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立法本意的逻辑理路

合集下载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然而,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众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就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伦理问题1.1 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人体器官移植的首要问题是它是否符合道德伦理的原则。

伦理学家认为,人体器官移植具有拯救生命、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道德价值。

移植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获得新生的机会,延续了他们的生命。

此外,器官捐献的行为也能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彰显出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1.2 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对于器官移植来说,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伦理问题。

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器官匮乏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器官,导致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贫困、健康状况等限制无法得到移植器官,这引发了公平正义的争议。

我们需要建立公平的器官捐献与分配机制,确保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器官。

1.3 生命伦理学的思考人体器官移植也涉及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

人的生命是不可复制和唯一的,移植手术是否对生命的尊重具有示范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移植器官提供者和受者的生命,确保器官移植过程中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尊严。

二、法律问题2.1 器官捐献法律框架的建立针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和保护相关权益。

这些法律涵盖了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程序、条件以及合规性审核等方面。

法律的建立为移植手术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交易与商业化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一定的交易和商业化问题,其中存在器官买卖、器官走私等非法活动。

为了保护捐献者的权益和制止非法行为,各国都通过法律手段对此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打击。

2.3 各国法律差异的对比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于人体器官移植的规定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允许血亲之间的器官捐献,而禁止与无亲缘关系的器官交易。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人体器官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人体器官移植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涉及到伦理、道德和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受到严格的法律规制。

本文将从法律层面探讨人体器官移植的规制问题。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基础人体器官移植受到众多法律文件的规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

其中,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被认为是人体器官移植的最高法律法规,对人体器官移植的各个方面逐一规定了法律条款。

该法律于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共计40条,为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事业提供了清晰的法律基础。

二、人体器官移植的基本要求人体器官移植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手术,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规定。

在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基本要求:1、合法来源:人体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必须是合法的,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而进行资产来源的活动。

目前,我国只允许家庭捐赠器官,禁止商业器官买卖,严禁器官贩卖行为。

2、匹配性:人体器官移植需要进行相互匹配,手术前要进行各项检测,确认移植后可行。

3、手术安全:人体器官移植需要进行高度复杂的手术操作,必须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后效果。

4、知情权:患者必须清楚了解手术过程和不良反应可能产生的风险,具有充分的知情权。

5、保密权:在进行人体器官移植时,相关信息必须得到保密,不能透露到外界,避免泄密。

6、人格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必须得到保障,不能侵犯患者的人权、尊严和自由。

三、器官捐赠的法律规定器官捐赠是人体器官移植的基础。

在我国,器官捐赠受到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规定:1、未成年人出资仅在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下穿上。

2、被捐赠人与捐赠者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付费等关系。

3、对于家庭捐献者,不得要求捐赠费用,由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费用补偿。

四、器官移植的监管和检查为了确保人体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我国不断加大对器官移植领域的监管和检查,主要有以下几项:1、医疗机构批准和备案:进行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经过国家卫计委批准和备案。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生命尊严
人体器官捐赠应尊重生命尊严, 确保捐赠行为符合人的尊严和价 值,避免将人视为商品或资源。
自主权
捐赠者应具有自主权,有权决定 是否进行器官捐赠,不受任何非 法的干涉或强制。
医学伦理与道德责任
医学伦理
医生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 理,确保捐赠者的安全和福利,避免 任何形式的利益冲突。
道德责任
强调自愿、无偿、无任何形式的交换或回报,并确保供体的安全和福祉。
《欧洲理事会人权公约》第2条
规定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禁止任何形式的奴役和强制劳动,并保障人权。
国内法律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规定人体器官移植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并保障供体的安全和福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规定自然人的身体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限制自然人的身体自由。
器官质量与移植效果
器官质量评估
法律应规定一套评估标准和方法,确 保捐赠的器官质量可靠,能够用于移 植。评估过程应由专业机构进行,并 遵循科学、公正的原则。
移植效果保障
法律应规定医疗机构在接受和使用捐 赠器官时需承担的义务,包括确保移 植效果、及时告知捐赠者等,以保障 捐赠者的权益。
捐赠者的隐私与权益保护
根据捐献的器官类型,人体器官捐赠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 小肠等。
在我国,活体器官移植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化行为。
人体器官捐赠的意义
人体器官捐赠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它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宝 贵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促进了医 学技术的进步。
05
人体器官捐赠的实践与政策建 议
实践现状与问题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的器官捐赠立法基本上是空白,一方面是有意捐赠器官的人捐赠无门;另一方面,则是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没有得到器官而忍受病痛的折磨。

原因有二:其一,有意捐赠器官者死后一般都是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所以死者的意愿很难实现;其二,医院方面害怕引来纠纷,所以对人体器官的捐赠和利用有所顾虑。

本文旨在通过民法的角度分析论证人体器官是物权的客体,归属于本人和继承人。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由权力人自由的处分,只要利益均衡,并且符合公序良俗和捐赠者的意愿,遗体器官和遗体的法律处分应该是法律允许的,不应因此受到限制。

【关键词】人体器官;器官捐赠;遗体;器官买卖一、器官捐赠的现状在深圳一名死刑犯,表示愿意捐赠自己的遗体和器官,于是向红十字会、各大医院等机构提出此请求。

可是,我国没有一部法律有关“死刑犯捐赠器官”的规定,更没有器官捐赠立法方面的法律可以适用。

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目前肾脏移植手术仅为2000余例每年,可是需要等待肾脏移植的人多大30多万。

又如,我国目前有500多万的盲人,其中有接近400万是可以通过眼角膜的移植重新获得光明的,可是由于供体的严重不足,每年只有区区700人可以接受这样的手术。

器官移植立法的空白的情况下,一方面,每天很多可用的遗体器官被火化,另一方面,数量庞大的患者在等待供体,最终因得不到有效的供体,或残疾或死亡。

现实质问法律:人体器官是物吗?公民是否可以自由的处分自己的器官?器官移植立法如何设计?这些问题都是法律亟需解决的。

二、人体器官的性质和权属(一)人的遗体与器官的权利客体性之争对遗体的法律性质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准确的定论。

现在看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否定人的遗体及器官作为物权客体之说此种观点认为遗体不是物,只是死者本人人格权利的残存。

源于日耳曼的法律思想,遗体是“存在过的人”,是死者本人人格的残存。

所以,遗体不是民法上的物,其不能构成所有权的对象,而是死者人格权利的残存。

民法本位论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民法本位论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民法本位论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人体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挽救众多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人体器官移植涉及诸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制来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本文将从民法本位出发,探讨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基础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健康权利,而民法通则则对人身权利具有进一步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基于这些法律基础,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具体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法》等。

二、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原则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原则主要包括尊重人体器官捐献者的自主权、保护器官受移植者的健康权和生命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在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捐献者的意愿,确保其自主权不受侵犯。

同时,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须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确保移植手术不会对其健康和生命构成重大威胁。

此外,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设立了人体器官移植管理机构,对器官移植进行监管和管理。

三、人体器官移植的合法要求为了保护人身权利和健康权利,我国对人体器官移植设立了一系列的合法要求。

首先,捐献者必须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愿进行器官捐献,并进行书面的同意。

其次,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须经过医学评估和手术风险告知,确保其理解并自愿接受移植手术。

此外,移植手术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进行,并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机构内进行。

四、人体器官移植的禁止行为为了防止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和滥用现象,我国对一些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

首先,禁止任何形式的强制器官捐献,即禁止通过暴力、威胁、欺诈等手段获取器官。

其次,禁止未经捐献者书面同意的器官移植。

其次,禁止代价交易和非法中介活动,即禁止以金钱或其他物质回报作为器官移植的交换条件。

人体器官移植刑法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刑法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刑法问题探讨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器官移植不仅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同时,也给刑法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体器官移植的现状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器官短缺问题的加剧,器官移植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器官捐献数量达到10554例,为历史新高。

在器官移植中,器官捐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我国《器官移植条例》规定,器官捐献应当是自愿无偿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和交换。

同时,器官捐献应当依法进行血型和HLA配型等匹配。

人体器官移植涉及的法律问题器官移植的合法性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本身并非非法行为,但是,由于器官移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和设备,并且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因此在工商、税收和医疗等方面都涉及到一定的法律问题。

我国的《器官移植条例》对器官移植的合法性做出了规定,要求医务人员从事器官移植手术应当具备相关资质。

器官捐献的合法性问题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器官的来源。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器官捐献应当是自愿无偿的,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和交换。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防范器官买卖、交换等违法行为也是一个难点。

器官移植与身体自主权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身体自主权等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身体自主权是受到保护的。

但是,如果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器官,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如何平衡身体自主权与生命权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刑法问题的探讨人体器官移植刑法问题是指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

目前,法律上对器官移植中的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器官买卖的刑事责任器官买卖是一个严重的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等刑罚。

如果造成其他严重的后果,如致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具有重大医疗意义的技术,它能够拯救许多生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伦理与法律问题也随之产生。

本文将重点讨论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和解决方案。

一、伦理问题1. 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原则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许多道德原则,如尊重人的尊严、自主权和公正分配资源等。

在器官捐献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捐献者的自愿和知情同意,并避免任何形式的剥削和不公正。

同时,也要关注移植手术对捐献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2. 生命价值和器官分配在有限的器官资源下,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器官是一个伦理上的难题。

应该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机会、捐献者的愿望等因素进行分配。

尽管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但必须确保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以避免利益冲突和社会不稳定。

3. 移植手术的可持续性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依赖于持续且可靠的器官捐献。

然而,目前的器官来源主要是从死亡或脑死亡捐献者那里获取,导致器官匮乏。

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活体器官捐献和加强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教育,以确保移植手术的可持续性。

二、法律问题1. 器官移植的法律框架各国针对人体器官移植制定了不同的法律框架,内容包括器官捐献的合法性、捐献者的权益保护、移植手术的程序和标准等。

这些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器官移植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并保障捐献者和接受者的权益。

2. 跨国器官交易和器官贩卖由于器官的稀缺性,一些非法的跨国器官交易和器官贩卖活动出现了。

这些活动涉及非法捐献者和非法接受者,违背了伦理和法律原则,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因此,各国应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打击跨国器官交易和器官贩卖行为,并加强国际合作以解决这个问题。

3. 法律与伦理的平衡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必须兼顾伦理原则和社会实际情况,寻求法律与伦理的平衡。

这意味着法律应该既保护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的权益,又要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三、解决方案1. 强化伦理准则和教育医疗机构和相关组织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伦理准则,确保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性和合法性。

理解《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立法本意的逻辑理路

理解《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立法本意的逻辑理路

2、尸体器官捐赠: 也可能存在两种情形 名实相符:完全自愿,无商业交易
情形; 名实不符:自愿或不自愿,但出于
商业目的。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证明,为防止名 实不符的危险,应该禁止尸体器官捐赠?
3、家庭间交叉捐肾: 名实相符:完全自愿,无任何商业交易情形; 名实不符:互捐为名,实为器官买卖。
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证明,为防止借交叉捐 赠的名义行器官买卖之实,应该禁止家庭间交叉 捐肾。
4、一个类比:
许多贿赂犯罪是借馈赠之名进行的, 难道用禁止馈赠的办法来预防贿赂犯罪? 实际上不!没有哪个社会选择这种办法。 而是选择其他制度手段和法律手段来预防 和惩罚贿赂犯罪。家庭间交叉捐肾问题与 此同理。
(议论:我反复强调一个观念。法律不外人情----人 之常情。人们常谈情与法的冲突。事实上,从寻 根究本的角度看,情与法不应该经常经常地起冲 突,否则,这个社会就太不正常了。法律应该体 现具有普适价值的“情”,在法治社会,公认的 道德原则、道德准则、道德规范应该体现在法律 中,道德价值与法律价值应该具有同质性,否则, 就会得社会精神分裂症。 中国社会在向法治社会转化,但这是个漫长 的过程。当下,有太多的人对法的精神的理解还 太肤浅,因此常常误解法与法律。 法的精神实质与道德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道德准则和规范就直接具有 法的作用,封建时代常常直接引用道德准则和道 德规范判案。)
点评广医二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
他们误读了法律; 他们该做的:深入的伦理学论证,没做;不该做
的:解释法律,做了,却解释错了; 法律要求的是伦理论证,而不要求他们解释法律。
他们本来只要回答伦理上是否可以得到辩护。就 此例来说,伦理是能得到辩护的,法律上就无障 碍。这里,请注意《条例》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 的规定,法律程序上的把关还有第十九条呢!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捐赠的法律思考内容提要:在器官捐赠立法缺位的情况下,一方面是众多的有意捐赠人体器官的人捐赠无门;另一方面则是更多急需移植器官的病人因没有器官可以移植而不得不忍受病痛的折磨。

一方面是有意捐赠器官者死后因家属的强烈反对而使死者的遗愿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医院害怕引来各种纠纷,对人体器官的捐赠和利用顾虑重重。

本文从民法的角度论证了人体器官是物权法的客体,归属于本人和继承法理下的其他人。

在法律限制流通的范围内可由权利人进行处分。

只要利益均衡,符合公序良俗和尊重捐赠者的意愿,遗体和遗体器官的法律处分应是法律允许的,不应当受到限制。

同时作者认为,我国的器官捐赠立法应当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关键字:人体器官遗体器官捐赠器官买卖一、问题的提出一名因抢劫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人,向深圳市红十字会、深圳狮子会眼库等方面的负责人表示,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全部器官。

然而,我国任何一部法律均无“死刑犯捐赠器官”的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关有关器官捐赠的立法可以适用,这类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仅约20XX余例,而需要手术者则多达30余万人,仅满足%病患者的需要。

又如,占我国残疾人总数15 %的500余万的盲人之中,有近400万人可通过角膜移植而重见光明,但由于供体严重缺乏,每年却只有700多名病人能够接受角膜移植。

故在器官移植立法缺位的情况下,一方面,每天有大量的可用器官随同遗体火化而被一道焚毁,另一方面,又有如此之多的患者仍在等待中渴求,终因缺少供体得不到及时救治,或残疾加重或遗憾地告别人世。

无疑,现实生活向法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人体器官是物吗?公民是否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器官?我国器官捐赠的现状如何?器官移植的立法该如何设计?该遵循何种原则?以至于死刑犯可不可以捐赠器官也都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成为了目前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人体器官的性质与权属人体器官捐赠作为法律行为既是一种单方的行为,又是一种死因行为,所以其只要有行为一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故其在法律属性上与遗嘱非常相似。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分析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分析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分析引言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重大的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救治重症患者。

然而,伴随着器官移植的技术进步和成功案例增多,人们也开始关注其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本文将围绕人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伦理和法律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伦理问题1. 人体自主权与器官捐赠意愿人体自主权是现代社会对于个体身体健康和尊严保护的基础原则之一。

在器官移植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个体的自主权和他人生命救助之间的冲突。

其中,器官捐赠意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应该允许完全成年、能够明晰表达立场、具备行为能力而且无利益冲突的个体自由选择是否捐献器官。

然而,也有人担心过度强调个体自主权会导致滥用、商业化或者道德风险,因此主张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制度。

2. 器官分配的公平正义由于器官短缺的现实情况,如何公平地分配有限资源成为人体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重要伦理难题。

公平正义涉及到不同方面,比如是否按照等待时间优先原则、符合医学需求程度来分配器官;还是根据生活质量、年龄或社会地位等因素进行评估和排序。

同时,也需要结合国家特定背景与文化进行综合考虑,并尽可能减少偏见或不公平现象。

3. 科研倫理和非罹患捐赠另一个争议焦点是科学研究中与器官移植有关的伦理问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在一些争议性实践,例如非罹患捐赠(如弃婴出生后被认定为无人抚养并合法被收养后,将其作为居间人介绍给民政部门)。

这种行为引发了对激励机制、捐赠者和受体者利益保护的关注,以及潜在的滥用可能性。

二、法律问题1. 法律框架建设的紧迫性在人体器官移植领域,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至关重要。

这包括明确捐赠者和受体者的法定权益、监管机构设立和审核程序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非法器官交易、器官贩卖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社会风气。

2. 跨国移植相关问题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密切,跨国移植成为一个新兴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析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析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析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旨在拯救或改善生命质量。

然而,这一过程涉及许多伦理和法律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伦理问题方面,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供体和受体之间的道德考量。

首先,关于器官捐献的问题,如何确保器官捐献是自愿和无偿的,成为首要考虑。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框架,鼓励公众参与器官捐献,并禁止任何形式的买卖器官行为。

然而,仍然存在人身安全的担忧,因为一些人可能会被诱导或强迫参与器官交易。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意识,提高社会上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器官捐献的自愿性和合法性。

其次,关于器官分配的问题,我们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益原则。

在治疗需要紧急的情况下,如何公正地分配有限的器官资源是具有挑战性的。

一些国家建立了器官分配委员会,他们根据一套严格的标准来确定器官的分配,如医疗急迫性、器官的稀缺性以及受体的需求程度。

然而,这仍然可能引发争议和不满。

因此,建立透明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并与公众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资源的公正分配。

法律问题方面,人体器官移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如何确保合法的器官捐赠和移植行为得到有效监管。

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确保器官捐赠和移植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然而,仍然存在非法器官交易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的器官交易活动。

其次,如何确保受体的权益得到保护,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受体死亡的风险。

因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安全的手术程序,以及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严格遵守,才能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此外,人体器官移植还涉及到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

在从供体获取信息以及向受体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思考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思考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思考2014级四班矫明慧2014417294案例:某乙需要换肾,其兄甲的肾脏与其配型成功。

父母双方及甲均同意由甲捐肾。

但因为甲是精神病人,医院拒绝办理。

后甲意外死亡,甲乙父母决定将甲的肾脏捐献给乙。

那么首先,甲决定将肾脏捐献给乙的行为是否有效?若无效,甲死后其父母决定捐献甲的肾脏的行为是否有效?一、【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来看,在民法上来说,遗体能不能认为是物】民法上,物的定义是: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一种,是一切财产关系最基本的要素。

我国传统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以外,能够被民事主体所支配和利用,并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可以构成人们财产的一部分的物质财富。

在人死亡后,遗体失去了人格属性,虽然不是财富,但是可以被支配和利用的,例如家人决定火化并葬在陵园,这可以给家人带来安慰满足其需要,因此我们认定,遗体可以算做民法上的物。

【广泛来看,遗体这个物具有特殊性,那么它是否可以被继承或者进行其他民事行为?】物的完整的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部分的权利。

而就遗体这一物来说,原则上是没有所有者的,英美法不承认遗体是所有权的客体,但承认基于埋葬等形成的占有权。

而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因为遗体的特殊性,除为供学术研究及合法目的使用外,不得为财产权的目的使用,因此原则上遗体应该属于不通融物。

使用权,不改变财产的本质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权利。

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愿而转移给他人。

处分权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终处理的权利,即决定财产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命运的权利。

对于亲属来说,不能存在利用的意图,即他人无权处分尸体,即使是捐献器官也是不能由亲属单独做出决定的。

对于尸体,死者生前表达了这种意愿只要家属同意是可以捐献的,但应是无偿捐献,不能涉及利益买卖。

【关于活体器官和尸体器官】在此案例中,甲死前和死后捐献器官是截然不同的,涉及了活体器官捐献和尸体器官捐献的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与法律规制

人体器官移植与法律规制

人体器官移植与法律规制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下,人体器官移植成为拯救无数生命的有效手段。

然而,器官移植涉及许多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严格规范和监管。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与法律规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倫理和法律考虑。

第一部分: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本身是一项伟大的医学成就,它可以使患者重获新生。

然而,由于器官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器官移植时常引发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买卖器官的问题引发贫穷人口器官贸易的风险,违反了人的尊严和公平原则。

因此,有必要制定法律禁止和打击人体器官买卖行为。

第二部分: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由于人体器官移植过程复杂,涉及到捐献、手术和后续护理等方面,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制来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和透明度。

例如,在捐献方面,法律要求捐赠者必须是自愿且完全知情的。

而在手术方面,法律要求医生和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另外,法律也要求进行适当的护理和随访,以确保患者在移植后得到合理的照料和支持。

第三部分:法律规制的挑战尽管法律规制对人体器官移植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法律规制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器官需求的紧迫性。

长时间等待器官移植可能导致患者生命的丧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器官捐赠宣传和鼓励。

其次,法律规制往往无法解决跨国器官交易和非法器官移植的问题。

国际合作和法律互通才能更好地管理这些活动。

第四部分:创建完善的法律框架为了解决人体器官移植过程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

首先,应明确规定器官的捐赠方式和标准,确保捐赠过程的透明和自愿。

其次,应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打击人体器官买卖行为和非法器官移植。

另外,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法律机制,以应对跨国器官交易。

总结: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技术,在救助患者的同时也涉及到伦理和法律问题。

为了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和透明度,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制来监管。

然而,法律规制也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思考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思考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立法思考作者:郑拓焦美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4期摘要 2007年5月,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式施行,对我国器官移植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从《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器官移植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体器官捐献脑死亡知情同意基金项目:2009-20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科学伦理学国际委员会分支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郑拓、焦美杰,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三年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证据法学与司法鉴定管理及法庭科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009-02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并于2007年5月1日生效。

该《条例》对我国人体器官的捐献、移植,法律责任,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条例》的出台必将对我国现行的人体器官移植工作进行调整,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大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捐献人、医院、临床医生的影响。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器官移植立法层面取得了质的飞跃,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条例》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亟待完善。

笔者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供有关方面为更好实施《条例》做充分的准备。

《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尽管《条例》已实施四年有余,但有诸多问题并没有细致全面的解决,规定仍值得补充,甚至很多方面在法律上仍为空白。

因此,《条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使《条例》的彻底实施大打折扣,使立法者所追求的人体器官移植规范操作的理想状态难以实现。

问题一,适用本条例的人体器官范围较窄。

《条例》第二条将人体细胞、角膜和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排除在本条例之外。

人体细胞、角膜和骨髓的移植技术在我国相对成熟,理论界对于人体器官的范围持不同态度。

论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完善

论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完善

论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完善摘要:器官移植是当今世界医学走向高科技的重要标志,它给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器官移植技术在其不断发展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法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予以解决,本文立足于我国器官移植现状和国情为基础,以2007年5月1日出台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为蓝本,完善人体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人体器官;移植;立法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操作过程,是我国效力最高的器官移植法规。

但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也并未做到尽善尽美,仍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器官移植统一法律体系,与国外许多法制健全的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多空白点和不足,需要我们去研究,并在立法上作出调整和完善,以期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一、确立立法模式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统一立法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器官移植法律,而不单独针对各个器官制定法律;单一立法模式,即分别制定关于不同器官移植的法律。

单一模式对不同的器官的移植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对每个器官移植都制定单独的法律也容易导致法律的繁冗。

另外,对于没有制定相关法律的器官移植,会导致实际操作无法可依。

笔者认为统一立法模式更适合我国。

首先,该模式能在更高层次上调整器官移植行为,减少各种器官移植均单独立法而产生的巨大成本;其次,该模式能在更大范围内调剂人体器官的配给,同时可以避免单一立法模式中尚未立法的器官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体器官的供需矛盾;再次,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已经为统一立法提供了基础条件;最后,台湾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从单一立法模式向统一立法模式的飞跃,其所积累的立法经验对于大陆地区是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

二、确立“脑死亡”判定标准脑死亡概念的最早提出见之于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的一份报告。

器官移植的民事立法原则分析

器官移植的民事立法原则分析

器官移植的民事立法原则分析作者:曹永志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3期摘要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带给人类的福音。

然而器官移植手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其涉及到很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器官移植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重点论述了关于器官移植的立法原则。

通过对器官移植的认识和分析,总结出器官移植立法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无偿原则、优先考虑供体利益原则、非优先性原则、技术准入原则。

以期通过这些原则对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制,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

关键词器官移植法律属性法律原则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075-02器官移植对于人类意义重大,它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工作者的支持。

一项良好的科学技术,只有按照良好的法律原则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良好的目的。

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存在着很多争论,目前尚无定论。

一、我国器官移植的历史及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五十年代末,在吴阶平、裘法祖等老一辈外科专家的倡导下,我国才开始了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器官移植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就目前器官移植的整体水平而言,我国的器官移植水平与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尚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二、为何要进行器官移植首先,器官移植显示了人类医学的不断进步。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为战胜不同的疾病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

人类不断战胜疾病的历史,就是人类医学不断发展的历史。

随着社会发展所必然带来的人类对医学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器官移植的设想也逐步产生并经一代代医学家们的探索而最终成为现实,器官移植技术的应用恰恰体现了人类医学的不断进步,也是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思考

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思考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也不断成熟。

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以系列的法律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通过法律对其进行规范,我国也于2007年3月21日通过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作为一名法律学生,通过对尸体捐献和活体捐献两方面以及我国器官移植法律现状及现存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标签:人体器官移植;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尸体捐献;活体捐献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体器官移植已成为一项先进医疗技术,是医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科技进步成果。

由于人体器官移植涉及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此项技术从一开始出现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并且,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体器官移植仅次于美国,据2005年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器官移植大国,仅次于美国。

然而,器官移植跟一般的医疗技术不同,涉及到很多伦理学、人文和法律等复杂问题。

而在我国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与人们固有观念的禁锢,如“《孝经》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这种传统观念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的发展。

我国在人体器官移植的立法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同时也需要人们逐渐打破传统思想来接纳器官移植这项新技术。

1 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器官是构成生物体的一部分,能担任某种独立的生理机能。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目前来说人造器官和动物器官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代替人体器宫进行器官移植,因此人体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人体——分为两种:死体移植和活体移植。

1.1 死体移植所谓死体移植是指一个人死后,将其尸体上的某些有功能的器官移植给他人使用。

以下是死体器官移植所涉及的几个法律方面:1.1.1 尸体的法律属性器官移植需要大量的人体器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器官是来自尸体,关于尸体的法律属性,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是“否定说”。

这种观点否认遗体为物,而认为遗体是死者本人的人格权的残存。

最新-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评议 精品

最新-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评议 精品

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评议刘长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200020摘要台湾省是我国颁布有关器官移植立法的最早地区,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台湾省在器官移植方面的首部立法,该条例对我国大陆的器官移植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简单分析了该条例的特点,并就其缺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评介抗生素的发现与器官移植被称为20世纪两个最重大的医学发现,而器官移植则更被视为21世纪医学之巅。

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器官移植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器官移植重新获得了健康。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器官移植起步较晚,但发展却极为迅速,目前已在肝移植、肺移植等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在器官移植方面进行全国性立法,这不仅极不利于我国医患关系中涉及器官移植部分的法律关系的调整与规范,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987年6月19日,台湾省在我国境内率先通过了一部专门规范人体器官捐献的《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该条例的出台,较好地规范了与器官移植有关的医事行为,也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台湾省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内容与特点,借鉴其在该方面的成功立法经验,对加快祖国大陆器官移植的立法步伐无疑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拟就台湾省《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简作评介!一、《条例》的主要特点《条例》共25条,对包括《条例》的制定依据、器官类目的指定、脑死亡的判定以及罚则等在内众多内容进行了规定。

一《条例》是一部器官移植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保障法法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社会规范,都有其制定的目的。

作为台湾乃至中国首部有关器官移植的地方性立法,《条例》首先对其本身的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条例》第一条之规定,该条例旨在保障医师摘取尸体或他人器官并施行器官移植手术,以恢复人体器官的功能或挽救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四:关于《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立法本意的理解
鼓励(?)或至少是允许能得到伦理辩护的、规 范的器官捐献;
防止器官商业化交易; 对尸体器官捐献:以自愿、无偿为原则,以规范
操作为条件; 对活体器官捐赠:在前述规则下,附加更为严格
的限制条件: A、基于血缘亲情基础的家庭关系;(配偶、直 系血亲、三代内旁系血亲,证明了血缘关系存在 即证明了亲情存在,无须另加证明。) B、基于帮扶关系形成的亲情。
推论:
1、家庭间交叉捐肾的前提:各自家庭内先已 存在的基于血缘亲情的捐肾意愿; 2、家庭间交叉捐肾的条件:技术上,组织配 型交叉相符;法律上,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 经济目的,排除方法,证据证明,即无证据 证明存在任何经济目的,即视为一种纯粹的 帮扶关系。 3、家庭间交叉捐肾的本质:亲情捐赠。交叉 捐赠的供体肾是亲情的载体,不承载任何商 业利益。
预设一个前提,以便于下面 的讨论:
家庭内捐肾得到足够的伦理 辩护且为公众所接受,同时为法 律所许可。
讨论一: 家庭间交叉捐肾的伦理基础
家庭间交叉捐肾的伦理基础来源于家 庭内捐肾:家庭内已有捐肾意愿→因组织 配型不合导致意愿无法实现→ 小概率现象 的发现:两个已有家庭内捐肾意愿的家庭 间成员组织配型交叉相符→ 以交叉捐肾方 式实现家庭内捐肾的意愿。
讨论二:先天存在的供体肾的不等 质性是非商业性交换的重要证据
供体肾先天性地不等质,当然也就不等价, 基于此种先天条件而又无任何附加条件的交叉捐 赠的意愿和行为,与商业交易的等价交换原则相 悖,恰恰是非商业行为的最好明证。
推论: 家庭间交叉捐肾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签订完全
自愿、不附加任何经济条件的捐赠志愿,互相间 愿意承担一切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后果。
点评之名进行的, 难道用禁止馈赠的办法来预防贿赂犯罪? 实际上不!没有哪个社会选择这种办法。 而是选择其他制度手段和法律手段来预防 和惩罚贿赂犯罪。家庭间交叉捐肾问题与 此同理。
(议论:我反复强调一个观念。法律不外人情----人 之常情。人们常谈情与法的冲突。事实上,从寻 根究本的角度看,情与法不应该经常经常地起冲 突,否则,这个社会就太不正常了。法律应该体 现具有普适价值的“情”,在法治社会,公认的 道德原则、道德准则、道德规范应该体现在法律 中,道德价值与法律价值应该具有同质性,否则, 就会得社会精神分裂症。 中国社会在向法治社会转化,但这是个漫长 的过程。当下,有太多的人对法的精神的理解还 太肤浅,因此常常误解法与法律。 法的精神实质与道德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社会中许多道德准则和规范就直接具有 法的作用,封建时代常常直接引用道德准则和道 德规范判案。)
那么,作为一种手段,这种 手段本身的伦理性如何呢?
对此,须进行如下比较:
1、家庭内捐肾:公认可以得到足够的伦理辩 护。 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形 名实相符:完全自愿,基于亲情; 名实不符:并不完全自愿,近于某种 压力;或掺杂某种经济目的。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证明,为防止名实 不符的危险,应该禁止家庭内捐肾?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的帮扶形成的亲 情关系为活体器官捐赠的例外条件(作为血缘亲 情的例外),实际上为家庭间交叉捐肾开着一个 口子,留足了空间。这是立法者立法技巧,是立 法者的聪明之处,是相当人性化、人情化的,真 正体现了“法律不外人情”的原则,如果因为我 们对法律和伦理的误解而去封闭这个口子,那才 真正有违立法本意。我们伦理学家要做的,恰恰 就是用我们的伦理论证去帮助非专业人员正确地 理解法律的立法本意,或者说,我们有义务用伦 理学方法去彰显立法的逻辑理路,挖掘出法律的 立法本意。
讨论五:帮扶关系
帮扶关系作为一个法律用语,是我国民法中 的一个术语,但没有严格的定义,换句话说,它 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民法号称为概念科 学体系)。既如此,它就是个开放的术语,民法 中通常把收养关系(养父母、养子女)、遗赠扶 养关系,视为典型的帮扶法律关系(要求法律程 序),至于其它帮扶关系,既未定义,也未有任 何禁止性规定。民法的一个原则是“法无禁止即 可行”。那么,因家庭间交叉捐肾需要而即时确 立的一种互助关系,就应该构成一种新型的帮扶 关系。(当然要求相应的法律程序)。这种新型 帮扶关系的合理性就在前面作过的伦理论证中。
如何理解《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立法本意的逻辑理路
本讨论以众所周知的湖南 何姓两家肾移植遭遇案例为脚 本。
本案例的争论的焦点最后 都集中在对《人体器官移植条 例》立法本意的不同理解上。
一个术语的使用问题:
家庭间交叉捐肾和家庭间交 叉换肾的语义差异。
本讨论始终坚持使用交叉捐 肾这一术语,以避免语义上的歧 义。
推论一: 如果最后一种情形能够得到证明,同理,前面
两种情形也能够得到证明。
推论二:
1、家庭间交叉捐肾本身不具有商业交易的性 质;
2、用禁止家庭间交叉捐肾的方式防止借捐赠 之名行商业交易之实,这种手段本身不容 易得到伦理辩护;
3、社会应该有其他手段防止器官商业交易, 社会应具有这样的制度能力和法律能力, 如果还没有,社会应着力培养这种能力。
2、尸体器官捐赠: 也可能存在两种情形 名实相符:完全自愿,无商业交易
情形; 名实不符:自愿或不自愿,但出于
商业目的。
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证明,为防止名 实不符的危险,应该禁止尸体器官捐赠?
3、家庭间交叉捐肾: 名实相符:完全自愿,无任何商业交易情形; 名实不符:互捐为名,实为器官买卖。
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证明,为防止借交叉捐 赠的名义行器官买卖之实,应该禁止家庭间交叉 捐肾。
讨论三:家庭间交叉捐肾的道德滑 坡问题
反对意见认为:允许家庭间交叉捐肾,有导 致器官商业化交易危险的倾向(借交叉捐赠之名, 行商业交易之实),为预防这种倾向,必须禁止交 叉捐肾。
这种意见的实质: 1、家庭间交叉捐肾本身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 2、禁止家庭间交叉捐肾的目的在于防止器官商业化
交易,即禁止家庭间交叉捐肾是防止器官商业化 交易的一种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