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_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摘
要: 通过 层序 地 层 学研 究 , 川 东北地 区下 三 叠统 飞仙 关 组划分 2个三 级层 序 ( Q 将 S 1和 S 2 , Q )8
个体 系域 , 分析 了飞仙 关组 三级 层序 的 岩相 古地 理 特征 和 演化 。研 究表 明 : Q1 序 时期 , 东北 S 层 川
地 区受晚二 叠世 长兴 末期 的 区域 构造 抬升 影响 ,一度 开宽 水深 的 台盆水 体逐 渐 变浅而 转化 为 开 阔
we . r gtesc n eoio f h i — re q e c y l S ) u o a d a dh t rc ma , l Dui eo dd p sin o et r odrs u n ec c s(Q2 ,d et r n o e l t 1 n h t t hd e e i t i e
台地 相 沉积 环境 , 中 台地 边缘 和 台 内的鲕 滩相 极 为发 育 , 形成 整 个 飞仙 关 组鲕 滩 的 主要 时期 , 其 是
其 中尤 以 海侵 期 的鲕 滩 最为 发 育 ; Q S 2层序 时期 , 由于 受极度 干 旱 炎热 的 气候 影 响 , 海平 面 下降 和
水循 环 受限及 台地 暴 露 , 东北地 区鲕 滩 消减 , 入 局 限和 蒸发 台地 沉积 环境 , 川 进 最后 沉 积地 貌 基本
C h n xng sa e o t r in n no t at r Sc ua a g i tg fLaePem a i rhe sen i h n,t e w a e nc e nd w i e be a e s lo , a d he sa t ro e de p a d c m hal w n t d po ii n l e o u i n c a g d fom a i a is t pe p a o m a is o h c o l e b a h de eo d he e sto a v l to h n e r b s fc e o o n— lt r fc e , f w ih o i e c v l pe n f t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优质鲕滩储层成岩演化序列侯振学;王兴志;宋光建;李军龙;胡占群【摘要】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川北地区为台地与海槽相间的沉积格局,在两者的转换地带,发育了大套台地边缘碳酸盐鲕粒滩.该套储层经历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新生变形及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结合成岩阶段划分,建立了该储层的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可分为三期,对储层的破坏作用非常强,尤其是第二期胶结作用以后,残存下来的孔隙降至5%左右.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它不仅将岩石孔隙度提高了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白云岩中形成了较多的晶间孔,为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创造了施展空间.埋藏溶蚀作用使白云岩中的晶间孔溶蚀扩大,形成晶间溶孔,这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它可将孔隙度再提高5%~20%左右.【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3【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鲕粒滩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飞仙关组;四川盆地北部【作者】侯振学;王兴志;宋光建;李军龙;胡占群【作者单位】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资料解释中心;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近年来,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这里先后发现过罗家寨、渡口河、铁山坡、普光、龙岗、元坝等多个大中型气田,表明该套地层含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它目前已成为我国西南乃至全国的重点勘探对象之一。
勘探已经证实,大部分飞仙关组气藏富集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地边缘鲕粒滩所形成的优质储层中[1],但并不是所有的台地边缘鲕粒滩都能形成优质储层,这是因为成岩作用才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观 察 和薄片 鉴定 为依据 , 结合 白云石有 序度 、 微量
元 素 s 含 量 和 s 稳 定 同位 素分 析 资料 , 为川 r r 认 东 北地 区飞仙 关组 白云岩 主要有 准 同生交代 和埋 藏 成岩 交代 两种 成 因 类 型 , 中储 层 的形 成仅 与 其 埋 藏 白云化 有关 , 并进 一 步识 别 出早 、 晚 三个 中、 成 岩期 次 的埋 藏 白云 化作 用 过 程 , 成 岩期 次 的 各
维普资讯
第3卷 第3 4 期
20 0 7年 6月
成都 理工 大 学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J R A FC N D N V R I FT C O GY(c ne&T cnl y din OU N lO HE G U U I E STYO E HN 1 O Si c e ehoo io) gE t
川 东北地 区在 下三 叠统 飞仙关组 众 多钻井 中 钻获高 产工业 气流 和普 光 、 山坡 、 口河和 罗家 铁 渡 寨 等一 系列 大气 田的发 现 , 中 国南 方海 相 碳 酸 是 盐 岩油 气勘探 的 重 大 突破 , 已成 为 当前 中 国石 油 天 然气最 重要 的勘 探领域 之一 ]因 此 , , 有关 飞仙
维普资讯
・
28 ・ 9
成都 理 工大 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第3 4卷
结构 为它 形粒 状 泥 一微 晶结 构 、 纹层 和藻 团粒 藻 结 构 , 微硬 石膏斑 晶结 构 , 石膏 连生嵌 晶结构 显 硬 等, 岩性 为非 常致密 的泥 一微 晶 白云岩 ( lA) 图 、
Vo1 4 N o 3 .3 .
Jn 2 0 .07
[ 章 编 号 ]17-7 7 2 0 ) 30 9 —8 文 6 19 2 (0 70 —2 70
白云岩化机理
读书报告――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白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1. 研究川东北白云岩的意义从沉积学角度来看形成油气的优质储层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是滩坝(如鲕粒滩)高能环境沉积物;(2)必须是白云岩,如果没有白云岩,即使是储层,效果也不好。
而四川盆地东北部蕴藏着丰富的烃类资源,并且这里的三叠系飞仙关组的结晶白云岩就很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它们是最主要的储层和产层,这也就使得飞仙关组白云岩成为人们近年来高度关注的对象。
2. 川东飞仙关组白云岩分类:黄思静老师等主要将川东飞仙关组的白云岩分为三种主要的端元类型,分别是微晶白云岩(包括泥晶白云岩)、具有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
其中微晶白云岩和具有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都很好地保留了原始的结构,如原始机构中的微晶或泥晶部分在白云化以后都基本上保留了微晶或泥晶的结构。
而在结晶白云岩中,即使在结晶白云岩中也可以具有粒屑结构,但是构成岩石的白云石基本上都是结晶白云石(细晶一中晶一粗晶)。
(1)微晶白云岩,具有泥晶结构或微晶结构(白云石晶体大小在微晶以下)或者泥微晶机构,几乎完全白云石化,没有可利用的孔隙度,水平层理是最常见的原生沉积构造,在纵向上,这类岩石主要分布于向上变浅旋回顶部的泻湖潮坪环境中。
(2)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岩石具有明显的粒屑结构,粒屑主要由凝块石、叶状藻、团粒、鲕粒构成。
填隙物可以是微晶基质,也可以是亮晶,局部有不均一分布的斑块状亮晶白云石。
岩石白云化程度很咼(白云石含量咼达90% 以上),粒屑或基质可以由微晶甚至泥晶级的白云石构成(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结晶白云岩),亮晶则由它形的不等晶白云石构成,川东北飞仙关组的这类白云岩中常有示底构造。
这类白云岩主要分布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上部,或台隆边缘浅滩相上部靠近泻湖潮坪相的部位。
(3)结晶白云岩,岩石具有结晶结构,白云石晶体大小通常为细晶一粗晶(在这一点上结晶白云岩不同于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因此,该类岩石的亚类可以有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和粗晶白云岩等。
四川盆地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化分析
第 6期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DAQ NG I NORMAL UNI ER I Y V S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0. 1 No 6 13 . No e le . 0 v nb r 2 1 1
2 1 年 1 月 01 1
四 川 盆 地 北 部 飞 仙 关 组 白 云 岩 化 分 析
云岩从形成时间上来看是 比较早的。鲕粒 白云岩 中有些鲕粒虽然被 白云岩化 , 但胶结物仍为方解石 ( 1 图 () ; b ) 部分鲕粒仅仅是颗粒的核心被选择性交代 , 形成 晶形完好 的白云岩 晶体 , 而鲕粒 的圈层并未交代 ; 有些鲕粒还被选择性溶解 , 形成粒 内溶孔( 1 c , e ) 所有这些都表明鲕粒形成之后 , 图 () ( ) , 曾暴露到海平 面之上 , 发生了混合水 白云岩 化和溶解作用 , 因此鲕粒 白云岩是在成岩早期 经混合水 白云岩化作用而
蒸发泵有关的准同生 白云岩化产物; 鲕粒 白云岩和具残余 结构鲕 粒 白云岩是 混合水 白云岩 化产物 , 晚期叠 加 了埋 藏 白云岩化作用 ; 粗粉 晶一 细晶 白云岩为多期 白云岩 化作 用形成 , 早期是 回流渗透 白云岩化 为主, 晚期叠加 了埋藏
白云岩化作用 ; 同时分析得 出各 类 白云岩形成途径 。
0 引言
关 于 白云岩研 究 已有 近 2 0年 的历史 , 0 白云岩 的形成 机理是 碳 酸盐岩 岩石学 中最 复杂 、 争论 时 间最久
且最难以解决 的问题之一 。四川盆地北部地 区飞仙关组 白云岩发育 , 规模 巨大 , 目前已在川东北地区
普 光 、 山坡 、 口河 、 铁 渡 罗家寨 等地 发现 特大 型工业 型气 藏 , 且成 为 四川 盆地 继石 炭系之 后重 要 的勘探接 并 替 领域 F 4。 2 3 -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
3. 1 层序- 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 传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
编图单元, 一方面其跨度时间较长, 图件相对粗糙, 另一方面是其等时性较差, 很难真实地反映古地理 面貌和相带展布特征。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 层序 界面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面或相关 整合面组成, 界面上发育有与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物 性标识, 能够加以识别。层序内部体系域之间的界 面也有相关的物性标识, 也能识别。体系域是在海 平面统一上升或统一下降过程的地层旋回中形成 的, 具有强的等时性。因此, 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编制的层序- 岩相古地理图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 性和勘探实用性, 并能较好地克服同时异相地层之 间 的 等 时 比 问 题 [ 7] 。
地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一度开宽水深的台盆水体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
台地相沉积环境, 其中台地边缘和台内的鲕滩相极为发育, 是形成整个飞仙关组鲕滩的主要时期,
其中尤以海侵期的鲕滩最为发育; SQ2 层序时期, 由于受极度干旱炎热的气候影响, 海平面下降和
水循环受限及台地暴露, 川东北地区鲕滩消减, 进入局限和蒸发台地沉积环境, 最后沉积地貌基本
飞仙关组一段、 飞仙关组二段、 飞仙关组三段
66
岩性油气藏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7 年
李国军等: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67
盆、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 5 个 相带和包括台地边缘和台内鲕滩在内的 9 个亚相, 各亚相带按其岩性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再细分微相 ( 由于受篇幅限制, 对各亚相和微相特征不再细述) 。
表 1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划分简表 Table 1 Sedimentar y 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Feixianguan For mation in nor theaster n Sichuan Basin
白云岩成因研究
3.2 热液白云岩鉴别标志
鞍状白云石
鞍状白云石晶面弯曲,反映了 原子高速结晶,并附着晶体生 长,晶格缺陷多(富含白色包 裹体)
鞍状白云石是热液环境的重
要的岩石学特征( Davies and Smith, 2006 )
Qing,2009
热液白云岩鉴别标志
西加拿大井下鞍状白云岩
鞍状白云石
据Qing,2009
热液白云岩鉴别标志
鞍状白云石
岩石学特征: 晶面弯曲 波状消光
突尼斯,上二叠统,鞍状白云石, 曲晶面,波状消光。HA = 2.4 mm。 ( Qing,2009) 中国,塔里木盆地柯坪,鞍状白云石,阴 极发光。 中国,塔里木盆地柯坪,鞍状白云石,单偏光
3.3 热液白云岩( 简称HTD)的定义 “热液”一词意味着热水。White(1957)的“热
⑧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全球大多数充填孔隙的鞍状白 云石,由盐度为现代海水盐度2~9倍的卤水析出的,包括 结构较细的基质白云石和较粗鞍状白云石,两类白云石都 来源于常见流体的MgCl2-CaCl2-NaCl型卤水。这些特征否 定简单海水或稍有改变的海水流体(混合水),而支持蒸 发岩后浓缩的残余卤水来源。Hanor(1994)和Heydari (1997)指出,在沉积盆地中盐度通常随深度而增加,达 到接近石盐饱和的程度。由这些较深来源卤水沿断层向上 流动的流体,其盐度应高于较浅围岩中的地层水。 ⑨就加拿大西部盆地中、上泥盆统而言,广泛的硬石膏 和石盐蒸发盐沉积可以满足大规模白云石化对蒸发后卤水 源体积的要求。对于以密西西比系为围岩的HTD储层,其 远处的同时代蒸发盐可能是蒸发后浓缩卤水来源,但要求 长距离运移。
鞍状白云石中两相流体 包裹体盐度由冰点温度 (Tm) 求出。样品来自加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化 的产 物 储 层 发 育 3期 溶 蚀 作 用 , 中 早期 大 气 淡 水 溶 蚀形 成 的孔 隙 与 原 生 粒 间孔 一 起 在 早 成 岩 期 中成 岩早 期 多 为 胶 结 物 其 填塞 , 今 有 效 孔 隙 为埋 藏 溶 孔 。埋 藏 溶蚀 有 2期 , 现 I期 发 生在 构 造 挤 压 作 用 之 后 、 量 石 油 充 注 之 前 ; 大 Ⅱ期 发 生 在 充 注 石 油 热
AS I UAN I S( T
e s c a tSihua anl o i t f pl to m ma g n o ltc e c e i n s Th an lt ol g s o o n m i y c nss s o a f r r i o ii b a h s d me t . e m i ih o y i d l — mie t .Th i ige sse f c si l e:m irtz to e ma n d a ne i fe t ncud c ii a i n,c m p c i n a d p e s r o u i n,c ns ld t d o a to n r s u e s l to o oia e fl, d omiia i il ol tz ton, n s e t e o ma i a d e r t lia i n, s l i n nd t u t r 1 ir to a c n d f r ton n r c ys a 1 to z o uto a s r c u a d s up i n.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岩储层成岩作用
高校 理科 研 究
川东北下三置统 仙 关组碳酸岩 储层成 岩作用
中国地质 大学 ( 武汉 ) 资源 学院 陈志斌
[ 摘 要] 本文在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 关组鲕滩建模 的基础上 , 用薄 片观察 、 采 阴极发光 、 扫描 电镜 、 同位 素地球化 学等研 究手段 , 对 迭 州 ~宣汉地 区鸡唱剖面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特征、 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序列进行 系统描述 , 为该 区飞仙关组飞二段 认
鲕 粒 滩储 层 沉 积 相 一成 岩相 演 化与 飞二 段 经 历 的 两 次 海 平 面 下降 关 系密 切 。储 层 的物 性 演 化 亦 为 海退 过 程 同步 的海 水 环境 下 的胶 结 成 岩作 用和 混 合 水 环 境 下 的 不 充分 的 白云 石 化作 用 所决 定 。
[ 关键词 】 碳酸盐 飞仙 关 成岩作用 鲕粒滩 白云石化 我国西南地 区从震旦到三叠广泛发育碳酸盐岩。普光气 田勘探的 成功 ,在下 三叠统飞仙关组及上二叠统长兴组获得具有工业价值的油 气流 , 罗家寨 、 在 铁山坡等亦发现较大 型气 田 , 这使得我们更进 一步加 大 了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力度 , 兴起 国内碳酸盐 储层 研究的热 潮并取得了一批成 ” 专 家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碳 酸盐储层的控制因素 。 主要有 , 白云岩化 表生溶蚀 , , 有机酸及 热液1 3 ] 等。TR作用 、 一 一 S 烃 水 岩相互作用等新见解也逐渐为人 们接受 ,已有研究 和勘探成 果表明川 东北 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 岩优质储层 主要发 育于白云化程度很 高的鲕 粒及晶粒 白云岩中 , 储层 的形成 和演化受 到鲡滩 环境 和白云化及溶蚀 作用 的共 同控制。 而, 然 国内的研究重点多集 中在罗家寨 、 普光等地 区, 环绕 开江 一 梁平海槽分布 ,而我研究 区即鸡唱部分受开江 一 梁平海槽 影响较弱其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过程还有待深入研究 。 1飞仙关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相演化 . 以前人研 究成果 及剖面精细建 模为基础 ( 见图 I , 比渡 口河 、 )对 铁山坡及罗家寨 , 可以确定在飞一段有过短暂 的海侵过程 ; 在飞二段持 续发生海退 , 渡 口河 到我研究 区发育 了巨厚 的鲕粒滩 , 向上鲕粒滩 从 从 白云化程度加大 ,可 以得 出飞二段沉积期经历 了一个相对海平面下降 的过程 , 在鲕粒滩 到开 阔台地到局限台地的演化过程 中, 伴有不断增强 海水 的蒸发浓缩作用 。 飞三段早期有过一次短暂的海侵 , 的海退在 随后 飞三段造成了大范 围的膏云岩和泥云岩沉积 。 在飞四段达 到均一化 , 海 平面大幅下降 , 以潮坪相结束飞仙关组 的沉积 。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孙春燕;胡明毅;胡忠贵;薛丹;王振鸿【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育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和海槽盆地等六种相类型。
以单井、野外剖面层序划分和连井层序地层对比为基础,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SQ2)以及四个高位和海侵体系域,编制了全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各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图。
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自西南向东北的相带分异明显。
在SQ1层序时期,四川盆地以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沉积为主,在中部和东北部一带发育鲕滩和浅滩微相沉积;在SQ2层序时期,四川盆地的中部和东北部广泛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沉积。
指出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为飞仙关组中的鲕滩最为发育的层位,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sedimentary system of carbonate platform that develops in Sichuan basin consists of six sedimentary facies, including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open platform facies, evaporite platform facies, platform margin facies, platform foreslope facies and trough basin facies.According to the single-well and outcrop se-quence division and the well-to-well sequence correlation, the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a SQ1 and a SQ2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corresponding HST and TST system tracts. Feixianguan sequence-based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ic maps ateach system tract in the whole basin are compiled. It is shown that Feixianguan sedimentary facies presents obvious differentiation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basin. During the SQ1 peri-od, the open platform facies and the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commonly developed in the basin but the intraplatform oolitic beach microfacies and the platform-margin shoal microfacies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and the east of the basin, and during the SQ2 period, the restricted platform tidal flat subfacie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 of the basi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olitic beach microfacies deposited in the HST (SQ1) and the TST (SQ2) may be the good reservoirs for exploration potential.【总页数】9页(P1-9)【作者】孙春燕;胡明毅;胡忠贵;薛丹;王振鸿【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谭先锋;李洁;何金平;彭平2.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戴荔果;郑荣才;李爽;郑超;胡忠贵3.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徐胜林;陈洪德;林良彪;陈安清4.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J], 谭志远;侯学文;魏继生;熊鸿鸽5.川东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徐文礼;文华国;刘均;马智超;孙权威;蔡家兰;陈守春;韩建;蒋欢;荣浩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及分布
基金项 目: l l “ l 东北部长兴组一飞仙关组气藏成藏条件研究及勘探 目标评价” 9 io 0 一 1 。  ̄J盆地 (9一 i 一 2 O ) 作者简介 :曾 伟 (9 3一) 男 ( 16 , 汉族 ) l l资中人 , , l  ̄J 副教授 , 博士 , 从事沉 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研究。
为0 1 1 % 、 .5 % 和 0 154 , 明 白云 石形 .4 0 0 02 5 .4 % 表 台地边缘 鲕滩 粉 晶 白云石 SO、 aO和 FO含 成于咸 化还 原环 境 , r N e 即为 高盐度 海 水 回流 渗透 成 因 , 量 很 低 , 均 分 别 为 0 0 87 % 、 . 1 2 平 . 1 2 0 0 3 1% 阴极 射线 下 白云石 不发 光或发 昏暗光 。 和 0 0 76 % ( 1 , 明 白云 石形 成 的环 境 为受 .5 4 表 )表
屑 白云岩呈 片状分布 于泻湖环境 中。进行 了白云石化分 区分带研 究, 为下步勘探部 署指 明了方向。 关键词 :白云岩 ; 因;分布;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成
中 图分 类 号 : E l. T l 13 文献标识码 : A
1 地 质 概 况
灰色 泥 晶灰岩 、 质 泥 晶 灰 岩 及少 量 泥 页 岩 和 钙 质 泥 泥 岩 , 积物 沉积 时海水 盐度 正 常 , 沉 白云石 化 作用 微
云岩及膏质砂屑云岩。砂陀、 满月 、 双河一带及其 以
东 地 区飞仙关 组地层 已出露 地 表 。在沿 开江一 梁 平 海槽东 侧 的 台地 边 缘 鲕 粒 滩 相 地 层 中 发 现 了 罗 家 寨 、 口河 和铁 山 坡 等 大 、 渡 中型 气 田, 而在 台地 内泻 湖相 地层 中除金 珠 坪 构 造 有 低 产 气 流外 , 它构 造 其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182004年6月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l0NANDDEVELOPMENTV01.31No.3文章编号:looo—0747(2004J03一0018一04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朱光有1,张水昌1,李剑1,金强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209100)摘要:含硫化氢天然气是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硫磺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陆相地层的赵兰庄气田、罗家气田和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的渡口河、罗家寨、中坝、威远、卧龙河等气田。
这些气田中硫化氢含量一般为5%~92%左右,主要分布在富含膏盐层的油气区中,硫化氢主要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的,赵兰庄气田早期可能存在微生物还原作用形成的硫化氢;膏盐层的分布位置对硫化氢的生成量和形成条件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表2参41关键词:硫化氢;石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中图分类号:TEl21.31文献标识码:A参照戴金星院士对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分类方案口],含硫化氢气藏可分为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在70%以上)、高含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为2%~70%)和含硫化氢型气藏(硫化氢含量为O.5%~2%)。
世界上已发现了400多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含硫化氢气田Ⅱ’2],其中前苏联发现的70多个含硫化氢气田的储量占其天然气储量的12%[3]。
四川、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也发现了含硫化氢天然气[1“14|,我国硫化氢含量平均大于1%的气藏储量约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1/4[1’2]。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的气体[1引,开展含硫化氢气田的地质调查和分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成因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含油气盆地中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或热化学成因的[1’13’14’16-31]。
川东北盘龙洞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及成因
水 淋 滤 作 用 使 礁 白云 岩 和鲡 粒 白云 岩 的 RE E含 量 显 著 降 低 , 别是 后 者 , E含量 迅 速 贫 化 , 至 出 现 明 显 的 负 c 特 RE 甚 e异 常 ;3鲕 () 粒 白云 岩 受 热 水 流 体 叠加 改 造 , RE 其 E含 量 进 一 步 降 低 , RE L E被 选 择 性 淋 滤 , R / L EE HRE 比值 最 低 , 示 正 Eu异 常 ;4 重 E 显 ()
Ch n Qi ,H uW e x a ,W a gXioi e n un n a l ,Li n n Qig , Hu Gu n ,Z uJn u n Ya u ig ,Ca in ag h iq a 。 o S pn oJa
,
( . sa c n tt t No 2 0 1 Ree rh I siue . 3 ,CNNC,Ch n h a gsa,Hu a 1 0 i,C ia;2 S h o f Ea t ce c s n n4 0 1 hn . c o l rh S in e o a dEn i ern n g n e ig,I siu e f En r y S in e ,Na j n ie st n t t e g ce cs t o n ig Un v riy,Na jn n i g,Jin s 1 0 3,C i a a gu2 0 9 hn 3 n ttt f Ge lgya d Gep y is .I siueo oo n o h sc ,Ch n a my o in e iaAc de f Sce cs,Bejn 0 0 9,C i a ii g 1 0 2 hn ) Ab t a t sr c :Ba e n s se tcp to r phc lsu is h o er c s d o y t ma i e r g a ia t d e ,t e wh l o k REE n ls swe ep ro me n dfe e t a ay e r e f r d o i r n f t p s o d lmie fo y e f oo t s r m Ch n x n n Fema g a Fo ma i n i Pa o g o g e in, t n t e s e n a g ig a d i n un r to s n nln d n r go he or h a t r Sihu n Ba i .Th a ano ma ie o s a d r e wa e m o t a e ha s a c a sn e d t r lz d t t n a d s a t rde ns r t d t tmo ts mpl ss r d sm i r e ha e i l a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格局及成藏控制意义
倪新 陈 德, 景 韦东晓 锋, 洪 田 春,
( 都 理 工大 学 “ 气 藏 地 质 及 开发 工程 ” 成 油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积 地 质 研 究 院 , tI成 都 6 05 ) 沉 IJI  ̄ 10 9
摘 要 : 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一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总体 为碳 酸盐台地沉积 , 川 受古 断裂 的控 制 , 宽广 的台地 被切 割成 台隆与 台盆 的沉积格局。 受开江一梁平 台盆 的控制 , 长兴 晚期一飞仙 关早期在其 两侧发 育 了较为 对称 的类似于 威尔逊 相模 式的 碳 酸盐岩沉积体 系, 陆棚 相不甚发育 , 但 可能是 台盆深度 小、 宽度 窄、 变快 引起 的。由于期 间经历 了一 次二级 海平 面的 相 升 降过程 , 得长兴组广泛发育海侵 生物礁 , 使 而飞仙关 组发育 海退型 鲕粒 滩, 成两 类最为 有利 的储 集相 带。 生物礁、 形 鲕 滩沉积相 带在纵横 向上 不断迁 移、 抬升 , 主要发育于 台盆 的两侧 , 呈不连续环 带状分布 , 明显 受沉积相 带控制。
维普资讯
天煞 气化
第2 8卷 第 4期
O L& G SG O O Y I A E L G 20 0 7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0 )4— 5 0 05 9 8 ( 07 0 0 8— 8 4
川 东 北 地 区 长 兴 组 一 飞 仙 关 组 沉 积 格 局 及 成 藏 控 制 意 义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云 并 微 流 鲕 质 _岩 的 岩 石 学 特 征 , 结 合 碳 氧 同 位 素 、 量 元 素 、 体 包 裹 体 3种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资 料 认 为 : 粒 詈
g
白云 岩 和 具 残 余 结 晶 鲕粒 白云 岩 为 混 合 水 白 云 石 化 作 用 形 成 ; 微 晶 白云 岩 和 藻 纹 层 白云 岩 为 回 泥
晶体 普遍 具雾 心亮边 结 构 ( 2 ) 少部 分 具环 带 构 图 c,
造 , 时 可见各 种沉积 组构 ( 有 如鲕 粒 、 心石 ) 核 的残余
沉 积 相 模 式 及 类 型
四 川 盆 地 北 部 下 三 叠 统 飞 仙 关 组 主 要 分 为 开 阔 I
白云 岩 中有些 鲕 粒 虽 然 被 白云 岩 化 , 胶 结 物仍 为 但 方解 石 , 部分 鲕粒 仅仅 是 颗粒 的核 心被选 择 性 交代 , 代; 藻纹 层 白云 岩 中 的藻 纹 层 基 本 上 保 留 了 其 原始 而 台地 、 限 台地 、 发 台 地 、 局 蒸 台缘 滩相 、 斜坡 相 、 棚 形 成 晶形 完好 的 白云 岩 晶 体 , 鲕 粒 的 圈层 并 未 交 陆
Fi.1 Se m e a y f ce o lofFe xa g di nt r a is m de i ingu n a f r a i n norh— sn ofSihu o m ton i t ba i c an
过分析, 认为该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为混 2 白云 岩 岩 石 学 特 征
22 4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21 0 0正
间早 , 白云岩 化发 生于准 同生期 , 使得原 始结 构得 以 保存 ; 晶一细 晶 白云岩 主 要 由粗 粉 晶 和 细 晶 白云 粗 石组成 , 局部 含 有少 量 的 中 晶 白云石 。 白云石 晶 体 以半 自形 为主 , 晶体表 面较脏 , 含包裹 体 。 白云 石 富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彭军;唐丹;张桂瑞;李斌;曹脊翔【摘要】10.3863/j.issn.1674-5086.2012.06.025% 在综述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内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进行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并对成岩流体温度、古盐度分析,认为:主要由泥—微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泥—微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而主要由细—中晶白云石组成的岩石,如晶粒白云岩、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等,这类岩石的白云石化作用是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引起。
通过对锶同位素的聚集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发生在一个封闭体系中。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6页(P169-174)【关键词】埋藏白云石化;白云岩;成因;飞仙关组;川东北地区【作者】彭军;唐丹;张桂瑞;李斌;曹脊翔【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01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01500;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海淀 100083;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01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0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彭军,唐丹,张桂瑞,等.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6):169–174.Peng Jun,Tang Dan,Zhang Guirui,et al.An Analysis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Dolomite Origi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 Edition,2012,34(6):169–174.近几年,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众多钻井中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1 000×108m3。
川东北普光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特征
川东北普光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特征张坤贞;王䶮舒;杨永灵;宫玉平;朱丹玲;杨优磊【摘要】近年来,在川东北普光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中发现了良好的气显示,揭示了新的勘探领域.基于钻井岩心、薄片等研究认为:川东北普光地区茅口组白云岩类型主要为灰质(含灰)粉—细晶白云岩,局部见灰质(含灰)砂屑白云岩,偶见粗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石多呈半自形—自形晶,残余粒间孔、晶间孔缝发育.纵向上,研究区内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发育在茅二段(明1井最厚,达18.1 m,一般钻井厚度10 m左右)和茅一段顶部,茅三段白云岩厚度较薄.横向上个别层段白云岩分布可对比,但整体可对比性较差;平面上,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分布于双石庙构造和东岳寨构造,其次是东南方向的清溪场构造和宣汉东构造.研究区内茅口组白云岩分布与沉积作用及断裂系统均有一定联系,在台内滩与北东向、北西向2组断裂叠合的部位,白云岩相对更发育.【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9(024)001【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四川盆地;普光地区;二叠纪;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作者】张坤贞;王䶮舒;杨永灵;宫玉平;朱丹玲;杨优磊【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获得重要的天然气发现,揭示了具有白云岩基质孔隙支撑、叠加岩溶及构造等因素产生的溶洞、裂缝等的多孔介质储层,白云石化、白云质这类白云岩储集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1-4]。
关于中二叠统白云岩成因,当前主流的认识是构造-热液成因[4-5],但唐雪松等[6]主张在重视“断控热液”型储层的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加强“相控岩溶”对储层形成所起控制作用的分析。
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的主要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和白云化机制
蒸发泵作用( 对于微晶白云岩) 和混合水作用( 对于具原始结构的粒屑白云岩) 可能是其主要的形成机制;结晶白云岩( 表现
( 1 0 ) 2 3 6 3 7 2 1 0 0 0 0 5 6 9 / 2 0 0 9 / 0 2 5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㊀岩石学报
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的主要类型、 地球化学特征和 白云化机制
黄思静㊀佟宏鹏㊀刘丽红㊀胡作维㊀张雪花㊀郇金来㊀黄可可 H U A N GS i J i n g ,T O N GH o n g P e n g ,L I UL i H o n g ,H UZ u o We i ,Z H A N GX u e H u a ,H U A NJ i n L a i a n dH U A N GK e K e
批准号: 4 0 8 3 9 9 0 8和 4 0 6 7 2 0 7 2 ) 资助研究成果.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黄思静,男, 1 9 4 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沉积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 m a i l :h s j @c d u t . e d u . c n
2 3 6 4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㊀岩石学报 2 0 0 9 , 2 5 ( 1 0 )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㊀6 1 0 0 5 9 S t a t e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i l /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a n dE x p l o i t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C h e n g d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e n g d u6 1 0 0 5 9 ,C h i n a 2 0 0 9 0 3 1 6收稿, 2 0 0 9 0 7 2 2改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和薄片鉴定为依据 ,结合白云石有序度 、微量 元素 Sr 含量和 Sr 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 种成因类型 ,其中储层的形成仅与 埋藏白云化有关 ,并进一步识别出早 、中 、晚三个 成岩期次的埋藏白云化作用过程 ,各成岩期次的 成岩流体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同源性 ,均 与地层中封存的高 Sr 和高盐度海源孔隙水密切 相关 。
第 34 卷 第 3 期 2007 年 6 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U RNAL OF C H EN GDU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Vol. 34 No . 3 J un. 2007
需指出的是 ,准同生白云岩非常致密 ,即使发 生强烈重结晶作用后也很少产生晶间孔隙 ,因此 , 准同生白云岩不利于储层发育 ,但富含膏质的泥 - 微晶白云岩往往是有效的区域性或局部性盖 层 。川东北飞仙关组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与保 存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飞四段和嘉陵江组 、雷口 坡组中准同生期形成的膏质白云岩或膏盐岩等蒸 发岩的广泛发育所提供的区域性或局部性优质致 密盖层 。 1. 2 不同成岩阶段的埋藏白云岩结构特征
图 1 常见的准同生阶段白云化作用形成的泥 - 微晶白云岩 Fig. 1 Thin section p hotomicrograp hs for familiar mud2dolo micrite of
peneco ntemporaneo us dolo mitizatio n (所有照片对角线长 3. 75 mm)
而被大部分研究者忽略 。(2) 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 粒的同心纹层仍保存泥 - 微晶结构 ,核心由粉 细晶白云石 ,个别为单晶白云石组成 ;鲕粒之间被 干净明亮的白云石胶结 ,具有特征和完好的栉壳 状等厚环边胶结结构 (图 22B) ; 局部见环边的白 云石亮晶胶结物交代鲕粒同心纹层的现象 。此类 型仍是早成岩阶段 A 期白云化作用的典型代表 , 其结构特征反映了早成岩阶段 A 期埋藏白云化
川东北地区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众多钻井中 钻获高产工业气流和普光 、铁山坡 、渡口河和罗家 寨等一系列大气田的发现 ,是中国南方海相碳酸 盐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已成为当前中国石油 天然气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1] ,因此 ,有关飞仙 关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 、分布规律和控制 因素受到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已有的研 究和勘探成果业已证明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优 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白云化程度很高的鲕粒和晶粒 白云岩中 ,储层形成和演化受鲕滩环境和白云化 与溶蚀作用共同控制[2 ]~[6] ,并无一例外地将飞仙 关组储层归结为白云化作用的结果 ,提出众多成 因模式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蒸发泵 、渗透回流 和混合水白云化三种模式 ,也有部分研究者将晶 粒白云岩确定为埋藏白云化产物[7] 。本文以岩心
(所有照片对角线长 3. 75 mm) A. 早成岩阶段 A 期灰质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由很脏但自形的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方解石质的栉壳状等厚环 边胶结物保存良好 ,组成鲕粒的白云石有交代环边胶结物的现象 。方框内为单个鲕粒的放大 。J 6 井 , T1 f 2 ,染 色薄片 ( - ) ; B. 早成岩阶段 A 期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由很脏的微 - 粉晶 ,个别为晶形很好的细晶白云石组成 , 白云化的栉壳状等厚环边胶结构保存完好 ,保存较多的原生粒间孔 。LJ 6 井 , T1 f 2 ,染色薄片 ( + ) ; C. 早成岩阶 段 B 期溶孔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由很脏但自形的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胶结物由洁净明亮的栉壳状微晶白云 石组成 ,等厚环边结构部分保存有完好 ,部分压实变形和破碎 。LJ 6 井 , T1 f 2 , 染色薄片 ( + ) ; D. 中成岩阶段 A 期溶孔粉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的选择性溶蚀作用明显 ,P G2 井 , T1 f 2 ,铸体薄片 ( - ) ; E. 中成岩阶段 A 期溶孔鲕 粒细晶白云岩 ,鲕粒和等厚环边胶结物都由具雾心亮边结构的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溶蚀作用沿鲕内和鲕间的 白云石晶间孔发育 ,孔隙中充填有少量炭化沥青 。P G2 井 ,铸体薄片 ( - ) ; F. 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 ,鲕粒和等 厚环边胶结物主要由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自形的细晶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 。部分鲕粒保存残余微 - 粉晶结 构和含有较多不洁物 ,此类不洁净的鲕粒被强烈地选择性溶解而形成特征的铸模孔 ,孔内由原地生长的自形白 云石组成示底构造 。P G2 井 , T1 f 2 ,铸体薄片 ( - ) ; G. 残余鲕粒中 - 粗晶白云岩 ,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 ,晶间 孔非常发育 ,充填有炭化沥青 ,P G6 井 , T1 f 1 ,铸体薄片 ( - ) ; H. 碎裂化白云岩 ,晶间孔和裂逢充填有炭化沥青 , P G6 井 , T1 f 2 ,铸体薄片 ( - ) ; I. 碎裂化溶孔白云岩 ,溶孔内充填有次生石英 (a) , P G6 井 , T1 f 2 ,铸体薄片 ( - )
的三个特点 ,其一是鲕粒的白云化是不均匀的 ,但 具有优先选择性白云化的特点 ;其二是白云石胶 结物具有比鲕粒白云石更高的结晶度和洁净度 , 胶结物的白云化发生在鲕粒白云化之后 ;其三是 早期的栉壳状等厚环边胶结作用所产生的抗压实 结构 ,是促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到较好保存的 主要因素 。(3) 溶孔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仍由较 脏的自形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鲕粒和粒间的等
·299 ·
图 2 不同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化作用的产物和演化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Fig. 2 Sketch map of t he p roduct s and evolutionary p rocess of burial dolo mitizatio n in different diagenetic stages
鲕粒结构和等厚环边胶结结构保存都非常好 的亮晶鲕粒白云岩 (图 22A ,B ,C) ,有三种结构类 型 : (1) 灰质亮晶鲕粒白云岩 ,鲕粒由很脏但自形 的粉 - 细晶白云石组成 ,干净明亮的栉壳状方解 石等厚环边胶结结构保存完好 (图 22A) ,而组成 鲕粒的白云石有交代环边方解石胶结物的现象 。 此现象说明鲕粒的白云化作用发生在方解石环边 胶结作用之后的早成岩阶段 A 期 ,并以鲕粒具有 优先选择性白云化作用为该成岩阶段的显著特 点 。由于此类结构在进一步的成岩埋藏过程中极 易被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改造而很少保存 ,因
[ 文章编号 ] 167129727 (2007) 0320297208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
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高梅生1 郑荣才1 文华国1 李联新2 李 虹2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 ;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重庆 400021)
1 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类型划分和 结构特征
1. 1 准同生白云岩结构特征 准同生白云岩是飞仙关组常见的白云岩成因
类型之一 ,白云石晶体均在微晶以下 ,典型的岩石
[ 收稿日期 ] 2006210208 [ 作者简介 ] 高梅生 (1955 - ) ,男 ,工程师 ,研究方向 :沉积地质学 , E2mail :gaomeisheng @163. com 。
[ 摘要 ] 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 ,结合白云石有序度和 Sr 含量及 Sr 同位素等资料 ,对川东北下 三叠统飞仙关组广泛发育的白云岩成因进行研究 ,从中识别出准同生白云岩和埋藏白云岩两 种成因类型 。其中具有储集意义的仅为多期次埋藏交代成因的成岩白云岩 ,包括鲕粒白云岩 和晶粒白云岩两种主要结构类型 。综合成岩埋藏白云岩的结构与有序度和 Sr 含量及 Sr 同位 素地球化学特征 ,可将埋藏白云化过程划分为早 、中 、晚三个成岩阶段 。各阶段储层白云岩的 岩石结构虽然有显著的差别 ,但微量元素 Sr 含量和 Sr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 性与同源性 ,不仅显示了埋藏白云化流体为具备早三叠世海水 Sr 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海源地层 水而与大气淡水无关 ,同时反映了多期次的埋藏白云化作用是发生在继承性发展演化的过程 中的和相对封闭的体系中 ,因此 ,对储层的发育和天然气的聚集成藏都非常有利 。 [ 关键词 ] 川东北 ;三叠系飞仙关组 ;白云化作用 ; Sr 同位素 ;成岩流体 ;海源地层水 [ 分类号 ] P588. 245 [ 文献标识码 ] A
·298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结构为它形粒状泥 - 微晶结构 、藻纹层和藻团粒 结构 ,显微硬石膏斑晶结构 ,硬石膏连生嵌晶结构 等 ,岩性为非常致密的泥 - 微晶白云岩 (图 12A) 、 与硬石膏互层或含硬石膏微斑晶的膏质泥 - 微晶 白云岩 ( 图 12B) 、膏质藻团粒微晶白云岩 ( 图 12 C) ,常见条带状 、干裂 、钙结壳等潮间 - 潮上带标 志 。此类型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有强烈蒸发作用的 湖 - 潮坪和滩顶沉积环境 ,其成因没有争议 ,所 有研究者都用准同生期的蒸发泵白云化模式加以 解释 (陈更生等 ,2005 ;穆曙光等 ,1994 ;王身建等 , 2004 ;赵文智等 ,2006 ; Zhao et al . , 2005 ;黄思静 等 ,2006) ,即在干旱炎热的 湖 - 潮坪环境中 ,由 蒸发浓缩形成的高镁/ 钙比值的孔隙卤水交代文 石或方解石质的灰泥沉积物引起的白云化作用有 关。
A. 纹层状含泥质泥 - 微晶白云岩 ,MB3 井 , T1 f 1 ,正交偏光 ; B. 石膏质微晶白云岩 ,板条状硬石膏微斑晶呈纹 层状分布 ,P3 井 , T1 f 1 ,正交偏光 ; C. 石膏质藻团粒白云岩 ,硬石膏晶体呈嵌晶状分布 , P3 井 , T1 f 2 ,正交偏光
第3期
高梅生等 :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
·300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厚环边胶结物部分保存完好 ,部分鲕粒被选择性 溶蚀 ,粒间和粒内溶孔 、铸模孔非常发育 ,其外部 的等厚环边胶结物因失去鲕粒的支撑而被强烈压 实 、变形和破碎 (图 22C) 。溶孔内除充填有少量 溶蚀碎屑外 ,一般无外来非碳酸盐物质 ,而由溶蚀 碎屑或自生白云石沉底堆积的示底构造非常发 育 ;又据个别溶孔中充填有少量沥青和非常细小 的次生石英晶簇 ,确定此类型为早成岩阶段 A 期 形成的亮晶鲕粒白云岩经 B 期深部溶蚀作用改 造的产物 。鲕粒的选择性溶蚀作用与早成岩阶段 鲕粒的白云化程度不均匀 ,其内往往残留有较多 方解石 (或文石) 和有机质等“脏”组分而易于发生 选择性溶蚀作用有关 ,从而非常有利于储层发育 。 1. 2. 2 中成岩阶段 A 期埋藏白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