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诊法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
3虚实真假 ⑴真实假虚 ⑵真虚假实 ⑶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脉象;舌象;语声
.
(四)虚实证和表里寒热证的关系。 ⑴表实证 ⑵表虚证 ⑶里虚证 ⑷虚寒证 ⑸虚热证 ⑹里实证 ⑺实热证 ⑻实寒证
.
四 阴阳辨证(疾病类别)
(一)阴证 (二)阳证
.
课堂提问
1八纲可从哪几方面反映疾病的本质? 2什么是表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3表证、里证有何联系? 4寒证、热证的关系如何? 5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各指什么? 6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如何?
.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系概说 -结构:心(包);小肠;脉;面;舌; 汗。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证候分类:有虚有实
.
(一)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 神不藏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虚证候 (或脉结代)
.
(二)心阳虚证:心阳不足,虚寒内生, 失于温养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短气 +阳虚证候(或脉结代) ◆心阳暴脱证:心阳虚衰,阳气暴脱 心阳虚证候+亡阳证候
咳喘无力,痰液清稀+气虚证候
.
(二)肺阴虚证:肺阴虚失于清肃, 虚热内生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难咯 +阴虚内热证候
.
(三)风寒犯肺证:风寒外袭,肺卫失宣 咳嗽,咯痰清稀+风寒表证
(四)风热犯肺证:风热外袭,肺失清肃 咳嗽,咯痰黄稠+风热表证
.
(五)燥邪犯肺证:燥邪侵犯肺卫, (多秋季感邪)肺系津液耗伤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难咯 +卫表证候 燥邪伤津表现
舌脉。 辨证要点:略
.
(二)热证 概念:阳热邪气,阴虚阳盛 临床表现:喜恶、口渴、面色、四肢、二便、
舌脉。 辨证要点:略
.
《中医学基础》第四篇 第13章诊法. 1 望诊
( 1 )色泽
异常
①目赤——主火热实证 ②目黄(白睛发黄)——黄疸主症 ③目眦淡白(睑内也淡)——血虚 ④睑胞暗黑——肾亏、痰饮、长期失眠。
(2)形状异常
①眼胞浮肿——水肿(先见之证) ②眼窝凹陷——亡津、脱液重症 ③眼球突出 眼胞亦肿——气逆肺胀(久咳所致) “怒目而视状”——肝郁化火与痰相 结合(肝经上络于目) ④针眼、眼丹——风热或脾胃蕴热上攻
(3)动态异常 2. 望耳(自学)
略
3. 望鼻(自学) 4. 望口与唇(自学)
色泽参望色,口唇属脾 “口形六态”:“张、噤、撮、 僻、振、动”
5. 望齿与龈(自学)
(1)齿:(骨之余) 正常:洁白、润泽、坚固 牙齿干燥——热伤津液。其中光燥如石为热伤胃津 ,燥如枯骨为热耗肾液 (2)龈:(肉所生) 正常:淡红、润泽、紧密 龈肿齿衄——火伤血络。其中红肿胀痛为胃经实热 ,淡而不痛为肾经虚火。
(1)善色——即面色虽暴露但仍光明润泽。属 轻病、新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称为 “气至”。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 黑如乌羽”《素问·五脏生成篇》
(2)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没有光泽。属重 病、久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称为“ 气不至”。 “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 骨,黑如 台。”《素问·五脏生成篇》
2、内容: (1)望神(2)望色 (3)望形态 (4)望头颈五官(5)望皮肤 (6)望二阴 (7) 望舌 (8)望小儿食指络脉(9)望排出物
一、望 神
(一)概说 1、有关概念 (1)神——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 态的综合,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 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 (2)望神——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绪论【学习要点】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问诊【学习要点】一、问寒热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2、食饮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病及病案等内容。
本部分考试内容主要为诊法和辨证。
第一单元问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细目一问诊的内容要点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要点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
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
要点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
1.发病情况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一般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属实证;凡患病已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属虚证,或为虚实夹杂证。
2.病变过程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
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何时病情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3.诊治经过询问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
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是指病人就诊时感到的病痛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
通过问现在症状可了解到唯有病人自我能感觉到的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要点四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史,主要包括病人的既往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
1.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素体健壮,现患疾病多为实证;素体虚弱,现患疾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素体阴虚,易感温燥之邪,多为热证;素体阳虚,易感寒湿之邪,多为寒证,或寒湿病证。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 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寒 证
不 渴
白
冷
踡卧 清稀 大便稀溏 少动 色白 小便清长
舌淡苔 白而润 滑
迟或 紧
阳虚或 阴盛
热 证
渴 喜 冷 饮
红 赤
热
仰卧 稠浊 大便干结 躁动 色黄 小便短赤
舌红苔 黄而干
数
阳盛或 阴虚
虚证、实证的鉴别
病 因 病 程 体 质 精 神 声 息 声 底 息 微 声 高 息 粗 胀 满 疼 痛 二便 小便 清长 大便 稀溏 小便 不利 大便 秘结 舌象 舌质 娇嫩 苔少 或无 舌质 苍老 舌苔 厚腻 脉 象 虚 而 无 力 实 而 有 力 病 机 精 气 夺
气随血脱证与气不摄血证辨析: 均有出血与气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气随血脱证,必以大出血在先, 发病急 ,出血量多而迅速,并有气脱亡阳的危重之证;而气不摄血证则发 病缓,出血量较少。从病机而论,气随血脱是出血过多,气无依托而气脱。 气不摄血是气虚而统摄血行无权所致。
病色 ——晦暗暴露
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正常面色 面黑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青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 瘀、惊风。
病色
阳 黄
鼻柱青 面 赤
(小儿惊风) 主热证
面 黄
萎 黄
阴 黄
两颧红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
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情等,以保证诊断的准确
性。
按诊
按诊定义
按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觉感受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通过按诊可以了解 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程度等信息。
按诊应用
按诊在中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用其他诊法诊断的疾病,如肿 瘤、炎症等。通过按诊可以发现异常的肿块、疼痛、温度变化等,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 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是根据卫气营血四种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对疾病进行分类的 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包括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每种证候又各分为虚实两种情况。
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适用于温热病的诊断,尤其适用于热邪深入人体内部的情况。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根据三焦的功能和病理变 化,对疾病进行分类的一种辨证方法。
望色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判断病情 的寒热虚实。面色红润,可能表示气 血充盈,身体健康;面色苍白或萎黄 ,可能表示气血不足或脾胃虚弱等。
总结
望色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可以初步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望形
望形
通过观察病人的形体变化,判断 病情的虚实。形体肥胖或瘦弱, 可能表示体内气血的盛衰和脏腑 功能的强弱。
03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声音洪亮
表示正气充足,多见于实证、 热证。
声音低微
表示正气虚弱,多见于虚证、 寒证。
声音嘶哑
可能表示咽喉肿痛或者肺部疾 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声音颤抖
可能表示精神紧张或者神经系 统疾病,需要进一步诊断。
嗅气味
正常气味
无特殊异常气味,表示 身体健康。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资料PPT课件
15
3虚实真假 ⑴真实假虚 ⑵真虚假实 ⑶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脉象;舌象;语声
16
(四)虚实证和表里寒热证的关系。 ⑴表实证 ⑵表虚证 ⑶里虚证 ⑷虚寒证 ⑸虚热证 ⑹里实证 ⑺实热证 ⑻实寒证
17
四 阴阳辨证(疾病类别)
(一)阴证 (二)阳证
18
课堂提问
1八纲可从哪几方面反映疾病的本质? 2什么是表证?其临床表现如何? 3表证、里证有何联系? 4寒证、热证的关系如何? 5阳盛格阴、阴盛格阳各指什么? 6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如何?
皮毛、肌腠、经络→表 脏腑、气血、骨髓→里
表→里:病重 里→表:病轻 为解表和治里提供依据
3
(一)表证 概念:六淫;皮毛口鼻;外感初起;急、短 临床表现:寒热、头身痛等,苔薄白,脉浮 辨证要点:略
4
(二)里证 概念:脏腑、气血、骨髓;非表即里。 成因:表证入里;情志、劳倦、饮食;外邪
“直中”。 临床表现:略
8
(二)热证 概念:阳热邪气,阴虚阳盛 临床表现:喜恶、口渴、面色、四肢、二便、
舌脉。 辨证要点:略
9
(三)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⑴上寒下热⑵上热下寒
⑶表寒里热⑷表热里寒 2寒热转化: ⑴寒证转化为热证
⑵热证转化为寒证
10
3寒热真假 ⑴真寒假热 ⑵真热假寒 ⑶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上。 ②假象与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区别的。
25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心系概说 -结构:心(包);小肠;脉;面;舌; 汗。 -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受盛化物;分清别浊 -证候分类:有虚有实
26
(一)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 神不藏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气虚证候 (或脉结代)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证候诊断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证候诊断证候诊断又称为辨证,是确定病人所患疾病现阶段的证候名称。
(一)辨证的方法辨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整体观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搜集到的病史、症状和环境因素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证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对疾病证候作出恰当的判断。
分析、综合、联想、判断,是辨证诊断过程中基本的思维形式。
要求医生四诊合参,详细诊察。
一般在证候诊断时,可分七个步骤进行:1。
追问病史:一般疾病,都有感受冷热、饮食不节、情志受伤等病史,应根据情况首先询问。
2。
审证求因:应根据症状特点、性质等探求其发生的原因。
如“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应当指出的是,辨证的原因,不一定是指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始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指引起疾病的现阶段表现的原因。
如风寒束肺证的病因是外感“风寒”邪气,这是原始致病因素,也是我们要审征求因的“因”,而痰湿阻肺证的病因是“痰湿”,即非原始致病因素,其原始致病因素可能是外感风寒或暴伤饮冷或其它,那么在本证的审证求因中,后者便居于次要地位,而前者是引起现在表现的原因,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3。
确定病位:就是辨别病变的主要部位。
病位是指病变所在的部位,一般用表里、脏腑、经脉、气血、营卫、阴阳等表示。
外感病多用表里、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和脏腑等表示,杂病多用脏腑、经脉、气血、阴阳等表示。
病变的主要部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邪热壅肺,病变主要部位在肺;肝火犯肺病变主要病位在肝、肺。
又如血虚证,是肝血虚还是心血虚,则应进一步联系其它症状进行脏腑定位。
4。
审察病机:病因侵及一定的部位,则有一定的病机,根据脉症的变化可审察明确病机的变化。
5。
分清病性:在明确病机的同时,要知病情之所属。
主要根据八纲辨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等病性。
如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烦躁脉数为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脉迟为寒。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中医四诊法 PPT
上颈 攻项 ,强
直 , 多 为 温 病 火 邪
为随颈 “吞前 瘿咽喉 瘤动结 ”作处
上有 下肿 移块 动突 ,起 名,
累颈 如侧 串颌 珠下 ,有 名肿 为块 “如 瘰豆 疬, ”累
的望 外颈 形项 和应 动注 态意 变观 化察 。颈
项 部
望 颈 项
望皮肤
望皮肤主要应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变化和表 现于皮肤的病证。 望白 、水痘 望斑疹 望痈疽庁疖
望分泌物和排泄物
望分泌物和排泄物是观察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 的形、色、量、质的变化,以测知脏腑病变和 病邪性质的方法。
分泌物和排泄物包括涕、唾、痰、涎、泪及汗 液、呕吐物、二便、月经、带下和脓液等。
(一)望痰涎涕
(二)望呕吐物
1.痰 痰白清稀多为寒痰; 1.呕吐物秽浊,有酸臭 痰色黄,质稠有块者多 味者多为胃热; 为热痰;咳痰带血,血
色鲜红者称为咯血
2.涎 口流清涎量多多 为脾胃虚寒;口吐黏涎 者多为脾胃湿热,湿浊
2.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 伴胃脘冷痛,多为寒 邪犯胃
上泛。老年人口角流涎
多为肾虚不摄。
3. 呕吐黄绿苦水,多为
3涕 鼻塞流清涕多为外 肝胆郁热或湿热;
感风寒;鼻塞流涕色黄 4.呕吐物鲜血夹有食物
而稠多为外感风热。
残渣,多为胃中淤血;
“淡红舌,薄白苔”。
• 病理舌象
• 望舌质
1望舌神 淡白舌 红舌
2望舌色 绛舌 青紫舌
苍老舌 娇嫩舌 3望舌形 胖大舌 瘦薄舌
裂纹舌 芒刺舌 齿痕舌 强硬舌 痿软舌 颤动舌苔
苔色 指舌苔的颜色,苔色有白、黄、黑、 灰的变化
白苔 苔薄白而润,属正常舌苔;苔薄 白而干,多为外感风热;苔白厚如积粉,扪之 不燥,称为“积粉苔”。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2、皮肤光泽:肤色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 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 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 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常色与病色
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 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 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善色:病色而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于面。 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张仲景辨证方法
张仲景辨证方法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创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伤寒杂病论》。
在这本书中,张仲景提出了许多辨证方法,帮助医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病情,为病人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仲景的辨证方法,包括四诊法、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等,帮助读者了解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和临床实践。
首先,我们来介绍张仲景最著名的辨证方法之一——四诊法。
四诊法是通过观察、问诊、听诊和切诊来辨别病情。
首先,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了解病人的气血、阴阳盛衰等情况。
随后,医生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问诊,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以深入了解病情。
在进行听诊时,医生会仔细倾听病人的声音,包括咳嗽声、呼吸声等,以判断病因和病情。
最后,医生会通过切诊,即按压病人的关键穴位,来判断病情和诊断病因。
通过四诊法,张仲景能够全面地了解病情,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们来介绍张仲景的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张仲景用来判断病情性质的一种方法。
这八纲分为寒热、表里、虚实和阴阳四对。
其中,寒热是用来描述病情的冷热属性;表里是用来描述病情表现在体表还是内部;虚实是用来描述病情的虚实程度;阴阳是描述病情的阴阳盛衰状态。
通过用8个概念来判断病情,张仲景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来介绍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用来根据病人的症状与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相关联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腹痛等,医生能够判断病人所患的疾病是由六经中的哪一经引起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张仲景能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恢复病人的健康。
综上所述,张仲景的辨证方法包括四诊法、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等。
通过观察、问诊、听诊和切诊等方式,医生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通过寒热、表里、虚实和阴阳等标准,医生能够判断病情的性质。
通过将病情与六经进行联系,医生能够判断病人患有何种疾病。
黄帝内经辩证方法
黄帝内经辩证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我国古代医学的宝藏。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辩证方法的理论体系,被认为是中医诊断的核心。
辩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辩证可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黄帝内经中的辩证方法。
黄帝内经将辩证方法分为六经辩证和六气辩证两大类。
六经辩证是根据《内经》中的六经学说进行辩证判断,主要包括风寒湿热火毒等六类辩证。
六气辩证则是根据天地阴阳五行的理论进行辩证判断,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辩证。
这两种辩证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黄帝内经的辩证体系。
黄帝内经强调辩证要全面细致。
辩证要全面就是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疼痛部位、症状表现等方面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辩证要细致就是要将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在眼里,分析每一个症状的表现并进行逐一辩证判断。
只有全面细致地进行辩证,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黄帝内经还强调辩证要因病而异。
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辩证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相应的辩证方法。
对于寒病应当辩证以寒为主,对于热病应当辩证以热为主,对于湿病应当辩证以湿为主。
只有根据病情特点来确定辩证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黄帝内经中的辩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全面细致地进行辩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地确定辩证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希望医生们在实践中能够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辩证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字数达2000字】In addition, 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emphasizes that dialectical reason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sease. Different diseases require different dialectical reasoning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alectical reasoning method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For example, for cold diseases, the dialectical reason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cold; for hot diseases, the dialectical reason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heat; for damp diseases, the dialectical reasoning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humidity. Only by determining the dialectical reaso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can clinical treatment be effectively guided.第二篇示例: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辩证方法被视为一种治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诊断学 PDF
中医诊断学 PDF
中医诊断学要主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诊灶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
附原文选录,仅作为教学的参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症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证侯诊断,疾病诊病诊断的思路,病案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第四章诊法与辨证 第二节辨证
3.阳证和阴证的鉴别 (1)阳证见热象,以身热、恶热、烦渴、脉数为要点; 阴证见寒象,如身寒肢冷、无热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 无力等。 (2)阴阳本身的病变,即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所 引起的病变,还有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等证候。 1)阴虚与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机体阴阳亏损而导致 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证候。其临床表现,阴虚证除见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脉细舌净等阴液不足的 证候外,还伴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绛、脉数等, 此为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证候。
2.里证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指病位深在于 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一类证候。由于表邪不解, 内传于里,或外邪直中脏腑,或七情、饮食、劳逸等因 素伤于内,直接损伤脏腑气血,使其功能失调,气血紊 乱所致。里证包括的范围广泛(详见寒热虚实辨证及脏 腑辨证),具有发病缓、病程长、病位深的特点。
3.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如表证 未罢,又及于里;本有内伤,又加外感;先有外感,又 伤饮食等。 (2)表里转化 表里证可以相互转化,即由表入里或 由里出表。一般机体抗邪能力降低,或邪气过盛,或护 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因素,可导致表,如加强 护理,提高抗病能力,病邪可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临床疾病证候的反映,往往不是单纯的、典型的,而 是错综复杂的。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常常是交织在一起 混同出现。因此,在辨证过程中,既要辨明八纲各自不同 的证候,又要注意八纲之间证候的相互关系。如辨别表里 必须与寒热虚实相联系,辨别寒热又必须与虚实表里相联 系,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
中医有很多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 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等。其中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也就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 性中概括出来的共性;脏腑辨证主要应用于杂病,又是其 它各种辨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主要是针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这些辨证方法虽各有特 点,对不同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侧重,但又是相互联系和相 互补充的,它们是以脏腑、经络、气血的理论为基础的。 本节重点介绍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智慧树答案中医诊断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十问歌”是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的()答案:《景岳全书》2.下列哪一位医家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答案:危亦林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为()答案:辨证 ;诊法 ;病案书写 ;辨病4.张仲景在诊断上的贡献主要有()答案:以脏腑为纲辨杂病 ;对疾病进行分类 ;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5.中医“病”与“证”的概念可以等同。
()答案:错第二章1.以下哪项不是望神应重点观察的内容()答案:语言2.下列哪项是双目无神的表现()答案:无眵无泪3.按五行理论,春季面色可()答案:稍青4.下列哪项不是面白主病()答案:阴虚证5.不属于正常舌质表现的是()答案:舌体胖大6.属于舌象生理变异的是()答案:年龄因素7.下列哪项不会见到淡白舌()答案:阴虚8.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提示()答案:痰气郁结,蒙蔽心神9.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此属()答案:痫病10.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答案:脾虚湿蕴第三章1.寒热并见不皆属外感表证。
()答案:对2.恶寒是指病人怕冷,但加衣被可以缓解。
()答案:错3.所谓发热,即指体温高于正常人。
()答案:错4.潮热是指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涨潮落有时。
()答案:对5.潮热是虚热的表现。
()答案:错6.问诊是指医生()答案:向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7.在前人基础上,将问诊内容概括为“十问歌”的医家是()答案:张景岳8.医生询问病人的家族史,主要有助于()答案:诊断或排除某些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9.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见于()答案:外感病表证阶段10.但热不寒不包括下列哪项?()答案:往来寒热第四章1.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脉管充盈度减小时的脉象是( )答案:细脉2.气血亏虚,脉管不充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时的脉象是( )答案:弱脉3.肝郁化火证的脉象是( )答案:弦数脉4.气分热盛的脉象是( )答案:洪数脉5.食积内停的脉象为( )答案:滑脉6.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答案:脉位的浮沉7.胸痹心痛患者,脉象多见( )答案:涩8.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时的脉象是( )答案:实脉9.阳明气分证,邪热亢盛,充斥内外时的脉象是( )答案:洪脉10.气血两虚,无力推动血行,脉管松弛时的脉象是( )答案:虚脉11.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时的脉象是( )答案:细脉12.以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为主要表现的脉象是( )答案:微脉13.痰湿留聚或食积时的脉象是( )答案:滑脉14.肝胆疾病中的脉象是( )答案:弦脉15.因惊恐、疼痛致使阴阳相搏,气血运行乖乱时的脉象是( )答案:动脉16.食积内热证的脉象是( )答案:滑数脉17.主病为宿食内停的有()答案:滑脉18.痰热内停的脉象为( )答案:滑脉19.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答案:脉率的快慢20.心烦不寐患者,脉象多见( )答案:数第五章1.患者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胁痛如刺,拒按,舌淡有紫斑,脉沉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
八纲的含义; 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
绪论
八纲涵义 概念: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 个辨证的纲领。 特点:判断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
阴阳——辨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 表里——辨病位的浅深——表证、里证 寒热——辨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 虚实——辨邪正的盛衰——虚证、实证 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 里、寒、虚证为阴证,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表寒证 表热证 里寒证 里热证
1.表寒证:指寒邪袭表所表现的证候。 表寒证: ①主要病机——寒邪袭表,卫气被郁,腠理郁 闭。 ②辨证依据——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 紧。。 表热证: 2.表热证:指风热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的证候。 ①主要病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 ②辨证依据——以发热重,恶寒轻,或有汗, 舌边尖红,脉浮数 里寒证、里热证(自学)
(二)热证:
涵义: 是指感受热邪,或机体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 病因病机:
阳盛:外感、饮食、体质——实热 阴虚:久病阴虚——虚热 证型——热证包括表热、里热、实热、虚热等
临床表现: ①热:发热、恶热、灼痛、喜冷; ②赤:色深:面赤、舌红苔黄; 味浓:排出物; ③稠:排出物粘稠; ④干:口渴欲饮、苔干; ⑤动:烦躁不宁、动风动血、脉数。
对里证的判别
“非表即里”的排除法——不是表证(及半表半 里证)的,一般都是里证。 里证的辨证需进一步结合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 方法。
三、表证、里证鉴别:
表证
寒热 内脏症状 舌象 脉象 病程 恶寒发热 不明显 苔薄白 浮 短
里证
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以内脏症状为主 有明显变化 沉 长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里实热证
是指体内阳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感受阳邪,寒邪化热,七情化火 阳盛。 【临床表现】: 身热,恶热喜凉,面红目赤——阳盛则热 口渴喜冷饮,尿少色黄——邪热伤津 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热扰神明 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热结肠胃 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实热之象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 “阳盛则热” 为主要病机。 ②以热象、耗伤津液、热扰心神的临床表现为辨证依据。
(二)虚证
涵义:
正气(阴阳气血精津)虚弱、邪气不盛的证候。
病因病机: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饮食、思虑、劳倦、外伤; 疾病耗损。
临床表现:
阴阳气血精津营卫; 久病、耗损、体虚、势缓者多虚。
虚证辨证要点 虚证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正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为其主要病机。 ②临床表现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主。 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
虚实并重
虚实并重:指正虚和邪实均十分明显,病情比较 严重的证候。 见于: 较严重的实证,迁延日久,正气大伤而实邪不减; 原本正气甚虚,又感受较重邪气。 例如:臌胀之病,出现腹胀满如鼓、腹壁青筋暴露、 二便不通等实邪盛于内,同时又出现形体赢瘦、 不能食、争的过程。因而虚 证和实证之间,可以出现相互转化,如实证转虚、 因虚致实等。
寒、热与表里、虚实的关系 热与表里、
表寒证 表 表热证 里实寒证 里寒证 里 里热证 里虚热证(阴虚证) 里虚热证(阴虚证) 里虚寒证(阳虚证) 里虚寒证(阳虚证) 里实热证
三、虚实辨证
涵义: 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正气不足;实:邪气盛实。
(一)实证:
涵义: 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实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
寒热真假的鉴别
1、表现部位不同 真相多在内——里证、舌象、脉象等,故应重视舌质、 口渴与否、脉之有力与否、小便等 假象多在外——四肢、皮肤和面色等 。 2、真假有别 假热的面赤——颧颊上,颜色浅红而娇嫩,浮露于皮 肤,时隐时现; 真热的面赤——满面通红。 假寒之肢冷——反不欲近衣被,并伴有胸腹热炽,按 之灼手; 真寒的肢冷——并见身体踡卧,欲加衣被。
寒证、热证鉴别:
寒证
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痰涕 二便 舌象 脉象 恶寒喜热 口不渴 面色白 按之冷 清稀 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面色红 按之热 黄稠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 脉数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证与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联系。 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出现寒证、热证:上 寒热错杂 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 寒热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寒证热证互相转化: 寒热转化 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 寒热真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 寒热真假 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证
真热假寒证(热极似寒):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 真热假寒证 寒的证候。 临床表现:四肢厥冷、脉沉等,似是寒证,但手 临床表现 足冷而身体灼热,不恶寒而反恶热;脉虽沉却数 而有力;并见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大便干结、 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等一派热象。 病机:阳盛于内,格阴于外。“阳盛格阴” 病机
涵义:
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是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阴盛:外感、饮食——实寒 阳虚:久病阳虚——虚寒 证型——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等。
临床表现: ①冷:寒象——恶寒(喜暖)畏寒、冷痛; ②淡:色淡——面色、舌色淡; 味淡——口味、排出物; ③稀:排出物清稀; ④润:不渴、苔润 ⑤静:身安静、脉静(脉迟、不数)
一是外邪侵入人体,正邪剧争所致; 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湿、痰饮、瘀血等停滞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
由于外邪性质与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故临床表现各异。
【特征】:
有余、强烈、停聚; 新起、暴病、病情急剧、体质壮实。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①本证具有邪实而正气未虚,正邪剧争的病机。 ②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因病邪性质各异,临床表现 复杂。
实证夹虚
实证夹虚:指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的证候。 见于: 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 体虚而新感外邪者; 实证误治失治,邪气未除,正气已伤。
虚证夹实
虚证夹实:指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的证候。 见于: 实证日久,正气大伤而余邪未尽; 素体大虚而复感外邪。 例如:温病后期邪热灼烁肝肾之阴,而呈现邪 少虚多的证候。
一、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辨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 脏腑、气血阴阳、骨髓在内,属里。 辨病势——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理解: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解剖部位。 表里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可以判断病位浅深及病理 变化趋势 。
(一)表证:
涵义: 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 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 头身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 舌苔薄白,脉浮。 特点: 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
表证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外邪袭表,卫气被郁为主要病机。 ②为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有起病急、病程短的 特征。 ③以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脉浮为辨证依据。 ④可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甚至喘促 等肺气失宣的兼症。
中医学主要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
辨 证
气血津液阴阳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纲领,适用于临 床各种疾病的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主要应用于 内伤杂病;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外感病。(六经辨证——“伤寒病” ;卫气 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温病”)。
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证: 上热下寒证 : 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 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 上寒下热证: 上寒下热证 : 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 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 表寒里热证: 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 如(表寒证)+(里热证)。 表热里寒证: 表热里寒证:指热在表而寒在里的证候。 如(表热证)+(里寒证)。
表里同病 表里出入 表邪入里:病进 里邪出表:病退
二、寒热辨证:
概念: 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 与偏衰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寒热与寒证、热证:
寒象、热象是疾病症状(现象); 寒证、热证疾病性质(本质); 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寒证: (一)寒证:
虚证、实证的鉴别: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胸腹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
长 久病
虚弱 萎靡 低微 喜按
按 之不 痛
虚热 畏寒
嫩 少苔
无力
实
短 新病
强壮 亢奋 高粗 拒按
按 之 痛
壮热 恶寒
老 厚腻
有力
虚实的错杂、转化和真假
虚实错杂
病人同时存在着正虚和邪实两种病机的证候,称 为虚实错杂。 包括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
症状
症
体征
病因
表象
疾病的 本质 证据
证
征象
症、证、病的关系
症 证 症 症
病
证 证
症
·····
证
病
审症、诊病、辨证
症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通过诊病可以确定该病全过程的病理重点 与规律。 通过辨证可以确定该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性 质与特点,揭示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的方法 寻找定位症状 抓住定性症状 注意动态变化 善于识别真伪 注意事项:体质、心理、社会、自然因素
辨
证
辨证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四诊 四诊 (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症状 、 症状、 症状 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 体征 当前的病理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具体 证名的诊断过程。 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