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思考题与概括整理 自我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答:(1)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近代史期末复习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后果?(1)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表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给中国带来的后果:A.军事侵略:手段: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B.政治控制:手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C.经济掠夺:手段: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文化渗透手段: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不仅造成了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同时使中国在经济上丧失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反侵略斗争中,清朝官兵中有哪些英勇抗敌的著名爱国人物及事例?P32中法战争中,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指挥守军击退法舰(进犯台湾基隆、淡水),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提督史荣椿、乐善;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意义:洋务运动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主张,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近代史期末自我总结
近代史期末自我总结在本学期的历史课程中,我学习了近代史的诸多内容,包括近代史的起源、发展、主要事件和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等。
通过这门课程,我的历史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和拓展,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也进一步深化。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历史课程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本学期的历史课程让我了解了近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我学习了从近代史的开端到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了解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和运动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是现代世界秩序的基石,也是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的必要前提。
其次,本学期的历史课程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学习了中国从闭关锁国时期到近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通过学习这些事件,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和曲折,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困境和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中国的崛起离不开近代史的经验教训,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本学期的历史课程还让我对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学习了各个国家间的联盟、对抗和战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事件让我认识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互动性,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了单一国家或地区的思维框架,而是需要考虑到全球历史进程中各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历史是一门宏观的学科,要真正了解历史,不仅要看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轨迹,更要将其置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思考。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提高了历史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下,我学会了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不仅了解了事件的表象,更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小组活动,我也锻炼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出发,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并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近代史思考题整理
鸦片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0)(19思考题)首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都受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第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实施,加速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产地。
第三,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和鸦片大量输入所产生的银荒,使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所受到的毒害和负担更加沉重。
第四,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而且逐步发展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13)3、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8)(19思考题)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始终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个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关系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考题1.阐述近代的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过程。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中英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割让香港,并开放了广,厦,福,宁,上等通商口岸。
中国自此向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大门,中国社会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战后中国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3)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闭塞,保守。
为了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南京下关区阅江楼签订了《南京条约》,要求割让香港,开放通商口岸。
但是,一纸《南京条约》并没有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理解什么是对外贸易导致一次可以对外交流的机会白白流失。
此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更大的对外开放时,中国人不能理解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使由商品输入变为资本输出,通商口岸由沿海到内地,使中国进一步被迫对外开放。
此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为维护其国民利益而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经济主权落入西方资本主义手中。
4)中国近代史,是西方侵略压迫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被迫地外开放,是由沿海到内地,由商品输入到资本输出并伴随着权力沦丧的过程。
2.如何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中国近代史》复习思考题汇编第一章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国际形势来看,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商品、资本侵略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巨大反差。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由强到弱的趋势,以清朝中期(嘉庆、道光)为分水岭,之前强大,之后落后。
①政治上:统治者独断专行;吏制腐败,人民反抗不断。
②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劳役繁重。
③军事上:军制、战术思想落后、武器陈旧,军备废弛,缺乏驯练,没有战斗力。
④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⑤外交上:闭关锁国。
从中英贸易来看,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以及自然经济的抗拒让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畅销,而清朝出口英国的商品都非常畅销,结果造成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态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通过向中国走私贩卖鸦片来获取高额利润,从此解决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清政府严行禁烟政策,又触犯了英国利益,双方矛盾升级,最终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临边地区和临近国家不同程度受到侵扰和殖民统治,缓冲带越来越少。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
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
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大学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附答案完美打印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和综合题及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①、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④、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一、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功绩不在于它推翻了一个旧王朝,而在于它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历史上推翻旧王朝的事层出不穷,但他们不过是完成了一个王朝的更替。
只有辛亥革命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共和政体,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而其最终失败的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有以下四点原因:(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王政旎 0830*******。
近代史思考题
近代史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门历史课,⼜是⼀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两者并不⽭盾,⽽是⼀致的,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
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更是向来就⾼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政育⼈的功能。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这⼀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中⼜通过哪⼏条主要线索⽽得到展开?“鸦⽚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对着两⼤历史任务:⼀个是求得民族独⽴和⼈民解放;⼀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共同富裕。
前⼀任务是为后⼀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完成这两⼤历史任务,归结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通过下述四条基本历史线索得到展开:(⼀)近代以来中国⼈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与民族解放及扩⼤国际参与,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近代以来中国⼈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产⼒,⾛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民争取和实现⼈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民向西⽅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怎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科学体系看,是⼀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则是⼀门以对青年学⽣进⾏国史、国情教育为核⼼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对⼴⼤青年学⽣进⾏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加强⼤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第⼀,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的艰苦卓绝的⽃争历史,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尊、⾃信和⾃强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9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9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即革命与现代化。
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并为此开辟道路。
同时,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三、有人说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殖民侵略的本质是什么?P24-301、这一观点总体上是错误的、片面的。
这是因为:(1)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过程看,伴随着侵略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管理制度等所谓“文明”的东西,但这是副产品,附属品,其主要目的是侵略,是为了实现侵略而不得不这样做的。
;(2)从列强侵略的目的、结果看,侵略的目的是变中国为殖民地,是发展他们自己的资本主义,而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
近代史思考题整理2
近代史思考题整理2近代史思考题整理2导论思考题:1、如何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题和主线?中国革命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革命的主线: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建设和改革的主题: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和改革的主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基本精神上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3、如何理解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近代史主要思考题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3)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以上说明,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3)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18)4、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什么?(P20-29)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35)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①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②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本国真正强大起来。
6.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54-56)7.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P67)8.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中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P91-95)9.中国现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近代史期末总结心得
近代史期末总结心得一、引言近代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研究近现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并总结近代史的课程,我对近代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在此进行一次总结和心得分享。
二、学习内容回顾在本学期的近代史课程中,我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 近代史概况:课程开始时,我们对近代史的定义、时代划分以及主要研究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为后续具体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世界近现代史:我们学习了从16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包括欧洲两次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殖民与解放运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了解了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也对跨国关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详细学习了中国从晚清时期到20世纪初的近代历史。
我们讨论了中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重要事件,我明白了中国自身的历史脉络,也能够准确理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动力。
三、学习方法总结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 阅读与记录:近代史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
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并通过记录重点内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近代史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善于思考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的联系,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3. 多角度思考:近代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领域,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在学习过程中尽量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历史事件,如政治、经济、社会等等,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原因和发展。
四、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我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 发展与变革: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时期,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国家,经历了许多重大的转型和变革。
近代史(自己理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vs帝国主义,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1840年至1919年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失败原因:政治: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半殖半封,清廷腐败、卖国求和、压制人民)经济:经济技术落后(西方工业革命)军事:作战能力落后(武器装备、军队素质)3、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及表现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吸纳西方政治经济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振兴中华——孙中山4、戊戌维新运动a.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背景:政治:甲午战争惨败,造成新的民族危机,激发民族觉醒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思想: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维新主张:公车上书(康)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变法通译》(梁)、《仁学》(谭)、《天演论》(严)介绍中外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设学堂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意义: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民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维新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提倡廉政、提倡向皇上上书言事、旗人自食其力经济:鼓励工商业发展、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建新式农场、广办邮局、修筑铁路、办商学商报商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文化:京师大学堂、西学废八股、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新著办报、准许自由组织学会1898年9月21日守旧势力政变百日维新失败5、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大学近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
大学近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1鸦片战争及其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地位?(背景、条约、影响)背景:政治上,当时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危机四伏;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入不敷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而与此同时,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时代的变化。
条约: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勒索赔款、协定关税、干涉司法、自由贸易。
之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是领事裁判权和协定海关税则。
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主要内容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权、驻军权。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税则、文化、修约,10月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大学课程)思考题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唯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解决矛盾实现发展。
②民族矛盾比其他矛盾尖锐,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从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85中法战争、1894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国内环境动荡。
唯有消除了对外的民族矛盾,才能解决内部的阶级矛盾。
2.如何理解“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①康乾盛世的时间为1681年平三藩之乱到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
这阶段的国内环境为:政治方面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巅峰时期;经济方面中国仍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由于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繁荣,期间经学、史学、天文、古算、地理、农学、医学等获得发展。
②这一阶段的国际大环境为: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间世界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获得高速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③“辉煌”的原因:经济方面,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农业生产有较大提高;手工业、商业等也获得长足发展。
政治上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秩序比较稳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合,国力增强。
文化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进入了封建文化的总结阶段。
军事上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民族统一。
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发展到顶峰。
因此被称为辉煌。
④落日的原因:纵向对比,康乾盛世是经历明末清初多年的战争以后恢复的辉煌,历史学家考证其经济发展程度仅为明万历年间。
横向对比,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方面大多已先后完成了资本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方面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进行资本积累;工业革命使得其经济高速发展。
文化方面经历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获得发展,民主自由倡导人性的思想广为传播。
科技方面成就显著,进入蒸汽时代,铁路时代和还杨云和航运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思考题上编综述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其特征。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下。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救亡)(前提);独主自主地建设现代化,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发展)(目的)。
两者的关系:区别,主题不一样。
前者(救亡)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后者(发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
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者(救亡)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后者(发展)则是前者(救亡)的必然要求和目的。
第一章5、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军事侵略)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政治控制)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经济掠夺)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文化渗透)全成为殖民地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7、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失败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运动的局限性8、洋务运动、作用、失败原因洋务事业:1)兴办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官督商办民用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2)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翻译了一批西方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4)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均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9、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1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虽不能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
(教训)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自上而下改革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第三章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双十”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2月12日清帝退位 4月1日让位袁世凯迁都北京 8月国民党成立1913年刺杀宋教仁二次革命失败1914 一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复辟洪宪帝制年底蔡锷护国战争(中华民国)1916年袁复辟失败6、6 袁世凯死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失败孙中山护法运动(临时约法)失败府院之争12、孙中山及其政党1894年兴中会第一个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3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2)、民权主义,内容包括“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忽视劳动群众在国家的地位)3)、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手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者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编综述15、近代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动势力/顽固势力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进步势力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两个中国命运: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第四章1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7、中共,国名党,大革命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香港海员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1月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独立主张国内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8、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1、反革命势力强大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3、蒋介石汪精卫被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主观:1、领导机关的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2、没有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3、共产国际某些错误领导。
第五章19、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927 8 1南昌起义1927 8 7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武装反抗的总方针9 9 秋收起义12 11 广州起义20的内容是什么?创立和成功实践的启示有哪些?)首先、中国革命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1)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未有过欧美的民主制度,中国人民从未取得最低限度的民主权利。
“在中国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2)从敌我力量对比和敌人力量分布来看:一方面敌我悬殊,中国革命将是长期的残酷的;另一方面,敌人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农村则是敌人力量相对簿弱的地方。
因此革命若要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与敌人进行决战,就必须到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去建立根椐地,借以保存和积蓄的革命力量,并在长期的斗争中发展自己、消灭敌人,最后去夺取全国的胜利(3)从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主力军来看: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农民问题是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是革命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