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 第0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p83)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 据学习材料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 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以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 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 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类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从事意义学习的欲望,其次学习 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旧知识,最后学习 者必须主动的事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揭示新知识的 意义。 3. 接受学习的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人本主义 学习观
二、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p89) (一)教育目标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 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 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 人。这种情知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 者”。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 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在教育上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 为学生而教。 罗杰斯认为,学生兼有求其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在罗杰斯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他提出了他所坚持的 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原则: (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 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 (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现实的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3)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威胁指个人在求 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培养创 造力。 (6)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态度品质: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第三章第二节 认知(三)(三)学习理论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 注意到的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听觉记忆为主,容量为7±2
个单位(chunk),保留时间为1-2分钟。为人的
意识存在状态。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短时记忆经过
复述或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以语义、形象、动作和 情绪记忆为主,容量无限,保留时间为2分钟以上, 甚至终身。为无意识状态。
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研究最为著名。在格式
塔心理学家看来,人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客 观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存在。人在认识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的经验、认识、观点对 所看到的东西做补充或修正,同时人也会因为自 己的经验而受蒙骗.
•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
他将鸡分成两组,食物也分成两摊,而且特制了两块木板, 一块浅灰色,一块深灰色。他让其中两只鸡啄食丢放在那块浅灰 色木板上的米粒,另外两只鸡则啄食另一块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不准相互啄食。一旦发现哪只鸡跑到另一块木板啄食,则半天不 准它啄食。 • 比起猩猩、狗或其他动物来讲,鸡迟钝多了,但经过500次 左右的实验之后,4只鸡终于形成了思维定式:前两只鸡只啄食 浅灰色木板上的米粒,而后两只鸡也只啄食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 接着,苛勒又定做了两块木板,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浅灰色的 更浅,另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深灰色的更深。按照联想主义者和条 件反射主义者的理论,由于鸡已学会将吃食与某种特别的灰度联 系在一起因而,它们应继续这么做。 • 但实验结果表明,差不多70%的概率这些鸡都在新的木板上 啄米,而不是在旧的木板之上。那对经过训练,只在较浅颜色木 板上啄食的母鸡大多只选择新的、颜色更浅的木板。而那对学会 在较深颜色木板上吃食的母鸡则大多选择新的、颜色更深的木板。 也就是说,鸡已学会不将食物与某种特别的颜色联系起来,而是 与某种特别的关系联系起来——在第一种情况下,是较浅颜色的 背景,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较深颜色的背景。 •
第三章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引导,⽽不是受习惯所⽀配。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猩猩的问题解决⾏为进⾏了⼀系列的实验研究,从⽽提出完形⼀顿悟说。
苛勒指出:“真正的解决⾏为,通常采取畅快、⼀下⼦解决的过程,具有与前⾯发⽣的⾏为截然分开来⽽突然出现的特征。
”这就是所谓顿悟,⽽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种。
⼼理完形。
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本⾝的智慧与理解⼒对情境及情境与⾃⾝关系的顿悟.⽽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的尝试。
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 ⽬标和达到⽬标的⼿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种⼼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种“完形”来实现的。
格式塔⼼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总的来说,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试误说那样完整⽽系统,其实验范围也较有限,在当时的影响也远不及联结说,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强调⼼理具有⼀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这对反对当时⾏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的。
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的认知教育⼼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式。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理论
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 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
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 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 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 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 策略等。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实质 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外部环境支配下建立S-R联结
参与性
主动的
被动的
方式
顿悟与理解
练习与强化
制约因素 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 习惯
代表人物 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加涅
一.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黑猩猩接棒取香蕉实验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
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
1. 强化 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物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
反应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实施奖励)
强化 负强化(撤销惩罚)
2.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
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慧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
能力的 种类
功能
表现的范畴
用隐喻来描述某一物体 进一步学习和思维 (加涅的八类学习) 的行为
采用“磁场”这个概念 控制学生学习和思 维的行为
在具体应用时,能 表现出知道如何进 行理智的操作
用有效的手段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
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 尝试。
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原理
获得
1
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 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 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消退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如铃声)多 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 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
1
6.概念学习 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 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如将猫、狗、鼠概括为 “动物”即是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物理学中 的“功(W)=力(F)×距离(S)”。搞清楚 “功”“力”“距离”三者的关系 8.解决问题学习 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
1
1
1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神经 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 形成。
1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俄国,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 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占统治 地位。在美国,行为派的心理学家华生、斯金 纳等均接受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辨别:区别事物差别的能力 (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 (3)定义性概念:运用定义表示事物及其性质 和关系的能力 (4)规则:用语言符号解释两个或多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 (5)高级规则:将简单的规则组合成能够解决 一个或一类问题的复杂规则的能力
学习包括非天赋的能力的获得 学习依赖于经验,包括从环境中得到的反馈
1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广义的学习: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 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第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 相对持久的 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第三至四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
会唱歌
呱呱叫
危险
逆水游
•
发现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
• 强调学习过程
– 教学是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 强调直觉思维
– 帮助学习者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
• 强调内在动机
–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 机。
• 强调信息提取
– 要对信息进行组织,以便于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 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
发现学习课例
教学内容:平方和公式 • 学 习者:二年级(8岁左右)。 • 材料:积木块。
• 程序: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由积木拼成的图形,告诉他们,大正方形是正方形,它 的边长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长方形的长边边长为x,短 边边长为1。然后让学生用这些积木块搭成比x正方形更大的正方形,并要求儿童 记下每个大正方形所需各种积木块的数量,儿童会搭出一系列正方形并进行记录。
•
1 小方 长方
•
1
X
•
x2+2x+1=(x+1)(x+1)
•
X长
X
•
方 大方
•
•
x
x
x
1
布鲁纳发现教学中用的积木组合
学生会描述上图为“这个新拼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 正方形的面积( x2 )加上两个长方形面积 (1x+1x),再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12)。
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另一种表示新拼正方形面积的方 法,即(x+1)(x+1)。学生很快会列出: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 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 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
(二)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来源:考试大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3章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理论PPT课件
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一)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观 点的影响
❖ (二)传统哲学观念的转变 ❖ (三)教一) 个体建构主义
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 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 或情感方面的特征的, 主要以皮亚杰的思想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原 来的认知理论有更大的 连续性。
(二) 社会建构主义
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 1.教师提出一个矛盾事件; 2.学生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 3.学生搜集数据验证假设; 4.学生得出结论; 5.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七)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面临一个对他们来讲有意义 的真实问题,这个问题引发他们在相互合作发现解 决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探究。问题是真实的,而且往 往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例: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中的暴力、当地河流的污 染、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上网成瘾
第三节 学习理论(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客观主义、环境
主义、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知理论的心理学家比较重视学习的内
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但基本上还是遵循客观主 义的传统。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 如下:
建构主义教学举例:消化系统
1、请学生回答关于消化系统他们都知道什么。 教师希望能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信息建立 联系,并纠正他们关于消化系统的错误认 识。
2、请已分好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种类的食物, 看谁最先通过整个消化道。
3、将消化系统这一单元与他们自己的饮食习 惯建立联系,请每个学生分析自己从一天 所吃的食物中吸收了多少营养。
《贾斯伯•武德伯里探险记》
教育心理学 第3章 学习理论1-联结理论
行为管理的原理
削弱某一操作 行为的原理 呈现相倚于反 应的厌恶刺激 打破R与 SRein之间 现有的相 倚关系 负强化 惩罚 消退
移除强化物 对反应 进行强 行罚款 将学习 者带离 强化环境
强化物是 学习者的 高频行为
普雷马 克原理
反应代价
隔离
五、 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交互决定论
个人
行为
环境
泛化律
辨别(分化)律
3、恐惧条件作用
含义: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 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 恐惧症:恐惧条件作用泛化的结果
4、高级条件作用
含义: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 刺激条件积极的课堂氛围
无条件刺激 教师表现出热情、 关心和鼓励的行为 条件刺激 课堂和主题
一名5岁男孩跟妈妈逛商场和超市,每次 看到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就一定要买。如果妈 妈不买,他就会哭闹不止,妈妈感觉孩子在 公共场合哭闹很没面子,就依了孩子。后来, 男孩每次只要妈妈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 哭闹,直到妈妈满足他的要求。
在这个情景中,哪些行为被强化了?
5、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 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学习的先决条件 环境条件中的相关刺激
学习的过程
没有意识的中介
所有的学习被认为可通过可观察行为及该 行为出现时的环境事件而得以解释。
作业:案例分析题 公共邮箱
过去失败结局不可控制的经历,引起未来失
败不可控制的期待。
对策:一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
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二是要使当事人 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重新获得成功经验。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本章重点在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是重点)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内涵(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填空题】(二)学生的学习: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1. 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只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填空题】多种学习分类学说:1. 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2. 按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填空、选择分辨属于哪种】3. 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 按学习的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 按学习的内容,我国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填空题】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巴甫洛夫发现经典性条件作用,并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理;第二步是华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华与分化。
(分辨四种)。
习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做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义的学习指⼈和动物在⽣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定义说明:1、学习表现为⾏为或⾏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狭义的学习指⼈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活实践中,以语⾔为中介,⾃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类学习vs. 动物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 ⼈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为经验外,还要掌握⼈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化知识。
2. ⼈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实践中,在与其他⼈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的中介作⽤⽽进⾏的。
3. ⼈类的学习是⼀种有⽬的、⾃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的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什么?(⼈类学习和学⽣学习有什么区别)含义:学⽣的学习是⼈类学习中的⼀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师的指导下,有⽬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所积累的⽂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的过程。
学习内容:⼀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是问题解决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理的培养。
⼈类学习和学⽣学习之间是⼀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的学习既与⼈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有其特点: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的性和组织性;③具有⼀定程度的被动性。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成那些类型?1、⾔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
4)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个是学习进⾏的⽅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
并且每⼀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5)我国⼼理学家对学习是怎样分类的?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3章_学习理论
条件刺激 (铃声) 条件刺激(铃声)
引起注意但无唾液分 泌反应
3
无条件刺激 (食物)
无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条 件 作 用 后
4
条件刺激 (铃声)
条件反应 (唾液分泌)
24
巴甫洛夫认为
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 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 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
26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P79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论 斯金纳其人: 白 鼠 学 习 实 验: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7
斯金纳箱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射的过程(S-R),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 化的过程(R-S) 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应答性 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关,操作性行为与操作式条件反 射有关。 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指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 某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现经过刺激代替的方式,从而 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种刺激的替代式学习 就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 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 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 过程。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提出学习理论的核心。
15
桑代克简介:
教育心理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
猫的学习实验:
问题箱 尝试与错误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 桑代 克的 “迷 笼实 验”
17
他设计了15只迷笼,这些迷笼各有一个互不相同的装臵,当猫按动了这个 装臵后,笼门就会自动打开。实验的猫处于饥饿状态,笼外放着食物, 猫出来 后就会吃到食物,桑代克将13只猫轮流放入每个迷笼里,观察 猫的反应,记录它们逃出迷笼所花费的时间。桑代克发现13只猫中有11 只被放入迷笼后都有一种 逃脱拘束的行为。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 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开门的装 臵,逃出来获得了食物。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以后,无 效的动作逐渐减 少,而导致成功的动作则逐渐保留下来,最后猫在放入迷笼后就立刻 能用一定的方式打开笼门。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提出,动物的学习 是一种尝试 与错误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了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 点是一套本能活动,这种本能活动因猫受拘束时感到不舒服而被激发, 加之对情境的感觉印象,以本能的 挤、抓、咬等动作来逃避不舒服的 拘束。其中的一种动作被选择出来,与情境形成稳固的联结,以后当 猫在面临同样的情境时,这一联结有被再次使用的倾向。因 此,他明 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进一步将动物的 学习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他指出:“下至26个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 其本身都是联 结造成的。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养成了这许 多联结。”在他看来,“理智、性格或技能的任何事实,都意味着按 照一定的方式对一定的情境发生的反应倾 向。”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其 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地保留,把某些联结加以清除,并且把另一些 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论1、学习的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1)学习的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2)学习的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2、学习的内涵:(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3、学习的分类:(1)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的顺序①信号学习;②刺激一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按照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① 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② 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③ 言语信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④动作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⑤态度:指影响个人对人、事、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注意:这五项内容分属于三个领域,前三项内容属于认知领域;第四项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项内容属于情感领域(2)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区分:①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② 从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注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3)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①从学习主体来说,学习可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械学习;②从学习时间的意识水平,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③从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1)泛化与分化①刺激的泛化:是指机体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教育心理学-第3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 感觉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 还原主义,认为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构成,它们又可以还原
为简单观念; – 联想主义,认为通过时空接近,一起出现的经验的联想过程、
观念或心理成分可以联合起来; – 机械主义,认为人的心像一架机器,可以由简单成分构成,
桑代克在总结他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 律三大学习定律。
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而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属于动机范畴。
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一是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二是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 (1)系列学习,又称序列学习。在实验时,呈现的 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根据原来 的顺序依次回忆出来。
▪ 学习材料可以是一张词表,一系列数字、字母或无意义音 节。
▪ 艾宾浩斯开创了用无意义音节进行系列学习与记忆研究的 先河。
▪ 在这一研究范型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系列学习与记忆中会 出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因此系列较长的材料两端相对 易学且保持较好,中间的部分相对难学且保持较差,这种 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如早晨和晚上睡觉前记忆较好
三、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
欣茨曼(D.L.Hintzman,1977)的《学习与记忆心理学》 一书对自1880~1980年间的学习与记忆研究发展情况 进行了回顾。该书将学习论流派分为认知主义与行为主 义两大阵营。
属于前一阵营的人物有艾宾浩斯、内省主义者、格式塔 心理学家、托尔曼、信息加工心理学家;
后来,桑代克对他的准备律和练习律作了修改,把它们看成是效 果律的从属性原则。他认为,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机体的行 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 被削弱或淘汰。这就是他的效果律的基本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认知派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 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 构、认知结构或图式的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 激(信息)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而 不限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研究人是如 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 问题解决的,而非研究实验室中动物的 行为学习。他们一般强调学习是主动的 心智活动,是内在认知表征的形成、丰 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简单是行为习惯 的加强或改变。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符号、 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建立起非人为的、 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 的两个标准。 的两个标准。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的观念与原 有的观念建立了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 系;实质性是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 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奥苏伯尔所定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 认知结构 全部内容与组织,或者一个人在某个知识领域 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 是“观念的支架”、或称之为起固定作用的观 念。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认知结构 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同化、贮存并相互作用, 原有的观念同时发生变化,新知识纳入原有的 认知结构中,从而获得意义。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态 度、方法两方面。 他认为“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 关联的”,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 他提出,学校课程设计要把基本知识结构放在 中心的位置。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 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 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或方 法”。他强调发现是一种方法。
(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完形派认为学习的成功和实现完全是由 于“顿悟”的结果,即突然的理解了, 而不是“试误”,“尝试与错误”。顿 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 中事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 过程。
完形派用来证明学习过程是领悟而非试 误的主要证据是: 从不能到能之间突然转变; 学到的东西能良好地保持,而不是重复 出现错误。
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该学 派形成与1910年,以法兰克福大学的韦特海默 为首。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随着对于复杂学习 活动以及语言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由 于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 了发展与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认知学习理 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倾向:
(1)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它主要是受计算机 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认知加工过 程,从信息的接收、编码、存贮和提取的流程 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其代表人物包括加涅 (R.M.Gagne)和安德森(J.Anderson)等。
(2)他将认知学习理论付诸于教学实际,为教 改提供了理论基础,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 过程、教材编写等方面观念上的变革。 (3)他所倡导的发现学习,不仅成为一种学习 方式,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的研究 和应用。
(4)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特殊 性,把学生的学习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同起 来是不合理的。 (5)布鲁纳过分强调发现学习,过分强调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教育的特 点,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发现学习在时间 与经费上也是不经济的。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门学科,包含着 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 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 新知识的获得 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通过 “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 结构。 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 知识的转化 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判断对知识的 评价 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2.对布鲁纳学习理论及发现学习的评价 2.对布鲁纳学习理论及发现学习的评价
(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 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 重要作用,和那些建立在动物心理研究基础上 的一些学习理论相比,更能说明人的学习的某 些特点和规律。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 不是发现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 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因为一些教师 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 习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 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 械学习,那种只是发现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 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又名完形学派,1912年产生于德国,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这一学派的学习理论是研究知觉问题时,针对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他们强调经验和 行为的整体性,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公式。
1.黑猩猩的学习实验
苛勒(K.Kkhler)从 1913-1917年在一个岛 上进行黑猩猩的学习 实验。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representation)”。 并认为表征有三种:动作表征、映象性表征和 符号性表征。这三种表征在儿童智慧发展过程 中不断演变,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三 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 动。这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体现了三种不同的 学习方式。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实现有意义 学习。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 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 实际意义。
(4)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 化的过程。奥苏伯尔称自己的学习理论为“同 化论”。 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进行同化, 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 用,是片面的。试误与顿悟是学习过程的不同 阶段,或不同的学习类型。试误往往是顿悟的 前奏,顿悟又往往是试误的必然结果,二者不 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而应是相互补充的。 完形派的学习理论不够完整,也不够系统,其 影响在当时远不及桑代克的联结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二、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说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D.P.Ausubel) 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 的教育心理学教授,是认 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6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 的“桑代克奖”。
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作了区分:从学生 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 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3.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完形派学习理论具有辨证的合理因素,主 要表现在它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了认 知因素(完形的组织)在学习中的作用。由此 弥补了桑代克学习理论的缺陷,认为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是以意 识为中介的。完形派对试误说的批判,也促进 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人的 学习是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A.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者 总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输入的新信息进 行组织和重新组织; B.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的 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 激。
奥苏伯尔假定:认知结构本身是一个按层次组 织的观念系统,最概括的观念处于这个结构的 顶端,在其下面是概括性较少的观念、较分化 的从属观念和具体材料。 奥苏伯尔非常强调类属学习,认为多数有意义 学习都具有自上而下渐进分化的特征。总括学 习通常在进行归纳、推理或综合部分与整体的 关系时需要;而在并列结合学习中,由于缺乏 最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学习时一般比较 困难,而且不易保持。
类属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 类属学习 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总括学 总括学 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观念与认知 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 只是和认知结构中整体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 他们具有某种共同的关键属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经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 能间的平衡而形成的,并把这种认知结构的单 元称为图式(Schema)。 布鲁纳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也强调认识活动 中的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 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 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 断变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认知结构理论: (2)认知结构理论:这与早期的格式塔理论有 密切的联系,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 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重组的过程。已 有的认知结构作为内在的编码系统左右着个体 对于新信息的选择、理解、组织和推理。此方 面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纳(J.S.Bruner)和奥苏 贝尔(D.P.Ausubel)。
(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 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所谓 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可以和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第二,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 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 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 第三,学习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 适当观念。
布鲁纳(T.S.Bruner)是美国当代 著名的认知心理专家。 1960年,他同乔治·米勒一起创建了 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 他是美国认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