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样记载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样记载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方式,这被称作‘春秋笔法’”。
这表明A、文字史料带有主观因素B、史家热衷于战争杀伐的记录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D、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3、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4、《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5、《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认为“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作者意在说明A、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进化思想B、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民主的障碍C、否定孔子的绝对权威,提倡个性的发展D、中国启蒙思想滋生,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8、在某古代思想家纪念馆的大殿内挂着一副楹联,全联是:“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高三阶段测试用卷,依据最新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试卷本着“基础为主,能力立意”的特点进行布题,知识点分布均衡,试题呈现形式多样,除了传统以史料引领的情境创设之外,图片、表格以及图形等样式尽显试卷的灵活多变性,注重对史学研究功能的考查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如选择题第题(对历史纪年法的考查)、第5、8、42题注重对史料甄别能力的考查;从高考备考角度不失为一份较高的阶段测试用卷。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60分)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清朝统治【答案解析】C 解析:秦朝建立是公元前221年,属于3世纪晚期,故A项正确;抗战全面开始是1937年,民国26年,故B正确;1898年是戊戌年,当年进行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康熙五十年是年号,康熙63岁,故C项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年方法的理解。
2、《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 信息中的“天”是主宰嫡庶身份的关键,故本题选择D;AC与题意不符;B不符合宗法制内涵。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内涵的理解。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里强调的是( )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2.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
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3.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4.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5.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
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 )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6.恩格斯说:“所有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
”以下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A.“贫富之道,莫之夺予”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7.探究世界,追求美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永恒主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三(16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3.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4.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5.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6.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16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3.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战国士人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4.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设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最终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
材料主要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东汉初年最终废除分封制5.战国时期,最有才华的士与最富强的诸侯强强联合,最终建立统一的帝国。
在此过程中,士与君的关系也在发生隐约而又根本的变化。
这一变化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B.汉武帝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C.唐朝确立科举制 D.宋明理学的出现6.《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2.“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
”李约瑟强调的是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4.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5.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
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
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6.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
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10月月考测试试卷10
巨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月考检测题历史高三历史组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先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一重大举措就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笼络皇亲国戚B.增加财政税收C.削弱王国势力D.促进民族交流3、以下有关唐朝三省职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门下省起草诏令,尚书省封驳审议,中书省负责执行B.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封驳审议,门下省负责执行C.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D.尚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中书省负责执行4、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请问它们属于哪个机关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5、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明朝时期6、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他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A.城邦中所有居民 B.成年男性公民C.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所有公民D.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公民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规定了解决债务问题的具体措施B.保护了雅典公民的利益C.蕴含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思想D.重视公民良好道德建设8、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中世纪英王的内阁演化而来B.首相必须从下院的多数党中选出C.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9、依法治国,分权与制衡以保证权力不被滥用是民主政治的突出特征。
下列各项最先体现三权分立思想的法律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下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④2.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4.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5.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A.顽固派和洋务派B.洋务派和维新派C.维新派和革命派D.同盟会和共产党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7.“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8.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辽宁版)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辽宁版】一.单项选择题(共计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该材料说明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 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3.宋仁宗庆历四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钦宗靖康元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
这样做是为了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5.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辽宁省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包头期中) 秦朝时期,”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标志是()A . 嬴政攻灭东方六国B . 秦军平定岭南地区C . 蒙恬率军击败匈奴D . 秦朝开辟五尺道2. (2分) (2017高三上·中原模拟) 陆游在摄四川自贡荣州州事时,曾用“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来描述当地居民的生活。
该诗句反映出当地()A . 居民市场意识较强B . 经济封闭性被打破C . 农业主体地位动摇D . 区域性贸易的发展3. (2分)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 .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 . 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 . 明代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4. (2分) (2018高二上·兰州期末)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
”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
”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A . 理性主义B . 个人主义C . 怀疑主义D . 人文主义5. (2分) (2016高一上·宜春期中)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 .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 . 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C . 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D .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6. (2分)英国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的内容是()A . 年满18岁的英国男女公民都有下院选举权B . 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 .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D .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进入议会的权利7. (2分) (2017高一上·蔡甸月考)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是()A . 内阁B . 宰相C . 皇帝D . 议会8. (2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期中)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辽宁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 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B . 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C . 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D . 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2. (2分)《荀子》中说:“齐国‘并国三十五’,晋国‘献公并国十七’,楚国‘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秦国‘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 诸侯之间战争频繁B . 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 . 国家统一已成定局D . 西周统治范围扩展3. (2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一历史场景最可能发生在()A . 西汉中期B . 新朝时期C . 东汉后期D . 三国时期4. (2分)“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 .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削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 .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5.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 . 君主专制的削弱B . 宗法制的消亡C . 中央集权的加强D . 分封制的巩固6. (2分)“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辽宁沈阳二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岳麓版
辽宁沈阳二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岳麓版【会员独享】高三(11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45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道小题,45分)1.《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
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C.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
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
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5.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制度动摇 B.分封制的动摇C.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6.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7.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民为本,而“民本”的思想自古有之。
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没有启迪作用的是A.“政在得民” B.“民贵君轻”C.“存百姓”的思想 D.“为政之要,惟在得人”8.就证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判断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西周时期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殷商降族④古代帝王的后代⑤姻亲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⑤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实行郡县制B.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C. 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D. 实行分封制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B.各级贵族均享受世卿世禄制度C.长子都称为大宗D.大宗和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5、《荀子》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西周初年民族间隔阂严重②利用血缘纽带与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周的封国中,王族做诸侯的较多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军功爵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8、阴历一月古时叫“政月”,后由于秦始皇名“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而且“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又如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这些都说明:A.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B. 皇帝权力受到侵犯C. 避讳现象开始出现D. 百姓对秦始皇尊重9、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④⑤D ③④⑤10、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是商代前期都城迁徙示意图,据该图可知商代前期A.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B.统治重心在黄河下游地区C.政治统治较为稳定D.政治中心城市开始形成2.有文献记载,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部队一直在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财税来源。
只有通过沿途劫掠富豪,才能维持军队经费。
下列对该部队遗留财富的考古发现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A.该有“大西”年号的银锭B.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C.大量金耳环等首饰D.记录分封将土的金封册3.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
这表明罗马法A.理论与实践严重地脱节B.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C.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D.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4.英国在1867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
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
这显示出德国A.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B.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C.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D.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5.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吴禄贞率北洋新军第六镇(师)镇压山西革命,他却暗中与山西革命党人联络,随后并共同反清,最终于1911年11月被旧势力暗害。
此事说明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危机C.革命果实落入北洋之手D.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激烈6.1917年底,苏俄向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呼吁:“上述各国工人定会了解他们现在所担负的使人类摆脱战祸及其恶果的任务,定会以多方面无比坚决果敢的行动,帮助人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
”苏俄此举的目的是A.推动主要参战国工人的反战运动B.显示苏俄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C.希望各国举行不割地不赔款谈判D.鼓舞欧洲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7.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3.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4.“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5.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
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6.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衰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盛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衰盛衰盛A.B.C.D.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8.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2.图7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
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A.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崇尚人的价值B.宗教意识淡薄C.反对神灵崇拜D.注重物质生活5.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B.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D.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以前,议会的选举延续了中世纪的旧选举制度,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会,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
材料反映当时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B.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C.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7.下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三(16届)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三历史组审校人:高三历史组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5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3.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4.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5.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6.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
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7. “你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走来,你从陆龟蒙的《耒耜经》里走来,你从历史课本中走来,你从唐代江东农民的手里走来。
两千多年了,你还没有老去,还在以你原始的姿势被两千年后的农民紧握在手里。
”材料所描述的“你”指的是( )A.翻车B.筒车C.曲辕犁D.犁壁8.北宋初年,“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后其权力有膨胀之势,俨然为路级行政长官。
宋廷在各路又置提点刑狱司等三司分转运使之权,宋代路级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形成。
这表明( )A.分权是宋代集权的必然选择B.控制地方财权是宋代集权的核心思想C.宋代形成路、州、郡、县四级地方行政体制D.宋代地方官制的创新围绕中央权力的加强9.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
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B.铁钱数量充足C.民间发行交子D.战乱后经济萧条10.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11.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
这种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12.赵尔巽等《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时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该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
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这说明( )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13.乔万尼•阿瑞吉说:“……以中国南方广东的行商和北方山西的晋商为例,就会发现这两部分商人几乎主宰了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商业活动,不但晋商在蒙古、俄罗斯、欧洲和日本有很大的国际投资,而且广东行商还曾经投资于美国的铁路建设。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我国商界已具备了资本输出能力C.晋商操纵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我国商界参与国际性的商业贸易活动活跃14.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两种思想( )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15.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中国文人画B.汉代帛画C.原始岩画D.民间绘画16.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玄秘塔》碑②泥活字板③《四书集注》④《全宋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7.《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20.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1.“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22.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23.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
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4.“自有洋人入中国以来,便给中国带来不安和扰乱,便给中国农民带来困苦和艰难。
他们不认识帝国主义,却认识了洋人。
洋人在他们的认识中便是帝国主义的代表”。
李大钊的这句话实际上说明了( )A.太平天国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B.列强侵略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根本原因C.农民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义和团“灭洋”口号并非笼统排外25.下列图片分别是1868~1884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一)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二),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B.资本主义发展迅猛C.洋务民用企业发展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26.下框材料选自民国22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其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A.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27.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
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D.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28.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
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
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29.“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的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
下列符合这种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潮B.“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潮流D.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30.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