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艰险 仿佛、好像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路)高 水中的高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白露未已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在水之涘 水边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试一试,相信你也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译 读余下的两章。
芦苇初出青翠翠, 清晨露水变成霜。 伊人呀,你在哪? 逆流而上去寻她, 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
的画面。
读
句,我仿佛看到
了
,让我
。
示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 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 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 围。
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
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小练
1.下列各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走)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挑选)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跟随、追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关雎
《诗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读准字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源自河边邂逅 一见倾心朝思暮想 辗转难眠
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并举例子说明
诗经六义中的风雅颂并举例子说明1. 诗经的基本介绍说到《诗经》,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汇集了许多美妙的诗歌和动人的故事。
这个东西可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哦,它有六个基本的表现形式,统称为“六义”。
今天咱们就聊聊其中的“风”、“雅”和“颂”,听上去好像有点复杂,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趣味,简直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份文化大餐。
1.1 风——抒发情感的小曲子首先,咱们得先说说“风”。
“风”可以说是《诗经》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风俗习惯。
就像咱们今天听流行歌曲,往往能够引起共鸣,哎,那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比如《周南·关关雎鸠》,一开头就是那种温柔的画面:关关的鸳鸯在水边鸣叫,形象鲜活得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河边。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想起自己和爱人一起散步的场景,甜甜的感觉油然而生。
再比如《周南·桃夭》,那里的描写简直像是在给小姑娘做广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不就是在说女孩子们的美丽吗?就好比现在的小红书,大家都爱晒图,古人也是通过这样的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1.2 雅——高雅的文人之作接下来,咱们说说“雅”。
这个词儿一听就有种高大上的感觉。
雅诗通常是文人所作,它更注重形式与意境,带有一种清雅和高尚的气质。
像《小雅·南陔》就描绘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读起来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思考。
“雅”的诗句常常用一些抽象的意象,仿佛是在和我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比如《小雅·白华》,诗中说到“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这不是在赞美美丽的女子吗?但它其实更深层的意思是在呼唤一种优雅和品位,像是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要有物质的追求,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2. 颂——对国家的赞美然后就是“颂”了,这部分通常是用来歌颂国家、王室的。
它的风格比较正式,常常带有一种庄重的气氛,就像在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
比如《周颂·清庙》,诗中提到的是对先祖的祭祀,可以说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
诗经六义
1.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卫风·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
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
12、体:卜卦之体。
13、咎言:凶,不吉之言。
14、贿:财物,嫁妆。
15、沃若:润泽貌。
16、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湎于爱情。
18、说:脱。
19、陨:坠落。
20、徂尔:往你家,嫁与你。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沾湿。
23、爽:差错。
贰:差错。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久。
27、知:智。
28、咥(xī):大笑貌。
29、躬:自己,自身。
30、淇:淇水。
31、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32、泮(pàn):通畔,岸,水边。
《诗经》知识点归纳
关雎知识点归纳一、作品简介: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二、《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三、朗读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译第一章: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诗经六义说名词解释
诗经六义说名词解释《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诗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著作。
诗经六义说是对诗经中六种不同类型的诗歌的概括,它们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本文将对这六个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文学特色。
1. 风风是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了 160 首诗歌。
风是指古代民歌,反映了周边地区古代部落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
风是一种朴实、自然、贴近民间生活的诗歌形式,其内容大多涉及人民的生活、劳动、婚姻、爱情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
2. 雅雅是诗经中比较正式的一种类型,包括了 105 首诗歌。
雅是指宫廷之乐,反映了周朝宫廷文化的风貌。
雅是一种高雅、精致、华美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宫廷礼仪、祭祀、战争、政治等方面,具有宫廷特色。
3. 颂颂是诗经中比较庄重的一种类型,包括了 40 首诗歌。
颂是指祭祀之乐,反映了周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
颂是一种庄严、肃穆、神圣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宗教祭祀、宗庙祭祀、政治、历史等方面,具有祭祀特色。
4. 赋赋是诗经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 10 首诗歌。
赋是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诗歌,反映了周朝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赋是一种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的诗歌形式,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风貌、人物形象、自然景观等方面,具有叙事特色。
5. 比比是诗经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以物喻人,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是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6. 兴兴是诗经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描述客观事物来引发作者的主观情感,是通过客观事物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的一种修辞手法。
诗经六义
目 录
一、《诗经》概述 二、《诗经》六义 1、体制:风雅颂 2、表现手法:赋比兴 三、小结 四、作业
目 录
一、《诗经》概述
壹· 贰· 叁· 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总述
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 的305篇作品,另有6篇只有篇名没有内 容的“笙诗”。 西汉时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赋
“赋者, 敷陈其事 而直言之 者也”
比
“比者, 以彼物比 此物也”
兴
“兴者, 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表现 手法
《诗经》表现手法
赋木Biblioteka 瓜(《国风· 卫风》 )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静 女
(《国风· 邶风》 )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赋,诗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关的 事物平铺直叙地 表达出来。可以 直接叙事、抒情、 议论、描写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体制
《小雅》是宴飨之乐, 多用于诸侯之间, 一般宴会。 《大雅》是“会朝之 乐”,多用于国 家大典仪式,天 子招待外宾等。
雅
内容繁杂。
反映周族历史、祭 祀、种族战争、 歌功颂德、贵族 王孙享乐生活。 也有一些讽刺诗、 农事诗、民歌、 恋歌等。 雅,是正乐,是周 王朝直接统治地区 的歌曲,王城之乐 为正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 共105篇,大雅31篇, 小雅74篇。
《诗经》体制——雅
鹿 鸣
(小雅· 鹿鸣之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的六义
三一文库()〔《诗经》的六义〕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的六义,欢迎阅读。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一说以以下标准划分三种手法,凡与当时情景之描述有关联者,都应归于赋,如《卷耳》《黍离》《蒹葭》《七月》;凡有比喻、象征意义者,都应归之比,如《关雎》《桃夭》《谷风》《无衣》;只有无法与诗本义联系的,才是兴,如《黄鸟》《采薇》等。
《诗经》中的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
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完整版)《诗经》的六义
《诗经》的六义《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2] “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解释:“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 [12]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13] ,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14]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
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
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14]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名词解释诗六义诗经学名词
名词解释诗六义诗经学名词,也叫“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
一般来讲,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所用的表现手法。
风分15国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即铺叙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
春秋三传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有人认为这三部书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楚辞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
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民歌乐府原指音乐机构(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始于秦,汉武帝时规模甚大。
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
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常说的汉乐府,多是指汉乐府民歌而言。
(注意:宋元以后的词、曲,有时也称“乐府”,如《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东篱乐府》是马致远的散曲集。
)汉赋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诗经六义介绍范文
诗经六义介绍范文风、雅、颂比较常见的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有讽刺弊。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常见的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属小雅,后两属大雅)等。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
其中《周颂》31,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常见的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则没有说明。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
《诗经》六艺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 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 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 硕鼠》、 《邶风· 新台》都是通篇用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 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 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 起兴。《魏风· 伐檀》也是 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 子。
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 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 葭》、《桃夭》、《定之方中》、《柏 舟》、《君子偕老》、《伐檀》、《硕 鼠》、《伐柯》、《东山》、《鸿雁》 、《灵台》、《氓》、《七月》等。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 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 “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 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 两篇属大雅)等。
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 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 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 《玄鸟》等。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 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 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 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
《诗经》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它关注现 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诗经》 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 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总之, 《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 起点。
《诗经》━“六义”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1)1.什么是《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从体例分类上来说的。
风,大多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多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
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诗经·郑风·子衿》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该诗塑造了一个正处在热恋中的感情真挚的女主人公形象。
全诗写她在城/search_frame.html楼上等候她恋人的情景。
先写“青青子衿”,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相思萦怀之情。
因不能与恋人相见,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最后,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回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一个痴情、缠绵,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3.乐府民歌《战城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描写前方战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芜、禾黍不获的情景,谴责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
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
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
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
6.柳永的《八声甘州》体现了柳词的哪些特点?柳词擅长写“羁旅行役”,《八声甘州》就是一首叙写羁旅漂泊的词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又称<国风> ,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诗经六义的内容
诗经六义的内容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共160篇。
2.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3.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4. 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6.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这些义项在《诗经》中经常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诗经》文学常识
《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
主要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地方民乐,共有160篇,是周王朝15个地区的民歌。
故有15国风。
“雅”指朝廷正乐,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
分为大雅和小雅。
其中大雅有31篇,小雅有74篇。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数量较少。
3.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赋”就是直接铺叙,刻画和抒情。
“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兴”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发端,以引出所歌咏的内容。
4.《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