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
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
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
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完美,令学生敬而远之
讲评时教师选用的事例近乎完美,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奇、羡慕的神色。
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法效仿。
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
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
”所以,作文讲评课一定要用学生写作的实例作为主要的例子,过于完美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三、灌输讲解,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
写作需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仅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参与中提高。
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
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
这样的讲评课信息量少,形式单一,常常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生趣、情趣,效率很低。
四、专挑学生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的教师硬性规定,写作中这不许,那不许,故意给学生设置各种限制思维的障碍;总结学生作文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毛病,甚至略带嘲讽地指责学生水平低、能力差;作文本上是触目惊心的用鲜红的笔修改得满目疮痍的批语。
学生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写成的东西竟是如此糟糕,除了失落、自卑,还能有什么呢?作文讲评无疑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应该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办法。
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是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思维的展开、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
五、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指导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讲授的内容,也没有有序有效的训练题,缺乏可以直接供学生借鉴模仿的优秀作文作指导,更缺乏可以评价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的《考试大纲》)。
简言之,目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个性色彩浓厚。
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地编写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写作指导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致命的软肋”。
很多教师头脑中的写作知识还是从大学教科书中学到的,而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概念尚没有及时被一线教师吸收,甚至有的教师读的课外书还没有学生读的多,说来说去只有可怜的几个被无数次重复的写作学名词,不要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就是教师自己也早产生审美疲劳了。
有教师说:“学生作文不是靠老师讲授可以提高的,只要多读多写就会提高。
”实践证明,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觉得采用如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
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不会判断、推理。
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
作文讲评课上肯定要举些例子,如果选择课外的例子,一方面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颇费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例子过于陈旧或难以与观点联系起来,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困难。
如果选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就能迅速明白,并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学过的课文。
如讲到议论文论据要“点面结合”的“面”就是用铺排的形式将读者熟知的事例一句话带过,点到即可,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又能显示出作者知识渊博、纵横捭阖的优势时,引用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故述往事,思来者”来给学生作示范,效果就很理想。
这段文字可谓议论文中论据使用与表述的最佳范例,学生还可从中学会举例后如何分析事例,如何将事例与说理部分联系起来。
三、充分调动学生说说、写写、读读、想想的积极性
写作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顿悟,跃跃欲试,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各个环节,特别要考虑哪些环节应由学生来完成,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学生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就能思想碰撞、观点相激,话题也就会自然打开,收获大大增加。
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如何避免概括式介绍、静态式勾勒,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母亲“打得很轻”,要求学生将这个动作描写具体化——动作描写;
2.“伯父长得很黑”,要求学生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出“黑”——肖像描写;
3.“心下着雨”,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景物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写出内心的感受——心理描写;
4.“开朗的伯父”,要求学生写伯父的几个生活细节,并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通过伯父的言行表现“开朗风趣”——综合性的描写手法。
由于设计的环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范围,学生在热烈的互动中写出了文采飞扬的句子。
四、讲评课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审题、立意、切入角度的指导上
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一些写作技法,但写作时无法联系、运用。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到位。
我认为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任何一道题都能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
实践中常常有人反对模式化,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的写作以指导。
殊不知,学生接触的文章主要是教材中屈指可数的篇章,尽管教师用精读的方法对每篇文章都作了条分缕析式的熟读精析,甚至每篇文章都归纳出了可资借鉴的写法、技巧、特色,但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还少不了教师铺路架桥、示范引导。
五、重视同题再写,用指导讲评所得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假如教师在备课时能本着“精讲有用、务实有效”的原则设计教案,并要求学生上完课后用同样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文章,相信学生在语言的锤炼、思想的磨砺、技巧的驾驭上都会大大提高。
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作文讲评课上学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这比重写一篇文章效果更好。
如以“沟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线索,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必要的描写,在表述上概述式、说明性、介绍性的语言很多。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讲评时将重点放在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上,然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并把已写的记叙文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
此外,教师如果长期不动笔写作,光看作文题,是很难体会作文中的真实感受的,也很难生动传神地给学生以切身的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教师能坚持写下水文,学生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讲解起来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如何上好一堂作文讲评课
义和学校肖贵军
讲评学生作文,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老师作文讲评课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作文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讲评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把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结合自己习作中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修改。
下面就这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讲评的策略
(一)作文讲评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
要在“导”上想办法,“启”上下功夫。
1、修改方法上的导,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从全班中选择一致二篇优秀作文,树立典型榜样,让学生逐一轮读,领悟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从而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2)将全班学生根据不同水平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各人充当一个角色:“小作者”、“读者”、“小老师”,“小作者”可为文章辩护,“小老师”重点查找文字的错、漏、病句等,“读者”对自己读过的文章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
如: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为什么要选这些内容?等等,大家一起初次修改。
(3)各小组将初次修改的文章在小组间轮流传阅,将自己的意见写在文末。
几遍传阅之后,每个同学都得到了许多建议,以此作为自己修改作文的参考。
2、写作方法的导:讲评时,教师要消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写其所见到的,述其所想到的,只要将学生的写作意识唤醒,产生一种倾诉的冲动,那么思想也就豁然开朗,水到渠成,学生也就有话可说。
3、善于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有话可说并不意味着能写出好作文,有些学生不愿去思考,作文时仅仅将材料堆砌而成。
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就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大胆尝试多种表现方法,启发学生选用自己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传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力求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学有所得”。
(二)作文讲评要做到有的放矢。
老师要根据批改时的记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立足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作文的要求开展讲评。
讲评时,要找准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客观公正,既不能一味否定,当众指责,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作文兴趣,也不能轻描淡写,养成学生不良文风,要用中肯的语言,学生易于接受的态度开展讲评。
即使是很差的作文,也要肯定其点滴成功之处,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学生一定会写出好作文来。
二、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尝试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讲评、学会讲评。
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让学生学会自读自评,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通过“读”。
让学生读自
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
因此,在习作讲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评的习惯。
许多同学刚开始读自己的作文时,声音很小,不敢放声朗读,我们要鼓励他们读下去,读清楚。
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在读中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能及时修改。
2、让学生学会听读听评,“听”是小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如果不会听、不善听,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习作讲评课上,我们要经常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读作文,认真听别人评作文的习惯。
听之前,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的时候要把听出的问题和优点用笔简要记下来,等别人读完说完后作出评价。
3、让学生学会互读互评,习作讲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
而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议比教师的评语更直观、更易接受。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经常安排学生互读互评,让学生学会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听取和采纳他人的见解。
总之,学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作文整体水平可能有很大提高。
当然,在学生互读互评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前面跑讲评岂能少
管建刚
作前指导的作用:一、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即解决“写什么”;二、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方法,即“怎么写”。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老师大都遭遇了“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教师的“心”是好的,想“帮助”学生,结局是“坏”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看法不同、内在情感不同的鲜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的文,都是一个样儿的!
我以一名一线教师的身份,摸着良心说,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
老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指导”,一是教学责任心使然,不指导,觉得自己没尽职;二是错误观念使然:“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老师们,不要忘了,学生学的是母语,认字之前,他们就对母语的表现规律,有了潜在的(绝不是肤浅的)认识和把握;君不见,那么多文盲,说起中国话来,溜得很。
我回老家,一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与我叫板,谈金融危机,我堂堂语文教师,居然被老农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
前些日子,朋友拿来她女儿的作文。
我看了一篇,说:你女儿太会写作文了。
我把“作文”两个字咬得很重。
朋友听出味道来了,说,就是呀,她写的文章都是口号开头,口号结尾,老师就这么指导的。
老师的指导,大都处于这种状态。
很多时候,学生作文根本不是想着怎样写出自己的情感、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这种“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指导,“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形会出现吗?答: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怎么办?答: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作后讲评”。
“讲评”,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
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
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
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
学生在后面跟啊跟。
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
要上好讲评课,就得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
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
批改是第一步,批改后,得“琢磨”学生的作文,这就是研究。
在我看来,研究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为有力的基点。
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你就不知道学生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你就不知道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哪里,你能往哪里教,又能教到哪里去。
一个老师重视讲评课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很多老师对批改学生作文的冷漠态度。
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小管,帮忙改一下作文。
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高兴啊,有人帮咱批作文了。
一些老师,网上拉来“批语”,往学生作文上套,反正,批了也白批,学生看了分数,懒得看批语。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
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
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你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在“讲评”的时候,是点不到位的,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之类的话。
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声明,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系统的写作知识。
课标说,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
这话的背后是什么?是把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看作具备了“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课标是怕具备了“系统作文知识”的人,去犯一个错误,对学生进行“系统作文知识”的教授,于是做了这样一个善意的提醒。
要是语文教师本来就没不多此一举吗? 有一回,一老师壮着胆子问,管老师,那你说,系统的写作知识有哪些呀?这印证了我的担忧。
语文教师不重视“讲评课”,另一大成因,从来没有公是“讲评课”。
日益功利化的社会,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日渐淹没。
一些地方,知道有个管建研究作文教学的,据说还研究出了点东西。
打电话来说:“管老师,我们想邀请您来上课。
”我的回答总令他们很失望:“我不会上课。
”有一位很不客气,“你不会上课,那你研究什么呀。
”仿佛我是个大骗子,他上了一回不大不小的当。
那么,怎样上讲评课?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
我的讲评课很简单:一、大家一起欣赏同学的佳句,佳句要读,要赞美,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句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二、一起来看看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留下深刻印象。
三、从学生作文中引出一个训练点。
如,学生作文中,普遍地不会场面描写,课上创设一个场面,写;如,学生作文中,有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好,欣赏后,马上创设一个情景,写。
人家说,好的课,简约而不简单。
我不知道自己上的课,是简单,还是简约。
但我要告诉你,我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我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在全国各地的学生报刊发表文章;大家说,管老师带的班,是作文班。
小学作文怎样上好讲评课
吴锁民
教学研究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作文感不感兴趣,能不能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这与教师的作文评价理念以及评价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所以作文评改必须以学生为本,将精批和统批有机结合,丰富作文批改的形式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促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标下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概括起来,讲评指导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首先是全面分析与重点讲评相结合。
在作文总结指导课上,凭借作文批改记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
在全面分析的同时,揭示出重点文章,重点段和重点词句,本着作文要求进行讲评。
让学生认识文章好在何处,错在哪里。
其次是讲评与对照相结合。
教师抓住重点进行讲评,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
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或个别发言评述自己的作文。
再次是佳作欣赏与集体讲评相结合。
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作文或段(包括教师的下水作文)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欣赏,启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每朗读一篇文章或段落都要听学生进行讲评。
在学生作文之后,要做事后诸葛亮,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认真具体的批改和讲评,并且认真做到以下四点:
一、教师的点评语言应以鼓励为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作文以“构思新,表达明,给人耳目一新”为标准,因此,对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见解,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哪怕是肤浅的错误的见解,也要对其敢说敢想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一个好的构思、立意,一个精彩的语段,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用得生动传神的词语,都应分析其妙处,给予鼓励。
同时,心理研究证明: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以鼓励性的语言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学生会敞开心扉,真情流露。
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的发问、激励的话语,唤起学生求异和求新的欲望,以达到“同中求异”、“旧中求新”这样富有创意的境界。
二、明确写作要求,让学生掌握讲评标准。
首先,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这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发动全体学生一道参加评讲。
如面对“XXXX的XX这样一个作文题目。
指导课上指出了如下写作要求:围绕中心,以二、三事来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品质;而且交代:这个题目的特点是,中心词前面的修饰词“XXXX”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有些学生的作文粗看上去,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是如果用讲评的标准去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有一位同学写的作文《爱劳动的婧婧》,他围绕爱劳动这个中心,写了婧婧爱劳动的好品质。
文章写得还是不错,但存在着材料不能恰当地表达中心的问题。
让同学们回忆了这次作文的写作要求以后,朗读了这篇作文(题目不读)。
读后,要求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想一个题目,这时,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
有的说:“爱劳动的婧婧”,有的说:“为人民服务的婧婧”,有的说:“热爱公益劳动的婧婧”……同时把这些题目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讨论哪一个最确切。
讨论结果,一致认为:劳动有各种性质的劳动,用“爱劳动的婧婧”做题目。
范围太大。
不能明确表达婧婧的好思想、好品德。
同样,“为人民报务的婧婧”也是太大,不够贴切。
用“热爱公益劳动的婧婧”做题目,则既说明了劳动的性质和范围,又包含了为人民服务的意思。
三、抓好讲评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改有方向。
一堂作文讲评课,只能选择典型材料,通过评讲来教育全班。
把讲评的典型材料,分为三个类型:①示范性的典型。
作文评讲应着重于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的进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挑选的评讲材料,必须具有示范作用。
②针对性的典型。
作文评讲,固然应该着重于鼓励,但对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