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16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之声学案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3.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4.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课前预习】
1、资料助读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该剧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

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影片后面剧情介绍: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冯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玛丽娅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带
来了欢乐,带来了歌声。

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德国并
吞奥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2、给加点字注音
鳞次栉.比()伫.立()山麓.()忏.悔()
嬷嬷
..()..()按捺.()虔.诚()涟漪
峥嵘
..()
3、解释词语
顶礼膜拜:
鳞次栉比:
【课内探究】
一、初读课文,了解剧情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概括场景内容。

二、角色朗读,认识玛丽亚
1、你觉得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合作赏析直接描写玛丽亚的句子,角色朗读众人评价玛丽亚的句子。

2、七嘴八舌谈感悟
用下面的句式说出你眼中的玛丽亚的形象。

我认为玛丽亚——————————,从————————-里看出来的。

三、精读品味,赏析美文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感受其诗情画意。

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

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

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

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

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拓展延伸】
自己动手写人物
我们身边也有像玛丽亚一样性格鲜明的人物,请抓住其特点,将他描摹出来。

《音乐之声》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课堂兴奋点较低,课堂气氛很难调动。

《音乐之声》这篇课文,视频、音频资料丰富,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女现的。

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因此,我先布置学生预习,通过网络观看《音乐之声》,以便理解课文。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解读文本。

1.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

浏览略读,把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把握人物特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感悟来把握人物。

人物个性鲜明,在剧中引出众说纷纭,由她所激发出的思考将是多样化的、极具个性色彩的。

个性多样的感悟对会促成对人物更富深度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体验走进心灵。

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课文学习基础去关照生活,创设思考和表达的平台,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走进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灵。

《音乐之声》效果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文主人公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仅存活在剧本中,更活跃在现实生活里。

如何理解和对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个性,是生活的一个现实问题。

语文教学应该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后者才是教理解作品中的人,理解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

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好的老师。

剧本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一位身为修女却热爱歌唱、活泼欢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己快乐也带给别人以快乐的人物,我们可以以她作为解析自身生活观念的剖刀,帮助我们思考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学习玛丽亚自由快乐、热爱生活、满怀朝气地笑对人生的态度。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

浏览略读,把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把握人物特质。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

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

玛丽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真率活泼的个性与年轻奔放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

而玛丽亚形象在那个特定年代有难能可贵意义,可惜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了。

引导学生通过生
活化的体验走进心灵。

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课文学习基础去关照生活,创设思考和表达的平台,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走进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灵。

《音乐之声》教材分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系根据玛丽亚•特拉普自传体小说《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编,1959年在美国纽约百老汇首演,在1960年该剧一举荣获第十四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项大奖,这是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曲)和奥斯卡•汉姆斯特恩二世(词)的最后一次合作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是两位大师最杰出的传世佳作。

1979年,该剧还荣获劳伦斯•米格纳奖。

后来,厄内斯特•勒曼依据小说和歌剧改编成电影剧本并摄制完成。

本课就是电影剧本的一个片段。

20世纪30年代末,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上校丧妻后一直用军纪管教孩子。

玛丽亚顺应儿童心理的教育方法深得孩子们好感。

她教他们唱歌跳舞,家中充满欢乐。

上校也被玛丽亚征服并向她求婚。

蜜月归来,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加入纳粹海军。

民谣节上,全家表演了精彩节目,然后机智地躲过纳粹追捕,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在这样的一个故事里,美丽的修女玛丽亚不受繁文缛节约束,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她的形象打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

浑身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息成为这个人物最鲜明的个性。

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

浏览略读,把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把握人物特质。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剧本中人物的个性是鲜明突出,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人物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把握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从而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

《音乐之声》评测练习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变粗的词。

(1)峥嵘( )( )——
(2)山麓( )——
(3)伫立( )——
(4)顶礼膜拜( )——
(5)鳞次栉比( )——
(6)涟漪( )( )——
二.填空。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作者是( )国的剧作家( )。

(2)音乐故事片是以( )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

三.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 )
A 众说纷纭忍俊不禁无可奈何变化莫测
B.小心翼翼砰然作响流连忘返.不无抱怨
C.通宵达旦粼次栉比端庄严肃不动声色
D.老成持重顶礼膜拜伫立良久绿树浓阴
四.下面几句唱词是对玛丽亚的评价,请选出与众不同的一项( )
A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B.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C像变化莫测的天气。

D.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五.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并回答文后问题
修女们唱《玛丽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娅(唱):可忏,海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卡塔林
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

索菲娅(唱):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院长(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
院长(唱):可她就是坐不住。

贝尔塔(唱):听不进你的话。

玛格丽塔(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众修女(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接着一阵急促而响亮的脚步声打断了修女们的争论。

玛丽亚像一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机的手柄,用双手赶紧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再捡起衣服,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院长的面前。

突然,她发觉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地注视着她的举止,连忙放慢砰然作响
的脚步。

立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窥视身旁的修女们,看到大家都以严厉的眼光看着她,便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了。

1.选文中哪些是对玛丽亚的正面描写?哪些是对她的侧面描写?
2.众修女七嘴八舌地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大家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3.众修女为什么认为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4.找出选文中最能体现玛丽亚个性的文字,并略作分析。

答案:一.(1)zheng rong 高峻、突出(2)lu 山脚(3) zhu 长时间站着(4) mo 文中形容虔诚地行礼(5)zhi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6) lianyi 细小的波纹二.(1)美勒曼(2)音乐三.C 四.B 五.D.六、1.结尾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等,是侧面描写。

2.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3.因为玛丽亚的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做修女。

4.选文倒数第二段文字最能体现她的个性。

这里的“一阵风似的”“往地上一扔”“飞快地按两下”“赶紧”“胡乱地”等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玛丽亚活泼可爱而又无拘无束的个性。

《音乐之声》课标分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把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

人们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有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
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

当然,语文教育是有理论的支撑的,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不是只要求实践操作,它会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知识,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观念。

但是语文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不能用例子来图解原理。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实行课程改革,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

各地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条件可能不一致,但是具有的课程资源可能都是丰富的,只是特点不同而已。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

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