准的研究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读者第一,文学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无论单单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者是作品都不能构成文学,文学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并且这些活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本来是一个小便池,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小便池也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这也就是“文学活动发展论”。

第二,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各种活动相比,文学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文学活动就与其他活动没有差别了。

这种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就构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第三,四要素中的“世界“这一要素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但是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过程就是作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成为“文学创作论”.第四,文学作品本身就非常复杂,尽管通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种语言艺术包含着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第五,作家创作出作品之后如果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被束之高阁,那这部作品还不能称其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审美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相反,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而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和规律,就成为了“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BCD)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BC)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B)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BC)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C)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BCD)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CD)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CD)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D)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C)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BCD)A读者B世界C作家 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C)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D)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 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D)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BC)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CD)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BD)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CD)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D)A审美B情感C想象 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BCD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B)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C)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BCD)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 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BCD)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B)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CD)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 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D)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 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CD)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 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CD)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 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BDE)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绪论1、文学理论的定义:文学理论是现代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4、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活动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5、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范畴和命题,既具有理论认识的意义,为人们提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学活动规律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实践方法的意义,可以指导人们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

(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文学理论具有引导创作的功能,文学理论具有指导欣赏的功能,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科学方法论。

(简答题题型)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1、文学的语义分析:(广义)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用文字书写或印刷的语言作品和文献,故可称为文化学的文学观。

(狭义)狭义的文学,是指借想象创造虚构的艺术世界以表现人性人情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限制以美感作用为主的纯文学作品,故可称为审美的或纯文学的文学观。

(折中义)折中义的文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既包括诗、小说和戏剧等纯文学作品,又包括传记、书札、游记和史论等带有文学性的非纯文学作品,二是专指介乎广义的泛文学和狭义的纯文学之间而具有文学性或文学功能的文学现象。

2、文学本质研究的策略: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既要立足文学艺术本身,又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置于社会结构和艺术文化体系中,在多维视野中作多方面的系统考察,才能正确阐明文学的本体特征,从而为文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遵循由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个别性的逻辑学顺序,从三方面进行逐层深入的研究(首先,在社会结构的分析中确定文学的社会地位,揭示文学的社会特性;其次,在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的比较中,阐明文学的审美特殊性;再次,在文学与其他艺术、文学与历史和新闻作品的比较中,论析文学的媒介特性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重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作为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文学理论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学期的结束,期末考试即将临近,老师特意给出了期末考试的重点,下面将对这些重点做一个详细的总结。

1.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近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发展阶段包括意象派、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论、戏剧理论等。

期末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和代表理论家,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文学创作理论:文学创作理论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思想、方法和规律。

其中包括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创作思潮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询问这些创作思潮的特点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旨在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质量。

其中包括形式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多个流派和方法。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一篇文学作品的不同批评角度和方法,评价其艺术价值。

4.文学符号学理论:文学符号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问到一些关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和符号分析的方法。

5.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后现代文化理论等。

在期末考试中,老师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跨文化研究理论:跨文化研究理论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比。

在期末考试中,可能会出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在备考过程中,重点理论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阅读经典论文和教材来加深对其的理解。

同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小论文练习,以加强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以上总结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文学理论教程的期末考试,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BCD)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BC)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B)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BC)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C)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BCD)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CD)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CD)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D)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C)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BCD)A读者B世界C作家 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C)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D)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 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D)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BC)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CD)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BD)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CD)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D)A审美B情感C想象 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BCD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B)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C)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BCD)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 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BCD)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B)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CD)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 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D)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 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CD)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 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CD)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 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BDE)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文学理论 考试 重点

文学理论 考试 重点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2、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3、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它包括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6、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a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主观的真实、诗艺性)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是被主观化、心灵化了的。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观世界变成主体认识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7、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通过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

文学概论复习提要第一讲:概论(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一.文学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观——文学的文化含义狭义的文学观——文学的审美含义二.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属性1. 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结构”看,文学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一种的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2.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艺术(包括文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3.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与其他审美意识形态的区别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材料(工具)不同——语言。

文学话语与其他社会领域话语的不同——话语蕴藉(话语蕴藉)。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状况的概括,指文学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般来说,言语要符合语言规则,如词义与事物的对应性,语义与逻辑的对应性等。

而文学中,言语突破语言的状况比比皆是,如违背词语搭配,违背语法结构规则与逻辑规则。

三.文学在人类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四.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文学的意义)五.文学理论的性质1.学科归属: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学。

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研究范围: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教材8-10)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79)第二、三讲诗歌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3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01)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考察文学,立足于这个立场,文学的基本形态有三个: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不是独立自足的语言艺术--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文学理论教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基本概念】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思考问题】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精心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文学理论》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定义,三个分支2、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文学四要素4、文学理论的五个任务5、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价值取向6、文学理论的多样化形态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2、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再现理论、表现理论、接受美学)3、文学活动的发生学说:“四说”;“劳动说”4、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定义;表现;综述3、话语:定义;五要素4、话语蕴藉:定义;两层内涵;典范形态第三编:文学创造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内涵及关系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013、文学创造的特殊性:区别于宗教与科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4、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模仿说、再现说))、“情感”(表现说);5、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惟一源泉;特殊性6、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主体;特殊性7、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双向运动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材料:定义;获取途径;主体性2、艺术发现:定义;表现;心理特征3、创作动机4、艺术构思:定义;心理现象(灵感与直觉)5、构思方式:定义;几种方式6、物化阶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7、为什么会出现“心手不一”?常见的问题;如何操作(即兴和推敲)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艺术真实:定义;主要特征2、艺术概括:定义;具体规定3、诗意的裁判:定义;内涵4、人文关怀:定义;人文与历史的双向价值5、审美理想:定义;特征;功能6、文学形式的升华:内容与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文学理论》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重点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黑格尔、席勒2、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基本特征)3、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近代、现代)4、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基本特征)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本层次的理论:王弼、英伽登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象·意”3、文学言语的特点4、文学形象的特征5、文学意蕴:三个层面6、文学典型:理论;定义;“特征性”;艺术魅力;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7、意境:理论;定义;特征;分类8、意象:理论;定义;特征;分类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1、叙事理论2、叙事:含义;特征;构成3、叙事内容:故事(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行动4、叙述话语: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时序、时距、频率);视角5、叙述动作: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与接受者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1、抒情:理论;抒情与现实;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与宣泄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3、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情感经验4、抒情方式:修辞方式;抒情角色第十三章:文学风格1、风格的几种理论2、如何理解“文如其人”?3、文学风格:定义;内涵4、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5、文学风格与文化(时代、民族、地域、流派)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定义2、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P3064、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5、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审美活动、认识活动、文化价值阐释活动、审美交流活动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1、期待视野:定义;层次;形成;类型2、接受动机3、接受心境4、隐含的读者5、填空、对话与兴味6、还原与异变7、理解与误解8、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9、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第十六章: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定义2、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3、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标准:美学的、史学的4、文学批评的模式:传统批评模式;现代批评模式5、文学批评的实践。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复习重点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第一章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

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

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的思想。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本词条“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本词条“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本词条“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深刻阐明了艺术生产的内涵:“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他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画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如果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多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理论课考试重点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理论课考试重点
赫兹利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指的是:想象性是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诗的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区别:对语言的执著追求。
诗歌对日常生活语言的“背离”表现在:
首先,诗对于日常语言的提炼乃至变异,要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每个词极具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歌甚至会使语言发生扭曲和变异。其次是表现在对规范句法的破坏。诗人为了突出某个意象或造成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而改变词序、句序、字词组合和句子结构等。
诗: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诗的抒情性表现在:
首先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自然风光或人的外在形状,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歌能更充分更自由地传达主体的审美感受,并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审美体验。其次,诗的抒情性不应作狭义的理解。对诗来说,抒情并不是情感的毫无节制的宣泄,而是通过不断提炼、升华的情感而获得的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
什么是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意蕴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来实现的。所谓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新的艺术形象来。
抒情文本的基本特征:抒发主体情感。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小说的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虚构性的叙事。
叙事的原则:接续与转换。
史诗、浪漫故事(罗曼史)与小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期末考复习1、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人的创造是依靠自己头脑的思考,在创造过程开场之前就已考虑到了自己创造的结果。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的生活活动对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①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对象〞指客体,“诗意情感〞是指诗化客体。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对象化是指外化,呈现,形式化。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这样才能生发出诗化的关系,而不像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附属于自然。

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自由地选取感觉事物的角度,人感觉事物的角度又是多样化的,人的生活活动除了经济技术和革命实践意义之外,就是审美创造意义。

②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自觉〞在哲学意义上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指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根据一定的需要而设计的,“合规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符合或遵循一定规律的。

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形态,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一种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可以到达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就是到达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③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证。

人的生活活动是对人“本质力量确实认〞。

人的生活活动作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认,实际上是审美产生的根底。

在审美活动中,人在直观的层次上是审“对象〞,而在深蕴的层次上,却是通过对象来审“自己〞。

只有在先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审己〞。

同时,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确实认。

通过创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尽情展现出来,使人更深切地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2、模仿论和表现论有什么区别。

①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那么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我流露。

文学理论考试知识点大一

文学理论考试知识点大一

文学理论考试知识点大一在文学理论考试中,大一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文学理论概述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和文学创作等方面。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文学思潮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追求秩序、规范与对称;2.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注重人文主义、个体主义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 浪漫主义:强调感情、个性和自然,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4.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人类经验和社会问题;5. 自然主义: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分析;6. 象征主义:注重象征、隐喻和意象的运用,追求超越表面现象的内在意义;7. 实用主义:注重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追求艺术与社会的结合;8. 超现实主义:超越现实和理性,探索潜意识和梦境。

三、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重视作品的语言艺术形式和结构,关注言语的美感;2. 结构主义批评: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体系,揭示其内在规律;3. 传统批评:研究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其传统文化内涵;4. 马克思主义批评:以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为视角,剖析作品的阶级性;5. 后现代主义批评:质疑真理、权威和稳定性,强调叙事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四、文学理论名著1. 《诗经》: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之一,包含了丰富的诗歌创作方法和思想观念;2. 《古代罗马修辞学》:古希腊罗马修辞学理论的总结和系统;3. 《浪漫主义论》:德国文学家弗里德里希·谢尔曼提出的浪漫主义观点;4. 《现代主义文学》: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分析和评价;5. 《文化艺术的批判》:德国哲学家提奥多尔·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批判;6. 《神奇的山》:法国文学家罗兰·巴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著作。

五、文学流派和文体文学流派是文学作品按照主题、思想和风格的不同形式划分的分类体系,常见的有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法。将文学文本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喜剧类三种。此法至今仍流行于西方。
四分法。国外,以弗莱为代表,根据文学文本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而分为戏剧、叙事诗、抒情诗、小说。中国,着眼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同时也考虑到题材选择和形象塑造的特点,以文本的语言特征、体制篇幅为依据,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类。特点:具体明确、易于掌握、运用方便、实用性强。
赫兹利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指的是:想象性是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诗的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区别:对语言的执著追求。
诗歌对日常生活语言的“背离”表现在:
首先,诗对于日常语言的提炼乃至变异,要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使每个词极具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歌甚至会使语言发生扭曲和变异。其次是表现在对规范句法的破坏。诗人为了突出某个意象或造成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而改变词序、句序、字词组合和句子结构等。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从所指对象上看文本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但从文学研究来看,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作品”是麽个作家的创作活动的产物,它从属于某个主体,作品不能脱离作家而独立存在。“文本”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际存在方式,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本”于“作品”的区别在于,“文本”概念淡化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
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人学’”?
“文学史就其深刻意义来说,使一种心里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文学就是‘人学’”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求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文学的审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创造中去寻找和发现人的价值和及人生意义。当文学从这个角度去把握社会生活时,人也就必然成为了文学的主要对象。人们从文学作品中,能够透过生活现象对人性进行揭示,最终获得有关于人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和启迪。
诗歌结构的特点:
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歌和其他文体结构明显不同的是诗的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时空结构,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顺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期间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如何理解“形散而神不散”?
文本结构的特点: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抒情文本的基本特征:抒发主体情感。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小说的最基本的特性与特征:虚构性的叙事。
叙事的原则:接续与转换。
史诗、浪漫故事(罗曼史)与小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
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性是:小说具有运用叙事话语相对完整地客观展示普通人生活的特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是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潮。特点是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构建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由于一种新的文学思潮的兴起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运动,因此也用文学运动来指称思潮现象。
文学流派:指一批作家,因为在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由相近的见解,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其基础和标志是相同的见解、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特有的群体风格特色。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金指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合成的真正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巴赫金强调小说人物自身意识的独立性,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他借用音乐学中的术语“复调”来说明小说中的“杂语”或“多声部”的现象。
什么是典型人物?: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意蕴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概括是通过典型化的途径来实现的。所谓典型化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新的艺术形象来。
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艺术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关系,无论我们怎样缩小现实的含义或者强调艺术家改造或创造的力量,“现实”像“真实”、“自然”或“生活”一样,在艺术、哲学以及日常用法中,都是一个充满价值的词。过去的整个艺术都把目标对准现实,即使它所说的是一种更高的现实:本质的现实或者梦和象征的现实。
什么是典型?: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为什么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符号系统”?
说文本是一个符号或是符号系统,就是说文本是按照一定的代码规则组合成的一个自足的有机结构,这意味着文本的意义体现在文本的组织结构于它所指对象的组织结构的转换关系之中。
国内外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
二分法。中国依据文本的外部特点即语言形式因素,将所有的文本体裁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弊端:划分过于笼统,没有涉及体裁、构思等问题,难以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国外代表是亚里士多德,其在《诗学》中依据文本模仿现实的手段区分了史诗和喜剧两大类。不足:没有提及抒情诗。
言意矛盾的三种类型,要求文学的语言活动必须克服两种困难:
第一种困境来自于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即“意”如何向“言”的转化。者就要求个体讲究语言修辞,对日常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和形象性。第二种困境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现实,投入生活,执著于个体对人生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才能走出困境。
文学形象的含义:凡能够将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接受过程中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的感性对象,都可称之为文学形象。
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作家在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而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诗:诗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抒情性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
诗的抒情性表现在:
首先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自然风光或人的外在形状,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歌能更充分更自由地传达主体的审美感受,并唤起读者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审美体验。其次,诗的抒情性不应作狭义的理解。对诗来说,抒情并不是情感的毫无节制的宣泄,而是通过不断提炼、升华的情感而获得的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
如何从文学创作的特定角度来理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家,作家是生活中的人,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家为表现他对于生活的人生感悟的过程。
其次,作为创作活动的主体,作家确实需要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才情,这种能力部分来自先天的素质,但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技能技巧的训练。
第三,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发愤著书”。从理论上讲,人生的欢愉和穷苦,都可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剧本的特点:首先,剧本在篇幅上有一定的限制。其次,和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相比,剧本要求人物时间乃至场景相对集中。再次,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各种不同戏剧样式的特点,都是剧作家进行创作时必须充分了解的。
戏剧冲突:指表现在戏剧中的、因矛盾双方的意志对抗或人的内心矛盾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矛盾冲突。它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形式,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表现戏剧冲突也因此成为戏剧合剧本的基本特征。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大体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这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即陆机所说的“文不逮意”。第二类表现为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也就是庄子说的“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第三类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受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即“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从表现形态上看,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文学形象的符号化;对“异化”主题的发现和开拓。
评价:现代主义小说导致了写作技巧的彻底革命和对于形式的高度重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创作时可以追求形式完美,语言灵活和构思巧妙,而不依赖于连接性和模仿,两一方面是暴露内在的晦涩和属于同一现象的艺术危机。
文学叙述赖以存在的条件:叙述者或叙述手段的存在,叙述事件的不存在。
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两类人物观:功能性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
人物的分类:福斯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韦勒克:“静态型”与“动态型”.
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
所谓“形散”可以理解为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在结构上没有一定的模式或成规,随感而发,有较大的自由,并不是说结构的“散漫”或“散乱”,否定散文结构也有形式美和艺术性;而“神不散”则是指散文主旨线索的集中。对于散文随感而发的特点来讲,强调“神不散”也不是无的放矢。“形散而神不散”是针对散文在表意和结构上抒发人生审美感受的特点使散文的表现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的这种整体性而言的。
谈谈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看法。
首先是肯定的方面。现实主义文学都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追求艺术虚构性的真实感。使读者忘却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唤起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忽略的经验和意义。以客观态度表现生活不仅使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了让我们洞悉人生的艺术魅力,而且还有了近乎历史文献的价值。
其次的不足的地方。无法区分客观现实主义和主观现实主义;对主观性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个人情绪有某种否定的意味;现实主义往往使我们错过我们所追求的积累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印象,即一种主观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