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士兵突击》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士兵突击》现象
策划一个版面的评论
设计说明
1、刊发媒体:北京日报文化新闻版
2、稿件构成:通讯、人物专访、一组不同角度的评论
3、刊发时间:2007年12月26日
4、报道目的:本组报道是2007年北京日报文化部策划的年终报道之一。
《士兵
突击》是当年最热的电视剧,并且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形成“士兵突击现象”。
无论从艺术创作、观众心理还是社会效果而言,这部剧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不抛弃,不放弃
——解析《士兵突击》现象
2007年荧屏最耀眼的人物,非许三多莫属。
2007年最火的电视剧,就是塑造了许三多的《士兵突击》。
在CPI高涨、房价浮动、股市起落而略显浮躁的中国社会,一个迟钝、缺心眼、一根筋的人物,一部没有女演员、没有一个大腕明星、没有离奇情爱纠葛的电视剧,竟然让如此多的人如醉如痴,以至于各省卫视三四轮的播出收视依然高居前列,网上搜索条目超过300万条。
《士兵突击》何以突入人们心灵?这部打破所谓商业剧成功必备惯有定式的主旋律军旅电视剧,魅力何在?
A通讯
《士兵突击》还原美德触动观众
32集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仍在各地电视台热播,剧中军人们至刚至阳、至纯至真的精神和信念感动了许多观众。
没有一个女演员,没有一个大腕明星,没有离奇情爱纠葛。
6年前就完成了创作,但由于缺
乏投资商眼中的卖点,这个剧本少有人问津,直到遇见“激情导演”康洪雷。
人物质朴、纯真,故事轻松、励志,这部主旋律军旅电视剧红遍大江南北,不仅打破所谓商业剧成功必备的惯有定式,更触及观众心灵深处,甚至有人表示要从此改变生活态度。
●意外走红
电视台连番重播,观众摘抄台词
主创人员至今还对《士兵突击》意外走红颇感诧异。
该剧8月1日开始在北京台播出,开播一周即以近3个百分点的高收视率成为一匹黑马,此后一直“高烧不退”。
该剧出品人张谦说:“目前该剧在全国十余家电视台首播或重播,一些地方台的播放时间已经安排到明年年初。
山东台重播了3遍;上海台重播了两遍;四川台以每天5集的速度播出后,第二天又以每天4集的速度重播。
该剧发行的3万套光盘销售一空,目前市场上至少有七八个版本的盗版光盘在流行。
”
该剧描写了一个农村傻小子百炼成钢,从“龟儿子”成长为军中“兵王”的故事,整个过程妙趣横生,温馨感人,特别励志,许三多因此
被观众比作中国的“阿甘”和“大长今”。
入迷的观众不仅自发地为该剧编制彩铃、视频FLASH,更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不抛弃,不放弃”等摘抄下来作为人生座右铭。
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在剧中塑造的军人形象有情有意、有血有肉,赢得许多女观众的芳心,一时成为军旅偶像。
●观众热议
时代在变,基本价值观念不变
一部没有女人,没有明星,没有离奇情感的主旋律军旅电视剧缘何如此受欢迎?放大了信仰,找回了美德,这是观众给出的答案。
人们所追随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缺失。
该剧的走红正显示了一种基本价值的回归。
一位赵姓观众说:“时代会发生很多变迁,但是人心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不会改变;物欲可能一时会冲乱人的价值判断,但是人心底里对美丑善恶的判断终究会浮现出来。
”
该剧塑造了一组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形象,为流行“快男”、“好男”的荧屏送来一股劲风。
一位女观众说:“喜欢《士兵突击》,喜欢里边每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人。
喜欢许三多,从他身上
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喜欢成才,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野心与封闭;喜欢高成,从他身上看到了不动声色的情感;喜欢史今,从他身上看到了人格的感召力;喜欢袁朗,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陆军特种兵的未来与希望;喜欢吴哲,因为他的质疑也常常代表了我的态度。
不抛弃,不放弃,我希望在将来的生活中也能以此为信条!”她笑称,看了这个戏择偶标准又提高了。
●专家评点
性格化人物传达美德信仰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尹鸿教授说,美德、信仰一直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
过去一些文艺作品在表达这些东西时不够朴实,过于矫情,高大化、完美化、纯净化的艺术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
《士兵突击》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性格化的人物做载体,把美德、信仰这些看似高大的精神与一个纯朴固执甚至有些极端化的普通人结合起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这部剧的走红,说明现代社会不是不需要理想信念,而是希望它通过一种更真实更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
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具有生活质感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士兵突击》、《亮剑》等
能从一批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专访1
导演康红雷:用快乐方式表现严肃主题
康洪雷对当下电视剧创作的“八股模式”深恶痛绝:“好像没有爱情就没有戏剧冲突,没有男人女人的纠葛就做不成戏,没有离奇剧情就没有卖点了。
”2004年,偶然的机会康洪雷看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当时就感觉虽然有些另类,但是很真实,它传达出一种当代社会缺失的优秀品质。
于是,他找到作者兰小龙谈改编,没想到他早在2001年就创作了电视剧剧本,却没有机会搬上荧屏。
原因很简单,没有女演员,没有爱情戏的主旋律军旅题材不符合商业电视剧的标准。
康洪雷很激动:“我每天都在经受这样的考验,是为了钱干那些庸俗的事情,还是坚持良心坚守原则搞艺术?我选择后者。
”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青衣》,再到《士兵突击》,单纯与真实是他一贯的追求。
“每个人在事业发展、寻求幸福的道路上,都经历过像许
三多一样奋斗的过程。
谁不渴望简单的同事关系、温馨的上下级关系,我相信这样的关系确实存在。
”美好的愿望在内心深处。
很多人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康洪雷说,“如果我们做事前都先为别人想一想,哪怕只是一点点,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
”
主旋律严肃艺术并不是没人看,关键看你怎么做,《士兵突击》的热播让康洪雷更加自信。
“一定要用有趣的故事、快乐的方式表现你想说的话。
现在的观众非常挑剔,只有浅层的娱乐而没有深层的精神慰藉根本无法打动他们。
”
许三多的“傻”被一些人认为是执著和单纯,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偏执,是性格缺陷。
康洪雷肯定地说:“他身上蕴涵着聪明人和糊涂人都没有的巨大潜能,体现着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温、良、隐、忍、让,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剧中有句台词形容许三多,“你对他不好,他不在乎;你对他好,他像口香糖一样粘着你”。
康洪雷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人很敏感,别人的一个眼神就会让你心颤,这实际上是内心不自信。
从这一点说,许三多是强悍的,我是把他当成最敬佩的人来拍
的,他的坚持,他对羞辱的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非一般人能比。
”
康洪雷认为许三多最优秀的品质是顺服,“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顺服恰恰是和谐相处的基础。
由于他的顺服,他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许三多能做到我们一般人不屑于或不耻于做的事,而那些恰恰是我们的软肋。
”
《士兵突击》策划人李洋:执著坚守崇高精神
因电视剧《士兵突击》的逐渐升温热播,有关这部电视剧的话题逐渐找上门来。
《士兵突击》的热播和热议,未经任何炒作,是当下文化中一种难见的自然反应,远远超出了所有创作者的预想。
从《亮剑》到《士兵突击》,作为军队文艺工作者,作为剧目策划人和决策者,我在经历着一种从历史的硝烟到现实的土壤,从呼唤外在的勇武精神到探寻内心的灵魂轨迹的漫旅,弘扬战场和操场的英雄主义精神一直是我们选择题材、创作作品的初衷。
从《士兵突击》开始策划创作至今,一场传统的温暖的精神回归之旅一直在持
续着。
我始终认为,这部电视剧绝不是“创新之作”,而是“回归之作”,回归传统的真实的军营文化,回归这个文化中始终没有流失的精神,回归我们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
这是我们理应坚守的底线,放弃这个底线,经济上的突飞猛进和文化上的繁花似锦又有何意义呢?
和《士兵突击》所有的创作人员一起分享着这份坚守的光荣,并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呼应,我感觉既幸运又幸福。
一部好的电视剧的策划要点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灵魂,一部电视剧的灵魂。
我始终认为,一部没有灵魂的电视剧是不会有大作为的。
阅读每一个剧本,我总是习惯性地寻找该剧的灵魂所在。
《亮剑》里有“亮剑精神”,那么,《士兵突击》呢?我以为就是今天对于许多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变得有些陌生了的“崇高精神”。
这部剧里四处阳光灿烂,我们可爱的官兵生活行进在阳光下,浑身洋溢着健康的质朴和真挚,灵动和活跃的生命力。
他们坚守崇高,坚守最传统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抛弃、不放弃!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好好地健康地活着。
就是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理念,感动
了已经将传统的价值观早已抛到脑后去的我们。
所以,我们选择了回归,回到了生活的原点,让许三多和他的战友们从零点出发,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磨炼和磨难,磕磕碰碰,百炼成钢。
一个士兵的成长的故事,放置到了一群官兵活生生的军营氛围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懦弱的小人物的成长。
我们从俯视这个人开始,逐渐过渡到可以平视,到最后可以仰视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全剧通过钢七连官兵的整体形象,展示出了这支队伍所坚守的捍卫团队和个人荣誉、勇往直前的一种军人精神。
许多媒体朋友都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一部没有任何当下时髦卖点和所谓看点的作品,你们当初怎么敢拿来做的?回答是因为我们相信,所以我们“坚持”。
相信这样一群军营培养出来的阳光男孩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关爱的偶像,相信他们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职业、生活态度一定能打动今天的观众,哪怕就是一败涂地,做一回堂·吉诃德也是值得的。
由坚持到坚守,崇高感从未离开过我们的左右。
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我都想到了一处,我们甚至为自己“不入流”的想法而激动不已。
在全社会洋溢着浓郁
的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氛围的当下,崇高精神还会有人喝彩吗?经过一番调查论证,买方市场的反应是踌躇而谨慎的,个别区域的反应几乎是断然否定的。
一部连一个女性都没有的电视剧,一部没有男欢女爱的电视剧,一部大兵戏,究竟谁会喜欢呢?终端决定命运,终端决定电视文化产品能不能最终和观众见面。
终端的意见几乎是致命的绝对权力。
坚持还是退却?十分幸运的是,投资方、制作方和所有主创人员异口同声:坚持!这种坚持是带有很浓的悲壮色彩的。
编剧兰小龙、总制片人张谦和我,会同导演康洪雷,决定来一次悲壮的突围。
前路漫漫,上下求索,尽管看不到终端的底线和任何的承诺,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底线,那就是我们要完成一次像模像样的军人的突击,士兵的突击,对于现实题材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模式化的挑战,一次对于崇高精神的顶礼膜拜和无怨无悔的回归。
和剧中人物许三多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拿出了傻劲、憨劲、带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出发。
如果崇高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集体追求,如果崇高已经成为需要坚守的底线,那么,就让我们的这些国家男儿守在边关吧。
我们在解放思想多年的同时,却在淡漠着有关理想、道德、正义和良心、尊严的神圣概念。
这种替代,来得离谱,来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来得没有质量。
权利的诱惑、金钱的诱惑、奢靡生活的诱惑,正在成为许多人追逐的首选目标。
泡沫式的偶像制造正在侵害着民族精神的健康状况和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
在这个意义上,《士兵突击》就是一部没有苍白偶像的真正的偶像剧,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不靠衣装,不靠脸蛋,不靠炒作,被广大观众自然接受和喜欢的健康的绿色作品,是一部坚守崇高底线的豪迈之作,激情之作。
激情可以修复,理想可以再树,社会的主流精神在我们的集体努力中得以健康的延续,这是我们的无上光荣和骄傲!
将、校主人公曾经主宰了多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荧屏,而今,《士兵突击》改写了这样的历史。
而弱者变成强者的故事,对于每一个面对人生挑战的人来说,都是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的。
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和做有意义的人,人生就没有白白度过。
我把《士兵突击》称为中国版的“士兵之歌”,这样一部作品所获得的积极反响证明,我们没有权力误导和遏制文化需求的渠道,我们有
义务和责任为全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组合评论
对于《士兵突击》现象,从电视剧艺术创作、引发公众共鸣的社会心理原因以及留给人们的启示等方面,组织多角度的评论。
《士兵突击》直指时代精神面相
在2007年,“士兵突击”成为一大年度关键词。
理由十分简单:这是今年夏天以来最火的电视剧。
至今,观众对该剧的热情似乎丝毫未减。
在网上娱乐论坛,相关话题的跟帖一直被“顶起”,不少人还建立了讨论QQ群。
一部“三无”(无大腕、无炒作、无女人)电视剧何以异军突起,赢得无数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赞誉?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毫无疑问,每一个读者的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士兵突击”。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军旅偶像剧,有的认为这是励志电视剧,还有人从主角许三多身上找到了“憨豆”的影子。
这些理解都有其合理之处,但肯定不会是惟一的标准答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理解都是一种误读。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展开解释之旅。
况且,值得关注的不仅是电视剧本身,还包括其背后的消费与社会文化机制。
也正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士兵突击》的走红并非偶然。
首先,这部电视剧名义上讲述了一名普通士兵的成长历程,但几乎每一名喜欢该剧的观众都能够从许三多等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换言之,普通士兵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暗喻。
这一点从第一集开始电视剧就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在一场硝烟弥漫的演习之后,画面迅即回归现实,镜头转向人们十分熟悉的农村场景。
这表明了,电视剧的剧情背景扎根于坚实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让人感到有些陌生的军旅生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明白,作为普通士兵的许三多面对的种种困境,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战场”。
所以,这部电视剧受到欢迎的第二个要素,就在于它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相。
这是因为,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也就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挺起腰杆做人的问题。
在剧中,许三多当兵是为了“俺爹就不会叫俺龟儿子了”,而处于激烈市场社会竞争中,老百姓所焦虑的不也就在于此吗?———很简单,不当“龟儿子”就得“有出息”,有出息就意味着要成功!
当然,无论哪一个时代,渴望成功都是个人的天然欲望,但在当下,这种欲望浓烈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毫无疑问,近三十年来的市场化改革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进步,也使得社会严重地物质化。
这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同时也构成了《士兵突击》的社会文化背景。
这部电视剧又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刻画,将这种渴求与焦虑更为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
这一点,形象地体现在征兵时班长告诉许三多的一句话:没时间了,得玩命了!这个年代,太多的人需要成功。
因此一切关于成功的文化消费品,都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包括书店里售卖的名目繁多的励志图书,乃至最近一部就叫作《奋斗》的电视剧。
当然,对何为成功,这些文化消费品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太一样。
《士兵突击》提供的格言是:“不抛弃,不放弃!”具体来说,它主要阐述一个简单明了的、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道理:只要你不放弃,你就能够成功!整部电视剧可以说就是围绕着这一精神内核展开影像阐释的过程。
这就是《士兵突击》走红的第三个要素。
别以为这一“中心思想”平淡无奇,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作用之下,观众/老百姓不仅感受到激励,还有慰藉,以及希望。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那些饱受苦难的人就能够抹去泪水,继续上路。
而对于那些远远落后于现代化进程的人们,剧中还有这么一句“画外音”:“你们好好活”(许三多写给家里的信)。
这句话使充盈整部电视剧的乐观主义精神带上了现实主义色彩。
话说回来,也许这是电视剧没有着力表现的、埋藏起来了的另一精神内核,也就是“不抛弃”的隐然指向。
《士兵突击》悄然走红,当然不仅因为上述因素。
特别是电视剧本身的诸多优秀品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好运”。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电视剧与时代精神状况的高度契合,才使得它能够如此打动人心。
说到底,《士兵突击》触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焦虑处。
(魏英杰)
聪明人的成功比笨人成功更艰难
电视剧《士兵突击》所构造的那个小环境具有某种实验室的功效,军队这样一个相对封闭、极端、绝对的处境正适合实验室所要求的环境状态,也因为它的封闭、绝对,因而困境和结局都相对纯粹,所以更具寓言性质。
寓言才具普遍适用的能量,也许正因为《士兵突击》的寓言性质,把许三多当做一个现实人而非一个电视剧角色来对待已经成了一种不可回避的社会倾向。
从它的轮番热播而广泛地被拉入现实对应各自的生活环境,似乎让普遍的生存焦虑在其中得到了抚慰,可以看出它被拟真化的程度之深。
一个电视剧中的角色能被如此程度的拟真化,因此也就具有了社会心理意义上的真实性。
《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说,他在这部戏中要表现的是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更自由,于是才有了许三多与成才这两个同时入伍、同乡士兵的对比。
一个极端聪明的能者,一个反应迟钝、笨拙的傻人。
这两个士兵在一个竞技严酷的军队环境中,博弈答案表面看是简单的,但事实却是许三多最终如鱼得水,成才反要经历比许三多严酷得多的打击。
兰小龙通过情节刻意化,刻意要叙述的是许三多的自由——相对成才清晰着不断追求的阶段目标,许三多只笨拙地
面对眼前的困境。
相对成才值得炫耀的技巧,许三多只一遍遍不厌其烦重复着单调的动作。
兰小龙超越了关于意志力的描述,刻意强调这种单调重复,带来的是潜能超负荷发挥的结果。
被冷落的草原五班是一个深刻的隐喻——成才设计的表面准确的目标,走向的却是它的反面。
他与许三多在草原五班,如同丑小鸭与天鹅,完全调换了一个位置。
表面看,这只是一个不需惊讶的龟兔赛跑故事——成才设计的目标太实际,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聪明中损耗了自己的能量。
许三多则在不懈努力下,刺激了潜能,为生存压力积聚了爆发力。
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在能量对比上,许三多只通过省略达到了简单主义。
但《士兵突击》中,围绕这两个人,另加围绕他们的众多人物,还有更重要的情感解读。
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生存,情感总是个人与他人联系的纽带。
许三多与成才对他人的理解截然不同——一个依竞争法则,适者生存,我生存是他人淘汰的基础,以此理解他人,必须自我中心,他人只为巩固自我的工具。
另一个逆竞争法则,我生本我存,他人才有我,由此我在他人保护中,成就他人才有自我。
对他人的不同理解,构成不同的爱人、为人态度,成才当然要被人人抛弃,只剩孤家寡人的能量,必须从中心退场。
许三多当然收获人人爱我,变成人人投入的能量场,得人心而自然成为中心。
以自己为目标还是以他人为目标?成才在竞争意识中以自己为目标,他人人人是目标要超越的对象。
许三多以他人为目标,或者根本不以他人为目标,要超越的就只是单纯的自己。
这个电视剧所带来的影响力,在它讨论了关于人生存法则的本质问题——其实问题非常简单,比如最单纯的人排除杂质才最有能量,爱人才能爱自己,任何事物都有因果,集体主义优于个人锦标主义等等。
但重要的是编导者对许三多简单主义的理解。
导演康洪雷说,他的初衷是要表现,人应该抛弃技巧而以真诚的本质生存。
本质生存,这是在当前残酷竞争时代中特别值得讨论的简单主义。
站在这样简单主义的立场,再来看聪明人与笨人的差异。
许三多与成才、袁朗,究竟谁是好兵?袁朗在结尾处对成才说的话是高水平的,他说:“你要走的路会很长,比许三多的路会长很多,碰到的迷惘也要多很多。
”这是简单主义更深入一个层面——聪明人的成功比笨人成功更艰难,因为聪明人太过复杂的心智都会变成他成功的羁绊,聪明人比笨人更难超越自身的引力。
但聪明人如能战胜自身,总会产生更伟大的能量,最终一定会超越笨人,完成文明的进步。
(山连)
许三多不可能成为袁朗。
理想让我们活得有滋有味
电视剧《士兵突击》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这个人就是许三多。
他的成长贯穿于这部电视剧的始终。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两点特别突出,一个。