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复习(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专题复习卷(一)全等三角形-优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专题复习卷(一)全等三角形-优选

八年级数学期末专题复习卷(一)全等三角形(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不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条直角边和它的对角对应相等B.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C.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2. 如图,BE AC ⊥于点D ,且AD CD =,BD ED =,则54ABC ∠=︒,则E ∠等于( )A 25° B. 27° C. 30° D. 45°3. 如图,//,//,AB DE AC DF AC DF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 DEF ∆≅∆的是( ) A. AB DE = B. B E ∠=∠ C. EF BC = D. //EF BC4.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连接BD ,O 是BD 的中点,若M 、N 是边AD 上的两点,连接MO 、NO ,并分别延长交边BC 于两点'M 、'N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5.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D AB >),E 是BC 上一点,且DE DA =,AF DE ⊥,垂足为F .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AFD DCE ∆≅∆B. 12AF AD =C. AB AF =D. BE AD DF =- 6. 如图,将ABC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 B C ∆.若40A ∠=︒,'110B ∠=︒,则'BCA ∠的度数是( )A. 110°B. 80°C. 40°D. 30°7. 如图,ABC ∆中,B C ∠=∠,BD CF =,BE CD =,EDF 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180A α+∠=︒ B. 90A α+∠=︒ C. 290A α+∠=︒ D. 180A α+∠=︒8. 如图,AB BC ⊥,BE AC ⊥,12∠=∠,AD AB =,则( ) A. 1EFD ∠=∠ B.BE EC = C.BF DF CD -= D.//FD B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9. 如图,直线l 经过等边三角形ABC 的顶点B ,在l 上取点D 、E ,使120ADB CEB ∠=∠=︒. 若2AD =cm ,5CE =cm ,则DE = cm10. 如图,已知ABC ∆中,ABC ∠、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OH BC ⊥于点H ,若60BAC ∠=︒,5OH =cm ,则BAD ∠= ,点O 到AB 的距离为 cm. 11. 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 ∠=∠,点D 在BE 上,125∠=︒,230∠=︒则3∠= . 1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3、32x -、21x -,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的值为 . 13. 如图,AC BC =,DC EC =,90ACB ECD ∠=∠=︒,且38EBD ∠=︒,则AEB ∠= .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下列四个结论:①DA 平分EDF ∠;②EB FC =;③AD 上的点与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 、AF 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15. 如图,有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 交于点F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为 . 16.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 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cm.17. 如图,在24⨯的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这叫做格点三角形.作出另一个格点三角形DEF ,使DEF ABC ∆≅∆,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 18. 如图,ABC ∆中30A ∠=︒,E 是AC 边上的点,先将ABE ∆沿着BE 翻折,翻折后ABE ∆的AB 边交AC 于点D ,又将BCD ∆沿着BD 翻折,C 点恰好落在BE 上,此时82CDB ∠=︒,则原三角形的B ∠= .三、解答题(共56分)19. (6分)如图,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点F 、C 之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 DE =、AC DF =、BF EC =. (1)求证: ABC DEF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20. (6分)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CE BC =,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 ,连接EF . (1)补充完成图形.(2)若//EF CD ,求证: 90BDC ∠=︒.21. (6分)如图,已知: 90B C ∠=∠=︒,M 是BC 的中点,DM 平分ADC ∠.求证: (1) AM 平分DAB ∠. (2) AD AB CD =+.22. (6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AQ BE ⊥于点Q ,DP AQ ⊥于点P . (1)求证:AP BQ =.(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 的长.23. (8分)如图,已知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内一点,15CAD CBD ∠=∠=︒,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 DM =,求证:ME BD =.24. 24.(8分)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1)若固定三根木条AB 、BC 、AD 不动,2AB AD ==cm ,5BC =cm ,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5CD =cm ,判断此时B ∠与D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若固定一根木条AB 不动,2AB =cm ,量得木条5CD =cm ,如果木条AD 、BC 的长度不变,当点D 移到BA 的延长线上时,点C 也在BA 的延长线上;当点C 移到AB 的延长线上时,点A 、C 、D 能构成周长为30cm 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 、BC 的长度.25. (8分)(1)如图①,以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接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②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m 2,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m 2,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26. (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8AD BC ==,AB CD =,12BD =,点E 从点D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D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F 从点C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C B C →→作匀速移动,点G 从点B 出发沿BD 向点D 移动,三个点同时出发,当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其余两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移动时间为t ts. (1)试证明://AD BC .(2)在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有DEG ∆与BFG ∆全等的情况出现,请你探究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次?并分别求出此时的移动时间和G 点的移动距离.参考答案一、1. D 2. B 3. C 4. C 5. B 6. B 7. A 8. D 二、9.3 10.30︒ 5 11.55︒ 12.313. 128︒14.①②③④15.16 16.3 17.7 18.78︒三、19.略 20. (1)略(2)由旋转的性质得,DC FC =,90DCF ∠=︒ 所以90DCE ECF ∠+∠=︒ 因为90ACB ∠=︒所以90DCE BCD ∠+∠=︒ 所以ECF BCD ∠=∠因为//EF CD所以180EFC DCF ∠+∠=︒ 所以90EFC ∠=︒在BDC ∆和EFC ∆,DC FC BCD ECF BC EC =⎧⎪∠=∠⎨⎪=⎩所以()BDC EFC SAS ∆≅∆所以90BDC EFC ∠=∠=︒ 21. (1)过M 作MH AD ⊥于点H因为DM 平分ADC ∠,MC DC ⊥,MH AD ⊥ 所以CM HM = 又因为BM CM = 所以MH BM =因为MH AD ⊥,MB AB ⊥ 所以AM 平分DAB ∠AM (2)因为CDM HDM ∠=∠ 所以CMD HMD ∠=∠又因为DC MC ⊥,DH MH ⊥ 所以DC DH = 同理:AB AH =因为AD DH AH =+ 所以AD AB CD =+ 22. (1)因为正方形ABCD所以AD BA =,90BAD ∠=︒ 即90BAQ DAP ∠+∠=︒ 因为DP AQ ⊥所以90ADP DAP ∠+∠=︒ 所以BAQ ADP ∠=∠ 因为AQ BE ⊥,DP AQ ⊥ 所以90AQB DPA ∠=∠=︒ 所以AQB DPA ∆≅∆ 所以AP BQ =(2)①AQ AP PQ -= ②AQ BQ PQ -= ③DP AP PQ -= ④DP BQ PQ -=23. (1)因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45BAC ABC ∠=∠=︒因为15CAD CBD ∠=∠=︒所以451530BAD ABD ∠=∠=︒-︒=︒ 所以BD AD =所以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为AC BC =所以点C 也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即直线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45ACD BCD ∠=∠=︒ 所以451560CDE ∠=︒+︒=︒所以60BDE DBA BAD ∠=∠+∠=︒ 所以CDE BDE ∠=∠ 即DE 平分BDC ∠ ( 2 )连接MC因为DC DM =,且60MDC ∠=︒ 所以MD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M CD =,60DMC MDC ∠=∠=︒因为180ADC MDC ∠+∠=︒,180DMC EMC ∠+∠=︒ 所以EMC ADC ∠=∠ 又因为CE CA =所以DAC CEM ∠=∠在ADC ∆与EMC ∆中ADC EMC DAC MEC AC EC ∠=∠⎧⎪∠=∠⎨⎪=⎩所以()ADC EMC AAS ∆≅∆ 所以ME AD BD == 24. (1)相等.理由:连接AC在ACD ∆和ACB ∆中,AC AC AD AB CD BC =⎧⎪=⎨⎪=⎩所以ACD ACB ∆≅∆ 所以B D ∠=∠(2)设AD x =,BC y =当点C 在点D 右侧时25(2)530x y x y +=+⎧⎨+++=⎩解得1310x y =⎧⎨=⎩当点C 在点D 左侧时 52(2)530y x x y =++⎧⎨+++=⎩ 解得815x y =⎧⎨=⎩此时17,5,5AC CD AD === 5817+<不合题意所以13AD =cm ,10BC =cm. 25. (1)ABC ∆与AEG ∆面积相等理由:过点C 作CM AB ⊥于点M ,过点G 作GN EA ⊥交EA 延长线于点N 则90AMC ANG ∠=∠=︒因为四边形ABDE 和四边形ACFG 都是正方形所以90BAE CAG ∠=∠=︒,AB AE =,AC AG = 因为360BAE CAG BAC EAG ∠+∠+∠+∠=︒ 所以180BAC EAG ∠+∠=︒ 因为180EAG GAN ∠+∠=︒ 所以BAC GAN ∠=∠在ACM ∆和AGN ∆中MAC NAG AMC ANG AC AG ∠=∠⎧⎪∠=∠⎨⎪=⎩所以ACM AGN ∆≅∆ 所以CM GN = 因为12ABC S AB CM ∆=g ,12AEG S AE GN ∆=g 所以ABCAEG S S ∆∆=(2)由(1)知外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这条小路的面积为(2)a b +m 2.26. (1)在ABD ∆和CDB ∆中,AD BC AB CD BD DB =⎧⎪=⎨⎪=⎩所以ABD CDB ∆≅∆ 所以ADB CBD ∠=∠所以//AD BC(2)设G 点的移动距离为y ,当DEG ∆与BFG ∆全等时有EDG FBG ∠=∠ 所以DE BF =,DG BG =或DE BG =,DG BF = 当点F 由点C 到点B即803t <≤时,则有8312t t y y =-⎧⎨=-⎩解得26t y =⎧⎨=⎩或8312t y t y =⎧⎨-=-⎩ 解得22t y =-⎧⎨=-⎩(舍去)当点F 由点B 到点C即81633t <≤时,有3812t t y y=-⎧⎨=-⎩ 解得46t y =⎧⎨=⎩或3812t y t y=⎧⎨-=-⎩ 解得55t y =⎧⎨=⎩综上可知共会出现3次,移动的时间分别为2s 、4s 、5s ,移动的距离分别为6、6、5。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卷1)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卷1)

《全等三角形》中考复习一. 选择题1. 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的是( )A.BD=CEB.∠BDC=∠BECC.∠ACD=∠ABED.BE=CD2. 如下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 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AD是∠BAC的角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3. 如图,若△MNP≅△MEQ,则点Q应是图中的()A.点AB.点BC.点CD.点D4. 全等三角形又叫做合同三角形,平面内的合同三角形分为真正合同三角形与镜面合同三角形,假设△ABC 和△A1B1C1是全等(合同)三角形,点A与点A1对应,点B与点B1对应,点C与点C1对应,当沿周界A→B→C→A,及A1→B1→C1→A1环绕时,若运动方向相同,则称它们是真正合同三角形如图①,若运动方向相反,则称它们是镜面合同三角形如图②,两个真正合同三角形都可以在平面内通过平移或旋转使它们重合如图①,两个镜面合同三角形要重合,则必须将其中一个翻转180∘如图②,下列各组合同三角形中,是镜面合同三角形的是( )A. B. C. D.5. 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其数学原理运用错误的是()A.把一条弯曲的道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是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B.木匠师傅在刨平的木板上任选两个点就能画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是运用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原理C.将自行车的车架设计为三角形形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原理D.将车轮设计为圆形是运用了“圆的旋转对称性”的原理6. 如图,已知∠AOB,用直尺和圆规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②画射线O′A′,以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③以C′为圆心,CD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第②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④过点D′画射线O′B′根据以上操作,可以判定△OCD≅ΔO′C′D′,其判定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HL7. 如图,在扇形OAB中,点C是弧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CD//OA交OB于点D,点I是△OCD 的内心,连结OI,BI,∠AOB=β,则∠OIB等于()A.180∘−βB.180∘−12β C.90∘+12β D.90∘+β8. 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二. 填空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________根木条.如图,在x、y轴上分别截取OA、OB,使OA=OB,再分别以点A、B 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若C的坐标为(3a,−a+8),则a=________.如图,在菱形ABCD中,已知AB=4,∠ABC=60∘,∠EAF=60∘,点E在CB的延长线上,点F在DC的延长线上,有下列结论:①BE=CF;②∠EAB=∠CEF;③△ABE∼△EFC;④若∠BAE=15∘,则点F到BC的距离为2√3−2.正确序号________.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 1),点C的坐标为(4, 3),如果要使△ABD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________.三. 解答题如图,小明用五根宽度相同的木条拼成了一个五边形,已知AE//CD,∠A=12∠C,∠B=120∘.(1)∠D+∠E=________度;(2)求∠A的度数;(3)要使这个五边形木架保持现在的稳定状态,小明至少还需钉上________根相同宽度的木条.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1,在∠AOB的内部有一点P.①过点P画直线PC//OA交OB于点C;②过点P画直线PD⊥OA,垂足为D.(2)如图2,AB⊥BF,CD⊥BF,∠1=∠2,试说明∠3=∠E在下面解答中填空.解:∵AB⊥BF,CD⊥BF(已知),∴∠ABF=∠________=90∘(________),∴AB//CD(________)∵∠1=∠2(已知),∴AB//EF(________),∴CD//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E(________)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 BD,连接BF.(1)线段BD与C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请说明理由.(3)当△ABC满足________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一条大河两岸的A、B处分别立着高压线铁塔,如图所示.假设河的两岸平行,你在河的南岸,请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皮尺和标杆,并结合你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设计一个不过河便能测量河的宽度的好办法.(要求,画出示意图,并标出字母,结合图形简要叙述你的方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1.【答案】D【解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2.【答案】A【解析】①连接NP,MP,根据SSS定理可得△ANP≅△AMP,故可得出结论;②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的度数,再由AD是∠BAC的平分线得出∠1=∠2=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60∘;③根据∠1=∠B可知AD=BD,故可得出结论;④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2=30∘,CD=12AD,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3.【答案】D【解析】此题暂无解析4.【答案】B【解析】认真阅读题目,理解真正合同三角形和镜面合同三角形的定义,然后根据各自的定义或特点进行解答.5.【答案】B【解析】根据圆的有关定义、垂线段的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确定正确的选项即可.6.【答案】A【解析】此题暂无解析7.【答案】B 【解析】此题暂无解析8.【答案】B【解析】本题应先假定选择哪块,再对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条件进行验证.二. 填空题【答案】3【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需把它分成三角形,即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有几条对角线,就至少要钉上几根木条.【答案】2【解析】此题暂无解析【答案】①②【解析】①只要证明△BAE≅△CAF即可判断;②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判断;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④求得点F到BC的距离即可判断.【答案】(4, −1)或(−1, 3)或(−1, −1)【解析】因为△ABD与△ABC有一条公共边AB,故本题应从点D在AB的上边、点D在AB的下边两种情况入手进行讨论,计算即可得出答案.三. 解答题【答案】180(2)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由(1)可知,∠D+∠E=180∘,又∠B=120∘,∠A=12∠C.设∠A=x,则∠C=2x,∴∠A+∠B+∠C+∠D+∠E=540∘,即x+120∘+2x+180∘=540∘,解得x=80∘,∴∠A=80∘.2【解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180∘.先由AE//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D=180∘.再根据∠B=120∘,∠A=12∠C,设∠A=x∘,则∠C=2x∘.利用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列出方程x+120+2x+180=540,求解即可.根据五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可求解.【答案】解:(1)①如图,直线PC即为所求;②如图,直线PD即为所求;(2)解:∵AB⊥BF,CD⊥BF(已知),∴∠ABF=∠CDF=90∘(垂直的定义),∴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已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D//EF(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析】此题暂无解析【答案】解:(1)BD=CD.理由如下:依题意得AF // BC,∴∠AFE=∠DCE,∵E是AD的中点,∴AE=DE,在△AEF和△DEC中,{∠AFE=∠DCE,∠AEF=∠DEC,AE=DE,∴△AEF≅△DEC(AAS),∴AF=CD,∵AF=BD,∴BD=CD;(2)当△ABC满足AB=AC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理由如下:∵AF // BD,AF=BD,∴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AB=AC,BD=CD,∴∠ADB=90∘,∴四边形AFBD是矩形.AB=AC,∠BAC=90∘【解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FE=∠DC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EF和△DE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F=CD,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得证;(2)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ADB=90∘,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必须是AB=AC.【答案】解:在河南岸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E,使CE=BE,再定出BF的垂线CD,使A、E、D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CD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所示:【解析】已知等边及垂直,在直角三角形中,可考虑AAS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推出线段相等.。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AC=DEB.∠BAD=∠CAEC.AB=AED.∠ABC=∠AED 2.若△ABC≌△DEF,则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得出x的值为()A.30B.27C.35D.403.已知△ABC≌△A1B1C1,A和A1对应,B和B1对应,∠A=70°,∠B1=50°,则∠C的度数为()A.70°B.50°C.120°D.60°4.如图,△ABC≌△DCB,点A和点D是对应点,若AB=6cm,BC =8cm,AC=7cm,则DB的长为()A.6cmB.8cmC.7cmD.5cm5.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MEQ,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A.点AB.点BC.点CD.点D6.已知:△ABC≌△A′B′C′,∠A=∠A′,∠B=∠B′,∠C=50°,AB=18cm,则∠C′=,A′B′=.7.如图,△ABC≌△DEF,∠B=120°,∠F=20°,则∠D=°.8.如图,△EFG≌△NMH,EH=2.4,HN=5.1,则GH的长度是.9.如图,△ACF≌△ADE,AD=12,AE=5,求DF的长.10.如图所示,已知△ABE≌△ACD.(1)如果BE=6,DE=2,求BC的长;(2)如果∠BAC=75°,∠BAD=30°,求∠DAE的度数.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底边和顶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2.下列选项所给条件能画出唯一△ABC的是()A.AC=3,AB=4,BC=8B.∠A=50°,∠B=30°,AB=2 C.∠C=90°,AB=90D.AC=4,AB=5,∠B=60°13.如图,已知AC=AD,再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C≌△ABD 的是()A.∠C=∠D=90°B.∠BAC=∠BADC.BC=BDD.∠ABC=∠ABD14.如图,若AC=DF,BC=EF,AD=BE,∠A=65°,∠C=85°,则∠E的度数是()A.30°B.40°C.65°D.85°15.如图,DE⊥AC,B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BF,若利用“HL”证明△DEC≌△BFA,则需添加的条件是()A.EC=FAB.DC=BAC.∠D=∠BD.∠DCE=∠BAF16.如图,已知∠1=∠2、AD=AB,若再增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结论△ADE≌△ABC成立,则这个条件是.17.如图,点A,B,D在同一条直线上,∠A=∠CBE=∠D=90o,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EB.(1)你添加的条件是.(要求:不再添加辅助线,只需填一个答案即可)(2)依据所添条件,判定△ABC与△DEB全等的理是.18.如图,已知△ABC中,AB=AC=16cm,∠B=∠C,BC=10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当△BPD与△CQP全等时,则点Q运动速度可能为厘米/秒.19.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1=∠2,AE=CF.求证:△ADF≌△CBE.20.如图,AD∥BC,∠BAD=9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AD相交于点E,连接BE,过C点作CF⊥BE.垂足为F.(1)线段BF=(填写图中现有的一条线段);(2)证明你的结论.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1.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大小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2.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A.SSSB.ASAC.AASD.SAS2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24.如图,聪聪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本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聪聪画图的依据是()A.SSSB.SASC.ASAD.AAS25.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尺子不能伸到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拿来了两根长度相同的细木条,并且把两根细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转动,这样只要量出AB的长,就可以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那么△OAB≌△OCD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26.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就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AB的卡钳.其测量的依据是.27.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已知AB垂直于河岸BF,先在BF上取两点C,D,使CD=CB,再过点D作BF的垂线段DE,使点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测出DE=20米,则AB的长是米.28.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a,EH=b,则四边形风筝的周长是.29.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千米,C、D为两所学校,DA⊥AB 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5千米,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报亭H,使得C、D两所学校到H的距离相等,且∠DHC=90°,问:H应建在距离A站多远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0.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现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 =CB;连接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1)求证:DE=AB;(2)如果DE的长度是8m,则AB的长度是多少?四.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31.已知EF是△EBC的角平分线,FD⊥EB于D,且FD=3cm,则点F到EC的距离是()A.2cmB.3cmC.4cmD.6cm32.已知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MON=60°,OP=4,则PQ的最小值是()A.2B.3C.4D.不能确定33.如图,OP平分∠MON,PA⊥ON,PB⊥OM,垂足分别为A、B,若PA=3,则PB=()A.2B.3C.1.5D.2.534.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D是射线OC上一点,DP⊥OA于点P,DP=4,若点Q是射线OB上一点,OQ=3,则△ODQ的面积是()A.3B.4C.5D.635.三条公路将A、B、C三个村庄连成一个如图的三角形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集贸市场应建的位置是()A.三条高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6.如图,点P在∠AOB内,因为PM⊥OA,PN⊥OB,垂足分别是M、N,PM=PN,所以OP平分∠AOB,理由是.37.如图,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的距离是.38.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0cm,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点D,且OD=0.8cm,△ABC的面积为cm2.39.如图:已知OA和OB两条公路,以及C、D两个村庄,建立一个车站P,使车站到两个村庄距离相等即PC=PD,且P到OA,OB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40.如图,点P是∠MON中一点,PA⊥OM于点A,PB⊥ON于点B,连接AB,∠PAB=∠PBA.求证:OP平分∠MON.41.如图,已知∠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1)AM平分∠DAB;(2)DM⊥AM.参考答案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解:∵△ABC≌△ADE,∴AC=AE,AB=AD,∠ABC=∠ADE,∠BAC=∠DAE,∴∠BAC﹣∠DAC=∠DAE﹣∠DAC,即∠BAD=∠CAE.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2.解:∵△ABC≌△DEF,∴BC=EF=30,故选:A.3.解:∵△ABC≌△A1B1C1,A和A1对应,B和B1对应,∠A=70°,∠B1=50°,∴∠B=∠B1=50°,则∠C的度数为:180°﹣50°﹣70°=60°.故选:D.4.解:∵△ABC≌△DCB,AC=7cm,∴AC=BD=7cm.故选:C.5.解:∵△MNP≌△MEQ,∴点Q应是图中的D点,如图,故选:D.6.解:∵△ABC≌△A′B′C′,∠C=50°,AB=18cm,∴∠C′=∠C=50°,A′B′=AB=18cm,故答案为:50°;18cm.7.解:∵△ABC≌△DEF,∴∠E=∠B=120°,∴∠D=180°﹣∠E﹣∠F=40°,故答案为:40.8.解:∵△EFG≌△NMH,∴EG=HN=5.1,∴GH=EG﹣EH=5.1﹣2.4=2.7,故答案为:2.7.9.解:∵△ACF≌△ADE,AD=12,AE=5,∴AC=AD=12,AE=AF=5,∴DF=12﹣5=7.10.解:(1)∵△ABE≌△ACD,∴BE=CD,∴BE=6,DE=2,∴CE=4,∴BC=BE+CE=6+4=10;(2)∵△ABE≌△ACD,∴∠BAE=∠CAD,∵∠BAC=75°,∠BAD=30°,∴∠BAE=∠CAD=45°,∴∠DAE=∠CAD﹣∠CAE=45°﹣30°=15°.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1.解:A、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A 选项的说法正确;B、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C、底边和顶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所以C选项的说法正确;D、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12.解:A、3+4=7<8,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不能画出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50°,∠B=30°,AB=2能画出唯一△ABC,故此选项正确;C、根据∠C=90°,AB=9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AC=4,AB=5,∠B=60°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3.解:A、根据HL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SAS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SSS可判定△ABC≌△A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SSA不能判定△ABC≌△AB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4.解:∵AD=BE,∴AB=DE,且AC=DF,BC=EF,∴△ABC≌△DEF(SSS),∴∠A=∠FDE=65°,∠C=∠F=85°,∴∠E=180°﹣∠FDE﹣∠F=30°,故选:A.15.解:∵DE⊥AC,BF⊥AC,∴∠DEC=∠BFA=90°,∵DE=BF,∴当添加条件DC=BA时,可利用“HL”证明△DEC≌△BFA.故选:B.16.解:增加的条件为DE=BC,理由:∵∠1=∠2,∴∠1+∠BAE=∠2+∠BAE,∴∠DAE=∠BAC,∵AD=AB,DE=BC,∴△ADE≌△ABC不一定成立,故答案为:DE=BC.17.解:(1)∵∠A=∠CBE=∠D=90o,∴∠C=∠DBE,当添加AB=DE或BC=BE,则可根据“AAS”判断△ABC≌△DEB;当添加AC=DB,则可根据“ASA”判断△ABC≌△DEB;(2)有(1)得判定△ABC与△DEB全等的理是“AAS”或“ASA”.故答案为AB=DE或BC=BE或AC=DB;AAS”或“ASA”.18.解:∵AB=16cm,BC=10cm,点D为AB的中点,∴BD=×16=8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则BP=2t,PC=(10﹣2t)cm①当BD=PC时,10﹣2t=8,解得:t=1,则BP=CQ=2,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2÷1=2(厘米/秒);②当BP=PC时,∵BC=10cm,∴BP=PC=5cm,∴t=5÷2=2.5(秒).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8÷2.5=3.2(厘米/秒).故答案为:2或3.2.19.证明:∵AD∥CB,∴∠A=∠C,∵AE=CF,∴AE+EF=CF+EF,即AF=CE,在△ADF和△CBE中,∴△ADF≌△CBE(ASA).20.解:(1)BF=AE,故答案为:AE;(2)证明:∵CF⊥BE,∴∠A=∠BFC=90°,∵AD∥BC,∴∠AEB=∠FBC,在△AEB和△FBC中,,∴△AEB≌△FBC(AAS),∴BF=AE.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1.解: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选:B.22.解:观察图形发现:AC=DC,BC=BC,∠ACB=∠DCB,所以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SAS,故选:D.23.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应带③去,理由是:ASA.故选:C.24.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C.25.证明:在△AOB和△COD中,,∴△AOB≌△COD(SAS),∴AB=CD.故选:A.26.解:∵O是AA′,BB′的中点,∴AO=A′O,BO=B′O,又∵∠AOB与∠A′OB′是对顶角,∴∠AOB=∠A′OB′.在△AOB和△A′OB′中,∵,∴△AOB≌△A′OB′(SAS),∴AB=A′B′.故答案为SAS.27.解:∵AB⊥BD,ED⊥AB,∴∠ABC=∠EDC=90°,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ED=20.故答案为:20.28.解:△DEH和△DFH中ED=FD,∠EDH=∠FDH,DH=DH∴△DEH≌△DFH∴EH=FH=b又∵ED=FD=a,EH=b∴该风筝的周长=2a+2b故填2a+2b29.解:∵∠DHC=90°,∴∠AHD+∠CHB=90°,∵DA⊥AB,∴∠D+∠AHD=90°,∴∠D=∠CHB,在△ADH和△BHC中,,∴△ADH≌△BHC(AAS),∴AD=BH=15千米,AH=BC,∵A,B两站相距25千米,∴AB=25千米,∴AH=AB﹣BH=25﹣15=10千米,∴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10千米.答:H应建在距离A站10千米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10千米.30.(1)证明:在△CDE和△CAB中,,∴△CDE≌△CAB(SAS),∴DE=AB;(2)解:∵DE=AB,DE=8m,∴AB=8m.答:AB的长度是8m.四.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31.解:∵FD⊥EB于D,且FD=3cm,∴点F到EB的距离为3cm,∵EF是△EBC的角平分线,∴点F到EB和EC的距离相等,∴点F到EC的距离是3cm.故选:B.32.解:作PQ′⊥OM于Q′,∵∠MON=60°,OP平分∠MON,∴∠POQ′=30°,∴PQ′=OP=2,由垂线段最短可知,PQ的最小值是2,故选:A.33.解:∵OP平分∠MON,PA⊥ON,PB⊥OM,∴PB=PA=3,故选:B.34.解:作DE⊥OB于E,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DE⊥OB,∴DE=DP=4,∴S△ODQ=×3×4=6.故选:D.35.解:在这个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集贸市场应建在∠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处.故选:C.36.解:∵PM⊥OA,PN⊥OB,PM=PN,∴OPOP平分∠AOB,(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故答案为: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7.解:过P作PE⊥OA于点E,∵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PD⊥OB,∴PE=PD,∵PD=2,∴PE=2,∴点P到边OA的距离是2.故答案为2.38.解:连接OA,作OE⊥AB于点E,用OF⊥AC于点F,∵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点D,且OD=0.8cm,∴OD=OE=OF=0.8cm,∴S△ABC=S△OAB+S△OAC+S△OBC===故答案为4.39.解:如图,点P为所作.40.证明:∵∠PAB=∠PBA,∴PA=PB,∵PA⊥OM于点A,PB⊥ON于点B,∴OP平分∠MON.41.(1)AM平分∠DAB.证明:过点M作ME⊥AD,垂足为E,∵DM平分∠ADC,∴∠1=∠2,∵MC⊥CD,ME⊥AD,∴ME=M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MC=MB,∴ME=MB,∵MB⊥AB,ME⊥AD,∴AM平分∠DAB(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天天向上独家原创(2)DM⊥AM.证明:∵∠B=∠C=90°,∴DC⊥CB,AB⊥CB,∴CD∥A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DA+∠D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1=∠CDA,∠3=∠DAB(角平分线定义)∴2∠1+2∠3=180°,∴∠1+∠3=90°,∴∠AMD=90度.即DM⊥AM.31/ 31。

【教师卷】洛阳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1)

【教师卷】洛阳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BC ,点D 在BC 边上,BD=12DC ,∠BED=∠CFD=∠BAC ,若S △ABC =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B .10C .15D .20D解析:D【分析】 根据△ABE ≌△CAF 得出△ACF 与△ABE 的面积相等,可得S △ABE +S △CDF =S △AC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BED=∠CFD=∠BAC ,∠BED=∠BAE+∠ABE ,∠BAC=∠BAE+∠CAF ,∠CFD=∠FCA+∠CAF ,∴∠ABE=∠CAF ,∠BAE=∠FCA ,在△ABE 和△CAF 中,ABE CAF AB AC BAE FCA ∠=∠⎧⎪=⎨⎪∠=∠⎩,∴△ABE ≌△CAF (ASA ),∴S △ABE =S △ACF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ABE +S △CDF =S △ACD ,∵S △ABC =30,BD=12DC , ∴S △ACD =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B解析:B【分析】 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ABC 的面积为26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23cmD .24cm C解析:C【分析】 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即可求出△ABP ≌△BEP ,又知△APC 和△CPE 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PBC 的面积.【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ABP =∠EBP ,∠APB =∠BPE =90∘,在△APB 和△EPB 中∠=∠⎧⎪=⎨⎪∠=∠⎩APB EPB BP BPABP EBP ∴△APB ≌△EPB (ASA ),∴APB EPB S S =△△,AP =PE ,∴△APC 和△CPE 等底同高,∴APC PCE S S =,∴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16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 .4.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②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到三角形的三边所在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三个;⑤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4B .3C .2D .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各个选项即可.【详解】解:①只有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才在三角形的内部,此选项错误; ②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此选项错误;③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满足AAS 或ASA ,此选项正确;④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交点重合,只有一点; 在三角形的外部到三条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是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交点不重合,有三个.则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此选项错误;⑤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此选项错误.正确的有一个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垂心等概念,熟练掌握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D解析:D【分析】 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点D 在线段BC 上,若1802ACE ABC x ∠=︒-∠-︒,且BC DE =,AC DC =,AB EC =,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 ︒的角是( )A .EFC ∠B .ABC ∠ C .FDC ∠D .DFC ∠ 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BC CED SSS ∆≅∆得到B E ∠=∠、FCD FDC ∠=∠,再根据1802ACE ABC x ∠=︒-∠-︒可得2CFE x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2EFC FDC FCD FDC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和CED ∆中,AC CD AB CE BC ED =⎧⎪=⎨⎪=⎩,()ABC CED SSS ∴∆≅∆,B E ∴∠=∠,FCD FDC ∠=∠1802180ACE ABC x E CFE ∠=︒-∠-︒=︒-∠-∠,2CFE x ∴∠=︒,2EFC FDC FCD FDC ∠=∠+∠=∠=2x ︒,FDC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理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已知∠A =∠C ,∠AFD =∠CEB ,那么给出的条件不能得到ADF CBE △≌△是( )A .∠B =∠DB .EB=DFC .AD=BCD .AE=CF A解析:A【分析】 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详解】A ∵∠A=∠C ,∠AFD=∠CEB ,∠B=∠D ,三个角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 ∵∠A=∠C ,∠AFD=∠CEB ,EB=DF ,符合AAS 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C ∵∠A=∠C ,∠AFD=∠CEB ,AD=BC ,符合AAS 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D ∵∠A=∠C ,∠AFD=∠CEB ,AE=CF ,∴AF=CE ,符合ASA 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正确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要判定△ABD ≌△ACD ,已知AB =AC ,若再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说明全等,则这个条件是( )A .CD ⊥AD ,BD ⊥ADB .CD =BDC .∠1=∠2D .∠CAD =∠B AD C解析:C【分析】 在△ACD 和△ABD 中,AD=AD ,AB=AC ,由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详解】解:添加A 选项中条件可用HL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添加B 选项中的条件可用S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添加C 选项中的条件∠1=∠2可得∠CDA=∠BDA ,结合已知条件不S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C 符合题意;添加D 选项中的条件可用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9.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 ,CE .下列说法:①CE BF =;②ACE △和CDE △面积相;③//BF CE ;④BDF CDE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C解析:C【分析】 根据“SAS”可证明△CDE ≌△BDF ,则可对④进行判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①进行判断;由于AE 和DE 不能确定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CD=∠FBD ,则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对③进行判断;【详解】∵ AD 是△ABC 的中线,∴ CD=BD ,∵ DE=DF ,∠CDE=∠BDF ,∴ △CDE ≌△BDF(SAS),所以④正确;∴ CE=BF ,所以①正确;∵ AE 与DE 不能确定相等,∴ △ACE 和△CDE 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②错误;∵ △CDE ≌△BDF ,∴∠ECD=∠FBD ,∴BF ∥CE ,所以③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 ,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CAB DAE ∠=∠,AC AD =.下列五个选项:①AB AE =,②BC ED =,③C D ∠=∠,④B E ∠=∠,⑤12∠=∠,从中任选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B解析:B添加条件①可以用“SAS”证明,添加条件③可以用“ASA”证明,添加条件④可以用“AAS”证明.【详解】解:①在ABC 和AED 中,AC AD CAB DAE AB AE =⎧⎪∠=∠⎨⎪=⎩,∴()ABC AED SAS ≅△△;②不可以;③在ABC 和AED 中,C D AC ADCAB DAE ∠=∠⎧⎪=⎨⎪∠=∠⎩, ∴()ABC AED ASA ≅;④在ABC 和AED 中,B E CAB DAE AC AD ∠=∠⎧⎪∠=∠⎨⎪=⎩,∴()ABC AED AAS ≅;⑤不可以;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所有判定定理.二、填空题11.如图,△ABC 中,∠ACB =90°,点D 在边AC 上,DE ⊥AB 于点E ,DC =DE ,∠A =32°,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 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 为∠ABC 的平分线再求出∠ABD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A=32°∠ACB=9解析:61°【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C 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到BD 为∠ABC 的平分线,再求出∠ABD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而求得结论.解:∵∠A=32°,∠ACB =90°,∴∠CBA=58°,∵DE ⊥AB ,DC ⊥BC ,DC=DE ,∴BD 为∠ABC 的平分线,∴∠CBD=∠EBD ,∴∠CBD=12∠CBA=12×58°=29°, ∴∠BDC=∠A+∠ABD=32°+2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D 为∠ABC 的平分线,难度不大.12.如图,△ABE ≌△ADC ≌△ABC ,若∠1=130°,则∠α的度数为________.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周角等于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从而得解【详解】解:(对顶角相等)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析: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BAE ∠=∠,ACB E ∠=∠,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2α∠=∠,从而得解.【详解】解:ABE ADC ABC ∆≅∆≅∆,1130BAE ∴∠=∠=︒,ACB E ∠=∠,23601360130130100BAE ∴∠=︒-∠-∠=︒-︒-︒=︒,180DFE E α∴∠=︒-∠-∠,1802AFC ACD ∠=︒-∠-∠,DFE AFC ∠=∠(对顶角相等),1801802E ACD α∴︒-∠-∠=︒-∠-∠,2100α∴∠=∠=︒.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准确识图,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2米,某人从点B 沿BA 走向点A ,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 ,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 和D ,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 DM =.已知旗杆BD 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 所用时间是________秒.5【分析】根据题意证明利用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米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又∵∴∴在和中∴∴米(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他到达点M 时运动时间为s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解析:5【分析】根据题意证明C DMB ∠=∠,利用AAS 证明ACM BM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BD AM ==米,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即可.【详解】解:∵90CMD ∠=︒,∴90CMA DMB +=︒∠∠,又∵90CAM ∠=︒,∴90CMA C ︒∠+∠=,∴C DMB ∠=∠,在 Rt ACM △和Rt BMD △中, A B C DMB CM MD ∠=∠⎧⎪∠=∠⎨⎪=⎩,∴()Rt ACM Rt BMD AAS ≌,∴12BD AM ==米,221210BM =-=(米),∵该人的运动速度2m/s ,他到达点M 时,运动时间为5210=÷s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互余关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应角相等,并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本题的关键是求得Rt ACM Rt BMD ≌.14.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延长CD 到H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C=4【详解】∵DC ⊥BC ∴∠BCD=∵∠ACB=∴∠ACD=如图延长CD解析: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90︒,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H=BC=4.【详解】∵ DC ⊥BC ,∴ ∠BCD=90︒,∵ ∠ACB=120︒,∴ ∠ACD=30︒,如图,延长 CD 到 H 使 DH=CD ,∵ D 为 AB 的中点,∴ AD=BD ,在 ΔADH 与 ΔBCD 中,CD DH ADH BDC AD BD =⎧⎪∠=∠⎨⎪=⎩,∴ ΔADH ≅ΔBCD(SAS),∴ AH=BC=4,∠AHD=∠BCD=90°,∴点A 到CD 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C AE =,AD AB =,90ACB DAB ∠=∠=︒,33BAE ∠=︒,//CB AE ,AC 与DE 相交于点F .(1)DAC ∠=______.(2)当1AF =时,BC 的长为______.33°2【分析】(1)作DG ⊥AC 的延长线于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推出结论;(2)证明△ADG ≌△BAC (A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G =AC =AE ;AG =BC 证明△AEF ≌△GDF (AAS 解析:33° 2【分析】(1)作DG ⊥AC 的延长线于G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推出结论;(2)证明△ADG ≌△BAC (A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G =AC =AE ;AG =BC ,证明△AEF ≌△GDF (AAS ),得出1122AF GF AG BC ===,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1)∵90ACB ∠=︒,//AE BC ,∴18090CAE ACB ∠=︒-∠=︒.∵90DAB CAE ∠=∠=︒,∴DAC CAB BAE CAB ∠+∠=∠+∠,∴33DAC BAE ∠=∠=︒.故答案为:33.(2)如图,过点D 作D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90AGD ACB ∠=∠=︒.∵//AE CB ,∴DAG BAE B ∠=∠=∠. 在ADG 和BAC 中,,,,AGO BCA DAG B AD BA ∠=∠⎧⎪∠=∠⎨⎪=⎩∴()AAS ADG BAC ≅△△,∴DG AC AE ==,AG BC =.在AEF 和GDF 中,,,,EFA DFG EAF DGF AE DG ∠=∠⎧⎪∠=∠⎨⎪=⎩∴()AAS AEF GDF ≅△△, ∴1122AF GF AG BC ===, ∴22BC AF ==.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的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6.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解析: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的平分线交∠ACE 的外角平分线∠ACE 的平分线于点D ,∴∠ABC =2∠DBC ,∠ACE =2∠DCE ,∵∠DCE 是△BCD 的外角,∴∠D =∠DCE ﹣∠DBE ,∵∠ACE 是△ABC 的外角,∠A =∠ACE ﹣∠ABC =2∠DCE ﹣2∠DBE =2(∠DCE ﹣∠DBE ),∴∠A =2∠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判断题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已知点(2,1)P m m -,当m =____时,点P 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分析】根据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 (2mm-1)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m=-(m-1)解得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第 解析:13 【分析】根据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 (2m ,m-1)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2m=-(m-1),解得m=13.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PE AD ⊥交直线BC 于点E .若35B ∠=︒,85ACB ∠=︒,则E ∠的度数为______.25°【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 的度数进而得出∠ADC 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B=35°∠ACB=85°∴∠BAC=60°∵AD 平分∠BAC ∴∠B解析:25°【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 的度数,进而得出∠ADC 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B=35°,∠ACB=85°,∴∠BAC=60°,∵AD 平分∠BAC ,∴∠BAD=30°,∴∠ADC=35°+30°=65°,∵∠EPD=90°,∴∠E 的度数为:90°-65°=25°.故答案为: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BAD 度数是解题关键.19.ABC 中,4AB =,6AC =, 则第三边BC 边上的中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解析:15a <<【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 ,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 的中点,∴BD=CD在△ABD 和△CDE 中,AD DE ADB CDE BD CD ⎧⎪∠∠⎨⎪⎩===,∴△ABD ≌△CDE (SAS ),∴AB=CE ,∵△ACE 中,AC-CE <AE <AC+CE ,即:AC-AB <AE <AC+AB ,∴2<AE <10,∴1<AD <5.故答案为:1<AD <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 ≌△CDE 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解析: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B ,然后根据AAS 判断△ABC ≌△E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D=BC ,AC=BE ,由E 是BC 的中点,得到BE=12BC=12BD=4. 【详解】解:∵DE ⊥AB ,可得∠BFE=90°,∴∠ABC+∠DEB=90°,∵∠ACB=90°,∴∠ABC+∠A=90°,∴∠A=∠DEB ,在△ABC 和△EDB 中, ACB DBC A DEBAB DE ∠∠⎧⎪∠∠⎨⎪⎩===, ∴△ABC ≌△EDB (AAS ),∴BD=BC ,AC=BE ,∵E 是BC 的中点,BD=8cm ,∴BE=12BC=12BD=4cm , ∴AC=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 、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找准全等的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解析:(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Rt ABC 与Rt DEF △的顶点A ,F ,C ,D 共线,AB 与EF 交于点G ,BC 与DE 相交于点H ,90B E ∠=∠=︒,AF CD =,AB DE =.(1)求证:Rt ABC Rt DEF ≌;(2)若1GF =,求线段HC 的长.解析:(1)见详解;(2)1【分析】(1)先证明AC=DF ,再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DEF ≌;(2)先证明∠AFG=∠DCH ,从而证明∆AFG ≅∆DCH ,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1)∵AF CD =,∴AF+CF=CD+CF ,即AC=DF ,在Rt ABC 与Rt DEF △中,∵AC DF AB DE =⎧⎨=⎩, ∴Rt ABC ≅Rt DEF △(HL );(2)∵Rt ABC ≅Rt DEF △,∴∠A=∠D ,∠EFD=∠BCA ,∵∠AFG=180°-∠EFD ,∠DCH=180°-∠BCA ,∴∠AFG=∠DCH ,又∵AF CD =,∴∆AFG ≅∆DCH ,∴HC=GF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HL 和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ABC 中,AB=AC ,∠BAC=90°,CD 平分∠ACB ,BE ⊥CD ,垂足E 在CD 的延长线上.求证:CD=2BE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CD=∠ABF ,再利用“角边角”证明△AFB ≌△ADC 可得CD=BF ,利用“角边角”证明△BCE 和△F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E=EF ,整理即可得证.【详解】证明:∵BE ⊥CD ,∠BAC=90°,∴∠ACD+∠F=180°-90°=90°,∠ABF+∠F=180°-90°=90°,∴∠ACD=∠ABF ,在△AFB 和△ADC 中,90ACD ABF AB ACCAD BAF ∠∠⎧⎪⎨⎪∠∠︒⎩====, ∴△AFB ≌△ADC (ASA );∴CD=BF ,∵CD 平分∠ACB ,∴∠BCE=∠FCE ,在△BCE 和△FCE 中,90BCE FCE CE CEBEC FEC ∠∠⎧⎪⎨⎪∠∠︒⎩====, ∴△BCE ≌△FCE (ASA ),∴BE=EF ,∴BF=2BE∴CD=2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已知∠AOC 是直角,∠BOC =46°,OE 平分∠BOC ,OD 平分∠AOB .(1)试求∠DOE 的度数;(2)当∠BOC =α(0°≤α≤90°),请问∠DOE 的大小是否变化?并说明理由.解析:(1)45︒;(2)不会变化,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DOE BOD BOE ∠=∠-∠,12BOD AOB ∠=∠,12BOE BOC ∠=∠.即可推出12DOE AOC ∠=∠,即可求出DOE ∠. (2))根据(1)可知DOE ∠的大小与∠BOC 的大小无关,所以DOE ∠的大小不会变化.【详解】(1)由图可知DOE BOD BOE ∠=∠-∠,∵OE 平分∠BOC ,OD 平分∠AOB . ∴12BOD AOB ∠=∠,12BOE BOC ∠=∠. ∴1111()2222DOE AOB BOC AOB BOC AOC ∠=∠-∠=∠-∠=∠, ∵∠AOC 是直角,∴90AOC ∠=︒, ∴1452DOE AOC ∠=∠=︒. (2)根据(1)可知DOE ∠的大小与∠BOC 的大小无关, ∴DOE ∠的大小不会变化且大小为12AOC ∠.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出图形中角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D 中,∠ABD =90°,AB=BD ,点E 在线段BD 上,延长AB 使BC=BE ,连接AE、CE、CD,点M在线段AE上,点N在线段CD上,BM⊥BN,易证△ABE≌△DBC;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析:△ABM≌△DBN,△BME≌△BNC,理由见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找出△ABM≌△DBN,△BME≌△BNC.①由△ABE≌△DBC可得到∠BAE=∠BDC,根据BM⊥BN可得到∠AMB+∠MBE =∠DBN+∠MBE,继而得到∠AMB=∠DBN,AB=BD,可得△ABM≌△DBN;②由△ABM≌△DBN可得BM=BN,根据∠NBE+∠MBE =∠NBE+∠NBC,可得∠MBE =∠NBC,继而可证得△BME≌△BNC.【详解】解:全等三角形:△ABM≌△DBN,△BME≌△BNC,理由如下:由题意知△ABE≌△DBC,∴∠BAE=∠BDC,∵BM⊥BN,∴∠MNB=90 ,∴∠ABM+∠MBE =∠DBN+∠MBE,∴∠ABM=∠DBN,AB=BD,∴△ABM≌△DBN,∴BM=BN,∵∠NBE+∠MBE =∠NBE+∠NBC,∴∠MBE =∠NBC,∵BE=BC,∴△BME≌△BNC.【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6.如图①,∠BAD=90°,AB=AD,过点B作BC⊥AC于点C,过点D作DE⊥CA的延长线点E,由∠1+∠2=∠D+∠2=90°,得∠1=∠D,又∠ACB=∠AED=90°,AB=AD,得△ABC≌△DAE进而得到AC=DE,BC=AE,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请应用上述“一线三等角”模型,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②,∠BAD=∠CAE=90°,AB=AD,AC=AE,连接BC、DE,且BC⊥AH于点H,DE与直线AH 交于点G ,求证:点G 是DE 的中点.(2)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为平面内任意一点,点B 的坐标为(4,1),若△AOB 是以O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解析:(1)见解析;(2)A(32,52)或(52,-32). 【分析】 (1)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H=DM 和AH=EN ,即EN=DM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证明DG=EG ,即点G 是DE 的中点.(2)分情况讨论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根据“K 字模型”即可证明AC BD OC AD DE ===,,再利用B 点坐标即可求出A 点坐标.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 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同理即能求出A 点坐标.【详解】(1)如图,过点D 作DM ⊥AM 交AG 于点M ,过点E 作EN ⊥AG 于点N ,则∠DMA=90°,∠ENG=90°.∵∠BHA=90 ,∴∠2+∠B=90°.∵∠BAD=90°,∴∠1+∠2=90°.∴∠B=∠1 .在△ABH 和△DAM 中1BHA AMD B AB DA ∠=∠⎧⎪∠=∠⎨⎪=⎩,∴△ABH ≅△DAM (AAS ),∴AH=DM .同理 △ACH ≅△EAN (AAS ),∴ AH=EN .∴EN=DM .在△DMG 和△ENG 中MGD NGE DMG ENG DM EN ∠=∠⎧⎪∠=∠⎨⎪=⎩,∴△DMG ≅△ENG (AAS ).∴DG=EG .∴点G 是DE 的中点.(2)根据题意可知有两种情况,A 点分别在OB 的上方和下方.①当A 点在OB 的上方时,如图,作AC 垂直于y 轴,BE 垂直于x 轴,CA 和E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利用“K 字模型”可知ACO BDA ≅,∴AC BD OC AD DE ===,,设AC x =,则BD x =,∵1DE BD BE x =+=+,∴1OC AD DE x ===+,又∵4CD AD AC =+=,即14x x ++=, 解得32x =, ∴32AC =,35122DE =+=. 即点A 坐标为(32,52).②当A 点在OB 的下方时,如图,作AP 垂直于y 轴,BM 垂直于x 轴,PA 和BM 的延长线交于点Q .根据①同理可得:52AP =,32MQ =. 即点A 坐标为(52,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已知3EH EB ==,4AE =,求CH 的长.解析:CH=1【分析】根据AD ⊥BC ,CE ⊥AB ,可得出∠EAH+∠B=90°∠EAH+∠AHE=90°,则∠B=∠AHE ,则可证△AEH ≌△CEB ,从而得出CE=AE ,再根据已知条件得出CH 的长.【详解】解:∵AD ⊥BC ,∴∠EAH+∠B=90°,∵CE ⊥AB ,∴∠EAH+∠AHE=90°,∴∠B=∠AHE ,∵EH=EB ,在△AEH 和△CEB 中,AHE B EH BEAEH BEC ∠=∠⎧⎪=⎨⎪∠=∠⎩, ∴△AEH ≌△CEB (ASA ),∴CE=AE=4,∵EH=EB=3,∴CH=CE-EH=4-3=1.【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AHE ,是解此题的关键.28.已知:如图,AOB ∠.求作: A O B '''∠,使A O B AOB '''∠=∠.作法: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 ,D ;②画一条射线O A '',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点C '; ③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②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 ;④过点D 画射线O B '',则A O B AOB '''∠=∠;A OB '''∠就是所求作的角.(1)使用直尺和圆规,依作法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连接C D ''.由作法可知OC O C ''=,,,∴COD C O D '''≅.( )(填推理依据).∴A O B AOB '''∠=∠.∴A O B '''∠就是所求作的角.解析:(1)补全图形见解析;(2)OD O D ''=,CD C D ''=,SSS .【分析】(1)根据题意要求作图即可;(2)根据题意利用SSS 证明COD C O D '''≅即可.【详解】(1)作图:(2)连接C D '',∵OC O C ''=,OD O D ''= ,CD C D ''=,∴COD C O D '''≅(SSS ),∴A O B AOB '''∠=∠.∴A O B '''∠就是所求作的角故答案为:OD O D ''=,CD C D ''=,SSS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能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确定对应相等的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1】【2】【3】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4】【5】【6】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7】【8】【9】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10】【11】【12】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3】【14】【16】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度.【17】【18】【19】【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解答】解:∵AB∥DE,AC∥DF,∴∠A=∠D,(1)AB=D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A选项错误;(2)∠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B选项错误;(3)EF=BC,无法证明△ABC≌△DEF(ASS);故C选项正确;(4)∵EF∥BC,AB∥DE,∴∠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D选项错误;故选: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BCB′=∠ACA′,又∠ACA′=30°,∴∠BCB′=3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解答】解:带③、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①、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②④可以延长还原出原三角形,故选D.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E∥AC交AD延长线于点E,∵BE∥AC,∴△BDE∽△CDA,∴=,又∵AD是角平分线,∴∠E=∠DAC=∠BAD,∴BE=AB,∴=,∴AB:AC=BD:CD.故选:A.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选A.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解答】解:作DM=DE交AC于M,作DN⊥AC于点N,∵DE=DG,∴DM=DG,∵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F=DN,在Rt△DEF和Rt△DMN中,,∴Rt△DEF≌Rt△DMN(HL),∵△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S△MDG=S△ADG﹣S△ADM=50﹣39=11,S△DNM=S△EDF=S△MDG=×11=5.5.故选B.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解答】解:∵△ABC≌△ADE,∠CAD=10°,∠EAB=120°,∴∠EAD=∠CAB=(∠EAB﹣∠CAD)=55°,∵∠FAB=∠CAD+∠CAB,∴∠FAB=65°,∵∠AFB+∠FAB+∠B=180°,∴∠AFB=180°﹣65°﹣25°=90°,∵∠GFD=∠AFB,∴∠GFD=90°,∵∠EGF=∠D+∠GFD,∴∠EGF=90°+25°=115°.故选C.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解答】解:连接AP,∵PR=PS,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P是∠BAC的平分线,∠1=∠2,∴△APR≌△APS,∴AS=AR,又AQ=PQ,∴∠2=∠3,又∠1=∠2,∴∠1=∠3,∴QP∥AR,BC只是过点P,没有办法证明△BRP≌△CSP,③不成立.故选A.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BF∥AC,∴∠C=∠CBF,∵BC平分∠ABF,∴∠ABC=∠CBF,∴∠C=∠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②③正确,在△CDE与△DBF中,,∴△CDE≌△DBF,∴DE=DF,CE=BF,故①正确;∵AE=2BF,∴AC=3BF,故④正确.故选A.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答】解:延长DA、BC使它们相交于点F.∵∠DAB=∠BCD,∠AED=∠BEC,∴∠B=∠D,又∵∠F=∠F,AB=CD,∴△FAB≌△FCD∴AF=FC,FD=FB,∴AD=BC∴△ADE≌△CBE①对同理可得②对∵AE=CE,AB=CD∴DE=BE又∵∠AED=∠BEC∴△ADE≌△CBE(SAS)③对同理可得④对连接BD,∵AD=CB,AB=CD,BD=BD,∴△ADB≌△CBD,∴∠A=∠C,∴△ADE≌△CBE,故⑤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AH=CB 等(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使△AEH≌△CEB.【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BEC=∠AEC=90°,在Rt△AEH中,∠EAH=90°﹣∠AHE,又∵∠EAH=∠BAD,∴∠BAD=90°﹣∠AHE,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EAH=∠DCH,∴∠EAH=90°﹣∠CHD=∠BCE,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根据ASA添加AE=CE.可证△AEH≌△CEB.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解答】解: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PE=PF,∠1=∠2,在△AOP与△BOP中,,∴△AOP≌△BOP,∴AP=BP,在△EOP与△FOP中,,∴△EOP≌△FOP,在R t△AEP与R t△BFP中,,∴R t△AEP≌R t△BFP,∴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32°.【解答】解:∵∠ACB=∠ECD=90°,∴∠BCD=∠ACE,在△BDC和△AEC中,,∴△BDC≌△AEC(SAS),∴∠DBC=∠EAC,∵∠EBD=∠DBC+∠EBC=42°,∴∠EAC+∠EBC=42°,∴∠ABE+∠EAB=90°﹣42°=48°,∴∠AEB=180°﹣(∠ABE+∠EAB)=180°﹣48°=132°.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50°.【解答】解:延长BA,作PN⊥BD,PF⊥BA,PM⊥AC,设∠PCD=x°,∵CP平分∠ACD,∴∠ACP=∠PCD=x°,PM=PN,∵BP平分∠ABC,∴∠ABP=∠PBC,PF=PN,∴PF=PM,∵∠BPC=40°,∴∠ABP=∠PBC=∠PCD﹣∠BPC=(x﹣40)°,∴∠BAC=∠ACD﹣∠ABC=2x°﹣(x°﹣40°)﹣(x°﹣40°)=80°,∴∠CAF=100°,在Rt△PFA和Rt△PMA中,∵,∴Rt△PFA≌Rt△PMA(HL),∴∠FAP=∠PAC=50°.故答案为:50°.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1.【解答】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0.7cm.【解答】解:∵AD⊥CE于D,BE⊥CD于E,∴∠E=∠ADC=90°∵AC=CB,∠ACB=90,∴∠BCE+∠ACD=90°,∠ACD+∠DAC=90°,∴∠BCE=∠ACD,∴△BCE≌△CAD,∴AD=CE=2.4,BE=CD,∴CD=CE﹣DE=2.4﹣1.7=0.7,∴BE=CD=0.7cm.故答案为0.7cm.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1或4s.【解答】解:∵AB=20cm,AE=6cm,BC=16cm,∴BE=14cm,BP=2tcm,PC=(16﹣2t)cm,当△BPE≌△CQP时,则有BE=PC,即14=16﹣2t,解得t=1,当△BPE≌△CPQ时,则有BP=PC,即2t=16﹣2t,解得t=4,故答案为:1或4.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20度.【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解答】证明:∵∠BAE=∠BCE=90°,∴∠B+∠AEC=180°,而∠DEC+∠AEC=180°,∴∠B=∠DEC,在△ABC和△DEC中,,∴△ABC≌△DEC(SAS).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解答】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AOD=∠BOE.在△AOD和△BOE中,∠A=∠B,∴∠BEO=∠2.又∵∠1=∠2,∴∠1=∠BEO,∴∠AEC=∠BED.在△AEC和△BED中,,∴△AEC≌△BED(ASA).(2)∵△AEC≌△BED,∴EC=ED,∠C=∠BDE.在△EDC中,∵EC=ED,∠1=42°,∴∠C=∠EDC=69°,∴∠BDE=∠C=69°.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解答】结论:DE=BD+CE.证明:如右图,∵∠BAC=90°,∴∠EAC+∠DAB=90°,∵BD⊥DE,CE⊥DE,∴∠DAB+∠DBA=90°,∠D=∠E=90°,∴∠EAC=∠DBA,在△ABD和△CAE中,∵,∴△ABD≌△CAE,∴AD=CE,BD=AE,∴DE=AD+AE=CE+BD.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E=DF;∵DE⊥AB于E,DF⊥AC于F.∴在Rt△DBE和Rt△DCF中∴Rt△DBE≌Rt△DCF(HL);∴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答】猜想:DE+BF=EF.证明:延长CF,作∠4=∠1,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1+∠2=∠3+∠5,∠2+∠3=∠1+∠5,∵∠4=∠1,∴∠2+∠3=∠4+∠5,∴∠GAF=∠FAE,在△AGB和△AED中,,∴△AGB≌△AED(ASA),∴AG=AE,BG=DE,在△AGF和△AEF中,,∴△AGF≌△AEF(SAS),∴GF=EF,∴DE+BF=EF.证毕.26.(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解答】证明:(1)①∵∠ADC=∠ACB=∠BEC=90°,∴∠CAD+∠ACD=90°,∠BCE+∠CBE=90°,∠ACD+∠BCE=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解:(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CD=BE;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①结论:C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CD=BE.②结论:AD=BE+DE.理由:∵△ACD≌△CBE,∴AD=CE,CD=BE,∵CE=CD+DE=BE+DE,∴AD=BE+DE.(2)②中的结论不成立.结论:DE=A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AD=CE,CD=BE,∵DE=CD+CE=BE+AD,∴DE=AD+BE.28.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C≌△QFC,∵△PEC≌△QFC,∴斜边CP=CQ,有四种情况:①P在AC上,Q在BC上,CP=6﹣t,CQ=8﹣3t,∴6﹣t=8﹣3t,∴t=1;②P、Q都在AC上,此时P、Q重合,∴CP=6﹣t=3t﹣8,∴t=3.5;③P在BC上,Q在AC时,此时不存在;理由是:8÷3×1<6,Q到AC上时,P应也在AC上;④当Q到A点(和A重合),P在BC上时,∵CQ=CP,CQ=AC=6,CP=t﹣6,∴t﹣6=6∴t=12∵t<14∴t=12符合题意答:点P运动1或3.5或12秒时,△PEC与△QFC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AB=A´B´
BC=B´C´
∴Rt△ABC≌ Rt△A´B´C´(HL)
B
B′
A
C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1)求证: △ABC≌△BAD.
(2)求证:BC=AD
(1)解: ∵ AC⊥BC, BD⊥AD D
C
∴ ∠C=∠D=90°
在Rt△ABC和 Rt△BAD中
例子1:如图,在△AEC和△ADB中,已 知AE=AD,AC=AB,请说明△AEC ≌ △ADB的理由。
解:在△AEC和△ADB中
C
_A_E__=__A_D_(已知)
D
∠A= ∠A( 公共角)
A
E
B
_A_C___=_A__B_(已知)
∴ △AEC≌△ADB( SAS )
例2:如图,AC=BD,∠CAB= ∠DB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E(已知 )
B
∴ △ABC≌△DEF(ASA)
A
D
CF E
例1: 已知如图,O是AB的中点,∠A=∠B,
求证:△AOC≌△BOD
证明:
∵ O是AB的中点(已知) C
∴ OA=OB(中点定义)
在△AOC和△BOD中 A
,有
AB=AB,
A
B
AC=AD. ∴ Rt△ACB≌Rt△ADB (HL). (2)∵ Rt△ACB≌Rt△ADB (HL). ∴ BC=AD
例2. 如图,AC=AD,∠C,∠D是直角,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求证BC=BD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专题一、全等三角形基本概念与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即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边、角及其对应线段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如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中点连线等于其一边。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判定方法:1、边角边定理(S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在数学、几何、物理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四、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策略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判定方法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能够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中。

4、多做练习题,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5、注意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避免出现常见的错误和失误。

全等三角形动点专题在数学的世界里,全等三角形和动点问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和角度都相等,可以完全重合。

动点问题则涉及到在给定的图形或轨迹上移动的点,以及这些点的变化和规律。

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研究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即全等三角形动点专题。

初一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

初一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

小学生元旦联欢会的主持词精选4篇小学生元旦联欢会主持词篇一主持词要根据活动对象的不同去设置不同的主持词。

我们眼下的社会,各种集会的节目都通过主持人来进行串联,快来参考主持词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元旦联欢会主持词(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元旦联欢会的主持词篇二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合:晚上好!甲:我是来自2020级的小鱼。

乙:我是来自2020级的小绿。

丙:我是来自2020级的小黄。

丁:我是来自2020级的小红。

甲: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满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所盼。

乙:没有松风的秋,雁去长空;没有飞雪的冬,乍暖还寒。

一夜高风凋碧树,凋不了青春不灭的火焰;满地余寒露凝香,凝不住你绝美的年华。

丙:在这烛光与微笑构成的舞台,在这笑声与歌声汇成的海洋,在这永恒与温馨筑就的圣地,我们欢聚在一起。

丁:光阴茬苒,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

今天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

这一刻是美好的,这一刻是温馨的,这一刻是充满激情的。

甲:台历翻去最后一页,20--年已经成为历史。

回首时光年轮上又一度春秋寒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乙:灿烂辉煌的20--年即将向我们告别,充满希望与奋进的20--年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丁: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就让我们用热情与激情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传达对新一年的憧憬。

丙:今晚,就让我们踏着歌声的翅膀,向着梦想――启航!甲:现在我宣布20--年庆元旦文艺晚会,合:现在开始!甲: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今晚到场的领导和嘉宾,--。

乙:欢迎您的到来!丙:---。

丁:欢迎您的到来!甲: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和--老师,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丁:今天啊,我们在开场前将会进行第一个抽奖环节的前奏!丙:没错!我们需要在场的观众拿出旁边已经为你们准备好的袋子,里面呢会有一张小纸条,请将你对20--年的新年愿望写在纸上,并写好你的姓名,待会儿会有同学去收集,我们将在晚会的最后从这些小纸条中抽出3位幸运儿,并且由主持人念出这3个新年愿望,而这3位幸运的同学也将获得奖品哦!大家快点动起来吧!甲:OK,相信你们已经写好了自己的新年愿望了吧,我们马上进入今晚的正轨了哟!乙:没错,接下来呢就让我们跟着--和--的歌声走进《下一站天后》。

全等三角形复习和例习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和例习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 (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图13-1图13-2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图13-3 图13-4(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图13-5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A B DC E B ’A ’ C ’ D ’ E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多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机器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八上数学第一章复习

八上数学第一章复习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预学内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思路: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两角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两边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当两三角形已具备一角一边对应相等时,第三条件应找.5.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经常见到的隐含条件有:.6.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试举反例说明导学内容:一、例题讲解1.如图,AB、CD相交于点O,AO=BO,AC∥DB。

那么OC与OD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已知CA⊥AB,DB⊥AB,AC=BE,AE=BD. 试猜想线段CE与DE的大小与位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3.问题1:在数学课本中我们研究过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CB = 900,AC=BC,BE⊥MN,AD⊥MN,垂足分别为E、D.图中哪条线段与AD 相等?并说明理由.问题2: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线段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来,不需要说明理由.问题3:当直线CE绕点C旋转到图2中直线MN的位置时,试问DE、AD、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EA BDC4.如图,已知△ABC ,BE 、CF 为高,CP=AB ,BD=AC ,试判断AP 与AD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5.如图,ΔABC 中,D 是AC 上一点,BE ∥AC ,BE=AD ,AE 分别交BD 、BC 于点F 、G . ⑴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请找出来,并证明你的结论.⑵若连结DE ,则DE 与AB 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 和△ACD 拼成四边形ABCD ,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这个四边形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全等三角形复习一、知识点梳理及示例一重新认识“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其实质是“完全重合”,也就是“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全等形中的一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不难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应”的问题,当我们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字母一定要写在对应的位置,这样便于看出对应的元素是什么。

在学习了第十四章(轴对称)后,对全等形应有一个新的认识: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只是这时两个图形的位置特殊罢了.我们在解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时,用全等形的性质往往是个关键.二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分析要领,会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分析方法与步骤:(1)仔细观察图形,找出欲证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已知的直接相等条件,并把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上,使条件在图上一目了然.(2)注意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角)、对顶角、等腰(边)三角形或正方形中的等角(边)等,这些条件虽然没有直接告诉,它们却是证明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

(3)对照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SSS,SAS,ASA,AAS,HL),看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否具备了,如果不够,还需要找出哪些条件或创造哪些条件.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某些条件是必须证明的.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①利用中点的定义证明线段相等;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角相等;③利用垂直的定义证明角相等;④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⑤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证明角相等;⑥利用图形的和、差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经过正确分析之后,要把论证过程规X地写出来.本章要求我们能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这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什么叫“综合法证明格式”?就是按照从题设(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步步推理论证,最后得到结论的格式来书写证明过程.例l如下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E=CF,连接BF,DE,你能证明BF=DE吗?分析:①找出欲证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从图形及要证的结论来看,可考虑证明△BCF≌△DCE;②找出并标上已知条件:CE=CF,∠ECF=90°;③有没有隐含条件?有:BC=DC,∠BCD=90°,它们是正方形的边和角;④对照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差什么条件?因为BF=DE是要证的,所以,可证∠BCF=∠DCE,而这个结论很容易证得.至此,分析过程顺利完成,书写格式如下: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BCD=90°,∴∠BCD-∠DCF=∠ECF-∠DCF即∠BCF=∠DCE在△BCF和△DCE中,∵∴△BCF≌△DCE,∴BF=DE三理解“SSA”为什么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防止误用SSA.在学习新课时,探究并得到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并且知道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3个条件,其中至少有—个条件是边.但SSA却是个假命题,有些同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它来证明三角形全等,这是不对的.例2如图,AC、BD交于E,AD=BC,∠C=∠D,试说明AC=BD.错解:在△ABD和△BAC中∴△ABD≌△BAC,∴AC=BD正确解法,在△ADE和△BCE中∴△ADE≌△BCE(AAS)∴AE=BE,DE=CE∴AE+CE=BE+DE,即AC=BDSSA为什么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看出来,你能根据下图说明为什么吗?其实,HL中的3个条件就是SSA,为什么HL是正确的呢?这是由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决定的.下面留一个问题请你解决,这样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探究:我们知道:“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个假命题.请你对三个条件或三角形的形状给些必要的限制,使得具备“SSA”三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你会判定两个特殊三角形全等吗?我们课本主要研究了一般三角形全等的4种判定方法,只有“HL”,是关于特殊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本为什么不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呢?这是因为一般的方法适用特殊,这样也是为了减少我们的学习负担,集中精力学会一般的方法.我们共同来看下面一个例子.例3.下列说法:①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②—腰和底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④一个钝角和它的一条邻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与解:①的说法中相等的这—对边,没有指明是对应腰还是对应底,如果一个是底与另一个的腰相等,则不能得到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②的说法中,一腰和底对应相等,这就有两对边相等了,第三对边是不是相等呢?当然相等了,因为第三对边是腰,也应该相等,这样就符合“SSS”了。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全等三角形含答案(共11页)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资料--全等三角形含答案(共11页)

全等三角形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CDBA BC DEF 2 1ADB CAB ACDF2 1 E6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7已知:AB=CD ,∠A=∠D ,求证:∠B=∠C8.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9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ABCDP DAC B10.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BC=AB .11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AC+CD ,求证:∠C=2∠B12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3已知:如图,AB=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

求证:BE=CD . PEDCBA D CBAMFECBACD F14在△ABC中,︒=∠90ACB,BCAC=,直线MN经过点C,且MNAD⊥于D,MNBE⊥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BEADD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5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八(上)数学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含答案)

八(上)数学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含答案)

八(上)数学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含答案)一.全等图形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六.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一.全等图形(共5小题)(1)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三角形全等的符号“全等”用符号“≌”表示.注意: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4)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1.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A.90°B.120°C.135°D.150°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B.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C.图形全等,只与形状、大小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则∠A的大小是.4.如图为正方形网格,则∠1+∠2+∠3=()A.105°B.120°C.115°D.135°5.如图,在孔雀开屏般漂亮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共8小题)(1)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说明: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③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注意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理论依据,应用时要会找对应角和对应边.②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的,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1.如图,△ABC≌△DEF,BC=7,EC=4,则CF的长为()A.2 B.3C.5 D.72.如图所示,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C≌△DE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DE,但AC不平行于DF B.BE=EC=CFC.AC∥DF,但AB不平行于DE D.AB∥DE,AC∥DF3.如图,已知△ABC≌△ADE,若∠A=60°,∠B=40°,则∠BED的大小为.4.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A.150°B.120°C.90°D.60°5.如图,△ABC≌△DEC,A和D,B和E是对应点,B、C、D在同一直线上,且CE=5,AC=7,则BD的长为()A.12B.7C.2D.146.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AC=AF,②∠F AB=∠EAB,③EF=BC,④∠EAB=∠F AC,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7.如图,D在BC边上,△ABC≌△ADE,∠EAC=α°,则∠ADE的度数为.8.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MFQ,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A.点D B.点C C.点B D.点A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13小题)(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1.如图,∠C=∠E,AC=AE,点D在BC边上,∠1=∠2,AC和DE相交于点O.求证:△ABC≌△ADE.2.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B=DE,BF=CE,AB∥DE,求证:△ABC≌△DEF.3.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一个条件后,可得△ABC≌△DCB,则在下列条件中,不能添加的是()A.AC=DB B.AB=DC C.∠A=∠D D.∠ABD=∠DCA4.如图,已知∠ABC=∠DCB,要使△ABC≌△DCB,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ABC=∠ACB B.∠DCB=∠D C.AC=BC D.AB=DC5.如图,已知∠DOB=∠COA,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O≌△CDO的是()A.∠D=∠B,OB=OD B.∠C=∠A,OA=OCC.OA=OC,OB=OD D.AB=CD,OB=OD6.如图,已知点B,E在线段CF上,CE=BF,∠C=∠F,∠ABC=∠DEF.试说明:△ABC≌△DEF.解:因为CE=BF(已知)所以CE﹣=BF﹣BE()即=在△ABC和△DEF中,所以△ABC≌△DEF().7.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 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它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何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的值.8.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且t≤5.(1)PC=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的v值,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Q、C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D,AB=DE,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B=∠E B.AC=DF C.∠ACD=∠BFE D.BF=CD1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M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M,若AC=BC,∠AMB=∠BCD,求证:△ADC≌△CMB.11.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1)如图1,求证:△ABE≌△CDF.(2)如图2,连接AD、BC、BF、DE,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所有全等的三角形(除△ABE全等于△CDF外).12.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在BD上截取BF=AC,延长CE至点G使CG=AB,连接AF,AG.(1)如图1,求证:AG=AF;(2)如图2,若BD恰好平分∠ABC,过点G作GH⊥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H,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用全等符号连接.13.如图,△ABC和△DEF的顶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BF=CD,边AC与EF相交于点G,CG=FG,∠A=∠E.求证:△ABC≌△EDF.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5小题)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直角三角形首先是三角形,所以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又是特殊的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1.如图所示,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求证:Rt△ABE≌Rt△CBF.2.如图,∠A=∠B=90°,E是AB上的一点,且AD=BE,∠1=∠2,求证:Rt△ADE≌Rt△BEC.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20,BC=10,PQ=AB,P,Q两点分别在线段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M上运动,且点P不与点A,C重合,那么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BC与△APQ 全等?4.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高,且BE=CD,求证:Rt△BEC≌Rt△CDB.5.如图(1),AB⊥AD,ED⊥AD,AB=CD,AC=DE,试说明BC⊥CE的理由;如图(2),若△ABC向右平移,使得点C移到点D,AB⊥AD,ED⊥AD,AB=CD,AD=DE,探索BD⊥CE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9小题)(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BE⊥AC于点E,AD、BE相交于点H,AE=BE.试说明:(1)△AEH≌△BEC.(2)AH=2BD.2.如图,在△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点E,BE=BC,连接BD,若AC=8cm,则AD+DE 等于()A.6cm B.7cm C.8cm D.9cm3.已知:如图,在△ABC与△AEF中,点F在BC上,AB=AE,BC=EF,∠B=∠E,AB交EF于点D.下列结论:①∠EAB=∠F AC;②AF=AC;③F A平分∠EFC;④∠BFE=∠F AC中,正确的有()个.A.1B.2C.3D.44.如图,AD为△ABC的中线,DE平分∠ADB,DF平分∠ADC,BE⊥DE,CF⊥DF.(1)求证;DE⊥DF;(2)求证:△BDE≌△DCF;(3)求证:EF∥BC.5.已知如图,在△ABC和△ADE中,AB=AD,AC=AE,∠1=∠2.求证:BC=DE.6.如图,点A,F,D,C在同一直线上,BC,EF交于点M,∠B=∠E=90°,AF=CD,AB=DE.求证:(1)Rt△ABC≌Rt△DEF;(2)MF=MC.7.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50°,D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A.55°B.60°C.65°D.70°8.如图,在△ABC中,AB=2,∠ABC=60°,∠ACB=45°,D是BC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D,AE⊥l,BF⊥l,垂足分别为E,F,则AE+BF的最大值为()A.B.2C.2D.39.如图,在△ABC中,AB=AC=3,∠B=∠C=50°,点D在边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边AC于点E.(1)当∠BDA=100°时,∠EDC=°,∠DEC=°.(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六.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共15小题)(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用全等寻找下一个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往往是综合在一起应用的,这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已知和求证,分清问题中已知的线段和角与所证明的线段或角之间的联系.(2)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做法:①把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延长,把分散条件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是解决中线问题的基本规律.②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可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这些问题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来证明.(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般方法是把实际问题先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其中,画出示意图,把已知条件转化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关键.1.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A.SSS B.ASA C.AAS D.SAS2.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千米,C、D为两所学校,DA⊥AB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5千米,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报亭H,使得C、D两所学校到H的距离相等,且∠DHC=90°,问:H应建在距离A站多远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多少千米?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A.SAS B.AAA C.SSS D.ASA4.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尺如图所示放置在∠AOB的两边上,其中直角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分别与∠AOB的两边上,两个直角三角尺的长直角边交于点P,连接OP,且OM=ON,若∠AOB=60°,OM=6cm,则线段OP=cm.5.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1)求证:△ADC≌△CEB;(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6.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在河岸BM上截取BC=CD,作ED⊥BD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点D.(DE≠CD)(1)线段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2)请说明(1)成立的理由.7.如图,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时,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过点D画出BF的垂线DE,当点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证明△EDC≌△ABC,从而得到ED=AB,则测得ED的长就是两点A,B的距离.判定△EDC≌△ABC的依据是()A.“边边边”B.“角边角”C.“全等三角形定义”D.“边角边”8.如图,树AB与树CD之间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棵大树的顶点A和D,且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求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9.小明同学有一块玻璃的三角板,不小心掉到地上碎成了三块,现要去文具店买一块同样的三角板,最省事的是()A.带②去B.带①去C.带③去10.如图,将一根笔直的竹竿斜放在竖直墙角AOB中,初始位置为CD,当一端C下滑至C'时,另一端D向右滑到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B.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C.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D.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11.如图,公园里有一座假山,要测假山两端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C,分别延长AC,BC到D,E,使CD=CA,CE=CB,连接DE.这样就可利用三角形全等,通过量出DE的长得到假山两端A,B的距离.其中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SS B.ASA C.AAS D.SAS12.如图,两根旗杆间相距20米,某人从点B沿BA走向点A,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M,此时他分别仰望旗杆的顶点C和D,两次视线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BD的高为12米,该人的运动速度为2米/秒,则这个人运动到点M所用时间是秒.1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点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BE的异侧,如果测得AB=DE,AB∥DE,AC∥DF.若BE=14m,BF=5m,则FC的长度为m.14.如图,仪器ABCD可以用来平分一个角,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与AD,使它们落在角的两边上,沿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15.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m有一树C.继续前行20m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1)河的宽度是米.(2)请你说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全等三角形》教案参考答案一.全等图形(共5小题)1.C;2.B;3.95°;4.D;5.315°;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共8小题)1.B;2.D;3.100°;4.B;5.A;6.B;7.90°﹣;8.A;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13小题)1.;2.;3.A;4.D;5.D;6.BE;等式的性质;BC;EF;ASA;7.;8.(10﹣2t);9.D;10.;11.;12.;13.;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5小题)1.;2.;3.;4.;5.;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9小题)1.;2.C;3.D;4.;5.;6.;7.C;8.A;9.30;100;六.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共15小题)1.D;2.;3.D;4.4;5.;6.DE;7.B;8.;9.C;10.D;11.D;12.4;13.4;14.;15.5;。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题1(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题1(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期末综合复习题1(附答案)1.如图,△ABC≌△DEF,BC=7,EC=4,则CF的长为()A.2B.3C.5D.72.如图所示,则下面图形中与图中△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A.B.C.D.3.如图,OD平分∠AOB,DE⊥AO于点E,DE=4,点F是射线OB上的任意一点,则DF的长度不可能是()A.3B.4C.5D.64.花花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①、②、③、④),若要配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A.第①块B.第②块C.第③块D.第④块5.如图,△ACB≌△A′CB′,∠ACB=70°,∠ACB′=100°,则∠BCA′的度数为()A.30°B.35°C.40°D.50°6.如图,△AOC≌△BOD,点A与点B是对应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B=CD B.AC=BD C.AO=BO D.∠A=∠B7.如图,点B,F,C,E共线,∠B=∠E,BF=E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A=∠D C.AC=DF D.AC∥FD8.如图,已知△ABC≌△DEF,CD平分∠BCA,若∠A=30°,∠CGF=88°,则∠E的度数是()A.30°B.50°C.44°D.34°9.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5,则△ABD的面积是()A.15B.30C.45D.6010.如图,在△ABC与△AEF中,AB=AE,BC=EF,∠ABC=∠AEF,∠EAB=40°,AB 交EF于点D,连接EB.下列结论:①∠F AC=40°;②AF=AC;③∠EBC=110°;④AD=AC;⑤∠EFB=40°,正确的个数为()个.A.1B.2C.3D.411.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90°,BD=,则点D到AC的距离是.1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若BC=4,DE=1.6,则BD的长为.13.如图,△ABC≌△ABD,∠C=30°,∠ABC=85°,则∠BAD的度数为14.如图,△ABC≌△DEF,∠A=70°,∠B=50°,则∠DFC=.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AB=5,DC =2,则△ABD的面积为.16.如图,AC=AD,∠1=∠2,要使△ABC≌△AED,应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17.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C=3,且BD:DC=5:4,AB=5,则△ABD的面积是.18.如图:已知OA和OB两条公路,以及C、D两个村庄,建立一个车站P,使车站到两个村庄距离相等即PC=PD,且P到OA,OB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19.已知:如图,AE=CF,AD∥BC,AD=CB.(1)求证:∠B=∠D;(2)求证:BE∥DF.20.如图,AC∥BD,∠C=90°,AC=BE,AB=DE,求证:DE⊥AB.21.王强同学用10块高度都是2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点C在DE上,点A和B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1)求证:△ADC≌△CEB;(2)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22.如图,已知:∠A=∠E,AB=EB,点D在AC边上,且∠ABE=∠CBD.(1)求证:△EBD≌△ABC;(2)如果O为CD中点,∠BDE=65°,求∠OBD的度数.23.∠B=∠C=90°,EB=EC,DE平分∠ADC,求证:AE是∠DAB平分线.24.已知OM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射线OM上一点,点C、D分别在射线OA、OB 上,连接PC、PD.(1)如图①,当PC⊥OA,PD⊥OB时,则PC与PD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②,点C、D在射线OA、OB上滑动,且∠AOB=90°,当PC⊥PD时,PC 与PD在(1)中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ABC≌△DEF,∴EF=BC=7,∵EC=4,∴CF=3,故选:B.2.解:A图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B图与三角形ABC有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二者全等;C图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D图与三角形ABC有两角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故选:B.3.解:过D点作DH⊥OB于H,如图,∵OD平分∠AOB,DE⊥AO,DH⊥OB于H,∴DH=DE=4,∴DF≥4.故选:A.4.解:带②去可以利用“角边角”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故选:B.5.解:∵△ACB≌△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C.6.解:∵△AOC≌△BOD,∴∠A=∠B,AO=BO,AC=BD,∴B、C、D均正确,而AB、CD不是不是对应边,且CO≠AO,∴AB≠CD,故选:A.7.解:∵BF=EC,∴BF+FC=EC+FC,∴BC=EF,又∵∠B=∠E,∴当添加条件AB=DE时,△ABC≌△DEF(SAS),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当添加条件∠A=∠D时,△ABC≌△DEF(AAS),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添加条件AC=DF时,无法判断△ABC≌△DEF,故选项C符合题意;当添加条件AC∥FD时,则∠ACB=∠DFE,故△ABC≌△DEF(AS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8.解:∵CD平分∠BCA,∴∠ACD=∠BCD=∠BCA,∵△ABC≌△DEF,∴∠D=∠A=30°,∵∠CGF=∠D+∠BCD,∴∠BCD=∠CGF﹣∠D=58°,∴∠BCA=116°,∴∠B=180°﹣30°﹣116°=34°,∵△ABC≌△DEF,∴∠E=∠B=34°,故选:D.9.解:作DE⊥AB于E,由基本尺规作图可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AB,∴DE=DC=4,∴△ABD的面积=×AB×DE=30,故选:B.10.解:在△AEF和△ABC中,,∴△AEF≌△ABC(SAS),∴∠EAF=∠BAC,AF=AC,故②正确∴∠EAB=∠F AC=40°,故①正确,∴∠C=∠AFC=∠AFE=70°,∴∠EFB=180°﹣70°﹣70°=40°,故⑤正确,∵AE=AB,∠EAB=40°,∴∠AEB=∠ABE=70°,若∠EBC=110°,则∠ABC=40°=∠EAB,∴∠EAB=∠ABC,∴AE∥BC,显然与题目条件不符,故③错误,若AD=AC,则∠ADF=∠AFD=70°,∴∠DAF=40°,这个显然与条件不符,故④错误.故选:C.11.解:如图,过点D作DE⊥AC于E,∵AD是△ABC的角平分线.∠B=90°,DE⊥AC,∴DE=BD=,∴点D到AC的距离为,故答案为.12.解:∵AD平分∠BAC,DE⊥AB,∠C=90°,∴CD=DE,∵DE=1.6,∴CD=1.6,∴BD=BC﹣CD=4﹣1.6=2.4.故答案为:2.413.解:∵∠C=30°,∠ABC=85°.∴∠CAB=180°﹣∠C﹣∠ABC=65°,∵△ABC≌△ABD,∴∠BAD=∠CAB=65°.故答案为:65°.14.解:∵△ABC≌△DEF,∴∠A=∠D=70°,∠B=∠E=50°,∴∠DFC=180°﹣(∠D+∠E)=180°﹣120°=60°,故答案为:60°.15.解:作DH⊥AB于H,如图,∵AD平分∠BAC,DH⊥AB,DC⊥AC,∴DH=DC=2,∴△ABD的面积=×5×2=5.故答案为5.16.解:∵∠1=∠2,∴∠1+∠BAD=∠2+∠BAD,即∠BAC=∠EAD,∵AC=AD,∴当添加∠B=∠E时,可根据“AAS”判断△ABC≌△AED;当添加∠C=∠D时,可根据“ASA”判断△ABC≌△AED;当添加AB=AE时,可根据“SAS”判断△ABC≌△AED.故答案为∠B=∠E或∠C=∠D或AB=AE.17.解:作DE⊥AB于点E,∵AD平分∠BAC,∠C=90°,DE⊥AB,∴DC=DE,∵BC=3,且BD:DC=5:4,∴DC=3×=,∴DE=,∵AB=5,DE⊥AB,∴△ABD的面积是:==,故答案为:.18.解:如图,点P为所作.19.证明:(1)∵AE=CF,∴AE﹣EF=CF﹣EF,即AF=CE,∵AD∥BC,∴∠A=∠C,在△ADF和△CBE中,,∴△ADF≌△CBE(SAS),∴∠B=∠D;(2)由(1)△ADF≌△CBE知:∠AFD=∠BEC,∴180°﹣∠AFD=180°﹣∠BEC,即∠DFE=∠BEF,∴BE∥DF.20.证明:设AB与DE相交于点M,∵AC∥BD,∴∠C+∠DBE=180°,∵∠C=90°,∴∠DBE=90°,在Rt△ACB与Rt△EBD中,,∴Rt△ACB≌Rt△EBD(HL),∴∠ABC=∠D,∵∠D+∠MEB=90°,∴∠ABC+∠MEB=90°,∴∠EMB=180°﹣∠ABC﹣∠MEB=90°,∴DE⊥AB.21.(1)证明:由题意得:AC=BC,∠ACB=90°,AD⊥DE,BE⊥DE,∴∠ADC=∠CEB=90°,∴∠ACD+∠BCE=90°,∠ACD+∠DAC=90°,∴∠BCE=∠DAC在△ADC和△CEB中,∴△ADC≌△CEB(AAS);(2)解:由题意得:AD=2×3=6cm,BE=7×2=14cm,∵△ADC≌△CEB,∴EC=AD=6cm,DC=BE=14cm,∴DE=DC+CE=20(cm),答: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20cm.22.(1)证明:∵∠ABE=∠CBD,∴∠ABE+∠ABD=∠CBD+∠ABD,即∠EBD=∠ABC.在△EBD和△ABC中,,∴△EBD≌△ABC(ASA);(2)解:∵△EBD≌△ABC,∴BD=BC,∠BDE=∠C,∵∠BDE=65°,∴∠BDC=∠BDE=65°,∵∠CBD=50°,∵O点为CD中点,∴∠OBD=CBD=25°.23.证明:如图,过点E作EF⊥AD于F,∵DE平分∠ADC,∠C=90°,∴EC=EF,∵EB=EC,∴EF=BE,又∵∠B=90°,∴EB⊥AB,∵EF⊥AD,∴AE是∠DAB平分线.24.解:(1)PC=PD,理由:∵OM是∠AOB的平分线,∴PC=PD(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PC=PD;(2)证明:过点P点作PE⊥OA于E,PF⊥OB于F,如图,∴∠PEC=∠PFD=90°,∵OM是∠AOB的平分线,∴PE=PF,∵∠AOB=90°,∠CPD=90°,∴∠PCE+∠PDO=360°﹣90°﹣90°=180°,而∠PDO+∠PDF=180°,∴∠PCE=∠PDF,在△PCE和△PDF中,∴△PCE≌△PDF(AAS),∴PC=PD.。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课件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课件

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基本性质【知识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与他们的位置没有关系。

)【知识点2】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定义还可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和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例题1】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1)AB 与 是对应边,BC 与 是对应边, CA 与 是对应边;(2)∠A 与 是对应角,∠ABC 与 是对应角,∠BAC 与 是对应角 【方法总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1)有公共边的,公 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对最长的边,最短的边对最短的边,最大的角对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对最小的角。

【练习1】 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1)△BOD ≌ ; (2)△ACD ≌ .【例题2】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度数是( )° ° ° °DABCOEABCDCAB; A '~【例题3】如图,若111ABC A B C △≌△,且11040A B ∠=∠=°,°,则1C ∠= .,【练习1】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 20° B .30° C .35° D .40°【练习2】如图,△ABD 绕着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 , 且∠ABD =90°。

(1)△ABD 和△EBC 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指出对应边与对应角。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 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例 2. 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含练习讲评)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含练习讲评)

一、全等三角形注: 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 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例1: 如图, 在△ABE 中, AB =AE,AD =AC,∠BAD =∠EAC, BC.DE 交于点O.求证: (1) △ABC ≌△AED ; (2) OB =OE .例2: 如图所示,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BC.CD 上分别有点E 、点F, 且BE +DF =EF, 试求∠EAF 的度数.AD F例3.在△ABC中, ∠ACB=90°,AC=BC, AE是BC的中线, 过点C作CF⊥AE于F,过B作BD⊥CB 交CF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AE=CD, (2)若BD=5㎝,求AC的长。

例4:如图, △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 若∠1: ∠2: ∠3=28: 5: 3, 则∠a的度数为例5: 如图: 在△ABC中, ∠ACB=90°, AC=BC, D是AB上一点, AE⊥CD于E, 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 AE=EF+BF。

练习:1.已知: 如图5—129, △ABC 的∠B.∠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过D 作MN ∥BC 交AB.AC 分别于点M 、N, 求证:BM +CN =MN2.如图(13):已知AB ⊥BD, ED ⊥BD, AB=CD , BC=DE ,请你判断AC 垂直于CE 吗? 并说明理由。

3.如图(14),已知AB=DC , DE=BF, ∠B=∠D , 试说明(1)DE ∥BF (2)AE=CFFDCABE(14)4.如图: 在△ABC中, ∠BAC=90°,∠ABD= ∠ABC, DF⊥BC, 垂足为F, AF交BD于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1)
问题1:已知△ABC,以BC为边你能作一
个三角形与△ABC全等吗?
A
B
C
A
D A
A
B
B C
C
B
C
图1
图2
D
D
图3
问题2:如图1 ,若△ABC≌△DCB.
(3)连接AD,AB与DC的交点为O,若D0 (1)你能找出图中哪些相等的线段? :CO=1:2,S△AOD=2,求S△AOC,你还 (2)你能找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量? 能求出哪些图形的面积?
形状.
B
F C
D
A
E m
G F C A D B E
G F C A D B E
A I
H C G F B D E
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C BDBiblioteka AE m课后思考:(3) 拓展与应用:如图(3),D、E 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 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
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
D
O
C B
A
A
A
B
C
B
C
图1
图2
D
D
图3
问题3:如图1,若∠ABC=∠DCB,请你添 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CB.
D A
B
C
图1
问题4:如图2,连接AD得图4,已知:
BC是∠ABC的角平分线,AB=BD,请问AD
与BC的垂直吗?说明理由。
A
A B
B
C
B
E
C
图2
D
D
图4
问题5:如图5,在△ABC和△DFE中,点E、B、F、
一直线上,分别以BC、CD为边,作正五边形ABCHI、
正五边形CDEFG,连接BG、DH,
求证:△BCG≌△HCD;
图中还有其它的全等三角形?
I C A B D E G F H
图9
总结
方法
五个判定定理
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 转化,数形结合等
问题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线段相等
角相等
课后思考:如图(1),已知:在△ABC中,
C在同一直线上,若AC∥DE,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AC=DE,②BC=EF,③∠A=∠D.请用其中二个作为条件,
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题并进行证明.
你选择的条件是:
A
;结论是:
A
.
B
C
E B
F C
D
图3
D
图5
问题6:已知B、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以 BC、CD为边,在BD的同侧作等边△ABC、等边 △CDE,连接AD、BE,
A
求证:△BCE≌△ACD;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全等三角形?
B
A E G B C K D
B G C A E K D
E G C K D
变式1:已知,如图7,当∠BCD为 锐角 时,分 钝角
别以BC、CD为边,作等边△ABC、等边△CDE,连接
AD、BE,
请问△BCE≌△ACD吗?图中还有其它的全等三角
形吗?
A E G H B C D
A G
C H D B
E
图7
图7
变式2:已知,如图8,已知B、C、D三点不在同
一直线上,分别以BC、CD为边,作正方形ABCG、正
方形CDEF,连接BF、GD,
求证:△BCF≌△GCD;
图中还有其它的全等三角形?
A
G F C E D B
图8
变式3:已知,如图9,已知B、C、D三点不在同
∠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 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C B
D
A
E m
课后思考:(2) 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 :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 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
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