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系列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系列心育班会构想1、学生心理特点初三上学期,学生的幼稚性、盲目性和依赖性迅速下降,自觉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面对毕业升学考试,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但差异性也随之增大,随着知识深度、难度的加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升学无望,表现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自私叛逆日益强烈,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进入初三下学期,学生前期还处于一个比较稳定时期,这时我们需关注的是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防止偏科。
后期特别进入中考百日倒计时,面对繁重的学业,频繁的考试,家长的高要求,升学竞争的压力,还有对前途的焦虑,学生对学习生活会感到愈发紧张、压力大,情绪焦躁不安,波动大。
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他们表现得很矛盾,他们想玩怕学,但又不得不学,他们似乎懂事可是意志力又不够……从而产生消极心理。
这一时期应是学习的飞跃期,教师传授知识的密度增加了,组织同学复习的系统性增强了。
如果调整好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将会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究其原因,有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放弃了一切爱好和文娱活动,加班加点开夜车,弄得整天头昏脑涨,降低了学习效率。
在社会心理学上,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飞镖效应”,是不可取的。
要引导学生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注重学习效率。
还有种情况在初三的复习阶段表现特别明显:过去学习新知识,头脑中的知识点与日俱增,能明显地感觉到进步;而总复习时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不断重复旧知识,学生难以感受到明显的进步,同时思维定势也开始作祟,原来会的题目略加变化就无所适从。
加上意志力的缺乏,浅尝辄止,懂一点沾沾自喜,遇到内容加深,又灰心丧气,这种出现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心理学家把它称为“高原现象”。
要引导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内容的新鲜感,学会挖掘所学内容的新意,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良好的学习态势,考上理想的高中。
初中学生不同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会因不同年级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依次介绍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一是初中阶段的起点,学生通常会面临着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感到新奇和兴奋。
但同时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科和学习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好奇心强:初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新的学科和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
2.容易分心:初一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
3.厌学情绪:初一学生可能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加和新的学科的难度提高所带来的困惑。
4.关注外貌:初一学生开始比较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周围同学的外貌,有了对比的意识。
初一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表达:初一学生比较直接,容易直言直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善于隐藏情感。
2.依赖身体语言:初一学生倾向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3.留意非言语线索:初一学生对于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通常通过非言语线索来判断,比如声音的变化和眼神的流露。
4.墨守成规:初一学生对于校规和老师的要求较为遵从,往往表现出遵纪守法的一面。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二学生在初一的基础上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成绩和自我认同开始有更高的要求。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学习压力增加:初二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加,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复杂的学科和考试。
2.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初二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开始关注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对自己的价值有更高的要求。
3.追求独立:初二学生希望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独立空间,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
4.对未来的选择焦虑:初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学业选择开始产生焦虑和困惑。
初二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和理性:初二学生倾向于用实际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他们更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持。
浅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三学生的心理学习变化及应对策略利津实验二校张绍国走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初三的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变化是什么,如何应对?下面就我的认识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习方面,初三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三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二知识相比,初三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这也是初三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三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或麻木懈怠,或暴力对抗。
家长老师可以为孩子推荐好书,适当保留孩子的爱好,节假日适当出游,适当允许朋友圈的存在;遇事多理解、多帮助多交流,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
二、在心理方面,初三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
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
而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解决办法是了解情况,适当鼓励,借助出游、借助改善生活、借助关心身体等机会拉近与孩子关系,使孩子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变得思想开放、态度积极、做事主动生活阳光;相反,以前管理松懈,现在要求严格又不合理那只有迫使孩子逆反叛逆、堕落甚至辍学。
初三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
初三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设计一、引言心理辅导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诸多身心变化和压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并促进其健康成长,设计一套适合初三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至关重要。
二、背景分析1.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初三是学生进入高中前最后一个学年,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学生都面临着课业压力增加、升学压力以及与同伴群体形成新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自我认同感弱化等心理问题。
2.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初三学生解决在这一阶段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压力,并提供支持与指导,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内在需求和情绪变化的认知能力,培养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动方案设计1. 学生需求调查为了更好地满足初三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首先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学生需求调查。
通过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们最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并据此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2. 情绪管理工作坊情绪管理是初三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工作坊中,可以提供心理专家授课,教授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
同时,也可设置小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挑战,在集体中获得共鸣与支持。
3. 自我认知培养活动自我认知意识对于初三学生发展健康心态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写日记、参加沙盘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弱点和价值观。
同时,引导他们审视并反思自身行为与情绪间的联系,并促进积极向上的内在成长。
4. 紧张压力释放运动紧张和压力是初三学生常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设计一些紧张压力释放的运动项目,如瑜伽、慢跑或其他体育活动。
通过锻炼身体来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加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身心健康。
5. 情感支持小组成立情感支持小组,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内心感受、分享困扰,并得到他人理解和鼓励。
初三男孩的心理状态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但自尊心也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家长,如果还像小学时期那样,孩子一出了犯错误,对孩子就是一味的呵责,特别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而且不允许孩子申辩。
2、强烈的独立意识
进入初中后,往往大多数孩子不愿再任何事情都与父母商量,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单独来做。
这时候,家长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
虽然,孩子年龄还小,很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
但在必要条件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进入初中的孩子思维敏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坏的影响。
所以我们家长就要常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孩子交往的朋友。
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4、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讲哥们儿义气,这是初中学生最为显著的心理特点。
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
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日益迫近的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初三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一、学生的三种类型信心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考试充满信心迷茫型:这部分学生思想上渴望升上高中,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波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高中的难,对升学感到迷茫.放弃型:这部分学生基础太差,或者虽经努力,但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升学没有希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二、学生的四种心态1、焦虑、浮躁的心态。
随着中考的迫近,学生心理负荷不断加大,从而引起明显的反应,这就是焦虑、浮躁。
由于升学愿望强烈,学生急于提高成绩,常常是急于求成,一味地求多、求快,当现实和愿望产生矛盾的时候,便产生焦虑、浮躁的心理情绪,而一旦产生了这种情绪,常常失眠、厌食,学习不能深入,安不下心来,需要长时间调整.这种心理在成绩中等的学生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被考试所左右,随着成绩的波动,学习时紧时松,影响了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士气。
2、易激动的心态.毕业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感情的潜意识长期受压抑,情绪易激动,同学之间易发生矛盾冲突,一旦有了矛盾,往往会一开口,就可能跟着动手,严重者会发生恶性事件,既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分散了师生的精力,还给班级管理来了困难。
3、“饥渴”的心态。
初三学生学业繁重,学习、生活十分单一,课外活动少,缺少交往和交流,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亲友的指导,因此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不少同学主动找老师交谈,希望能从教师的话语中得到安慰、激励。
4、保守的心态。
随着各种考试的增多,学习竞争特别激烈,致使不少学生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上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疑问,不向别人提供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问别人,把“问”视为浪费,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保守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缺少了合作,不能激活学习,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应对初三学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心型(成绩好的)、迷茫型(一般,升学迷茫)和放弃型(基础差)。
在研究中,孩子是主角,而家长和老师则是配角。
一、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进入初三,中考升学压力增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心理特点大致有如下几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研究成绩和研究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研究就是好孩子。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研究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二、初三学生的行为特点1.心理浮躁,这类学生研究成绩还不错,但对于研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较大,研究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
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落千丈。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
2.力不从心,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研究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
有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失眠头晕等现象。
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他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
初中生心理发育特点
有关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
有关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如下:
1.自我意识觉醒:初中生开始有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们看作孩子,希望得到家长
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这使他们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2.思维能力提升:虽然初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
低,特别是七年级阶段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直到九年级才逐渐走向成熟。
3.情绪丰富且易波动:他们的情绪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一
定的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然而,他们的情绪又常常表现为兴奋高、紧张、容易冲动、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在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愤怒,并呈现激情状态。
4.性意识开始萌芽:初中生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
和性冲动。
此外,初中生还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等特点,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产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由于生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情绪多变: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些现象,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初三学生跨入少年期,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等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让家长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盲目自信状态:主要表现在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盲目自信,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不会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这种状态对考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不利。
出现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是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的出现,主要因为自我意识的高涨引起的。
反抗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时而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时而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初三学生的性格特点1、喜欢争强好胜。
和自己的同学相处,容易和朋友闹矛盾,总会认为自己的好朋友不配。
这时候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待孩子要以鼓励和安慰为主,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平稳自己的情绪,理性的看待自己周围的人。
2、对父母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不愿倾听喜欢说一些不合理的话,他们会对各种家长讲得不恰当的话不肯听取,也不愿意和你交流,在家和家长沟通不多,但是到了学校就好友成群,和同学之间能够融洽相处。
初三心理辅导教案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自我疏导
初三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关键的一年,不仅要面对紧张的中考,还需要应对各种社交压力、家庭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心理辅导上对他们进行重点关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自我疏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初三这个阶段。
下面是一份初三心理辅导教案,希望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所帮助。
一、理解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初三这个阶段,学生普遍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导致情绪起伏较大,情感波动剧烈等表现。
教师需要理解并关注这些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管理和情绪调节。
1.身体上的变化:初三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身高、体重、面容、嗓音等方面都与初二发生较大差异。
这些变化不仅对学生的外貌造成了影响,也对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习压力:初三是学习压力最大的一年,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各种知识点,背诵各种公式,花费大量时间备战中考。
3.社交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同时存在,刚好是初三使青春早熟的时期。
学生们希望在其他方面也能够超过同龄人,如受到父母、老师、同学批评时,会感到尤其的失落。
4.家庭问题: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等种种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学生精神上的不稳定和情感上的波动。
二、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情绪调节和自我疏导在初三中尤其重要,因为学生要经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这里提供几种方法来帮助学生。
1.对话与倾听: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变化和问题,积极倾听和关注学生的感受。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讨论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并表达自己的机会。
2.建立信任和友谊:让学生感到自己被认同并在这个世界上有重要的位置。
例如鼓励学生在过程中尝试一些面临挑战的活动,如小说写作、音乐表演或绘画作品。
3.实践冥想:冥想可以帮助学生保持镇定和平静,还可以放松体态,为需要大量精力的学习全面补充能量。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始或结束时安排一段冥想或松弛练习。
4.鼓励自我关爱:告诉学生他们应该更多关注自我,并创造自我关爱的机会,如读书、听音乐和运动等。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1、产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与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与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
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与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与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与批评、怀疑的成分。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但是,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与保护。
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
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与家人、教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与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与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与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与表面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与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与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初三心理辅导讲座内容摘要
初三心理辅导讲座内容摘要心理辅导对于初三学生的重要性,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压力,本篇文章将探讨在初三心理辅导讲座中应包含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克服困惑、提升心理健康。
一、了解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1. 青春期身心变化:初三是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经历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如体型增长、声音变低等。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情绪波动频繁、自我意识增强等问题。
2. 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初三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但也容易迷失自己并受到同伴压力影响。
掌握适宜的人际交往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 学业压力与选择困难:初三学生承担着升入高中甚至更高目标带来的明确学业压力,并常会因为不确定未来方向而感到困惑。
二、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1.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倾听他人、自我调适等方式,学生可以在情绪低落时更好地调整自己。
同时,如何正确表达情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
2. 培养乐观态度:讲座中可以介绍科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寻找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设立可行目标和规划等。
3. 提高压力应对能力: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减轻压力源、利用适当放松技巧和制定良好时间管理计划来应对压力。
三、建立良好的学业习惯与目标规划1. 时间管理和计划制定:初三是时间分配能力得到锻炼的重要阶段,讲座中可以传授学生如何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安排任务,并坚持执行。
2. 辅助工具使用:教会他们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提升效率,包括电子日程表、提醒手机应用等工具。
3. 目标设定与追求:给予初三学生指导,帮助他们设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激励其追求目标,提高学习动力与效果。
四、培养自信心与独立思考能力1. 表达和分享:鼓励学生参与辩论、演讲等活动,锻炼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
2. 自我认同与个性塑造:引导初三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并帮助他们筛选合适的角色模型,促进个性塑造。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生活变化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表现出一些普遍的特点。
首先,初中生开始对自我有更强的认识。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他们可能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并试图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可,而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欠缺,这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敏感。
其次,初中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压力。
他们开始接触更复杂、抽象的学科,并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学校的竞争激烈,升学压力也开始逐渐显现。
初中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尤其是在考试或者面对各种评价时。
他们也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对学习失去兴趣。
此外,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
他们想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主决策的权利。
他们可能对家庭和老师的约束感到厌倦,并试图独立处理问题。
初中生还会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寻找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并试图脱离幼年时期的依赖。
初中生也会面临情感上的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与同伴的竞争、嫉妒和冲突。
他们的情感也会更加复杂和脆弱,可能会经历友谊的起伏和挫折。
初中生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波动影响,情绪的稳定性较差。
尽管初中生面临这一系列的心理特点,但这个阶段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和关注他们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
为了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
与初中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让他们感到可以随时向你倾诉困扰和问题。
与他们沟通时,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其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就观。
初中生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为了获取成绩和成就感而努力。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绩,帮助他们理解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成绩,还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心态。
再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开始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家长和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并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学生的心理疏导方式探索
科学中国人2016年11月初三学生的心理疏导方式探索刘艳芳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七中学摘要:迈入初三的学生,会时刻成为学校、家庭重点关注的对象。
繁重的功课和频繁的考试会是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基本写照,这都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多种无形的压力。
另外随着中考的日益临近,学生升重点高中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更加明显的变化。
初三阶段的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不轻易接受成人观点,爱争论,希望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顾此失彼;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高中的欲望陡然提升,但思想和行动脱节严重;3、学习热情大打折扣,考试一旦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4、厌学情绪激化,这主要指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不愿写作业,不愿谈学习等等;造成以上几种心理特点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环境,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习惯包办一切,学生除了学习无所事事,无所适从;2、学生及家长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失落感,影响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3、繁重的考前复习形成心理的重负感,学生不但身累,心更累,日积月累,身心俱惫;4、学生自我评估的片面性导致自我意识产生偏差,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5、单一的价值观造成学生心理恐慌,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挣大钱,做大官,光宗耀祖。
作为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课任老师以及家长,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情绪波动,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科学系统的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视现实,面向未来,变压力为动力,就显得尤其紧迫和重要。
关键词:初三学生;心理疏导;探索在此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学生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行探索:一、让学生正视现实、缓解压力、稳定心态1、家庭教育方面:面对种种关怀爱护的重压之下学生产生的“初三恐惧症”,首先家长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
学生在初中读书,必然会把上重点高中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阶段性最重要目标,到了初三心累身累也属正常现象。
初三学生学习特点
1、缺乏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学习问题越简单,学生就较容易掌握,但是,要获得更高的层次,就必须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难度也就越深,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在面对比较困难、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通常都会避而不谈,敷衍了事,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产生了畏惧感,成绩的下滑,使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于是缺乏了自信心,对于学习,更是失去了兴趣,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2、情绪受困扰、缺乏意志力
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一方面经常厌学、不能坚持,在课堂上嬉闹,恶作剧,但另一方面却又经不起家长、老师的批评。
在受到批评后,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不知所措。
虽然受到批评后,他们也曾经试图改变,试图去取得进步。
但是当他们制定了目标后,又表现出畏惧艰苦和困难,缺乏恒心等。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确实看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念头,可惜由于他们自身缺乏意志力而半途而废,难以实现自身的转变。
需要有人专门进行辅导,在复习方法,知识点复习,做题技巧方面进行辅导,实现全科提分。
3、争强好胜心理
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经常会产生好胜心理,这部分的学生因分数上的竞争而产生了争强好胜心理。
事实上,这一类型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如果有人正确引导,可以迅速有效的将意愿转化为学习意志力。
但是在于高分再提分方面,要着重基础扎实不失分,提各失分点的小分,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发挥稳定,能做到对中考历年考题非常熟悉,能准确快速提分,考上重点高中。
【家长必看】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家长必看】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初三大家都关心孩子的中考,也知道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尽可能让孩子能够在一个较轻松的环境中备战中考。
但是,初三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很多情况需要家长朋友们留心观察,并小心处理。
对孩子来说初三是一个坎,孩子处在初三这个特殊时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家长朋友需要随时洞悉孩子的这些变化,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更好的和孩子沟通。
1.产生成人感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独立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自尊心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教师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片面性和表面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6.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
初三教育心理学案例
初三教育心理学案例导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教育及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诸多身心发展上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三学生的案例,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解决青少年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三学生,他原本成绩优秀,个性活泼开朗,但最近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他的成绩下降了,学习态度消极,经常迟到早退,与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性格也变得更加孤僻。
分析:1. 青春期特点: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交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常常情绪不稳定,渴望独立,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同产生困惑。
2. 学习压力:初三是升学关键时期,学生面临着重要的中考。
成绩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习焦虑和消极态度。
3. 社交问题: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负面影响。
孤僻的性格也可能阻碍他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解决方案:1. 关心沟通:家长和老师要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最近的变化和困惑。
通过倾听和关心,帮助他解决问题和舒缓压力。
2. 情绪管理:教导小明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提供一些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运动和良好的学习计划。
3.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鼓励他制定合理的目标,并帮助他制定可行的计划。
4. 社交辅导:教导小明如何与同学相处,解决矛盾和冲突。
给予他适当的建议和支持,鼓励他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情感支持:提供爱与关怀,让小明感受到他在家庭和学校的重要性。
鼓励他表达情感,寻求帮助,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结论: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初三学生解决其在青春期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案例中,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沟通,提供情绪管理、学习方法指导、社交辅导和情感支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小明克服了学业、社交和心理压力,逐渐恢复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初三,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政治学了有何用,学文言文?难道还要做古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他都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我肯定不行了
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
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
状态。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想把父亲从窗口扔出去割手腕例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江之源案例可以坐半天不挪窝就是不学习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二、初三学生的行为特点
1.心理浮躁
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对于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
没有外语老师我也能考好成绩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落千丈。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
2.力不从心
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
有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失眠头晕等现象。
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他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
经常来信例
3.欲速则不达信心屡遭挫败
这些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包括家长)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轻松快捷,并且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学习效果的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产生出较为严重的挫败感。
学习上急功近利。
古诗文的背诵理解和运用
4.作息时间不当学习效率不高
一到晚上便“挑灯夜战”,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
很多同学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
所以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
“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
5.攻关不下情绪焦虑
一些初三同学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弄得“灰头土脸”(数学、物理、化学中的中等难题怎么弄都是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
狗不再逃生的例子严重的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
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
其实,中考的考试基本知识就占了75%,选择题、填空题考的都是基础知识占了卷面的60%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剩下的25%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很高。
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6.不知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
当然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有相当数量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心理学上称为未完成情结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高中,赢在“起跑线”上。
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但对孩子来说则是超负荷的承受。
三、造成这些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的原因
我觉得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温室环境
温室环境使初三学生的心理普遍地带有“脆弱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日益宽裕,即便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尽量满足。
家长对教育有体验、有迫切的要求,但有误解。
许多家长对孩子是宠爱有加,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让孩子受丁点的委屈,习惯于以包办一切来替代对孩子的教育,而学习恰恰是无法替代的,使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
父亲来接他早到被埋怨、买车案例
什么叫溺爱?即刻满足孩子的要求,见不得孩子难受委屈就是溺爱。
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溺爱。
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意识,“以个人为中心”。
盲目自大盲目尊,很难融入社会(班级学校也是社会、建立家庭后也是矛盾重重)。
2.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
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失落感”。
因为生活过于顺利,一切来得如此容易,学生对“任何成果的获得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个道理不懂,想获得一分收获却不愿付出一分耕耘,得不到时就像天塌了一般,捶胸顿足,于是出现心理障碍。
考级案例给其的感受是,这么容易就混过去了,导致高级别的考级屡次不第
3.繁重的考前复习形成学生心理的重负感
初三是厉兵秣马阶段,学习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若是一不小心名落孙山,就觉得前途无望,于是人人争分夺秒,唯恐复习不周,甚至还有家长找家教开小灶加紧操练,怕的是贻误终身。
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让他们“身”累,更让他们“心”累,此时,便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怀有“重负感”、厌恶感。
4.自我评估的片面性,导致自我意识产生偏差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由于心理尚未成熟,思维认识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缺陷,于是,在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控制中采取否定、消极的态度。
有的习惯于对自己“全盘否定”;有的莽撞地为自己下了结论,“我不是读书的料”;也有的因为对即将来临的考试不抱希望而认定自己一生黯淡无光,从而对人、对事都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不敢尝试;有的甚至对前途忧心忡忡,失去生活的勇气。
5.单一的价值观,造成了学生心理的恐慌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甚至家长的价值观也具有片面性、单一性,把做大官、赚大钱作为价值取向的唯一标准,过分追求地位与金钱,片面追求物质的享受与感官的刺激,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感觉自己被社会所不容,产生一种心理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