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
高考作文占据着高考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
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
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来源于一项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和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
试题材料立足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
命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感悟或联想,促使写作入情人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对家庭情感生活的思辨和判断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
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含蓄,这使很多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患上了“爱的尴尬症”,所谓爱在心中口难开。
其实,家庭中良好的情感互动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副标题“给爱一个行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写作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立意空间。
参考立意角度: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健全人格的作用;可以思考家庭情感交流对提高沟通能力的意义;可以探讨家庭情感表达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可以从家庭情感表达的方式入手,叙述或议论家庭情感表达带来的温暖、价值;等等。
2、阅读下面这幅名为“巧干活”的漫画,围绕漫画内容写一篇不少以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①漫话的标题是《巧干活》。
漫画由两部分构成。
左边的一部分一只手拿“高产奖”奖牌的母鸡,头高高的昂起,眼睛微闭,一副得意忘形、趾高气扬的表情,身边是它的产品:在一鸡窝里,10个鸡蛋立着垒起来,摇摇欲坠,右边的一部分,一只母鸡蹲在鸡窝上,鸡窝里只有半窝蛋。
而旁边还有满满三筐蛋,可是高度没有左边那只母鸡的鸡蛋高。
它正惊疑地看着左边的母鸡:“这样干也能得高产奖?”
②主旨:既讽刺了那种投机取巧迎逢上级的虚假现象,又讽刺了主管部门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二】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据新华社报道,41岁的北京车主杨晓是愿意较真的人之一。
他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条,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
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
如果仅仅是为400元罚单,费这么大劲,可能并不太值得,就如与之对簿公堂的一位交警所说:“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杨晓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
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
有评论认为,杨晓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区分了“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
家人、邻里、朋友之间,往往是“私事”居多。
在这些领域,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
但是在涉及法治时,如果不能“当仁不让”,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种“法治冷漠症”。
对此,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①无论何种文体都必须扣紧“个人私事”“公共利益”两个领域及“律己宽人”“当仁不让”两种态度来写。
②当在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间进行思考,叙事类的主题及论述类的观点都当注重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的思辨。
不可通篇只抓一个方面,而不顾及另一个方面。
③此材料中的“个人私事”当指家人、邻里、朋友之间的事,而且重点当论及有冲突点的私事,面对这样私事时当如何,不应该泛论所有私事。
此处的“公共利益”指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公众利益。
杨晓争取个人利益即是在争取公众利益,这里在面对个人利益时的当仁不让与面对公众利益时的尽力博取是相统一的,论述当注意杨晓争取个人利益的意义的特别性,当与纯粹地争取个人利益相区别。
当然公共利益不限于法治方面,论及其他也可以。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由题干要求“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即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本次作文实际上要求写作文体是议论文。
那么,到底“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通过思考可以明确,建立丰功伟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
只要围绕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话题进行写作即可。
在语体要求上,注意参与讨论的对象是同学,语言表达要得体,不少于800字。
【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
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
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
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
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
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单反相机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
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
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
”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居安思危方能不败
单反相机可能从没想过它们会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智能手机打败,方便面巨头也可能没想过越来越懒散的人会有一天竟然拒绝它们。
时代并没有给这些处在鼎盛时期的企业任何提醒就抛弃了它们,它们也没能在时代之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走向下坡。
所以,任何人都应该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代打败你,可能并不是你违背了历史潮流,而只是因为你只是在时代潮流之中不能立于潮头。
每一个“弄涛儿”只能向涛头而立,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
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
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
你的对手可能是“智能手机”“外卖”等你意想不到的对象。
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
着深刻认识的智者。
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在顺境中看时代,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分为两个层次,“这一切”前面是列举不同的现象,之后引用语句进行概括。
前面几则材料具有相似性,每一个主体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或明显的对手打败了,而是在新的时代里被自己意想不到的对手打败了,再进一步说是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打败了。
所以这里的“我”和“你”并不是真正的对手,而是新的时代里的一切事物,只是这些事物之间并没有我们平常理解的对立关系存在。
材料列举的诸多“失败者”都不是败给了对手,有的甚至是战胜了所有对手,但它们全都输了,输给了时代。
这则材料警示人们要立足时代潮头,有前瞻思维,居安思危,随时而变,才能持续发展。
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
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
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
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
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
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如本题,在解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对手并不存在。
每一个在新时代的个体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发生的变化,真正打败你的可能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时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打败。
同时,这篇文章也可以写任何一个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也可以引申谈如何面对社会的变革,在变革之中寻求发展。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三篇【三】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作家柳青家中有一堆娃娃,1960年4月却将其《创业史》第一部稿酬16065元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一分钱不给孩子们留。
2012年7月22日,清华大学教授、金融学家赵家和去世。
他生前每年冬天只穿几块钱买的化纤毛衣,自奉极其简朴,却倾尽自己全部积蓄150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全国各地贫寒学子完成学业。
影视明星范冰冰仅豪车就有十多辆。
今年国庆节期间,她偷逃税款事之前经人举报并经相关部门查实,她最终要补交高达8.83亿元的税款及罚款。
张小平,原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副研究员,曾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待遇12万元一年。
2018年年初他离职加入一民营航天公司,年薪高达100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如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其他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事后却拒领国家支付的赎金。
大家都交口称赞,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
”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不客气地收下了。
大家都嘲笑子路,孔子说:“从此这样的救人事情会更多。
”
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
读了上面两段,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睛】
第一则材料中救人和赎人都是帮助别人的好事。
做好事的意义在于引导更多人参与进来。
所以孔子认为心安的接受别人的感谢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去做好事。
因为一个人做了好事只成就自己的高尚显然不及让更多人去帮助他人来的更有价值第二则材料中也是这个问题,给别人感谢费是一种自主行为,接受感谢也无可厚非。
我们必须在人性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深处的意义。
所以审题目时要结合两则材料谈感受的形式与意义,它关系到社会的品质与道德,实质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