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及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语法第八节复句

• 2)“在周副主席的影响和号召下,整个村子的部队 都搓米:有瓦片对瓦片搓的;有石头对石头搓的;有 的干脆用手搓,手上磨出了血泡,但仍然愉快地搓。”
• 3)丘比特传说:一箭穿心代表一见钟情,两箭穿心 代表两厢情愿,三箭代表三生有幸……
• 我向你万箭齐发,小样儿,你就等着变刺猬吧!
•
单用:也,还,又,同时,另外
对举:合用:不是…而是,是…不是
•
单用:而,而是,反之
• (二)顺承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的动作或 行为,采取“鱼贯式”,前后衔接推进。
• 1、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
• 如:我温了酒,端出去。
• 2、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
• 如:他唱了一支歌,接着我说了个笑话。
• 关联词:合用:首先…然后,刚…就,一…就
•
——单句
8、他走过去,关上门。
•
——顺承复句
• 9、不但全体学生,而且所有的教师都喜欢看 这部电影。
•
----单句
• 10、这地方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空气新鲜。
•
——递进
• 11、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 一张是中国地图。
•
——解说复句
• 12、墙上挂的两张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 一张是中国地图。
• (十)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说出目的,另一个 说出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发生的行为事件。
• 1、得到什么 • 前句表目的,如:为了赶稿子,他昼夜工作。
• 后句表目的,如:他选择了本地学校,以便随时回
•
家。
• 2、避免什么,表示要避免某种不希望的情况
发生。
• 关联词:以免,免得,省得
• 1、他这个人呀,就是不听老人的话。
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

句子成分的构成: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
(《分马》)(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2、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句子成分、简单句、并列句与复合句

一、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的定义:构成句子的各 个部分叫做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有主要 成分和次要成分。 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 次要成分:表语、宾语、定语、状语、 宾语补足语、+ 谓语 (S + vi.) An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 S vi. 2、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S + V + P) 3、主语 + 谓语 + 单宾语 (S + vt. + O) 4、主语 + 谓语 + 间宾 + 直宾 (S + vt. + O + O) 5、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宾补 (S + vt. + O + OC)
3、 并列句的分类 1、表示连接两个同等概念,常用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 nor…, then等连接。 e.g. The teacher’s name is Smith, and the student’s name is John. 2、表示选择,常用的连词有or, either…or…, otherwise等。 e.g. Hurry up, or you’ll miss the train.
(2)主系表型(S+V+P) 句中的谓语由连系动词加上表语构成。此类简单 句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注意 系动词有三类,具体如下:
① 表状态: be, seem, appear( 显得 ) , go( 变成 ), stand(坐落),stay(保持), lie(位于), keep(保持) ②表感官: look(看上去), sound(听起来), smell(闻 起来), feel(感觉), taste(尝起来) ③表变化:get(变得),become(成为), turn(变成), grow(渐渐变成),come(成为)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复句

/
/
//
/
//
/
并列
因果
转折
并列
并列
假设
条件
//
假设
5、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③也和她说话, 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 ②时间是多么宝贵, 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 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 ②也不喜欢去看戏, 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错用 例:我这里的荷花,由于红色浓,所以花瓣多。
1
01
例:一方面,谦虚使人进步;一方面,骄傲使人落后。
02
例:a、不但免费师范生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月补600元钱。
03
b、如果一位游客不是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
5、错位
滥用
语言的形式 能是美的,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01
02
承接关系的复句
选择关系的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表示事物存在着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a、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或此或彼)
b、我们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勇敢地去克服困难。
(非此即彼)
c、与其打扑克,不如去锻炼一下身体。
(取舍选择)
常见关联词语: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或许……或许……; 不是……就是……;可能……可能……; 非……则……;
句子成分与复句层次

单句---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中。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语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句子成分分析及复句

5、状语
状语位于动词、形容词的前面,用来修、限制 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 处所或程度等。 常作状语的词、短语、结构及例句。 ①副词作状语 这个公司很讲信用。 同学们依然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②形容词作状语 他仔细地检查了两遍试卷。 他拖着受伤的腿缓慢地向前挪动。 ③数量词作状语 他一趟一趟地跑来跑去。 委员们一个一个地走进大会堂。 ④代词作状语 例如:你怎么这么高兴? 第一句怎么唱,你再教我一遍。
2、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⑤短语作谓语 例如:他成绩斐然。(主谓短语) 他在图书馆查资料。 (动宾短语) 她走熟悉的林荫路上。(动补短语) 全班讨论并通过了班长人选。(并列短语) (2)合成谓语的类型 ①判断词“是”通常和它后面所带的词语组成合成 谓语。 例如: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判断 词“是”和名词“战士”组成合成谓语) ②动词前面加能愿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例如:我们 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③动词带趋向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例如:在座的人 都大笑起来。
注意: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 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2、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A、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 程的一种猜测。 B、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C、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抵御沙丘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E、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都应该拿起 这个武器。
“的”是定语的标志词 “地”是状语的标志 词 “得”是补语的标志 词 主谓宾,定状补
主要成分主谓宾 修饰成分定状补
顺口溜:
定语必在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 “得”后补
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句子成分的构成: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
(《分马》)(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能够的。
如:(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能够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能够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2、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现代汉语 复句

从“不生气”递进到“摸着胡子乐”。“摸着胡子乐”与 “生气”是反 方向的。又如: 李大爷不但没有一丝笑意,脸色反而严肃起来。
“没有一丝笑意”接近“严肃”,但还不等于“严肃”。前 句用“不但” 引出“没有一丝笑意”,似乎这是违背常理的,后句在这个有 违
5.假设关系 偏句提出一个假设的情况,正句为随着这个假设情况而产 生的结果。关联词语一般是:“如果…,则… 。”或“即使…, 也…”。 “即使”所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如果”所表示的 情况 可以是假设的,也可以表示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例如: 即使跟我没有关系,我也要管。 “跟我没有关系”是假设的。 如果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则 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身了。 “如果”后是已经的事实,后面是推断。
的孩子。 她买了一件大衣,( )是羊毛的。
上面这几个句子,后一分句的主语都是承前一分句的宾语 而省掉了。又如:
我们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 )丝毫也不能自 满。
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掉了。
2. 分句主语不相同时: 一般要求主语都出来。
如:优点展现得越充分,缺点也往往暴露得越多。 这个情况很重要,( )得马上打电话向上级汇报。 这个句子后一分句省略的主语得依靠语境来确定。当后一
是说…) 选择关系(或者…,或者…/不是…,就是…/与
其…,不如…)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尽管…,也…) 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
都…) 假设关系(如果…,则…/ 即使…,也…)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既然…,就…) 目的关系(…,以便…/ …,为的是…/…,以免…)
复句的概念及分类

复句的概念及分类复句fùjù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
复句类型:1、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关联词有“也”、“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2、连贯复句:分句之间表示动作或事件连续发生.“便”、“就”、“于是”、“后来”、“接着”、“然后”等.3、选择复句:或选A,或选B,或选C;不是A,就是B.分句中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4、递进复句:不但是A,而且是B.一般后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一步.“不但……而且”、“不但……还”、“不但……反而”等.5、转折复句:前一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说出同前一个分句全然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不过”、“只是”、“却”、“然而”等.6、假设复句: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另一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果……那么”、“假如……就”等.或者前一个分句先承认某种假设的情况,另一分句却从不同或相反的方面做出结论.“即使……也”、“哪怕……也”、“尽管……还是”等.7、因果复句:前一分句说明原因,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所以”、“由于……因而”“之所以……是因为”等.8、条件复句: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等.9、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措施、手段,另一分句不是目的.“为了”、“以利于”、“以免”等.。
英语句子成分及分类: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练习一
• 一、指出下列句子划线部分是什么句子成 分:
• 1. The students got on the school bus. • 2. He handed me the newspaper. • 3. I shall answer . What a beautiful Chinese painting! • 5. They went hunting together early in the
(五)宾语补足语
•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除有一个直接宾语 以外,还要有一个宾语补语,才能使句子 的意义完整。带有宾语补足语的一般句型 为:某些及物动词(如make等+宾语+宾 补)。宾补可由名词、形容词、副词、不 定式、分词、介词短语和从句充当。例如:
1. His father named him Dongming.(名词) 2. They painted their boat white.(形容词) 3. Let the fresh air in.(副词)
• 2、复合谓语:(1)由情态动词或其他助动 词加动词原形构成。如:You may keep the book for two weeks. He has caught a bad cold. (2) 由系动词加表语构成。如:We are students.
(三)表语
• 表语用以说明主语的身份、特征和状态, 它一般位于系动词(如be, become, get, look, grow, turn, seem等)之后。表语一般 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分词、数词、不 定式、动名词、介词短语、副词及表语从 句表示。例如:
morning.
• 6. His job is to train swimmers. • 7. He took many photos of the palaces in
汉语 复句 句子成分

汉语复句句子成分汉语的复句是由两个或更多简单句通过连接词或标点符号连接而成的句子。
复句中,可以分为主句和从句两部分。
主句是复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独立的意思和完整的句子结构。
从句则对主句进行补充、说明、限定、强调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从句类型及其在复句中的句子成分:1.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在复句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
2.形容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在复句中可以作为定语,修饰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
3.副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在复句中可以作为表语、宾语补足语、状语、定语和同位语。
例举分析如下:1. 我知道他在哪里。
(名词性从句作宾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回答了我知道的是什么。
2. 他说的话让我很生气。
(名词性从句作宾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回答了我为什么生气。
3. 我不知道你是否会来。
(名词性从句作宾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回答了我是否知道你会来。
4. 你喜欢哪一种颜色? (名词性从句作宾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回答了你喜欢的是哪一种颜色。
5. 我很高兴你能来。
(名词性从句作宾语补足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补足语,表示我对你来的事情感到高兴。
6. 这是我想要的东西。
(名词性从句作表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表语,说明这是我想要的东西。
7. 我听到他在唱歌。
(形容词性从句作宾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宾语,说明我听到的是他在唱歌。
8. 她看起来很开心。
(形容词性从句作表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表语,描述了她的外表或状态。
9. 这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
(形容词性从句作定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定语,说明这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
10.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副词性从句作结果状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结果状语,表示努力学习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11. 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副词性从句作条件状语)这个从句作为主句的条件状语,表明他吃饭和看电视是同时进行的条件。
12.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了。
复句及句子成分

复句以及句子成分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编辑本段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句子成分划分及复句关系

句子成分划分及复句关系【考点讲解】一、考查形式本知识点通常不单独出题考查,隐含在病句辨析与修改中考查。
二、知识讲解(一)单句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单句中,句子成分在句中位置是有规律的: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它们在句中的基本位置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1、主语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符号是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也可充当主语。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
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符号是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3、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符号是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说明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符号是()5、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等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符号是[]注意,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但表时间、处所、目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
符号是<>补语的标志词是“得”(二)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
复句分为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
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规律总结】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句子成分及单复句

课桌板凳 美丽而善良
老师同学 讨论并通过
n今天和明天 英俊潇洒 n小张或者你 美丽而庄重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
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成 分组成的短语,其中名词、动词 、形容词是中心语. 如: 我的老师 一位顾客 非常高兴 多么可爱 语文作业 认真上课
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受动词支配的 成分一起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 配的是宾语.
进入山区暂避寒冬。
答案 :数词 名词
10) 你以后不要挂念我,也不要奢望我对你的挂念。
答案 :动词 名词
短语
一、什么叫短语?
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 叫词组)
二、主要短语类型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后补短语 动宾短语
短语的类型
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 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 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动宾短语
热爱生命
包饺子
挖荠菜 写作文
后补短语:
后补短语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 它们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 一起组成的短语.
后补短语
高兴<极>了
看了<一次>
小得<多>
跑<过来>
主谓短语:
由两个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 词组成的短语,其中被陈述的对象 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如: 老师讲课 圣诞快乐 心情愉快 大家唱歌 我们回去 大地轰鸣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 一、并列关系: • 1、白天海面的涨落叫“潮”,晚上海面的涨
落叫“汐”。
• 2、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 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
• 三、递进关系:
语法(句子成分、复句类型)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 业
===== ~~~~~ ——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句例: 1、今天星期六。
——— ————
2、今天是星期六。
——— — ~~~~~~~~~
3、说话[要]简洁〈一些〉。
——— ———
4、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主语:“==== ” 谓语:“—— ” 谓语: 宾语:“~~~~” 宾语: 定语: ()” 定语:“()” 状语: 状语:“[ ]” 补语: 〈〉” 补语:“〈〉 划在主语下面 划在谓语下面 划在宾语下面 用在定语前后 用在状语前后 用在补语前后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 语 句例:[昨天][在休息室 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讲座之五
语法知识
——特殊句子成分 ——特殊句子成分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 我看过。 、主谓谓语句: —————— ————— 2、复杂宾语句 :我看见小王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 ——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定)主 [状] 状
偏正
补 谓 <补>(定)宾
动补 偏正
偏正
主谓
动宾
介词+宾语 构成介宾结构 例:关于语法 根据有关法律
定语:美丽的校园 ( 美丽)的校园 状语:例1:安静地学习 [安静]地学习 例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关系
语文复句的句子成分划分

语文复句的句子成分划分篇一: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1).主语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主语在句子中表示被陈述的对象,表示全句的语意说的是“谁”或者“什么”。
主语通常是名词或者代词,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物化的短语。
例如:世界人民爱好和平。
(名词)他是我们的经理。
(代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主谓短语名物化)(2).谓语谓语也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
谓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者名词,有时偏正关系的短语也可以做谓语。
溪水涨起来了。
(动词)花儿红艳艳。
(形容词)今天星期三。
(名词)这张桌子三条腿。
(偏正短语)(3.)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常由名词、代词跟在动词后边,或者是名词、代词借助介词用在动词前边;另外表示开始、停止的动词和表示活动的动词短语可以做宾语(动词名物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以及句子成分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叫一重复句)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编辑本段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
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
如:1.符号法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编辑本段各类复句间的区别[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
如: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
如: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
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
如: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承接复句)他上街买菜去了。
(连动句)[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
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
如: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说不准)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
如: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
(假设复句)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
(条件复句)编辑本段复句类型讲解你听说过会说话的标点符号吗?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这些练习的难点就是如何把所学的东西迁移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考查我们的能力。
学习中不能死记书本上的概念,它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标准,答案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维解决才能获得的。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常常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岂知它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救命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
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
慈禧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我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场重又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无言对答,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压惊。
由此可见,标点符号虽小,但在关键时刻运用得当却可救人一命。
如果我们将下列的标点符号位置改动一下,那么意思就截然不同了。
不信你看:公牛队战败了,湖人队获得了冠军。
公牛队战败了湖人队,获得了冠军。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
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养猪大如山耗子,尽死完。
酿酒坛坛好做醋,缸缸酸。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不能乱点。
如:句号、逗号、顿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引号和括号的前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末了,后半边,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个字的位置。
标点符号会说话的故事在文坛上有很多。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个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
雨果便写了一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雨果”出版商的回信写着“!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
虽然雨果的信只有一个问号,但意思却表示明白了,询问书稿如何?用还是不用?什么时候出版等等?出版商也很聪明,只用一个会说话的“!”就告诉了雨果想问的事情。
书很好,好当然就会出版。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标点符号不可小看,它还给我们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