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心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感觉统合
五个方面: 4.听觉语言障碍:一种观点认为这种 障碍与左脑半球功能有关,而与感觉统 合过程无关;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它与前 庭平衡功能统合障碍有关。 人类的听觉神经形成比较早,但成熟比 较晚。由于儿童早年的听觉较弱,故受 不了太高或太大的声音。
7
感觉统合
五个方面: 5.触觉防御障碍:近来有很多研究都 证实它与不安、活动过多有关。当对这 类儿童进行触知觉检查时,儿童常表现 过分防御、躯体和情绪反应过度(Aryes ,1905)。
关键词:心理现象 发生、发展 活动规律 科学
10
二、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人 对 外界事物 认识 过程
具体现象:感觉、知觉、记忆、表象、 思维、言语和想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气质和性格
11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 思维等 情感(情绪)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 (动力)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 性格
49
双眼视轴辐合: 距离近-辐角大、费劲 距离远-辐角小、轻松 眼睛肌肉动觉信息 线索
双眼视差: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于脸 部同一水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 距离大约70毫米。当注意一立体对 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 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立体 物在两眼是视网膜上的视象有了差 异,叫做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主要机制
30
二、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 超限(保护性)抑制、 消退抑制、 泛化现象、 分化抑制 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负诱导、正诱导、 同时性、继时性诱导
31
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 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形成: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 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 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 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 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只 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 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 行下去。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 动力定型。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
——心理学理论探究


1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errington C. S.
(1906),Lashley K. S. (1960) 提出的。 Aryes 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Aryes职 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 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1972)。
3、特性:
音调-声波频率 响度-声波振幅 音色-声波的波形
40
三、嗅觉、味觉 嗅觉:最古老的感觉,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化学能量 → 神经能 味觉:味蕾-舌面、上颚 溶于水、有味物质 酸(舌边后)、甜(舌尖)、 苦(舌根)、咸(舌边前)
41
四、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触觉:皮肤没有变形 压觉:皮肤变形
28
(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 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和 效应器 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 动的装置叫感受器。 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 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 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 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 活动 29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 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 模仿、学习、训练,在无条件反射 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 心理学家 桑代克和斯金纳 所研究的条件反射。
43
1、整体性:
7、8、9、10、11、12、13、14、15 U、V、W、X、Y、Z、A、B、C、D、E
44
2、选择性:主体只对外界的一些对象知觉, 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这种特 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45
3、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 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行常 性,或常性。
8
感觉统合
五个方面: Aryes的理论基础的根据Head J.(1920) 的研究结果。Head提出人的触觉反应系 统有两种,一种是自卫性或保护性反应 ,另一种是辨别性反应。Aryes据此提出 有触觉防御障碍的儿童,当外界刺激作 用于皮肤时,就会做出过分的触觉防御 性反应。
9
心理学
一、心理学:
1、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 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18
19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的联系 作用的神经结构, 由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
20
21
22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细胞体和神经 纤维构成,最低级的中枢。 作用:上下传递神经冲动,完成简单反射 2、脑干:颅腔内与脊髓联接部位, 三部分组成:延、桥、中 延脑:联接脊髓,通道;椎体交叉; 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 桥脑:延脑上,通道;联系小脑左右半球、 大脑和小脑的神经通路。 中脑:桥脑上,通道,瞳孔反射、眼动的中枢 • 脑干呈网状结构,人的觉醒状态 控制
2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
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 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 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
触顺利。
3
感觉统合
五个方面: 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指身体运动的
协调能力,这方面存在问题,会导致运
动障碍。
Aryes等认为:运动协调不良是由感觉统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 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 是由细胞体和轴突、树突三部分构成。 功 能:接受刺激(信息):神经冲动的产生 传递信息:感觉器官(效应器)-中枢 整合信息:信息的分析综合 分 类: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络)
17
感 觉 神 经 运 动 神 经
46
4、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 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 、推断并做出最佳解释,然后用词 把它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 解性。
47
知觉种类 一、空间知觉:四个组合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
48
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 (距离) 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 映。它包括距离知觉和立 体知觉 对象重叠: 线条、空气的透视: 明暗、阴影: 运动视差: 眼睛调节:
12
人格 (个性)
心理的本质
Fra Baidu bibliotek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载体(物质基础) 无机物、植物、无神经系统的动物:无心理 无脊椎动物:感觉 脊椎动物:知觉 如:环节动物(蚯蚓) 如:鱼、狗、猫 如:猩猩、猴子
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 人类:思维、意识
13
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 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 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 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 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 产生。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 有神经系统的动物 有心理现象。
刺激与刺激物 适宜刺激-非适宜刺激
36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绝对阈限: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 表示绝对感受性 差别阈限: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J.n.d) (最小可觉差) 感觉范围 表示差别感受性
37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 如:光适应、暗适应、嗅觉适应等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 感觉印象 如:正后象、负后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马赫带现象 联 觉:一个刺激 引起一种以上的感觉现象
26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 是对称的。但从功能上看,又是非对 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 . 斯佩利 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有利手裂脑人进 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 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 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 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 27
32
巴甫洛夫(1894-1936)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被英、 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 士。 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 员和 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 他的研究重点:高级神经活动。第1次用 生理学中的“反射”概念来理解“心理性分泌”, 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代表作《大脑 两半球活动讲义》(1927)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 实验20年》(1923)。
33
感觉和知觉
感觉定义
感觉:人脑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34
感觉的种类
刺激的来源: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 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 (内脏感觉)
35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 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 度量的。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14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只是器官,具有反映的机能,心理 不是大脑固有的 客观现实: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印度狼孩 具有狼的本性 不具备人的心理
反映:能动反映—镜面反应 主观映象--物质客观
心理:大脑活动结果 大脑活动产品
15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细胞核


16
神经元及其功能
合障碍所致,学习困难儿童较正常儿童 更为多见。
4
感觉统合
2.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可表现为不同形 式,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一方面可能与躯
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与右脑半球的功
能有关。
这类障碍在儿童可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
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还会表 现视觉的不平顺。
5
感觉统合
五个方面: 3.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前庭 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Aryes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困难儿童可能 前庭功能未见下降,但他们往往对前庭 的统合存在问题。
23
3、间脑:脑干上 丘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 的直接(皮下)中枢层;内脏、 内分泌、激活情绪 4、小脑:延脑和脑桥的后方 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身体平衡和紧 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24
小脑
间脑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髓
25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1、左右两半球组成, 2、大脑皮层:密集的神经细胞体 大脑白质:神经纤维 3、中央裂-左右半球 横裂-大、小脑 外侧裂- 沟-大脑皮层的皱褶 4、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5、机能区:皮层感觉区(视觉、听觉、躯体 感觉)、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
五、平衡觉:静觉 内耳前庭器官
三个半轨管内的液体流动 耳石的运动
六、运动觉:肌肉、筋键、关节中 七、内脏感觉: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 八、痛觉:定性、定位准确
42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同一物体-感觉、知觉的区别
二、基本特性
1、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具 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 、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这种 属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38
听觉 1、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频率在16 - 20000Hz 的声波(空 气振动)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 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 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 次声波<16赫兹 1000Hz - 4000Hz 听觉适应 20000赫兹<超声波 最敏感 职业性耳聋
39
听觉疲劳
2、听觉器官: 振动→耳廓→外耳道→内耳→科蒂氏器官 →纤毛→神经冲动→大脑颞叶→颞上回→听觉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 (一)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是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 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 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 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 抑制过程: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 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 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 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