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 年⾼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本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 .道家崇尚⾃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为,反对⽃争;提倡道法⾃然,⽆所不容,⾃然⽆为,与⾃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为⽽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2 .根据下⾯的两幅图⽚,可以得知( )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产和贸易
B .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3 .元朝时,⾏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交错,使其⽆⼭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

元朝这⼀设置的主要⽬的是( )
A .防⽌地⽅割据
B .创新管理体制
C .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
4 .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 “ 天下⽆数百年不弊之法,⽆穷极不变之法,⽆不除弊⽽能兴利之法,⽆不易简⽽能变通之法。

”这⼀⾔论说明魏源主张( )
A .改⾰体制,中体西⽤
B .兴利除弊,变能政体
C .经世致⽤,改⾰旧法
D .变通治法,提倡⼯商
5 .民国初年,⾟亥⾰命⼀词使⽤并不⼴泛,称呼⾟亥年武昌起义⾄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 “ 武昌⾸义 ” 、 “ 共和成⽴ ” 、 “ 民国肇⽣ ” 、 “ ⾟亥之役 ” 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 )
A .⾟亥⾰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 .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 .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 .媒体和舆论对⾰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6 .⽑泽东与朱德于 193
7 年 7 ⽉
8 ⽇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战,为保卫华北⽽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寇决⼀死战!对这⼀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全民族抗战局⾯已经形成
B .中共表明抗⽇形式和⽴场
C .抗⽇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 .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7 . 2016 年 “ 两会 ” 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年,新⽕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 57 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这⼀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 .新中国建⽴初期
B .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 .对内改⾰对外开放初期
D .科技体制改⾰实⾏之后
8 .公元前 4 世纪初,雅典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出现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格拉底主张道德,反对法治
B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强调⾃我
C .雅典民主存在缺陷,制度存漏
D .雅典强调主权在民,压制个性
9 .下⾯是 17 世纪世界殖民地分布⽰意图,以下对图中数字代表地区的宗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曾在探索新航路中 “ 演绎出⼈类历史最⾮凡的史诗 ”
B .②早期殖民地缺乏,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肆扩展
C .③在 19 世纪确⽴起世界殖地地霸权,海外市场空前辽阔
D .④海外殖民地⼀度很⼴,随着西欧⾛上殖民道路⽽衰落
10 .下⾯是 18 世纪下半期⾄ 19 世纪中期的著名作家及其国籍、⽣活年代和代表作列表。

姓名⽣活年代国籍代表作
华盛顿 • 欧⽂1783 ﹣ 1859 年美国《⽪袜⼦故事集》
茹科夫斯基1783 ﹣ 1852 年俄国《俄国军营的歌⼿》
裴多菲1798 ﹣ 1855 年匈⽛利《民族之歌》和《⾃由与爱情》
阿尔弗来 • 德 • 维尼1797 ﹣ 1863 年法国《古今诗集》和《命运集》
以上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法国资产阶级⾰命的冲击
B .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 .⼯业⾰命向欧美迅速扩展
D .启蒙思想家普遍感到失望
11 . 20 世纪 20 年代,斯⼤林指出: “ 我们的⼯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 …… 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这种 ‘ 剪⼑差 ’ ,使它⼀年⼀年地接近起来 …… 从⽽在⼏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 这⼀表述主要意图是( )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业、农业的迫切性
C .指出推⾏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12 . 1990 年 8 ⽉,东德议院决议东德并⼊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 1100 页的统⼀合约。

10 ⽉ 3 ⽇,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 “ 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
B .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实际相⽭盾
C .西德经济⾼速发展是统⼀根本原因
D .两德和平统⼀引起 “ 美好 ” 东欧剧变
⼆、解答题(共 2 ⼩题,满分 37 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3 年 1 ⽉,美国总统亚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 1883 年公务员法》,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制度的诞⽣。

公务员通过考试选⽤⼈数增长统计袁:
年份1883 年1896 年1907 年1918 年
考试雇佣(万⼈) 1.48.723.531.6
公务员总⼈数(万⼈)13.320.536.845.2
1920 年,颁布第⼀个《公务员退休法》. 1923 年,颁布第⼀个联邦政府《公务员职位分类法》.并于 1922 年、 1926 年、1930 年和 1956 年进⾏多次补充修改。

﹣﹣摘编⾃吴志华著《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与转型》,上海交通⼤学出版社出版
材料⼆ 1928 年 12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中国。

随着考试院的成⽴和《公务员考试法》、
《公务员任⽤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种叙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和锉叙(审查考核). 1933 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 1947 年《公务员退休法》提⾼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

. 1935 年《公务员任⽤法》规定: “ 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国民⾰命⼗年以上⽽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 ” 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

重要职位的公务员 “ 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党 ” , “ 与党⽆深切关系,特⾮所宜,突出党性 ” 。

﹣﹣摘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辑)》,江苏⼈民出版社 1981 年 1 ⽉出版
( 1 )根据材料⼀和材料⼆,⽐较美国 1883 年⾄ 20 世纪 20 年代公务员制度与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异同。

( 2 )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公务员制度作出评价。

14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利体系的内容及措施
西
汉初年财政⽀出中,社会福利⽀出有⼗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尊⽼养⽼、基础教育、医药救助、放赈救灾、丧葬抚恤、助贷贫民、协助⽣产等
唐宋时期把 “ 劝富豪以助济施 ” 作为重要国策,但只是作为⼀种补充,主要⽤于特定的灾难救助、军事⽀出和⽔利⼯程。

政府主要通过给予宗教团体⼀定量的⼟地,⽤此后的地租来兴办⼀些常规性福利机构,来为社会提供⼀些养⽼、医疗、救济、丧葬等基本公共服务。

如唐代的悲⽥园,宋代的福⽥元、居养院、漏泽院、安济房、安乐病坊、等,多是采⽤这些⽅法,由僧⼈主持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虽然把⼀些慈善机构收回,由官员⾃办,但是还是积极引导民间基⾦投资社会福利事业,推动公司合作的公共设施建设。

在赐爵筹资⽅⾯,进⼀步制度化,确⽴⼀系列的标准,并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和资⾦参与地⽅架桥修路、挖井建池等公共设施建设,如《泉州府志》记载,泉州明清造桥 260 座,⼤多是公私合作建造,其中还有 60 多座是僧⼈主持兴造
﹣﹣﹣﹣摘编⾃周素丽《中国古代公共福利体系》,《⼈民论坛》杂质 2015 年 11 ⽉根据材料,找出⾄少两个中国古代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三、解答题(共 4 ⼩题,满分 60 分)
15 .【历史上重⼤改⾰回眸】
材料 1948 年夏季,德国推⾏币制改⾰。

西部占领区的军⼈政府制订了三项法律﹣﹣货币法、货币发⾏法和货币转换法﹣﹣以及众多的法规条例,拉开了币制改⾰的序幕。

货币法,把西德马克确定为唯⼀的合法货币。

“ 第⼆法 ” (货币发⾏法)建⽴了德意志国家银⾏(后来成为联邦银⾏),领导先期所建⽴的各州储备银⾏和负责发⾏西德马克的机构,赋予德意志国家银⾏执⾏币制改⾰的重任。

⼀星期后⽣效的 “ 第三法 ” (货币转换法),详细规定了银⾏和⾮银⾏部门的旧马克资产和负债的转换办法。

…… 币制改⾰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踏脚⽯。

﹣﹣摘编⾃托马斯 • 马杰、冈特 • 塔曼《激进的币制改⾰: 1948 年的德国》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德国西部占领区币制改⾰的主要特征。

(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西部占领区(联邦德国)货币改⾰成功的主要原因。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7 年 10 ⽉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

规定咨议局可以议决本省 “ 应兴应⾰ ” 、 “ 预决
算 ” 、 “ 税法及公债 ” 、 “ 义务之增加 ” 、 “ 权利之存废 ” 、 “ 单⾏章程细则之增删修改 ” 、 “ 公断和解⾃治会之争议 ” 、 “ 收受陈请建议 ” 等 11 件事项,但是却把各项议事主持、采纳和裁夺权归在督抚。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994 年出版
材料⼆ 1909 年 2 ⽉,⼴东咨议局成⽴,议员们在为地⽅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等⽅⾯,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

但仅仅活动了两年,⼴东咨议局便陷⼊瘫痪状态。

⼀摘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清政府下令各地筹建咨议局的历史背景。

( 2 )根据材料,分析⼴东咨议局陷⼊瘫痪状态与清政府统治之间的关系。

17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 年 6 ⽉ 24 ⽇,索姆河战役序幕拉开。

英法联军⼀如既往地采⽤对敌⼈的防御⼯事进
⾏毁灭性炮击的古典战术。

在德国⼈称之为 “ 钢铁熔铸的 7 天 7 夜 ” ⾥,英法联军共发射了 150 万发炮弹,这⼀数字,竟是战前英国⼀年⽣产量的总和,但德国⼈未被击溃。

战⾄ 7 ⽉ 10 ⽇,英军已付出了 10 万多⼈的巨⼤伤亡,法国也不敢孤军深⼊,整个索姆河⼀线形成了拉锯战式的胶着状态。

材料⼆ 9 ⽉ 15 ⽇清晨,英国在浓雾的掩护下起⽤坦克。

它碾毁机枪阵地,越过战壕,冲破铁丝⽹,将⼯事压得⽀离破碎。

⼀举突破了德军 5 公⾥的防线。

然⽽,好景不长。

刚刚进⼊ 10 ⽉份,索姆河地区便下起了滂沱⼤⾬。

连绵的秋⾬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弹坑和堑壕⾥全是积⽔,低地更是⼀⽚沼泽,重炮和其他的重型武器陷在泥潭⾥。

11 ⽉ 8 ⽇,交战双⽅的指挥官们终于沮丧地下达了停⽌交战的命令。

⾄此,历时 4 个多⽉,双⽅投⼊兵⼒近百万的索姆河战役宣告结束。

﹣﹣以上材料摘编⾃李德 • 哈特《第⼀次世界⼤战史》,上海⼈民出版社 2010 年出版
( 1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 1916 年 6 ﹣ 11 ⽉索姆河战役的主要特点。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陷⼊僵持乃⾄ “ 停⽌交战 ” 的主要因素。

18 .【中外历史⼈物评说】
主⽗偃(出⽣不详⼀公元前 126 年),汉武帝时期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主⽗偃游学于齐国读书⼈之间,儒⽣们⼀齐排斥他,他在齐国不能容⾝。

元光元年,他向西进⼊函⾕关会见卫青将军,卫将军多次向皇上进谏但皇上不察。

于是,主⽗偃直接上书汉武帝,当天晚上就被召见。

他向汉武帝提出了 “ ⼤⼀统 ” ,诸侯国继续分封⼦弟的 “ 推恩令 ” ,⼀年中从郎中升迁为谒者、中郎、中⼤夫。

材料⼆元朔⼆年(前 127 年),主⽗偃被拜为齐相,揭发齐王奸事,齐王畏罪⾃杀。

齐王死后。

赵王紧张,当年主⽗偃长期待在赵国,知赵王⼀些不法之事,赵王决定先下⼿为强,使⼈告发其接受诸侯贿⾦,武帝怒 ' 遂下令逮捕主⽗偃。

汉武帝并不想杀主⽗偃,但时任御史⼤夫的公孙弘劝说汉武帝杀他,最终被族诛。

朝中⼤⾂都因主⽗偃喜欢揭发⼈隐私颇为害怕,纷纷落井下⽯。

主⽗偃死前有数千宾客,但他死后却没有⼈来为他收⼫,只有汶孔车⼀⼈埋葬了他。

﹣﹣改编⾃司马迁《史记 • 平津侯主⽗列传》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偃得到汉武帝重⽤的主要原因。

( 2 )根据以上材料,评价主⽗偃的主要⾏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本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 .道家崇尚⾃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为,反对⽃争;提倡道法⾃然,⽆所不容,⾃然⽆为,与⾃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为⽽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着重是道家思想,了解道家的代表⼈物和主要思想主张,认识其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对中国传统思想⽂化的影响.
【解答】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 A 项不符合题意;
“ ⽆为⽽治 ” 是道家的主张,但 “ 追求平等 ” 则不是道家主张,故 B 项不正确;
道家虽然消极处世, “ ⽆所不容 ” ,但绝不是与世完全⽆争,⽽是采⽤如 “ 以弱胜强 ” 式的或缓和⽃争⽅式,在 “ ⽆为 ” 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标,故 C 项也不正确;
“ 道法⾃然 ” ,体现了对⾃然规律的尊重; “ 与⾃然和谐相处 ” ,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
2 .根据下⾯的两幅图⽚,可以得知( )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产和贸易
B .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考点】四⼤发明及其对世界⽂明发展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四⼤发明及其对世界⽂明发展的贡献,重点考查古代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答】司南的作⽤是指⽅向和采⽟等,在当时是先进的科技发明;清朝的象⽛罗盘,与指南⽆关,⽽是⽤于看风⽔,故 A 项和 C 项都不正确.以上两张图⽚,反映了专制封建制度,没有使科技转化为近代⽣产⼒,故 B 项正确.两张图⽚没有体现闭关锁国政策,与题意⽆关,排除 D 项.
故选 B .
3 .元朝时,⾏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交错,使其⽆⼭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

元朝这⼀设置的主要⽬的是( )
A .防⽌地⽅割据
B .创新管理体制
C .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
【考点】元朝⾏省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元朝的⾏省制度.了解元朝⾏省制度建⽴的原因、⾏省与中书省的关系、⾏省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作⽤及对后世的影响.
【解答】材料中信息表明,由于元朝在⾏省的管辖上,尽量使⾏省 “ ⽆⼭川险阻可依 ” ,形成 “ 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 ” ,这⼀做法,显然是防⽌地⽅割据局⾯,以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
这⼀做法主要⽬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创新管理体制是措施不是主要⽬的,故 B 项排除;
C 项与题中材料⽆关,故排除 C ;
D 项是特点不是⽬的,故排除 D .
故选 A .
4 .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 “ 天下⽆数百年不弊之法,⽆穷极不变之法,⽆不除弊⽽能兴利之法,⽆不易简⽽能变通之法。

”这⼀⾔论说明魏源主张( )
A .改⾰体制,中体西⽤
B .兴利除弊,变能政体
C .经世致⽤,改⾰旧法
D .变通治法,提倡⼯商
【考点】魏源与《海国图志》.
【分析】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考查魏源经世致⽤的思想.
【解答】材料中,魏源认为,历史上没有不改变的统治⽅法,主张清朝政府必须改⾰,兴利除弊,挽救清朝统治;但魏源并不主张改⾰中国的政治制度,⽽是要求经世致⽤,改变旧的统治⽅法,师夷长技以制夷,故 C 项正确, A 项错误.
中体西⽤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 “ ⼯商 ” 内容,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
5 .民国初年,⾟亥⾰命⼀词使⽤并不⼴泛,称呼⾟亥年武昌起义⾄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 “ 武昌⾸义 ” 、 “ 共和成⽴ ” 、 “ 民国肇⽣ ” 、 “ ⾟亥之役 ” 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 )
A .⾟亥⾰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
B .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
C .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
D .媒体和舆论对⾰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
【考点】武昌起义.
【分析】本题以⾟亥⾰命的称呼为切⼊点,考查⾟亥⾰命的社会影响有限.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对⾟亥⾰命的称呼,不能反映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程度,故 A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击,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故 C 项错误.
依据材料 “ 武昌⾸义 ” 、 “ 共和成⽴ ” 、 “ 民国肇⽣ ” 、 “ ⾟亥之役 ” 等名词说明媒体和社会舆论对⾟亥⾰命的名称不⼀,是未达成共识,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
6 .⽑泽东与朱德于 193
7 年 7 ⽉
8 ⽇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战,为保卫华北⽽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寇决⼀死战!对这⼀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全民族抗战局⾯已经形成
B .中共表明抗⽇形式和⽴场
C .抗⽇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 .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考点】抗⽇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战争和抗⽇民族统⼀战线的建⽴.考查学⽣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和运⽤所学知识去辨别、解决问题的能⼒,了解七七事变和抗⽇民族统⼀战线建⽴过程.
【解答】全民族抗战是在国共两党形成抗⽇民族统⼀战线之后, A 项不正确;
中共通电,表明⾃⼰的抗战形式是追随国军抗战,⽴场是抗战到底, “ 决⼀死战 ” ,故 B 项是正确的;
从材料看,抗⽇救亡运动还局限于党派和军队, “ 民间 ” 的表述不符合事实,故 C 项排除;
当时,国共两党还没有达成共同抗战的⼀致意见,抗⽇民族统⼀战线尚未最终形成,故 D 项排除.
故选 B .
7 . 2016 年 “ 两会 ” 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年,新⽕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 57 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这⼀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 .新中国建⽴初期
B .全⾯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 .对内改⾰对外开放初期
D .科技体制改⾰实⾏之后
【考点】社会主义⼗年探索的成就与失误.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年探索的成就与失误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准确解读材料的能⼒.
从 1956 年底到 1966 年 5 ⽉,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这⼗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作的指导⽅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段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的成就.这⼗年,在指导思想上的 “ 左 ” 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政治、思想、⽂化⽅⾯的 “ 左 ” 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发到⽀配全局的程度.
【解答】从原⼦能、电⼦计算机、⾃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在新中国 1956 年制订的科技⼗⼆年远景发展规划,故 B 项正确.
故选 B .
8 .公元前 4 世纪初,雅典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

出现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格拉底主张道德,反对法治
B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强调⾃我
C .雅典民主存在缺陷,制度存漏
D .雅典强调主权在民,压制个性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表现在:
1 .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2 .是⼩国寡民的民主.管理者需要德才兼备,有民众威望,但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式,意味着素质低下的⼈也享有同等的参政权. “ 陶⽚放逐法 ” 就是⼀种极端民主,导致⽆政府主义放纵,个别野⼼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沦为个⼈争权夺利的⼯具.
3 .是奴⾪主特权民主.由于建⽴在奴⾪制基础上,所以实质上是奴⾪主阶级对于奴⾪、⾮公民实⾏专政的⼯具.决定了它有着巨⼤的狭隘性:⼤多数奴⾪丧失⾃由,不享有公民权,因⽽不能参预政治活动.
4 .是范围狭⼩的民主.即使是⾃由民内部的民主,也在⼀定程度上徒有其表.
5 .对外霸权削弱了民主.
【解答】 A .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法治,相反是法治的坚定维护者, A 项不正确;
B .苏格拉底虽然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但并不是被判处死刑的原因, B 项与题意⽆关;
C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主要原因是抽签制和轮番⽽治,公民政治素质⽆法得到保证,从⽽出现 “ 多数⼈暴政 ” ,故 C 项符合题意;
D .雅典民主制度强调主权在民,主要是指公民,主张集体民主,但并没有压制个性,故 D 项与题意不相符合.
故选 C .
9 .下⾯是 17 世纪世界殖民地分布⽰意图,以下对图中数字代表地区的宗主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曾在探索新航路中 “ 演绎出⼈类历史最⾮凡的史诗 ”
B .②早期殖民地缺乏,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肆扩展
C .③在 19 世纪确⽴起世界殖地地霸权,海外市场空前辽阔
D .④海外殖民地⼀度很⼴,随着西欧⾛上殖民道路⽽衰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准确解读材料的能⼒.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发⽣变动,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洋沿岸,促使意⼤利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先出现在意⼤利的⼀个原因.同时,它也使西班⽛、葡萄⽛、英国、荷兰等国的商贸经济繁荣起来.
【解答】①是西班⽛,中南美洲除了巴西之外,都是它的殖民地,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故 A 正确;
②是美国,其宗主国是西班⽛,后来是法国、英国,故这⼀表述符合德国的扩张,故 B 错误;
③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确⽴殖民霸权是在 18 世纪中期,故 C 错误;
④是法国的殖民地,当时是印度⽀那,⽽本表述符合西班⽛和葡萄⽛,故 D 错误.
故选 A .
10 .下⾯是 18 世纪下半期⾄ 19 世纪中期的著名作家及其国籍、⽣活年代和代表作列表。

姓名⽣活年代国籍代表作
华盛顿 • 欧⽂1783 ﹣ 1859 年美国《⽪袜⼦故事集》
茹科夫斯基1783 ﹣ 1852 年俄国《俄国军营的歌⼿》
茹科夫斯基1783 ﹣ 1852 年俄国《俄国军营的歌⼿》
裴多菲1798 ﹣ 1855 年匈⽛利《民族之歌》和《⾃由与爱情》
阿尔弗来 • 德 • 维尼1797 ﹣ 1863 年法国《古今诗集》和《命运集》
以上作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法国资产阶级⾰命的冲击
B .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 .⼯业⾰命向欧美迅速扩展
D .启蒙思想家普遍感到失望
【考点】第⼀次⼯业⾰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次⼯业⾰命的影响.
第⼀次⼯业⾰命的影响:
积极意义:
( 1 )⼤幅度提⾼了社会⽣产⼒,丰富了⼈们的物质⽣活.
( 2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了对⽴的两⼤新兴阶级﹣﹣⼯业资产阶级和⼯业⽆产阶级.⼯业资产阶级势⼒随着经济实⼒的迅速增长⽽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掌握了政权:⽆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争.
( 3 )改变了社会⽣活,城市化兴起.
( 4 )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也不断发展.欧洲爆发了三次⼯⼈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
( 5 )⼯⼚制度形成,⾃由主义经济盛⾏.
( 6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产⽅式和⽣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改变了世界⾯貌.
( 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消极影响:
( 1 )⽆产阶级遭受到⽇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贫困.
( 2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造成东⽅从属于西⽅的局⾯.
( 3 )机器的使⽤造成了环境污染.
【解答】第⼀次⼯业⾰命的时间是 18 世纪 60 年年代﹣ 19 世纪中期. A 项和 B 项都是政治原因,是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C 项是经济根源,是根本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 D 项是思想原因,但与 C 项相⽐、是次要原因.
故选 C .
11 . 20 世纪 20 年代,斯⼤林指出: “ 我们的⼯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 …… 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这种 ‘ 剪⼑差 ’ ,使它⼀年⼀年地接近起来 …… 从⽽在⼏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 这⼀表述主要意图是( )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业、农业的迫切性
C .指出推⾏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考点】斯⼤林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斯⼤林模式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准确解读材料的能⼒.
苏联模式就是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个⼈崇拜.它⽆情践踏了社会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