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免疫(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简答题: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1.免疫(immunity) :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的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对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直接杀伤靶抗原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人体内抗体和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激活。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成分,排除抗原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医学)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发生的过程、机制和效应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3.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生理性或病理性效应的过程。
4.抗原(Antigen, Ag):是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6.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半抗原(hapten):是指仅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物质,又称为不完全抗原。
8.载体(carrier):是指能够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与半抗原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是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 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0.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1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指需要在Th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一类抗原,多为蛋白质类的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多为非蛋白质类物质,可分为TI-1Ag和TI-2Ag两大类。
13.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是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免疫学
王志鹏篇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所发生的一种在本质上属于生理性的反应。
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在正常情况下其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
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①免疫防御: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②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③免疫耐受:指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④免疫调节: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起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机体整体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的调节。
3)免疫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成就①经典免疫学时期:公元16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种痘预防天花的记载;18世纪后叶,英国人Jenner通过接种牛痘预防天花;②科学免疫学时期:德国人Koch提出了病原菌致病的概念;法国人Pasteur发明了细菌培养、消毒方法和疫苗制备技术;19世纪后叶,俄国人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课吞噬微生物,开创了固有免疫;1890年德国人Behring和日本人Kitasato制备出抗毒素,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方法;20世纪初,Landsteiner在研究抗红细胞抗体时发现ABO血型系统;20世纪30年代,Tiselius和Kabat通过电泳证明,抗体是γ-球蛋白;20世纪40年代Chase通过结核菌免疫能力的转移,证实细胞免疫的存在;1959年,Porter 和Edelman对抗体结构进行研究证明;1961年Miller及Good等发现切除胸腺的新生期小鼠或先天性胸腺缺陷新生儿,出现严重细胞免疫缺陷;1962年及1964年Warner和Szenberg 证明T、B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967年Claman和Mitchell等证明了T细胞及B细胞的协同作用,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4)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为何强调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为何要禁止研制生物武器?
•为何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
•为何大学生物工程十分热门而中学选修生物专业 • 学生却极少? 一个国家不重视生物会造成什么后果?
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为何要打一场“非典”歼灭战?
第26页
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肿瘤形成
第17页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区分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征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 都能够发生免疫反 应
非专一性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 反应
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逐步形成
作用
弱
强
非特异性免疫和恃异性免疫共同组成人体总防御功效,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免疫不可分开, 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相辅相成。
第18页
计划免疫
依据一些传染病发生规律, 将相关疫苗, 按照科学免疫程序, 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 来提升人体对这些传染病抵抗力, 能够到达 控制和毁灭传染病目标。
比如:刚出生婴儿, 经过接种卡介苗, 能够预
防结核病;
出生三个月婴儿, 经过接种百白破疫苗, 能够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C、上皮细胞
免疫的概念及类型
(D)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第23页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作用是( B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以下关于抗体叙述,不正确是( )C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个特殊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全部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
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名词解释免疫
名词解释免疫
免疫是指能够抵抗外来物种和病原体侵入机体内,使机体免于受到病
原体侵害而形成的一种防御性功能。
是活体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是一
个相当复杂的生物学系统,它能够检测到和有效地抵御有害的外界病原体,并把它们从体内清除出去。
免疫可以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一种自主的、不间断的、多样的、可持续的防御过程,旨在针对潜在的有害抗原以建立抗性。
自然免疫是活体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原始形式,是宿主免疫系统的主要
组成部分。
人工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疫苗,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抵御
某一特定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为了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
产生,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以达到免疫的目的。
实际上,免疫是活体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性,由一系列的生物过程
组成,它的目的是防止自身受到外界有害抗原以及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
侵害,使机体抵御感染病毒、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能力得到增强,既可以
预防疾病,又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免疫基础知识简介
⑵外周免疫器官
• 包括脾脏、淋巴结等。是成熟免疫细胞在外周的分布场所。 •脾
• 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为动物体最大的 外周免疫器官。具有4种功能:
– ①T细胞和B细胞的定居场所; –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 ③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 ④过滤作用。
• 淋巴结 • 动物全身有500~600个淋巴结,是结构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
(三)天然免疫屏障
• 属第一道防线及第二道防线的一部分。 • 物理屏障 • 叶子的腊状角质层、昆虫的外骨骼、蛋的壳膜与皮肤等都属
于物理屏障,这是第一层抵御。然而,动物体不可能与外界 百分百隔离,所以需要其它方式来保护像肺、肠子及泌尿生 殖道等动物体的“漏洞”。以肺为例,咳嗽与打喷嚏就能将 致病源与刺激物排出呼吸道。眼泪与尿液可以将致病源冲洗 出去,而由呼吸道与泌尿生殖道所分泌的粘液则能将微生物 给粘附起来。 • 化学屏障 • 同样也能防止感染。皮肤与呼吸道能分必抗生素胜肽,如βdefensins。唾液、眼泪与乳汁中的酵素(如溶解酶与A型磷 脂质酶)具有抗菌的效果。母猪靠著微酸性的阴道分必物提 供化学屏障,公猪精液则靠防御素与锌离子来杀死致病菌。 致病源随食物下肚后,胃中的胃酸与蛋白酶能提供强力的保 护作用。
• 第三道防线
• 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 成,其中,淋巴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最 后往往也须要体液免疫来善后),第三道防线是动物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 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 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T细胞和B细胞 在中枢免疫器官中成熟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 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组织或器官,它们分别定 居在固定的部位,成为机体的常驻警卫部队。若 遇到病原体等抗原物质入侵,就能发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反应,产生免疫物质与之对抗。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Ag(抗原,antigen):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宿主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物质,也称为不完全抗原。
4、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又称表位。
5、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互称为共同抗原。
6、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7、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超抗原。
8、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g):将具有抗体活性的或化学结构与抗贴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补体:是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但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12、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3、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
14、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一但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基编码分子在抗原提呈和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5、免疫应答(Iv):是指抗原物质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后发生一系列反应从排除该抗原应答的过程。
16、佐剂:是指能够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应用是可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射于机体。
17、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
18、效价:将标本进行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已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为效价或滴度。
免疫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抗原(antigen) 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可与应答产生的抗体和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PG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AD)又称表位(epitope), 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是抗原与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抗原为超抗原。
免疫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简称佐剂。
常用弗氏佐剂。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映。
带现象:抗原抗体浓度比例不当而不出现可见反应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称前带,抗原过量称后带。
单克隆抗体:设法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细胞克隆产生出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定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佐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包括化合物和生物制剂等。
效价:抗血清或抗体仍能产生可观察到的标准免疫反应时的稀释度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出现沉淀现象。
免疫放射分析(IRMA)用标记的过量抗体与待测抗原非竞争性结合,采用固相免疫吸附载体分离结合与游离标记抗体。
放射免疫分析(RIA):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与反应系统中的待测抗原竞争结合限量抗体,来测定待测样品中的抗原量。
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检测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直观性。
酶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包被:是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新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通过酶催化和分解底物而发光。
BAS:即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是一种生物素和亲和素具有的多级放大结合特性为基础的实验技术,它既能偶联抗原抗体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又可被荧光素、酶和放射性核素等材料标记。
免疫名词解释
1.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执行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
免疫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其中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3.抗原(Antigen,Ag):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5.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6.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由于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7.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antigen):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
如:ABO血型抗原.8.自身抗原(autoantigens):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9.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T或B细胞克隆(5-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10.免疫佐剂(adjuvant):指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以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学科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坏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称之为~。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之为~。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或黏膜免疫系统(MIS):粘膜是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主要门户。
黏膜免疫系统是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是人体的重要防御屏障。
主要包括:肠、鼻、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功能是参与黏膜局部的免疫应答。
抗原(antigen ,Ag):能与T细胞的TCR/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单独使用无免疫原性而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的结合反应。
※胸腺依赖性抗原TD- Ag(thymus dependent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
其化学成分大多为蛋白质。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 Ag(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的辅助。
免疫的名词解释
免疫的名词解释免疫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免疫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免疫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免疫的意思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同时,可以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
免疫涉及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非特异性成分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个病原体的免疫。
1、种免疫:个体与生俱有,一般为非特异性免疫,如吞噬细胞的作用。
2、获得性免疫1)、自动获得性免疫:一般免疫时间长。
可待终身,如麻疹、天花、痄腮。
自然获得:有被天花病毒感染发病史的人,一般不会再次感染。
人工获得:如种牛痘免疫天花。
2)、被动获得性免疫:免疫时间短,人工获得时,已较少采用。
自然获得:如婴儿在母体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人工获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获得免疫,如治疗蛇毒时注射的血清蛋白。
免疫造句欣赏1 失恋的人很多会立刻对恋爱免疫,接着变伤心为上进心,昂头挺胸,自视甚高,永远想着“我这么出色的人,不要我是你最大的损失”很有利于提升自信。
2 只要心态调整好,人体免疫就提高。
3 冬不以极温,夏不以极凉,空调进屋堂,自身免疫就跳档。
4 水果的养生之道:吃香蕉保持快乐心情;吃葡萄增强免疫抗衰老;吃梨帮助器官排毒;吃火龙果缓解重金属中毒;吃柚子维护血管健康;吃苹果预防癌症。
5 这笔奖助金用来聘请当地人挨家挨户进行免疫工作。
6 锻炼身体不但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而且能使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以及它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7 我认为失恋就像出麻疹,如果你不失上几次,就不会有免疫力。
8 我们的免疫系统,根据科学家得出的最新结论,是一个奇妙的并行的,各自为政的感知机器,能够识别和记忆数以百万计的分子。
免疫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 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2.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提呈抗原的能力: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迁移能力
、名词解释
1.BCR复合物:即由负责与相应Ag特异结合的膜免疫球蛋白(mlg)与负责向胞
内传导抗原活化信号的Iga/Igp组成的B细胞表面复合物。
6.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此现象称为初次应答。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1.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实用版)
目录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3.免疫的类型
4.免疫的应用
正文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生物体对异体蛋白的排斥作用,是人体的一项防御功能,用
来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使人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得以维持。
免疫
力是身体的一种内分泌系统,身体借助这类作用鉴别"自身"和"非己"成份,进而毁坏和抵触进到身体的抗原体物质,或身体自身所造成的损害体细胞
和肿瘤体细胞等,以保持身体的身心健康。
免疫的功能:
免疫具有以下功能:抵御或避免微生物菌种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他所不期待的微生物入侵的情况;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指清除和杀
灭自身突变的细胞的能力;抗感染和抗肿瘤的过程。
免疫的类型: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对多
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由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异物的防御能力,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异己物质,并排除异种抗原的全过程。
免疫的应用:
免疫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免疫接种、免疫治疗、免疫检测等。
免疫接种是用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防止病原体的感染。
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治疗疾病,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抗原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 右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 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医生通过检查扁桃体能够初步判断患者的患 病情况。扁桃体肿大意味着扁桃体有炎症,患者 可能被病菌感染了。
(三)免疫活性物质 “武器”
1. 概念: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___疫__细__胞__或_其__他__细__胞__产生的,并_发__挥__免___疫__作__用__的物质;
2. 实质: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是胞吞胞吐
3. 常见类型: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注意: 抗体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军事基地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士兵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胞等
T淋巴细胞
护卫队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成熟)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 B淋巴细胞 武器 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在骨髓中成熟)
问题:免疫细胞有哪些呢?
(二)、免疫细胞
(1)概念:执行 免疫 功能的细胞。 (2)来源:来自_骨__髓__的__造__血__干__细__胞_。 (3)种类:各种 白细胞 。如: 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 树突状 细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两者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①作用独特 ②相互配合,共同发挥 免疫效应
3.记忆细胞与二次应答反应 (1)记忆细胞 ①来源:抗原刺激B细胞(或T细胞)时 由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
②特点: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③功能:相同抗原入侵后,增殖分化
形成大量新的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
反应
结果
消灭抗原
反应
2.自身免疫病反应机理:是机体对自 身细胞的抗原识别范围扩大的结果, 由于抗原决定簇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 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 正常细胞。
3.免疫缺陷病(以艾滋病为例) (1)病原体: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 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 、尿液和乳汁中。
细胞免疫 菌:主要是___________发挥作用。
(3)病毒:先由体液免疫阻止播散,再 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消灭。 总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二者既各 自独立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思考感悟 没有T细胞还能进行特异性免疫吗? 【提示】 没有T细胞机体丧失所有
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基本丧失。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 同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A.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菌感染
C.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机体的抵抗
力
D.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得此病
解析:选A。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
的,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
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 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 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二、特异性免疫 1.特点: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只能
特定 对_______的病原体或异物起到防御的
作用。
2.物质基础 (1)免疫器官:骨髓、______、脾、淋 胸腺 巴结等。 淋巴细胞 (2) 免 疫 细 胞 : _____________ 和 吞 噬 细胞等。
淋巴因子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和__________ 等。
与免疫相关的实验探究设计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切除小鼠的胸腺,验证体液免疫与细胞 免疫的关系(结论:细胞免疫全丧失,
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1)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 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2)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 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毛细血管 ③上述物质导致___________扩张,血
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 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自身成分 (1)概念:免疫系统对____________发 生免疫反应而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2)实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中 过敏反应中的抗 的抗体 体 吸附在皮肤、消 血清、组织 化道或呼吸道黏 液、外分泌 膜、某些血细胞 液 表面
分布 不 同 点
机体第一次 机体第二次接触 反应时 接触抗原就 过敏原时才发生 机 发生免疫反 免疫反应 应
比较项目 不 同 点
体液免疫中的 过敏反应 抗体 中的抗体 引起过敏
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 白鼠3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 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 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以及其 他必要的工具。
不足 (1)概念:机体免疫功能_______或缺乏 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 (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诱发因素:疾病或其他因素。 ②实例:艾滋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 2.免疫治疗:输入抗体、胸腺素、淋 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整病人的免
疫功能。
(5)特点 特异性 ①__________:一定的抗体通常只能与 某一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发生特异性 免疫反应。 ②记忆性: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然存 在于人体中,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 体后,就会被同样的抗体加以清除。
6.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7.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抗毒素 (1)细菌外毒素:主要是__________发 挥作用。 (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
特异性免疫反应
1.免疫过程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主要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 被抗原侵入的 境中的抗 宿主细胞(即靶 细胞) 原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效应B细胞产 生抗体与相 应的抗原特 异性结合, 使其失活, 形成沉淀或 细胞集团, 再被吞噬细 胞吞噬消化
和记忆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二次免疫 发生 时期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
参与免 疫反应 的细胞 特点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大量的 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
比初次反应快,反应强,产生的 抗体量多
发生 时期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
二次免 疫抗体 产生量 曲线图
名师点拨 ①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 用,也可在体液免疫中起识别、呈递 抗原的作用,但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 中起作用。 ②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 使之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名师点拨 ①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机体一般先由非特异性免疫处理致 病性较弱的抗原,再由特异性免疫处 理部分致病性较强的抗原。
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来源 吞噬 细胞 功能
造血干细 处理、呈递抗原,吞 胞 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造血干细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 B细胞 胞(骨髓中 应细胞、记忆细胞 发育)
细胞免疫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激活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酶,使靶细胞的通 透性改变,渗透压 发生变化,最终导 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 巴因子,增强有关 细胞的免疫效应
作用方式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相同点
都包括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进行抗原处理、呈 递、识别 反应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 分化,记忆细胞形成 效应阶段:效应B、T细胞释放 抗体或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名师点拨 ①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过敏原,不 能说成是抗原。 ②部分过敏原是抗原,抗原不一定是 过敏原。
即时应用 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 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 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 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 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 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 细胞裂解
即时应用 2.(2011· 新课标全国理综)为了研究小 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 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
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
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
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 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 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 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 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
免
疫
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一、非特异性免疫 1.特点 (1)人人生来就有的。 多种病原体 (2)对________________都有一定的防御
作用。
2.物质基础 皮肤 (1)第一道防线:包括人体的_____、 黏膜等。 体液 (2)第二道防线:包括_______中的杀 吞噬细胞 菌物质和___________。
过敏反应。
(3)作用结果不同:体液免疫是机体进 行的一种正常防御功能,通过免疫反 应可将抗原消灭;过敏反应是一种免 疫功能过高症,通过免疫反应一般不 能消灭过敏原。
(4)过敏反应中抗体与体液免疫中抗体 的异同 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中的 比较项目 中的抗体 抗体 相 来源 同 点 成分 效应B细胞
球蛋白
组织细胞 ②一般不会破坏____________,也不
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发病机理 ①过敏原初次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 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②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抗体结 组织胺 合,使相应的细胞释放__________等 物质。
3.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 HLA 者与受者的______是否一致或相近。
高频考点深度剖析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免疫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种类 非特异性免 项目 疫 来 源
对 象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出生后在与病原体 遗传而来, 斗争过程中形成的 人人都有的 后天性免疫,并非 先天性免疫 人人都有 对多数病原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 体起作用 体(或异物)起作用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 别
有特异性、 特 无特异性、作用弱、 作用强、时 点 时间短 间长 第一道防线(皮肤、 第三道防线( 基 黏膜),第二道防线( 发挥作用的 础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主要是淋巴 吞噬细胞) 细胞)
种类 非特异性免 项目 疫
特异性免疫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 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 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 的防御功能
3.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4.抗原 大分子 (1)性质:异物性、________性、特异性。 (2)抗原决定簇 ①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也有隐藏在抗
原内部的。
特异性 ②决定着抗原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