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藿香正气水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讨
【摘要】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多用于内、皮肤、儿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本文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其治疗这些疾病的机理。

【关键词】藿香正气水;临床应用;机理
藿香正气水是由中医学中的千古名方--藿香正气散改制成的一种酊剂。

藿香正气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

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l]。

而藿香正气水现代临床习惯用于胃肠型感冒。

近年来有关其治疗手足癣、荨麻疹、妇科疾患以及老药新用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否有一定的作用机理存在?故浅析如下,以示启迪。

1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内科疾病的机理讨论
藿香正气水在现代内科多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肠炎等。

张氏[2]用藿香正气水配合西药治疗胃肠型感冒患者,总有效率96.1%;其治疗机理中医认为无论是胃肠型感冒还是急慢性胃肠炎,只要符合藿香正气的主治证候,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头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就可以采用藿香正气水治疗。

方中藿香、紫苏、白芷外散风寒,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又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诸药相合达内外同治、表里双解,使外寒除吐泻愈。

现代药理研究[3]证明该药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效果与阿托品相似。

能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并具有镇吐及抑制胃肠推进功能的作用;该药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及热板法致痛均有镇痛作用;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说明藿香正气水对金葡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上结论为其临床上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2治疗皮肤疾患的机理探讨
蒋氏[4]报道用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素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石贵荣[5]介绍了用藿香正气水治疗慢性荨麻疹、手足癣、湿疹及小儿痱子等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谭峰源[6]也通过藿香正气水治疗45例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观察,再次肯定了其对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皮肤疾患的病因主要有正气不足之内因和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外邪,而藿香正气水外可疏散祛皮毛淫邪,芳香之气可驱山岚瘴疟,内理脾胃以除湿,并助肌腠疏泄,实可内外并调、表里同治。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7]证明藿香正气水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
表皮癣菌、白色念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有学者[8]经动物体外证实,藿香正气水具有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由此推测,其对皮肤疾患的较好临床效果可能与其体外抑菌和对变态反应介质阻释的机制有关。

3敷脐外用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
临床报道[9]用藿香正气水配合碾成细粉的复方苯乙哌啶敷脐的方法治疗小儿肠炎80例,取得较好效果。

张氏[10]用藿香正气水点脐热敷治疗中风便秘、产后尿储留及腹部术后腹胀;从经络学说角度,脐部乃神阙穴,系任脉要穴,督、任、冲三脉“一源三歧”,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合四肢百骸、皮肉筋骨。

药物的有效成分被吸收后,通过经脉气血之循行,散布全身,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西医认为[11]脐部皮肤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另外,脐凹陷形成陷窝,药物敷脐后形成自然闭合状态,利于药物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入血。

李正平[12]应用藿香正气水反复擦洗大椎穴~至阳穴及足太阳膀胱经处,配合西医抗炎、抗病毒、纠酸等治疗小儿高热240例,均未用解热止痛剂及物理降温,取得满意疗效。

其机理可能是此刺激反射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使末梢血管扩张,毛窍开放,汗液分泌增加而体温下降。

藿香正气水除上述用于内、皮肤、儿科外,有报道[13]用于妊娠呕吐、妇女白带过多及外洗治疗阴道炎、外阴炎等。

其机理与可能和其体外抑菌作用、降逆和胃的功效有关。

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导也逐渐增多,因此,对于藿香正气水的应用要慎重。

目前,其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多缺乏规范、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药理实验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展相对较少,故今后应重视在此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为藿香正气水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79
[2]张轶鹤.藿香正气水(丸)治疗胃肠型感冒验案浅析[J].适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81
[3]袁晔蓉.藿香正气水对大鼠胃肠道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9(5):177-178
[4]蒋纪文. 藿香正气水和庆大霉索外涂治疗隐翅虫皮炎9O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14):2535
[5] 石贵荣,王秀珍.藿香正气水皮肤病新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81
[6] 谭峰源.藿香正气水治疗45例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5,2:16-17
[7] 陈德字,朱玉群,黄淑芳.藿香正气水抗真菌作用实验与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2,15(3):192-193
[8] 余传星.藿香正气水阻断肥大细胞颗粒韵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4,(4):60
[9] 尹宛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炎80例[J]. 河南中医,2003,23(7):66
[10] 张耀.藿香正气水外用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28(3):124-125
[11]魏振装.家庭脐疗[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2-3
[12]李正平.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高热2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50
[13]杨旭东,刘桂萍,李鹏.藿香正气水治疗外阴炎及阴道炎25OO例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4):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