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与演绎

合集下载

基督教建筑文化

基督教建筑文化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 The split of the Rome Empire
六、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六、基督教各教派分布
六、基督教各教派信教比例
西什库教堂和广东湛江维多尔天主教堂。
一、基督教建筑艺术-发展进程
(一)地下墓窟和宅邸 教堂 基督教成立初期,罗马 皇帝对基督徒进行宗教 迫害,大批基督徒因此 丧生。为逃避杀戮,教 徒们的集会都是在墓窟 中秘密举行的。 (三)罗马式教堂 5世纪以后教堂建筑出现 了新的形式,即中心穹 窿形式。它仿造古罗马长 方形会堂建筑风格,参照 早期“巴西里卡”教堂形 式,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 念和高超的技艺,风格多 以抽象含混为主。 (二)巴西里卡式教堂 基督教被拥立为国教后, 教会随之由地下转移至地 上,最初的祈祷场所,是 对原来异教神庙或宽敞的 建筑物加以改建,由长方 形会堂改建而成的,在古 代被称为巴西里卡式。
二、基督教建筑艺术-罗马式特点总结
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
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随着罗马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 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坠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 式的平面。罗马式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 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更在于它
乌尔姆大教堂 Ulm Cathedral
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主教堂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
沙特尔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
三、基督教建筑艺术-哥特式特点总结
一、尖塔高耸、尖形拱门
二、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基督教教堂建筑论文

基督教教堂建筑论文

基督教教堂建筑论文基督教教堂建筑论文作为基督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堂建筑在基督教历史与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特点、设计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早期基督教没有专门的教堂,信徒们通常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进行礼拜。

随着基督教向世界各地传播,教堂建筑也应运而生。

在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味。

古代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Basilica)是教堂建筑的先驱,最早用于政治和商业活动,后来被基督教引入建筑。

在罗曼式教堂(Romanesque)时期,教堂的建筑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多采用拱形和穹顶结构,体现了建筑师对神圣的敬畏之情。

13世纪到15世纪是哥特式教堂(Gothic)时期,教堂的设计更加注重高度,建筑基本上都采用穹顶和拱形结构,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二、基督教教堂建筑的特点1. 地位崇高基督教教堂建筑在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中地位极为崇高,代表着信仰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象征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教堂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它的崇高感和庄严感,建筑风格应当符合基督教信仰。

2. 建筑风格多样基督教教堂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式等。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不同的风格也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所处环境重要教堂建筑的所处环境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社交和文化中心,应当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

三、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设计1. 教堂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基督教教堂建筑的最基本的设计要素之一,可以通过平面设计营造出教堂的独特氛围和特色。

教堂平面设计通常呈十字形,表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形状。

每个区域应当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包括主教堂、祭坛和教堂侧廊等。

2. 采光设计和色彩搭配为了让教堂建筑更加庄严而又神秘,采光设计和色彩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教堂内部采用柔和的自然光线,同时也需要注意各个区域的色彩搭配,从而营造出更佳的氛围和突显神圣的感觉。

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教堂建筑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艺术和宗教信仰的结合体。

这些宗教建筑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起到了传递信仰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教堂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象征,反映着宗教信仰的根基和文化传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堂建筑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教堂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人们建造了一些供奉神祇的神庙。

这些神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社会活动和政治集会的中心。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堂建筑起源于基督教的出现。

早期的基督教并没有固定的教堂建筑,信徒通常在家中或地下墓穴中进行礼拜。

直到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才出现了具有宏伟建筑风格的教堂建筑。

从拜占庭式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到哥特式风格的巴黎圣母院,教堂建筑的风格多样而独特。

拜占庭式风格的教堂建筑以圆顶和金色摩西克风格的壁画为特色,寓意着天堂的存在。

这种风格在东罗马帝国的教堂建筑中非常流行,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圣乔治大教堂等。

该风格反映了拜占庭帝国的繁荣和对宗教的热诚。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哥特式风格开始盛行于欧洲的教堂建筑中。

这种建筑风格以尖拱形的拱顶、高而细长的尖顶和窄长窗户为特点。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法国、英国和德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巴黎圣母院就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其尖顶和飞扶壁成为此风格的代表。

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建筑的风格逐渐转向了新古典主义。

这种风格强调对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模仿,并注重对称和比例。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一个著名的新古典主义教堂建筑。

除了风格上的变化,教堂建筑也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古代的教堂建筑多使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耐久材料。

而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则多使用石灰石和砖石等材料。

现代教堂建筑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许多教堂采用了玻璃幕墙和太阳能等技术。

除了建筑风格和材料的变化,教堂建筑还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首先,教堂建筑通常以十字架的形状设计,象征着基督教的基础。

其次,教堂建筑经常具有高耸的尖顶和宽敞的内部空间,以容纳更多的信徒。

建筑设计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与表达

建筑设计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与表达

建筑设计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与表达建筑设计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既在形式上反映了宗教信仰的要求,又在功能上满足了信仰者的需求。

通过建筑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宗教信仰所带来的宁静与神圣。

首先,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形式和材料来表达宗教信仰的特点。

不同宗教信仰具有不同的形式和仪式,因此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也会因之而异。

例如,基督教堂常常采用十字形平面,建筑师通过用高大的尖顶和装饰繁复的窗户,来表达基督教信仰的威严和庄重。

伊斯兰教堂则借鉴了摩尔人的建筑技巧,采用圆顶和蓝色的装饰,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佛教寺庙常常使用木材和青瓦,以呼应佛教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其次,建筑设计扮演着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场所。

无论是基督教的圣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是佛教的寺庙,它们都是信徒进行礼拜、祈祷和仪式的场所。

这些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空间要求,还要考虑到信仰者的需求。

例如,在基督教的教堂中,建筑师会考虑到信徒们需要看到主祭台的要求,设计出适合的座椅布局和空间结构。

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则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用以方便大规模礼拜和集会。

建筑设计的合理安排,提供了一个宜人的环境,让信徒们更能专注于宗教活动,感受到信仰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此外,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艺术表达,传承宗教的文化和价值观。

宗教建筑往往与艺术结合紧密,通过雕塑、绘画和装饰艺术等手法,将宗教信仰与美学相结合。

许多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艺术品而闻名。

例如,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以其复杂的立面和富有创意的高塔而受到许多人的赞赏。

建筑师高迪将宗教的教义和人类的创造力融为一体,通过建筑艺术表达了对上帝的敬仰和致敬。

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作品成为了人们了解宗教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建筑设计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中,我们能够看到宗教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则是宗教信仰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建筑设计,人们能够体验到信仰所带来的情感抚慰和精神寄托。

浅析基督教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特征及本土化设计的尝试

浅析基督教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特征及本土化设计的尝试

浅析基督教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特征及本土化设计的尝试摘要:本文针对基督教堂需本土化的社会背景,通过对相关基督教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出传统和现代基督教堂的平面布局、空间特征和隐喻的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案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堂本土化设计创作的尝试。

关键词:基督教堂、本土化、平面布局、空间特征一、基督教堂本土化的社会背景1. 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是欧洲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基督教建筑在中国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和历史背景。

国人常常把基督教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特别是在清代,伴随着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之际,西方传教士趁机强势传教,宣扬“唯基督教是尊”的思想使中西方宗教和文化传统观念的矛盾更加突出。

基督教是否要“中国化”,不仅在政界、在教界和学界一直是持续的论题。

有教界学者认为,基督教义的“普世性”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契合,这是促进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基础。

[1]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更是充分表达了政界对于基督教发展趋势的主导思想。

2. 基督教堂“本土化”基督教“中国化”在教义和文化层面的争议,势必影响基督教堂的设计和兴建;不言而喻,基督教堂也需要“入乡随俗”。

正如阚保平先生认为,基督教堂没有被定义为哥特式为正统,也可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2]从这种思路出发,通过现代风格来表达对神学思想的理解也是可行的。

位于上海虹口的鸿德堂(图1)就是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教堂。

这座中国古典复兴风格的教堂建筑始建于1925年,教堂屋顶为典型的重檐大屋顶,外观为三层,空间上既满足西方宗教仪式大空间的要求,立面上又巧妙地把中西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堪称是一次教堂建筑本土化的创举。

[3]二、传统西方教堂建筑平面布局及空间特征1. 选址定位及外部空间概述中世纪教会掌握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劳动资源,其政治、经济、宗教实力是其他社会阶层无法比拟的。

教堂更多地承载了不同的社会功能,各种社会“利益交换、磋商、贿赂、纠纷仲裁、节庆活动”也常常发生在教堂。

基督教景观的城市空间演化与影响——以明朝中叶以来的上海基督教教堂为例

基督教景观的城市空间演化与影响——以明朝中叶以来的上海基督教教堂为例

2012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2-05-02作者简介:魏良臣,西北大学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基督教景观的城市空间演化与影响研究———以明朝中叶以来的上海基督教教堂为例魏良臣(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自唐朝以来,基督教想传入中国的行动就从未停止过,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以失败告终。

随着国门被战争打开,基督教真正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叶后,并在中国落地生根,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的实宗教体景观———教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城市的相关因素对其分布规律及空间演化的影响,剖析基督教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宗教景观;布局演化;上海基督教堂[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057-02一、研究地与研究时期的选择(一)研究地选择:上海上海,坐落于中华大地的东南,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水运条件,在鸦片战争前夕就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亚的主要商业枢纽。

随着《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中国首批涉外港口,外国人可以通过上海进入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因此,上海外贸经济发展迅速,为基督教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江浙一带的南京等地遭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城市动荡不安,上海由于政策的原因成为当时中国相对安全和平稳的传教城市,提供有利的传教环境,避免了战争对教堂及传教具有的毁灭性影响。

(二)研究时段的选择:明朝中叶后由于中国封建儒家文化的冲击及政治局势的变动,早于明朝的数次传教运动之间缺乏传承,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借鉴意义相对较弱。

根据史料可证,天主教于明中叶传入我国,而新教于天主教传入后两百年后再传入上海。

上海第一所基督教教堂的原型也是在该时期(1640年)建成,所以可以基本确定基督教最早是在明朝中叶传入上海。

基督教建筑风格

基督教建筑风格

返回
天主教堂
上海徐家汇 天主教堂
北京南堂
中国新教著名教堂
上 海 沐 恩 堂
上海国际礼拜堂
中国著名东正教教堂
哈 尔 滨 圣 索 菲 亚 教 堂 返回
中国寺庙建筑与西方教堂的区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欧洲教堂建筑细节喻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 的对立 2. “深山藏古寺”体现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 , 展现人神和谐相处
著名教堂
1、世界著名教堂
2、国内著名教堂
下一页
世界著名基督教堂
拜占庭式
罗马式 哥特式
返回
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 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 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 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 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 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 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 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 大贡献。
圣索菲亚教堂
罗马式拱券
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教堂建筑
艺术造型上,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 录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 直线直贯全身。 大量采用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 雕塑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人物形象开 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 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
返回
返回
比萨主教堂
罗马式教堂建筑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 用圆拱。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 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与建筑结构浑然一 体。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 运用变形夸张手法。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 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 返回

西欧中世纪建筑发展和实例分析

西欧中世纪建筑发展和实例分析

“罗马风”建筑实例
• 是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代表
• 由教堂、浸礼堂、斜塔组成的风格对比统一的建筑群
比萨大教堂
• 尽管各建筑形态不一,但是外墙都采用白色云石、半圆形
连续券统一构图,形成对比同一的建筑群体空间。
斜塔
教堂
浸礼堂
• 教堂立面装饰繁多
• 白色大理石为底色, 彩色大理石构成水 平线条纹,色彩搭 配雅致
• 教堂西面有四层柱 廊,柱体细长。除 了装饰作用以外, 柱体的承重作用减 少了墙的厚度
• 底层半圆形拱券, 尺度舒展
教堂东立面 教堂西面入口
洗礼堂1152年开始建 造,分为三层,柱廊 部分与大教堂的立面 相呼应
13世纪,建筑外表面 增加了哥特风格的装 饰
顶部建于14世纪
浸礼堂
•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建 造过程中塔身倾斜的问题 就已出现,是由于地基沉 陷造成的。
• 罗马风建筑的重
要特点是拱顶的 使用。教堂初建
时,中厅采用肋 筒形拱顶,侧廊 采用交叉拱顶。
• 现在见到是15世 纪重建后的哥特 式塔顶。
法国 昂古莱姆主教堂
(1105-1128)
• 昂古莱姆地区早期 是古罗马帝国殖民 地,保留有不少古 罗马的建筑传统。 如立面处理、拱券 和柱头装饰
英国 达拉莫教堂
早期修道院建筑风格简陋、装饰极少。 修道院中有教堂、图书馆和其他建筑物,教堂是中心。修道院几乎包含了建筑史上重要阶
段的所有建筑形式,如柱头装饰是中世纪早期的卡洛林式,有哥特式古修道院的建筑布局,
有巴洛克风格教堂和图书馆,但修道院仍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感觉。 而北面和西面更被
中世纪晚期的建筑物所包围。
帕农哈尔马修道院 (匈牙利)
• 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 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门窗、 飞扶壁、塔、窗等装饰线条都 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 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 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 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 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 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

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建筑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有早期基督教建筑和现代基督教建筑之分。

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同在,其主要类型是基督教堂。

这个时代的教堂格局主要有三种形式:巴西利卡(梵蒂冈圣彼得老教堂)、集中式(圣康斯坦齐亚大教堂)与十字式(加拉.普拉西第亚墓),这三种形式与后来发展形成的现代基督教的三种风格也是相对应的。

现代基督教建筑的风格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三种。

罗马式教堂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样式,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样式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

它的主要特点是拉丁十字架,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拜占庭式教堂的主要成就与特征穹为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

哥特式教堂则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它的特点主要有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主要代表建筑有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等。

世界基督教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

世界基督教建筑风格的发展过程

1.基督教起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迄今为止先存最早的基督教建筑圣诞大教堂,建于公元330年的圣诞大教堂,修建在巴勒斯坦耶稣降生处的原址上,它是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下令建造的。

其建筑特点方正树立,极具地域风情,尖塔式的设计沿用至今,另外在耶路撒冷地区还有复活教堂以及圣墓教堂等多处被信奉者视为圣地的教堂。

2. 4世纪被立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开始建造自己的基督教堂,从而兴起基督教建筑艺术。

“巴西里卡式”教堂基本特点为一种长方形的大会堂建筑形式。

古罗马帝国时期,监察官波西乌斯于公元前184年在罗马市中心建成“巴西里卡·波西亚”大厅,这种建筑式样开始普及,成为罗马人贸易集会、审判案件、商讨军机之处的特有建筑。

“巴西里卡”亦被作为长方形会堂建筑之特称。

基督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基督徒曾对异教神庙或宽敞的建筑物加以改建利用,并模仿上述罗马城中长方形大会堂形式的建筑来建造教堂。

这种教堂即称“巴西里卡”教堂,亦译“长方形教堂”。

例如:圣路易斯巴西里卡大教堂3. 4世纪起东罗马帝国出现“拜占庭式”教堂建筑“拜占庭式”教堂。

建筑以圆顶、拱形结构为特色,即采用“集中式”和“十字形平面式”布局,屋顶作弯隆形,由独立的支柱加帆来构成,其突出之处是多用圆顶、拱形结构。

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代表为兴建于532年的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该堂圆顶直径达33米,顶部离地55米,由4根支柱和4个大圆拱支持,圆顶下有一圈通光窗口,四周有小弯窿和数以百计的小窗该堂曾作为东罗马帝国东正教的宫廷教堂兼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主教座堂。

4. 9-12世纪西方教堂建筑因模仿古罗马流行的建筑式样而称为“罗马式”“罗马式”(意即“罗马的影子”)以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

圆弧形拱环、交叉拱顶结构和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为特点向东传入斯拉夫各民族的过程中形成“斯拉夫式”建筑风格“斯拉夫式”(曾被称为“仿拜占庭式”“晚期拜占庭式”采用弯顶式或八角形加圆顶式的设计,并有着罗马式建筑的厚重之感。

经典建筑分析 光之教堂

经典建筑分析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建筑美学:光之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成为当代建筑美学的代 表之一。
宗教信仰:光之教堂作为一座教堂,承载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 命。
社会影响:光之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地标。
环保理念:光之教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体现 了当代社会的环保理念。
教堂的宗 教意义: 基督教的 象征,体 现了基督 教的信仰 和价值观
教堂的社 会意义: 作为公共 建筑,体 现了社区 的凝聚力 和归属感
教堂的文 化价值: 作为文化 遗产,体 现了人类 文明的发 展和进步
教堂的精 神内涵: 追求光明、 希望、和 平、爱, 体现了人 类的美好 愿望和追 求。
光之教堂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光之教堂的发展历程
设计者:安藤忠雄
设计时间:1989年
设计理念:光与空间 的结合,追求极简主 义
建筑材料:混凝土、 玻璃、钢材
建成时间:1989年
建筑风格:现代主义 建筑
教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现 代主义建筑风

设计理念:追 求简洁、实用、
美观
建筑材料:混 凝土、玻璃、
钢材等
建筑特点:光 线的运用、空 间的布局、材
光之教堂的色彩运用
色彩搭配:以白色为主,辅以黑色和灰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色彩象征:白色代表纯洁、神圣,黑色代表神秘、深邃,灰色代表沉稳、内敛 色彩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搭配,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 色彩效果:色彩运用使得教堂内部光线更加柔和,营造出一种神秘、神圣的氛围
教堂的光影效果与氛围营造
保护与传承可以提升文化遗产的 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旅游 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时间——空间”不同历史时期空间的形式与特点

“时间——空间”不同历史时期空间的形式与特点

“时间——空间”不同历史时期空间的形式与特点要读懂建筑,首先得读懂空间。

用时间——空间的观念去探析空间,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建筑空间形式和发展历程。

古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

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灭掉古希腊之后,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并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古罗马建筑。

公元395年,古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

东罗马形成了自己的建筑体系——拜占庭建筑;而西罗马早在476年灭亡,西欧进入了长达千年的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在此期间教堂建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罗曼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

公元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借助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来批判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17世纪开始出现巴洛克和洛可可这类手法主义。

1.古希腊建筑空间希腊神庙的基本组成有高基台,在高基台上有立柱用于支撑的过梁,过梁支撑着屋顶,还有一间围合起来、几乎封闭的内殿。

内殿:神庙的中央格局结构被称为内殿,在古风时期的神庙中,还有一个隔离的房间,也就是所谓的密室,有时密室会被包含在内殿的后方。

门廊和后殿:位在内殿的前方,有一个走廊,即门廊,由内殿突出的侧壁以及在这侧壁之间安置的两根圆柱围合而成。

由门廊进入内殿,一处类似门廊位于内殿的后方空间被称为后殿。

后殿那儿并没有门与内殿相连接着。

它的存在完全出于对艺术美学的考虑:保持围柱式神庙的一致性并确保各个方向的可视性,内殿前方布置格局的格局必须在后方重复再构筑一个相似的格局。

密室:此外有一个禁闭的空间,即密室。

它被包含在内殿末端,也能作为后殿的备用空间。

翼廊:关于圆柱的排列方面,通常为一种单一排圆柱列排列,很少是双排圆柱列一致的排列。

这将产生一个围绕门廊的状态,称之为翼廊,其能提供来到圣域参访的信众游客一个防护的屏障并且作为祭祀列队而行的空间。

希腊神庙最简单的格局便是壁角柱式神庙,一个小的矩形结构格局守护着神像。

位于内殿的前方,一个由内殿突出的侧壁形成的小走廊或门廊。

该门廊通过一扇门扉与内殿相连通。

两根圆柱被设置在壁角柱的前沿之间以支撑上部构造。

06 基督教早期建筑

06 基督教早期建筑

圣米开尔教堂平面
圣康斯坦齐亚教堂平面
朝圣教堂平面
基督教早期建筑
代表建筑一:梵蒂冈圣彼得老教堂(333年)
教堂的格局ຫໍສະໝຸດ 入口朝东,前有内院进深 60米,室内四行柱子把空间纵分为五个部分,中厅高而宽,两 侧侧廊低而窄,保留了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末端有一半圆形神坛。
基督教早期建筑
“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 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内最 有名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 之称的上海佘山大教堂。
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 主体,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 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 在帝国东部,四个翼廊的大小是 一样的;如果是在帝国西部,则 有一个翼廊长一些。后世分别称 之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
教堂的格局
朝圣教堂平面
基督教早期建筑
代表建筑
拉文纳的加 拉.普拉西第 亚墓欧洲现 存最早的十 字式教堂, 内部前后进 深约 12米, 左右宽度约 10米。平面 十字交叉上 有穹窿,外 盖四坡瓦 顶;四翼的 筒形拱顶外 盖两坡瓦顶。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代表建筑二:圣莎比娜(S.sabina)教堂(公元422-430年)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其 它 代 表 建 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教堂的格局
二、集中式教堂
教堂的格局
基督教早期建筑
拉丁十字式教堂与希腊十字式教堂的差异

第5讲 哥特建筑

第5讲  哥特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1历史背景(1)公元285年,戴克里先皇帝统治下的古罗马帝国分治,东西各设皇帝和副君主,形成“四帝共治”局面。

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一度统一帝国,在欧亚大陆交接处建立首都君士坦丁堡。

正式承认基督教。

(2)395年(4世纪末),东西罗马完全分裂,东罗马帝国正式建立.2 社会形态基督教的诞生与传播圣彼得、圣保罗来到罗马传播教义。

基督徒遭到古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

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定基督教为国教3 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与演变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教堂→罗马风教堂圆形小神庙→圆形教堂→洗礼堂万神庙→拜占庭教堂继承古罗马巴西利卡和圆形神庙的形制第五讲拜占庭建筑(东罗马)5.1 历史背景5.1.1 历史沿革(1)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在欧亚大陆交界处建立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地中海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2)395年东罗马帝国正式建立(4) 7-15世纪,不断分裂,逐步衰落,1453年灭亡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

5.1.2 地理环境环地中海,包括巴尔干半岛(原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土耳其一带)、西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北非(埃及)5.1.3 社会形态(1)信奉东正教,教堂成为代表性建筑。

皇权强大,世俗性强。

(2)联系欧亚大陆,东西方不同文化融合,建筑装饰受影响。

5.2 建筑特色5.2.1 材料以粘土砖为主,主要部位使用石材和少量天然混凝土5.2.2 结构技术帆拱的运用穹顶的发展5.2.3 集中式纪念建筑水平高超(希腊十字)5.2.4 崇尚装饰,色彩富丽(马赛克和粉画、石雕)5.3 实例分析5.3.1 圣索非亚大教堂结构:穹顶通过帆拱架在宽墩子上,中央穹顶侧推力→小半穹顶→更矮的拱顶内部空间:集中统一,曲折多变,希腊十字,中央穹顶下的空间与南北向明确分开、同东西两侧半穹顶下的空间连续(空间增加了进深)色彩灿烂:彩色大理石贴面,白色大理石柱头,玻璃马赛克,包金铜箍的交界线5.3.2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5.3.3 拜占庭风格对东欧教堂的影响穹顶逐渐饱满,,举起在鼓座之上,统率整体而成为中心,形成了垂直轴线,完成了集中式构图,更加精致的外墙处理。

教堂建筑打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

教堂建筑打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

教堂建筑打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教堂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设计在营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教堂建筑可以呈现出宏伟壮丽和庄重肃穆的氛围,为信徒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场所来进行祷告和参与宗教活动。

本文将通过讨论教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元素、艺术装饰等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

一、空间布局教堂的空间布局应当符合宗教仪式和信徒活动的需求。

首先,教堂内部应当拥有一个宽敞、明亮的中央礼拜空间,以供举行宗教仪式和集体祷告活动。

中央礼拜空间通常会以主坛为核心,周围则是教堂的座位区。

座位应当有序排列,便于信徒参与仪式并保持祷告时的宁静。

其次,教堂还应当设置一个祈祷室或小型礼拜空间,供信徒进行个人祷告和静思。

这些空间的布局应当注重通风和光线的设计,以增强空间的宗教氛围。

二、建筑元素教堂的建筑元素是构建宗教氛围的关键。

建筑风格和材料的选择应当能够体现特定的宗教文化和信仰。

例如,在基督教堂建筑中,高大的尖顶、穹顶和十字架等元素常常出现,寓意着宗教的崇高和救赎。

另外,教堂的墙壁和地板可以用一些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材料进行装饰,例如大理石、彩色玻璃等,以营造出严肃而庄重的氛围。

此外,建筑的细节设计也应当注重宗教意义的体现,例如雕刻上的圣经故事和宗教图案,以及彩绘玻璃窗中的圣徒和圣经人物的形象。

三、艺术装饰艺术装饰是教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壁画、雕塑、彩绘玻璃窗等形式来营造宗教氛围。

壁画可以用来展示宗教故事和信仰的核心内容,例如创世纪、耶稣受难和复活等场景。

这些壁画既可以让信徒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宗教内容,也可以为教堂空间增加艺术的魅力。

此外,雕塑和彩绘玻璃窗的设计也是教堂装饰的重要方面。

雕塑可以雕刻宗教人物和圣徒的形象,彩绘玻璃窗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片来呈现宗教故事和图案,使教堂的内部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神秘感。

综上所述,教堂建筑的设计对于打造富有宗教氛围的教堂空间至关重要。

教堂的设计理念

教堂的设计理念

教堂的设计理念教堂的设计理念教堂作为一种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建筑,其设计理念是以宗教信仰为核心,通过建筑空间和形式来表达宗教内涵,同时也要追求美感和人文关怀。

以下是关于教堂设计理念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教堂的整体设计必须与宗教信仰相一致。

不同宗教有不同的信仰方式和仪式,教堂作为信仰的场所,应该与信仰的核心价值和仪式相契合。

例如,在基督教教堂中,往往会有一个圆顶,象征上帝的宇宙之王的统治,同时也有交叉的圆顶、溢流的光线等设计,寓意着基督的痛苦和复活。

其次,教堂的建筑形式要符合信仰的内涵。

教堂往往具有庄严、肃穆和平和的氛围,建筑形式应该通过建筑结构、立面设计、装饰细节等方面来传达出来。

例如,在哥特式教堂中,其尖顶、尖拱和玫瑰窗的设计,可以塑造出庄严高大的形象,同时,内部的十字形平面布局和高耸的拱顶,使人感到肃穆和庄重。

第三,教堂的空间设计要能够营造出虔诚和平静的氛围。

教堂往往是人们前来礼拜、祷告和寻求宁静的场所,设计师应该通过布局、光线和声音等方面来创造出适宜的环境。

例如,在教堂中设置礼拜厅和祈祷室,保持适度的明暗交替和静谧的音响环境,可以让人更容易投入到宗教活动中。

第四,教堂的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

教堂是信众聚集和交流的地方,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便利。

例如,在教堂中设置坐席、走道和空间布局,使人们能够舒适地进行宗教活动,同时,要注重无障碍设计,方便行动不便的群体进出教堂。

最后,教堂的设计要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教堂往往是城市或乡村的地标性建筑,其建筑形式和材料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乡村教堂中,可以运用木材和石材等自然材料,使教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在城市教堂中,可以运用玻璃、钢铁等现代材料,与周围建筑相呼应。

总之,教堂的设计理念是将宗教信仰、美感和人文关怀相融合,在空间和形式上表达出对宗教内涵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成功的教堂设计应该能够通过建筑空间和形式,引导人们向内心寻求宁静和信仰的力量。

基督教教堂建筑

基督教教堂建筑
基督教教堂建筑
课件提纲
一、基督教教堂分类 二、拜占廷式教堂 三、罗马式教堂 四、文艺复兴式教堂
基督教教堂分类
(一)基督教教堂分类
教堂建筑风格上有拜占廷式、罗马式、哥特式和哥 特式。
拜占廷式教堂
拜占廷式教堂
(二)拜占廷式教堂
拜占廷式建筑的教堂主要代表是土耳其的圣
索非亚教堂。主要结构为砖石砌成,中央多为砖 砌穹隆。
罗马式教堂
(三)罗,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 逐层挑出的门框,交叉拱顶等为特征。如罗 马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教堂等。
哥特式教堂
(四)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又译为“高直建筑”。它以墩柱,薄围护 强,飞扶壁,花窗,和高耸的尖塔等为特征。如巴黎圣母 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

基督教建筑方案

基督教建筑方案

基督教建筑方案基督教建筑方案:宏伟壮丽的信仰之府基督教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深远,不仅为信徒提供了宗教仪式和宝贵的精神支持,同时也成为各国城市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基督教建筑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建筑设计方案。

基督教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符号元素等方面。

在建筑风格方面,基督教建筑通常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其特点是高耸而著名的尖塔、尖顶、花窗玻璃和拱顶。

这些结构元素不仅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和视觉效果,还为信徒提供了一种令人敬畏和庄重的空间感受。

在空间布局方面,基督教建筑通常由中殿、两侧走廊和后殿组成。

中殿是宗教仪式和祈祷的核心区域,两侧走廊则提供了信徒的交流和参观的空间。

后殿作为主教衔接信徒和圣坛之间的重要区域,通常用于举行特殊仪式和庆典活动。

符号元素在基督教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十字架是最常见的基督教符号,常出现在教堂的尖塔、圣坛和窗户上。

玫瑰花窗是哥特式建筑中的独特符号元素,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同时也代表着基督教的美丽和光明。

基督教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并随后在欧洲广泛传播。

最早的基督教建筑多为地下室和小型私人教堂,很快发展成为大型的宗教建筑,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建筑师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和创新。

基督教建筑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到宗教仪式的需要和信徒的参与感。

首先,建筑师需要确定教堂的规模和布局,确保足够的空间容纳信徒和提供仪式的进行。

其次,建筑师需要设计合适的照明和声学系统,以确保信徒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和看到明亮的光线。

最后,建筑师还需要考虑到教堂的装饰和符号元素,以提升建筑的美感和宗教氛围。

基督教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筑师与信徒、教会领导和当地社区密切合作。

设计方案的成功除了要满足宗教仪式和参与感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到财务预算、施工时间和当地法规等因素的限制。

总之,基督教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深远。

基督教堂方案

基督教堂方案

基督教堂方案介绍基督教堂是基督教信仰教徒聚会敬拜的场所,它具有特定的建筑设计和功能需求。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基于基督教教堂建设的方案,包括建筑设计、空间规划、装饰等方面。

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基督教堂的建筑设计应体现庄重、尊贵和庄严的特点,其外观可选用古典、哥特式或现代风格。

建议外墙采用石材或砖石材质,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感和耐久性。

建筑结构教堂建筑应以十字架形状为基本结构,代表耶稣基督的救赎之道。

正面建筑通常采用三个门廊,象征圣三一。

光线与高度在教堂的设计中,光线被视为神圣的象征。

因此,建筑师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线的进入,采用大面积的教堂窗户设计。

此外,教堂建筑的高度应适度提高,以使人们能感受到庄严与崇高的氛围。

空间规划教堂大厅教堂大厅是教徒举行礼拜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

它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多个礼拜座和教徒。

大厅中央应有一个讲坛,用于牧师教导及布道。

此外,需要设置合适的音响设备,以保证声音传递的清晰度和音质。

礼拜座位礼拜座位的布置应注重空间合理利用和人员舒适性。

座位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方便教徒通过或进出。

座位设计可以采用朝向中央讲坛的形式,确保每个教徒都能有良好的视线。

牧师室和办公室教堂需要提供牧师室和办公室,以便牧师能有一个专门的工作空间。

牧师室内应设置合适的家具,如书桌、沙发和书架,以满足工作需求和舒适感。

装饰与细节具象和象征的装饰教堂装饰应注重基督教信仰的意义和象征。

可以在墙壁上绘制耶稣受难、圣经故事等具象艺术作品,以展示信徒们对神圣的敬意。

墙壁上的玻璃彩绘窗口也是常见的装饰方式。

壁画与壁毯教堂内的壁画和壁毯可以用来描绘圣经故事和基督教的核心价值观。

如创世纪、耶稣的生平和教诲等。

壁画和壁毯可以增加教堂的艺术氛围,也是教徒们礼拜时的感官刺激。

祭坛与礼品台教堂的祭坛是教徒们进行礼拜和圣餐仪式的核心区域。

祭坛上应摆放圣经、十字架或其他重要符号。

礼品台用于接受教徒们的捐赠和献金,应放置在教堂大厅的方便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堂建筑空间的发展与演绎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基督教堂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而在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空间形式与最后所确定下来的空间模式。

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延承着之前历史所传承的两种空间形态:巴西利卡和集中向心式,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与基督礼拜仪式的需要,逐渐确定了拉丁十字的空间结构。

本文以“中心”和“路径”为空间模式分析了基督教空间,以及现代基督教堂对此的演绎。

关键词:巴西利卡集中式拉丁十字中心路径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更正教,一般人称前二者为旧教、后者为新教。

狭义的基督教则仅指新教,由马丁·路德·金在16世纪倡导宗教改革而后分别在欧洲大陆及英国建立。

教堂、礼拜堂、聚会处、聚会所,都是指基督教徒门聚会所使用的建筑物,尤指礼拜天主日崇拜时所使用的空间,且都属于“教会空间”。

英文Cathedral、Church、Chapel 三个词汇,均含有“教堂”的意思,但各不相同,第一种专指天主教堂,一般规模较大,教会内部组织完备,是统领一片教区的主教堂,教堂内有红衣主教,这种天主大教堂称之为Cathedral;Church多指教区中除了天主大教堂的其它中型教堂,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新教教会,也大多采用这个单词。

而Chapel通常专指提供聚会的独立小教堂,功能单纯。

一、巴西利卡的改良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由于基督教具有“平民化”特性,人人是平等的,因此,教堂的空间要大到能容纳所有归属他的子民,且内部没有阶级差别。

因此罗马人作为群众聚会的集会所,即巴西利卡(Basilica)(图1),巴西利卡在古罗马是一种法庭,可以满足多数人的聚会的这种大空间结构,恰可以满足基督教所需要的这种平等且无阶级差别的空间。

早期基督教堂虽然沿用罗马巴西利卡式的空间形式,但作了部分修改(图2),为了更适合于信徒们聚会使用,也更加合乎人体尺度。

一方面,巴西利卡内部其中一侧的环形柱廊因功能不再需要而取消,这样,巴西利卡巨大的容量就可以容许圣餐仪式礼拜的进行;而原来堂皇壮丽的入口,被设置于对面圣坛的另一短边上,这样就打破了这种长方形平面的双向对称性,只保留纵向一条轴线,也就是人流活动的方向线,强调教徒进入教堂对上帝的崇拜,这种入口长向路线的确定使“路径”这一空间概念得以显现。

而轴线尽端源自于罗马的半圆形凸出的结构体tribunal,成为神的庇护所,是教徒行进过程中的视觉中心,每个人都能独自与神面对面。

“中心”的概念在“路径”的辅程下得以加强。

另一方面,基督教讲求精神内省和仁爱的教义需要一个为人而设的环境,因此他们结合了人体尺度,缩小巴西利卡的尺度,建造基督教堂的空间环境。

“古希腊人创造建筑物适应人体的尺度,是通过柱子与人的身高之比这种静态的比例来达到的。

而基督徒,他们只承认和提倡人的活动性:他们的整个建筑是按人的活动路线来构成方向性的,是沿着他通过建筑物的方向来建造和组织空间的。

”1最早的集会所平面形式的教堂,是康斯坦丁命令建造的罗马城Lateran Basilica(St. Giovanni in Laterano,公元313~320年)。

它显示出了这类教堂的原型(图3)。

它有着两侧各两道柱廊的长方形平面,这轴线最后终止于一半圆形凸出的后殿(apse,也就是罗马式的半圆形tribunal区域),在半圆形后殿之前则形成一垂直于入口轴线的侧向凸出空间,这两个凸出空间是被封闭作为器物储藏室之用。

2圣彼得教堂(图4, 5)曾是君士坦丁时期最大的巴西利卡,在16世纪时被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完全取代,它在公元333年动工,盖在了以身殉教的使徒圣彼得的墓上,以作为朝圣神殿或殉难所。

这座巴西利卡的与众不同,是在它的半圆形凹室与教堂下厅间增加了一个很宽的横翼。

其意在于为成千上万名来自罗马和帝国其它地方的朝圣者提供一个长十字形空间,使他们能够膜拜安在凹室弦线位置处的神龛。

这种礼拜空间加强了教堂空间的纵向延伸。

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堂出于膜拜仪式的需要,对巴西利卡作出了适于自身的不同改善,巴西利卡应该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工具,通过高侧窗宣泄而下的光线象征了光明的基督世界,而半暗的两侧通廊在加深纵深感的同时,更加强了中心的光明,这种型制的潜力在以后与基督的教义更加地结合起来,表达人类从世俗走向基督的忏悔与领悟。

二、集中向心式的发展在西欧发展巴西利卡这种教堂类型的同时,在东欧,基督教堂则采用了以集中向心式构图,有圆型,八角型或是希腊十字型。

采用这种型制的基督教堂最早可追溯到君士坦丁建于耶路撒冷圣墓所(Holy Sepulchre, 公元328~336年)(图6),其平面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巴西利卡的一端,出现了一个圆形的集中式空间,据推测内部空间是与罗马万神庙相似,并且洗礼仪式的需要促进了这种集中式空间的发展。

相较于这种集中式的构图,西方基督建筑更偏向于采用巴西利卡的空间型制,而集中式因为空间与结构的限制,并不被向大众宣扬基督教义的大型教堂所采用,有时则是作为一种陵墓性质的宗教建筑,便于少数人举行礼拜仪式。

三、巴西利卡与集中式的结合在基督教被正式定为国教后,巴西利卡和集中向心式得到同时发展。

二者作为基督教堂1布鲁诺·塞维. 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P552参见褚瑞基. 建筑历程.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P161.的型制,特点都非常突出。

巴西利卡空间开敞,容量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信徒,这也是基督教堂最初需要宣传教义时首先看中的优点,其次,这种长向的空间结构更容易设置固定的圣坛,以供信徒礼拜。

集中式其向心的型制则更加容易表现垂直高耸象征天国的空间。

那么二者能否结合起来,利用共同的优势呢?到了公元5世纪及6世纪时,基督教建筑出现了二种型制的结合。

巴西利卡的末端与集中式的圆形大厅结合在一起。

最能代表这种类型的就是位于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S.Sophia,532~537年)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7)它的中心结构就象是一个集中形的向外扩展,中央部分是一个巨大的穹顶,而中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圆穹顶的突出结构体,似乎要冲破中央穹顶对它的束缚,它的半径与中央穹顶相同,形成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特殊的空间与非凡的结构体系。

强烈的轴线空间与中央放射的结构形式并存,而表示“上帝之城”的中央穹顶在早期的仪式中,是禁止信徒进入其中的,世俗的路径就与代表圣灵的中心并置,幽暗的柱廊与光线充足的中心穹顶空间相对比,营造出神秘的宗教场所气氛。

而在空间上,大教堂不强调平面长向主轴,水平延伸的空间观转为垂直空间向度。

“中心”空间在此得以体现。

这种集中式空间与巴西利卡空间的结合,结合朝拜仪式的需要,在集中式空间中同样出现了一条存在于巴西利卡中的引导教徒膜拜的路线,从而打破了单一的集中构图,加剧了早期基督教堂长向的趋势,使空间具有一种紧迫的效果。

这种“路线”的出现,使得集中式的平面不再单一,而是噪动地向外扩展,在中心与路径之间形成强烈的张力。

四、拉丁十字的出现西方建筑平面上的主要改变,首先是来自圣坛处,自公元7世纪后,原有转借自罗马集会所式平面的半圆形后殿,有被扩大、拉长的现象。

据考证,可能是与当时的基督教教士们(尤其是法国)每天都要做礼拜的习惯。

因为礼拜的地点不一定要在巨大的中堂中而是在较小的礼拜堂进行,所以被扩散在圣坛四周的分隔区域,也导致了东侧后殿的拉长。

3这种短轴侧出的轴线,被称为是耳堂(transept),以及教堂长轴成垂直交叉状的平面,在后代的发展中几乎成了罗马风式和哥特教堂的标准式平面。

这种类似十字架平面的教堂在8世纪后已经慢慢地定形,除了其功能使用以及视觉效果之外,它的意义也可能是来自于模仿“拉丁十字平面”图。

拉丁十字是耶稣受难时被订上的那种木桩形状,于是拉丁十字形常常被隐喻为耶稣基督的身体。

(图8)这种拉丁十字的出现概括了“中心”和“路径”这两种空间概念,路径就是拉丁十字的的长轴,也是基督教徒从世俗之门逐渐接近天国,自我内省的超越之路。

这条路径概念也结合了基督教徒的“自我救赎”的概念。

“中心”就是拉丁十字的交叉点,在这一点上的中心不仅是平面上的,同时也是空间概念上,空间上耸立的采光塔是教堂的最高点,神圣的光从这洒落,象征天国,而路径这一空间序列更加加强了这一“中心”。

3Bill Risebero. The 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5. P57五、“中心”与“路径”在所有著名的早期基督教建筑中,除了就圣彼得教堂之外,几乎所有的教堂圣坛都位于东侧,这是因为基督教圣地是在东方,因此东方成为礼拜时所应面对的方向,早期的基督教建筑的特征是由超越功能差异和当地环境的某种基本属性来决定的。

在任何一个早期基督教堂中,我们都会找到同样的非物质化和内向性的期望。

这种明确的内向性(interiority)是所有的早期教堂所共有的。

早期教堂被看作是室内的世界,代表永恒的上帝之城(Civitas Dei)的场所。

“早期基督时代的人们不拥有从自然、人类或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安全感。

他们只有拒绝这些现象,才能够接受那些使它的存在变得有意义的恩典。

因此,基督教的存在空间并不是从人类有形的环境中生长出来,而是象征着一种就赎的承诺和过程,这被具体化成为一个中心,或者一条路径。

通过将这样的中心和路径建造成教堂,新的存在意义就变得明确可见了。

”4通向天国的道路是漫长的,而用建筑的语言,它被一条纵向的轴线所具体化了,作为一条救赎之路通向祭坛;而“中心”则是采用高耸空间,利用彩色马赛克以及装饰壁画营造出一种内在的场所,只有提升自身的内心,人类才能找到真正的存在意义,后来的基督教堂的发展虽然经历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秩序空间,巴洛克时期追求空间解放的反叛,但是“中心”与“路径”的模式却深深烙进了基督教堂的空间形式中。

六、当代基督教堂的演绎安藤忠雄设计的六甲山教堂(图9),也即著名的“风的教堂”,位于神户地区的六甲山顶。

安藤在设计这个教堂之初,为了尽可能保存原有自然环境,设计了一个具有180°的教堂入口。

该教堂包括一个教堂,一座钟塔,一组连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

通常,教堂主厅与教堂建筑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案例中,教堂是一个混凝土实体,而连廊则是一个玻璃筒,二者的分散更加强调了“中心”和“路径”的概念,而“路径”的概念尤为突出。

连廊长达40米,是由一系列2.7平方米的混凝土构架组成。

连廊顶棚由玻璃天窗和“H”形联系梁构成1/6圆拱状屋顶,连廊均开敞,微风习来,连廊便成为“风的通道”。

安藤在很好地将“路径”这一概念纯粹地提取出来,并消除了历史上的先例中的昏暗压抑的做法,反而利用单纯的几何形,将自然与人结合起来,试想走在这种通向圣坛的通道中,柔和的光线以及习习的微风如何不让人省思忏悔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