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_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
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 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
争。
——江泽民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
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 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 计。 ——江泽民
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核电厂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一箭多星
运载火箭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 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 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生物 工作框架序列图 技术 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近几年来中国科技还有哪 些重大成就,你能列举几个 吗?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 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 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 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 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 胜安全返回。
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
2002年,超级计算机
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
水稻基因组计划第4号染色体测序
1、成就:
领域
成就
核技 核武器技术及核能和平利用不断取得进展,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 术 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和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相继发射成功
空间 技术 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重温成就图片展示,试试能否当堂记住吧!
1958年,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 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 公斤,比苏联(83.6公斤)、 美国(8.2公斤)、法国(38 公斤)、日本(9.4公斤)等 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 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 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 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 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 卫星的水平。
钱学森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 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 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 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 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 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 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 “两弹元勋”。
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 原因。(从国家统一、经济、政治政策、科学家的劳动、对内对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3、主要成就:
领 时间 域
成就
意义
国防
1958年 1964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 堆建成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 代
跨入核国家行列,加强了国防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同样技术发展速度超过美苏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堂小结
建国初----20世纪五六 十年代
科技 起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科技 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走向 世界
学思之窗
学完本课后,你有何感想?你能从这 些科技工作者身上学到哪些东西?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 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 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集中代表了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 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1、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会制订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 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重点” 发展哪些科技呢? 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
氢弹的研究试验,人造卫星的研制。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侮,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
子弹)”
---毛泽东 1956年 《论十大关系》
“两Biblioteka Baidu一星”具体指哪些内容? 主要是哪个领域?思考一下为什么?
“两弹一星” 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国防领域。
新中国成立初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包围,为打破核垄断,保卫 新中国安全,巩固国防。同时国防现代化水平集中反映一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 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这一论断有何意义?
①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 的鲜明特点。
②是对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概 括。 ③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研工作者的 努力,以及一系列科技规划的实施,我国尖端科技不断取得 重大进展。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 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1965年,我国首次 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 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 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 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 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004 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 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 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 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 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2008年“神舟”七号飞天
“天河一号”千万亿 次
超级计算机系统
国产“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于2009年10月29日在湖南长沙亮相,
外交流、继承与创新等方面考虑)
1、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2、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 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开拓和无私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收借鉴国 际相关科研成果,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这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提示:
(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2)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3)科技进步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 短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4)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_2
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
中国未来空间站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下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科技发展状况。)
1、背景
(1)建国初,科技基础薄弱;
表现:科研机构仅有30多个,科研人员不足5万; 科研 工作仅限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
(2)社会环境动荡
敌对势力的破坏和一系列政治运动
2、原因(政府措施) (1)确立发展方针 (2)成立科研机构
(3)壮大科研队伍 (4)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1949年,中国科学院 1958年,国家科技委
归国海外知识分子 政府大力培养 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会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知识链接:
医学 农业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 定轨道
1965年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岛素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 交水稻”
重量超过美苏的第一颗卫星
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 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五大发明”,解决了中国 人的吃饭问题;在世界范围推 广,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 饿问题
4、意义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自主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 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 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探究二: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一帆风顺吗?)
1、背景
⑴”文革”使科技事业发展严重受挫,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⑵邓小平复出后主管科技和教育;
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 (4)1985年后,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 1988年9月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 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 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 历经磨难,这其中包括坐牢, 受监禁,还要经常接受美国政 府的审讯。他为我国航天事业 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 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 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 化控制之父”。
1990年,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运载 火箭 技术
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99年以来,成功发射并回收了5次“神舟”号飞船 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信息 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技术 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1-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