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
A.黑土
B.黄土
C.红壤
D.紫色土
5.“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
D.土壤肥力变化
6.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土壤肥力提高
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地震灾害往往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

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 )
A.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B.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10.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T0、T1、T2、T3
B.T0、T1、T3、T2
C.T2、T1、T0、T3
D.T3、T2、T1、T0
11.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T1形成阶段,河流流量最大
B.T2形成阶段,河流径流量稳定
C.T3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多由花岗岩组成,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

下图分别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和菲茨罗伊峰景观及岩石节理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菲茨罗伊峰形态的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①岩浆喷发
②冰川侵蚀
③板块挤压
④风力侵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是( )
A.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
B.海平面下降—海浪侵蚀
C.海平面上升—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15.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溶)蚀18.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
A.丰富旅游资源
B.利于发展水运
C.降低基建成本
D.增加耕地面积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千米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沟壑纵横
B.侧壁陡立
C.奇峰林立
D.地势平坦
21.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22.常见雅丹地貌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地貌类型( )
A.风蚀柱
B.风蚀残丘
C.海蚀崖
D.风蚀沟槽
江西九连山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海拔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九连山不同海拔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山地四类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
A.集聚土壤中部
B.均匀分布
C.集聚土壤深部
D.积聚土壤表层
24.山地草甸土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分布区( )
A.海拔高,气温低
B.坡度小,流失少
C.光照强,植被多
D.侵蚀弱,土层厚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

下图示意广西凭祥市青山实验场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不同密度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趋势呈现( )
A.波动变化的“w”字形
B.波动变化的“M”字形
C.先增后减的“入”字形
D.先减后增的“V”字形
26.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对不同林分密度响应最敏感的是( )
A.草本地上
B.草本地下
C.灌木地上
D.散落物
27.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增大对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带来的影响是( )
A.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多
B.表层土壤有效磷增多
C.表层土壤调落物减少
D.表层土壤淋溶性减弱
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km,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m。

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趋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
A.海浪堆积东陡西缓
B.海浪堆积东缓西陡
C.风力堆积东陡西缓
D.风力堆积东缓西陡
29.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
B.沙丘拓宽、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沙丘不受其影响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广东省出生105.2万人,死亡63.0万人,自然增长42.2万人;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27.2万人。

自2007年以来,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完成下面小题。

30.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气候
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经济水平
④水土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导致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调整
B.食品价格增长
C.环境质量下降
D.户籍管控趋严
2020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制定出台了《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户口规定》),实现“零门槛”落户和户籍转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随打工者迁入城市入学(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该省新《户口规定》的实施,将会( )
A.拉大城乡发展差距
B.缓解城市老龄化进程流入
C.吸引各地人才
D.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33.该省新《户口规定》的实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B.提高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提升城市教育水平
D.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综合题
二、材料分析题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发生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

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1)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2)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

(3)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 为河口处地貌的卫星影像。

(1)判断图b所示的地貌类型,并指出其在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方面的空间变化特点。

(2)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流域上游植被破坏对流域内地理环境的影响。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中D、2示意该小组绘制的两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

(1)图a中甲、乙两处对应的土壤剖面分别是图b中的和填“D”或者“2”,影响甲、乙两处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

(2)东北平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填“高于”或者“低于”)华北平原。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

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

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不是“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该处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土壤肥力的变化原因主要是地表植被覆盖减少,而植被覆盖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

6.答案:B
解析:由图和题干可知,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则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则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由图可知,暴雨可引发乙、丙、丁灾害,乙丁灾害可引发丙灾害,乙丙丁灾害可形成堰塞湖,因此可判断丙为泥石流,以为崩塌,丁为滑坡,甲为地震灾害,故C正确,ABD错。

故选C。

8.答案:C
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导航、定位,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故C正确,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主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故A 错,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主要应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故BD错。

故选C。

9.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T0平坦面海拔最低,靠近河流,目前河流的洪水位只能淹没T0,故其面积仍在扩大,A正确,TI、T2、T3平坦面海拔较高,不会被河水淹没,面积不会扩大,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河流阶地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一般海拔越高,河流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早。

读图可知,图中河流阶地的海拔从高往低的排序是T3、T2、TI、T0,因此阶地按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T3、T2、TI、TO,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I,砾石越大说明流速越快,所以流速最大时为T3形成时期,A错误;T2形成阶段,有砾石堆积,说明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径流量稳定,B正确;T3所处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早,目前以侵蚀作用为主,未来厚度会不断减小,C错误;所在区域河流两岸分布着不同海拔的四个平坦面,说明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地壳抬升,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岩层破碎,岩浆易侵入形成花岗岩,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隆起形成高原、花岗岩山地,而不是岩浆喷出,①错误,③正确;岩石受到内力作用,山体岩石破裂,产生垂直节理。

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分布,山峰岩体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②正确;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风化、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风力作用较弱,④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较多,海岸线较曲折。

主要是因为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早先被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因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形成峡湾。

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
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该地形成的“山一林一田一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此天窗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石有裂隙,地表水沿岩层製陈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D正确;岩石缝隙与风化作用有关。

但溶洞顶部坍塌主要是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場,整个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体现较少,基本没有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①②属于地表喀斯特景观;地下喀斯特景观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③④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该地貌形成石林、溶洞等特殊地貌,可以丰富旅游资源,A正确;该地貌所在地区为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且地表水渗漏,地表水较少,而地下多溶洞、暗河,不利于发展水运,B错误;由于岩石碎製,山体(危岩)崩塌较发育,基建成本高,C错误;土晨薄且土壤贫瘠,不合适增加耕地面积,D错误。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的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

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大,风
携带沙体磨蚀岩石而形成的。

据图可知,岩石多陡崖,所以地貌特征是侧壁陡立,B 正确;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符合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和黄土高原等,AC错误;图片显示地势并不平坦,D错误。

故选B。

21.答案:D
解析: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D正确。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结合当地的地理纬度可知,该地貌不属于冰川地貌,A错误;流水作用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该地属干旱地区,B错误;海浪侵蚀应发生在海边,而该地深居大陆内部,C 错误。

故选D。

22.答案:C
解析:常见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沟槽在雅丹地貌中都较为多见,ABD不符题意;海蚀崖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位于海岸地区,不是常见雅丹地貌中的地貌类型,C符合题意。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读九连山不同海拔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示意图可知,该山地四类土壤的有机碳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即四类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均表现为积聚土壤表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山地草甸土分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植被凋落物分解缓慢,易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因此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低海拔的土壤类型,A正确。

读图,山地草甸土深度仅40cm,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山地草甸土分布区风化作用较弱,土层较薄,D与题意不符,D错误。

根据材料“江西九连山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海拔影响较大”,结合材料可知,该山山麓地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较低海拔地区植被覆盖率高,C错误。

读图可知,山地草甸土的分布在海拔1001~1430米,信息不足,无法判断该处坡度,B错误。

故选A。

2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同一密度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为图中灌木地上与灌木地下生物量之和,其变化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V”字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杉木人工林林下的草本地上、草本地下、灌木地上、调落物的不同密度植被生物量差异最大的是草本地上,说明草本地上植物生物量对不同林分密度响应最敏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答案:C
解析: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增大,植被减少,掉落地表的枯枝落叶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减少,A错误,C正确;间伐强度增大,林间光照增多,光合作用增强,表层土壤有效磷被植物大量吸收而减少,B错误;间伐强度增大,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土壤表层水流动性加强,表层土壤淋溶性增强,D错误。

故选C。

28.答案:D
解析:结合“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和“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可知,沙丘主要沙源来自于海岸沙滩,经海风吹拂,风力堆积而成。

结合沙丘形态,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沙丘东缓西陡。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可降低海风风速,对海岸沙丘的主要影响是防止沙丘向陆迁移。

结合海陆关系,风沙堆积作用减弱,使得沙丘西移速度变缓,也不会使沙丘拓宽、增高,C正确,BD错误;防护林可降低海风风速,但不能阻止风沙运动,不会使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A错误。

故选C。

30.答案:B
解析:广东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②③正确;广东的气候和水土资源与南方其他省份相比并不占明显优势,①④错误。

故选B。

31.答案:A
解析:近年来广东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传统就业岗位收缩,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暂时回流返乡,导致广东人口2022年在自然增长40余万人的情况下,出现了常住人口减少的现象,A正确;食品价格增长是全国性的正常现象,对广东人口减少影响不大,B错误;没有题目信息表明广东环境质量下降以及户籍管控趋严,排除CD。

故选A。

32.答案:B
解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将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A错误;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缓解城市老龄化进程,B正确;由材料可知,
该政策吸引的主要为打工者,C错误;能缓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一定起到保护作用,D错误。

故选B。

33.答案:A
解析:未成年人进入城市后成为城市人口,提高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A正确;这些未成年人是迁移人口,不会提高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B错误。

未成年人进入城市入学,会对城市教育带来一定压力,不会提升城市教育水平,C错误;未成年人非主要劳动力,不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D错误。

故选A。

34.答案:(1)夏秋(夏)季节。

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

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

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解析:(1)根据材料,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西南季风为夏季风,可推测出泥石流多发季节为夏季。

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该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位于板块交处,多地震,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2)结合图中古乡沟流域前的沟口堆积扇和古乡堰塞坝可推测出,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形成泥石流,泥石冲出山口后在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必须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或疏通河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35.答案:(1)冲积扇。

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涵养水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b显示的地貌位于澜沧江上游的出山口地区,因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