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良舍小学杨建红
内容提要:“高效课堂”其核心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从而加深对理解掌握知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加强合作学习的经营是“高效课堂”成功的保证。恰到好处地应用相关教学策略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09年以来,我县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科实验教师,我积极投身教改实验的大潮,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几年下来,对“高效课堂”这一教改实验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践中我发现,真正要将“高效课堂”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有些合作小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在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高效课堂”教学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对“高效课堂”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关键
合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在此,把握合作的时机是关键。
1、困中求通盼合作
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就自然而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取得互求互得,启迪智慧的效果。如:“观察物体”这节课中,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问题,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
人。在学生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边观察、边
记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长方体()个面()个面()个面
正方体()个面()个面()个面
每次最多
看到的面()个面()个面()个面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时,最多能
看到三个面。用这种方法学习,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印象十分深刻。
2、缺中求全需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如果碰到所涉及的问题知识点较多或需从多
方面考虑时,往往表现得思考不够深入,急于将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告知
于众,缺乏深思熟虑。长此以往,将有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合作
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思维的丰富性。这不仅有
益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更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如:某生产车
间原计划30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20%,实际只
用了几天就完成任务?
一般学生不可能从以下一些思路(按比例分配、工程问题、分数分析法)
全面地进行列式解答。如果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就能拓展思路,找到多种
解题方法,从而达到补缺求全的效果。方法一:1500÷[1500÷30×(1+20%)] 方法二:30÷(1+20%) 方法三:1÷[1/30 ×(1+20%) ]教学中,教
师让学生在自己寻找方法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们就大有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3、异中求同要合作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他们渴望自己的
观点被采纳,但又不善于有条有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随机性。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地下放
到小组中,让学生展开讨论,达成对新知的体验。如:草地上有2只兔,又跑来3只,草地上有几只兔?(图画情景呈现)照常规的解法只能是2+3,可现在的学生思维广阔,会有一些超常规的解法:3-2,5-3-2。对这样的解法到底如何评价,教师就得抓住契机,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对新的解法达成共识。又如,有趣的搭配:4个小朋友见面,每两个都握握手,共要握几次手?题目一出现,学生就说出各种答案:6次、8次、10次、12次,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了解他人的想法。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可谓一环多效。
4、疑中求解巧合作
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对别人的理解或某些常识抱怀疑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进行验证。如:数学活动课教学“余数的妙用”。教师告诉学生:四人玩扑克牌时,司令在第37张。如果谁想抓到司令,就得选择第1个抓牌,因为37÷4=9……1;5个人玩呢?得选择第2个抓牌,因为37÷5=7……2。大多数学生往往对此持怀疑态度。这时,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发给学生,让他们4人一组玩一玩,从而让学生在小组玩牌中悟出规律。
5、孤中求伴找合作
有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光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集体的智慧。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自己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合作者,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时,给每个学生其中一样材料(大米、水、圆柱体量杯、圆锥体量杯、天平、土豆等),学生个体往往束手无策。此时,他们会寻求与他人合作,并且意识到合作中操作的圆柱、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这样,通过寻找合作伙伴,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具体困难,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碰到困难要有团结协作、团队合作的精神意识。
二、加强合作学习的经营是“高效课堂”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