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蚕的外形和行为的描述不科学。

二、原因分析
1.蚕体较小,很难观察清楚。

2.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很有限,不容易表述清楚。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达,并把学生的语言上升到科学的语言,逐步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述。

2.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1对胸足。

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 4,5, 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疑点:蚕身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二、原因分析
学生带来的蚕有花皮蚕和白皮蚕,对比后学生就会提出此问题。

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蚕身两侧黑色的小点称为气门(也叫气孔)。

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主要作用是呼吸。

蚕的体温会随着周围气温的高低而变化的。

周围的气温一变,它就借开关气门的方法来调节体温,让身体的体温适应周围的温度。

由于蚕的体温比人的体温低,因此,人用手摸蚕就觉得它身上总是凉的。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一、问题描述
养蚕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及时获取桑叶,导致蚕吃不上新鲜的桑叶或没桑叶吃饿死,该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城镇的学校中,寄宿生无法获取桑叶,走读生大都住在城镇上,不具有采桑叶的条件,故导致亲自养蚕的学生比例很低。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可以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到周边地区的农村采集够蚕吃一周的桑叶,然后分成几小包,用保鲜袋密封,冷藏于冰箱中,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桑叶的新鲜度,可以够蚕宝宝吃上一周的新鲜桑叶。

同时,也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互助,有条件的家长多采一些桑叶,送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班级,只要有五六位家长去采集,就足够全班饲养了。

2.另外一种方法,教师还可以联络一名周边农村的农民,每周一次或两次定时定点为学生提供新鲜桑叶,学校可以适当出一点点劳务费。

而且,学生的蚕宝宝万一死了,还可以由农民给予补充,孩子
还可以像农民咨询一些养蚕的技术和小窍门,让学生掌握科学养蚕的方法,保证学生能经历蚕的整个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课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
疑点: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
二、原因分析
教材第30页中只出示了两张蚕蛾的照片,没有注明哪只是雄蛾,哪只是雌娥,也没有任何说明,而且现实中也是很难区分。

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雄蚕蛾身体较小,腹部较瘦,触角稍大,爬动较快,翅膀可以飞快地振动并且飞行;雌蚕蛾身体较大,腹部极度膨大,但触角稍小,爬动慢,几乎无飞行能力。

还可以观察它们的外生殖器:有产卵瓣的是雌蛾,有阳茎的是雄蛾。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和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
疑点:到底蚕的生命是从哪个阶段开始的?
二、原因分析
教材三下第22页有“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而第32页又有“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
那么,蚕的生命到底是从卵开始的?还是从蚁蚕开始的呢?
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
对这两句话,我们认为,前者的“生命”是指生命周期,而后者的生命是指具体的肉眼可见的生命活动。

因此蚕的生命应该从受精的蚕卵开始。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难点:学生不能很准确的发现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二、原因分析
蚕吐丝后就被包裹在茧子中,根本观察不到吐丝后蚕的状况,所以也就无法比较蚕吐丝前后的变化。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可以用拍照的手段记录蚕吐丝前的状况,至于吐丝后的样子,可以由教师到农村(学生估计都不舍得伤害自己饲养的蚕)找一个刚吐完丝却还没有化蛹的茧子剪开,拍成照片进行对比。

不过教师得要留意,掐准拍摄的时间。

当然也可以通过网上找视频和相关照片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
一、问题描述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疑点:蚕的一生共蜕皮几次?
二、原因分析
对问题中“蚕”一字的理解不同,有人理解为“幼蚕”,有人理解为蚕的一生,包括幼蚕期、蛹期和蚕蛾期。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与补充相关知识
如果理解为“幼蚕”,共蜕皮4次;如果理解为蚕的一生,包括幼蚕期、蛹期和蚕蛾期,那么共蜕皮6次。

详解如下
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蛾
┗━━━━━━━━━━━━━┛┗━━━┛
蚁蚕到五龄蚕蜕皮四次在茧内蜕皮两次
┗━━━━━━━━━━━━━┛
所以蚕的一生共蜕皮六次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一、问题描述
疑点:教材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种植、饲养的进度有冲突怎么办?
二、原因分析
由于本地区气候的原因,蚕、凤仙花的成长期较晚、较慢,而这两个单元又安排在第一、二单元,两者时间发生冲突。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可以根据蚕、凤仙花的成长期调整教学时间,与后面的单元穿插进行教学,教学时间安排什么时候主要根据蚕、凤仙花已经生长到阶段。

2.教师要提早备好各个单元的课,特别是《动物的生命周期》和
《植物的生长变化》两个单元的教案,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留意学生种植的凤仙花、饲养的蚕已长到哪个阶段,最好是自己也亲自饲养,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时间的恰当安排与调整。

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第1课
一、问题描述
《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中,在测量温度读数时,读零下温度时,学生容易读错。

二、原因分析
学生认为越上面数字越大,这已在好多学生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可是零下温度时越往上数字越小,学生容易产生错误。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零下温度的读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自制温度计模型,课堂上加强对零下温度读数的指导和训练。

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4课
一、问题描述
第4课《冰融化了》,让学生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二、原因分析
1.实验前学生的冰已开始融化了;
2.冰块完全融化时间太长,课堂时间限制。

3.空气是看不见的,学生要理解到冰块融化是因为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比较难。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的观察。

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

通过观测他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并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在此基础上学生设计一个冰块快速融化的实验。

半杯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时间需很长时间,因此在课堂中要观测到冰完全融化成水是不可能的。

虽然缺少了这部分数据,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两点:1、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换句话说,冰0℃时就会融化。

2、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测出周围的温度在降低,他们发现了冰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

才会导致周围温度的降低。

建议:第三单元的课应该放在天气转热的时候上。

在整体的安排上,可以先上第四单元磁铁,再上第三单元,穿插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要根据天气的情况来安排。

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5课
一、问题描述
第5课《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磁铁相吸叠加磁力增加,相斥叠加磁力减小”这样的结论对吗?
二、原因分析
根据教材,应该得出“磁铁相吸叠加磁力增加,相斥叠加磁力减
小”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对于蹄形磁铁,又会有不同情况出现,很困惑。

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让环形磁铁异极相吸在一起,磁力会增大一些,但不是与磁铁的个数成倍地增加;把环形磁铁同极相对着强行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

让条形磁铁异极相吸,磁力会增大;把同极相对强行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如果让条形磁铁并列着异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大减弱;而并列着同极强行靠在一起,磁力会有很大增强。

如果让蹄形磁铁异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大减弱;如果并排着同极强行靠在一起,磁力会有很大增强。

这和条形磁铁并列在一起是类似的。

2.不同磁铁的情况是比一样的,所以只能得出科学概念: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