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的调查研究(全)1

合集下载

传统孝文化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传统孝文化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传统孝文化视野下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摘要: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

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

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

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关键词:孝文化;养老;农村家庭养老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但从总体上看,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中国绵延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以传统孝文化为文化根基的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逐渐呈现衰弱的趋势。

面对“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浪潮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基本缺失的现状,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

因此,研究如何弘扬传统孝文化,对于传承民族先进文化,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责任单位,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由家庭负担起对老人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分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责任。

完整的家庭养老包括物质供养、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层面。

研究家庭养老问题,需要从这三方面来考察,进而试图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优势,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一、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功能呈现弱化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不断向城市流动,“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导致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现代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都使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

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冲击,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淡化,使部分年轻人不愿承担养老责任。

传统孝道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局限性分析

传统孝道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局限性分析
当代经 济
201 8年 8月刊 第 1 6期
传统孝道在农 村家庭 养老中 的局限 性分析
杨 防
(广西 民族 大学 民族学 与社 会学学 院 ,广西 南 宁 530006)
摘要 :目的 传 统 孝道 回归在 农村 家庭 养 老 问题 中的局 限性 分析 。方 法 通过 梳理 文 献 ,对 农村 家庭 养老 中的孝 道危 机 进行 深 入分 析 。结 果 农 村 家庭 养 老功 能弱化 ,孝 道 回 归难 以成 为 解决 农 村 家庭 养 老 问题 的 唯 一途 径 。结 论 提 出发展 新 型 孝 道 文化 教 育 与 “少有 所教 、老 有 所 学 、老 有所依 ”的 农村 家庭 养 老 问题 解 决对 策。
‘土 ’是他 们 的命 根 。”农 村老 人 对于 土地 的依 赖 与农 村 青年 人对 于城 市 新 生活 的 向往形 成 了 巨大 的反 差 , 部 分 青 年人 厌 农 、弃 农 的 情绪 使 其 不 愿 被 贴 上 “农 村 ”的标 签 ,迫 切希 望 离 开 农村 与城 市 接轨 ,破 除 “熟 人 社 会 ”的 影 响 。在 这种 情 况 下 ,希望 年 轻 人 破 除 地 理 距 离 的影 响 ,回到 农 村依 靠传 承 传统 孝道 思 想来 孝 敬 老 人成 为 了不 具备 现 实基础 的难题 。
指 一 个 人的 立 身处世 之 道 【2】。作为 中 华 民族 伦 理道 德 思 想 的根 基 与传 统 文 化 的 基 础 内容 ,孝 文 化 代 表 着 炎 黄 子孙 自古 以 来 的 美德 规 范 ,反 映 了 中华 民族 对 德 育 极 为 重视 的观 念 。
2、农 村 家庭 养 老 含 义 在老 龄化 背 景下 ,我 国的养 老 方式 主要 有 家 庭 养 老 、社 区 养 老 与机 构 养 老 等三 种 模 式 。受 到 “百 善 孝 为先 ”“尊 老敬长 ”“大 孝尊亲 ”等孝道伦 理思 想的影 响 , 农 村 家 庭普 遍 选 择 强调 血缘 亲 情 的家 庭 养 老模 式 1。 所 谓 农 村 家 庭 养 老 ,是 一种 以农 村 家 庭 为责 任 单 位 , 以血 缘 关 系 为基 础 ,由农 村家 庭 成 员(尤 其 指 成 年 儿 子及 其 家 庭 )在 能力 范 围 内向父 母 提 供 经 济供 养 、生 理 照 料 、精 神慰 藉 等赡 养 责任 与义 务 的 养老模 式 。 二 、农 村 家 庭 养 老 中 的孝 道 危 机 据 前文 所 言 ,孝 是家 庭伦 理 的基 础 。 弘扬 孝道 精 神 ,期 待 “孝 道 回 归 ”无 疑 是 解 决 农 村 老 龄 化 问题 的 一 条重 要 途 径 。然 而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社 会发 展 ,家庭 结 构 日益 小 型 化 ,家庭 成 员 逐 渐 外流 化 ,家庭 养 老功 能 也 因此 呈现 弱 化趋 势 。“孝 ”声 不 断 ,争 论不 断 。青 年 人 独立 意识 增 强 、家庭 长 幼 地 位 颠 倒 等现 实 原 因 也 使 “孝道 回 归 ”难 以 成为 解 决 农 村 家庭 养 老 问题 的 唯 一 途 径 。 1、人 口迁 移 加 快 ,家 庭 养 老 功 能 弱 化 现 代 化进 程 发展 加速 了社会 的 流动 性 ,从 农 村迁 移 至城 镇是 许 多 农 村 青 年人 选 择 “跳 出农 门”的 一种

乡村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乡村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乡村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乡村农村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如何解决乡村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难题。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乡村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流失。

由于乡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了乡村养老的主要承担者。

某种程度上,劳动力流失加剧了乡村养老问题。

其次,农村养老问题还受制于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家庭仍然被视为养老的主要依靠。

由于孝道文化的影响,儿女们都愿意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

这种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农村老年人更加依赖子女的照料。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养老院数量较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使得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同时,农村老年人多数缺乏养老保障制度,导致其在养老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

对于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来说,退休金和社会保障并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和医疗需求。

这也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也有许多解决乡村农村养老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可以透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建更多的养老院和养老中心,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其次,可以倡导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包括社区养老、亲情养老以及互助养老等。

通过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搭建互助网络,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感和幸福感,减少孤独和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应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通过逐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老年人的生活风险,达到老有所养的目的。

最后,还应加强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培养更多的志愿者,开展老年人关爱志愿服务活动,陪伴老年人、照顾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关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得调查报告花开花谢、春去秋来、生老病死就是自然界得客观规律。

因此人总就是要老得,这就是一种客观得不可逆转得趋势。

人老得直接后果就就是劳动能力逐步退化进而获得生存条件得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得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得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与精神得帮助呢?这就就是养老问题。

作为礼仪之邦得中国历来称道百善孝为先。

“孝”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得心中。

与“孝道”相映衬得则有养儿防老得思想。

在中国古代或者就是近代,甚至于就是现代这种思想依然定格在很多人心中。

持有这些观点得人认为如果生个儿子就能够为自己养老送终,自己得下半辈子也有了保障。

可就是在当今得中国养老问题已日渐凸显。

尤其在中国得农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得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得倾向。

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得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得下降等诸多因素,都使得传统得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得挑战。

以一下就是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难得几点理解。

第一,根据资料显示1982年到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显示,家庭户规模从4、3人/户降到3、97人/户,到199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家庭户规模降到3、9人/户,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为3、44人/户。

中国得家庭结构也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体得结构,1990年核心家庭占家庭总数得67、31,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得完全核心家庭占57、81,比1982年增长4、92个百分点。

家庭户平均规模得缩小与完全核心家庭得增多导致纯老年户不断增加。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与一代户中所占比例为25、6。

据1992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12个省市得一份调查,老人中一代户得比例,城市达到41,农村达到43。

因此我们不难瞧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得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现代化及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镇化速度得加快使得中国农村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论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启示

论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启示
体差 。 经 济 困难 , 自给 自足 能力 低 , 那 么 子 女 和社 会 对 孝 道 的认 识 态 度 和认 识 水 平 是 决 定 养 老 质
要求和规范历经延伸 和扩展也成 为了社会 的基 本 道德 规范 。 孝道与养老的关系


什么是 “ 孝” , 一般地说 , 孝 是 子 女 对 父母 的
想政 治教育重点建设学科项 目
作者简介 : 潘剑锋( 1 9 6 8 ~) , 湖南永州人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 : 养老伦理 ; 刘峰 ( 9 7 4 一) , 湖南永州人 ,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 究 员, 主要研究方向 : 社会保障。
2 0
论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及 其对 当前 中国农村养老 的启示
奉养和尊敬 。 儒家则从子女角度阐述父辈与子辈
之 间有 关 敬 养 关 系 的道 德 原 则 和敬 养 的基 本 要
求 。敬老和养老是老年伦理学 中一对常见范畴。 敬 老 是 指 子 女 或 晚 辈从 内心 对 父母 及 老 年 人 的
本刊网址 ・ 在线杂志 : w w w . j h l t . n e t . c n
低层次是能养 , 这说 明孝养在孝观念中的基础性 地位。儒家更看重“ 敬亲” , 认为“ 敬亲” 比“ 养 亲” 更有道德意义 。认为如果仅从物质上养活父母 , 而在行为语言上对父母不礼貌不尊敬 , 即使每一 顿都给他们 山珍海 味 , 也不能算尽到 了“ 孝养 ” 。 孝顺源于内心的真爱 , 事奉父母 , 理应尽心竭力 。 ( 二) 养 老是 孝 道 的实践 形式 和具 体落 实
敬老、 养老 既是 社会 问题 , 也 是道 德 问题 。在
上》 ) 因而 , 赡养父母一定要尊敬父母 , 仅仅从表 面上赡养而不从内心深处去敬爱父母 , 就不是真 正 的孝 。一 般 来说 , 敬老 主要是 指 满 足 老年 人 的 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 通过肯定其为家庭和社会所 作 贡献及 亲情慰藉 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

关于农村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村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村赡养父母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老年人赡养问题也日趋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而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

就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上海而言,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00.57万人,占总人口的21.6%,提前步入老龄化城市。

然而由于社会历史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情况远不如城镇老人,许多农村老人面临辛劳一生但是最终老无所养的困境。

就此现象,我组决定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这一突出社会问题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想藉此给予大多数人一种警示,关注当今弱势群体之老年人的赡养问题。

日前,本小组利用20多天的业余时间,以走访形式对**村62名6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8%的老人与子女分居,42%的老人由自己负担生活费用,15%的子女与老人有过矛盾,25%的老人表示子女对自己的关心程度不够,35%的老人希望法律及政府能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对赡养父母的条文,而55%的老人表示接受有住家子女养老的传统方式。

通过走访及收集相关资料,我组作出如下综合评价:一、综合评价一、农村老年人子女不赡养父母现象突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比例偏高。

62户老人中有25位老人表示子女并未真正履行赡养义务,其比例占到40%,并且是贫穷家庭的不赡养问题高于富足家庭。

二、农村老年人的赡养标准较低许多老人的赡养标准很低,许多家庭愿意为孩子砸锅卖铁满足孩子的各种成长需要,而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在赡养老人方面。

有些老人虽有农村养老金,但是都无法独立支配。

三、农村有偿赡养父母现象较为普遍有偿赡养父母现象在我组走访的**村较为普遍,即子女将赡养父母的义务与财产继承的权利挂钩,与老人是否教养孙辈挂钩,走访的62户家庭中,35%老人处于有偿赡养。

二、拒绝赡养义务现象的成因分析:针对上述案例及调查情况,分析此现象普遍突出的原因如下:(一)传统习俗观念,外嫁的女儿(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习俗,至今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被许多村民约定成一种观念习俗,虽然法律做出了强制的后盾,但是还是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

关于传统孝道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分析

关于传统孝道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分析

关于传统孝道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分析论文关键词:传统孝道农村养老现实意义论文摘要:养老敬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社会现实要求人们重新考察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弘扬孝道的合理内涵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孝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国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善终。

用孔子的话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通俗地说,孝就是…养老、敬老、尊老、亲老、送老”。

一是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吝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二是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三是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四是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中国人往往把身后事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既有传统美德的凝结,也有旧文化的积淀。

在当代,提倡孝道并不意味全盘继承,应对传统孝道进行科学的认识与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去封建因素,但无论如何,尊老、敬老、养老仍然是我们应具有的传统美德,在孝道逐渐弱化的今天,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一定保障作用。

农村养老视域中传统孝道文化的固本与开新

农村养老视域中传统孝道文化的固本与开新

农村养老视域中传统孝道文化的固本与开新【摘要】农村养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孝道文化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通过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固本与开新进行探讨,分析了传统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影响以及在养老模式中的传承和影响。

文章还讨论了传统孝道与现代养老理念的融合,以及创新形式下的传统孝道文化。

最终,结论部分指出了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养老的共赢之道,并提出了建设和谐、温馨的农村养老环境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孝道文化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为农村养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养老现状、传统孝道文化、固本、传统孝道的传承、家庭养老模式、现代养老理念、融合、创新形式、共赢之道、和谐、温馨、农村养老环境1. 引言1.1 农村养老现状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目前,农村地区往往存在着养老服务资源不足、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相对集中,而养老机构却相对稀缺,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进入养老机构接受专业的养老护理。

由于缺乏相关服务设施和人力资源,导致农村老年人在生病、生活照料等方面面临困难。

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许多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待遇。

缺乏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也使得农村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备受困扰。

农村养老现状令人担忧,亟需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1.2 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性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农村养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农村社区中,传统孝道文化承载着尊老爱幼、亲情至上、家庭和睦等核心价值观念,为农村养老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行为指南。

传统孝道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传统孝道与当今社会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传 统 的 养 老 模 式 。 但 是 ,现 代 社 会 已 象 屡 有 发 生 。 家庭养老将是我 国今后相当长的一 二 、 家 庭 养 老 仍 将 是 我 国 主 要 的 段 时 间 内 主 要 的 养 老 方 式 ,而 家庭 养 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家庭养老 正面临 着 很 大 的 困 境 。 而 以 家庭 养 老 为 基 本 养 老 方 式 老赖 以存在的文化根基就是传统的孝道 形 式 的传 统 孝道 也 正 在经 受着 严峻 的考 观 念 。 随 着 老 龄 化 问 题 的 日益 突 出 , 目前 ,我国的老年 人口已逾 13 .亿

家 、社 会 养 老等 方 式 无 法 实现 的 功 能 :精神 慰藉 。长期 以来 ,西 方 国家 普 遍实行 单一 的社 会化 养老保 障。 但 事 实证 明 ,这 一实践并 不理想 。这 样

了子女 对父母 的行孝 。现 代社会 ,家 的方式缺乏生活上的细致照料和精神 上 庭 意识 弱化 ,职业 竞争激 烈 ,生存压 的慰 藉 ,缺 乏情 感 上 的沟通 与 交流 , 力增加 ,子 女精 力有限 ,在 时间和精 缺 少 人文 关 怀 。老 年 人在 退休 之 后 , 感 到空 虚和孤 寂 ,除 了物 质、金钱 的 力上往 往难 以顾及 老人 。
养老模式的重要文化根基。我 国在经济不是很 发达的情况下就步入 了老龄化社会 ,这就决定 了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要以传统的家庭 养 老作为主要 的养老方式。因此,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传 统孝 道,对于解决 目前我 国社会的养老问题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关键 词 ]传统 孝道 ; 家庭 养老
无 非一 孝字 。 ”一 个孝 字 ,可 以折射 母 的 爱 心 、 孝 心 ,在 一 些 儿 女 眼 中 , 方面发挥 着无 以替代 的作 用 ,家庭养 出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和 传 统 道 德 的 总 体 特 父 母 不 是 抚 育 他 们 长 大 成 人 的 恩 人 , 老具有 国家 、社会 养老等 方式无 法实 征 。1 [ 因此 ,赡养 老 人 自古以来 就被 而 是 儿 女 的 摇 钱 树 、 保 姆 、 包 袱 , 由 现的 精神 慰藉 功能 。 三 、构 建 新 型 孝 道 认为 是家庭 的责任 ,家庭 养老是 我 国 此 导 致 歧 视 、 虐 待 、 甚 至 被 遗 弃 的 现

传统孝道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局限性

传统孝道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局限性

传统孝道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以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家庭养老调研为例黎永红潘剑锋(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 425100)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农村。

因此,一个显著而严峻的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农村养老问题。

而传统孝道作为中国一直传承下来的美德一直在影响着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在,我们以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的农村养老为例,通过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探讨传统孝道对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对其生活水平,情感生活、知识获得和自我表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和剖析,并结合实际,理性分析,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传统孝道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中国传统孝道主要是指为人子女对其父母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赡养父母,从物质生活层面上满足父母的基本需要,“生则养”,父母生养子女,成年子女赡养年老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给父母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是子女行孝的第一要义;第二是敬爱父母,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满足父母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在精神生活层面上敬爱父母,表现出对父母的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之情,否则视父母如犬马,物质供养失去意义;第三是侍疾父母,父母到晚年体衰,易生疾病,此时,子女应照顾其生活起居,生病时为父母送医治疗,悉心照顾,助其康复,给予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

第四是立身于己,《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为人子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父母感觉颜面有光,否则一生毫无建树,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第五是谏诤父母,《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子女孝敬父母,不是无条件服从父母,当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劝谏父母,使父母脱身于不义之陷阱。

最后是善终父母,《孝经》丧亲章第十八指出:“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家庭养老的启示研究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家庭养老的启示研究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家庭养老的启示研究作者:徐怀玲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家庭养老历来都是首选的养老方式。

但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和人民的经济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敬老等家庭伦理观念受到严重地冲击与挑战,家庭养老问题愈显突出。

因此,对当代农村家庭养老中传统孝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探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当代农村家庭养老;启示一、引言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家庭养老方式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养老方式,以家庭单元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为纽带,以传统孝文化和尊老文化为支持,相互支撑,相互联结。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成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学习和继承传统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乃至当今社会的农村家庭养老方面,传统孝文化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度变迁,人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化的各种观念冲击下,中国农村家庭伦理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广大农村青年传统的敬老、养老等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效益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的挑战和冲击。

在这种形式下,如何赋予传统孝文化以符合时代的新内容,弘扬创新孝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

二、传统孝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孝文化对于维护家庭稳定以及和睦、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关系、形成全社会尊重老人、敬爱老人、提高个人修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孝道是家庭稳定和睦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社会活动的细胞。

在我国家庭中,若能上敬下和,老有所敬,幼有所养,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兄弟友爱,妯娌和睦,社会便就和谐有序了。

关于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研1

关于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研1

关于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研1第一篇:关于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研1调查目的:旨在揭示现实农村中老年人赡养中存在的问题,科学严谨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建议,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使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方式:典型调查,个案调查调查范围:某市某社区我走访了该社区的老人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一些比较突出的老人赡养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下先介绍一下调查中的情况:我访问了社区中七十多岁的宋奶奶,宋奶奶年轻时丈夫去世,一人拉扯大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三个孩子相继成家,宋奶奶跟着二儿子生活,一直到现在。

她在五十二岁的时候,不幸身患糖尿病,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她的生活由二儿子家照顾,她几乎所有的费用都由二儿子家承担,昂贵的医药费也是这个家庭的重大负担之一。

在这漫长的二十年里,宋奶奶几乎没有去过大儿子家和女儿家,不是她不想,而是他们根本就不允许。

大儿子的理由是自己家庭贫穷,没有能力负担老人,并且自己的媳妇也不同意照顾。

女儿的理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家里分家的时候也没有分给自己,凭什么要照顾,自己的大哥都不管自己的母亲,一个作女儿的管也管不着。

就这样子,一过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里,宋奶奶的生活在二儿子的照顾下,平平安安的过着,只是三个子女间关于赡养老人的争吵从来没有停止过。

每当宋奶奶生病住院的时候,大儿子最多也只是看一眼就走了,而女儿甚至不来看自己的母亲。

二儿子一家也因为宋奶奶的大儿子和女儿过分的行为而生气。

而最后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和大儿子以及女儿断绝了来往。

二儿子媳妇说为人子为人母,要懂得责任是什么。

虽然大儿子和女儿从来没有尽到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但是宋奶奶也从来没有想通过法律去解决这问题,她说,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果真走这条路,会没有亲情可言的。

虽然二儿子可以给宋奶奶物质上的保障,但是精神赡养确实一个大问题。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报告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调查地点:指导老师:1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报告一、前言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

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一)调查缘由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

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白叟安度晚年,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不管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白叟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XXX曾经对1990年以来的102起赡养纠纷案件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条件的改善更是寸步难行。

鉴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充分地认识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现状,调研者特做本次社会2调查。

(二)调查目的从本次调查的地点和调查的对象上看,出于目前对本次社会调查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2、3、4、5、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状;农村老年人与家人子女间的关系情况;农村老年人对我国目前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措施方面的了解。

(三)调查经过本次社会调查主要是在7月20—7月21日进行。

7月20日主要是对本次调查课题在乡里以知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7月21日主要是对乡里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其间也有问卷调查。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

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

项目编号:项目类型:(A)A.个人 B.集体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项目名称: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任课教师及对应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系别年级:专业班级:学号: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制填表说明一、本项目登记表请用A4纸打印,字号格式学生不得随意修改,于左侧装订成册。

二、封面上方的项目编号学生不填(打印时勿删)。

三、项目类型。

个人项目填A;集体项目填B。

四、项目名称。

在已公布的社会实践调查选题范围内,按具体调查内容自行设计。

五、对应课程,即该学期所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六、项目负责人。

个人项目填写本人;集体项目必须有负责人一个,成员应以6人为上限,集体项目的个人成绩按排名先后酌情减分计算。

七、项目组成员基本信息。

个人项目填写本人;集体项目除填负责人外还填写其他成员信息。

八、选题意义、实施方案及过程记录按社会实践调查情况如实填写。

九、项目成果正文。

可以是工整的手写稿也可以是打印稿,字数不少于3000字。

若以手写稿附页形式粘贴务必以方框线为界粘贴,若打印稿务必注意本表字体格式及装订的统一美观,力求整洁规范。

十、附属材料。

可以使用照片等材料。

十一、凡手写稿若表格不够用可另附页粘贴在方框线内。

注意:请同学们务必认真阅读本填表说明,按要求操作!一、项目组成员基本信息三、实施方案四、过程记录五、项目成果正文(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访谈录等形式,若手写稿可粘贴在下面框内)的基本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虽然前面也有所提及,但是却很分散,因此下面我想简单归纳下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

从前面所提及的传统文化中孝的核心内容是敬和养出发,我认为孝道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善终。

1、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认识当前局势的严峻性,重视老年人口这个弱势群体。

贯彻落实好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切实做好社会一体化保障和经济的同步开展,维护好老年人的权益。

1、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很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

对于他们来说,大城市相对有着更多的开展时机,更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与此同时,留在家中的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渐变得锋利。

老人因为年纪偏大处于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孤单,滞留在家中无人照顾,尤以孤寡老人的处境更为困难。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外地务工的子女一般很难取得当地的户口所以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所以家中老人还要照顾子女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2、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类似的新闻,比方某人不承担养育父母的责任或是和父母断绝关系的,更有甚者竟然有殴打父母的事情发生。

这不是个别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现象让我们嗤之以鼻并深恶痛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保护老人,为人子女要坚守孝道。

孝道,已不是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华传统美德,而是我们需要实践的道德准那么,是做人的根底。

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能做的就是谴责以保持社会的正能量。

就现状来说,长江以南的农村经济比较优越,北方这边的农村一般经济都不太优越,当然与历史、自然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农村老人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如子女的家庭也不理想,收到的援助较少,假设为孤寡老人,其赡养问题实在堪忧。

目前,我们的养老制度还存在很多的缺乏,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事情,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像很多穷苦老人住不起养老院、社会保障和根底设施不健全、农村老人解决不了昂贵的医药费,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国家每年都在很努力地解决这些问题,相继出台很多的扶持政策,像我们农村的“三帮一扶”、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低保家庭补助政策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赡养问题的核心是家庭,赡养老人的关键还是子女,面临众多的家庭问题,只有让子女牢固的树立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和意识,才能维系落实好这个问题。

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探究

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探究

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探究
高玉芳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养老问题首当其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社会的难题。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将孝道作为社会伦理规范的核心,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本文就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2页(P462-463)
【作者】高玉芳
【作者单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6
【相关文献】
1.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以湖南省永州市农村家庭养老调研为例 [J], 黎永红;潘剑锋
2.传统孝道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作用的局限性探究 [J], 高玉芳
3.传统孝道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局限性分析 [J], 杨昉
4.论传统孝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J], 孙宝庆;王毅;李菁;陆红;王振良
5.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代际传递及其影响探究 [J], 宋旭东;叶嘉阳;胡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以房养老”模式:一种是“以房自助养老”的模式,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另一种即是前面提到的“倒按揭”模式,即指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到亡故,相当于金融机构通过按月付款的方式,购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

但在试点中职能部门发现,真正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很少,上海市就不得不在两年前停办了这项业务。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图/CFP 目前我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8亿,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

近年逐渐兴起“年轻贷款买房,老年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养老费用,晚年衣食无忧”的“以房养老”。

老外如何“以房养老”美国虽然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但大多数美国老年人依然以“以房养老”方式作补充。

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一.联邦政府保险的倒按揭贷款,大约90%的倒按揭贷款属于此种类型。

二.由政府担保的倒按揭贷款,这种贷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户须做出搬移住房及实施还贷计划后才能获得贷款。

三.专有倒按揭贷款,一般由金融机构办理,发放贷款机构与住户同享住房增值收益,但放贷机构要求保留住房资产的25%至30%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有利于住户对住房增值部分的收益。

加拿大超过62岁的老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至30万加元之间,只要你不搬家、不卖房,房产主权不变,可以一直住到享尽天年,由后人处理房产时折还贷款。

新加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分,“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相对于美国模式,这种模式风险较小。

(民生调查老龄化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老人们会得到格外的关注:领导慰问,亲友来访,政府送来津贴礼品,这些都会让老人家里和养老院里热闹一番。

但老人脸上的笑容、节日的喜庆气氛、社会的一时关注,却不能掩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能缓解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不能化解老人缺养的现实问题。

核心提示:60岁以上老人数量及占比:2011年,1.78亿,13.3%;2015年,2.21亿,16%;2020年,2.48亿,17.2%。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以每年8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2051年要达到4.6亿左右,老年人将是少儿人口的两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形成了现在的“4+2+1”家庭: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要靠夫妇2人支撑。

我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我国自1999年步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以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的养老问题。

“我们将来的养老要比现在的老人难得多,因为现在老年人差不多要有两个以上的子女。

但是像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将来要赡养4个老人——我们夫妇俩还有儿子的岳父岳母。

”张慧芳女士忧虑重重:将来该怎么办?“不管是跟我们住、他们自己住,还是送到养老院,现在经济上都有压力。

”40多岁的张先生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兄弟姐妹,经济实力上显得捉襟见肘。

“未富先老”、计划生育导致的“少养多”造成子女经济压力大,但这种情况还只是当前各种养老难题中的一个。

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繁忙,养老不仅经济上有压力,时间上也忙不过来。

“住在家里比送去养老院花费少一些,但我们白天要上班,让他自个待在家里,万一出个什么事儿,可怎么办?”张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比经济困难更严重。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认为,现在在家养老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少子化,另一个就是空巢化。

2007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22个城乡老年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全国老年人家庭空巢率达到了49.7%,农村达到38.3%,并且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中国经营报工作的徐磊父母都很健康,目前还没有面临他们的养老问题,但想到这个他已经很苦恼:“他们到动不了的时候呢?我妈说还有我爸呢。

我说只剩下一个人呢?他说那就送养老院。

他们俩这么多年谁都离不开谁,就只能去养老院。

但还有一种情况,两个都在两个都动不了咋办?送养老院是一个方向,但也得看实力如何。

”对当前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少子化、空巢化、经济压力,都给养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9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1900万,超过了老年人口的11.38%。

202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总量12.37%。

2050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近1亿,占老年人口的1/5。

闫青春解释,高龄意味着老人的健康状况低下,心理技能、生理技能下降,非自理比重大幅度上升,高龄养老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且,现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在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经由6.6%上升到9.8%,其中城市上升到9.3%,农村上升到9.9%,目前我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036万,其中城市有200多万。

半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的有1890多万,其中城市有190万。

“失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度上升,意味着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意味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顾,也意味着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加快。

”闫青春说。

可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料与护理的养老院舍保有量与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

到2009年底养老服务机构4万家,床位226.2万张,接近老年人总量的1.6%,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到7%的比例相差很大。

[1] [2] [3] [下一页]机构养老,为啥不吸引人?机构养老不吸引人,传统、观念、舆论是一个方面,另外即使基于老人自身的感受,老人和子女两方面也都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去。

现在我国的养老机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机构的数量不够,硬件上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养老的需求。

软件方面,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些都成为机构养老不吸引人的原因。

合肥的一项调查显示,合肥当地38家养老机构中,36家为民办,除了高档的几家入住率较高之外,多数床位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床位远低于社会中老人的数量,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却“吃不饱”,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乐成老年事业中心总经理高峻松分析说,现在老人去养老院可以分为愿望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从愿望角度来讲,大多数不想进养老院。

“进养老院就感觉自己是被子女遗弃了,没人管了。

”陈老先生在养老院待了一个月,还是觉得不舒服。

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在上海的调查发现,90%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和自我照料。

深圳的一项媒体调查中,只有9%的受访老人表示愿意进养老院养老。

“我们做子女的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院,心里边别扭,觉得嫌弃老人、不孝顺才会这么做。

”作为儿媳的张女士顾虑更多。

“老人该不该到养老院去养老,应该分成两大部分来看。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认为,在一亿七千多万60岁以上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很健康,就在社区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让他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就不错。

还有一成左右高龄、卧床失能的老人,部分家庭照顾困难很大,这就要到专业化的设施里面,享受专业化的服务。

但现在,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设施陈旧,娱乐、医疗康复服务配备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和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殊需要。

“有的养老院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挤着三四个人,现在我们老年人身上有这病那病,养老院医疗设备跟不上怎么行?”陈老先生抱怨。

欠缺的还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在管理和服务等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

合肥市老龄办抽样调查显示,在当地民办养老机构200位服务人员中,81%来自农村,服务人员平均年龄48岁,50%是小学文化和文盲,80%到90%未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

专家认为,养老面临三个问题:经济问题,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缺一不可。

经济问题和生活照料最基础,“但养老不是说就让他吃喝,别摔着碰着,这不是最重要的目的。

”张慧芳说。

“到养老院去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说有话可说、有人可聊。

”张慧芳的丈夫张大安先生觉得养老机构应该要分类:“不光是年龄分类,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也要分类。

别到时候没有对话的,结果还引起新的不愉快。

养老机构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生活,有趣到老。

这样的话老年人才更愉快。

”针对养老机构的建设,陶立群认为,政府应该做窗口,管最低层的,企业应该搞高层的,进入市场。

机构是政府资助办的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失能的、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的照料上。

“政府应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政府资源不足,我们要号召全社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发展养老服务机构。

”华龄老年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于耀博说。

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得跟上发展居家养老,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村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场地、买设施、送服务、给保障。

这样,既能调动家庭的资源,又能使老人避免在养老机构的那种疏离感。

养老机构的建设很复杂、是多层次的,现在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整个养老服务体系还有更大的一块要下功夫。

“很多人说必须赶紧建养老院,建设到现在我们投了那么多资金,养老院有266万张床位,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6%,即使你住进去满满当当的,还有98.4%的老人要在家里住,在家里养老。

”所以闫青春认为,在设计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把98.4%的这部分老人放在中心位置。

国外的经验显示,在大多数国家,95%以上的老人也都是在家里养老,即使在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居家养老也是主体。

“但是,居家养老,在养老设施和家里都会遇到问题。

”陶立群说,“比如说在家里子女都上班了,就剩下老人自己,老人很寂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在家里万一出现问题以后怎么办?”所以,居家养老并不是说老人养老完全由子女负担,而是要求政府通过社区服务向家庭提供支持。

“现在社区这块还远远不够。

”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当中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

全国城市当中有社区8.9万个,建设有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不到半数,并且,很多的场所设施是因陋就简,中西部地区有的数量就更少,甚至是空白。

闫青春建议,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照顾,为各方联系和服务老人提供依托,在社区当中建立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设施、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