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体生物节律探秘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生物节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环,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目录发现周期1. 周期日2. 高潮期3. 临界日4. 低潮期因素意义测算1. 公式2. 说明3. 代入公式区别调整生产利用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2. 工作学习的应用3. 体育训练的应用4. 婚姻家庭的应用5. 医学的应用展开发现周期1. 周期日2. 高潮期3. 临界日4. 低潮期因素意义测算1. 公式2. 说明3. 代入公式区别调整生产利用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2. 工作学习的应用3. 体育训练的应用4. 婚姻家庭的应用5. 医学的应用展开简介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
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
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
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编辑本段发现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
人体生物节律13
人体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生物体内在24小时内呈现出的一种规律性变化。
人体也受着这
种生物节律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体温、血压、代谢率、心率等。
这种生物节律主要受到日照、环境温度、生活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遵循这些生物节律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体温节律
人体的体温会在24小时内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一般为早晨最低,下午最高。
体温的波动受到体内生物钟的控制,而这种生物钟又受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正常节律,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心率节律
人的心率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波动。
一般而言,人的心率会在清
晨较低,到了下午则会逐渐增加,晚上再次降低。
心率的节律变化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有关,而睡眠、运动等因素也会影响心率的波动。
代谢率节律
人的代谢率在24小时内也会发生变化,其中基础代谢率在夜晚会逐渐降低,
而在白天则会有所增加。
饮食、运动等因素会对代谢率的节律产生影响,长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代谢节律。
血压节律
人体的血压也存在一定的生物节律,通常在早晨会出现较高的峰值,下午则呈
现下降趋势。
血压的波动受到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素等调节,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是维持血压正常节律的重要因素。
生物节律对人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需注意的是,破坏生物节
律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甚至引起疾病。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注重作息、饮食和运动的调节,有助于维持人体生物节律的稳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根据斯瓦波达的理论,人的身体、情绪和智力状态分别受到三种不同的荷尔蒙的影响,分别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
这三种荷尔蒙在人体内的高低水平会不断变化,导致人的身体、情绪和智力状态也会不断变化。
人体生物三节律分为三个阶段:1、生殖期:这个阶段人的身体状态最好,性欲和生殖能力最强。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15-25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2、成熟期:这个阶段人的身体状态逐渐下滑,但仍然比较健康。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20-30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3、衰老期:这个阶段人的身体状态最差,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15-25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人体生物三节律对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当人体生物三节律处于生殖期时,人的身体状态最好,因此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当人体生物三节律处于成熟期时,人的身体状态逐渐下滑,但仍然比较健康,因此需要更加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人体生物三节律处于衰老期时,人的身体状态最差,因此需要更加注重保健和养生。
人体生物三节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稳态则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通过内环境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输到外界环境。
内环境还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维持在37℃左右,pH值在35-45之间,渗透压在280-320mOsm/L之间。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激素和氧气等。
人体通过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运行规律
人体生物钟三节律运行规律人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部对时间的感知和调节机制,它控制着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三个节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年龄节律。
首先,昼夜节律是人体生物钟最基本的节律之一。
人体对光线的感知和调节是通过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完成的。
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上时,光敏细胞会向脑内的松果体发送信号,松果体会分泌褪黑素。
褪黑素的分泌量与光线的强度呈负相关,即在白天分泌量较少,而在夜晚分泌量较多。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了人体的睡眠和觉醒状态,使人在夜晚感到困倦,而在白天保持清醒。
其次,季节节律是人体生物钟的另一个重要节律。
季节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的减少和气温的下降,人体的代谢率会降低,体温会下降,人们会感到疲倦和昏昏欲睡。
而在夏季,由于日照时间的增加和气温的升高,人体的代谢率会增加,体温会升高,人们会感到精力充沛和愉快。
季节节律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体的食欲、免疫力和心情等方面。
最后,年龄节律是人体生物钟的第三个节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婴儿和幼儿的生物钟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人体的生物钟会发生一些调整,使得他们晚上更晚入睡,早上更晚醒来。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物钟会逐渐趋于稳定,老年人的生物钟会变得较为规律,但他们的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失眠等问题。
总之,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可以分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年龄节律。
了解和遵循这些节律对于保持人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影响,适时调整饮食和锻炼习惯。
只有与生物钟保持良好的同步,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一、生物节律的发现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
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
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二、认识人体生物节律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从出生日算开始,都呈正弦曲线变化。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
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
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
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一、生物节律的发现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
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
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二、认识人体生物节律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从出生日算开始,都呈正弦曲线变化。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
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
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
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指的是人体内部节律的变化规律。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都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比如体温、心率、血压、激素分泌等。
这些生理活动的变化是根据一定的节律进行的,可以根据时间将其分为不同时期。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通常包括日节律、季节律和年节律:
1. 日节律:人体的多数生理活动都呈现出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
比如体温在凌晨最低,上午和下午稍有上升,傍晚最高;醒睡的时间规律等。
2. 季节律:人体对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
比如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会增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增加等。
3. 年节律:人体在一年中也会有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
比如冬季免疫力下降,易感冒;夏季阳光充足,免疫力增强等。
人体生物节律曲线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规律,预测和调控人体的生理状态,对于改善生活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健康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体力智力情绪规律
一位高中毕业生准备参加高考,预考成绩很好,看来胜利在望。谁料正式高考竟一败涂地。后来一测生物节律才真相大白,预考时他的生物节体均处在高潮期;正式考时他的智力、体力处于低潮期,情绪处在临界期。国外一运输公司调查,几年间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一半以上出在司机的临界期。后来该公司让司机在低潮期和临界期加倍小心,或停止出车,结果事故一下子减少了一半。国际体育界人士曾对两届奥运会200名运动员进行生物节律分析,发现约有87%的运动员在高潮期取得了好成绩。看来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人处在最佳状态,容易取得理想成绩。而在低潮期或临界期,人的才能受到压抑,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因此,生物节律不仅对学生安排复习时间、运动员选择赛期、驾驶员调整作息日期很有帮助,而且对科研人员或外科医生安排实验或手术时间、观察和防治周期性疾病、解释夫妇争吵原因等等,都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一个司机的两个生物节律周期正处于“低潮期”,另一个司机和一名司炉则处于“临界期”,第四位司炉的三个生物周期全部处于“低潮期”。乔治想起了一年前汉斯的计算结果,看来两次事故中责任人的生物节律结果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并非巧合。于是,乔治开始弃商从学,开始了生物节奏方面的深入的研究。后来,他的研究颇有成
就,还出版了一部研究性著作——《这是你的日子吗?》
周期日
1、周期日是每个周期的开始日,为期一天。周期日时,人体正处在转换之中,新思想、新行动易在此时产生。虽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差,身心起伏不定,盲目易动。
高潮期
2、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
临界日
3、临界日是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过渡的交替日子。临界日时,人体由高潮期向低潮期转换,此时身体各部机能处于调节之中。当人体节律处在临界日时,人体能量释放和积累过程相互干扰,导致不稳定,此时节律似乎处于一种暂时性失调和不稳定状态,它们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暂时性失常,变得紊乱而不规则。在临界日,人的机体自我感觉特别不好,机体协调能力降低,健康水平、思维记忆都受到一定影响,效率低,情绪波动大。有英雄行为的人,占88%的英雄行为是发生在当事人的情绪节律临界日。英雄行为需要一个人不顾一切地去冒险,将自己的生命臵于真正的危险之中。英雄行为实际上是非常规行为模式,冲动是最有效的激发。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人体生物三节律一、生物节律的发现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
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
注:PSI是英文Physical(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二、认识人体生物节律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从出生日算开始,都呈正弦曲线变化。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
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
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
人体生物钟节律
人体生物钟节律
人体生物钟节律是指人体内部的生理和行为节律,它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功能表现。
人体生物钟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生物钟节律:
1. 睡眠-觉醒节律:人体的睡眠-觉醒节律通常以24小时为周期,即白天活动时间较长,晚上睡眠时间较长。
这种节律受到光线和社交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与人体内部的生物钟有关。
2. 消化节律:人体的消化节律与食物摄入和消化有关。
在一天中,人体消化功能通常在早上和中午达到高峰,晚上逐渐减弱。
3. 激素分泌节律:人体的激素分泌节律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激素分泌节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代谢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4. 体温节律:人体的体温节律与身体代谢和外部环境有关。
在一天中,人体的体温通常在早晨最低,中午达到峰值,晚上逐渐下降。
5. 免疫节律:人体的免疫节律与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有关。
在一天中,人体的免疫功能通常在晚上达到高峰,这也是为什么在晚上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体生物钟节律对人体健康和功能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掌握这些节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人体24小时的生物节律
人体24小时的生物节律宇宙中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即周期性。
地球自转圈为一天(24小时),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为一年,月亮也在绕着太阳转,这是自然节律。
生物也有节律:如含羞草在清晨迎着太阳舒展枝叶,傍晚合叶“含羞”;候鸟每年一度地按季节飞翔;人类晨起夜眠;这些特征称为生物节律。
研究发现,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诸如体温、心率、摄氧量、激素分泌、尿液中钾和儿茶酚胺的排泄量等,在一天24小时内均有明显的节律变化。
这种现象波认为是昼夜周期生理节律,是分别受几种生物钟调节的。
人体24小时生物钟节律的生理变化凌晨1时:进入易觉醒的浅睡眠阶段(对于已入睡数小时的人而言),对于疼痛刺激特别敏感。
2时:体内大部分器官处于相对抑制的休息状态。
这时,唯独肝脏的物质合成过程加强,及解毒功能加强。
3时:全身处于静息状态,肌肉舒展放松,血压降低、脉搏和呼吸频率减慢。
4时:血压更低,脑部供血量降至最少。
有慢性病的人此时死亡率最高。
但据统计,亦是婴儿出生的高峰时间。
全身器官活动节奏慢,但听觉灵敏、易觉醒。
5时:肾脏的分泌减慢。
如此时起床,人很快就会精力旺盛。
6:血压升高、心跳频率加快是可的松分泌的高峰时刻,这时即使想继续入睡,也睡不安稳。
7时:此时,人体的免疫很强,最易抵抗入侵的细菌。
是肾上腺素、睾酮分泌的高峰时刻,心率加快,血流开始加快,体温上升。
8:肝脏的解毒过程结束,肝内毒素全部排清。
切记此时不能喝酒,以免给肝脏造成很大负担而伤肝。
9: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加强,痛觉敏感度下降,对疼痛有很好的耐受力。
10时:精力充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最佳,最富有创造性。
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中高难动作的理论分析、要领的领悟和实际掌握的最好时间。
11时:人体不宜疲劳。
12时:全身各个器官机能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在田径比赛的田赛项目中这时往往能打破纪录和创造最好的运动成绩。
这时对酒精最敏感。
13时:肝脏合成的部分糖元进入血液,肝的功能降低,处于休息状态。
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
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人类身体内部有一套自然运作的生物钟系统,通常称为“生物节律”。
这些节律对人体的健康和生产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物节律研究专家们认为,人的一天内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会被这些节律所影响,也就是说,人们的每日习惯能够影响人类的身体机能和整体感觉。
人体生物节律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数千年前,古代医生们就利用生物节律认识了人体的运作模式。
在此基础上,医生们便制定出一定的医疗方法,这也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生物节律研究的起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式去研究生物节律。
现在人们能够利用体温、血压、血糖、心率及其他指标等来观察人体的生物节律。
这些数据对于生物节律研究者来说非常有价值,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节律的工作方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为了研究生物节律,研究者通常会将实验室动物或人类对照在不同的环境下。
环境的变化涉及到光、温、声、食物和活动等因素。
这些变化有助于研究者检测身体内不同生物节律的变化。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在生物节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的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的生理规律。
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的建议,这些建议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密切。
事实上,假如我们能够根据生物节律来进行饮食、睡眠和运动的调节,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健康,身心也会变得更加平衡。
最后,人体生物节律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节律不均衡、生理异常或疾病发生的原因,同时,研究者们也可以利用生物节律的运作机理研制出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的知识,根据生物节律的规律来维护身体健康,找到平衡,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存。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咱今儿来聊聊人体生物三节律这玩意儿。
嘿,你可别小瞧它,这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神秘小闹钟,滴答滴答地影响着咱的生活呢!你想想看,有时候咱莫名其妙就心情超好,干啥都带劲,感觉自己能上天;可有时候又情绪低落得不行,看啥都不顺眼,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是为啥呀?人体生物三节律说不定就是背后的那个“小捣蛋鬼”呢!这人体生物三节律啊,主要包括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就说这体力节律吧,就好像咱身体的能量条。
有时候能量满满,能一口气跑几公里都不带喘的;可有时候就感觉浑身软绵绵的,走几步路都嫌累。
这可不是咱偷懒啊,是这节律在“捣鬼”呢!再说说情绪节律,那可真是像天气一样多变。
一会儿阳光灿烂,开心得不得了;一会儿又乌云密布,心情糟糕透顶。
咱有时候都纳闷,自己这情绪咋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呢?难道是被这节律给“操控”了?还有智力节律呢,是不是有时候觉得自己脑子特别好使,啥难题都能轻松搞定;可有时候又感觉脑子像一团浆糊,啥都想不起来。
这是不是很神奇?咱就拿上班来说吧,要是赶上体力节律和智力节律都在高峰期,那工作起来效率杠杠的,老板都得对你竖起大拇指。
可要是赶上都在低谷期,那可就惨咯,感觉自己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啥都干不好。
这时候咱就得学会调整啦,可不能让这节律把咱给“坑”了。
你说这人体生物三节律像不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咱身体里跑来跑去的?咱得好好研究研究它,跟它“斗智斗勇”。
咱得学会顺应它的规律,在高峰期的时候加把劲,低谷期的时候就好好休息调整。
比如说,知道自己哪天情绪容易低落,那就提前给自己找点开心的事儿做,别让坏情绪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要是感觉体力不行,那就别勉强自己去干重活,好好休息一下,养足了精神再干。
咱可不能让这人体生物三节律给咱牵着鼻子走,咱得掌握主动权,让它为咱服务。
难道不是吗?这可是关系到咱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呢!所以啊,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好好了解了解自己的生物三节律,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你有过这种体验吗?有时感到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有时却有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迥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怎么会发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呢?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
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人类智力的波动周期为33天。
这些就是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
//by 生物钟是生物体随时间(昼夜、四季等)作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现象,它们由环境作用于生物种族,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由生物体的细胞染色体所记录,受中枢神经制约。
据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的生命从出生之日起一直到谢世,其情绪、体力和智力呈高潮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变化。
人的情绪的生物钟周期是28天,体力的生物钟周期是23天,智力的生物钟周期是33天。
人的这三种生物钟,又是互相影响蜜切关联的。
生物钟的每个周期,首先由周期日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临界日,进入低潮期,再由周期日开始,进行往复式的循环。
每个周期的中间日为临界日,前半个周期为高潮期,后半个周期为低潮期。
//by 周期日时,人体正处在转换之中,新思想、新行动易在此时产生。
虽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差,身心起伏不定,盲目易动。
周期日也是每个周期的开始日,为期一天。
当人体处在高潮期时,体力充沛,身体机能协调性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精神饱满,乐观向上,与人相处和睦;思维敏捷,头脑反应灵敏,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记忆力强,注意力集中,即人体有利日。
高潮期结束,人体进入临界日。
//by 临界日时,人体由高潮期向低潮期转换,此时身体各部机能处于调节之中,周身无力,心情烦躁,协调性差,易出差错,易产生忿恨情绪和盲目行为,同时对疾病的低抗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明显下降,即人体有害日。
解读人体三大生物节律
解读人体三大生物节律展开全文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弗里斯和奥地利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赫乐曼斯沃博达,这两位素不相识的科学家,各自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最早提出了人体生物钟理论。
他们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分析后惊奇地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感情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经过二十年后,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特尔切尔教授发现了人的智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算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
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 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人体生物钟在运行中,呈正弦曲线变化,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
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 /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
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
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
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人体生物节律原理又称生物钟原理,其中:智力钟为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体力钟周期为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情绪钟周期为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人体生物节律的发现与研究
人体生物节律的发现与研究最早意识到人体内涵运动形态有规律变化的先驱者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家。
古老的中国,早就有一些医生在研究人体机能内涵形态规律变化与人的疾病发展关系,比如《黄帝内经》记载着:“夫百病者,多以旦慧心意安,夕加夜甚”。
这是说明患病人的病情在一天时间内轻重变化是呈规律性的。
真正开始进行生物节律科学研究还是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
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是奥地利的一位心理学家,1897年他开始在自己的心理学领域对生物节律进行探索,他在观察刚刚做母亲的女性过程中,发现在一定的时期她们对婴儿会表现出不正常的急躁情绪,这种不正常的急躁情绪也呈现出一种规则运动形态。
他还研究了一些疾病的发病周期。
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中,他渐渐意识到所有的这些生理、心理现象都表现出一种有节律的周期重复,并都以23天或28天为一个循环不断再现着,斯渥伯达有关生物节律的思想意识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就为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了。
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证实了自己所发现的生物节律以后,就发表了一系列关系生物节律理论的著作。
他的第一本生物节律问题专著是1904年出版,书名叫《从心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谈人类生命的周期》。
此后,1909年他为普及生物节律,自行设计了一种计算尺,并写出了一本叫《叫的临界日》的小册子。
斯渥伯达最伟大的著作是《这七年》,在这部著作中,他重点阐述了对同一家庭每一代婴儿诞生时机如何倾向于节律性和可预测性所进行的分析。
他发现,所有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一种周期性。
具体地说有些人体不良状态或危及生命的征兆都表现出发生在生物节律临界日的倾向。
1954年斯渥伯达发表了他生物节律理论的最后研究成果《在人类遗传中七年节律的意义》。
九年后,赫尔曼·斯渥伯达博士逝世,终年90岁,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生物节律理论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另一位生物节律研究方面的先驱是20世纪初的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
人体生物节律调查报告
人体生物节律调查报告一、前言学习了安全人机课程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的曲线图,我们得知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反映的是人在每天的时间里理论上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情况。
那么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曲线图与他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呢?各种类型的人生物节律曲线图与他的从事的行业是否有关?我们得知了一个人的生物节律曲线图应当怎样安排作息情况呢,指定的计划是否与其生物节律曲线图具有完全一致性呢?所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对同学、亲戚、老师和工作人员四类人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验证人体生物节律的可靠性。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1日调查对象xx新校区的同学及小组成员的亲友,部分老师和工作人员。
二、正文1、概述人体生物节律(Bilgical),是一种描述人类的体力、情感及智力的假想周期的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人自出生之日起,体力、情绪、智力状态就随时间推移呈周期性波动变化。
研究人体生物节律,旨在对生物时间结构进行客观说明,如规律活动的总量、生物行为的时间特征。
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并绘制出了人体节律生物曲线,并且证实了人们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
2、历史发现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周期性的认识,自古就已开始,那时就意识到生物与时间的相关特性;近代认识到生命物质的运动遵循的特定的时空规律,提出了生物节律的概念。
20世纪初,德国一内科医生在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病人的病症、情感及行为的起伏变化,存在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一28天为周期的情绪有波动规律。
大约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布雷斯——泰尔奇尔教授研究数百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又发现了人的智力以33天为周期的波动变化。
后来一些学者经过反复实验,认为没给人从出生那天,直到生命终止,都存在周期为23天、28天、33天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变化规律。
3、主要理论在绘制的正弦生物节律曲线上,横坐标以上的这段时间,为生物节律曲线的“积极期”,这期间人们感到体力旺盛,精神愉快,头脑灵活,记忆力强,富有创造力。
人体生物节律及其调节
人体生物节律及其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体内部在一天中自然形成的节律性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如体温、心率、血压、代谢、免疫功能、注意力、情绪等等。
这些节律对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小时候我们会觉得身体经常会起伏不定,一上午时兴奋着玩耍,一午餐后睡意朦胧。
事实上,一个人的身体节律是由许多生理周期组成的,影响到大多数的身体过程。
首先就是24小时的周期节律,也被称为昼夜节律,这个周期受到太阳光照时长的影响,而在一些变形的、不规则的时间表或者工作表中,就会被打破,被打破的生物节律可能会让我们觉得疲惫,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就是周日节律,可能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情和心理状态,不能否认,大多数人会在周日感觉更加放松和愉快。
周日周期节律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与他人交往的方式。
例如,在一些饮食文化中,人们会有跟家人一起分享美食的习惯。
长期的节律性变化还是会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女性经期所遗留下的月经周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到她们的情绪和行为。
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变化正是这类周期性变化的关键。
同时,长期夜班工作,或者有一些时段变动的职业(例如公务员、各种高科技产业),其节律性变化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运动和代谢,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精神健康和记忆力。
了解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及其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
比如,要学会满足身体需要的N條件进行大体调节,这些条件可以是镇定与放松、身体锻炼、有规律的饮食、晚间放松等等。
除此之外,一些草本食品的使用也是可以帮助人们调节生物节律的。
例如,可以服用一些天然成分的草本茶饮,如甘草、柠檬、茉莉花和莳萝的香气,也可以通过调整体位来帮助恢复自然的生物节律。
可以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了解调节生物节律的方法和实践相当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物节律探秘节律学术的由来: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
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
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
节律的生体机制: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
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关于生物节律产生的原因,目前有三种主要的论点,即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
节律产生的原因: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
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
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
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综合说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
美国学者麦克林(PauIMaclean)等,发现脑的每一步进化都保留着原有部分,但其功能必须被新层控制,同时具有新功能的新层又增殖出来。
他认为人脑有三个层次,最外层是尼人——智人进化的产物,是智力、想象力、辨别力的发源之地。
新皮层下边是缘脑,这是从哺乳动物物遗传下来的,它控制着情感;缘脑的里边是爬行动物脑,是人的一些本能的,无意识的行为控制的。
这多象古地层的沉积!这提示我们,每个有机体来源于同类的其他有机体,它不仅带有现存个体自身的过去的特征,而且带有它以前世代的历史特征。
在物理系统中,通常只根据瞬间的诸条件来确定事件。
例如,就一个下落物体而言,不论它怎样下落,它总是到达一个瞬间位置,就一种化学反应而言,不论它以何种方式进行,总会产生反应的化合物。
可以说,在物理系统中,过去是被抹去的。
与此相对照,有机体显示为历史性的存在物。
例如,当人的胚胎在一定阶段呈显出鳃裂时,它揭示了在地质年代中哺乳动物是从像鱼那样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相似地,我们也发现了有机体行为的“历史性”;动物或人类作出的反应,依赖于有机体在过去遇到过的或产生的刺激与反应。
根据这种特征,赫林(Hering)作出了关于“记忆是有机物质的一般功能”的假定,西蒙(Semon)、布洛伊勒(Bleuler)、里根纳诺(Rignano)提出了生命的记忆理论。
认为进化与个体有机体中的记忆有着平行的关系。
因此假设:我们猜想:智力周期可能起源于第四纪人类时代,情感周期可能起源于哺乳动物时代,而体力周期则可能起源于爬行动物时代。
我们注意到,生物三节律,从体力周期23天、情绪周期28天、智力周期33天来年看,一个周期比前一个周期慢。
而天文观察表明,地球自转也在变慢之中。
天文学家根据几百年对日月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及古代日,月食资料分析得出,某一年的某一天,比前一年的同一天长约1.8×10-5秒。
尽管有人证明,在小的时间尺度上不尽然。
但这种变慢的总趋势已为举世所公认。
我们知道,地球目前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约23.93小时。
一年约为365.24天,则地球累计减慢一天的时间为23.93×60×60÷(1.8×10-5)÷365.24即约0.13亿年。
若我们观察5×0.13即为0.65亿年,10×0.13即为1.3亿年。
对照一下地质年代表,即情绪对应第三纪,哺乳动物时代早期。
而体力周期则与二叠纪,爬行时代晚期对应。
可知生物钟记忆着生物每一次飞跃的时间间隔中,地球累计一天所减慢的时间。
顺便提及的是,地球产生时,自转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但赤道上的某点线速度,不能超过逃逸速度11.8km/s。
如果以逃逸速度为最初的速度,这样可计算其时,地球自转周期约为1小时,于是我们可以由此得出地球年龄的公式为,地球目前自转周期(23.93小时约24小时)与地球最初的自转周期(约为1小时)之差与某一年的某的一天比前一年的同一天的时间之差(1.8×10-5)的比。
即(24-1)×3600÷(1.8×10-5)=46×108(年)即46亿年。
这与各种陨星残核同位素年龄46亿年相当。
须说明的是行星自转变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星体内物质沉降,重物下沉,轻物上浮,或星体收缩,均能导致星体自转加速(所有的行星都会有这个过程);而由于离心力,使星体体变扁,因角动量守衡,又使星体自转减慢 (所有的行星都会有这个过程) ;星体物质因自身的引力太小而散逸部分物质将会损失部分角动量,也使星体自转变慢(如水星、冥王星);还有行星由于受到其卫星或太阳的引潮力(木星,土星卫星较多),太阳黑子活动的磁扰动,也使使星体自转变慢;甚至还有可能受到其它天体的撞击(逆转的金星),也会影响自转速度。
总之星体自转变速的原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而且不同星球的同一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目前行星自转速度的无规律性,也许就是因为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不均衡的结果。
见表:地球6378 1.0000 5.52 0.99 11.2 0.9973 火星3398 0.1074 3.94 1.19 5.0 1.0260木星713983 17.833 1.33 2.095 9.6 0.410土星603309 5.159 0.70 2.963 5.6 0.426天王星254001 4.500 1.30 2.082 1.3 0.646海王星24600 17.204 1.76 1.802 3.8 0.658冥王星(1500)0.0026 1.10 2.18 1.2 6.39太阳696000332946 1.41 1.9861 7.52 5.38月球1738 0.0123 3.34 1.26 2.42 7.3216其中,逃逸速度等于2Gm/r的平方根,这里的G是引力常数,m是星体质量,r是星体半径,可知自转始周期的平方与星体质量之积是一个常数,大小为3π/2G。
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分析,假设最初形成的是生物日周期,设那时一天为x小时,则其时一天比现在快(23.93-x)小时,即应是距今约(23.93-x)×3600÷(1.8×10-5)年,另一方面,我们知道生物钟从形成日钟起,经历的时间应为(33-x/23.93)×0.13×108年,其中x/23.93表示那时一“天”,相当于现在一天的长度。
上术两式表示的实际上是同一时间段。
故有(23.93-x)×3600÷(1.8×10-5)=(33-x/23.93)×0.13×108解得x=21.83小时,故可算得产生生日周期是距今约(23.93-21.83)×3600÷(1.8×10-5)年,即4.2亿年,对应的是盆泥纪的鱼类时代。
可见,只有进化到鱼类时代,动物神经系统才形成有序结构。
这一点与生物神经的进化史是符合的。
鱼类时代以前的生物,其神经系统具有弥散性,是无序的。
只有到了鱼类时代,才形成脊索,即形成有序的神经中枢。
且鱼类时代以后的生物神经系统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有序。
从上面的论述及根据地质年代表,还可估计,鱼类行为周期为1~5天范围内。
两栖类动物行为周期即为6~16天范围内。
两栖类行为周期是否在二叠纪前后形成,即12或者13天将有但科学的考证。
另外,我们知道,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金星的公转周期为224.7天,火星为1.88年,木星为11.86年,土星为29.49年。
而太阳赤道处自转周期为25.1天。
则行星与太阳上某点会合周期可以这样计算,对于水星即期会合周期为1/(1/25.38-1/88)≈35.67天,同样,可算得,金星为28.61天,火星约为26.35天,木星为25.53天,土星为25.44天。
因为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都要比太阳自转要慢。
所以行星与太阳的会合点,是与太阳自转相反的方向。
即自东向西移动。
因此这些会合点,在地球上看起来所表现的周期应这样计算。
如水星即为1/(1/35.67+1/365.24)约为32.50天,同样,可计算得金星即为26.75天,火星为24.58天,木星为23.86天,土星为23.78天。
可见,水星与太阳某点会合周期32.50天(以地球为参照系),与智力周期33天接近,同样,金星的会合周期26.75天与情绪28天接近,火星与太阳某点的会合周期24.58天,与体力周期23天接近。
且木星23.86天,土星23.78天与太阳某点的会合周期均接近体力周期23天。
这样智力与水星,情绪与金星,体力与火星,木星,土星,便能产生关联。
这样不论是我国的还是外国的星辰学可能会有一点点道理。
根据协同学的原理,由于多模式之间的竞争,人体也许只剩下,智力,情绪,体力三节律模式。
欲了解生物节律更深层的原因,我们还得了解一下,分子生物学的有关内容。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DNA分子链中,以核苷酸三联体组成的密码及其线性排列,储存着种族记忆信息。
不妨称之为种族记忆。
同时DNA复制或者转录mRNA分子的活动,都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改变DNA的模板活性。
促进或抑制DNA的活动,造成一种分子性痕迹,在DNA模板的活性状态中“记忆”下来。
这种记忆不妨称之为活性记忆。
DNA分子具有这二种记忆,故DNA有双重记忆。
对于活性记忆,有这样一个例子:流感病有A、B、C、D等不同血清型。
在前苏联1943年出生的人体内发现有A型抗体。
1945-1952年出生的人体内有B型抗体。
其中1947-1949出生的人还发现有A亚型抗体。
测知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体血液中流感抗体的种类,能清楚地说明过去的年代里某一时期流行的是那一种血清型或亚型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