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1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1]

医学免疫学[1]

医学免疫学1.免疫:宿主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殊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抗体(Ab):(由浆细胞产生的)由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5.补体:存在于人与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又称为补体系统。

6.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缩写。

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8.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9.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0.人工主动免疫:用疫苗等抗原接种抗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1)失活疫苗;2)减毒活疫苗3)类毒素11.人工被动免疫: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1)抗毒素;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3)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12. 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状物质,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免疫 免疫防御:正常——清除外源性异物 异常:增强—超旋反应 下降——免疫缺陷 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监视:正常——清除异常突变细胞 异常:肿瘤发生。

7大表现 免疫稳定:正常——清除衰老残损细胞 异常:自身免疫病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1)生来就有,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免疫应答分为 2)无特异性 3)无记忆性 (或人体二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后天的,不能遗传的2)有特异性 3)有记忆性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1

免疫1

一、简答题或名词解释: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概念、方法、机制)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抗毒素血清的方法进行脱敏。

机制:小剂量变应原进入人体内于有限致敏靶细胞作用后,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介质作用时间短无累积效应。

2.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概念、发病机制)对已查明但难以避免的变应原,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脱敏。

机制:1通过改变抗原进入途径,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特异性IgG类抗体,降低IgE抗体应答2该种IgG抗体可通过与相应变应原结合,而影响或阻断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结合。

3.Graves病(概念、发病机制)是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IgG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表现为甲亢症状。

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TSH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进而发生甲亢。

4.Arthus反应(概念、发病机制)Arthus反应指给兔皮下注射无毒抗原如马血清4次以后局部出现的细胞浸润,表现为局部红晕、水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性反应。

5.血清病(概念、发病机制)通常是在大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发生,其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的蛋白尿等。

这是由于患者体内针对抗毒素的抗体已经产生而抗毒素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所致。

6.中枢耐受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7.克隆无能只有第一信号而无第二信号时,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早期中断,细胞不能充分活化的状态。

8.免疫忽视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免疫性免疫应答的现象。

9.表位扩展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该病原体进行持续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对该病原体抗原表位的数目产生免疫应答者不断增加10.Bruton病Bruton病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该病的发病机制为B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

免疫学试题一

免疫学试题一

1、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 )A、免疫调节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监视2、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 )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KohlerB、BorderC、KochD、BurnetE、Pasteur4、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是 ( )A、TCRB、BCRC、NK细胞D、补体E、Ab5、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E、中国6、免疫对机体是 ( )A、有害的B、有利的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D、有利无害E、有害无利7、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 ( )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8、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腔上囊B、脾C、胸腺D、淋巴结E、骨髓9、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 )A、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0、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胸腺和淋巴结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脾D、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E、脾和胸腺11、胸腺的作用是 ( )A、T细胞成熟、分化场所B、B细胞定居场所C、T细胞发生场所D、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E、T细胞定居场所12、超抗原 (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须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13、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基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基D、抗原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14、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A、ABO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15、某些抗原称为TI-Ag,这是因为( )A、抗原来源于非胸腺组织B、它诱生的抗体是在骨髓中产生的C、它诱生的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抗原往往具有复杂和不相同的抗原决定簇E、它能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16、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 )A、Rh抗原与人的RBCB、AFP与乙肝病毒C、马血清与破伤风杆菌D、大肠杆菌O14型的多糖抗原与人结肠粘膜E、类毒素与抗毒素17、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变应原B、完全抗原C、载体D、佐剂E、半抗原18、动物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 )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19、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 )A、半抗原B、共同抗原C、TD-AgD、TI-AgE、完全抗原20、超抗原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与CD4T细胞结合B、不需APC加工C、与TCRVβ链结合D、直接与APC的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E、有MHC限制性21、关于TI抗原哪项是错误的( )A、包括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伤寒杆菌鞭毛抗原B、产生的抗体只能是IgMC、刺激机体不引起免疫记忆,故不表现再次应答D、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E、能刺激无胸腺或无T细胞机体产生抗体2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 )A、自身抗原B、半抗原C、完全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23、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决定基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B、抗原决定基的数目C、抗原的免疫反应性D、抗原的异物性E、抗原的分子量24、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一般为( )A、100kDB、<10kDC、<4kDD、≥l0kDE、10kD25、下列生物制品中对人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人血浆丙种球蛋白B、BSAC、类毒素D、动物来源的抗毒素E、苯胺26、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 )A、免疫耐受B、超敏反应C、免疫缺陷D、自身免疫性疾病E、免疫排斥27、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 )A、特异性反应B、非特异性反应C、交叉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是28、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B、抗原决定基C、佐剂D、TI-AgE、TD-Ag29、阿司匹林引起服用者出现溶血现象是由于( )A、药物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B、由针对药物的抗体引起C.由细胞因子引起D、通过阿司匹林激活补体而使红细胞溶解E、载体-半抗原结合效应所致30、下列属于天然佐剂是( )A、多聚核苷酸B、内毒素C福氏完全佐剂D百日咳杆菌E、福氏不完全佐剂31、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超抗原B、完全抗原C、酵母多糖D、半抗原E、DNA32、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 )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B、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33、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异嗜性抗原D、同种异体抗原E、超抗原34、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IgAB、IgMC、IgED、IgDE、IgG3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 )A、抗毒素血清B、刀豆蛋白C、淋巴细胞抗血清D、胎盘丙种球蛋白E、白喉抗毒素36、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 )A、唾液B、初乳C、支气管黏液D、肠道分泌液E、汗液37、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 )A、IgG的H链B、IgG的L链C、Fab段D、Fc段E、F(ab′)2段38、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 )A、IgG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A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39、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B、IgDC、IgED、IgME、IgA40、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 )A、IgAB、IgMC、IgGD、IgDE、IgE41、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浆细胞D、黏膜上皮细胞E、肥大细胞42、不具有FcγR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浆细胞C、中性粒细胞D、巨噬细胞E、NK细胞43、人体内开始合成IgM的时间是( )A、胎儿早期B、出生后1个月C、出生后3个月D、出生后6个月E、胎儿晚期44、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 )A、IgGB、IgAC、IgGD、IgDE、IgE45、有四个重链恒定区的Ig是( )A、IgD和IgMB、IgA和IgMC、IgD和IgAD、IgM和IgEE、IgA和IgE46、3~6个月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哪类Ig不足( )A、IgMB、IgGC、IgED、sIgAE、IgD47、儿童患肠道寄生虫病时血液和肠粘液中哪种Ig可增高( )A、IgGB、IgAC、IgMD、IgDE、IgE48、中和作用最强的Ig是( )A、IgMB、IgGC、IgED、IgAE、IgD49、IgG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至少需要( )A、1个B、2个C、4个D、5个E、3个50、sIgA的J链的合成细胞是( )A巨噬细胞B淋巴结中的浆细胞C、B细胞D黏膜下浆细胞E、黏膜上皮细胞5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B、IgEC、IgAD、IgDE、IgG52、人类IgD的主要分布细胞是( )A、B细胞B、DC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T细胞E、肥大细胞53、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54、下列哪个部位的浆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产生IgE ( )A、胃肠道黏膜B、鼻咽C、支气管D、扁桃体E、脾脏55、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AB、IgDC、IgGD、IgME、IgE56、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 )A、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B、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D、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E、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57、能牢固地附着于细胞表面,但溶细胞能力有限的是( )A、C5bB、C5b6C、C5b67D、C5b678E、C5b678958、补体MBL途径的激活物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B、脂多糖C、聚合IgAD、甘露聚糖E、酵母多糖59、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补体活性片段发挥免疫效应作用主要通过( )A、溶解细胞作用B、ADCC作用C、调理作用D、清除免疫复合物E、引起炎症反应60、补体系统激活必须参加的成分是( )A、C1s、C1rB、C4和C2C、B因子和D因子D、C3 C5~C9E、D因子和P因子61、能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A、C1qB、C1sC、C3D、C1rE、以上都不是62、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3bB、C2aC、C3aD、C4aE、C5a63、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3aB、C3bC、C4aD、C5aE、C2a64、能够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 )A、IgG1B、IgG2C、IgG3D、IgME、凝聚的IgA65、在补体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组分是( )A、C1B、C2C、C3D、C4E、C666、以下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是( )A、D因子、P因子B、C3、C5C、C4、C2D、C6、C7E、B因子、C967、能通过Fc段与C1q结合的Ig是( )A、IgG1、IgG3、IgG4、IgMB、IgG1、IgG2、IgG3、IgAC、IgG1、IgG2、IgD、IgM D、IgG1、IgG2、IgG3、IgME、IgG、IgA、IgM、IgG468、以下在补体激活效应的放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C3B、C2C、C1D、C5E、C469、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MB、IgG3C、IgG2D、IgG1E、IgA70、关于补体描述正确的是( )A、参与凝集反应B、对热稳定C、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E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71、以下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3~C9B、C1~C9C、C5~C9D、C1~C4E、C1、C2、C472、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C、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D、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E、MBL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b73、以下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是( )A、D因子B、B因子C、C1D、C3E、P因子74、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固有成分是( )A、C1B、C9C、B因子D、C3E、C575、同时参与补体三种激活途径的成分是( )A、C1qB、C4和C2C、C3D、B因子E、D因子76、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1qB、C2C、C4D、C1rE、C1s77、MBL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是( )A、C1sB、C4b2bC、C3bBbD、C3bBbPE、D因子78、与C5转化酶形成无关的补体成分是( )A、B因子B、C5C、C4D、C3E、C279、以下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5aB、C5bC、C3aD、C3bE、C4a80、能协助清除IC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3aB、C3dC、iC3bD、C5aE、C3b81、关于CK的作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B、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C、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D、生物学效应强E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82、可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CK是( )A、TGFB、ILC、TNFD、IFNE、SCF83、属于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IL是( )A、IL-1B、IL-2C、IL-3D、IL-4E、IL-884、以下IL-2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A、巨噬细胞B、NK细胞C、树突状细胞D、肥大细胞E、活化T细胞85、集落刺激因子不包括( )A、EPOB、TNFC、TPOD、GM-CSFE、SCF86、与肿瘤病人进行性消瘦有关的CK是( )A、IL-8B、IFNC、IL-2D、TNF-αE、IL-187、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CK是( )A、IL-1B、IL-2C、IL-4D、IL-6E、TNF88、不属于CK特性的是( )A、重叠性B、拮抗性C、特异性D、多效性E、协同性89、CD4主要表达于( )A、CTLB、B细胞C、NK细胞D、ThE、Mφ90、CD8主要表达于( )A、CTLB、B细胞C、NK细胞D、ThE、APC91、CD2分子又称为( )A、LFA-1B、LFA-2C、LFA-3D、ICAM-1E、ICAM-292、CD28分子的配体是( )A、CD58B、ICAM-1C、MHCⅠ类分子D、TCRE、CD80/CD8693、CD4分子为单链跨膜糖蛋白,共有4个IgSF结构域,其中可与HIVgp120相结合的结构域是( )A、第1、2个V结构域B、第2个V结构域C、第2个C2结构域D、第1个V结构域E、第1个C2结构域94、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是( )A、CRB、T细胞受体C、B细胞受体D、NK细胞受体E、IgFc受体95、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Ⅰ类抗原(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96、属于a型Ⅰ类的HLA基因是( )A、DP、DQ、DRB、A、B、CC、E、G、FD、K、D、LE、Eb、Ea.Ab、Aa97、MHC分子中不形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 )A、Ⅱ类分子的α1B、Ⅱ类分子的β1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D、Ⅰ类分子的α1E、Ⅰ类分子的α298、HLAⅠ类抗原的主要功能是(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E、向γδ 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99、人类HLAⅠ类抗原β2m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 )A、第2号染色体短臂B、第6号染色体长臂C、第9号染色体长臂D、第l5号染色体短臂E、第6号染色体短臂100、MHC分子中不参与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 )A、Ⅰ类分子的α1B、Ⅰ类分子的α2C、Ⅰ类分子的α3D、Ⅱ类分子的α1E、Ⅱ类分子的β1101、抗原肽中与HLA肽结合区结合的氨基酸称为( )A、锚定残基B、可变区C、Ig样区D、共同基序E、跨膜区102、不属于MHC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的是( )A、HLA-AB、HLA-BC、HLA-ED、HLA-DRE、HLA-C103、下列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是( )A、CD4 Th1细胞B、CD4 Th2细胞C、γδT细胞D、αβT细胞E、CD8Tc细胞(CTL细胞)104、感染期间患者体内产生的急性期蛋白是( )A、MBLB、乳铁蛋白C、热休克蛋白D、C4结合蛋白E、免疫球蛋白105、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 )A、0-4小时之内B、0-24小时之内C、4-48小时之内D、4-96小时之内E、24-96小时之内10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107、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IgGFc受体B抗原识别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D、甘露糖受体E、C3b受体108、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细胞B、αβT细胞C、NKT细胞D、NK细胞E、B1细胞选择题答案1、E2、B3、D4、D5、E6、C7、E8、E9、E 10、B11、A 12、A 13、B 14、D 15、E 16、D 17、E 18、A 19、B 20、E21、B 22、B 23、A 24、A 25、E 26、D 27、C 28、B 29、E 30、D 31、D 32、D 33、D 34、E 35、B 36、E 37、E 38、A 39、D 40、B 41、D 42、B 43、E 44、A 45、D 46、D 47、48、A 49、B 50、D 51、E 52、A 53、A 54、E 55、D 56、C 57、D 58、D 59、C 60、D61、A 62、E 63、D 64、E 65、E 66、C 67、D 68、A 69、A 70、C71、C 72、B 73、C 74、D 75、C 76、A 77、B 78、B 79、D 80、E81、A 82、E 83、E 84、E 85、B 86、D 87、C 88、C 89、D 90、A91、B 92、E 93、A 94、B/C 95、C 96、B 97、C 98、B、99、D 100、C 101、A 102、C 103、C 104、C 105、C 106、A 107、B 108、B。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E.Jenner(1749一1823)
接种天花痘浆
6周后
不患天花
群众中开始了大规模的牛痘疫苗的接种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1675 Leeuwenhoek
1877 德国 Robert Koch
俄国
1892 伊凡诺夫斯基 烟草花叶病毒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
1857年 法国Pasteur 发现 酿酒过程中的发酵和腐败 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 创立了巴氏消毒法; 1881 年 发 现 炭 疽 杆 菌 , 发 明炭疽减毒活疫苗及减毒 狂犬病毒疫苗
复习题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球蛋白 补体分子 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理性反应 (有利)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清除病原微生物 及其他抗原
清除突变或肿瘤细胞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对自身成份耐受 内环境稳定
病理性反应 (有害)
免疫缺陷病(感染) 超敏反应
恶性肿瘤
免疫自稳
自身免疫病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种类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获得形式 发挥作用时相 固有性(或先天性) 早期,快速(数分~4天)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接触抗原后) 4~5天发挥效应 特异性 有,产生记忆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1)识别阶段 (2)活化增殖阶段 (3)效应阶段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三个特点: (1)特异性 (2)耐受性 (3)记忆性
三、免疫性疾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传染病预防:如接种疫苗 2.疾病治疗:抗体、细胞因子 3.免疫诊断:抗原抗体反应用于ABO血型
鉴定。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一

免疫一

1.免疫学概述免疫学定义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是分辩自身和非己,并清除非己成分的学科。

功能:1)免疫防御:主要指抗感染,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侵袭。

2)免疫监视:主要针对体内出现非已成分,包括肿瘤和衰老凋亡的细胞。

3)维持内环境稳定:机体对自身应答的耐受和调节。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组成成分、作用特点和相互联系。

固有免疫: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由固有免疫细胞介导,如单核-巨噬细胞等,可通过细胞表面PRR识别病原微生物表达的称为PAMP的结构。

固有免疫细胞活化后吞噬、杀灭病原体,不经历克隆扩增。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扩增。

特点:后天获得,有特异性、耐受性和免疫记忆性。

相互联系:二者是免疫系统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固有免疫和分子的介入,就不会出现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细胞和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关联性和相似性。

固有免疫中的细胞和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应答特点、类型和应答时相。

特点: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

(受体结构的多样性,抗原识别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记忆性)类型: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二次应答、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应答时相:分识别相、激活相、效应相。

克隆选择学说和独特型网络学说。

(Paul Ehrlich在有关抗体产生的“侧链理论”提出,抗体形成细胞可表达结构各异的多种受体,一旦抗原出现,结构与之互补的受体分子可与该抗原结合,而使相应细胞产生大量分泌同样类型的抗体分子,MacFarlane Burnet继承了Ehrlich的抗原选择理论,但把被选择的受体分子改为表达不同受体的淋巴细胞克隆。

)抗原从一群带有不同BCR的B细胞中选择出带有特定受体的B细胞,通过克隆扩增,出现一群BCR受体结构均一的B淋巴细胞群,分泌的抗体能与原有关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什么是免疫1

什么是免疫1

什么是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力也叫人体的抵抗力,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性功能。

人体的免疫体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网状结构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各种吞噬细胞等)和免疫因子(各种抗体、溶菌酶、干扰素等),免疫系统所承担的维护人体健康的功能,统称为“免疫功能”,也即免疫力、抵抗力。

人体内营养素的充足和均衡关系到机体免疫系统的强弱,与某些传染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人体得到充足的营养素补充,将大大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在预防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人体的各种机能只有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健康,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机能的强弱密切相关。

在补充营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均衡营养保证机体的免疫能力。

健全的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一是防御功能,免疫力强能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有保护机体不受损害的防御能力;二是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三是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与免疫学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免疫学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 五、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Immune)的定义

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


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
抗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对自身抗原
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 生抗感染、抗肿瘤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及稳定的保 护作用。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 肿瘤等。
二、免 疫 的 功 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主要包括: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免疫学预防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治疗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预防/治疗性疫苗、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治 疗、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制品、 DNA疫苗、口
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等。

经典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以及
免疫学防治新技术和策略等。
四、微生物的发展
(一)微生物学的奠基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免疫第一章

免疫第一章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首次免疫动物,可测得半抗原 的抗体(初次免疫反应),但当二次免疫时,半抗原连 接的载体只有与首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会有再 次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DNP:二硝基苯 OVA:卵白蛋白 BSA:牛白蛋白
第一次免疫 初次应答
第二次免疫
DNP + OVA
DNP + OVA
产生抗DNP抗体(滴度低)
DNP + OVA
DNP + BSA
再次应答
2019/7/5
抗DNP抗体滴度 较高
初次应答
抗DNP抗体滴度 很低
33
四、抗原的交叉性
共同抗原: 带有共同决定簇,的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 甲菌含有a、b、c抗原决定簇 乙菌含有c、d、e抗原决定簇
交叉反应: 抗体对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物质发生的反应。
2.化学组成和结构
抗原的免疫原性除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 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多糖分子的免疫原性则主要取决于单糖的数目和类型。 通常,结构越复杂的抗原,免疫原性强。
3.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
除分子结构外,抗原的物理状态对免疫原性也有很 大影响。对一些抗原性弱的物质,可采用使其聚合或吸 附在一些大分子颗粒表面的方式,增强其免疫原性。
二、理化性状
1.大分子物质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物质,分子量10000dalton 以上。通常,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异种蛋白质为大 分子物质,是良好的天然抗原,多糖也是重要的天然抗原物质 ,纯化多糖、糖蛋白或糖脂蛋白复合物中的多糖分子均有较好 的免疫原性。而小分子多肽和核酸分子则免疫原性较弱或无免 疫原性。
交叉反应
甲菌与乙菌抗血清可发生较弱的交叉反应,反之亦然。

1_免疫学重点

1_免疫学重点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T淋巴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骨髓淋巴结B淋巴细胞BCR 补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吞噬细胞(单中巨)CD分子细胞因子皮肤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黏附分子NK细胞MHC分子NK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其他(嗜酸性和嗜碱性)2.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3.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4.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比较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后天获得抗原参与无需抗原激发需抗原激发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至4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参与成分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5.Burnet克隆学说,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①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多种多样的淋巴细胞克隆。

②未成熟淋巴细胞结合自身抗原后被克隆清除,诱导自身免疫耐受。

③成熟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活化和增值。

④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并清除抗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概念:或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包括骨髓和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概念:或称次级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包括:淋巴结、脾和位于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

4.派尔集合淋巴(PP):肠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5.肠粘膜M细胞功能:M细胞可通过吸附、胞饮或内吞摄入抗原,以囊泡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与Mφ或DC,进入PP,激活T、B细胞,从而发生免疫应答。

6.淋巴细胞再循环重要途径:①淋巴细胞经HEV离开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结相应区域内定居,并通过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返回血循环。

特异性免疫 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必修1

特异性免疫  高二上学期 人教版必修1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吞噬细胞
病原体
病原体 辅助性T细胞
靶细胞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 细胞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 细胞
抗体 靶细胞裂解暴露抗原
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和调节
1.神经系统、内分 泌系统与免疫系统 之间存在着相互调 节,通过信息分子 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的受体,类固醇皮质激 素和雄性激素等可以通过相应受体,降低免疫反应; 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则可以通过相应受 体增强免疫反应。
②抗体和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针对神经递质受体和激素受体的抗体,可以和神经递 质、激素等竞争其受体,形成网络形式的相互制约。
③某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刺 激皮质激素的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使辅助性T细胞和 巨噬细胞的活性下降,反过来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解 除对免疫细胞的抑制。然后细胞因子分泌又会增加,再促 进皮质激素的合成,如此循环,构成网络。
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地将特异性免疫的“作战”方式 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
二、体液免疫 1.定义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 所以这种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针对的对象 内环境中(细胞外)的病原体
3.过程


B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①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这样为激活B细胞提供 了第一信号。
问题探讨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 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 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 去,说:“反正我不去医院、吃不 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医学免疫学 复习要点1

医学免疫学 复习要点1

免疫学绪论: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特性:固有免疫系统先天性、非特异性、无记忆组织屏障、固有免疫器官,固有免疫分子0~4小时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4~96小时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免疫学应用:诊断、预防、治疗抗原:抗原:泛指:能够被固有或适应性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狭义:抗原通常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应的物质。

抗原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表位的分类: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构象表位功能相关表位和隐蔽性抗原表位抗原理化性质和组成结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易接近性,物理状态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有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无免疫记忆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隐蔽抗原,改变或修饰的自身抗原抗原的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超抗原: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刺激多克隆T细胞活化(占T细胞总数的2%-20%),使之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大分子蛋白物质丝裂原:是指能够非特异刺激多克隆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又称有丝分裂原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BCG)抗体:抗体:(antibody)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诱导B细胞活化,使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介导产生免疫反应的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抗体的类型:同种型,同种异型(恒定区),独特型(可变区)抗体主要功能:(1)特异性识别抗原,中和毒素,防止病原体入侵(2)激活补体,细胞溶解(3)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4)介导一型超敏反应(IgE)(5)穿过胎盘屏障(IgG)和粘膜(sIgA)H基因连锁群:14号染色体D-J V-DJ C-VDJ κ基因连锁群:2号染色体V-J C-VJ λ基因连锁群:22号染色体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一个B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V-D-J功能性基因片段保持不变而发生C基因重排的过程单克隆抗体: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补体:补体:是由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可溶性蛋白和表达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膜蛋白系统经典补体途径:C4a C2 C3→C3a C6 C8↑↓↓↓↓C1q→C1r→C1s→C4 →C4b→C4bC2→C4b2a→C4b2a3b→C5→C5b→C5b67→C5b6789↓↓↑↑C2b C5a C7 C9n丝氨酸蛋白酶活性:C1s、C2a过敏毒活性:C3a、C5a趋化作用:C5a高度亲脂性:C7攻膜复合物:C5b6789凝集素补体途径:C4a C2 C3→C3a C6 C8↓↓↓↓↓MBL/FCN→MASP-1→MASP-2→C4 →C4b→C4b2a→C4b2a3b→C5→C5b→C5b67→C5b6789↓↓↑↑C2b C5a C7 C9n旁路补体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C3→C3a C6 C8↓↓↓↓↓↓液相C3b→C3bB→C3bBb→C3bBbP→C3bBb3b→C5→C5b→C5b67→C5b6789↑↓↓↑↑C3自发水解Ba C5a C7 C9n补体三条途径激活特点及比较:补体激活的调节: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作用: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H因子,I因子,S蛋白,过敏毒素灭活剂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作用:衰变加速因子(DAF)、膜辅助蛋白、补体受体1、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调理作用、免疫粘附及其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补体缺陷与疾病:补体固有成分缺陷补体调节分子缺陷(C1抑制物缺陷、I因子缺陷)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份)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份)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说明:①加粗体,表示作业本上对这个名解有要求,。

②答案主要依据书本和老师的PPT。

③本份所有的名词均来自作业本,大纲上以及老师上课重点强调的,其他名解,如果个人觉得重要,请自行掌握。

第一章第二章1.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对自身成分形成免疫耐受,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自身稳定)。

第三章2.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效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或:能与TCR/BCR结合,从而激活T/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的物质。

)3.半抗原(Hapten) / 不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又称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4.表位(Epitope)/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Fossman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6.佐剂(adjuvant):预先或同时与抗原注入体内,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除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外,还与其他相关的抗原(相同或相似的表位)发生反应。

8.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9.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第四章10.抗体(Antibody,Ab)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或记忆B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公卫执业医师《医学免疫》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公卫执业医师《医学免疫》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XX年公卫执业医师《医学免疫》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xx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的报名时间还没有公布。

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科目的知识。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一些免疫第一二章知识汇总,欢迎阅读。

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那么对机体是有害的。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又称为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3.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故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ce) 正常的免疫应答可阻止和去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等,即具有抗感染免疫的作用。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指机体对自身成份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去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到达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去除体内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表1-1 免疫的功能与表现: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根底。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完整版)免疫学基础练习题答案(1)

(完整版)免疫学基础练习题答案(1)

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 1 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免疫功能包括 __免疫防御功能 __、__自身耐受功能 ___、 ___免疫监视功能 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 ___超敏反应 __、_自身缺陷病 ___ 、 __肿瘤 ___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 ___抗原性异物 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 A )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2. 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 E )A. 严重感染B. 自身免疫病C. 肿瘤D. 免疫缺陷E. 超敏反应性疾病 3. 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识别4. 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A. 对机体有利B. 对机体有害C. 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 )(2002 年医师真题)A 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B .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 .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 免疫系统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B 吞噬细胞C NK 细胞D T 7.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 T 细胞B 、NK 细胞C 、B 细胞D 、树突状细胞8. B 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 A 胸腺B 骨髓C 脾D 淋巴结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B )A 、自然杀伤细胞B 、单核吞噬细胞C 、B 细胞D 、T 细胞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 T 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 、CD8分子 B 、CD4分子 C 、CD3分子 D 、CD40分子 11. 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 执业医真题) A.CD4+T 细胞B.CD8+T 细胞C.B 细胞D.红细胞12. 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 (2001执业医真题)1. 2. A 、 3. 、选择题 T 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胸腺和骨髓 B 、淋巴结和脾脏 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A ) A 胸腺B 骨髓C 脾D 淋巴结、淋巴结和胸腺 )A .选择性 血清 IgG 升 4. TC 细胞(CTL )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A 、CD4分子 B 、CD8分子 C 、CD29分子5. T h 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A 、CD8分子B 、CD4分子C 、CD29分子 6.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B .C . □高 BD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T 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D .血清 IgG 下降 ) CD80分子 CD80分子细胞A.IL-1B.IL-2C.IL-4D.TNF13. T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D )( 2000 执业医真题)A.产生细胞因子B.直接杀伤靶细胞C.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D.介导ADCC 效应E.参与抗病毒 14. 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 D )(历年考题)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 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有—单核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淋巴细胞.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淋巴细胞主要有— T 淋巴细胞 ,— B 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NK 细胞. 6.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单核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和 B 淋巴细胞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细胞按CD 抗原不同分为 _CD4+T 细胞_和_CD8+T 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8. 巨噬细胞在摄取抗原性异物后,即可将加工处理的抗原以 _________ 抗原肽 -MHC ____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 CD4+T 细胞 细胞识别。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5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1、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1、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
免 疫
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非特异性免疫:在人类的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是

人人生来就有的,不真对某一种特定
结 类 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
型 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人体在出生以后逐
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病原体)
侵入 人 体
产生

抵抗天花病

毒的物质 消灭 病
(特殊蛋白质)

抗原
抗 体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组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三、特异性免疫(一)抗原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 物)
(二)抗 体
天花 病毒
侵 人产 入 体生
抵抗天花病
毒的物质 消
天 花 病
7、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C )
A、破伤风 B、百日咳 C、肺结核 D、天花
8、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为 预 防 结 核 病 而 注 射 卡 介 苗 是 什 么 道 理 ?
•为了预防乙肝而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何道理 ? •你对非典型性肺炎有哪些认识?(病原体、
属哪种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非 第一道防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特 异
(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免 疫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1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1

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及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 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 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 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 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D.胸腺 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D.胸腺 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 B.周围免疫器官 C.胸腺D.骨髓 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 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二、多项选择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 B.B细胞 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2.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 B.B细胞 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细胞 B.免疫分子 C.免疫原D.免疫器官 E.中枢免疫器官4.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系 B.单核-巨噬细胞系C.神经细胞 D.粒细胞系 E.抗原递呈细胞5.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A.先天性 B.非特异性 C.无记忆性D.相对稳定 E.感染晚期起作用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后天性 B.特异性 C.记忆性D.不稳定性 E.感染早期起作用7.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A.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B.能介导ADCC作用;C.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D.执行固有免疫应答;E.体积较大8.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9.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 B.脾脏 C.胸腺D.骨髓 E.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10.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D.有MHC限制性 E.由多种细胞系参及完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E2.A3.D4.E5.D6.D7.A8.C9.B 10.B 11.E 12.E二、多项选择1.A D E2.B C D3.A B D4. A B D E5. A B C D6.A B C D7.A B D E8.A B C D9.A B E 10.A B C D E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一、单项选择题1.IgG的铰链区位于:A. VL及CH1之间B. CH1及VH之间C. CH1及CH2之间D. CH3及CH2之间E. CL及CH2之间2.免疫球蛋白同种型的分类依据是:★A. VH 抗原性的不同B. CL 抗原性的不同C. CH 抗原性的不同D. VL 抗原性的不同E. CH3的抗原性不同3.免疫球蛋白的 HVR 即:A. CDR B . Fc 段 C. V区 D. C区 E. 绞链区4.新生儿脐血中哪类 Ig 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 5.有四个重链恒定区的Ig是:A. IgM 和IgGB. IgG 和IgAC. IgA 和IgED. IgD 和IgGE. IgE 和IgM6.无铰链区的Ig是:★A. IgM 和IgGB. IgG 和IgAC..IgA 和IgED. IgD 和IgGE. IgE 和IgM7.及肥大细胞上 FcR 结合的 Ig 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 8.感染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 Ig 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 9.主要在粘膜局部抗感染的 Ig 是:A. IgMB. IgGC. sIgAD. IgDE. IgE 10.及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的是:A. Fab 段B. Fc 段C. F(ab')2 段D..pFc’E. 以上都不是11.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 B. IgG C. IgM D. IgE E. IgD 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 Ig 是:A. IgG 和 IgMB. IgM 和 IgEC. IgG 和 IgDD. gD 和 IgAE. SIgA 和IgG13.人 Ig 中固定补体的能力最强的是:A. IgAB. IgGC. IgMD. IgEE. IgD 14.IgG被胃蛋白酶水解后抗原性减弱是因为:A. F(ab')2具有双价抗体活性B. pFc’被继续降解为小分子肽段C. pFc' 不能活化补体D. pFc' 不能结合 FcRE. pFc' 不能通过胎盘15.Ig 及抗原结合的部位由:A. L 链V区和H链V区组成B. L链的3个CDR 组成C. H 链的3个CDR组成D. L链和H链的C区组成E. L链和H链的骨架区组成16.介导 ADCC 的主要细胞是:A. APCB. NK 细胞C. B 淋巴细胞D. T 淋巴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17.关于 IgE 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是未成熟B细胞的表面标志B. 在胚胎晚期开始合成C. 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D. 天然的血型抗体E. 能通过胎盘18.IgM 的抗原结合价理论和实际上分别是:A. 8价 4价B. 4价 2价C. 2价 1价D. 10价 10价E. 10价 5价19.IgG分子及C1q结合的部位是:A. VHB. CH1C. CH2D. CLE. CH320.在个体发育中,Ig的产生顺序是:★★A. IgA→IgG→IgMB. IgG→IgM→IgAC. IgM→IgA→IgGD. IgM→IgG→IgAE. IgG→IgA→IgM2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 22.IgG 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至少需要:A. 1个IgG分子B. 2个IgG分子C. 3个IgG分子D. 4个IgG分子E. 5个IgG分子23.VL的高变区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E. 5个24.关于Ig分子J链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存在于IgM和SIgA中B. 能抵抗外分泌液中蛋白酶对Ig的降解C. 粘膜上皮细胞合成D. 参及 SIgA 分泌到外分泌液的过程E.参及 Ig 分子的变构25.通过旁路途径活化补体的 Ig 是:A.IgG1、IgG2、IgG3B. IgMC. IgA、IgG4、IgED. IgA、IgDE. 凝聚的IgA、IgG426.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Ig 是:A. IgMB. IgGC. IgAD. IgDE. IgE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IgG的分子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CH有3个功能区B. 能激活补体C. 是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D. 是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E. 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2.关于IgM的分子特性,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CH有4个功能区 B. 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C. 是天然的血型抗体D. 是未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E. 是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3.关于Ig可变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Ig分子及抗原结合的部位B. V区由FR和CDR组成C. Ig分子通过此区及抗原表位互补D. 由完整的轻链和 1/2 条重链组成E. 以上都是4.关于Ig高变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位于可变区内B. 即HVRC. 即CDRD. VL和VH各有4个E. 以上都是5.成熟B淋巴细胞的表面Ig是:A. SmIgGB. SmIgMC. SmIgDD. SmIgEE. SmIgA6.下列哪项需抗体参及:A. ADCCB. 调理作用C. 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 经典途径激活补体E. T 淋巴细胞的活化7.关于Ig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Ig单体由2条相同的H链和2条相同的L链组成B. L链有κ、两型C. H链因C区抗原性不同分为γ、δ、μ、ε、α五种D. 铰链区对蛋白酶敏感E. 有膜型和分泌型8.ADCC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 靶细胞及特异性抗体结合B. MΦ、NK细胞、中性粒细胞在特异性抗体介导下杀伤靶细胞C. 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是特异的D. 需要补体参加E. 靶细胞上MHC分子参及ADCC9.关于IgG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血清中含量最高B. 大多数抗菌、抗毒素抗体属于IgGC. 能激活补体D. 能及SPA结合E. 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10.Ig 的生物学功能包括:A. 及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 IgG1、IgG2、IgG3、IgM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C. IgG、IgA、IgE能及细胞上FcR结合D. IgE介导I型超敏反应E.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Ig可溶解靶细胞11.IgG不能及下列哪些分子结合?A. MHCB. CKsC. SPAD. FcRE. CR12.关于Ig的功能区,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Ig功能区是 H 链及L链折叠形成的球形结构B. L链有2个功能区,H链有4个功能区C. Ig的多肽链折叠后形成β一筒状结构D. 各个功能区氨基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E. 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功能13.关于Ig高变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B. 在结构上及抗原决定簇互补C. 由HVR和CDR组成D. 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主要存在部位E.H链及L链各有3个高变区14.用胃蛋白酶水解IgG所获得的裂解片段具有下列哪些特性?A. F(ab’)2 仍具有结合抗原的能力B. F(ab')2具有双价抗体活性C. Fc可继续被水解成更小的片段pFc',失去其生物学活性D. 不能产生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E. 可降低Ig分子的免疫原性15.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包括:★★A. 同种型B. 独特型C. 抗独特型D. 同种异型E. 亚型16.抗体参及的免疫作用包括:A. I 型超敏反应B. 新生儿溶血症C. 激活补体D. 免疫粘附作用E. 输血反应17.抗体的调理机制是:★★A. 抗体在抗原颗粒和吞噬细胞间 " 搭桥 "B. 改变抗原表面电荷,降低抗原及吞噬细胞间静电斥力C. 抗体中和抗原表面的抗吞噬物质D. 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及FcR 结合活化吞噬细胞E. 抗体刺激吞噬细胞产生粘附分子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A5.E6.E7.E8.A 9.C 10.B 11.C 12.E 13.C 14.B15.A 16.B 17.C 18.E 19.C 20.D 21.B22.B 23.C 24.A 25.E 26.A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DE3.ABC4.ABC5.BC6.ABCD7.ABCDE8.AB9.ABCDE10.ABCD 11.ABE 12.ACDE 13.ABDE14.ABCE 15.ABDE 16.ABCDE 17.ABCD第四章补体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B. IgEC. IgAD. SIgAE. IgM2.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 C3a、C2aB. C3b、C4bC. C423、C567D. C3a、C5aE. C2a、C5a3.下列哪种成分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A. C4b2bB. C567C.C3bBbD. C3bBb3bE. IC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及旁路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 参及的补体成分相同B. C5转化酶相同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 激活物质相同E. 膜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5.补体激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A. C1B. C2C. C3D. C5E. C96.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A. C1B. C2C. C3D. C4E. C57.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A. B 因子B. D 因子C. I 因子D. MCP因子E. DAF8.参及细胞毒作用和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 C3b、C5bB. C42C. C5b ~9D. C567E. C4239.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蛋白B. 具有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对热稳定E. 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10.抑制C1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 H 因子B. I 因子C. C1INHD. S 蛋白E. C4bp11.参及经典途径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 C5~C9B. C3C. C1~C9D. C1~C4E. C1、 C2 、 C412.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 I 因子B. C4bpC. B因子D. S 蛋白E. DAF13.能使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成分是:A. C5bB. C5b6789C. C5b67D. C5b678E. C78914. 能够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2B. IgMC. IgG3D. 凝集的 IgAE. IgG115.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A. C3B. I 因子C. D 因子D. B 因子E. C516.对旁路途径激活起正性调节作用的是:A.H 因子 B.I 因子 C. P因子D. DAFE. MCP17.MBL途径和经典途径不同的是:A. 激活物B. C3转化酶C. C5转化酶D. MACE. 效应18.多数补体分子属于:★★A. α球蛋白B. 球蛋白C.γ球蛋白D. 白蛋白E. 脂蛋白19.补体裂解产物中具有激肽样作用的是:A. C2aB. C4aC. C3aD.C3bE.C5b20.补体含量增高多见于:★★A. 某些恶性肿瘤B. 系统性红斑狼疮C. 血清病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E. 类风湿性关节炎21.阻止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成分是:A. 膜辅因子蛋白 (MCP)B. 促衰变因子(DAF)C. 同种限制因子 (HRF)D. C3a、C4a、C5aE. C3b、C4b22.通过自行衰变从而阻断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片段是:A. C2aB. C4bC. C3aD. C3cE. C5a23.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 I 因子B. C4bpC. C8bpD. S蛋白E. DAF24.C19能及哪些Ig的补体结合点结合?A.gG1 IgG2 IgG4、IgM B.IgG1 IgG3 IgG4、IgAC. IgG1 IgG2、IgA、IgMD. IgG1 IgG2 IgG3 IgME. IgG IgA、IgM25.构成攻膜复合体 (MAC)的补体成分是:A. C6~C9B. C4b2bC. C3bnBbD. C3bBbE. C5b~C926.关于旁路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激活物质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B. 越过 C1、C4、C2,直接激活C3C. B 因子、D因子、P因子参及作用D. 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E. C3 转化酶是C3bnBb27.补体系统是:A. 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及抗体形成的复合物所活化B. 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 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剌激增强而升高D. 由2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 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28.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分子量最大的是:A. ClB. C2C.C3D. C4bpE. D 因子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A. 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体状态存在B. 补体固有成分对热稳定C. 补体是非单一分子D. 补体各成分均由肝细胞合成E. 补体的含量因抗原剌激而增加2.能够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2B. IgMC. IgG3D. 凝集的 IgAE. IgG13.能够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物质是:A. IgG4B. IgMC. 细菌的内毒素D. 凝集的 IgAE. IgG14.合成补体的主要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肝脏C. 脾脏D. 神经细胞E. 血小板5.关于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补体成分裂解产物的自行衰变,是一种自控机制B. 调节因子的缺失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C. 膜结合性调节因子存在于机体所有细胞上D. 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可分别灭活其特定的补体成分E. DAF、CD59等膜结合性调节因子具有保护宿主自身细胞的作用6.关于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经典途径从激活Cl开始B. 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C. 两条激活途径都是补体各成分的连锁反应D. 两条途径的攻膜复合体相同E. 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7.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 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B. 调理作用C. 中和毒素作用D. 免疫粘附作用E.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8.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由3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B. 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C. 补体系统各成分在血清中含量差异甚大D.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均是酶的级联反应E. 补体对热不稳定9.能抑制经典途径C3转化酶形成的是:A. C1 INHB. C4bpC. I因子D. MCPE. DAF10.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作用的是:A. H因子B. I因子C. CR1D. DAFE. HRF11.下列哪种补体成分参及 C3 转化酶形成 ?A. C3B. C2C. C4D. C5E. B 因子12.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A. 补体的固有成分Cl~C9B. 加旁路活化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C. 补体受体D. 可溶性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E. 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13.下列哪些成份属于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A. I 因子B. H 因子C. D 因子D. B 因子E. 促衰变因子 (DAF)14.抑制 MAC 形成的调节因子包括:★A. C4bpB. CD59C. S 蛋白D. C8bpE. H 因子15.C5~9 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 细胞毒作用B. 调理作用C. 免疫粘附作用D. 溶菌作用E. 杀菌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2.D3.A4.E5.C6.A7.C8.C 9.C 10.C 11.C 12.A 13.D 14.D15.B 16.C 17.A 18.B 19.A 20.A 21.C22.B 23.A 24.D 25.E 26.E 27.D 28.A二、多项选择题1.BDE2.ABCE3.ACD4.AB5.ABDE6.ABCDE7.ABDE8.ABCDE9.BCDE 10.ABCD11.ABCE 12.ABCDE 13.ABE 14.BCD 15.ADE第五章细胞因子一、单项选择题1.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2C.TNFD.IFNE..IL-62.下列可形成三聚体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2C.TNFD.IFNE..IL-63.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一组小分子的蛋白质B. 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C. 其作用具有特异性D. 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E. 微量即起作用4.下列哪种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 ?A. AbB. IL-1C. 补体D.IFN E.TNF5.关于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由活化的T 细胞产生B.以三聚体存在C. 由感染机体的病毒合成D. 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E..以上都不是6.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 B.TNF C.IFND.TGF E.CSF7.主要作用于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属于:★★A.CC 亚族 B.CXC 亚族 C.C 亚族D.CX3C 亚族 E. 以上都不是8.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A. T 淋巴细胞B. B 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E. 成纤维细胞9.细胞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 B. 过敏毒素 C. IL-2D. 集落刺激因子E. 干扰素10.关于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B.无 MHC 限制性C.生物学效应极强 D. 在体内持续时间很长E. 作用具有多向性11.关于IFN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增强细胞表达MHC-I、II类分子B. 激活巨噬细胞C. 促进Tho细胞分化为Th1细胞D. 抑制CTL成熟及活性E. 抑制Th2细胞增殖12.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B. 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C.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D.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E.细胞因子包括 IL 、 IFN 、CSF 、 TNF 和趋化因子13.下列哪种细胞因子可用于治疗红细胞减少症?★★A. IL-11B. EPOC. GM-CSFD. TNFE. IFN14.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属于:A. CC 亚族B. CXC 亚族C. C 亚族D. CX3C 亚族E. 以上都不是二、多项选择题1.I型干扰素是由哪些细胞分泌的?A. 粒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感染的组织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2.Ⅱ型干扰素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NK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3.以下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是一组低分子量的蛋白质B. 需其他物质刺激才能产生C.可以单体、二聚体、三聚体存在D.既可以作用于自身细胞,也可作用于其它细胞E.不同的细胞可产生一种细胞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单核-巨噬细胞C. 肥大细胞D. T淋巴细胞E. 活化的NK5.趋化性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是:A. 粒细胞B. 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C. 肥大细胞D. T淋巴细胞E. 白细胞6.可被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7.免疫分子包括:A. TCR 、 BCRB. Ig 分子、补体分子C. CD 分子、 MHC 分子D. AM 、 CKE. APC8.关于趋化因子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一多肽都含有4个半胱氨酸 B. 是一个蛋白质家族C. 可分为3个亚族D. 对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有趋化作用E. 对 T 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9.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包括:★A. 膜外区B. 跨膜区C. 稳定区D. 膜浆区E. 可变区10.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A. 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B. 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C. 及 CKR 结合后才发挥作用D. 具有高效性E. 以网络形式发挥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A5.D6.E7.A8.C9.B10.D 11.D 12.D 13.B 14.B二、多项选择题1.BCE2.CD3.ABCDE4.BCDE5.BE6.ABCDE7.ABCD8.BCDE9.ABD 10.ABCDE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选择题1.及MHC Ⅱ类分子结合的是:A. CD2B. CD4C. CD3D. CD5E. CD82.APC 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性分子是:A. MHC I 类分子B. CDl 分子C. MHCⅡ类分子D. 粘附分子E. MHCⅢ类分子3.及MHCI类分子结合的是:A. CD2B. CD3C. CD4D. CD5E. CD84.决定MHC分子多态性的因素是:★A. MHC 基因连锁不平衡B. MHC 分子可以分裂C. MHC 分子有相关性D. MHC分子间有交叉反应E. MHC 基因是复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5.关于MHCⅠ类分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主要存在于 APC 表面B. HLAⅠ类分子由人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复合体编码C. 2 条多肽链均为 MHC 编码D. 主要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E. 参及 B 淋巴细胞的发育6.下列哪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受 MHC Ⅱ类分子限制 ?A. NK 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 APC呈递抗原给Th细胞C. Mφ吞噬靶细胞D. Tc 细胞杀伤靶细胞E. B 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7.最常用于检测淋巴细胞HLA 抗原的血清学方法是:★A. 补体结合试验B.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C.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D.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 凝集反应8.免疫应答基因的功能是:★A. 控制 Ia 抗原的表达B. 控制 TCR 的表达C. 控制 BCR 的表达D. 控制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E. 控制细胞因子的表达9.移植抗原是:A.CD 分子B.AM 分子C.CKsD.HLA 分子E.Ig 分子10.MHC 的基因是:A.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B.编码 TCR 肽链的基因C.编码 Ig 高变区的基因D.编码 IL-1 分子的基因E.编码 C3 分子的基因11.按产物的结构、表达方式、组织分布及功能可将HLA复合体基因座分为: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E.五类12.小鼠H-2复合体I区编码的抗原属于:A.MHC I类分子B.MHC Ⅱ类分子C.MHC Ⅲ类分子D.MHC样分子E. 以上都不是13.根据单元型遗传方式,同胞之间有一个单倍型相同的概率为:★★A.10%B.25%C.50%D.75%E.100%14.根据HLA复合体遗传特征,同胞之间两个单倍型完全不同的概率为:★★A.10%B.25%C.50%D.75%E.100%15.HLA 的基因型是指:★A.HLA 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B.HLA 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 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之组合E. 某一个体 HLA 分子的特异性型别16.HLA 的单元型是指:A. 同一条染色体上 HLA等位基因的组合B. 在两条染色体上的 HLA等位基因的组合C. 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 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 某一个体 HLA 分子的特异性型别17.HLA 的表型是指:A.HLA 基因在体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组合B.HLA 基因在体细胞两条染色体上的组合C.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E.某一个体 HLA 分子的特异性型别18.HLA Ⅰ类分子肽结合槽可容纳:★★A.6~8 个氨基酸残基B.8~10 个氨基酸残基C.10~12 个氨基酸残基D.12~14 个氨基酸残基E.14~16 个氨基酸残基19.HLAⅡ类分子肽结合槽可容纳:★★A.6~8 个氨基酸残基B.8~10 个氨基酸残基C.10~13 个氨基酸残基D.13~17 个氨基酸残基E.25~37 个氨基酸残基20.HLA 分子多态性部位是:★A.肽结合区B.Ig 样区C. 跨膜区D. 胞浆区E. 以上都不是21.HLA Ⅲ类分子是:★A. 抗体B.粘附分子C.补体成分D.移植抗原E.抗原受体22.表达 HLA I 类分子密度最高的细胞是:A.肝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皮肤细胞D.淋巴细胞E.肌肉细胞23.一般认为,人的 Ir 基因位于:★A.HLA I 类基因区B.HLA Ⅱ类基因区C.HLA Ⅲ类基因区D.IgH 基因区E.以上都不是24.MHC 分子参及下列哪种细胞的分化过程 ?★A.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B. 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 T淋巴细胞C. 前 T 淋巴细胞分化为成熟 T 淋巴细胞D. 成熟 T 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 T 淋巴细胞E. 淋巴干细胞分化为原 B淋巴细胞25.在 AMLR 中被自身 T淋巴细胞识别的分子是:★★A.MHC I 类分子B.AMC.MHC Ⅱ类分子D.SmIgE.CKs26.肾移植中各 HLA 基因座配合的重要性依次为:★★A.HLA-DR HLA-B HLA-AB.HLA-B HLA-A HLA-DRC.HLA-A HLA-DR HLA-BD.HLA-A HLA-B HLA-DRE.HLA-B HLA-DR HLA-A27.HLA 检测用于法医上的个体识别是因为:★★A.HLA 检测需要的材料HLA-DR少B.HLA 检测方法简单C.HLA 检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D.HLA 复合体的高度多态性,因而能反映出个体特异性E.HLA 复合体很少发生变异28.HLA 细胞学分型技术用于检测:★★A.HLA-A 抗原B.HLA-DR 抗原C.HLA-DP 抗原D.HLA-B 抗原E.HLA-C 抗原29.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又称为:★★A. 沉淀反应B. 凝集反应C. 补体结合试验D.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 E.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30.Ia 抗原是由:★A.MHC I 类基因编码B.MHCⅡ类基因编码C.MHC Ⅲ类基因编码D.MHC 伪基因编码E. 非 MHC 基因编码31. 人单核细胞的成熟标记是:★★A.HLA-A 分子B. HLA-C 分子C. HLA-DP 分子D.HLA-DQ 分子E.HLA-DR 分子32.亲代及子代间必然有一个 HLA 单倍型相同是因为:★A. 单倍型遗传方式B.高度多态性现象C.HLA 基因连锁不平衡D.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E. 性连锁遗传33.能呈递外源性蛋白质抗原的细胞是:★A.CD4+ 细胞B.CD8+ 细胞C. 表达 MHC I 类分子的细胞D. 表达 MHCⅡ类分子的细胞E.TCR+ 细胞34.AMLR 中的反应细胞是:★★A.B 淋巴细胞B. 巨噬细胞C.T 淋巴细胞D.NK 细胞E. 中性粒细胞35.在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非 T 淋巴细胞表面的刺激决定簇是:★★A.HLA-A B C 分子B.HLA-DR 分子C.HLA-DP 分子D.HLA-DQ 分子E.HLA-DM 分子36.体内的同种移植物排斥反应,反应性T淋巴细胞对非己 MHC 分子的识别:★★A. 只受自身 MHC I 类分子限制B. 只受自身 MHC Ⅱ类分子限制C. 同时受自身 MHC I Ⅱ类分子限制D. 不受自身 MHC 分子限制E. 以上都不是37.CD8 分子识别的部位是:★A.MHC I 类分子α1 α2区多态性决定簇B.MHC I 类分子α3 区非多态性决定簇C.MHC Ⅱ类分子α1 、β1区多态性决定簇D.MHC Ⅱ类分子α2 、β2区非多态性决定簇E.MHC I 类分子的β2m38.CD4 分子识别的部位是:★A.MHC I 类分子α 1 、α 2区多态性决定簇B.MHC I 类分子α3 区非多态性决定簇C.MHC Ⅱ类分子α1 、β1区多态性决定簇D.MHC Ⅱ类分子α2 、β2区非多态性决定簇E.MHC I 类分子的β2m39.HLA Ⅱ类分子表达在:A.T 淋巴细胞表面B.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APC 表面D.胰岛β细胞表面E.上皮细胞表面40.HLA 不相容所导致的疾病是:A. ABO 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B. 习惯性流产C.血清过敏性休克D.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学专题1(通俗说免疫)

免疫学专题1(通俗说免疫)

免疫学专题 1免疫(immunity)这个词来源于罗马时代的拉丁文“immunis”,其原意为“免除税收”,后引申为“免于疫患” 之意。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科学,更通俗地说,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 己”抗原,并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 能对机体是有益的,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 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图 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橄榄球队,其工作的过程是一种团队合作,由许多不同的成员参与。

这些成员可 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队伍的成员,而另一组是适应性免疫系统 (Adaptive immune system)的组成部分。

这两个组一起团结协作,为机体提供强大的防御机制,抵御外敌 的入侵。

因此在学习免疫系统时,我们应该以宏观、全局的视角去看待它,而不能仅仅拘泥与其中的某一 个组分。

试想你正在观看一场电视转播的橄榄球比赛,而摄像机却一直锁定在近端锋这一个球员身上,那么你 只能看到他在场上全速奔跑,然后停了下来,所以你可能根本没有看懂发生了什么。

然而,当你在大屏幕 上看同一场比赛时,你就会明白那个近端锋吸引了两个防守者跟着他在场上奔跑,使得跑卫无人防守从而 可以接到传球并触地得分。

免疫系统也是由许多成员相互合作来实现其功能,而只关注任何一个单独的成 员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全局观的意义所在。

(近端锋、跑卫都是橄榄球比赛中球员的位置)⏹物 理屏 障物理屏障是我们的机体抵御“ 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而如果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入侵者”想要给我们制造麻烦, 那么它们就必须穿过这些屏障。

很多人倾向于认为皮肤是我们的主要屏障,但事实上皮肤覆盖的面积仅仅只有 2 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任务一 非特异性免疫
• • • • 概念、特点、表现 构成 免疫增强剂 影响因素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点:
作用范围广 无特异性 发挥作用最快 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和条件。
• (一) 概念
• 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生来就已具备的对某种病 原微生物及其有毒产物的不感受性。 • 它是动物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在机体与微生物 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机能,是 一种可以遗传的生物学特性。
表现各种活性。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
体系统不仅是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因素之一。 •④连锁反应性。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前一个组分往往成为后一组分的激活酶,因 此,补体成分需按一定顺序进行反应,称为补体的顺序反应或连锁反应。
•⑤合成部位的广泛性。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但以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 (二) 表现
• 种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可以表现在动物的种间, 如牛不患猪瘟,马不患牛瘟,猪不患鸡新城疫等。
• (二) 表现
• 品种免疫 对于某种病原微生物易感的动物,个 别的品种对其却具有特殊的抵抗力,如某些品种 的小鼠能抵抗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
• (二) 表现
• 个体免疫 有些个体对于某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 其他同种动物坚强得多的抵抗力。
三、影响境因素
种 品种 个体
气象因素 地理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
任务二
特异性免疫
【目标】 1、熟悉动物主要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掌握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及重要的 天然抗原。 3、掌握抗体的概念、基本结构、特性、产生规 律及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4、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掌握特异性免疫 应答的抗感染作用。
机 体 免 疫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 免疫
人体的皮肤、 粘膜
人体内杀菌物 质、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以及 免疫物质
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与传染的关系
•没有传染,就没有免疫。
•传染可激发机体产生免疫。
•免疫一旦产生,能对抗和清除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
再次传染。
•传染又能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组织损伤。
(二) 吞噬作用
从生物进化和种系发生的观点看,吞噬作用是最原 始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单细胞生物即有吞噬作用, 而哺乳动物和禽类吞噬细胞的功能更加完善。当病原 微生物突破机体的屏障进入机体后,即会遭到吞噬细 胞的吞噬和围歼。
(二) 吞噬作用 1.吞噬细胞
吞噬作用的基础。
两大类: 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为代表,个体较小,属于小吞噬细胞;
• (二)免疫的功能 • 3、免疫监视
• 机体细胞常因病毒或理化等致癌因素诱导,突 变成肿瘤细胞,正常机体具有监视和及时清除体 内出现的肿瘤细胞的功能。 • 此功能降低或抑制,会使肿瘤细胞大量增殖而 形成肿瘤。
二、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性免疫) 细胞免疫
• 2.溶菌酶
• 溶菌酶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不耐热的碱性蛋 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 唾液、乳汁、肠液和鼻液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导致细菌崩解。 若有抗体和补体存在,使革兰氏阴性菌的脂蛋白受 到破坏,则溶菌酶也能破坏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
•(四)炎症反应
为主。血浆中的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台成,炎性病灶中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合成。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①细胞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补体系统在抗原-抗体复台 物等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成复合体吸附于靶细胞膜,导 致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血作用。 •②免疫黏附。免疫黏附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3后,能黏 附到灵长类、兔、豚鼠、小白鼠、大白鼠、猫、犬和马等红细 胞及血小板表面,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 •③调理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是通过C3b和C4b实现的。C3b与 免疫复合物及其他异物颗粒结合后,同时与带有C3b受体的单核 细胞、巨噬细胞或粒细胞结合,C3b成了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 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吞噬细胞对免疫复台物或靶细胞进行吞噬 并加以清除。 •④抗病毒作用。补体成分结合致敏病毒后,可显著增强抗体对 病毒的灭活作用。此外,补体被激活后可溶解有囊膜的病毒。
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 3、化学免疫增强剂 • 左旋咪唑有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聚肌胞不仅能 诱导干扰索的产生,同时也是免疫增强剂。 • 4、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不少中草药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抵 抗各种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如黄芪、党参、灵芝 等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有类似卡介苗的作 用;当归、白术、黄芩、红花等有一定的刺激机 体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三)体液中的非特异性物质
1. 补体 • 概念:正常人和动 物血清中一组不耐 热的具有酶活性的 球蛋白。由9大类 [C1(q、r、s),C2C9]近20种球蛋白 组成,又称为补体 系统。
•生物学活性:
•①含量稳定。补体约占血清总蛋白的10%,含量稳定。不同动物血清中补体含量不
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高,因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的新鲜血情作为补体 的来源。 •②性质不稳定。6l℃2min或56℃15-30min均能使补体失去活性。血清及其制品经 56℃30 min的加热处理称之为灭活,就是为了破坏补体,以免引起溶血。 •③非特异性和两面性。正常情况下,补体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不表现活性。 只有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激活因子的刺激下,补体系统各成分才可依次被激活,
• 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记忆功能。正常情况 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 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 用。 • 免疫功能是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当这 一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 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肿瘤等。
• (二)免疫的功能 • 1、抵抗感染
(三)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
•血脑屏障
• 由脑毛细血管壁、软脑膜、和胶质细胞等组成。能阻止病 原体和大分子毒性物质随血液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血脑屏 障是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幼畜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 而易感染侵害脑的传染病,如婴幼儿较易发生中枢神经感染, 仔猪易发生伪狂犬病。
•胎盘屏障
•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及滋养层细胞构成, 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的防御结构。不过,这种屏障是不完全 的,如猪瘟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妊娠母 体感染布氏杆菌后往往引起胎盘发炎而导致胎儿感染。
2.吞噬过程
在病原体侵入的局部,通常表现为炎症反应,局部的 血管扩张、血流减慢,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被吸引 至病原体存在部位,这种吸引吞噬细胞至炎症部位的 现象叫趋化作用。
2.吞噬过程
• (2)识别与调理 • 吞噬细胞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特征性物 质而结合微生物并进行吞噬,病原微生物结合血 清中的抗体和补体成分后,会更容易被吞噬,称 为调理作用。
(三)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
皮肤和黏膜屏障
防御屏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吞噬作用 补体 体液中非特异性物质 备解素 炎症反应 机体的不感受性 溶菌酶
非特异性 免疫因素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纤毛的清 扫作用
(三)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
• (一) 防御屏障
• 皮肤粘膜是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 • 皮肤粘膜的机械阻挡作用和附属物(如纤毛) 的清除作用; • 皮肤粘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粘膜 分泌的胃酸等)的杀菌作用; • 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的正常微生物 丛对入侵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
•病原体一旦突破机体屏障而侵入体内,机体中 各种吞噬细胞及体液因素则趋向病原入侵部位, 围歼病原,往往在病原体侵入部位出现炎症反应。 •组织释放溶菌酶、白细胞介素等抗感染物质, 局部产生大量有机酸。
•(五)机体的不感受性
•机体生来就对某种微生物或毒素缺乏反应性。
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 1、微生物疫苗制剂 • 卡介苗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肿瘤治疗有辅 助作用,对感冒及流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而 广泛应用于基础免疫及疫苗的增强剂。 • 2、生物制剂类增强剂 • 胸腺素能诱导淋巴细胞转化,促进淋巴细胞分 裂与再生,加强细胞免疫。应用胸腺素制剂治疗 胸腺功能不全及各种肿瘤疾病。在免疫功能低下 的人和动物,使用ɣ球蛋白和干扰素,均能增强非 特异性免疫。
• 吞噬过程也可引起组织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吞噬细胞异常活跃, 在吞噬过程中会释放溶酶体酶到细胞外,而引起邻近组织的损伤。
(三)体液中的非特异性物质
正常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存在有多种抗微生物物 质,如补体,溶菌酶等。它们对微生物有杀灭或抑 制作用,并且可以协同抗体、免疫细胞发挥更大的 抗微生物作用。
2.吞噬过程
当病原体通过皮肤或黏膜侵入组织时,中性粒细胞 等吞噬细胞便从毛细血管游出聚集到病原体存在部位, 发挥吞噬作用。吞噬过程可分为趋化、识别与调理、 吞入与脱颗粒及杀菌和消化等几个连续步骤。
2.吞噬过程
• (1)趋化 • 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在细菌或机 体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作用下,向病原微生物存 在部位移动,对其进行围歼。
2.吞噬过程
• (4)杀菌和消化 • 溶酶体酶与吞噬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混合后,通 过酶的水解等作用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分解成小 分子残渣排出细胞外。
2.吞噬过程
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或其他异物接触→伸出伪足将其包 围吞入细胞浆→吞噬体→向溶酶体靠近→吞噬溶酶体 →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和其他杀菌物质释放→消化 和破坏异物。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移行于 各组织器官而形成的多种细胞,如肺脏中的尘细胞、肝脏中的 枯否氏细胞、皮肤和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 细胞和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等。它们不仅具有强大的吞噬 能力,还分泌调节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