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开题报告
龙湾小学王杰鲁方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提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进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永恒的主题,也是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关键。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更需要重视、强调发展,应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创新过程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传统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扼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妨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体制、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
如,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统一、划一与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考分和考试等定量评价(定性分析评价问题)。
忽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做出发展性评价;教学中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在个性发展方面,过多地强调教育规范的统一和要求的共性,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由和个性生存空间.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大变革.
基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说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若果这项尝试能够获得成功,或者得出一定的经验,它必将对我校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可以使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进而带动相关工作全面进展.
同时,通过此项课题实验,可以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从而带动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而借此形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
化发展,则是一个新的改革思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就必须成为研究者,成为研究教学实践问题的专家,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的教学创新,组织教学难点的集体攻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龙湾小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规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总体实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高效课堂的“高效”, 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三)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观点)
课题申报之初,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关于“高效课堂”,国内外专家专著未有明晰的定位和阐述,“高效课堂研究”也还未成体系,比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点呈现。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
(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
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出于起步阶段,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
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研究重点
研究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研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
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研究假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
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创新之处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各备课组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设信息库,利用学校信息组、计算机房、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
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研讨会;每年12月中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1、整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观察分析法。
(1)了解各个学科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存在哪些问题。
(2)对问题进行分类。
找准问题存在的关键所在。
(3)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1)依据问题,各学科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2)各学科设计子课题。
每几个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细化研究解决。
3、依据解决方案,直到能够具体实施。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课堂教学之中。
各子课题分别行动.整理出课堂实录等初步研究成果。
4、总结成果。
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
(1)结合具体实施工作,总结相应的规律,升华成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书面材料。
(2)汇总成果。
(六)、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课题负责人王杰是我校校长,教学专业出身,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在学科教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型教师.从事领导工作后,关心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成果丰硕。
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多是我校各教研组拥有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大多已经参加过不止一项的试验研究。
几乎集中了我校全部的教学精英。
实验教师全部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学科体系内的问题,并加以论证试验.因此,实验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时间是有保证的。
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各子课题主持人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所以,承担并完成本课题实验,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有保障的。
七、研究阶段安排和预期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2011。
4-—-2011.5 取得的成果:做好课题研究的申报及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1。
6—2012。
10 取得的成果:学案、论文、反思。
第一阶段2012。
10—2012。
12 取得的成果:学案集、论文集、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