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构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所 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图形直观提出问题,通过 数学表格分析问题,通过数学符号解决问题。以独 立思考发现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解决问 题。
四:教学手段
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利用 ()利用彩色粉笔,引导学生发现图象的规律。
气体会扩散,液体和固体也会扩散吗? 扩散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P140实验
实验表明液体会也会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固体也能发生扩散
晶体管的 制造就是用 到了固体的 扩散原理。
P141讨论
讨论小结: (1)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温度
越高运动越剧烈; (2)扩散是分子运动引起的,气
体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3)扩散除能说明分子的运动外,
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
P139的类似的实验。
讨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固体
液体
气体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物质中的分子是静止不动还是在 不停的运动?
P140实验。
打开香水瓶的 盖子,你闻到什么?
为什么?
气体分子扩散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 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
练习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即函 数的奇偶性。
它是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学习初 等函数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 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会应用定义判断证 明函数的奇偶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函数图象对称性的探究,形成函数奇偶性的 定义;通过对函数奇偶性的证明,体现数学思考的基本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通过函数奇偶性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 实的治学态度。
•类比得出奇函数的定义。
剖析例题 巩固新知
通过对定义的分析,得出判断函数奇偶 性的方法,通过例题1,得出判断函数 奇偶性的一般步骤。
及时练习 反馈调控
• 让学生及时练习习题一,通过习题一,反馈学生对于奇偶 函数图象特征的掌握情况。
• 通过学生练习习题二,反馈学生对于判断证明函数奇偶性 的方法,即奇偶函数数的特征掌握情况。
蔗糖分子
由( )的分子构成的。
不同
练习一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 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水分子的空隙要 ( )。
大
练习一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 ( ),最小的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D态
D、视具体物质判断
练习一
4、物质在三态(固、液、气)变化(如碘
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蔗 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 构成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
第一个提出分子概念的人:阿伏加德罗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水分子的直径约是 2.8X10 -10 m 1亿个水分子排一排约2.8cm 长
()
×
×
练习一
思考题: 热水瓶倒掉少量水后,
立即塞上瓶塞,瓶塞有时 会冲出来。为什么?
沙井中学生化组 刘沅南
1.3.2 奇偶性
说课程序
教材分析 教材处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函数的单调性。
梳理总结 内化提高
•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即从“数” “形”两个特 征来认识函数的奇偶性, 从而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布置作业 以图创新
• 通过课本习题1.3的习题9巩固本节知识。 • 通过习题10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图象引入 表格分析
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定义
例一
奇函数定义
引言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 由什么构成的呢?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虽 然很小,但里面却含有多种多样的物质。 例如,榨甘蔗……蔗糖和水又是由什么构 成的呢?
下面我们观察蔗糖
观察蔗糖
看你还 到又看能看 了到到 什了蔗 么什糖 么吗???
蔗糖的小颗粒虽然不见了,但糖水有甜味,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
还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蒸发: 实质上是处于液体
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 开液面的过程。
沸腾: 处于液面上的分子
要离开液体,同时液体 内部气泡壁上的分子也 要离开液体,比蒸发更 剧烈。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的之间的空隙大小有关。 气体易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固、液体难压缩是因为固、 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小的原故。
三、教学过程
数形结合 形成概念 剖析例题 巩固新知 及时练习 反馈调控 梳理总结 内化提高 布置作业 以图创新
图形引入 激发兴趣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 通过观察图象的共同特征, 引出课题。
数形结合 形成概念
•观察图象的对称特征,完成课本表 格,引导学生观察当自变量互为相 反数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即 f(x)=f(-x) ,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出偶函数的定义。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4节 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引言 分子性质
小结 练习 结束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 理解分子的性质: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 分子的运动快慢、空隙大小与温度 有关。
4. 能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扩散、蒸发、 沸腾等物理现象。
固体
液体
气体
本节小结
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2. 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3.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 运动越快。 4.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扩散, 液体的蒸发、沸腾,气体的压缩等物 理现象都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练习一
1、水、水蒸气、冰都是由(
)水构成分的子;
蔗糖是由(
)构成的。不同的物质是
晶体变为碘蒸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分子本身
D B、分子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间的距离
练习一
5.判断题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2)物质能有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
√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加快,分子的
距离也一定增大。 ( )
(4)由分子构成了一切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地位,学习目标,将形成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的过程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学生自身建构知识能力较弱,所以在概念形成的 过程中,从图形的直观认识到数学符号的语言描述将成 为本节课的难点,而类比函数的单调性定义的形成过程 可以突破此难点 。
二、教材处理
• 内容组织安排 • 学生情况分析
内容组织安排
首先通过具体实例引出第一个知识点奇偶函数的定义。 而后通过例题学习第二个知识点,判断一个函数是奇函数 还是偶函数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学法指导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以往对于图象的对称性已经有所了解。 (2)学生对于数形结合已经有了初步的领悟。
实现目标的途径 (1)通过让学生探究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 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分析,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水分子体积 : 乒乓球体积 = 乒乓球体积 : 地球体积
一滴水中约含1.67X10 21个水分子,一 人每秒数一个,要数几十万亿年。全中国 人日夜不停的数要数3万多年。
质量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3X10 -26 kg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分子照片
2、分子之间有空隙
P138实验
实验表明:混合液的体积小于 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