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之第三章——概念与法律概念II讲解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基础(3篇)

法律逻辑学基础(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规律、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论证规则的学科。

它以逻辑学为基础,结合法学理论,旨在揭示法律推理的内在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法律推理的方法、法律论证的规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1.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规律、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论证规则的学科。

它以逻辑学为基础,结合法学理论,探讨法律推理的内在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运用逻辑规则对法律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过程。

法律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3. 法律论证法律论证是指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推理和论证规则,对法律问题进行论证、证明和说服的过程。

三、法律推理的方法1.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在法律推理中,演绎推理表现为从法律规则到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

例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推导出某一犯罪行为应受到的法律制裁。

2.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在法律推理中,归纳推理表现为从具体案例到一般法律规则的总结。

例如,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某一类犯罪行为的法律特征。

3.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一种从相似到相似的推理方法。

在法律推理中,类比推理表现为根据类似案例的法律适用,推断出某一案件的法律适用。

例如,根据某一类似案件的判决,推断出某一案件的法律适用。

四、法律论证的规则1. 逻辑一致性法律论证应遵循逻辑一致性原则,即论证过程中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应保持一致性。

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2. 逻辑严密性法律论证应遵循逻辑严密性原则,即论证过程中的推理过程应清晰、完整,避免出现漏洞。

3. 事实与法律的结合法律论证应将事实与法律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论证的合法性。

4. 论证的合理性法律论证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即论证过程中的论据和论点应具有合理性,避免主观臆断。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全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全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涵与外延一、概念的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涵是什么?“人”的涵是什么?概念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涵。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法律逻辑学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法律逻辑学PPT课件
若甲命题与乙命题为反对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为差 等关系,当丙为真时,甲命题的真假情况怎样?
•23
当SIP真时,S与P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①真包含于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
全异 性质命题中,如果SAP真,那么SEP
( ),SIP( ),SOP( )。 在性质命题对当关系推理中,根据反对
关系,由SEP真可推出( );根据矛 盾关系,由SAP真可推出( )。
逻辑方法
司法工作离不开逻辑 法律逻辑——适用法律的逻辑
返回目录
•5
第二章 概 念
定义 1、概念是通过反映客观对象的特有属性来
指称对象的思维形式 2、语言中的词或词组就被称为概念的表达

•6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往往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 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必须有内涵和外延。虚 词就不能表达概念。如:“的”、“啊”、 “因为……所以”等。 2、概念和词有时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ˉPOS √5、违反逻辑的理论都是非科学的理论
PA ˉS
•32
关系命题 1、定义 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客观对象之间具有或者不具 有某种关系的命题。它断定的是作为词项的概 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事实下 的关系。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张三和李四是三好学生”
2、组成 关系命题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关系主项、关系 项和关系量项。 在关系命题中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关系主项。
•18
逻辑特征
周延性:是否断定其全部外延
命题类型 A E I O
主项S 周延 周延 不周延 不周延
谓项P 不周延
周延 不周延
周延
•19
2.性质命题的真假判定
性质命题判定的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与两个概念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法律逻辑学课件

法律逻辑学课件

法律逻辑学课件1. 引言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法律思维和推理规则的学科,它将逻辑和法律相结合,帮助我们理解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本课件将介绍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法律推理和分析技巧。

2. 法律逻辑学的概述2.1 什么是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和推理规则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法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判断和推理法律问题的方法。

法律逻辑学通过逻辑和推理工具帮助人们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2.2 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内容•法律原理和规则的推演和解释•法律评价和比较的推理过程•法律案例分析和裁判逻辑•法律文书和合同的逻辑结构3. 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方法3.1 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命题、推理和论证的形式结构和规则。

法律逻辑则是形式逻辑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法律文件和法律思维的逻辑结构。

3.2 案例分析与判例推理案例分析是法律逻辑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类似案例,我们能够推导出判例和法律规则的共性和特殊性。

判例推理则是根据已有的判例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帮助解决新的法律问题。

3.3 法律文书阅读与解释法律文书阅读是法律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我们掌握法律文书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法律文件的含义和目的。

法律文书解释则是运用法律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和解构法律文件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4. 法律逻辑学的应用4.1 法律诉讼中的法律逻辑在法律诉讼中,法律逻辑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和证据,并通过推理和论证来提出和辩护法律主张。

4.2 法律学术研究和法律论文的逻辑在法律学术研究和撰写法律论文时,法律逻辑帮助我们合理组织论点和论据,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4.3 法律实务中的法律逻辑在法律实务中,法律逻辑帮助律师和法官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法律问题,推理和论证法律观点,有效地进行法律辩护和判决。

5. 总结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法律思维和推理规则。

法律逻辑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法律逻辑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四、法律概念的分类 (一)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 (二)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三)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门法律概念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第二节 法律概念的特征 一、法律概念的规范性 从发生学的角度,法律概念大体通过继承、移植、
革新和创造等四种方式而成形。一旦概念被立法 者所采用,对于法律适用者而言,他的最主要任 务就是确保立法者赋予概念的意义通过司法实践 得到实现。 二、法律概念的开放性 按照通常的理解,概念的意义是封闭的。这就意味 着,法律概念在被解释的过程中,不仅要向事实 和解释者开放,还要向解释的价值倾向开放。
法律逻辑学
目录
第一章 法治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第三章 概念与法律概念 第四章 判断与法律判断 第五章 推理与法律推理 第六章 论证与法律论证 第七章 大前提的建构(一):法律发现 第八章 大前提的建构(二):法律解释 第九章 小前提的建构:法律事实的认定 第十章 法律论证评价与谬误 第十一章 道义逻辑
和人工语言。 (2)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语言分为口头语言
和书面语言。 (3)根据解释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语言分为对象语言
和元语言。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二、法律语言的性质和特点 (一)法律语言的性质 首先,法律语言是以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人工
语言。 其次,法律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元语言的对象
主要从事法院审判案件的推理方式的批判性研究。
第二章 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有哪些特征? 2.简述法律思维的类型。 3.法律思维与法律语言是什么关系? 4.法律思维与逻辑是什么关系? 二、案例说明与分析 法律思维中的逻辑规则运用。

法律逻辑学概念的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概念的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概念的知识点1.推理和论证:法律逻辑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论证是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步骤,支持或反驳其中一种观点。

在法律领域,推理和论证是解决争议和作出判决的基础。

2.法律推理的形式:法律逻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进行形式推理。

形式推理是指在不涉及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仅通过逻辑规则来得出结论。

典型的形式推理方法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出发,通过逻辑推演得出具体结论。

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的法律规则。

3.法律推理的实质:除了形式推理,法律逻辑学还关注推理的实质内容。

法律推理需要考虑案件具体的法律规则、事实和证据。

这要求法律逻辑学家具备对法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判断能力。

法律逻辑学通过研究归纳和演绎推理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法律推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法律推理的误区和谬误:法律逻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现和纠正法律推理中的常见误区和谬误。

典型的误区包括虚假因果关系、倒因果关系、纯粹因果关系、事实错位等。

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和解决,可以提高法律推理和论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法律命题和论证结构: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法律命题的表达和论证结构的构建。

法律命题是对具体案件或法律规则进行判断和表述的陈述句。

论证结构是根据已知事实和法律,通过一系列推理步骤,支持或反驳其中一种观点。

合理的论证结构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6.错误推理和反驳:法律逻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现和纠正错误推理,并进行有效的反驳。

常见的错误推理包括非法论证、诡辩、不懂装懂、漫谈等。

通过对错误推理的识别和分析,可以避免在法律推理中犯下类似的错误,提高推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规范的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推理和论证、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误区和谬误、命题和论证结构、错误推理和反驳等。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法律推理和论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法律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法律逻辑学概念的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概念的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学科,它旨在帮助法律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逻辑思维。

本文将介绍法律逻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以步骤思维的方式呈现。

第一步:了解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逻辑学和法学的理论和方法。

它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证据和法律解释等方面。

通过学习法律逻辑学,我们可以提高法律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法律问题。

第二步:理解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法律推理是法律逻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逻辑一致性、证据充分性、推理恰当性等。

逻辑一致性要求我们的推理过程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证据充分性要求我们的推理要基于充分的证据,推理恰当性要求我们的推理过程要合乎逻辑。

第三步:分析法律论证的基本步骤法律论证是在法律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了解决法律问题而进行的推理论证过程。

法律论证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在进行法律论证时,我们需要清晰地提出问题,收集相关的法律事实和证据,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四步:认识法律证据的分类和评估标准法律证据是法律逻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法律论证中,我们需要收集和评估各种证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根据证据的来源和性质,法律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物证和证人证据等。

评估法律证据的标准包括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相关性和可信度等。

第五步:掌握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法律解释是对法律规定和案例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文字解释原则、历史解释原则、目的解释原则等。

文字解释原则要求我们从法律文本本身来理解法律规定,历史解释原则要求我们考虑法律规定的历史背景,目的解释原则要求我们考虑法律规定的目的和立法意图。

第六步:实践法律逻辑思维学习法律逻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法律问题中。

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逻辑思维。

法律逻辑学笔记

法律逻辑学笔记

法律逻辑学笔记1. 引言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的逻辑思维。

在法律实践中,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是确保法律公正和合法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其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

2. 法律逻辑学的基本概念2.1 法律逻辑法律逻辑是指在法律推理和论证过程中使用的逻辑学原理和方法。

它强调对法律事实、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进行准确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2 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法律事实、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过程。

在法律推理中,需要借助逻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思考和分析。

2.3 法律论证法律论证是指在法律争议中,通过应用法律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则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支持或反驳某一立场的过程。

合理的法律论证是法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法官或律师做出准确、公正的裁决或建议。

3. 法律逻辑学的原则和方法3.1 逻辑思维原则在法律逻辑学中,逻辑思维原则是指根据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准则。

逻辑思维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矛盾原则、排中律、归纳演绎法等。

这些原则帮助人们进行合理、准确的思考和论证。

3.2 证据分析方法在进行法律论证时,对证据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法律逻辑学提供了多种证据分析方法,如证据归因分析、证据排除法、证据评估等。

这些方法帮助人们对不同证据的可信性进行评估,进而对案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3.3 法律规则解释方法法律规则的解释在法律逻辑学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不同立法体系下,法律规则的解释可能存在争议。

法律逻辑学提供了多种法律规则解释方法,如文本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法官或律师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则。

4. 法律逻辑学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4.1 确保法律公正合理的法律逻辑推理和论证是确保法律公正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则,从而确保权利的平等和法律的公正。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北京”与“中国首都”; “人民法院”与“审判机关”
AB
b 全同关系图
(二)真包含于关系:就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外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
同的关系。如 A=犯罪 B=违法 “犯罪”真包含于“违法”
B
B AB
真包含于关系图
B (三)真包含关系:就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外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பைடு நூலகம்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 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性质 事物间的关系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 偶有属性 特有属性 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 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 、“的”、 “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 峰”、“二流子” …… 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 与 “kexue” “kexue”与” science” 老师”与“教员”、“先生”
法律逻辑学 本课程的框架: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 命题 第四章 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 第五章 复合命题 第六章 推理的概述 第七章 论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客观事物的规律 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 某种理论、观点 逻辑科学 “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 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 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法律逻辑学 完整版 (2)_OK

法律逻辑学 完整版 (2)_OK
41
• 在[例1] 中,用“p”替代“年满十八岁”,用“q”替代“有选举权”。我们 就有了该命题的逻辑形式:
• 只有p,才q • 在[例2] 中 用“p”替代“罪犯或是甲,或是乙”。该命题的逻辑形式: • 并非p
42
• 复合命题同直言命题一样,也有真假问题,真值可以记为:+或1,假值可以 记为:-或0
法律逻辑学
1
• 第一章 绪 论
• 主要明确: •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 2、法律逻辑学的特点和作用。
2
•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
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49
• 联言命题“p∧q”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p
q
p∧q
+
+
+
+



+




50
• 二、选言命题
• 1、什么是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51
• [例1] 刘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不够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当。
• [例2] 张某伤人要么是故意的,要么是过失的。
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刑法》第11条) • 在自然语言中,“或者”、“可能”,通常作
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项
53
• “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期徒刑。”
54
• 相容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或者q。 • 也可以表示为:p∨q (∨读作相容析取)。

王旭、俞静贤等:《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概念

王旭、俞静贤等:《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概念

王旭、俞静贤等:《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概念编者案:2004年12月11日上午,四校学子齐聚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举行了一次哈特《法律的概念》读书会。

该书构成一个合题,命令论与道德论的对立,某种程度上在"社会规则"论当中达成了和解。

王旭的报告径以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的紧张关系出发对哈特的"外在方面"与"内在方面"之区分作了理解与批判。

但是俞静贤的报告发现,在哈特的方法论与其理论目标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这给人一个启示,即哈特的"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与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矛盾统一,还存在差别。

进一步地,在哈特之前有韦伯对社会学之法与法学之法所作的著名区分。

泮伟江即指出,韦伯—哈特—哈贝马斯构成理解法律概念的一个理论上的线索。

本网整理了此次读书会的有关资料以飨读者,同时并为这条理论线索的探询作一个记录。

报告一:王旭:《法治的自恰、权威与正当》报告二:俞静贤:《观察者视野中的规范性问题》评议一:时飞评议二:胡凌评议三:廖圆圆评议四:泮伟江自由讨论点评:王涌教授报告一法治*的自恰、权威与正当——《法律的概念》批判性阅读王旭(中国政法大学04级法理学硕士研究生)一.一个哈贝马斯的问题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思考的起点是分析一个后形而上学的现代世界:第一,现代世界是一个价值多元而冲突的世界,冲突的解决需要在有不同价值预设、不同背景的群体之中解决;第二,世界的多元体现为"世界的解咒",即"共同的宗教权威与世界观已经分崩离析";第三,现代社会同时在功能上高度分化、成为不同的社会再生产系统。

"[1]这样一个世界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来进行各种判断的有效性标准迅速分裂,如科学态度与价值诉求的区别,政治——道德判断与美学标准的分离以及这些标准本身高度的个人化。

法律逻辑学之第三章——概念与法律概念II讲解

法律逻辑学之第三章——概念与法律概念II讲解

3.1.4 概念间的关系
从外延方面看到的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是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 的外延是否有公共分子,有多少。以下以两个概念关系为典型进行分析。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有完全相同的分子,即两个概念外延包括同样的对象,两 个概念指称同样的对象。
设概念a和b, a=b,
自然语言“就是”,“即”
ab
全同概念外延相同,但内涵不尽相同,
3.1.1何谓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反映:表明概念是一种主观的形式,但有客观的内容。 对象:客观的事物、现象;人的感觉、表象,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
总之,一切可以成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东西。 属性:性质和关系。 特有属性:该对象所有,其他对象不具有的属性。非特有属性是并不为
某对象专有的属性。借助特有属性,可以把一对象和其他对 象区别开来。特有属性反映为初级概念,此时把握的还是对 象的偶然的性质,如“人”的初级概念、“金”的初级概念。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决定其他特有属性的那些 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为深刻的概念即科学概念,它把握 的是对象的必然的性质,如科学的“人”的概念、“金”的概念。
它们反映的是同一对象不同方面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它既有认识意
义,也有修辞意义。
根据全同概念,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命题:所有a是b,所有b是a
真包含于关系
a概念的全部外延与 b 概念的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分子,则a概念
真包含于b概念。这就是说,a 概念的外延小,b概念的外延大,所有a
概念的分子都是b概念的分子,但至少有一个b概念的分子不是a概念的
一个对象 专名、摹状词
普遍概念: 外延分子≥2 一类对象 名词、动词、形容词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第三章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详解

第三章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详解

2.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一般性知识
特殊性事物情况
(典型的三段论推理、复合命题推理)
归纳推理:许多对象的情况
整体性结论
类比推理:两类事物某些属性或关系的相似
或相同
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 思维 进程 断定 范围 是否 必然 从一般到个别 结论未超出前提 前提真,推理形 式正确,结论必 然真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求同法适用中可能出现下列问题: ①先行原因不止一个并且未抓住关键因素的情形; ②表面不同的先行情况包含相同因素。 如某人 由此,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 第一个晚上读书 3小时+一杯浓咖啡,失眠 ①对先行情况仔细分析,尽力找出唯一相同因素; 第二个晚上,读书 3小时+一大杯浓茶,又失眠。 ②尽可能增加考察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场合; 第三个晚上,读书 3小时+一包香烟,还是失眠。 ③得出初步结论后,用其他方式加以验证。 于是得出结论:睡前读书3小时是失眠的原因。
(3)推导过程
场 合 (不同的场景) 某甲 正面场合 某乙 反面场合 相关因素 (可能的原因) A B C D ~A B C D 被研究现象 (已观察到的结果)
食物中毒
x
未食物中毒~ x
所以,A是x的原因
(4)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求异法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 除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实现; ② 如果正反场合中不同的情况不止一个,而当其 他的不同情况被忽略却是被研究现象的真实原 因情况;(上班就头疼,下班就好了?) 因此具体运用时要注意: ① 在正面和反面场合除了一种情况不同外,其他 情况越接近越好; ② 增加考察的场合

2逻辑学讲义二

2逻辑学讲义二

2012-9-15
7
• • • • • •
②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 认识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 二、概念的外延 具有概念内涵方面性质的那些对象。 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类,也可以是一 个或若干个对象个体。 • 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也可以是某种抽 象的属性。
2012-9-15 8
“笔”的外延,就是各式各样的笔,如毛笔、
第一节
概念的特征
一.概念及其表达式 1.观念与概念(conception; ideas and concept) 观 念 ① 思想意识;


对象(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
关于某方面的认识。


概念就是以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观念。人们由 感知对象而对信息加以提取、整合,形成观念。 观念以符号(语词)表达出来并为公众所理解 以后就成为概念。
念组合而成的概念。
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欧拉(L·Euler)与欧拉图(Euler’s diagram)欧拉 (L.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家,最先采用圆圈 任意两个概念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有且只有五种 欧拉图:
AB
B A
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史称欧拉图或欧拉图解。
A
B
A
B 图2-4
2012-9-15 33
B
③欧拉图的逻辑涵义
A、B全异,且,A+B=C
④实例 1)A:成年人 2)A:故意犯罪 B:未成年人 B:过失犯罪 C:人 C:犯罪
⑪反对(contrary)关系 ①定义:A、B全异,若A、B两概念外延之和小 于其临近的属概念C的外延,则A与B反对,A、
B互为反对概念。
2012-9-15 34

2013法律逻辑学讲义(第二讲)

2013法律逻辑学讲义(第二讲)
2015/12/26 1 16
17
2015/12/26
2.2.2.合取式内涵与析取式内 涵
• (1)合取式内涵:亦称并且型 内涵(或交集型内涵) T =( T1∧T2∧……∧Tn )
• (“∧”,读作“合取” ,相当于 “且” 、“∩”) • 如前述“鸟”、“商业秘密”的内
2015/12/26 1 17
26
2015/12/26
• 例如: • 若对“某甲的行为致某乙死亡”这一 事实进行司法归类,它可能属于意外 事故(如车祸),也可能属于犯罪行 为(如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故 意伤害罪、过失伤害罪)这些法律概 念的外延,还有可能属于合法行为 (如正当防卫、行刑人员执行枪决) 这一概念的外延。
2015/12/26 1 26
2015/12/26 1 10
11
2015/12/26
2.概念的内涵及其类型
• 2.1.概念的内涵及其表达式 • (1)概念的内涵(Connotation; intension):亦称概念的“所谓”,即凝聚 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的特有属性。 • (2)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组):概念所 反映的那些对象的特有属性。 • 概念的内涵具有相对确定性;又具有灵活性 • 概念的内涵,法学上通称为“构成要件”。
2015/12/26 1 4
5
2015/12/26
• (1)对象与属性
对象(object ):各种有形物和无 形物,即各种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属性(attribute):对象所具有的各 种性质和关系。
2015/12/26
1
5
6
(2)共有属性与特有属性
2015/12/26
共有属性(common attribute):一对象与他对 象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亦称“非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distinctive attribute):一对象独有 而他对象不具有的某种属性,亦称“本质属 性”。 • 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到论域,全异关系可具体分为两种
a
b
矛盾关系
a与b为全异关系,且a+b的外延=论域(c)
a不是b,b不是a;对c中的任一对象x而言,
x不是a就是b,当然,x不可能既是a又是b,
x也不可能既不是a,又不是b。“非此即彼”
这种关系正是一个正概念与其负概念的关系。
团员a
非团员a′或 -a
人c
c
ab a′a
第二节 法律概念的特征
一、法律概念的含义
指人们在长期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对经常使用或特别 重要的术语赋予特定法律意义的专门的法律术语。 二、法律概念的特征
对象
结果
关系
划分

子类
子类必有类的属性
分解
整体
部分
部分不必然有整体属性
划分的方法
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一次划分:一个母项,一层次(多个)子项,一个根据
图书
自然科学图书
社会科学图书
连续划分:多层母项,多层子项,多个根据
自然科学图书 图书 社会科学图书
二分法
物理学图书
化学图书 哲学图书
中国哲学 …
外国哲学
3.1.1何谓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反映:表明概念是一种主观的形式,但有客观的内容。 对象:客观的事物、现象;人的感觉、表象,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
总之,一切可以成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东西。 属性:性质和关系。 特有属性:该对象所有,其他对象不具有的属性。非特有属性是并不为
某对象专有的属性。借助特有属性,可以把一对象和其他对 象区别开来。特有属性反映为初级概念,此时把握的还是对 象的偶然的性质,如“人”的初级概念、“金”的初级概念。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决定其他特有属性的那些 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为深刻的概念即科学概念,它把握 的是对象的必然的性质,如科学的“人”的概念、“金”的概念。
一个对象 专名、摹状词
普遍概念: 外延分子≥2 一类对象 名词、动词、形容词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空概念: 外延分子=0 客观不存在
反映非集合体=非集合概念
反映集合体=集合概念
设A为一个由多个个别对象a1、a2、a3、a4……an组成,
若a1—an的任意一个
若a1—an的任意一个
必然具有A的任一属性,
关于种差:当种差是很多属性的组合时,定义变得冗长,已不是“简明 精练”的语句。对个体作这种定义变成了描述。
种差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都是多个,因此,种差也可以有多种。不同学科对同一对象有不同定义。 下定义也有多种属加种差的方法。
性质 发生情况 功用
关系 操作
性质定义 发生定义 功用定义 关系定义 操作定义等。
a
我们可以说:所有b都是a,有的a是b,
b
有的a不是b。
交叉关系
a概念的部分外延和b概念的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分子,
而另一部分却是不同的分子。即两个概念仅有一部分
分子相同。
我们可以形成命题:有些a是b,
有些a不是b,有些b是a, 有些b不是a。
a
b
全异关系
a概念和b概念没有任何相同的分子。 即所有a不是b,所有b不是a。
错误
子项外延和﹤母项外延 子项外延和﹥母项外延
划分不全 多出子项
2.一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错误 混淆根据
3.划分的子项应是相互排斥的 子项间为全异关系
错误 子项相容
3.1.7 概括和限制



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动物


属种关系的概念:内多外小,内少外大:

白马

概念的限制
小白马


根据内多外小,通过增加内涵(属性),使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 错误 Ds ≠ Dp
3、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Dp﹥Ds Dp ﹤Ds
定义过宽 定义过窄
错误 直接包含
间接包含 4、尽可能用肯定形式;
Ds = Dp( Ds) Ds →Dp →…… Ds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负概念只能用否定形式来定义,如“非团员”
正概念也可能用否定定义,如“平行线”
5、定义要清楚确切
不必然具有A的任一属性,
则A为非集合体。
则A为集合体。
举例:“书”
“丛书”,
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下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我班同学都是大学生”
“ 我班同学来自全省各地”
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在语词 表现形式上
Ds 就是 Dp
下定义的方法
属加种差定义
被定义概念=种差+属
操作时,是先找出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再在属的范围内找出被
定义概念反映的对象与其他同类对象之间的差别,然后将种差作为定
语加在表达属概念的语词的前头,最后用联词和被定义概念组成一个
陈述句。
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人的属概念有:高智能动物;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回答:“有多少”:概念包括哪些对象 该名称适用的事物
类、分子、子类、空类(虚概念)
范围如何
注意:内涵≠特有属性
外延≠对象
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变动性
3.1.3 概念的种类
根据内涵与外延的一般特征对概念进行分类。
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单独概念:
外延分子=1
它们反映的是同一对象不同方面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它既有认识意
义,也有修辞意义。
根据全同概念,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命题:所有a是b,所有b是a
真包含于关系
a概念的全部外延与 b 概念的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分子,则a概念
真包含于b概念。这就是说,a 概念的外延小,b概念的外延大,所有a
概念的分子都是b概念的分子,但至少有一个b概念的分子不是a概念的
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连续限制。限制前后的概念关系是属种 关系。注意限制性语词是限定即增加内涵,还是仅起描述作用。 “ 长城”-“万里长城”。限制的极限-单独概念。
概念的概括
依据内少外大,通过减少内涵, 使得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
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连续概括。概括前后的概念关系是种属关系。 概括的极限-外延最大的概念。去掉限定语是否减少了内涵?
对象的特有属性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属性也是多方面的。
概念与语词、词项
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表达的。 它们二者的关系是思维和语言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概 念和语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虚词中的某些不表达概念。因为 这些词并不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如“吗”、“呢”; 2)数词一概念。如,父亲、爸爸、大、爹、爹地、father
经济学图书
一个母项,两个子项,“有无”某属性为根据
人类社会形态
阶级社会 无阶级社会
正概念 负概念
分类
划分根据为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自然分类 辅助分类 生物分类 字典编排 元素周期表 超市商品摆设
划分的根据随意,所以, 划分具有临时性;
分类的根据深刻,所以, 相对稳定。
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称的
母项外延=子项外延和
——卡多佐
概念是理性思维的最小单位。
概念是思维之网的纽结。我们 对世界的认识成果都通过概念 而巩固起来。
概念的意义: 第一,通过概念,我们能把对事物的已有认识总结、巩固下来。作
为以后新的认识活动的 基础。形成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都 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这是综合作用。 第二,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我们能够搞清楚一个概念、语词是否运 用得恰当,是否存在逻辑错误,这是其分析作用。 第三,通过对概念的明确,人们在理性的交谈、对话、写作、阅读 中,对于使用的概念、命题等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从而能避免 误解、误读,避免无谓的争论。这是概念的交流作用。
规定性的:通过规定,赋予给定的术语以特定的意义;该术语可
以是一个新造的语词或符号表达,也可以是一个“旧”术语被用在特
定的新的意义上。 形式:…… 应具有与……相同的意义;
让我们把……理解为与 ……相同的东西; 特征:是约定;不能区分真假。
“五四三”办公室
定义的规则
1、揭示本质属性
与第4条规则相关
2、定义相应相称(全同关系) Ds = Dp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工 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合 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 们对法律的思考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可理解的 方式把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如果我们试图完全否 弃概念,那么,整个法律大厦将化为灰烬。
——E·博登海默
概念的专横乃是“产生大量非正义现象的根 源。”“当概念被视为真实存在并以全然无视后果 的方式被发展到其逻辑的极限时,”概念就不再是 仆人而是暴君了。
3.1.4 概念间的关系
从外延方面看到的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是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 的外延是否有公共分子,有多少。以下以两个概念关系为典型进行分析。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有完全相同的分子,即两个概念外延包括同样的对象,两 个概念指称同样的对象。
设概念a和b, a=b,
自然语言“就是”,“即”
ab
全同概念外延相同,但内涵不尽相同,
含于关系
3.1.5 定义
何谓定义
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以一些更易于理解的概念来替换不易 理解的概念;用简明精练的语句将一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由于概 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因此,下定 义也就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这是 作为动词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