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学习探索】.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
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资料下载】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
噩耗传来,黯天无色。
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文艺复兴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文艺复兴运动》导学案一、导入1.1 导入问题:你知道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吗?它对欧洲的文化发展有何影响?1.2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或音乐,引发学生对文艺复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进修热情。
二、观点诠释2.1 文艺复兴运动的定义:文艺复兴是指在15世纪至16世纪时,欧洲发生的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运动,主张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自由、对等和民主。
2.2 人文主义的观点:人文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提倡追求知识、美和真理,反对教条主义和迷信,倡导个人独立思考和创造。
三、主要内容3.1 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得到了富商和贵族的支持,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3.2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运动注重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知识和美,推崇自由和民主,反对教条主义和迷信。
3.3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增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艺术、文学、科学和哲学的进步,为摩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拓展延伸4.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探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有何异同的地方,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4.2 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迪:思考文艺复兴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迪,探讨如何借鉴文艺复兴的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五、总结反思5.1 总结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化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和认识。
5.2 反思文艺复兴运动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扬文艺复兴的精神,增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六、课外拓展6.1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6.2 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掌握其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同时也能够思考文艺复兴对当代社会的启迪,为自身的进修和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
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第一单元拓荒新天地第一课拓荒新天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业文明的历史过程,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课早期文明与帝国的兴衰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以及帝国的兴衰史,包括汉唐帝国、罗马帝国、希腊帝国和埃及文明等内容。
第三课中华文明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包括夏商周的建立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等内容。
第四课万邦来朝与丝绸之路本课主要介绍了汉代的万邦来朝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第二单元礼乐中华第一课古代礼仪之邦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第二课在家之道与国家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在家和国家文化的发展,包括《论语》的思想、尚书的历史内容等。
第三课对外交往与文学艺术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包括诗词歌赋等文学体裁的介绍。
第四课钟鼓楼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钟鼓楼,包括其历史渊源、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等。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第一课家族与王室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家族和王室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二课民间百态与大众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民间百态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包括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和传统民俗等内容。
第三课太极和气功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和气功,包括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功效和实践等。
第四课中华传统艺术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以上是新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历史全册导学案讲义的内容总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一、大秦王朝1. 大秦帝国的建立大秦帝国是中国古代称呼西方的一个国家,主要存在于秦汉以来,主要是引起汉唐时期中国统一政权针对西域地区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一族和国家。
2. 大秦帝国的疆域大秦帝国的疆域辽阔,包括汉唐帝国时期西域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以及东欧、巴尔干、南欧等多个国家的土地,与汉唐的政治、经济有所紐带。
3. 大秦帝国的文化特点大秦帝国处于汉唐帝国东部的西域地区,文化受到了东方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发展了以哲学、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体系。
4. 大秦帝国的经济大秦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社会分工发展比较明显。
同时,大秦帝国还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国家,也受到了农业和商业之间矛盾的困扰。
5. 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大秦帝国的社会制度以人为本,但也有严格的阶级划分。
皇室、贵族、官僚、士兵、奴隶等阶级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6. 大秦帝国的历史影响大秦帝国的历史影响较大,对世界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值得后人借鉴和研究。
二、汉武大帝1. 汉武大帝的生平汉武大帝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皇帝,其生平事迹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位期间,汉武大帝实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汉武大帝的改革措施汉武大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分封制度、推行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官制、加强军事力量等,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等埋下了伏笔。
3. 汉武大帝的文化影响汉武大帝推动了汉字文字之规范化,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开创了古代教育的新局面。
同时,他也推动了自对于联系西欧国家进行文化交流。
4. 汉武大帝的外交政策汉武大帝的外交政策以铁与血为主,对邻国实行民族融合的策略,实施文化渗透,大力推动文化交流,为中西交流壮大了基础。
5. 汉武大帝的历史评价汉武大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一位帝王,他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历史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在治国理政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争议。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九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册历史教材共分为12个单元,内容涵盖了从“大变革时期”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其中,第一单元“大变革时期”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不断出现的改革启蒙思潮。
第二单元“民族复兴与国家富强”深入讲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民族英雄的事迹和中国的国家建设。
第三单元“中国近代革命的探索”则介绍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两项重大事件,并分析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第四单元“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强调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所代表的新时代思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和发展历程。
第五单元“困难时期的奋斗”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民族抗争史,并对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起到的作用、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再次面临的困难做了详细分析。
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创建”讲述了新中国的创建过程和新政权的建立,重点介绍了新中国对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第七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则着重阐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刻影响。
第八单元“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和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改变。
第九单元“行走在世界舞台中”则是介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以及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历程。
第十单元“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分别介绍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意义、保护工作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十一单元“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理解”则加深挖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第十二单元“新时代的历史进程”是对新时代的中国历史和宪法内容的深刻阐述。
总体来看,本册历史教材将历史的发展脉络与社会变革的趋势紧密结合,通过多样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观察、思考、理解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事件和历史人物,形成开阔的历史视野。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目录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2-23课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自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的规律,阐明的发展过程,向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1)三大人种:、、(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三、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
学案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
-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
- 第二章农业文明的兴起
- 第三章文字的发明与传播
第二单元古代国家的兴起
- 第一章战国七雄
- 第二章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
- 第三章罗马帝国的兴亡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 第二章文化名人与文学艺术
- 第三章中国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科技与文化
- 第一章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第二章南亚古代印度文化的探究
- 第三章古代埃及文化的发展与衰落
第五单元中世纪的世界
- 第一章天下三分,唐宋元的兴衰
-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阶级与文化
- 第三章国家与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第六单元现代时期的世界
- 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
- 第二章世界两次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三章法国大革命与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本导学案主要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下册时,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历史事件探究,感悟历史,思考现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
《夏商周的更替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夏商周的更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3. 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夏朝的建立1. 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地点;2. 夏朝的开国君主及其政治制度;3. 夏朝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二、商朝的兴起1. 商朝的兴起时间和原因;2.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 商朝的文化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周朝的建立1. 周朝的建立时间和原因;2.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 周朝的文化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物和遗迹,引起学生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兴趣。
2. 进修: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掌握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原因,并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探讨。
4. 总结:学生总结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内容,包括各朝代的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和钻研文献,深入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细节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夏商周的遗址和博物馆,加深对古代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3. 鼓励学生撰写文章或演讲,分享对夏商周三代的钻研效果和心得体会,提高历史进修的兴趣和深度。
导学评判: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掌握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分析其兴衰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历史进修的兴趣和水平。
初中历史导学课教案
初中历史导学课教案
主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儒家思
想的影响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等内容。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
容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展示知识点(15分钟)
1. 讲解封建制度:介绍封建制度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古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2. 探讨儒家思想的影响:讲解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3. 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介绍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特点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意义。
三、梳理知识要点(10分钟)
1. 回顾封建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内容展开讨论,并总结各小组的看法。
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似之处或不同之处?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小结。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为下节课做好预习。
以上为初中历史导学课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导学案(配套海南省初中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第1课人类的形成内容标准: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学习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学习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及地点。
(2)“完全形成的人”的四个进化阶段。
(3)世界三大人种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4)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5)父系氏族社会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C层)一、人类的出现1.历史渊源: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____ _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2.形成时间:距今约_________ _____。
3.进化因素:在长期的进化和劳动中学会了______ ____。
4.进化阶段(完全形成的人):5.人种差异:(1)形成时间:_____ ____出现的同时。
(2)划分标准:根据人的______ _ __。
(3)主要人种:____________ _______。
(4)形成原因:__________ __ _____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出现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发展过程:(1)母系氏族:①婚姻特征:实行群婚,人们“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妇女地位:从事______ __________,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2)父系氏族:①婚姻特征: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男子地位:从事_________________,开始支配社会。
3.主要特点:___ __公有,_______ ____都以集体为基础。
4、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产生。
【探究合作释疑】(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一、人类的出现1.关于人类的进化因素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直立行走,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历史课 导学案
历史课导学案
历史导学案模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
1. 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景
2. 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3.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三、学习方法
1. 阅读教材,了解基本史实。
2. 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结合实际,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
4. 与同学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四、学习过程
1. 预习阶段:提前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4. 作业与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学习效果评估
1. 课堂表现: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认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 考试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出扎实的历史基础。
人教版初中历史导学案 (7)
九年级上册一课时学案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习目标】 1.了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掌握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掌握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
3.探究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树立国际合作和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阿拉伯数字及马可·波罗的影响;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自主探究】 1.在古代,中国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地,人们习惯上把中国丝绸运往北非、欧洲的陆路上的贸易通道称之为 。
2.“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3.见右图,最初, 人用 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力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算法。
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算法传到欧洲,被称为 。
4.“阿拉伯人是中国和欧洲文化的有力的传播者”,下列文明经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是 ①.阿拉伯的天文学 ②伊斯兰教③阿拉伯医学④印度的佛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3世纪, 来到中国,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
记述他经历见闻的《 》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合作探究】 1.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参观了马可·波罗纪念馆之后,进行了下面的问题探索:(1) 在该馆中,请你写一份不超过50字的关于该主人的简介。
(2) 该人物将在中国的见闻留在哪部著作中?这部著作有何影响? (3) 参观完该纪念馆后,我们在纪念簿上应留下怎样的评语? 2. “中国年”“俄罗斯年”的成功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月”的开幕,近年来,类似的活动在不同地区如期举办。
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世界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具有怎样的意义? (2)在对外交往中,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家交流使者?【当堂达标】1.“丝绸之路”是贯通古代世界哪两个大洲的重要商路A.欧洲和非洲 B。
《抗美援朝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抗美援朝》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抗美援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3. 理解《抗美援朝》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扶植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干涉朝鲜事务,中国决定出兵参战,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2. 《抗美援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1)中国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2)第一次战役:平津战役;(3)第二次战役:乌镇战役;(4)第三次战役:华北战役;(5)第四次战役:辽沈战役;(6)中国志愿军撤退;(7)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3. 《抗美援朝》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声誉;(2)中国志愿军在战争中表现精彩,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3)《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遥影响;(4)《抗美援朝》战争也改变了世界格局,影响了国际干系。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内容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 进修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国志愿军参战的情景,体验战争的紧张和激烈;(3)文献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
4.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后作业:1. 撰写《抗美援朝》战争的读后感,结合教室进修和个人理解,进行文字表达;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更多信息和背景,做好知识储备。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遗迹和留念馆;2.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一、明清时代的经济社会形态变革1.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变革在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同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无业的游民。
社会动荡不安,让人们开始对现行政治体制产生怀疑和不满,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清朝的开发和经济政策清朝在建立初期实行了一系列开发政策,包括招降引诱和屯田开垦等措施,扩大了国土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还实行青黄白红四种标志着地位和身份的划分,使得社会阶层更加明确,但也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逐渐加剧。
3.明清时代的海外贸易和海疆拓展明清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兴起,中国开始与欧洲、东南亚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并吸引了外来商人和传教士的到来。
清朝时期更是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国贸易逐渐减少,加重了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
4.原有制度与新兴力量的矛盾在明清时代,原有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封建社会的残余制度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新兴力量却在不断蓬勃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崩溃。
二、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演变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改革和变革明朝在中后期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洪武革命、中兴革新等,试图改变社会现状和政治体制。
然而,由于官僚集团的腐败和专制控制,这些改革往往无法持续,最终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明朝的灭亡。
2.清朝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清朝在建立初期实行了满洲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设立了宗室世袭制度和重臣辅政等措施,巩固了政府的权力和稳定。
然而,清朝的政治体制也存在着官僚腐败和内外交困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
3.明清时代的闭关政策和对外关系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导致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往来逐渐减少。
这种封闭的政策不仅使得中国的贸易受阻,也使得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逐渐失去优势和地位。
4.政治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和问题明清时代的政治体制变革,既是历史的必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初中历史优质教案导学案
初中历史优质教案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人类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
3. 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 人类社会的初期形成;
2.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
3. 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4.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学难点:
1. 理解人类社会的社会发展规律;
2. 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方法:
1. 演讲讲解;
2. 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
4. 多媒体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讲解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概念。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通过讨论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的传播,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讨论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变革。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和展望。
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古代两河流域》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河流情况,包括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介绍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3.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特点:探讨两河流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成就。
4. 古代两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分析两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贡献。
三、导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影响。
2.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建筑遗迹、文物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两河流域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
2. 进修内容呈现:通过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3. 案例分析:以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等古代文明为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特点。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两河流域的影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魅力,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探寻新航路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探寻新航路》导学案《探访新航路》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探险家们在历史上寻找新航路的重要性和影响;2. 理解新航路的观点及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3. 分析探访新航路的动机和挑战。
导学内容:1. 新航路的定义及重要性;2. 欧洲探险家的探访新航路历程;3. 新航路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导学过程:一、导入请同砚们观看一段海上航行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1. 为什么探险家们要寻找新的航路?2. 探险家在寻找新航路时会面临哪些挑战?二、新航路的定义及重要性1. 请同砚们简要诠释新航路的观点;2. 探险家们为什么要寻找新航路?新航路对世界贸易有何影响?三、欧洲探险家的探访新航路历程1. 请同砚们了解闻名的探险家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费迪南德·麦哲伦等,他们在寻找新航路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贡献?2. 请同砚们分析欧洲探险家在探访新航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四、新航路对世界贸易的影响1. 请同砚们探讨新航路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包括贸易品种、贸易路线的变化等;2. 新航路的开辟如何增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五、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包括新航路的定义、欧洲探险家的历程以及新航路对世界贸易的影响;2. 请同砚们思考:如果你是一名探险家,你会选择去探访哪条新航路?为什么?六、拓展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探险家在历史上寻找新航路的故事;2. 请同砚们就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地理、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展开思考。
七、作业请同砚们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位探险家在历史上寻找新航路的故事,包括其动机、困难和最终的成就。
初中历史导学案
初中历史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旨在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初中生在历史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3)提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形成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4)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深入探究;(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历史,形成自己的见解;(3)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3)尊重历史事实,敬畏历史,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4)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5)关注国家命运,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6)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它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高效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
教学的环节设计要做到教法设计与学法设计并重。
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教学内容的情景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探求新知识上来,同时教师也自然的把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
导入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但应紧扣本课学习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一般的课堂导入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①从复习相关旧知识导入;②从时事政治导入;③运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视频材料等多种手
段,激发情趣、设疑导入。
第二环节——指导阅读,整体感知
此环节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导学案中列出的知识结构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知识结构查阅课本,自主探究基本的历史知识。
教师提出要求,指导自学的方法。
限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或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填写知识结构。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
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
导。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每一课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探究题,题目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探究性。
然后由学生再重点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动脑思考,合作讨论、探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情况。
学生之间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
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询问学生还有哪些不会或不明白的,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分析、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的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
意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的应用。
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图文并重,在每一课都精心选择了很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教师展示每课中的有重大意义的图片,让学生读图识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环节——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
传统教学中小结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
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较好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
第五环节——自我检测,巩固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要求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灵活多样,赋有新意,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了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借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关注未来。
既活学活用了本课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积极
性。
每学习一节历史课,教师都要至少出一道开放题联系现实,关注
未来。
注:导学案的制作要求: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制作,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合作探
究,第三部分为达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