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县中学2019级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1--3题。

向死而生
江弱水
①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

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从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

《楚辞》里的《招魂》与《大招》,将死者阴魂所在的幽冥界刻画得凶险愁惨极了,而人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死者都要魂兮归来,活人更没有理由不及时行乐了。

《古诗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②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的直白诗句中了。

陶渊明是大诗人中直接讨论过生死问题的,他的态度很是旷达:“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但他感叹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与《古诗十九首》仍然没什么两样,其对治死亡的良策也是酒:“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③欢乐极兮哀情多。

汉灵帝时,京师婚礼上常奏丧家之乐,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哀乐过人的魏晋之士也是一高兴就大唱其挽歌。

宋人百戏中有真人化装成骷髅在街头表演的,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

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

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想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

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

④能够感受悲哀的心灵是健康的,能够从悲哀中宣泄与净化的心灵是强壮的。

南朝《子
夜四时歌》有一首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为什么春鸟的鸣啭给人的感觉竟然是“哀”呢?其实在音乐的审美上,“哀”的事实判断就等于“好”的价值判断。

大凡美丽的东西都有点让人伤感,日本人很懂这一点,所以《源氏物语》里常有“哀美”“哀而艳”的字样。

⑤由此看来,中国古典诗人的伤春、悲秋、怀古、惜别,无一不渗透着死的阴影,寄寓了生的慨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说:
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

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

⑥所以说,在中国诗人那里,也许是在用相对弱的、分散的形式处理那个太强的主题,书写那无所不在的死亡焦虑。

他们并不直接将死亡作为观照的对象。

比如欧阳修,文学史上留下了“六一风神”的美誉,印象中的他是“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醉翁,但那些只是他所戴的面具,他经历过多少死亡呀!四岁丧父,两度丧妻,八个儿女早卒。

况复多病,病目,病足,病臂,病牙,淋渴,风眩,哮喘,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

欧阳修私底下的书信填满了深悲巨痛,但其公共书写的诗词里,集中呈现的还是那个风流放逸的形象:“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选自江弱水《诗的八堂课》)
1.文中关于中国人生死观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虽然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但主张把生命寄托于酒,直面生死,不惧死亡。

B.魏晋名士在高兴之余,喜欢奏哀乐、唱挽歌,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不拘世俗的生死观。

C.古人追求声名功业的不朽,实际上是想在人类历史的长久记忆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

D.中国诗人虽然也会有对死亡的忧郁和焦虑,但他们会弱化表现形式,避免直接书写。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孔子、庄子、《楚辞》《古诗十九首》为例,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富人间情怀、提倡及时行乐的观点。

B.骷髅表演和娃儿吃奶,构成了死与生的强烈对比,在两者相摩相激中,体现了中国人对
生死的矛盾与纠结。

C.南朝《子夜四时歌》和日本名著《源氏物语》都从美的事物中感受到哀,理解此类作品能够健全我们的心灵。

D.作者以欧阳修为例,阐述其虽然经历磨难、死亡,却始终掩藏着内心苦痛,洋溢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请概括说明别尔嘉耶夫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并据此简析《生查子·元夕》一词是怎样表现对死亡的体验的。

(6分)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1905年张謇筹建
..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媒介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博物馆处在发展“转型”期,如何让大众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是重中之重。

现在,不少人走进博物馆,总感到展陈方式呆板,偌大的博物馆,藏品虽然众多,却处处都是“面无表情”的表达。

显然,在互联网与多媒体时代下,单一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这方面,许多先进的博物馆为了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将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如营造开放空间,开设数字博物馆,推动VR游览,运用动漫、3D加强互动性、趣味
性,观众在参观中不仅增长
..了知识,还滋养了心灵。

博物馆建设在不断改进,但展品的说明还是很简单,可观众来到博物馆,是想了解文物所蕴含的知识,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如果他们参观时读读标签就离开,就仅仅是“到此一游”。

为此,博物馆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可以广泛发展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构建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团体,让他们活跃在博物馆里。

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不仅能拉近博物馆展品和观众的距离,而且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各层面,具有宣传、推介博物馆的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样才能实现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目的。

在物质渐渐富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水涨船高
....,博物馆仅仅“免费开放”显然不
够,还需更深层次地进入国民生活,增进“亲密对话”。

比如南京博物院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知识;安徽、吉林等地的博物馆则向聋哑和其他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故宫博物院更是开设专题讲座,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

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公众与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各种馆藏因此也呈现出更丰富的价值。

一直以来,博物馆就是通过对藏品的收集、研究,生成陈列展览,并向大众开放,确有
“守株待兔
....”的姿态,难怪参观者寥寥。

今天,博物馆应主动与现代传媒建立关系,逐步形成合作,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开办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立网上虚拟博物馆,这些媒介宣传吸引民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

国家博物馆的官方微博每天发送馆藏文物图片,同时附加生动的文字说明。

一位博友留言:“如果博物馆的说明都像国博微博这样有趣生动,我愿意天天去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多样方式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让博物馆融入大众生活。

(取材于傅彪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博物馆的文化产品,是指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通过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环节来实现价值的各类文化产品。

它既包括博物馆的展览,把独立文物或艺术品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也包括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博物馆产品,如博物馆指南、图书、图片等。

被称为“最后一个展厅”的博物馆商店,其中的“展品”——文化创意产品的精彩程度,也影响着观众了解博物馆文化的程度。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文化的呈现方式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除了要具备一般产品的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外,还要具备收藏价值及一定的文化附加价值。

每件文创产品都应做到为大众带来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这才是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的真正意义。

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尝试将喜庆生动的年画嫁接于新的载体上,赋予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新的内涵,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瑰宝散发出特有的光芒。

杨柳青木版年画剪纸册,用剪纸的形式将杨柳青木版年画还原出来,一个载体承托了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堪称巧妙。

在该博物馆商店,观众可以把“年画瓷瓶”“年画内画壶”“年画折扇”等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的商品带回家。

而一系列价格亲民、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例如以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扑克牌、丝巾、风筝、钱包、明信片、牙签盒等,也颇受大家
欢迎。

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有专家指出,产品设计一定要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能够为博物馆主题文化展览起到促进作用。

大众在参观完整个博物馆后,来到售卖区,购买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文创产品,这是将博物馆的文化带出了博物馆,将文化带回家,带到社会,使得博物馆主题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无限的延伸。

而且要注意文化创意产品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但传承不等同于复制,单纯的复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等各方面的需求。

当今社会人类发展的源泉是无限的想象力,是创意。

因此,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将中华文明的精华元素传承下来,文化是创意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一款好的博物馆创意产品设计,要有温度,有情感,赋予产品文化精神的内涵。

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最大可能地接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真正价值。

(取材于胡春萌、徐雪霏的相关文章)材料三
真正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仅有百余年的历史。

博物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毅然选择了先进、积极的文化方向。

博物馆在保藏中华文明物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启迪各族民众智慧,培育地域文化认同,构建世代爱国情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别的文化机构难以提供的特殊的知识源泉,人们在博物馆中获得文化的满足,精神的愉悦。

同时,博物馆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经验性资源,使其能在区域性、全球化的世界里发挥独特的社会作用。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涌起,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博物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担负着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

今天,博物馆文化表现出的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引领着社会民众的人文追求,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公共文化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文化福利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我国的博物馆有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的传统。

例如当年东北博物馆自建立之初,就筹办了“伟大祖国历代文物展览”、“生产工作演进史”等陈列展览,并于1954年起组织流动展览小组,赴长春、大连、抚顺等25个城市和地区进行巡回展出,在全国首创了流动展览这一服务大众的展览形式,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和社会民众的欢迎。

(取材于单霁翔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一”,下列吸引大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方式,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丰富变换展陈方式B.发展博物馆志愿者
C.深层融入国民生活D.牵手传媒合作宣传
5.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围绕博物馆主题文化B.温暖而具有丰富情感
C.富有创意地传承文化D.符合现代人审美追求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现代博物馆能够成为社会文化机构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一直追求先进的文化方向B.拥有大量的特殊的知识资源
C.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资源D.使命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7.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说明现代博物馆如何履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影子
刘建超
老街有“三老”:老招牌,老古董,老学究。

老街的门店多,许多都是老招牌。

看着不起眼的小店,门口的招牌上却是康熙乾隆所赐,在老街度过岁月的李白、郑板桥之类的文匠骚客,他们题写的招牌楹联,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小店中。

老街的古物多,古董遍地都是。

老街家里打一口井,就能挖透几个朝代。

老街流传个笑话:两个青年打架,一个用铁锨拍人,结果人没有拍到,却拍倒了一段土墙。

这个小青年就被逮走了——被他拍倒的是隋朝古城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以前的私塾多,教书先生多,有许多还给皇亲国戚做过先生。

所以,老街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

霍老、乔老、贾老都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在老街,只要是有沾点文化色彩的事情,三位老者是必被邀请的。

三位老者都是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往场合里一站,就觉得文风氤氲,儒气荡漾,场合就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

三位老者聚到一起,抱拳作揖,称兄道弟,一派祥和。

其实,背地里谁也不服气谁。

论年龄,三人同庚,只出生月份不同;论资格,都是毕业于北京的名牌大学:论学识,也都出版过自己的文集著作。

老街有场合时,请一位还行,如果是三位都到场,如何排座次就是个费死脑筋的问题了。

常常因为对前后的次序不满意,有的老者就会拂袖而去,弄得主家尴尬不已。

天下事没有难得住老街人的。

有人就刨根问底儿,看看是谁最先发表过文章。

三老提供
的资料竟然是同一年。

那就看看谁发表的报刊级别高,居然也都是当年的《人民日报》。

那就再看谁发表的文章字数多,三人都含糊着说记不清了,反正是版面挺大的。

就有好事的人,去了京城的图书馆,查到了三老当年发表的文章,还复印回来了。

结果是霍老的文章815字,乔老的文章770字,贾老的文章602字。

霍、乔、贾的排序就被默认了。

霍老自然就是德高望重的领头羊了。

老街的一些脸面事务,霍老也就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台子的中间。

面子上的事情解决了,心理感受还是不舒服的。

在有的场合上,有意无意地就会涌出点暗波。

霍老若是发了言,乔老随后就会提点不同看法,与之“商榷”。

乔老若是发言了,贾老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看问题,把乔老的意见给间接地损一番。

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得过且过。

贾老心里最不安分。

三个人当中,他年龄最大,比霍老早来到世上二十五天,比乔老早活了四十五天。

贾老也比那两位早毕业一年,在学校也是一支笔杆子,若不是当年犯了点儿作风问题,早留在京城混出个模样了。

在老街混到一把年纪,还是个“小三”,这让贾老很是不爽。

排在老三,实际上就是个搭头,有你没你都一样。

老伴最能理解贾老的心境,安慰他说,现在要看谁能熬过谁。

我看那老霍老乔都不如你结实,好好锻炼吧,机会都是留给活得最长的人。

贾老心中豁然开朗,制定了一整套的健身养生计划,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出席一些场合,他就特别注意观察老霍老乔的状态,闲聊听他俩念叨这个脂肪高那个血糖高的贾老就特别受鼓舞,自己啥都不高,就是心气高。

事情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先是霍老中风住院去世,乔老接替了一大堆的名誉头衔。

后是乔老心梗,撒手人寰,贾老继承了一大堆名誉头衔。

以后,只要有车接,有饭局还有点儿小意思,贾老都会现身于各种场合。

贾老在场合上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在正中间了。

坐在中间的位置上,似乎只是坐着,因为场合上的发言不是长官就是老板经理董事长,轮到贾老该说话时,就到了饥肠辘辘的开宴时分,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贾老也就没有了讲话的兴致。

有一次,贾老坐着场合的中间,百无聊赖,忽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身,在场合上空游荡,看到自己的那副没有灵魂的空壳,就如同影子一样在耗费钟点。

贾老恍然,其实在场合上,自己就是被用来做影子的。

贾老觉得影子很好玩。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街人办事爱请三位老者,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老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有他们在场,场
合就一下子显得有了品位,提了档次,主家也就有了面子。

B.相对于其他两位,年龄最长的贾老心里最不安分,他对自己是个“小三”耿耿于怀。

他所制定的一整套健身养生计划,其实是在为日后的人生上位做准备。

C.小说开头说老街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可是后来在场合上,轮到贾老说话时,大伙个个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这说明大家对贾老并不尊重,老街尊师重教是徒有虚名。

D.小说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诙谐幽默,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既有历史的厚度,又融进和散透出浓烈的地方文化气息。

9.小说第二段写老街三老之“老招牌”“老古董”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10.小说标题“影子”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予以探究。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

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

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书法遂工。

髫年
..,便有论著。

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

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

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

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倅。

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

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道遥堂。

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

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

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

然而乡思益深矣。

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
..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

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日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逅,雅道大振。

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

子由疏其奷恶,惇大怒。

于是子瞻贬岭外
..,子由贬筠, 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

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

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

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

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遂复归阳羡,还旧寓。

未几,疾甚,数日而终。

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竞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1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岭外,又称“岭表”“岭南”,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明允、苏子瞻、苏子由、欧阳永叔、王介甫均名列“唐宋八大家”,称其字而不称其名,表明了作者的尊敬之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 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最终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4分)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