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完整)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意识的重要学科。

以下是高中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词汇: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

2. 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

3. 翻译技巧:学会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准确翻译文言文内容。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1. 文学鉴赏:学习如何鉴赏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主题思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4. 语言风格:识别并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三、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

2. 议论文写作:学会构建论点、论据和论证,形成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3. 说明文写作: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4. 应用文写作:熟悉各类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如书信、通知等。

四、古诗词鉴赏1. 诗歌形式:了解不同诗歌形式,如律诗、绝句、词等。

2. 意象分析: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3. 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 诗人风格: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中外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3. 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六、语言文字运用1. 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 修辞手法: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文化传承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历史典故:学习历史典故,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3. 民族精神: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文学史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古代文学名著赏析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概述2. 现代文学史3. 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4. 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5. 现代文学名著赏析三、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知识点1. 写作的基本要素2. 文章的结构与段落3. 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应用4. 描述、抒情、叙事等写作技巧5. 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四、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与风格2.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3.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表达4. 文言文的词汇与典故解析5. 文言文篇章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汉语知识点1. 现代汉语的特点与演变2. 词汇的选择与搭配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应用4. 句子成分与句法结构5. 现代汉语的语言变异与语用分析六、阅读理解与鉴赏知识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3.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 语篇分析与评价5. 学习与欣赏经典作品的技巧和心得七、诗词鉴赏知识点1.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流派2. 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艺术特点3.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的解读与赏析4. 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技巧5. 现代诗词鉴赏与作品欣赏八、修辞与比喻知识点1. 修辞的定义与分类2. 比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修辞手法与比喻的运用4. 修辞与比喻的实例分析5. 修辞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九、作家与文学流派知识点1. 中国古代作家及其作品2. 中国现代作家及其作品3. 国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4. 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5. 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的评价和影响十、阅读经典名著知识点1.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2. 中国现代经典名著3. 国外经典名著4. 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与主题5. 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与影响总结: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大全,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文言文、现代汉语、阅读理解与鉴赏、诗词鉴赏、修辞与比喻、作家与文学流派以及阅读经典名著等主题。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中学教育阶段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

在高中阶段,语文考试通常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并能够运用灵活。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逐一进行阐述。

一、文学常识1. 中国古代文学史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 世界文学史4. 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5. 文学常识及文学名著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古文基础知识2. 文言文修辞方法3. 古文阅读理解技巧4. 古文鉴赏能力培养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散文鉴赏2. 现代小说鉴赏3. 现代诗歌鉴赏4. 现代戏剧鉴赏5. 作品主题分析和阅读策略四、诗歌与词曲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2. 现代诗歌鉴赏3. 古代词曲鉴赏4. 现代词曲鉴赏5. 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五、修辞与文学语言1. 修辞手法和文学语言特色2.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六、作品阅读与分析1. 作品主题与寓意的分析2. 作品结构与情节的分析3. 人物形象与形象刻画的分析4. 作品语言特点与审美效果的分析七、写作技巧与范文赏析1. 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2. 不同文体写作范例分析3. 作文批改与修改技巧以上是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多进行模拟题训练,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总结,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
1. 古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古文词句的理解和解释
3. 古文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4. 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性
2. 文言文的词汇和短语
3. 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现代文的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
3. 现代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4.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四、诗歌鉴赏
1. 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3. 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五、修辞手法
1.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基本修辞手法
2. 比拟、借代、拟人等高级修辞手法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4. 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创作
六、写作技巧
1.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3. 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表达
4. 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
七、古代文化常识
1. 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2. 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化传统和习俗
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是会考中常见的语文高中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用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例如古代文学的诗、词、曲;现代文学的小说、散文、戏剧等。

需要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 文学史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例如唐宋八大家、清代文学、新文化运动等。

3.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包括出处、作者以及寓意等。

二、诗歌鉴赏1. 诗的体裁和格律:了解古诗、近现代诗等不同的体裁,并了解它们的韵律和格律规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2. 诗意的表达手法:学会分析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1. 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学会读懂古代文言文的翻译和注释,掌握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四、现代文阅读1. 散文和小说的鉴赏:了解散文和小说的不同体裁和特点,包括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如文章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

2. 文学理论和批评: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学派以及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五、修辞和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 修辞手法的效果分析:能够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效果和意义,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

六、古代文化和思想1. 儒家思想和经典: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仁、义、礼等,并熟悉《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2. 佛教和道教:了解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和思想,并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影响。

七、修辞和修辞手法1.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并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2. 修辞手法的效果分析:能够从修辞手法的使用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效果和意义,理解作者意图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四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比喻法D 道理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 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诗歌按题材来划分,可分为8种,分别是: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2、表达方式又五种,分别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描写和描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⒉)运用修辞手法(至少写八种)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至少写八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基本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基本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常考必备基本知识大全高中语文应考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 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 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 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 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 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 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全)

高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全)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

高中语文考试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文学常识大全
一、古代文学
(一)古代文学史
1、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史是指古代中国文学史,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史。

2、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中国文学的不同流派,如儒家文学、道家文学、墨家文学、佛家文学等。

3、古代文学思想:古代文学思想是指古代中国文学的思想内容,如儒家文学的仁义道德、道家文学的自然观念、墨家文学的政治观念和佛家文学的宗教观念等。

(二)古代文学名篇
1、《诗经》:又称《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收录了许多古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楚辞》:又称《楚辞歌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收录了许多古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史记》:又称《史记纪事本末》,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学著作,收录了许多古代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古代文学家
1、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著有《离骚》,是中国古代最
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2、山涛: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著有《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3、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著有《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是高中最后一年的语文学习阶段,知识点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

下面总结了高三语文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诗歌鉴赏:掌握古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古代文学流派:了解古代文学的流派分类,如诗、赋、曲、文等,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名篇:熟读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二、现代文学常识1.现代文学流派:了解现代文学的流派分类,如小说、散文、剧本等,掌握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现代文学名家及作品:熟读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林则徐》等,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其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三、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用字、用词、句法结构等。

2.文言文的古汉语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古汉语词语,如谓词、名词、动词等,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四、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如词类、词语、语法等。

2.现代汉语的词义辨析:掌握现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辨析,熟悉词义的变化和扩展。

五、写作技巧1.写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记叙文的叙事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技巧等。

2.修辞手法:掌握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熟悉其运用场景和效果。

六、阅读理解1.阅读的基本技巧: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速读、略读、精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阅读答题技巧:了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如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等,提高答题准确性和速度。

七、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比较,达到强调某种特点或形象的修辞手法。

2.夸张:通过夸大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程度和规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3.对比: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其差异和特点。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

高三语文所有知识点大全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多种文体。

其中,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唐诗、宋词最为著名。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熟悉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型,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断句、扣题等。

3.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形式。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需要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是指作家通过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手段来达到表达效果的方法,在写作中起到丰富语言、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5. 古代诗词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并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掌握古代诗词的格律、韵律,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形象,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解读古代诗词作品。

6. 修辞与修辞格修辞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通过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装饰,以达到表达目的的手段。

修辞格是修辞的具体形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在阅读和写作中,应该理解修辞和修辞格的作用和运用,并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7.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文学流派、文学奖项、作家及其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拓宽文学视野,提高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掌握文学常识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有利于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8. 阅读理解与写作阅读理解是指根据文章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包括主旨概括、事实细节、推理判断等。

写作是指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来进行作文创作。

高中语文必考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考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考基础知识点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高中语文必考的基础知识点: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能够正确翻译和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现代文阅读:能够分析现代文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写作手法等,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6. 古诗词鉴赏:能够鉴赏古诗词的意境、韵律、格律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7. 文学评论: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包括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分析。

8.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节日习俗、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

9. 语言文字规范: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语病。

10.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结构。

11. 古文今译:能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

12.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些基础知识点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来掌握它们。

同时,高中语文的学习也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
1. 古代诗词知识点:包括古代诗词的类型、体裁、作者及其作品等。

2. 文言文知识点: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常用句式、修辞手法等。

3. 现代文知识点:包括现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常用修辞手法、文体特点等。

4. 阅读理解知识点:包括阅读理解的技巧、题型分析、文章结构特点等。

5. 作文知识点:包括作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常见命题类型、写作技巧等。

6. 修辞手法知识点: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例子。

7. 词语搭配知识点:包括词语的搭配规律、常见搭配错误等。

8. 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包括古代文学名著、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等。

9. 文学常识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常见名著名家等。

10. 历史典故知识点:包括历史典故的来源、内容、意义等。

11. 文化常识知识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化名
人等。

12. 文化差异知识点:包括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冲突与融
合等。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

高中语文考试必备知识点大全!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喻证法 D 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B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全解析》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掌握必备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备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关键。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诗词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掌握古诗词的体裁,如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了解诗词的格律要求,如押韵、对仗、平仄等。

同时,要学会赏析古诗词,从意境、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优美。

2. 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需要积累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此外,要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做到“信、达、雅”。

以《劝学》为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博学”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为学问广博。

“参省”是动词,意为检查反省。

这句话的翻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 古代文学流派了解不同的古代文学流派,如唐诗的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宋词的豪放派、婉约派等。

掌握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点。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意境清新淡雅。

边塞诗派以王昌龄、岑参为代表,作品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爱国情怀。

二、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记叙文的阅读要注意把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

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分析事件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来把握。

例如,《背影》中,通过对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中,可以看出父亲的朴实、善良和对儿子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语文知识20条1.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5.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E 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 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四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比喻法D 道理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 G 反复F 设问 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 谓语C 宾语D 补语E 定语F 状语16.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 副介连D 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 顺叙B 倒叙C 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 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02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 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 ListenB 看到 LookC 写到 WriteD 说到 SpeakE 思到 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03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04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