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海南省高考地理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2.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
量约为500 mm。

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
成10~12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1.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读图4,完成13~15题。

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16~18题。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19.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30分)
2l.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10分)
22.图7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

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10分)
23.近些年来,G市(图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图中G市属于① 省,铁路名称是② 铁路。

(4分)
(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

(6分)
三、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
24.(10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9)。

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
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

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分)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25.(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8分)
26.(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6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分)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解析】:
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
“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
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甄别真确选项T4时间最佳。

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答案】:1.D
【区分度】:低
2.3.4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关联考点: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

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

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3)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灌溉、腾挪库容等。

(4)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答案】: 2.C 3.D 4.C
【区分度】:中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解析】:
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该题的考察落脚点。

关联考点: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5)题干信息提取:“跨国公司”、“国内建厂”、“高技术自动化”、“国外原料”;这些特点都明显反映出“两头在外(技术、资金、原料在外;产品市场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故选项A、C是不合理的,选项B、D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笼统与具体的关联,即生产成本低廉包含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B选项更具体、到位。

(6)出口加工工业的<区位选择需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原料运进、产品运出。

需要注意:原料为大豆、产品为食用油需真确取舍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5.A 6.D
【区分度】:低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解析】:
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验证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关联考点: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7)通过题干分析,如图:
∠MON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有两天不存在∠MON,”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答案】:7.C 8.A 9. B
【区分度】:高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

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0~12题。

【解析】:
该题设计意图:考查区域图判读;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10)据图分析(纬线、海陆分布),区域定位,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11)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近海、副热带、南半球;海洋性气候显著;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

(1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已知降水量、地形特点,四要素结合。

【答案】:10.C 11.B 12. B
【区分度】:中
读图4,完成13~15题。

【解析】:
本题为显著的区域分析、区域定位问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定位、分析的相关能力。

关联考点: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环境问题。

(13)区域图解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分析图例和注记,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沿河分布、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14)由图中变迁分析、归纳: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

(15)塔里木盆地内,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答案】:13.D 14.B 15.B
【区分度】:低
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16~18题。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由图可知: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18)由(16)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答案】:16.A 17.A 18.B
【区分度】:中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图表解读、分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的选择。

(19)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79~80为342.6,99~2000为208.7;
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

由表2知: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

(20)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

【答案】:19.C 20.A
【区分度】:低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必考题(共有3道小题,共30分)
2l.
【解析】:
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考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的能力。

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如:后一幅图中,森林减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

分析某一方面变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后果极其对策,则可仔细筛选,力求选取高得分率的分析项予以解答。

【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
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区分度】:低
22.
【解析】:
该题涉及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日照时数的差异分析。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释规律的能力。

需注意: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或者相同或者相差一个等差值。

判读图中各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或趋势是该题的关键;注意题干有效信息提取:一月份、冬季风、山脉、山脉西南、山脉东北、迎风坡、背风坡、降水与阴雨状况。

【答案】:如图。

(2分)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风(2分)。

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分)。

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分)。

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分)。

【区分度】:高
23.
【解析】: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

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察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

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

第(2)问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

【答案】:(1)①江西(2分) ②京九(2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分)。

(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1分。

) 【区分度】:低
三、选考题(请考生在第24、25、26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
24.(10分)
【解析】:
该题以区域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的区域,以一定篇幅的文字描述和介绍了相关地理问题或想象,综合考察考生解读区域图,分析区域特点,解读已知材料分析位置问题并阐述观点、阐释原因的能力。

经纬网地图阅读,通过简单定位,迁移分析该地气候特点,植被状况。

景区内众多景观的形成原因分析:基于已知材料、图所涉及的方面,即:植被、地质、地貌等。

【答案】:(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

(2分)
(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

(8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区分度】:低
25.(10分)
【解析】:
该题为典型的“命题型”材料解析题。

旨在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转化的能力。

引导考生建立“由未知到已知再回到未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分)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2分)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2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区分度】:低
26.(10分)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间涉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读懂示意图是关键,
部分考生,易产生类似解答误区:未读清题干、已知图的情况下错误判断该环境问题为沙漠化,导致答题方向发生偏离。

【答案】:(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

(2分)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4分)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2分)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2分)
【区分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