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安徽省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安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深入梳理了体育文化产业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施力重点,试图为培育安徽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提供全新思路。
键词:新时代;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时代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
1、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动态
结构调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过程艰难,并且伴随着巨大的短期阵痛,受到多方面阻隔;当然,结构调整又是新时期必须解决的新问题,是一个极富挑战的施力方向,它关系到安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
回顾以往过程,结构调整正经历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安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7.8%提高到48.2%,三产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体育文化生产服务性;消费不断得到发展,第三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之路。
可以预计,即将进入“十四五”,体育文化产业将对安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增强。
这种趋势引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逐步纳入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优势,增强竞争力,实现安徽体育文化产业集约型、质量型、内涵型发展。
2、深刻领悟业转移带来的新变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安徽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就曾强调,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加速崛起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意见》中指出,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实现打造文化龙头企业的新突破、实现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新突破、实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新突破,从而为体育文化产业指明了新方向。
3、全面理解业发展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
场外I Life
见》,从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指导体育产业的政策性文件,也确立了体育产业在我国三大体育主体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产业地位的确立,不仅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文化需求。
《若干意见》指出,发挥体育产业的融合和拉动作用,推动体育与文化创意等融合,推进体育与文化的新业态发展,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任务。
全面理解和把握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就是“联动发展”,联动的成效必须以发展的成就来检验,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文化权益的保障上,体现到体育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上,体现到优秀体育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文化引导社会、推动发展功能。
二.深刻把握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
步入新时代,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深度调整、供给侧结构不断引向深入,健康中国逐步融入经济发展之中,体育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面对更加多元、复杂的发展形势。
1、体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体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文化服务专业市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已经突破11万家,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以来,随着安徽省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体育文化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2、体育文化产业机遇喜人
安徽省是中部地区人口众多的省份,经济规模不大、但潜力巨大,市场需求较为旺盛,这一省情省力成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内生引擎。
一是经济指标成长良好。
安徽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开始步入—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虽未进入高额消费阶段,但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文化产业消费市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体育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广阔;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们已经具备实际的体育消费能力,体育文化市场获得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二是战略机遇契合度高。
皖南的“皖江城市带”有力推动安徽融入长三角体育文化产业协同合作之中,承接大量优质体育文化产业项目,达成多样化、多层次、高质化的合作成果;“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有力推动体育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内生动力,粘合多元主体合作创新意愿,快步提升发展质量,逐步累积起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上得台面的本土体育文化品牌产品,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快速提升。
“沿淮生态经济带”契合国家战略,具有区域体育文化产业大帀场和大流通的先决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3、体育文化产业挑战逼人
当前,全国文化产业全面展开,产业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我省已经进入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体育文化产业在这轮文化大潮中,既肩负做大与做强的双重任务,又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
体育文化产业与中央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体育需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与蒸蒸日上的崛起态势、与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优势也不相适应。
制约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体育产业规模较小,2017年安徽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0.95%,远远低于所处长三角地区1.4%的平均水平;体育企业竞争力不强,真正以自主或安徽品牌形成影响的企业几近空白;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不够大。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切实予以解决。
三、全面推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综合来看,即将进入“十四五”,将是安徽省体育文化改革的深化完善期,体育文化产业的转型跨越期,体育文化产业的黄金机遇期。
面对新时期,必须科学把握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总结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抓住机遇,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局面。
;1、理念更新,形成新思路
安徽体育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这个关键,以“三大理念”为立足点,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一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
把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不渝的实践,牢固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把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放在国际国内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推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使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如文化改革一样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走在中部甚至全国前列。
二是'牢固树立跨越式发展理念。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
要进一步强化大发展、迈大步、上水平、争一流的意识。
: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更要高站位、大视野,要有干大事、创大业,的胆略和气魄。
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要看到差距既是潜力也是动力,飞起直追,实现“弯道超车”,力争后来居上。
三是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
2、深挖资源,形成新市场
资源市场是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各地个性鲜明的体育文化异彩纷呈,有着众多的文化遗存。
淮河文化与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相互融合、彼此交流,独树一帜;徽文化长期孕育,影响深远;桐城文化广泛厚植,血脉相连。
安徽体育文化产业要发展应该以“三大文化”为依托,精心谋划深层次、多样化、全面性的开发之路。
一是以淮河文化为依托。
淮河文化发祥地区,域,“五禽戏”、花鼓灯等体育文化项目盛行于此,具有开拓体育文化:产业大市场的优越条件,体育文化康养思想盛行,深入人心。
二是以桐城文化为依托。
桐城文化福地,历史文化浓郁,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在这里徜徉,体育文化优势资源丰富,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产业前景,体育文化业态上升空间巨大。
三是以徽文化为依托。
徽文化的根据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徽剧在这里繁荣,徽商在这里发展,体育:文化在这里孕育并广泛传播;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美誉的“傩舞”
在这里扎根。
体育文化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
i3、培育品牌,形成新亮点
把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放到全球化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1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打造“三个一批”为制高点,激发全社会体育;文化产业创造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更快地岀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一是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
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把多出精品作为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推岀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体育文化产业精品力作,培育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社会影响大、竞争力强的体育文化产业品牌。
二是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集团。
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力实施集团化战略,打造体育文化企业“航母”;支持骨干体育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各市都要下气力培育骨干企;业和龙头产业集团,形成自己的“领头军”。
三是建成一批主导产业和,创意园区。
以动漫创意优势为依托,打造电子竞技特色产业群,加快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主干、马鞍山和淮南为两翼、各地合力推进的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电子竞技产业大省。
以文化集团优势为依托,打造体育出版、销售特色媒介群,加快形成以两大出版、发行集团和大型:文化企业领衔带动的体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局面,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升级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培育新兴业态,占领新兴媒体阵地和数字时代体育消费市场,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双轮驱动。
以民俗文化优势为依托,打造民间体育文化特色旅游群,推动民俗体育文化专题游、民俗体育文化节庆【游、民俗体育文化线路游三大“游”,凸显“江淮大地民俗体育风情游”
的特色线路,实现全省体育文化产业一体化、联动化、持续化发展。
1«作者简介:刘娜(1977-),安徽蚌埠人,副教授,硕士,主要
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HSKY2017D10)。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