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浅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 学改革方 案
2 . 1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开发建设 专业开发和建设是学校教学特色建 设的核 心内容 . 体 现了学校的 办学思路 。 专业开发和建设必须结合市场需求 的变化 . 主动适应区域 、 行业经济 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 根据 学校的办学条件 . 有针对性地 调整 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 与专业设 置情况 . 建立 以重 点专业 为龙 头、 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 群 , 辐射服务 面向的区域 、 行业 、 企业 , 增强 学生的就业能力。 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同样需要结合区域 、 行业 、 企业 的需求 . 开展专业建设 和开发 2 . 2 以就业为导向 . 建设 双师型师 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 实现培 养 目标 和培养计划 的关键 . 建设 一支 专兼 职结合 、 结构合 理的. 具有较 高教学水平和较丰 富工程实践 经验 . 较 高工程 素质的双师型教 师是高 职教育教学改革 的中心环节 机电一 体 化专业的教育是 以就业 为导 向的. 为了提高办学质 量 . 提升学 生的 职业 技能 . 增 强学生 的就业竞争力 . 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 的教师 . 尤其是专业 课的教师 . 除了要具有 电子 技术 与计 算机应用基础 、 机 械设计与制造 、 信息技术 与控制等三个方 面 的理论学术水平外 , 还应具有较为丰富 的机电设备 、 机 电产 品、 机电 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为加强机 电一体化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议 .应多措并举 : 首 先学校可 以在政策上更加宽松 . 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 学历

专 门人 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机 电一 体 化 专 业教 学 改革 的 目标
发展高职 教育 须做到 : 一要 , 满足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 : 二要 , 满足 学 生充分 就业的需求 : 三要 , 满足高职人才 培养 目标 以及 高职院校 自 我发展 的需求 。机 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也必须以这个标准来推进 。 社会需求 与就业 岗位决 定了高职机 电一体 化专业培养人 才的基 本方 向 . 基于此 . 并根据机 电一体化专业各 岗位的要求确定 培养 目标 与课程设置 。 运用教育现代化观念深化教育思想 , 改革课程体系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 。按照精心设计、 整体优 化的原则 , 抓好教 学文件 、 教材建设 、 师资 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设施与基 地的建设 。 机 电一体 化专业 应培养德 、 智、 体、 美、 劳全 面发展 , 热爱 祖国 , 热 爱本 职岗位 , 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 、 独立思考 、 勇于创新 、 踏实苦干 的 精神 .掌握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一体化专 业必 需的基本理论 、 基 本技能 . 对现代机 电一体化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 级技术人员 、 技艺型操作维护人员 。 与学术 、 工程型人才不 同 . 高职毕业生从 事生产与技术 管理第一 线工作 , 以技能操作 、 技术管理 岗位为主 , 属技 能型人才 , 机电一体化 专业培养 的也正是 比较全 面掌握机 电一体 化具 体操作和 管理 的技能 型人才 .他们将在生产劳动和技术管理的过程 中施 展 自己所学知识 . 并在实践 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 向高技能型人 才发展 高职机 电一体化专业教 学改革的须积极探 索高等职业教 育的有 效办学体 制 . 加强校企合作关 系 . 通过让学 生参 与机 电一体化 生产线 的具体操 作和实践 . 不断总结经 验 . 不断完善机 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的 内容和形 式 . 促进机电一体化专 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 努力把机 电一体 化专业办 成特 色鲜明 、 适应地方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 求 的、 在 同类 教育 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

层次 . 在职攻读硕士 、 博士学位 . 促进教师学历水平 和学术水平全 面提 高, 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 . 提升“ 双师型 ” 的含 金量 : 其次 . 可 以针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 的培养方 向.选派骨干教 师去参加 专业进修学 习 . 学习先进 的办学理念 . 学 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 的教学 . 进而形成 我们 自己的特色 : 再次 . 加强 岗前培训 . 对未经过基层 实践锻炼 的在 职青年 教师 . 应安排 到机床 厂、 自 动化生产企业等基层学习和锻炼 . 要求 他们 和企业的技术人 员一道 . 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 制和老产品的 技术改造 , 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 . 提高实践能力 . 以积累实践经 验和专业技能 .并在规 定时间 内取得相应 的上 岗证或专业技术 等级 证. 把获证 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2 . 3 加强校企合作 . 建立 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高职人 才特 点和人才培养 目标 的根本来制定机 电一 体化专 业人才 的培养计划 . 重在加强校企合作 . 逐 步建立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 养模式 。 高职院校应广泛整合教育资源 . 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根 本 出发点 , 以加强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为特色 . 将机电一体化工作岗位 所需 的知识 、 能力 、 素养融入机电一体化教 学的培养 目标 、 课 程内容 、 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 的整个过程 坚持以基础理论知识够 用为度 、 专业课程围绕职业技能需求设置 、 教学与实践合一为标准 , 以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或关键 能力为 目的. 使得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 生产实践锻炼 , 提 高专业 技能和综合素 质 , 成长为高素质技 能型专门 人才 。 2 . 4 推进教学一体 化 . 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推进理论实践教学 一体化 . 将知识 、 能力和素质培养 渗透到教学 全过程 . 实现 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相互 渗透 . 理论知识 与实践 技能考 核相互结合 , 在教学内容 中大量融入真实 的项 目、 案例 、 职业规范和程 序, 在实践 中推行教 、 学、 做合一 . 让学生 在教学和实践过程 中完成机 电设备及系统的安装 、 调试 、 维修和改造 , 让学生体验工作现场操作解 决实际问题 , 参与熟 悉全套 的、 真实 的工作流程。 2 . 5 推行模 块式教 学 . 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积极推行模块式教学 .整个课程设置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 . 不讲求理论知识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而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主要课 程设置将培养 目标分解 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 . 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 所承担的功能 , 应 培养的知识和能力 , 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 . 每一 教学模块单元 主干课程 的内容组成 . 每一课程 要传授 的知识 、 能力以 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 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 优化组合 。 加以综合 化改造 . 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 . 坚决取消 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课程要 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理 论课教学上 , 突破原来 以概念 、 定律 、 定理为线 索的体系 . 以典 型实例 和教学做贯穿课 堂教学 在课程培养 目标上 . 纠正只重视理论 知识的 倾向 , 促使 理论与实践并重 . 知识和技能并重 课 程设 置过程 中应充分体现机 电一体化综合技术 应用 的要求 . 建 立符合现代 素质教育 的优化课程结构 , 按照知识 、 能力 、 素质协调发展 的指导思想 , 加强机械 、 电子 、 计算机 、 控制技术的基础 理论 知识 . 强化 学生对机械 、 电子 、 信息 、 经济管理技术 的综合 运用能力 , 着重 培养学 生综合动手能力 . 提 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在理论深度和广 度方面 , 以必要 、 够用 、 少 而精为准则 , 并根 据课 程性质及其在 专业培 养 目标要求 中的主次地位 . 区分为核心课程 、 目标课程和普通课 程三 类. 给学生较 多的 自主学 习时间和较大的个性发 展空间 总之 . 只有通过深化机 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 积极探索适应新 形势 要 求的教 学模式 , 才能更好 的培养一大批��
科技信息
0职校论坛 0
S C I E N C E&T E C HN O L O GY I N F OR MA T I O N
2 0 1 3年
第 7期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浅探
王红 梅 ( 潍 柴高 级技 工学 校 , 山东 潍坊 2 6 1 0 0 0 )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 趋势 . 开展 以实践 为导 向的高职机电 体化专业教学 改革 势在必行 . 教 学改革应定位 于职业岗位群 、 工作 流程和 岗位资质的科学分析 . 以此 为基础来制定专业开发 建设标 准和 流程 , 在专业 开发 、 专业建设 、 人才 培养 、 课程建设 、 一体化教学 、 师资 队伍建设 、 实训基地建设等方 面不断创新力求 突破 . 使得机 电一 体化 技术专业建设结合区域 、 行业 、 企业的需 求 , 为社会 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