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论文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论文课程体系改革论文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才可以长足发展,学生才可以稳定就业。

对于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的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实践课的改革,使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完善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使之更贴近科研与生产一线,使得教学质量更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以植物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园艺植物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选育和繁育农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园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1]。

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是园艺植物育种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获得育种学知识的主要方式与手段[2]。

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是由“园艺植物雜交技术”实验课发展而来,在原来的园艺植物杂交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方法、田间管理和当前园艺植物育种最新研究方向的讲座[3] 。

育种实践课的目的在于应用遗传学规律,实践育种学基础理论,掌握主要园艺植物杂交技术,了解育种最近研究进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园艺育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4]。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艺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明显下降,是园艺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动手操作能
力远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些大学生连基本实验操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降低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以至于一些用人单位宁可录用中专生,也不录用大学生[5]。

因此,严重影响了各相关院校生源,同时也影响了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经过笔者认真分析,发现在以往的园艺植物育种杂交实验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考核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园艺植物杂交实验课的时间要求特殊。

需要在夏天最热的上午时分下到田间做杂交实验,其特点是“脏、累、苦”,而近年来的大学生备受娇惯,基本没有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或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普遍存在“怕脏、怕累、怕苦”的心理。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手段单一,以老师带领学生到田间进行杂交试验为主,主要考核依据为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简单的考核方式使教学目的和考核依据产生严重偏离。

一些怕吃苦的学生借口不做田间实验,用抄袭报告册的方式应付课程考核,从而达不到实践教学目的。

(二)田间实践教学学生管理难
园艺植物育种杂交实验需要在田间进行杂交,每实验组人数都超过25人。

由于学生多,场地比较空旷,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加大了教师的管理难度,经常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在实践环节中,还有部分学生缺乏田间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存在偷懒,躲阴凉等现象。

因此,对于田间教学,辅导教师管理难度大增,教师无法全程约束学生,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三)田间实践教学时间安排难
园艺植物的生长易受到季节限制,比如辣椒的花期在暑期,而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开课难度很大;同时,田间实践教学还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例如上课期间遇到恶劣天气,实验课就难以开出。

(四)教学内容与当代大规模育种和制种脱节
当前,园艺植物杂交实验课教学内容仅仅教授几种常见园艺植物的杂交技术,对掌握育种技术缺乏全面性,与园艺植物育种研究所和育种公司的现代化的育种和制种技术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当下用人单位的要求[6]。

二、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上述原因,改革和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教学迫在眉睫[7]。

经过本教研室老师充分研究讨论,根据园艺专业实践课的现状,并围绕园艺专业掌握高产、优质、高效园艺植物生产现代技术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加大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因此将园艺植物育种杂交技术实验课转变为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

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丰富扩展授课内容。

在实践课上,除了讲授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方面最基本的实验方法、操作技术,还增加了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最新动向。

针对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教学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一系列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突出技能系统训练,强化研究能力培养,增强其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利用相机高分辨的拍摄主要园艺植物的花器官及解剖图,并用摄像机录制典型园艺植物的杂交过程。

每次上课先使用幻灯片进行室内教学,让学生先了解花器结构,熟悉杂交过程,明确实验可能出错的地方,再下到田间进行实践。

相比于在田间现场讲解,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使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使用电教教学的同时,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重点讲授并示范实验的操作技术要点,其它内容尽量精讲,提醒学生抓住重点,避免盲目抄幻灯片上的全部内容而浪费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加强引导,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讲授兰花杂交技术后,让学生思索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的花器有何不同,应该采用如何去雄?如何授粉?把很多知识留给学生去思索探究,课后自己去查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启发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使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学生毕业前一年春季开始进行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做到实践课程要与农时挂钩,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将各主要园艺植物如辣椒、黄瓜、兰花等常规杂交技术结合农时,引入开放式教学方式,把实验所需的镊子、杂交袋等实验用品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实践课内容由原先的学生单一操作杂交实验,扩大到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材料的准备、田间实验规划和播种、实验材料田间管理、各种实验材料的收获和考种,以及各种实验材料的保存。

使学生清楚了解
园艺植物整个生活史,掌握园艺植物育种的全套试验技术。

开放式教学,将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验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地经历一个育种周期,增强了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四)“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了解当下育种最新进展
除了每年在校园内的教学外,还把学生带到江西高峰公司、赣州市农科院园艺所等单位的杂交和制种园进行实践,让学生参观现代大规模的园艺植物育种和制种过程。

同时,聘请校外知名园艺植物育种专家给学生做植物育种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当下育种方面的最新进展。

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熟悉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践,了解当代育种和制种过程,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使学生毕业后无缝隙与育种和制种工作接轨,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就业求职的竞争力。

(五)完善評分体系,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实践课不同于理论课,操作技能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方面,其考核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

传统实验教学的实验成绩是以各项实验的实验报告来评定,计入相应的理论课成绩之中,所占比例很低。

由于实验分值偏少,绝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前不预习,操作不认真,实验中出现问题也不思考,相互抄袭应付了事。

针对这些情况,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育种实践课的特殊性,改革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分数的形式量化,每次上课打分项目包括出勤情况、实验预习报告、上课态度、操作熟悉程度、实验报告等。

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
绩进行综合评定,其比例各占50%。

平时成绩由每次上课综合评定,增加平时成绩比例,期末考试成绩由笔试决定。

这样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实践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育种实践课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才可以长足发展,学生才可以稳定就业。

对于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的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实践课的改革,使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完善园艺植物育种实践课,使之更贴近科研与生产一线,使得教学质量更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应华,吴红芝,许彬,等.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3):75-77.
[2]吕文彦,吕香玲,肖木辑,等.面向专业方向的作物育种学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0(9):50-52.
[3]石海春,牛应泽,佘跃辉,等.作物育种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8):61-62.
[4]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5(4):8-9.
[5]王化俊.《作物育种学》的特征与实践教学关系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4):406-409.
[6]石海春,牛应泽,佘跃辉,等.作物育种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8):61-63.
[7]武峭山.论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3):133-136.
[8]牛应泽,蒲至恩,郭世星,等.本科专业课程增设教授专题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8(6):37-39.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改课题(jxjg-13-14-16);赣南师范大学校教改课题(150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