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
邢银波
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摘要】当前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改革发展的步伐,社会的发展对人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目的在于探索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意识与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进而从体育教学培养竞争意识的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竞争意识;培养
前言
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有全民族强烈的内部竞争意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必然有全民族强烈的对外竞争意识。
只有具有这种可贵的竞争意识,这个民族才能兴旺发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来的世界,是经济实力竞争的世界;是文化教育竞争的世界;是高科技竞争的世界;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世界,而这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
没有强烈竞争意识的民族,是不可能强大和有希望的。
历史告诉我们:人无竞争,必成孬种;国无竞争,必成弱国;在还没有完全铲除以强凌弱劣根和完全形成大同世界之前,弱者和弱国不一定都能得到怜悯和同情,中国的近代血泪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富裕,使小学生的优越感日益增强,父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所忽略,导致学生出现依赖心理,学习没有激情,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的精神。
作为学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个重任,加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1竞争意识的内涵和时代特征
1.1竞争意识的内涵
竞争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
它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个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1]。
它是个人或团体间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促进事业的发展,它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态。
本人之所以要再提这个内涵,是因为不少教师或家长对这“竞争意识”还有很大的误解,他们片面认为,鼓励孩子们去争期末考试的“第一名”或“前几名”,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认识,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观念面前,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认识。
是的,鼓励孩子力争班上或年级校级学习上的“第一名”或靠前一些的好名次,这无可非议是属于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是,难道力争其它名次如由“倒数第一名”进步为“倒数第二名”的就不算有“竞争意识”了吗?难道除了考试、升学,平时就再没有竞争活动了吗?难道,除了智育、分数,就再没有竞争的项目了吗?一个真正具有竞争意识的班级,反映在学生个体上,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你追我赶,在德、智、体、
1马爱国。
体育与竞争意识的社会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24-25。
美、劳诸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他人;反映在群体上,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任何一项比赛或活动中,都想超过其他班级,都有一种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在一个班级里,如果只有少数人暗暗争夺几个好名次,而且仅限于争夺学习考试上的好名次,那不是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应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竞争意识应是所有学生自觉参与的,是全员性的。
1.2竞争意识的时代特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在机会均等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强,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竞争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发展经济的手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
俗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机制给人带来危机感和压力,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和压力必然要在竞争中取胜,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所以对小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2竞争意识与体育教学中的联系
2.1竞争意识与学习动机的联系
一般来说,学生的竞争心理具有激励作用,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但是,本人在教学观察中发现,不是所有的竞争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甚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例如:有些学生在拍球比多的游戏中经常失误,而且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些学生认为反正我也比不过其他的同学,选择自我放弃,不认真进行练习,从而无法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时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扰乱了课堂秩序。
本人认为,竞争心理主要反映了学生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自尊的需要。
上述事例中学生自尊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样明知自己会失败而又必须参加的竞赛,学生最感厌烦。
对于这样的自尊无法满足的学生我们应该想办法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多安排有特定范围的练习或比赛,并鼓励他们与过去的自己相比,使他们通过体育学习,感觉到自己确实学有所得,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再如,在竞赛分组时,应尽量把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既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也使竞赛者兴味盎然。
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意识会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加强,使得体育教学事半功倍。
2.2竞争意识与学习效果的联系
普遍来说,竞争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效果。
本人做过一次小的试验,对我校二、三年级学生进行跳远测试。
第一次测试时我告诉学生,这次测试不计入期末成绩,只是一个份调查;第二次测试时我同样告诉学生这次测试不计入期末成绩,但是我要对你们的成绩进行排名。
结果显而易见,如表1所示,第二次测试成绩明显好于第一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测试都是可以符合上述规律。
本人因此又设计了一个试验,方法与第一次试验相同,只是测试项目改成了后滚翻技评,结果如表2所示,最少的班级也有一半的同学技评成绩差于第一次成绩,有些已经在平时练习中掌握了后滚翻技术动作的同学也出现了动作明显错误的情况。
调查下来,当学生知道老师要进行排名后,他们脑子只想着如何顺利地翻过去,就用了自己平时最习惯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人觉得当学生完成力所能及或者熟练掌握的技术动作时,特别是那些简单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动作时,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但是,在学习或完成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不宜过分刺激他们的竞争心理。
表1 前后 2次跳远测试比较
班级样本量
第二次成绩好于第一次
成绩(人)
第二次成绩等于或差于第一次成绩(人)
201 36 30 6 202 36 28 8 203 36 31 5 204 36 26 10 301 36 32 4 302 36 29 7 303 36 29 7 304 36 31 5
表2 前后2次后滚翻测试比较
班级样本量
第二次动作差于第
一次动作(人)
第二次动作与第一
次动作相近(人)
第二次动作好于第一
次成绩(人)
201 36 20 14 2
202 36 28 5 3
203 36 26 10 0
204 36 24 12 0
301 36 22 13 1
302 36 21 13 2
303 36 21 13 2
304 36 18 15 3
3体育教学中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3.1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调控学生情感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提高课堂效率。
如:课堂中经常地让学生四人小组、六人小组、自由组合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并鼓励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这样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便不会无所事事。
而是在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健康地竞争,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3.2成功动机法
动机是个人心理趋避相对的两种倾向,把某种成就活动、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成功动机;把害怕挑战、避免或迟疑加入一种成就境地的动机成为害怕失败的动机。
两者关系为:成就需要=追求成功动机—害怕失败动机。
追求成功动机高的人会勇于克服困难、有挑战欲望。
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项目特点、个体差异、爱好特长不同,把握学生的成功动机心理,提高竞争意识。
3.3目标定向法
目标定向指一个人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是内心追求的成功取向。
高任务(低自我定向)、较低任务(高自我定向)的动机更利于提高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和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所以目标定向要适当,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由参与任务变为自我参与、自我竞争,主动达成自我定向。
3.4因材施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材”进行教学,引起竞争,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三层次(1、2、3)进行短跑教学,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目标,根据体质、技术水平等安排不同的运动量,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
3.5比赛法
在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比赛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受着考验,因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其比赛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每一次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总结教育学生要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全。
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无时不在,只要教师善于利用比赛法,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比如在练习广播操时让学生分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评比、评优,还有各种球类赛、小团体接力赛等,利用比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3.6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方式的一种,既有娱乐、健身、技能学习等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东西,容易兴奋,抑制能力弱的特点,若教法过于死板、单一或难度过大,技术动作过于复杂等等都不容易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常常会有侥幸和逃避的心理,如果把教学内容融在游戏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7多元评价法
合理、及时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体育品质,改进学习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学习积极性,展示自我,促进竞争,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对其多元化评价。
内容上对学习态度、合作交往能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和进步幅度、体能素质(协调性、柔韧性、肌肉力量等)等方面评价;标准上采用相对性标准与绝对性标准相结合,相对指自我比较进步程度,绝对指对比他人所进步的幅度;重心上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注重学习习惯、技术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形式上由自评、互评、组评和教师评的多元化的评价形式相结合;方法上采用规则定性与目标定量相结合、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竞争。
总之体育强化竞争意识,竞争意识也能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培养。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6.5
[2]刘平清.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竞争机制[J].中国学校体育,2005.4
[3]严连强.正确运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提高体育教学效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
[4]刘顺凯.浅谈体育教学评价的六大变化[J].试教通讯.义务教育2004/35-36合刊(总第159-160期)
[5]杨代聪.如何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9
[6]张晓峰.浅谈体育运动与培养竞争意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0.3
[7]赵颀.试论将竞争机制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