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2001—2020年)
安顺市⼈民政府
2001年12⽉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概况
1、⾏政区划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四邻分别与贵阳市、黔南州、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及六盘⽔相接,属贵州省黔中经济带的西端重要区域。

安顺市曾有两次较⼤⾏政调整。

1996年1⽉,原属安顺地区的清镇市、修⽂县、开阳县和息烽县划归贵阳市代管和管辖;2000年6⽉,安顺地区撤销,设⽴地级安顺市,撤销原县级安顺市,设⽴西秀区。

安顺市共辖1区5县共36个建制镇和44个乡(含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黎阳⾼新技术⼯业园区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积达9264平⽅公⾥,总⼈⼝252.29万⼈。

2、城市规划
从1956年起,安顺市曾先后编制了四次城市规划,其中1994年编制完成的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于1996年经贵州省⼈民政府批准并实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两次⽐较⼤的⾏政区划调整,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影响因素,同时西部⼤开发等外部条件的改变,城镇化的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城市发展处在⼀个⽐较好的环境。

(⼆)安顺市⼈⼝、⽤地现状
1、安顺市⼈⼝现状
2000年,安顺地区撤销,成⽴安顺市,⾏政区划与原安顺地区⼀致。

撤销县级安顺市,设⽴西秀区(含开发区),实⾏市带县(区)的⾏政体制。

安顺市范围包括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西秀区,全市国⼟总⾯积9264km2,2000年全市总⼈⼝252.29万⼈,⼈⼝密度为272⼈/平⽅公⾥,全市⾮农业⼈⼝为38.77万⼈。

由于⾏政体制的调整原因,在调研和搜集资料中存在⼀定的困难。

为了便于开展⼯作,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沿⽤原安顺市(县级市)资料作为西秀区历史资料,名称统⼀为西秀区,其它县沿⽤原名,这样既有利于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整理,⼜尊重⾏政区划的延续和发展。

下⽂中的安顺市指地级市,其统计数据沿⽤“安顺地区”资料。

(1)总⼈⼝及构成、分布
2000年安顺市全市总⼈⼝为252.29万⼈,⽐上年增加了3.35万⼈。

⼈⼝⾃然增长率13.41‰。

2000年全市⾮农业⼈⼝为38.77万⼈,占总⼈⼝的15.37%。

城镇⼈⼝为65.28万⼈,城镇化⽔平为25.9%。

安顺市⼈⼝的性别构成中,⼥性⼈⼝为120.57万⼈,男性⼈⼝为131.72万⼈,男⼥性别⽐为109(⼥性为100)。

安顺市的⼈⼝及构成分布见下表:
2000年安顺市⼈⼝状况及分布简表
注:⼈⼝数据系第五次⼈⼝普查数。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1990—2000年安顺市总⼈⼝统计表
单位:万⼈
(2)城镇⼈⼝及城镇化发展现状
城镇⼈⼝的界定:是居住在镇⼀级以上政府所在地,⽐较集聚,享受镇以上基础设施常住⼈⼝和部分暂住⼈⼝的总和。

城镇⼈⼝的构成包括常住⼈⼝和部分暂住⼈⼝,常住⼈⼝包括了居住在城镇的⾮农业⼈⼝和农业⼈⼝。

暂住⼈⼝居留时间在半年以上的部分均作城镇⼈⼝的统计范围。

在安顺市城镇⼈⼝的构成中,⾮农业⼈⼝占有相当⼤的⽐重,与城镇⼈⼝之间存在⼀
个相对稳定的⽐例系数。

安顺市的城镇⼈⼝为65.28万⼈,城镇化⽔平为25.9%。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农业⼈⼝33.5万⼈,占城镇⼈⼝的⽐例为51.32%。

历年⾮农业⼈⼝与城镇⼈⼝的经验⽐例系数在0.5—0.7之间。

2000年分县(区)⼈⼝及城镇化⽔平⼀览表
在城镇⼈⼝中,除西秀区外,其他县的城镇⼈⼝构成主体是⾮农业⼈⼝和农业⼈⼝,暂住⼈⼝规模较⼩,所占⽐例不⼤,全县的⼈⼝迁出迁⼊基本保持平衡。

⽽西秀区作为全市中⼼,不但吸纳区外的⼈⼝进⼊,对本市其它县份剩余劳动⼒的吸引规模也相当⼤,每年的暂住⼈⼝多达数万⼈。

外来⼈⼝的进⼊带来了城市建设的压⼒,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容忽视。

(3)西秀区⼈⼝及分布
西秀区是安顺撤地设市后由原安顺市(县级市)改制成⽴的,辖区范围与原安顺市(县级市)统⼀。

为了统计上⽅便和统⼀,所使⽤的历史资料均以原安顺市(县级市)资料作为西秀区的资料。

2000年西秀区总⼈⼝发展到80.11万⼈,其中⾮农业⼈⼝为21.7万⼈,未落户常住⼈⼝0.66万⼈。

2000年西秀区的城镇⼈⼝达到38.32万⼈,全区城镇化⽔平达到47.83%。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2000年西秀区⼈⼝统计表
(4)城市建成区⼈⼝及其构成
城市建成区涵盖了西秀区的六个街道办事处和开发区等的全部或部分,并拓展到宋旗镇境内。

作为西秀区和安顺市的中⼼城市,且⼜是贵州省黔中经济带西⽚的中⼼城市,城市的辐射影响能⼒较强,⼈⼝集聚程度⼤。

同时,西秀区下辖各乡镇与城区距离较短,交通便利,各乡镇有很⼤部分⾮农业⼈⼝的住勤分离,居家落户在城区。

⽽且,周围部分农业⼈⼝的⽣产主要围绕为城市服务,其活动范围也集中在城市⾥,进⼊城区的意向选择也在逐渐增强。

因此,城区⼈⼝除掉包
括的⼏个办事处及开发区范围内⼈⼝外,还包括很⼤部分附近乡镇住
勤⼈⼝和部分暂住⼈⼝。

根据统计资料,结合地⽅规划部门提供的资料参考,并通过实施调查、分析,安顺城区⼈⼝规模约29.8万⼈,城区⼈⼝统计中每年变数较⼤在于受暂住⼈⼝的年变动影响。

城区⼈⼝及构成统计表
单位:万⼈
2、⼟地利⽤现状 (1)全市⼟地利⽤
安顺市全市⼟地总⾯积9264平⽅公⾥,其中农业⽤地620224.45ha ,占⼟地总⾯积的66.95%;建设⽤地⾯积30344.43ha ,占⼟地总⾯积为3.28%;未利⽤⼟地⾯积275831.12ha ,占29.77%。

农业⽤地中,耕地⾯积为327175.82ha ,园地⾯积4994.89ha ,林地161360.36ha 。

牧草地全为天然草地,⾯积116176.06ha 。

⽔⾯⾯积为10517.32ha 。

建设⽤地中,居民点及⼯矿⽤地⾯积21367.62ha ;交通⽤地5822.12ha ;⽔利设施⽤地3154.69ha 。

未利⽤⼟地中,荒草地占21337.37ha ,沼泽地 1.75ha ,沙地8.91ha ,裸⼟地126.14ha ,裸岩、⽯砾地211923.9ha ,⽥坎42433.05ha 。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全市的耕地垦殖率较⾼,园地和林地利⽤潜⼒⼤,牧草地的质量不⾼,产量低。

城镇⽤地结构不合理,功能分区混乱,利⽤效益差。

在全市的建设⽤地中,根据城市建设⽤地的划分标准,位于城镇的⼯矿⽤地和⼀定的农村居民点⽤地、特殊⽤地都计⼊城镇建设⽤地中。

安顺市全市城镇⼈⼝的⼈均城市建设⽤地平均75m2左右。

(2)西秀区⼟地利⽤
西秀区⼟地总⾯积172423.51ha,其中农业⽤地114562.53ha,占66.44%;建设⽤地8488.97ha,占4.92%;未利⽤⼟地49372.01ha,占28.63%。

农业⽤地中,耕地为69736.15ha,园地2508.91ha,林地30565.45ha,牧草地9688.85ha,⽔⾯⾯积2063.17ha。

建设⽤地中,居民点及⼯矿⽤地为5901.35ha,交通⽤地为1886.24ha,⽔利设施⽤地701.38ha。

未利⽤⼟地中,荒草地1645.60ha,沙地5.85ha,裸岩、⽯砾地40281.29ha,⽥坎7439.27ha。

(3)安顺市城区建设⽤地规模
安顺市城区⽤地规模总共为2360.0ha,⼈均城市建设⽤地为
79.2m2。

(三)存在问题
1、总⼈⼝及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总⼈⼝持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减缓,速度放慢,年增长规模减少。

1990-1995年,安顺市总⼈⼝年均综合增长率为13.03‰。

年均增加⼈数为2.93万⼈,其中1993年增长最快,净增加⼈数达3.92万⼈,⾼于平均⽔平近1万⼈。

1996-2000年中,1997年⼈⼝增加3.3万⼈,1998年增加2.7万⼈,1999年增加5.67万⼈,2000年增加3.35万⼈。

近⼏年来,⾏政调整和政策引导等已成为⼈⼝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可以看出,要实现“⼗五”计划⽬标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深⼊执⾏和加⼤⼒度抓好计划⽣育⼯作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年⾃然增长率总的来说是下降的,从1996-2000年的⾃然增长率变动来看,1990年的⼈⼝⾃然增长率为15.03‰,1996年达到14.00‰,1997年为13.65‰,1999年为13.12‰,2000年为13.41‰,从1990年到2000年,⾃然增长率年均减少0.16个千分点。

(2)⾮农业⼈⼝增长较快,但基数较低,其作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全市城镇⼈⼝规模偏⼩,城市化⽔平较低。

体现地⽅⼯业化和城市化的⼀个重要⼈⼝指标是⾮农业⼈⼝,是构成城镇⼈⼝的主体,其与城镇⼈⼝的⽐为0.53:1。

乡村范围⼈⼝的规模很⼤,城乡⼆元结构的差距较为明显。

2000年安顺市城镇⼈⼝为65.28万⼈,城镇化⽔平为25.9%。

城镇化发展地域分异明显,并出现了极化现象,西秀区达47.83%,⽽紫云仅为8.85%。

⼈⼝分布与经济分布基本统⼀,说明城镇化的动⼒机制中⼯业化的主要带动影响极⼤。

(3)城镇就业职⼯⼈数规模⼩,国有企事业单位仍是提供就业的主体。

(4)农村劳动⼒充⾜,但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

外出务⼯劳动⼒规模逐年增⼤,已成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2000年乡村实有劳动⼒达到119.34万⼈,占农村⼈⼝的63.81%。

其中从事第⼀产业的劳动⼒达到95.6万⼈,占全体劳动⼒的80.12%,⽽农村⼯业和第三产业从业⼈员仅占19.88%。

农村每年有⼤量的劳动⼒流向城市和外出务⼯,刺激了农村的城镇化的进⼀步发展。

(5)城镇⼈⼝地域分布不平衡,贵昆铁路、贵黄公路沿线城镇⼈⼝集聚程度较⾼,城镇规模较⼤,⽽⼴⼤的腹地地区城镇⼈⼝规模偏⼩,⼈⼝不多,城镇化的线状发展趋势明显。

2、⼟地利⽤存在问题
(1)⼟地的⼈⼝承载负荷较重,⼟地供需⽭盾较为突出;
(2)⼟地利⽤不尽合理,⼟地污染⽐较严重;
(3)耕地⽣产⼒不⾼,集约化利⽤程度较低;
(4)未利⽤⼟地开发难度较⼤,耕地后备资源缺乏;
(5)城镇建设⽤地使⽤效益不⾼,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建设和缺乏规划造成⼟地浪费,降低了投⼊的回报率。

⼆、⼈⼝与城镇化⽔平预测
(⼀)全市总⼈⼝预测
预测选择常规中的年均增长率法、年均增长数法、时间——⼈⼝⼀元回归分析等⽅法。

1、年均增长率预测法
该⽅法利⽤安顺市⼈⼝变动的增长率,作为规划预测总⼈⼝的增长基础参数,同时参照安顺市及全省、全国的⼈⼝计划⽣育政策和相关的社会发展⽬标,拟定符合安顺市实际的⼈⼝综合增长率,作为今后⼀段时间⾥⼈⼝发展的增长⽔平控制指标,达到控制⼈⼝增长的⽬的。

1990-2000年安顺市的⼈⼝年均综合增长率为14.12‰,其有连续统计⾃然增长率的年份⾃1995年开始,1995-2000年的年均⾃然增长率为13.53‰,年均机械增长率为0.59‰。

⾃1996年以来,安顺市的⼈⼝年均⾃然增长率呈降低趋势,故《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中的⼈⼝⾃然增长率到2005年控制在10.0‰以内是可以实现的。

在规划中近、中期分别以10.0‰、9.0‰作为⼈⼝⾃然增长⽔平的⽬标参数控制,远期以8‰作为控制⽬标。

机械增长率近期以现状⽔平为基础,选择的指标略⾼于现状,取1.0‰;中、远期的发展中通过扩⼤机械增长率进⾏引导,可控制在3‰左右。

那么到2005年和2010年的全市⼈⼝综合增长率分别为11.0‰、12.0‰,到2020年的⼈⼝综合增长率为11‰。

预测模型:P N=P O〃(1+R)N
式中:P O、P N为规划基期年、规划期年的总⼈⼝规模;
N:规划年限
R:总⼈⼝综合增长率
由以上分析所得预测总⼈⼝数见下表:
规划年总⼈⼝规模⼀览表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2、年均增长数法
分析历史资料,可以知道安顺市的总⼈⼝是增长的,⽽且年增加⼈⼝数总接近某⼀个常数,说明安顺市的⼈⼝增长相对稳定。

规划以这⼀常数作为今后⼈⼝发展中年均增加数,对规划期年的⼈⼝作预测,以求出规划期年的总⼈⼝规模。

预测模型:△P=
P N=P O+N〃△P
式中:P1、Pn为历史资料中的第1、第n年的⼈⼝数;
n:为历史资料的数据个数
△P:年均增加⼈⼝数
P O、P N:规划基期年、规划期年的总⼈⼝数。

N:规划年限
根据安顺市1990-2000年的总⼈⼝统计资料可以求得:
△P= = =3.30(万⼈)
由于全市总⼈⼝增长以⾃然增长为主,随着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然增长⽔平会进⼀步下降,⽽机械增长⽔平的提⾼有⼀定限度,所以年均增加⼈⼝数可望⽐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指标略低,规划取3.0万⼈作为预测参数。

则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总⼈⼝见下表:
规划年总⼈⼝预测规模表单位:万⼈
在全市来说,以⾃然增长为⼈⼝增长的主要⽅式,⽽随着⾃然增长率的降低,这部分⼈⼝规模将减⼩,尤其是远期⼈⼝控制政策的效应凸现,总⼈⼝的规模可望⽐预测的低。

3、时间数列——⼈⼝⼀元回归法
安顺市的总⼈⼝发展随时间的推移,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是稳定增长的,这可从时间——⼈⼝坐标系中看出,⼈⼝增长的直线趋势相对明显,说明⼈⼝与时间数列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因此可构建时间数列——⼈⼝的回归⽅程,以此推算未来⼀段时间的总⼈⼝趋势。

P
n -P
1
n-1
P n -P
1
252.29-219.29
n-1 10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
260 255 250 245 240 235 230 225 220 215 210
预测模型:P=A+B 〃T 式中:P :规划年的总⼈⼝数 T :规划期年的时间数值
A 、
B :回归⽅程参数,通过最⼩⼆乘法求得。

时间数列与总⼈⼝统计简表
B= =3.026545455
A=P -B 〃T=-5803.093636
相关系数r = 0.994102509,说明⽅程相关程度较⾼。

则所得回归模型⽅程为:
P=-5803.093636+3.026545455〃T 模型预测⼈⼝见下表:
4、安顺市⼈⼝政策
《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中确
ΣT 〃P -Τ〃ΣP
ΣT 2-1/n(ΣT)2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定安顺市在近期⼈⼝⾃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总⼈⼝控制在265万⼈以内,那么中远期安顺市的⼈⼝在符合国家及省的有关⼈⼝与计划⽣育政策下,通过政策引导来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则⼈⼝⾃然增长会进⼀步降低,因此,分阶段控制指标可以选取以上⽅法预测的低值。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安顺市⼈⼝政策,规划安顺市的⼈⼝分期控制⽬标分别如下:
近期(2005年):265万⼈
中期(2010年):280万⼈
远期(2020年):310万⼈
(⼆)城镇⼈⼝及城镇化⽔平预测
安顺市的城镇⼈⼝,由于资料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统计,因此,利⽤有可⽐性的⾮农业⼈⼝的预测,所得结果通过与城镇⼈⼝存在的稳定经验⽐例常数换算城镇⼈⼝规模,以此作为测算城镇⼈⼝的途径,从⽽对全市的城镇⼈⼝进⾏规模上的测算。

规划预测⽅法有年均增长率法、年均增长数法和年份时间数列——⾮农业⼈⼝的线性回归预测以及通过⼈⼝地域分布测算⽅法等。

1、年均增长率法
1990—2000年的全市⾮农业⼈⼝的年均综合增长率24.69‰。

其中,1990-1995年的年均综合增长率为32.45‰,1996-2000年为16.98‰,2000年时达到39.13‰。

跨⼊2000年后,安顺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中型项⽬建设的影响下,尤其是西部⼤开发的战略实施和⼈⼝户籍制度改⾰的实施,⾮农业⼈⼝的增长创造了较⾼⽔平。

⽽且,安顺市的产业改⾰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部分⾮农业⼈⼝的进⼊,给⾮农业⼈⼝的加快增长注⼊了新的活⼒,在⾮农业⼈⼝预测时,年均综合增长率也将保持较⾼⽔平,这既符合⾮农业⼈⼝发展规律,也符合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同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规划预测中,近、中期的⾮农业⼈⼝增长⽔平选取20‰,远期为18‰作为预测参考指标,其中⼈⼝⾃然增长率近、中期控制在10‰,远期控制在8‰的⽔平。

年均增长率法⾮农业⼈⼝预测表
单位:万⼈
2、年均增长数法
1990-2000年的全市⾮农业⼈⼝年均增加0.84万⼈,其中,1990-1995年为1.05万,1996-2000年为0.63万,⽽2000年时年增加数达1.46万⼈。

在以此⽅法预测安顺市的未来⼀定时间内的⾮农业⼈⼝,考虑户籍制度改⾰、西部⼤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规划引导的⼈⼝流动和转移等因素,未来⼀段时间内⾮农业⼈⼝发展的规模也会较⼤。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作⽤的时效性差异,也会对未来具有较⼤的增长带动影响。

因此,近、中期⾮农业⼈⼝增长的规模与历年平均数保持接近,⽽远期增长速度可能有⼀定变化。

规划选取现状年均增长值1.0万⼈作为未来⾮农业⼈⼝增长的预测参数,从⽽测算出的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全市⾮农业⼈⼝数。

3、年份时间数列——⾮农业⼈⼝回归预测法
对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可知⾮农业⼈⼝随时间的发展是逐年增长的,且与时间数列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历史资料构建时间数列与⾮农业⼈⼝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利⽤模型对未来⼀段时间的⾮农业⼈⼝规模进⾏预测。

年份时间数列与⾮农业⼈⼝对应的数据见下表:
以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时间数列——⾮农业⼈⼝增长模型为:P= -1706.645455+0.871818181〃T ,模型的相关性系数为
r=0.958317824,说明模型⾼度相关。

预测结果见下表:
4、分区域计算⾮农业⼈⼝法
安顺市⾮农业⼈⼝的集聚程度极⾼,西秀区占了58.8%的⾮农业⼈⼝,⽽且集中了全市44.3%的国内⽣产总值和58.0%的⼯业总产值,因此,⾮农业⼈⼝的分布与⼯业化⽔平有相当的关系,所以,对西秀区和其他县分别统计计算⾮农业⼈⼝有着很强的
地域性特征和可操作性。

今后的⾮农业⼈⼝增长中,政策上的放开和国家战略的调整等因素,将继续保证西秀区和其他各县的⾮农业⼈⼝以较⾼增长⽔平发展,集中的趋势和城市规划作⽤将刺激西秀区的⼈⼝有⼤幅度的提⾼。

分区域预测西秀区及其他各县的⾮农业⼈⼝,西秀区的⾮农业⼈⼝增长⽔平可望达到25‰⽔平,⽽其他各县综合平均⽔平可望达到15‰。

则分区预测结果见下表:
由以上⼏个分析⽅法可以看出,安顺市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农业⼈⼝规模可望达到43万、48万和58万⼈。

按照现状⾮农业⼈⼝所占城镇⼈⼝的⽐重为50~60%核算,则近期全市的城镇⼈⼝将达到80.0万⼈左右,城镇化⽔平达到30.2%。

随着⼈⼝的进⼀步发展,⾮农业⼈⼝所占城镇⼈⼝的⽐重将会发⽣⼀定变化,中远期按45~50%、40~45%计算,则同期城镇⼈⼝将分别达到100.0万⼈和138.0万⼈左右,城镇化⽔平分别达到35.7%和44.5%左右。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安顺市城镇⼈⼝及城镇化⽔平指标表
由于安顺市的城镇化起点相对较低,在2020年以前的这个阶段,城镇化发展体现在量的增长较突出,农村⼈⼝基数⼤,部分地削弱了城镇化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城镇化过程分析,由于安顺市的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及基础较浅,可以描述为处于城镇化的起飞准备阶段,因此,近期发展尽管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较⼩,这符合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的特征。

三、城区⼈⼝预测
(⼀)城区⼈⼝及构成
安顺市城区包括西秀区(含开发区)的建成区及邻近的宋旗等镇的部分范围。

作为城市化发展地区,随着城区的扩展、产业替代和升级,使得居住在城区的农业⼈⼝规模会逐渐减⼩,并逐渐转移为⾮农业⼈⼝。

通过户籍的暂住⼈⼝登记转为常住⼈⼝的规模会逐渐增⼤,农转⾮进⼊城区构成城区⼈⼝增长的重要⽅式,即城区⼈⼝的机械增长在今后较长⼀段时间⾥会保持较⾼⽔平。

安顺市城区⼈⼝机械增长2000年⽐1999年差不多翻了⼀倍,这是⼀个特例,但说明了城市机械增长⼈⼝规模在政策创新(⾏政体制调整)和国家宏观战略部署背景下已成为安顺城市⼈⼝扩张的主流。

参照贵州省其他地区所在城市的机械增长⽔平,都呈现这⼀特点,因此,在对安顺市城区⼈⼝预测中,机械增长⽔平相对较⾼,这符合安顺市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城区⼈⼝增长轨迹,城区⼈⼝的机械增长⽔平较市域及西秀区为⾼。

(⼆)城区⼈⼝预测
在城区⼈⼝的预测采⽤增长率法,⼈⼝⾃然增长率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10‰和8‰,机械增长率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为15.0‰、20.0‰和15.0‰。

预测模型:P N=P O(1+R+r)N
式中:R、r分别为⾃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K:暂住⼈⼝
P O:基期年的城区⼈⼝
P N:规划期年的城区⼈⼝
则预测结果见下表: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安顺市到2020年达到⼤城市规模,即⼈⼝达到50万⼈规模。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规划确定安顺市城区⼈⼝在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可以控制在33.0、40.0和50.0万⼈左右,年均综合增长率达到32.1‰。

⼈⼝、⽤地规模预测专题报告
四、城市建设⽤地及其供需分析
(⼀)城市建设⽤地规模
1、全市城市建设⽤地规模
根据《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测,到2020年全市城镇⼈⼝达到138万⼈,其中近期(2005年)达到80.0万⼈,中期(2010年)达到100.0万⼈。

参考《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安顺市现状条件,规划到2020年安顺市的⼈均城市建设⽤地为90m2,其中近期(2005年)达到80 m2/⼈,中期(2010年)达到85 m2/⼈。

则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安顺市城市建设⽤地规模分别将达到6400ha、8500ha和12420ha。

现状⼈均城市建设⽤地为75m2左右,城市⽤地总规模为4896.0ha,因此,近期、中期和远期分别新增加城市建设⽤地1504.0ha、2100.0ha和3920.0ha,在现状基础上合计共新增7524.0ha。

2、安顺市城区⽤地规模
规划安顺市城区⼈⼝到2020年达到50万⼈,规划⼈均建设⽤地为85m2,城市建设⽤地规模将达到4250ha,在现状基础上新增加1890.0ha,规划近期(2005年)城区⼈⼝达到33.0万⼈,中期达到40万⼈,⼈均城市建设⽤地分别达到81.0m2和83.0m2,城市建设⽤地分别达到2673.0ha、3320.0ha,近期需新增城市建设⽤地313.0ha,中期需新增647.0ha,远期新增930.0ha。

(⼆)⼟地利⽤规划及城市建设⽤地供需分析
1、⼟地利⽤规划
①安顺市⼟地利⽤规划
根据《安顺市⼟地利⽤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市农⽤地为639763.11ha,其中:①耕地⾯积为295405.35ha,净减少31770.47ha。

净减耕地中允许建设占⽤2570.47ha;②园地为13794.13ha,净增加8799.24ha,允许建设占⽤20.50ha;③林地为196770.78ha,净增加35410.42ha,允许建设占⽤50.40ha;④牧草地为122676.39ha,净增加6500.33ha,允许建设占⽤50.50ha;⑤⽔⾯为11116.46ha。

到2010年,建设⽤地为33338.62ha,净增加2994.19ha;其中:①居民点及⼯矿⽤地为23601.21ha,净增加2233.59ha,允许占⽤耕地1649.34ha。

其中城镇净增1624.63ha;②交通⽤地6527.64ha,其中占⽤耕地494.82ha;③⽔利设施⽤地3209.77ha,净增55.08ha。

到2010年,未利⽤⼟地为253298.27ha。

②西秀区⼟地利⽤规划
根据《西秀区⼟地利⽤总体规划》(原县级市安顺市的《安顺市⼟地利⽤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区农⽤地达到114422.52ha,其中:①耕地65547.56ha,净减4188.99ha;②园地3202.12ha,净增693.21ha;③林地33355.86ha,净增2790.41ha;④牧草地10253.81ha,净增564.96ha;⑤⽔⾯2063.17ha。

到2010年,建设⽤地达到9648.60ha。

其中:居民点及⼯矿⽤地
6897.27ha,交通⽤地2010.91ha,⽔利设施⽤地为740.42ha。

到2010年,未利⽤⼟地为51227.54ha。

2、城市建设⽤地供需分析
由⼟地利⽤总体规划可知,到2010年,全市建设⽤地规划规模33338.62ha,其中居民点及⼯矿⽤地23601.21ha,交通⽤地6527.64ha,⽔利设施⽤地3209.77ha。

西秀区建设⽤地达到9648.60ha,其中居民点及⼯矿⽤地6897.27ha,交通⽤地2010.91ha,⽔利设施⽤地为740.42ha。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市城市建设⽤地规模将达到8500.0ha,其中新增规模为3604.0ha。

到2010年,安顺市城区建设⽤地规模将达到3320.0ha,其中新增规模为960.0ha。

应该说明的是,安顺市⼟地利⽤规划和西秀区⼟地利⽤规划是在安顺市⾏政区划调整前完成的。

⾏政体制调整后,⾏政因素作为城镇化的动⼒因素之⼀发挥了重要作⽤,安顺市借⾏政体制调整和西部⼤开发东风,⼟地利⽤发⽣了很⼤变化,尤其城镇⼈⼝增长很快,城市建设⽤地需求量很⼤,所以,市政府也积极地组织和加强对原⼟地利⽤规划进⾏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可以肯定,通过⼟地利⽤规划的调整并加强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可以保证全市及城区各级城市建设⽤地的供应。

同时,由于⼟地利⽤总体规划中的独⽴⼯矿⽤地、交通⽤地、⽔利设施⽤地及农村居民点⽤地在城市规划的统计中有很⼤部分在城区或城镇建成区内部,城市建设⽤地统计分类应将其列⼊,因此,城市建设⽤地的供应渠道⽐⼟地利⽤规划中规定的更⼴,到2010年,以规划、⽤地使⽤性质的调整和有序的⼟地开发整理等⽅式,可以满⾜城市建设所需规模要求。

2010年以后,继续强化城市规划与⼟地利⽤规划的协调,可以保证城市建设⽤地的有效供给,实现⼟地的可持续利⽤和充分发挥⼟地经济效益。

五、安顺市城区总体规划及建设⽤地分析
(⼀)城区总体规划
1、城市规划区
规划确定安顺市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区所在的6个街道办事处和西秀区的宋旗、⼳铺、轿⼦⼭、蔡官、七眼桥、宁⾕、龙宫等7个镇及普定县的马官镇、⽩岩乡的⾏政辖区范围,总⾯积为879km2。

2、城市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积152km2,西⾄关脚,南抵么铺车站,东达两所屯,北接⽕烧寨,东西长约18.8km,南北宽约11.7km。

3、城市规模
到2020年,城区⼈⼝规模达到50万⼈,城市建设⽤地规模达到4250.0ha,⼈均85.0m2。

(⼆)城市建设⽤地分析
安顺市城区通过⾏政体制调整后,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建设过
程中的条块分割⽭盾较之以前有了很⼤改善,因建设⽽需调整的关系通过统⼀的协调机构能得到妥善处理,很⼤程度上削弱和淡化了城市建设受地域⾏政观念的局限性,城市在内涵和外延上有了充分拓展余地,城市⼈⼝、经济的集聚强度增⼤。

城市⽣产体系的建⽴,对城市建设⽤地需求⼤幅度增长。

城市职能发展要充分体现城市性质,城市建设的标准提⾼,需要有保证程度较⾼的⽤地储备。

以安顺市城区地形地貌特征及城市发展⽅向分析,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占⽤⼟地,也不可避免地要占⽤⼀定数量的耕地。

为避免⼟地⽆序开发,促进城市⼟地集约利⽤,提倡节约⽤地和挖掘⽤地潜⼒,必须严格制定⼟地年度开发计划和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开发,⼟地利⽤还必须成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建设⽤地,包括居住⽤地、公共设施⽤地、⼯业⽤地、仓储⽤地、对外交通⽤地、道路⼴场⽤地、市政公⽤设施⽤地、绿地和特殊⽤地等9⼤类,其涵盖了⼟地利⽤规划的建设⽤地中的居民点及⼯矿⽤地、交通⽤地、特殊⽤地等⼏个地类。

同时,由于城市绿地建设的特殊性,主要利⽤了城区内的许多⼭头、林地、⽔域、园地和部分未利⽤⼟地等既有条件。

因此,在城市⼟地利⽤规划中,建设⽤地的新增加量显得较⼩,并保留了其原来的⽤地性质,⽽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地增加量就⽐较⼤。

安顺市城区的城市建设⽤地来源,以林地、耕地、园地、居民点⽤地、⼯矿⽤地、交通⽤地、特殊⽤地及未利⽤⼟地为主。

通过外延上的⼟地开发并转换使⽤性质扩⼤⽤地,同时强化原有⼟地使⽤功能和调整城市建设⽤地内部结构,并进⾏城市⽤地的开发整理,保证城市建设的⽤地持续供给。

安顺市城区城市建设⽤地的分解分析如下:①占⽤⼀定⽐例耕地;
②独⽴⼯矿⽤地,位于城区内的统计计⼊城市建设⽤地;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规划保留的⽤地计⼊;③农村居民点⽤地,位于建成区的,调整性质后计⼊城市建设⽤地;位于规划范围内,规划⽤于城市建设活动的计⼊;④特殊⽤地中,位于城市建成区内的计⼊;位于规划范围内保留的特殊⽤地计⼊;⑤开发⼀定的园地、林地作为城市建设⽤地;⑥开发⼀定的未利⽤⼟地作为城市建设⽤地;⑦城区内⽤作公园等绿地的⽔域;⑧城区范围内的部分交通设施,⽔利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其⽤地计⼊城市建设⽤地;⑨城市规划范围内其他建设项⽬占地的计⼊。

规划到2005、2010年及2020年城市建设⽤地新增规模及其来源统计如下表。

城区城市建设⽤地新增规模及来源统计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