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i, j m i, j i, j m i, j
27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3)由实测序列值和模型模拟序列值之差的某一范数构成 一目标函数,例如
对于BOD
对于DO
Jb K
h
J b
n i 1 n i b n r i 1 j 1 n r
根据初始条件,假定x+∆x的初始值T(x+∆x),结合 t+∆t/2时气象与水温情况计算φA[.],按上式迭代计算,收 敛后,求得t+∆t时x+∆x处的水温T(x+∆x)。然后再根据 下一时段的初始条件,同样方法计算得改时段末的x +∆x 处的水温。依此类推,求得所有断面处的水温变化过程
14
5.1.3河流水温模型
10
5.1.3河流水温模型
水面吸收热量使水体增温的关系为
通过水体 表面进入 的热量
ABdxdt HBdxdT Cp
水体温度 变化dT所 需的热量
φA为t时段微河段水面接受的总净热通量;B为河段水面宽; H为水深;T为水温;ρ为水的密度;Cp为水的比热,则有
dT A ST dt HC p
L0 Os O0 Oc Os f 1 f 1 f L0 自净系数,K /K
2 1
2.临界溶解氧Oc,临界氧亏Dc
1 1 f
L0 Os O0 Dc f 1 f 1 f L0
3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热平衡原理:
水体增加的热量=与大气热交换的净增热量+随水流迁移 输入的净增热量+同河床热交换净增热量+人类活动净增 热量+水体内部能量转化的净增热量
4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大气的热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水面辐射 (2)蒸发。 (3)热传导。气温与水温存在差别时发生
干流流入水 体水温
(2)选定计算补偿。将河段xn依河道和水文气象等变化 情况分为n个分段,每分段长(空间步长)∆x=xn/n,相应 的时间步长∆t=∆x/u
13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3)计算t+∆t时刻在x+∆x处的水温变化。x+∆x处的水温 可按下式计算
1 t T x x T x T x x T x t A t , C p H 2 2
人类活动的热排放
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冶炼厂等冷却水的排放,可按随水 流迁移的热交换公式进行计算
6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A R E C
辐射热通量
R I RI G RG S I G S
I为入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RI为被水面反射的太阳辐 射通量;G为入射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RG为G被水面反 射的大气辐射通量;S为水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通量,单 位均为J/(m2.h)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20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各水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大气复氧作用;2-河底生物的耗氧;3-碳化合物BOD耗氧;4-光合 作用产氧;5-氨氮氧化耗氧;6-亚硝酸盐氮氧化耗氧;7-碳化合物 BOD的沉淀;8-浮游植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9-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磷 的吸收;10-浮游植物代谢产生磷酸盐磷;11-浮游植物的死亡和沉淀; 12-浮游植物代谢产生氨氮;13-底泥释放氨氮;14-氨氮转化为亚硝 21 酸盐氮;15-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16-底泥释放磷
25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模型参数估算的意义
水质模型的率定与检验统称之为水质系统识别,其任务 和目的就是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模型的参数。模型参数 估算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选用的模型模拟水质变量 在水体中演化特征好坏如何,而且也反映选用的模型结 构是否适用。
专门试验、公式计算以及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法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2012.03
1
第五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5.2 河流wenku.baidu.com环境数学模型 5.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2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水温的影响:作物灌溉、生产用冷却水、 热废水
研究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温度模型, 预测水温的时空变化,是水环境保护比较 基础性的内容
1 1 f
18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托马斯BOD-DO模型
在S-P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一项因悬浮物沉淀与上浮对 BOD速率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沉浮系数K3.
多宾斯-坎普 BOD-DO模型
在托马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底泥释放和地表径 流作用,其作用变化率为R;藻类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耗 氧引起的DO变化,其作用变化率以P表示。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河流系统的概化
先分段,然后再分节,节的长度即为空间步长。这样就把一个河流 系统概化为由一系列节、段连接和组成系统。节与节之间通过对流 扩散作用联系在一起
22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方程
C C QC Sint Sext EA t Ax x Ax
dL d 2L u E 2 K1 L dx dx dO d 2O u E 2 K1 L K 2 Os O dx dx
17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
1.临界距离xc
Os O0 u xc ln f 1 f 1 K 2 K1 L0
7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蒸发热通量
E LE
ρ为水体密度;E为水面蒸发率;L=2491—Ts为水的蒸发 潜热;Ts为水面温度
8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传导热通量
Cb PTs Ta C E eS ea
φE为蒸发热通量;eS、ea分别为由水面温度计算的饱和水 汽压和水面上空2.0m处的实际水汽压,hPa;Ts、Ta分别 为水面温度和水面上方2.0m出的气温;P为水面的大气压; Cb为波温常熟,平均情况为6.1×10-4/C
E为河流纵向离散系数;Sint为水质变量C的内部源汇项(如生化反应 等);Sext为外部的源汇项(如支流入汇等)。源汇项的具体计算, 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3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水力学计算
Q qx i x i
qx为第i个计算单元的单位河长旁侧入流流量,于是可求得各河段的流量。 流速u和水深H可用经验公式得到:
26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根据采用模型计算的需要,收集实测的模型输入、输 出和有关的河流情况资料。例如收集一定排污条件下河 流各断面BOD和DO浓度的实测离散分布序列集合{b }和 {c }。其中m表示实测,i表示第i次测量(i=1,…,n),j 表示第j断面(j=1,…,r)。 (2)用选定的水质模型,在同样的排污条件下,由设定的 模型参数计算模型的输出过程,如BOD和DO浓度的计算 序列集合{b }和{c }。
n i
h
n
i 1
i 1
i b
28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4)在有约束条件下,自所设的初值开始,搜索目标函数 最小时的待估参数值序列{K(h)},即J(K(h)) min{J(K(h))}, (约束ah K(h) bh ),得初值条件下的优选参数。 (5)类似第(4)步那样,求若干不同初值的优选参数序列, 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取一组最好的参数序列
19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功能与作用
能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以各种组合方式描述13种水环境 变量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水 温、叶绿素-a——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可溶性磷、大肠杆菌、人选的一种可降解物质、任选的 三种不降解物质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准动态(水文水力学参数不变化)
u aQb , H fQ g
a、b、f、g为经验的系数和指数,通过实测的水文资料相关分析求得。纵 向离散系数可用第4章介绍的方法确定
24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的源汇项
各水质变量的迁移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源汇项可以认为是C对时间的全 导数:
dC S dt
各种水质变量的C的表达式不同而已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16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稳态)
1.方程中的源漏项只考虑耗氧微生物参与的降解作用,并 认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即∑ Si=-K1L; 2.只考虑BOD降解引起的溶解氧减少,且减少速率与 BOD降解速率相同;复氧速率与氧亏成正比,可表达为 ∑ Si=-K1L+K2(Os-O)。
随水量迁移的热交换
Q tQTCp
Q为流入或流出水体的热量,J;Cp为水的比热,m3/s;
5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河床的热量交换
与河床的热交换是通过固体边界的热传导进行的,一般 很小,可忽略。
内部产生的热
主要来自水的势能转换为摩擦热及生化作用释放出的热 能,通常可忽略
29
11
5.1.3河流水温模型
应用上述模型可以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 热源及初始、边界条件模拟预测河流水温 的时空变化
已知河段长xn,分为n个均匀河段,流量为Q,流速为u, 水深为H,x=0处干流入流量QI的水温为TI,右岸有一支流 入汇,流量q,水温为Tx,还有一热污染源,排热强度为 W,此外还有气象资料,如气温、太阳辐射、风速、湿度、 气压、云度等。
m i , j bi , j
2
J c K h J ci ci , j cim ,j
i 1 i 1 j 1
2
同时考虑BOD、DO
J K
为权重因素( 0 1 ) , 表 示 BOD 和 DO 实测值 的相对可靠性或重 要性
i c
h
J K J 1 J
程序步骤如下:
(4)计算以后各分段的水温变化。将上步计算的x+∆x处 水温作为下一分段的初始条件,同步骤(3)一样,可计 算河段的水温变化过程。依此类推,得各分段的水温变 化
15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水环境数学模型是在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 程基础上,针对模拟预测的水环境要素的 变化规律建立的一整套数学计算程序和方 法。企图像物理模型那样,模拟和预测河 流的水质变化过程,从而为水环境质量评 价、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和水污染控制工 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7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3)由实测序列值和模型模拟序列值之差的某一范数构成 一目标函数,例如
对于BOD
对于DO
Jb K
h
J b
n i 1 n i b n r i 1 j 1 n r
根据初始条件,假定x+∆x的初始值T(x+∆x),结合 t+∆t/2时气象与水温情况计算φA[.],按上式迭代计算,收 敛后,求得t+∆t时x+∆x处的水温T(x+∆x)。然后再根据 下一时段的初始条件,同样方法计算得改时段末的x +∆x 处的水温。依此类推,求得所有断面处的水温变化过程
14
5.1.3河流水温模型
10
5.1.3河流水温模型
水面吸收热量使水体增温的关系为
通过水体 表面进入 的热量
ABdxdt HBdxdT Cp
水体温度 变化dT所 需的热量
φA为t时段微河段水面接受的总净热通量;B为河段水面宽; H为水深;T为水温;ρ为水的密度;Cp为水的比热,则有
dT A ST dt HC p
L0 Os O0 Oc Os f 1 f 1 f L0 自净系数,K /K
2 1
2.临界溶解氧Oc,临界氧亏Dc
1 1 f
L0 Os O0 Dc f 1 f 1 f L0
3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热平衡原理:
水体增加的热量=与大气热交换的净增热量+随水流迁移 输入的净增热量+同河床热交换净增热量+人类活动净增 热量+水体内部能量转化的净增热量
4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大气的热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水面辐射 (2)蒸发。 (3)热传导。气温与水温存在差别时发生
干流流入水 体水温
(2)选定计算补偿。将河段xn依河道和水文气象等变化 情况分为n个分段,每分段长(空间步长)∆x=xn/n,相应 的时间步长∆t=∆x/u
13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3)计算t+∆t时刻在x+∆x处的水温变化。x+∆x处的水温 可按下式计算
1 t T x x T x T x x T x t A t , C p H 2 2
人类活动的热排放
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冶炼厂等冷却水的排放,可按随水 流迁移的热交换公式进行计算
6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A R E C
辐射热通量
R I RI G RG S I G S
I为入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RI为被水面反射的太阳辐 射通量;G为入射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RG为G被水面反 射的大气辐射通量;S为水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通量,单 位均为J/(m2.h)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20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各水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大气复氧作用;2-河底生物的耗氧;3-碳化合物BOD耗氧;4-光合 作用产氧;5-氨氮氧化耗氧;6-亚硝酸盐氮氧化耗氧;7-碳化合物 BOD的沉淀;8-浮游植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9-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磷 的吸收;10-浮游植物代谢产生磷酸盐磷;11-浮游植物的死亡和沉淀; 12-浮游植物代谢产生氨氮;13-底泥释放氨氮;14-氨氮转化为亚硝 21 酸盐氮;15-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16-底泥释放磷
25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模型参数估算的意义
水质模型的率定与检验统称之为水质系统识别,其任务 和目的就是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模型的参数。模型参数 估算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选用的模型模拟水质变量 在水体中演化特征好坏如何,而且也反映选用的模型结 构是否适用。
专门试验、公式计算以及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法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2012.03
1
第五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5.2 河流wenku.baidu.com环境数学模型 5.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2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水温的影响:作物灌溉、生产用冷却水、 热废水
研究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温度模型, 预测水温的时空变化,是水环境保护比较 基础性的内容
1 1 f
18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托马斯BOD-DO模型
在S-P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一项因悬浮物沉淀与上浮对 BOD速率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沉浮系数K3.
多宾斯-坎普 BOD-DO模型
在托马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底泥释放和地表径 流作用,其作用变化率为R;藻类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耗 氧引起的DO变化,其作用变化率以P表示。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河流系统的概化
先分段,然后再分节,节的长度即为空间步长。这样就把一个河流 系统概化为由一系列节、段连接和组成系统。节与节之间通过对流 扩散作用联系在一起
22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方程
C C QC Sint Sext EA t Ax x Ax
dL d 2L u E 2 K1 L dx dx dO d 2O u E 2 K1 L K 2 Os O dx dx
17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
1.临界距离xc
Os O0 u xc ln f 1 f 1 K 2 K1 L0
7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蒸发热通量
E LE
ρ为水体密度;E为水面蒸发率;L=2491—Ts为水的蒸发 潜热;Ts为水面温度
8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传导热通量
Cb PTs Ta C E eS ea
φE为蒸发热通量;eS、ea分别为由水面温度计算的饱和水 汽压和水面上空2.0m处的实际水汽压,hPa;Ts、Ta分别 为水面温度和水面上方2.0m出的气温;P为水面的大气压; Cb为波温常熟,平均情况为6.1×10-4/C
E为河流纵向离散系数;Sint为水质变量C的内部源汇项(如生化反应 等);Sext为外部的源汇项(如支流入汇等)。源汇项的具体计算, 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3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水力学计算
Q qx i x i
qx为第i个计算单元的单位河长旁侧入流流量,于是可求得各河段的流量。 流速u和水深H可用经验公式得到:
26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根据采用模型计算的需要,收集实测的模型输入、输 出和有关的河流情况资料。例如收集一定排污条件下河 流各断面BOD和DO浓度的实测离散分布序列集合{b }和 {c }。其中m表示实测,i表示第i次测量(i=1,…,n),j 表示第j断面(j=1,…,r)。 (2)用选定的水质模型,在同样的排污条件下,由设定的 模型参数计算模型的输出过程,如BOD和DO浓度的计算 序列集合{b }和{c }。
n i
h
n
i 1
i 1
i b
28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4)在有约束条件下,自所设的初值开始,搜索目标函数 最小时的待估参数值序列{K(h)},即J(K(h)) min{J(K(h))}, (约束ah K(h) bh ),得初值条件下的优选参数。 (5)类似第(4)步那样,求若干不同初值的优选参数序列, 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取一组最好的参数序列
19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功能与作用
能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以各种组合方式描述13种水环境 变量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水 温、叶绿素-a——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可溶性磷、大肠杆菌、人选的一种可降解物质、任选的 三种不降解物质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准动态(水文水力学参数不变化)
u aQb , H fQ g
a、b、f、g为经验的系数和指数,通过实测的水文资料相关分析求得。纵 向离散系数可用第4章介绍的方法确定
24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的源汇项
各水质变量的迁移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源汇项可以认为是C对时间的全 导数:
dC S dt
各种水质变量的C的表达式不同而已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16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稳态)
1.方程中的源漏项只考虑耗氧微生物参与的降解作用,并 认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即∑ Si=-K1L; 2.只考虑BOD降解引起的溶解氧减少,且减少速率与 BOD降解速率相同;复氧速率与氧亏成正比,可表达为 ∑ Si=-K1L+K2(Os-O)。
随水量迁移的热交换
Q tQTCp
Q为流入或流出水体的热量,J;Cp为水的比热,m3/s;
5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河床的热量交换
与河床的热交换是通过固体边界的热传导进行的,一般 很小,可忽略。
内部产生的热
主要来自水的势能转换为摩擦热及生化作用释放出的热 能,通常可忽略
29
11
5.1.3河流水温模型
应用上述模型可以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 热源及初始、边界条件模拟预测河流水温 的时空变化
已知河段长xn,分为n个均匀河段,流量为Q,流速为u, 水深为H,x=0处干流入流量QI的水温为TI,右岸有一支流 入汇,流量q,水温为Tx,还有一热污染源,排热强度为 W,此外还有气象资料,如气温、太阳辐射、风速、湿度、 气压、云度等。
m i , j bi , j
2
J c K h J ci ci , j cim ,j
i 1 i 1 j 1
2
同时考虑BOD、DO
J K
为权重因素( 0 1 ) , 表 示 BOD 和 DO 实测值 的相对可靠性或重 要性
i c
h
J K J 1 J
程序步骤如下:
(4)计算以后各分段的水温变化。将上步计算的x+∆x处 水温作为下一分段的初始条件,同步骤(3)一样,可计 算河段的水温变化过程。依此类推,得各分段的水温变 化
15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水环境数学模型是在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 程基础上,针对模拟预测的水环境要素的 变化规律建立的一整套数学计算程序和方 法。企图像物理模型那样,模拟和预测河 流的水质变化过程,从而为水环境质量评 价、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和水污染控制工 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