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一(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领会状况,以及对马克思注意的看法和态度,为马克思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参考
二(调查形式:问卷式。
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
三(调查
1.。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危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据调查报告,只有3.2%的人看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
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
而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学生接受马列处于很被动的阶段。
2.100%的人都是通过教师的授课了解到马克思主义。
但也有通过过半的人通过各项途径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或是受朋友同学的影响,或是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
在问到“对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的总体印象”这个问题时,觉得一般的占快一半了,比例为45.2%。
这足以说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所学的内容都是片面的,都是为了应付教育,应付考试。
还有32.3%的人认为学校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偏差大,大道理太多,一般不能接受。
只有19.4%的人认为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作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大。
所以学校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4.在回答“你自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途径”这个问题时,竟然没有人选择“ 发组织”这个选项,这可以说明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了解到马克思对于中国化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5.64(5%的人愿意将马克思思想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虽然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但是还是能够意识到它的好处。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从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五性”即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互动性和价值取向性的基本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用民族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会贯通的民族化理论形态。
2.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属性。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群众,内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停留在本本之上,而是要走近群众,走近生活,指导实践。
要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具有真正的意义,就必须通过宣传、交流等方式,书报、网络、会议等载体来实现。
这即是实践的过程,体现着实践的特色。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外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人民大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内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
3.互动性。
互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马克思
主义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是人民大众实践活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不断的提升、丰富、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被宣传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指导着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
4.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显著特征。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重大时代、现实问题,深入探索、勇于回答,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其次,人民大众内涵与时俱进。
人民大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人民大众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六(出现马克思信仰危机以及意识不够高的原因 1.。
从主观方面说,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
如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
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
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
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
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
2(从客观方面说,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A.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
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迷失。
B.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
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在评职称、晋级晋职,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
C. .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
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
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
不到落实。
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
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七(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建议 1(本次调查也显示,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重要途径。
应进一步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好这一阵地。
还必须通过“第二课堂”——丰富
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搞好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
2(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调查显示,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个人成长、艺术创作、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作用有显著的区别;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知晓度及花费的学习时间均高于本科生和大专生。
显然,要搞好文艺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学,按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编写出专用教材是艺术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的必要手段。
3(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工作。
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据以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
互联网作为人们相互交流与交往的一个新兴平台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平台,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自主的技术品牌,开发新的远程教育方式,适当地保持远程教育的公益性,扩大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传统宣传途径的现代化。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松懈,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我们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以它作为我们行为处事的准则,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未来。
任何社会,任何人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柱。
一个没有精神支柱,仅为一己私利的
人,不可能有持久不竭的创造动力。
处在变革时期的大学生,将是创造新时代的主力军,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安宁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