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
167.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之所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C)
A.政治因素的作用 B.认识论的影响C.生产方式的落后 D.阶级立场的限制16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不能够……。

(D)
A.科学地揭示社会的内部结构
B.科学地说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恰当地说明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6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的对立。

(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得……。

(C)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17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7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B)A.精神生活的总和
B.物质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环境
173.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

(D)
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17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的观点。

(D)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社会达尔文主义
D.具有合理因素的历史唯心主义
17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穿住行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社会交往活动
176.使人与自然界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177.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B)
A.人类自身的存在 B.人类的劳动实践C.生态平衡 D.科学技术178.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二者同时都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179.……的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C)
A.生产关系 B.社会意识
C.生产劳动 D.阶级斗争
18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柢是……。

(B)
A.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实践活动所汇集起来的总和
B.社会劳动发展的历史
C.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
D.不断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和生存欲望的历史
181.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82.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83.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C)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184.首要的生产力应该是……。

(C)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生产者 D.劳动资料
185.在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中,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就是……(A)
A.以生产工具为主干的劳动资料系统B.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C.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
D.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以及自然资源的多少
186.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或者说客观尺度就是……。

(B)
A.对劳动对象的改造程度
B.生产工具技术的水平
C.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D.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
18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18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它……。

(D)A.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C.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D.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89.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D)A.“科学—生产—技术”
B.“生产—技术—科学”
C.“技术—生产—科学”
D.“科学—技术—生产”
190.所谓“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关系。

(D)
A.政治 B.思想 C.血缘 D.经济191.生产关系的最基本方面是……。

(A)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产品分配方式 D.消费关系19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在于……(B)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
C.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D.新阶级的萌芽已经在旧社会的内部形成了
19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看它……。

(C)
A.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
19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的角度衡量,属于……。

(D)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
195.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广义上就是指(C)
A.生产关系 B.社会的民族构成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19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C)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
197.经济基础就是指……。

(A)A.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B.某种单一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
C.处于社会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
D.前一社会残存的经济成分和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萌芽
19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C)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99.社会基本矛盾指的就是……之间的矛盾。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C.公有制和私有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
200.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C)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201.地理环境是……。

(D)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C.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0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D)
A.人们的思想观念
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
C.民族习惯和民族信仰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0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204.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主要成分是……。

(B)
A.警察 B.军队 C.法庭 D.监狱205.国家的本质就在于,它是……。

(B)A.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
B.实行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C.防备、抵御外来侵略的政治共同体D.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206.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主要根据,就是……。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国体 C.政体
D.领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以及综合国力的强弱
20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性质的是……。

(A)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的状况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20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是……。

(A)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
209.在社会的“上层建筑”系统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的……。

(B)A.政党与军队 B.政治法律制度C.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
D.宗教观念和道德规范
210.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结构的划分中,国家应属于……的范畴。

(D)A.意识形态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11.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因素是该社会的……。

(A)
A.生产方式 B.政治制度
C.上层建筑 D.精神文明状况212.在理论上确定一种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它的……。

(B)A.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情况
D.上层建筑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213.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的力量,乃是……。

(A)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科学文化的发展
C.生产方式的进步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2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特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2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意识形态
216.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柢是由……的原因引起的。

(B)
A.政治B.经济 C.精神文化D.科学技术
21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218.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是以……为动力的。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社会物质文明形态的进化
21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贝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2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的矛盾。

(D)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1.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A.生产力的发达 B.经济制度的公平C.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22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223.社会分裂为不同的、相互对立的阶级,主要是由于……。

(C)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
B.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工
C.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制
D.不同的民族部落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习惯
224.对阶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人们……。

(C)
A.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的分工角色B.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不同的政治态度C.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地位
D.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素养上的差异
225.在阶级社会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往往就是……的思想。

(A)A.统治阶级 B.被统治阶级
C.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D.超越阶级局限性
226.阶级斗争是……动力。

(D)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B.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
C.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
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227.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就表现在它是推动……向前发展的……动力。

(D)A.一切社会形态……根本
B.一切社会形态……直接
C.阶级社会……根本
D.阶级社会……直接
228.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

(B)
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程度
22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它……。

(D)
A.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
B.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C.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同步
D.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3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只有通过……才能实现。

(A)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共同发挥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政治制度发生作用231.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
是……。

(A)
A.政治法律思想 B.科学技术
C.道德 D.宗教
23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233)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所决定的。

(B)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B.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D.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渴望233.“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

(C)A.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

B.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改革开放
23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的观点。

(D)A.辩证法 B.机械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235.“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原理的含义就是,……。

(D)A.社会发展史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的规律性
23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
是……的原理。

(A)
A.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37.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同……完全一致。

(D)
A.所有人们预期的目标都
B.少数英雄人物的愿望
C.大多数人的愿望
D.任何人的愿望都不会
23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人民群众……。

(D)A.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C.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D.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39.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的观点(C)A.历史唯心主义 B.折衷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循环论240.所谓杰出人物,就是指……人物。

(D)
A.各阶级的领袖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
C.同情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的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241.“杰出人物”之所以是杰出的,就在于他们……。

(D)
A.具备着普通人身上所没有的优良品性B.能够创造出常人所望尘莫及的惊天伟业C.能够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去扭转乾坤、改变历史前进的方向
D.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242.“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43.“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
法是……的观点。

(B)
A.历史宿命论 B.历史唯物主义C.机械决定论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244.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D)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4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D)A.纯粹是偶然的 B.纯粹是必然的C.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D.是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结果24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B)A.这是个人主观理想与社会现实目的之间关系的问题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以相互牺牲对方的利益为代价247.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
因素,是看他……。

(D)
A.职务的大小 B.社会地位的高低C.向社会和他人索取回报的多少
D.对社会和人类所做贡献的大小
248.人的本质就在于,……。

(A)A.“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它是遗传素质和环境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C.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
D.人能够自觉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24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C )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5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25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
A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决定的252.生产关系是一种( D )关系
A 政治
B 思想
C 血缘
D 经济
253.阶级斗争是( D )动力
A 社会发展的根本
B 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
C 社会发展的一般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25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B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255.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 )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D科学技术
256.经济基础是( C )生产关系的总和A所有 B 几个 C 居统治地位D 居被统治地位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1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C )
A.时间的无限性
B.时间的有限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可变性
17.“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
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A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作者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 D )的对立
A.唯物论与唯心论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4.“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
现的是( C )观点。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25.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是指它(C )
A.片面看问题 B.机械看问题C.历史观是唯心的
D.自然观是唯心的
2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事物联系的(C )
A.客观性 B.偶然性C.普遍性 D.条件性27.“福兮祸所伏”的观点是(A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28.假象是(C )的现象。

A.不表现本质 B.正面表现本质C.歪曲表现本质 D.认识中的错觉2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 D.矛盾性35.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是( B )的观点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3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点是( B )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37.“神”、“妖魔鬼怪”等观念是人
脑对客观的(D )
A.主观想象结果 B.真实反映C.近似反映 D.歪曲反映38.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C )的表现。

A.唯物主义思想
B.机械唯物论
C.不可知论思想
D.否认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39.“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的原理。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4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C )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 D.反映论
41.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标志是( D )。

A.表象 B.判断和推理
C.抽象 D.概念的形成
42.下列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B )。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理在先,气在后。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4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B )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52.对事物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D )主义的观点。

A.主观唯心 B.客观唯心C.形而上学唯物 D.辩证唯物64.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D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C.思想道德水平
D.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的有,( B )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世界观与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D.方法论就是世界观
7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75.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C )。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与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7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普遍联系 B.永恒发展C.对立统一 D.辩证否定7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的关系而界定的。

A.物质与意识 B.一般与个别C.哲学与具体科学 D.认识与实践7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D )观点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8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C )的。

A.排斥 B.渗透 C.依存 D.转化81.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82.“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的原理。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8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B )。

A.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C.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D.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9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D )。

A.个人的自我创造与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与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9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B )承认。

A.唯物主义者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