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
一、厚积而薄发
贝克汉姆退役——时事新闻
钱钟书的一句名言——我考前在复习资料上看到的
陆羽的诗《六羡歌》——我在一首古风歌曲《风华录》里听到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部分段落——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课本内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想离。
——因《甄嬛传》而大红的一句诗
梭罗、沈从文等被我在排比举例段中一笔带过的例子——各种道听途说,或从别人的优秀作文中看到的
这些材料来自各种地方,无论是你刷微博、听歌、看电视剧、看报纸、读杂志,你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找到可用的素材。
发现素材后,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日后再用。
但是我还想说几个素材密集地:
1、语文试卷:做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的过程。
古文中有可用的事例、句子。
如我积累的一个句子: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出自顾炎武《廉耻》。
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显示出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文势大增,激情澎湃。
许多作文题本身就是素材,这些素材不但新颖别致、没被滥用,而且往往可适用于多角度、多方面。
如07年北京考题: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11年上海考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但也有的作文题(如今年江苏的题)意思太浅,角度太多,不适用于作例子。
2、他人的高分作文
当我在读他人作文时,我想些什么?
如11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风中的余香(标题有诗意,先发制人,下笔不凡)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
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此处语言形象优美,化抽象为具体,值得借鉴)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
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
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这个例子可以收集,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应止步于此,而应查一查左光斗、东林党的事迹,了解事件全貌,有利于你将来使用这个例子)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
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揣摩这句话的构成,“形式”和“内涵”相对,“过去”和“永存”相对,但两者存在关联。
这种对立统一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短小精悍、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联系现实,接地气,使文章不是空发议论)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
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
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
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
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
(又出现了“逝与留的辩证”,这更显示出作者的深刻思索。
“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这样的表述不是普通学生可以凭空写出,必须多看多想多记多用)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
(用这个具体可感的过程比喻另一个抽象的过程,贴切、有画面感。
写出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类比。
和数学建模差不多)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以问句展望未来,使语言形式多变,抑扬顿挫。
余韵无穷,使读者沉思,也显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又一次举例,比起说理更生动,不显枯燥。
以举例作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是可取的)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结尾点题很重要)
看他人文章时,要看他和你的文章有何不同。
除了积累名句、例子,也要学习语言、构思、层次。
每一篇高分作文都有你可学的地方。
又如我读05年江苏高分作文《善始之论》(当年主题是凤头猪肚豹尾)。
此文以古文写作,比较小众,又说理颇多,语言难以学习,但仍有可取之处。
我的高考作文采用了和它类似的结尾。
它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
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曹植《铜雀台赋》,原句为“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后半句是说快乐将延续千年不绝)”而我写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静终古而未央!”这个句式只需稍改两个字就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主题,不仅有诗意而且豪迈有气魄。
可谓万能金句。
但万能金句如何拾得?其实考前我和一些同学都欣赏了这篇文章,也许他们只是感叹了一下作者扎实的古文功底,就弃其文于不顾,而我耐心地看完了这篇作文,并查了其中典故、诗句的出处,因此我得以把这个句子收为己用。
苗言
白居易言著文: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
优美的语言可以弥补、粉饰许多硬伤,如立意较偏、举例不当、结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