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消费知多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形成初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发展数据统计观念。
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借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调查、搜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调查统计自己日常消费。
【教学过程】
一、确定课题
播放视频:《全国小学生消费情况报道》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深入了解我们的消费情况。
【设计意图】由全国小学生消费情况统计报道引入,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进而激发学生研究自己消费情况的兴趣。
二、制定方案
谈话:怎样才能了解我们的消费情况?
预设:生1:我认为首先应该了解我们的消费项目
生2:应该统计一段时间的消费才能说明问题。
追问:大约多长时间?
生2:大约一年
谈话:一年的消费怎样才能统计出来?
预设:生1:按月统计
生2:设计调查记录表和统计表
小结。
谈话:大家的建议很好,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全面了解我们的消费情况。
【设计意图】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更能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为全面了解、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三、收集数据
谈话:课前同学们都统计了自己一个月的消费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交流,并说一说你的数据是怎样收集到的?
预设:生1:从饮食、服装、学习用品进行统计。
追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数据的?
预设:问家长
谈话:访问是我们收集数据的好方法。
追问:谁统计的项目和他的不一样。
预设:我还统计了交通消费,零食消费、还有在学校的消费。
追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数据的?
预设:交通和零食我平日做好记录,在学校的消费问老师。
谈话:注意积累、访问老师这些都是收集数据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数据搜集的方法,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先调查搜集数据再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整理数据
1.制定个人消费统计表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切实可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收集到我们各个方面的消费数据,这么多项目,怎样进行整理?
预设:可以分类、整合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讨论那些消费项目可以整合?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统计表
谈话:下面把自己搜集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2.制定班级消费情况统计表
谈话:如果想了解我们班级同学的消费情况应该怎样进行整理?
预设:生1:可以统计不同消费钱数的各有多少人?
小结:也就是说可以进行分段统计。
预设2:用统计图整理。
小结:如果想要了解班级不同消费情况的人数用哪种统计图?
预设:条形统计图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不同消费情况的人数各有多少人?下面我们一起将数据整理在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师出示分段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表。
3.分析图表
(1)分析个人消费统计表
谈话:从你的消费情况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生1:我的饮食消费很多、、
生2:我的娱乐消费很多
生3:我的图书、教育消费很多
追问:听了这些同学的想法,你有什么建议?
预设:饮食消费少一些、教育消费多一些
、、、、
小结:大家的建议很好,我们处在学习的好时间建议大家用于学习的消费多一些,一些小胖墩饮食的消费要少一些。
(2)分析班级消费情况统计表
谈话:看了我们班级消费情况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我的消费情况和大多数同学差不多
我知道了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的消费情况,也知道了最多的消费和最少的消费
、、、、
小结:通过这个统计图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班级同学们的整体消费情况。
(3)与父母的年收入对比分析
谈话:课前老师还让大家了解父母的年收入,现在对比父母的年收入,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的消费情况还可以
我的消费有点多
、、、、、、
小结:通过对比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父母的收入对比自己的消费,不管父母收入多少,我们还以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整理数据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参与下,与学生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的是关注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反思交流
谈话:回想我们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那些过程?
随学生交流板书:制定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交流反思
小结:这是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一般过程,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你还有哪些感受或启发?
预设:我的有些消费不合理
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我要节约花钱
数据整理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小结: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可以让我们从数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而分析一些社会现象,课后大家还可以自主选题,设计好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反思,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了解开展实践活动等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消费知多少》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
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继续学习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复式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学习愿望。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求较复杂方法与策略。
注重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统计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作用。
使学生参加到实践活动中
《消费知多少》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制订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交流反思等四个环节,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
首先是制订方案,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更能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为全面了解、分析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此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数据搜集的方法,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先调查搜集数据再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的方法。
第三步是整理数据,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整理数据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参与下,与学生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的是关注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最后是交流反思,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了解开展实践活动等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消费知多少》教材分析
《消费知多少》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从制订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交流反思四步完成这节课。
1.引领学生经历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形成初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发展数据统计观念。
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借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经历数据调查、搜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交流反思,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了解开展实践活动等步骤,深化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消费知多少》评测练习
课后作业:请大家自选主题,设计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消费知多少》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周围寻找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上所用的所有数据、情境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收集的第一手材料。
以此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引发认知冲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2、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较多的实践活动素材,从而给予了学生大量的活动、思维空间,使其有自己发现、探究、交流、亲身经历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只要说的有理,都应给予肯定。
这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在情境中建构
紧紧抓住复习课的特点,充分理解运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众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消费知多少》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
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应用课,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对消费的概念还是不很清楚,比如说自己一个月花多少钱,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这个概念,本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面对这一课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另外学生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