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部乡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的问题与对策探究——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册亨县板万村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西部乡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的问题与对策探究——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
册亨县板万村为例
近几年,板万村的学前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家长们有意识地将孩子们送
进学前班。

但是师资数量短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偏低、教学混龄现象严重、在
园硬件设置及活动保育环节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制约着乡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进而会影响教育脱贫整体功效的发挥。

提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
质量,既要在物质层面继续完善办园条件,更要着力于尽快在师资层面建立优质教
师补充机制,比如试行当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办学,由社会组织持续招募培训
幼师通用技能,当地政府对招募的幼师进行本土化培训,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地方
乡土特色。

一、板万幼儿园师资现状
在该校,师资配置呈现出独特的情况。

当前,唯一的教学人员并不是板万村
幼儿园的正式聘请员工,而是由一家在当地扎根了十年的公益组织招募的志愿者。

我采访了现任的孔老师,一位25岁的应用物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他向我透露,是通过参与该公益组织的长期支教项目,来到了板万村。

在他之前,也有其他志
愿者在这里进行过类似的支教服务。

为确保课程的连续性,公益组织在招募志愿
者时规定,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期至少为一学期,并鼓励他们长期扎根。

在正式进
入教学之前,公益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了集中的短期培训,以确保他们在教学和学
生管理上有基本的入门知识和技巧。

但这只是起点,随后志愿者还需要不断地学
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

孔老师已在此服务近两年,对于何
时结束服务,他还在权衡之中。

此外,学校还为孩子们配备了一位保育员。

但她的主要职责不涉及教学,而
是帮助孩子们处理日常生活事宜和协助进行后勤管理。

二、板万幼儿园课程及活动
板万幼儿园的教学环境相对简单,仅有一个教室用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活动,容纳28名学生。

孔老师表示,此处采用的是混合年龄班级制度,涵盖从两岁到六岁的孩子。

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为四小时,分为上午的9:00-11:30和下午的2:30-4:00,不提供午餐服务。

该园的课程结构在支教老师的努力下设计得有条不紊。

每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康习惯课程、绘本阅读、自选区角活动以及户外游戏。

在健康习惯课中,老师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地刷牙和洗手。

此外,他们还会涉及一些简单的身体知识,但由于班上有些孩子年纪尚小,这部分内容并不深入。

教室内设有不同的活动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学习焦点。

例如,美术区提供了彩泥和彩铅等工具,鼓励孩子们自行创作;玩具区则摆放了各种积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绘本区则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绘本,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和知识;而自然区主要用于介绍自然现象,但因资源和方法的限制,目前已暂停使用。

绘本阅读课程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通过绘本,孩子们不仅能够听,还可以通过投影仪看到相应的插图,这种方式涵盖了科学、道德、语言、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体育活动则在教室外的开放区域进行,但由于器材有限,孩子们主要玩球类游戏。

此外,每天接近放学时,老师还会为孩子们播放一些启蒙动画或流行动画片。

在其他活动方面,幼儿园的活动相对较少。

老师偶尔会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山中乐园玩耍,那里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如跷跷板,供孩子们娱乐。

三、板万幼儿园硬件
在硬件设施方面,板万幼儿园的配置相对简单。

教室内部按功能划分为几个
特定的活动区:美工区、玩具区、绘本区和自然区,供孩子们自主选择和探索。

孩子们的座位是塑料小板凳,且教室里配备了一台投影仪,助力老师的教学活动。

出了教室,厕所方面为男女生各设置了一间。

但从安全考虑,该校的配置略
显不足。

没有设立医务室,仅依靠一个医疗箱来应对突发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此外,学校在火灾预防方面的措施也不完善,缺乏像防火警铃和消防栓这样的基本
设备。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整个校园并没有围墙或校门,完全开放,这意味着孩
子们可以自由进出,没有物理上的保护措施,全靠老师的监督和管理。

至于户外活动,学校仅在教室对面的一个小平地上为孩子们提供了体育活动
的空间。

但这片区域面积有限,设备资源也较为简单,主要是一些球类玩具供孩
子们娱乐和锻炼。

四、板万幼儿园的外部支持
在对外部对学前教育的支持性软件方面,板万村的资源相对有限。

尽管2020
年引入了“大山小爱”支教团队,为村内提供了教育团队和暑期兴趣班,但面向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性活动和补习机构在村内仍然不足。

不过,村内有一家图书馆,位于小学旧址附近,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国内外经典读物,其中不乏适合学龄前
儿童的书籍。

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的态度呈现出差异。

村内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会入园接受启蒙教育。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更加强调教育的
质量,他们会选择将孩子送至城镇的幼儿园,希望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早
期接触小学内容。

这部分家长多是在外地打工,他们的教育观念受到城市的熏陶。

另一部分家长也重视教育,但由于经济原因,只能在家进行一些基础教育。

还有
一部分家长则对学前教育持较为宽松的态度,他们更多地看中幼儿园的管理功能,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并不过于关心。

这些家长大多在本地工作,没有在城市工作的
经验。

村领导对学前教育的态度是明确而坚定的。

村书记尤其支持教育和儿童的发展,他对教育的认识深刻且富有远见。

他希望通过实施分班制教学和完善学校管
理,解决孩子们的午餐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更为有针对性的教育。

他认为这将
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是向更成功的教育迈进的关键一步。

综上所述,板万村对学前教育并不陌生。

从孩子的入学比例来看,该村对教
育展现出了一定的重视度。

家长们虽然对教育内容的期待各异,但大多数都支持
更高等和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期开始全面性的发展。

五、板万幼儿园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一)师资短缺与教师素质不均。

尽管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日增,但乡村
幼儿园的实际状况仍显得相对落后。

其中,关键原因在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
发展鸿沟。

因此,许多有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城市而非农村。

2020年
之前的十几年(村支书所言),该村的任职幼儿园教师为一位保育员,其只做管
理孩子们的工作而并非教学。

就课程设置而言,师资的匮乏也让多样性的课程设置受到了限制,而缺乏专
业幼师培训的教师往往难以精准地将日常的教学与专业的学前教育启蒙很好进行
的融合。

对比城市的学前教育体系,有经验的幼师会将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特点与教
学点进行巧妙连接,让孩子们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一步步学会沟通,互动,独立
思考等能力,以及建立初步的认知观和道德观。

在访谈中,孔老师与我们直言,自己的非科班出生,给现在的教学工作带来
了一定的局限,而更为专业又有经验的老师将更加擅长。

在此之前的老师更是质
量不达标,保育员的身份让其对孩子们的教育并无自己的章法,能做的只是简单
管理孩子。

(二)教育手段落后,各方沟通不畅
1、家校沟通欠缺,无法实现家校共育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的关键起点,其中家校合作无疑在其中扮演着
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频繁和正向的家校沟通不仅可以协同教育方法,还能确
保孩子在家和学校之间获得一致的指导和支持。

然而,在像板万村这样的乡村地区,家校沟通面临着种种困难。

首先,村里
的布依文化背景使得沟通变得困难。

许多老一辈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难以与来自城市的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这种语言障碍无疑
加剧了家校沟通的困难。

其次,由于经济原因,许多孩子的父母需要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这进一步限
制了他们与学校的直接互动。

他们可能无法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或及时响
应学校的通知和要求。

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不仅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可能导致孩子在家中的
行为和习惯与学校教育目标不一致。

例如,即使孩子在学校学到了良好的卫生习
惯和社交行为,但由于家中的教育和监督不足,这些习惯可能很快就会被遗忘或
忽视。

2、教育“混龄”现象
学前教育的核心是为孩子们铺设坚实的启蒙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
做好准备。

然而,在板万村的幼儿园,由于师资短缺,他们不得不采用了一种不
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混龄班模式。

对于教师来说,管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照顾
到每个孩子的需求,同时确保教室的秩序。

正如教师所说,很难为混龄班制定统
一的规则。

而且,由于不得不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教师经常感到身
心俱疲。

混龄班模式对针对性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当教师尝试为年长的孩子们设
计特定的课程时,年幼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或失去兴趣。

反之亦然,当为年幼
的孩子设计课程时,年长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内容太浅或不感兴趣。

这导致了教育
内容的碎片化,使得针对性教育变得困难。

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可能会存在互相干扰的问题。

村支书指出,年长的孩子
在进行某些活动时,如阅读或绘画,可能会被年幼孩子的吵闹或其他行为打扰,
使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混龄班可能会对孩子们之间的互助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理论上,孩子们可以
在同龄或跨年龄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和帮助。

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年龄差异,孩
子们可能难以找到共同的兴趣或学习目标,导致他们的互助学习效果不佳。

3、课程设置和活动的局限性
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的关键,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认知和发展的路径。

遗憾的是,对于本村来说,课程设计似乎过于简单和没有目的性。

从整体上看,它们并
没有真正围绕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构建。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初步的认知观念和基本的道德观。

但从本村的课程设置来看,很多内容都缺乏明确的指导性。

这与城市中的幼儿园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老师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多样化的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
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确保他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输入和输出。

此外,孩子们缺乏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也是一个大问题。

活动不仅能提供
乐趣,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各种技能和认知。

在城市的幼儿园中,孩子们有机
会参与各种与节日和文化相关的活动,这不仅让他们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还为他们培养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例如,学校会组织大型的展示活动,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和
兴趣的平台。

对于参与者来说,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于观众来说,这是
一个受到鼓励和找到榜样的机会。

有些幼儿园还会定期组织春游和秋游,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探
索外部世界,如游乐场或动物园。

这样的活动不仅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还为他
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体验。

总的来说,课程和活动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部分。

为了确保孩子们得
到最好的教育,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有意义、有目的性的课程和活动。

4、校外支持的缺乏
对于学龄前儿童,课外活动和兴趣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己潜在兴趣和
才能的宝贵机会。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

在本村,由于资源和教育平台的有限,学龄前儿童的课外学习机会相对较少。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错过了探索和发展个人兴趣的机会,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
性培养是一个遗憾。

相反,城市里的儿童通常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

这些课程设计得非
常多样化,涵盖了从艺术、体育到音乐等各个领域。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参加绘
画班、舞蹈班、小提琴班等,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为
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还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发现自己的潜在才能。

更重要的是,这种早期的兴趣探索和专长培养为孩子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备竞争力和自信。

(三)硬件老化缺乏换新
在近期的观察与实地考察中,明显地,该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普遍存在老旧的
问题。

这些不完善的设施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活动都带来了诸多制约。

首先,体育器材的问题尤为突出。

球类和跷跷板等设备不仅破损,也显得相
对简陋。

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难在运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更不用说通过这些
器材达到预期的体育教育效果。

其次,卫生方面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厕所的环境不仅不卫生,甚至可能对
孩子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很难培养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再者,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缺少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火警报警器、灭火器等,使得幼儿园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可能会损失惨重。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环境无疑是极其危险的。

显而易见,与城市中的标准幼儿园相比,该村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存在巨
大的差距。

城市的幼儿园,从教室到操场,从教具到安保,几乎都达到了一定的
教育标准,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而目前,这与板万村
的实际情况还有很大的出入。

六、如何解决乡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增加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参与
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乡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设立乡村学前教育专
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

通过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进行学前教育
项目。

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到乡村学前教育的改革和
发展中来。

他们不仅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为乡村幼儿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技术支持和培训机会。

例如,企业可以赞助学前教育项目,非政府组织可以
为乡村幼儿园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二)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手段,与乡土文化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乡村幼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设立乡村教师奖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与高校合作,引导教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实习、工作。

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能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的农村学前教育。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
学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创新。

例如,利用现代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教学应
用等,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广泛、更多元的学习资源。

同时,乡村有着丰富的文化
传统和特色,这些都可以被融入到学前教育中。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农事
活动,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经历,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其硬件设施有着密切关系。

为了改善乡村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设施进行升级和维护。

利用社会捐赠,更新旧的教学工具和设备。

建设现代化的教室、图书室和活动场地。

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通过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或其他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家校合作:
组织家长教育培训,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家长会等。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

(五)持续关注和研究:
定期对乡村学前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其最新的需求和困境。

根据研究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其效果。

总的来说,改善乡村学前教育的困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涉及政府、教育机构、社区、家长等多个主体。

只有通过综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真正提高乡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