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习题二: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本月人工费用分配率=18700÷(1240+1660+500)=5.5
#101:1240×5.5=6820
#201:1660×5.5=9130
#301:500×5.5=2750
本月制造费用分配率=20400÷(1240+1660+500)=6
#101:1240×6=7440
#201:1660×6=9960
#301:500×6=3000
(2)101#产品成本=8台成本+12台成本=8台计划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1月份成本+2月份成本+3月份成本)=12000+38000+2200+8800+1980+6020+20000+6820+7440=
101产品单位成本=÷20=5163
本月完工12台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27600-7100-6160=62400元
201#完工产品成本=(9300+1060+1100+15000+9130+9960)=45550
单位成本=45550÷30=1518.3
(3)借:库存商品——A产品62400
——B产品4555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习题三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
采用简化分批法,要累积三个数字:累积制造费用、累积每个批次产品的总工时、累积全部批次的总工时,要注意简化分批法只和分配间接费用有关系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
(1)701七月份投产,八月全部完工,原材料成本=12400+10600=23000元
(2)702原材料成本七月投入30800元,一次性投入,完工3件的成本=30800元÷8件×3件=11550元
(3)703投入原材料25000元
2、累积工时的计算
701累积工时=1020+1780=2800
702累积工时=4140+5560=9700
703累积工时=1200
各批次累积生产工时=2800+9700+1200=13700小时
3、直接人工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4800+36850=61650元
工资薪酬的累积分配率=61650÷13700=4.5元/小时
701应负担工资薪酬=2800×4.5= 12600元
702完工的3件产品应负担工资薪酬=6800×4.5= 30600元
703未完工,不计算
4、制造费用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7920+48800=76720元
工资薪酬的累积分配率=76720÷13700=5.60元/小时
701应负担工资薪酬=2800×5.60 = 15680元
702完工的3件产品应负担工资薪酬=6800×5.6= 38080元
703未完工,不计算
5、701完工产品成本=23000+12600+15680= 51280元
单位成本=51280÷12=4273.33
702 3件完工产品成本=11550+30600+38080= 80230元
3件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80230÷3 = 26743.33
第七章
1)小号丝光毛巾的标准产量合计=2000×0.8+2500×0.8×60%=2800(条)
中号丝光毛巾的标准产量合计=2400×1+3500×1×40%=3800(条)
大号丝光毛巾的标准产量合计=1500×1.2+2000×1.2×80%=3720(条)
(2)月末在产品成本=30284(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元)
其中:小号丝光毛巾总成本=10720(元)
单位成本=5.36(元)
中号丝光毛巾总成本=16080(元)
单位成本=6.7(元)
大号丝光毛巾总成本=12060(元)
单位成本=8. 04(元)
习题三
(1) A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B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2) A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B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3) A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B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4) A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B 产品应负担的成本=(元)
习题四
(1) A 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12000(元)
A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1000(元)
B 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800(元)
B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400(元)
(2) A 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元)
A 产品的单位成本=54.50(元)
A 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22000(元)
B 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6200(元)
B 产品的单位成本=6.2(元)
B 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0
第九章
习题二
(1)首先,计算出高点的混合成本总额:
由于低点业务量为50000 小时时的变动成本总额为50000 元,则可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和高点的混合成本总
额如下:
单位变动成本(b)=50000/50000=1(元)
高点混合成本总额=-1*75000-60000=41250=41250(元)
其次,利用高低点法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
单位变动成本(b)=(41250-32500)/(75000-50000)=0.35(元)
固定成本总额=41250-0.35*75000=15000(元)
或=32500-0.35*50000=15000(元)
则:混合成本的数学模式为:Y=15000+0.35x
(2)当企业计划期的计划机修小时为80000 小时时,其总成本可计算如下:
产品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混合成本总额
=80000*1+60000+(15000+0.35*80000)=(元)
习题四
(1)预测该企计划年度三种产品的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计算表(加权平均法)
单位:元
项目 A 产品B 产品C 产品合计
销售收入 30000 64000 66000
变动成本 18000 35200 42900 96100
边际贡献 12000 28800 23100 63900
销售比重 18.75% 40% 41.25% 100%
边际贡献率 40% 45% 35%
固定成本 3195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9.9375%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80000
(2)各种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额及保本点销售量计算如下:
保本点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量
A 产品 80000*18.75%=15000(元) 15000/300=50 (件)
B 产品 80000 * 40% =32000(元) 32000/160=200(件)
C 产品 80000*41.25%=33000(元) 33000/120=275(元)
(3)预计实现的税前利润为:
(-80000)*39.9375%=31950(元)
(4)若实际销售A 产品100 件,B 产品215 件,C 产品80 件,实际保本点可计算如下。
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计算表(加权平均法)
单位:元
项目 A 产品B 产品C 产品合计
销售收入 30000 64000 66000
销售比重 18.75% 53.75% 25.5% 100%
边际贡献率 40% 45% 35%
固定成本 3195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41.3125%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 77337
从上述的计算可以看出,尽管销售收入总额不变,但由于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边际贡献率高的B 产
品的销售比重从40%提高到53.75%,而边际贡献率的C 产品的销售比重从41.25%降低到27.5%,因此,
保本点销售额由80000 元降低到77337 元。
(5)若该企业的固定成本能够在A、B、C 三种产品之间合理的分配,则采用分别计算法预测企业的综
合保本点如下。
多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计算表(加权平均法)
单位:元
项目 A 产品B 产品C 产品合计
销售比重 18.75% 40% 41.25% 100%
固定成本 13200 7200 11550 31950
边际贡献率 40% 45% 35%
保本点销售额33000 16000 33000 82000
习题五
(1)要实现目标利润,各因素的变化如下。
a) 目标销售量=(60000+40000)/(20-12)=12500(件)
销售量应增加=12500-10000=2500(件)
b) 固定成本总额=(20-12)*10000-40000=40000(元)
固定成本应降低60000-40000=20000(元)
c) 单位变动成本=20-(60000+40000)/10000=10(元)
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12-10=2(元)
d) 售价=(60000+40000)/10000+12=22(元)
售价应提高=22-20=2(元)
(2)要达到目标利润,单位变动成本应为
20*98%-[(60000-2000)+40000]/11000=10.7(元)
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12-10.7=1.30(元)
习题六
(1)甲产品的单价=20/(1-36)=31.25%
(2)由安全边际率=(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预计销售量
可得:预计销售量=2000(件)
预计利润=(2000-1600)ⅹ(31.25 – 20)=4500(元)
(3)实现目标利润的产销量=(18000+3000+6000)/[31.25ⅹ(1-4%)-20]=2700(件)第十章
习题二
(1)损益表(变动成本计算法)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80000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税前利润
(2)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税前利润
加:当期已减除的固定制造费用80000
减:按加权平均法应减除的固定制造费用84000*
完全成本计算法的税前利润96000
完全成本计算法下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为20.20 元,其中固定制造费
用为4.20 元。
故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当期应转作销售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4000 元(4.20*20000)。
习题三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损益表(变动成本计算法)
第一年第二年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变动制造成本
变动营业与管理费用35000 40000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营业与管理费用65000 65000
税前利润30000 65000
损益表(完全成本计算法)
第一年第二年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0
本期生产
期末存货40714
销售毛利
期间成本
税前利润56470 49244
(2)第一年差异原因分析:
由于本期没有期初存货,故差异的产生在于生产量和销售量的不等。
此外,由于期末存货大于期初存
货,故按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大于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利润,其差额可验证如下:
/*(-)=26470(元)
第二年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由于各期生产量不相等,各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也不同。
本期期初有存货且本期销售量大于生产量,
故差异的产生在于期初存货成本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与在变动成本计算法下不同的原因。
由于期末存货小
于期初存货,故按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小于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其差额可验证
如下:
/*10000-/*30000=-15756(元)
(3)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二个:第一,由于两年的生产量不相同,故两年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不同;
第二,由于两年的销售量不相同,故两年的销售收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