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涉及到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

而和谐文化又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从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阐明了什么是和谐文化,以及在新时期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意义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

同时论证了在新的时期需要新的文化来引导和纠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verall strategy of a great strategic task, it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harmonious culture and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re closely link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harmonious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xpounds the what the harmonious culture, and in the new time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ulture of great meaning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e method. In the new period and demonstrates the need new culture to guide and correcting social problems.
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Harmonious culture
1前言
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总有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又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的。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中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

正是这些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的相结合才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

同时又有道家、法家、佛教的共存并立;在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多元共存。

在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应当树立、新时代和谐文化观。

2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

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3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3.1有利于让全国人民更加团结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作贡献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一共同
理想,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我们还需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

同时和谐文化的建设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减少名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3.2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致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和思想。

比如封建迷信思想的流传,网络色情暴力的传播和民族独立思想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速度,不断腐蚀着人们的精神和价值观。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3有利于化解我国当前的矛盾和面临的危机、也有利于凝聚人心
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

社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

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4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4.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和谐文化来使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需要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4.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而我国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发展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好的文学作品的创作。

不仅要使人们在读书中纠正思想还要学会东西。

同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对一些传播色情暴力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文化产品要严厉的打击与抵制,为人民的生活学习创造一片良好的环境。

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文化产品,用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4.3处理好竞争机制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关系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竞争如同发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和谐如同润滑剂,是保持社会机器正常运转的调节器。

如果只有竞争而无和谐,则社会就会由于过度紧张而崩溃,就像机器没有润滑剂会烧毁一样。

而如果缺乏竞争,社会就没有活力,就不会进步。

所以竞争与和谐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须。

我们必须大胆引进社会竞争机制,而辅之以社会协商机制,使和谐社会建立在良性竞争制度之上。

在竞争中求和谐,在和谐中通过竞争来成长壮大。

3.4坚持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民心,民意,和人民的生活。

所以建设和谐文化,一方面要坚持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重视城乡、区域、社区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引导,活跃农村文化氛围。

文化发展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广大人民有创造文化的自由和学习文化的权利。

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人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照顾多数,区分层次,增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而社会越是向多样话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

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改造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思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德洪.和谐文化与经济学重建.[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周莹.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M]2005年3月,第一版。

[4]李忠杰.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 [M].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