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地理试题B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地理试题B卷(解
析版)
福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一学期12月调研
卷B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组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9年建成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空港之一,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

浦东国际机场在规划时,场址几经变更,由陆地趋于沿海,最终专家建议再向东迁移1000~1500米至沿海滩涂,通过围海造陆建设机场。

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配套工程是在九段沙(长江泥沙沉积形成的沙洲)种草、促淤。

下图示意浦东国际机场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选择在现址,主要是为了
A. 节省土地资源
B. 预留机场发展空间
C. 减少高层建筑影响
D. 避免噪声污染
2. 九段沙种草、促淤的直接目的是
A. 保护海岸线,减轻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B. 调节市区气候,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C. 吸引候鸟栖息,减少鸟类对机场的威胁
D. 吸附长江污染物质,减少东海赤潮发生
【答案】1. A 2. C
【解析】
本题组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选址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交通点区位、湿地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浦东国际机场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占地广,而上海市用地紧张,场址在专家的建议下移动到沿海滩涂,充分节省了城市土地资源,A符合题意。

填海成本较高,浦东机场向海岸方向移动,限制
了机场发展空间,排除B。

机场向东迁移“1000~1500米”,对于减少城市高层建筑影响和避免噪声污染并无太大影响,排除C、D。

【2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由泥沙淤积形成,水下三角洲延伸到海洋深处,海底地形平缓,海浪侵蚀作用弱于流水沉积作用,海岸线整体上向海洋推进,因此九段沙种草、促淤的直接目的不是保护海岸线,A不符合题意。

九段沙种草、促淤并没有改变当地对气候的调节功能,B不符合题意。

机场在海滩之上,原有生活在海滩上的海鸟对飞机起降具有很大威胁,飞机发动机运行的风险。

材料显示,九段沙自然保护区为浦东国际机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配套工程,在九段沙种草、促淤,有利于吸引机场附近的海鸟到九段沙自然保护区栖息,减少机场附近的海鸟活动,从而减少鸟类对机场的威胁,C符合题意。

九段沙自然保护区可能具有吸附长江污染物质、减少东海赤潮发生的功能,但这与机场建设无关,D不符合题意。

登高观日出。

面对悬崖,目睹太阳从正前方地平线上开起,让游者心旷神,这是很多山地景区所拥有的游览项目某湖南游客于2018年5月1日登临图中的甲地,观赏到了正前方壮观的日出景象。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丙地和丁地之间最大高差约为( )
A. 399米
B. 499米
C. 599米
D. 699米
4. 若该游客希望在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处一样的日出景象其日期应该选择在( )
A. 1月1日
B. 2月9日
C. 8月15日
D. 11月11日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判读及地球公转特征。

闭合区域的数值由“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丙海拔是500-700米,T的海拔是900-1100米,两地间的高差约400-60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600米。

5月1日登临甲地观赏日出从东北方升起,此时距离春分日约40天;若该游客希望在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处一样的日出景象,太
阳应从东南方升起,太阳应直射南半球,考虑距离春分日同样40天的时间,那么在乙处看同样日出时间应接近2月9日。

【3题详解】
闭合区域的数值由“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丙海拔是500-700米,丁地的海拔是900-1100米,两地间的高差约400-60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600米。

选C正确。

【4题详解】
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处一样的日出景象,即在乙地也能观赏到了正前方壮观的日出景象。

读图可知,甲陡崖的方位是面向东北方,乙陡崖的方位是面向东南方,且甲陡崖东偏北的角度和乙陡崖东偏南的角度基本一样。

5月1日登临甲地观赏日出从东北方升起,此时距离春分日约40天;若该游客希望在乙地也欣赏到与甲处一样的日出景象,太
阳应从东南方升起,太阳应直射南半球,考虑距离春分日同样40天的时间,这样在日出东偏北和东偏南的角度也是一样,就能看到同样的日出景象,那么在乙处看同样日出时间应接近2月9日。

选B正确。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 --100)。

下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下左图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下右图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 右图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A.高原
B. 山地
C. 丘陵
D. 平原6. 右图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A. 地势起伏大 B. 水资源短缺 C. 石漠化严重 D. 冻土广布【答案】5. D 6. B 【解析】【5题详解】
根据材料,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

读右图,人居环境适宜度(E)的数值为96.91,说明就地形而言适宜人类聚集,且社会经济协调度(D)数值为94.98,数值相对较大,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综合分析得知,平原地形最有可能。

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小题1分析得知,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居环境适宜度高,地形较为平坦,气候较为温和,排除A;但图中显示水土资源适应度为14.48,原因可能为该区域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正确;综合以上分析,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气候温和,地形平坦,但水资源短缺,最有可能为我国华北地区,冻土分布少,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排除CD。

故选B。

下图为澳大利亚及附近区域天气形势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 对澳大利亚各港口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珀斯和圣劳伦斯距离在4 000千米以上
B. 阿德莱德植被季节变化率远大于达尔文
C. 英厄姆降水明显多于阿德莱德和珀斯
D. 珀斯和达尔文受暖流影响明显
8. 若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某游客自驾汽车,沿海岸线从圣劳伦斯经阿德莱德到达珀斯,其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可能是( )
A. 气压:低-高-低
B. 气温:高-低-低
C. 风向: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
D. 降雨:晴-雨-晴
9.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

洗车指数共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图中城市洗车指数最高的是( )
A. 英厄姆
B. 圣劳伦斯
C. 阿德莱德
D. 珀斯
【答案】7. C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澳大利亚各港口城市的描述中,珀斯和圣劳伦斯经度间隔约30°,赤道上经度1°间隔,距离110千米,两地距离小于4000千米,A错。

阿德莱德受西风带影响,植被季节变化率远小于达尔文,B错。

英厄姆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明显多于阿德莱德和珀斯,C对。

珀斯沿岸受寒流影响,达尔文受暖流影响明显,D 错。

【8题详解】
若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结合图示天气系统分布位置,圣劳伦斯、珀斯受高压脊控制,阿德莱德位于冷锋锋后,从圣劳伦斯经阿德莱德到达珀斯,其感受到的天气变化可能是晴——雨——晴,D对。

气压状况是高—低—高,A错。

气温变化是低—高—低,B错。

风向变化是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C错。

【9题详解】
洗车指数共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图中城市洗车指数最高的是阿德莱德,数值最低,C 对。

其它城市数值较高,不适宜洗车,A、B、D错。

【点睛】珀斯和圣劳伦斯经度间隔约30°,赤道上经度1°间隔,距离110千米,两地距离小于4000米。

洗车指数共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

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马赛市。

下图为气旋中心经过前后,马赛气压变化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10. 受该气旋控制,马赛4日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1. 该日前后()
A. 马赛市仍以晴朗为主
B. 悉尼日出方位持续往北偏
C. 北海道地区温和少雨
D. 松花江流域即将进入春汛
【答案】10. A 11.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0题详解】
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法国地中海沿岸城市马赛市。

从图中看出,6日气压最低,位于气旋中心,则4日位于气旋的东侧,北半球气旋东侧为东南风,A正确。

故选A。

【11题详解】
受气旋影响,多阴雨天气,A错误。

2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悉尼日出方位持续往北偏,B正确。

冬季北海道地区气候寒冷,C错误。

4月松花江流域进入春汛,D错误。

故选B。

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

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

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这400多平方公里(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水库消落带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所导致
B. 流域内植物破坏导致
C. 气候变暖、库区蒸发加剧导致
D. 周边地区过度开垦,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
13.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间可能是
A. 1月中旬
B. 4月上旬
C. 6月上旬
D. 12月底
14. 下列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
B. 建设相关保护工程
C. 鼓励库区两岸农村在出露期耕种
D. 建立相关监测系统
【答案】12. A 13. C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区域。

水库蓄水,水位升高,水库消落带被淹没;水库排水,水位下降,水库消落带出露。

因此周期性蓄洪或泄洪是形成消落带的主要原因,A正确。

“流域内植物破坏”、“气候变暖、库区蒸发加剧”对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极小,排除B、C。

周边地区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对水库水位涨落有一定影响,但水量不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13题详解】
长江三峡水库的第一大任务是防洪,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应该是水库水位最低的时候,而水位最低的时候应该是长江汛期之前,因为长江汛期,河水水量大,下游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因此三峡水库需要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

长江流域的雨季大多开始于6中旬,所以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应该在6月上旬,C符合题意。

1月中旬、4月上旬、12月底,三峡水库需要蓄水发电,因此这些时期不是水位最低的时间,即不是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间,排除A、B、D。

【1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防止水土流失,A不符合题意。

建设植被、护坡等保护工程建设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B不符合题意。

在库区出露期耕种会加剧坡面水土流失,C符合题意。

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水土流失,有效防治水土流失,D不符合题
意。

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

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一分为二。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 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16. 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
A. 人类过度引用河水
B. 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C. 源头冰川融水增加
D. 湖泊中部地势较高
17. 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
A. 农业灌溉水源减少
B. 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 当地气温日趋升高
D. 土地的荒漠化加剧
【答案】15. C 16. C 17. D
【解析】
本题以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为例,考察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湖泊水文特征及面积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流量的变化,据图分析R河发源于祁连山两山之间,有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水量不断增加,逐渐流出山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增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量减少,并出现断流,据此判断R
河流量:先增大后减少,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湖泊水量变化的原因,L湖“一分为二”说明湖泊水量减少,面积萎缩,结合选项,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流域内蒸发量增大、湖泊中部地势较高都会造成湖泊一分为二,A、B、D错误;而源头冰川融水增加会增加湖泊的水量,湖泊水位上升,不会造成一分为二,C正确,故选C。

【17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L湖萎缩,说明水量减少,会导致农业灌溉水源减少,但不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A错;湖泊面积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错;当地气温的变化与气候变化一致,C 错;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面积萎缩会加剧当地土地的荒漠化,D正确。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

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

下图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湖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青海湖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 3700年
B. 3900年
C. 6900年
D. 8300年
19. 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
A. 变暖变干为主
B. 变冷变干为主
C. 变暖变湿为主
D. 变冷变湿为主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据图可知,含盐量最高出现的时间距今约8300年,故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8300年,D正确。

故选D。

【1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

据图可知,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可能是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蒸发逐渐加剧,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A正确。

故选A。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l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的影响因素有
①植被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水文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关于该沙漠积雪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增强地面反射,增加大气温度
C. 冬季绿洲区空地雪面蒸发量大于沙漠区
D. 一年中积雪期土壤含水量最高
【答案】20. B 21. C
【解析】【20题详解】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该沙漠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中,盛行西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该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冬季气温低,多降雪,故该沙漠冬季存在稳定积雪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与
植被、水文关系不大。

故B②③正确。

故选B。

【21题详解】
近地面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会使地面辐射减弱,大气温度降低,AB错;
绿洲区植物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较大,在太阳辐射相当的情况下,绿洲区雪面蒸发量大于沙漠区,C对;
积雪会增加土壤湿度,积雪融化期间土壤含水量最高,积雪期土壤含水量并不是最高,D错。

故选:C。

22.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
植被稀疏。

读图回答。

该河谷
A. 由河流侵蚀向斜谷地而成
B. 北侧比南侧侵蚀强烈
C. 垂直气温变化大约为10℃
D. 由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河谷两侧岩层发生明显错位,为断层构造,断层
附近岩石较为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河谷,
AD错;河流向河谷北侧侵蚀更为强烈,南侧河谷有沉积物的分布,B正确;该河谷相对高差约1000m,垂
直气温变化约6℃,C错。

故选B。

【点睛】注意该图中,河谷南北两侧同一种岩石发生了明显的错位,河谷北侧岩层相对上升,河谷南侧岩
层相对下降。

第II卷(综合题,共56分)
二、综合题:本卷四大题,共计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
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

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
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

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
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

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
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

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
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
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

【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
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土保持的生态袋工程措施及效果,灌木的特点及生态环境效益。

【详解】(1)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严重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的含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

(2)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于吕梁山区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阳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坡,降雪较少,冬春季干旱;地处海拔1300m,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灌溉条件差,养护不便。

综上所述
可知,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

(3)“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良好。

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将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完好。

(4)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以致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625mm,一年中雨雪天气多达250天,阴凉多风。

岛上植被低矮、浓密,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上广泛分布着含有深厚泥煤(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炭)层的沼泽湿地。

岛上人口3000多人,早在13世纪,当地人们就开始开发利用这些泥煤层,现已经大规模开发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行业。

下图示意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1)分析马尔维纳斯群岛草类茂盛、但无树木生长的原因。

(2)说明马尔维纳斯群岛泥煤层分布广泛的原因。

(3)简述大规模开发马尔维纳斯群岛泥煤层需要防范的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西风带内,盛行西风将海洋水汽吹向岛屿,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适合草类生长;纬度高,气温低,多大风,不利于树木生长。

(2)纬度高,气候冷湿,蒸发微弱;降水较多,地表水汇集,形
成大量沼泽;草类茂盛,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在沼泽中逐渐堆积。

(3)过度开发造成泥煤资源枯竭;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湿地萎缩,功能减弱。

【解析】
【分析】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新资源、新能源的开发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

【详解】(1)本题实质是考查该岛气候(降水多、阴凉多风)对植被的影响,注重从气候影响因素如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地处西风带,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适合草类生长;纬度高、
气温低、多大风,不利于树木生长。

(2)本题要注意对当地环境特点与泥煤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泥煤层广泛分布于沼泽湿地,但其形成又不同于沼泽湿地,由此可以判定当地气候冷湿,降水较多,地表积水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再结合第(1)问草类茂盛,可推知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在沼泽中逐渐堆积形成泥煤层。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泥煤层广泛分布于沼泽湿地中,其大规模开发势必会造成资源总量减少甚至枯竭,同时造成湿地萎缩、功能减弱,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25. 读我国某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中“甲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阐述该省城市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该省西部地区多大河,但水电开发尚不充分,说明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图中甲山地自然带谱比较完整,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分布特征:城市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城市多沿河分布;
原因:东部(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而西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不适合人居;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处于地质断裂带附近,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雨期较长,不利于施工建设;山高谷深的地形,交通不变,施工难度大。

(答出两点即可)
(3)该山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差异显著,故自然带谱较完整。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布特点应从图中总结,把握数量,空间分布;影响城市布局的
因素: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越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读图,该省东部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多,城市较多。

而西部海拔高,气温较低,不适合人居,所以人口少,城市少。

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取水,水运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该省城市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